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8
江苏省2019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个学派,班固称它“留意于仁义”,韩愈说它“合乎人与义”。
该学派是A. 儒家B. 墨家C. 道家D. 法家【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班固的“留意于仁义”。
仁者,人也;义者,宜也,人应该怎样为人才符合情理;韩愈的“合乎人与义”也是强调人做事要适宜,这些与儒家的“义”是一致的,A项正确;墨家的仁体现出一种普遍的、无等级差别的爱,墨子的义更加趋向于公正和平衡,这与材料中的仁义思想体现的是有等级差别的不一致,B项错误;道家的处事更强调随意,顺其自然,而不强调适宜,C项错误;儒家讲“仁义”,要求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法家弃绝仁义道德,主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D项错误。
【点睛】克己复礼为仁。
这句话讲的是实现和谐的方法:德和礼。
德指的是道德克制,礼有两个含义:礼仪和社会规范,这里主要指社会规范,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只要人人都能自觉地运用道德约束自己,并且遵守社会规范,就能实现社会和谐。
2.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和当时很多人一样,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
这种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反映了A. 春秋战国的纷争B. 土地私有制形成C. 宗法制正式确立D. 武将地位的下降【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战国时期“很多人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项正确;材料中只体现了土地买卖现象,没有体现纷争,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与宗法制相关的血缘关系,C项错误;材料只说赵国大将赵括经常购买田宅的问题,没有涉及到武将的地位,D项错误。
3.下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的形势图,与这一形势相关的史事是A. 夏禹建立“家天下”B. 周武王推行分封制C. 嬴政推行统一战争D.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据图片中的信息“秦”、“咸阳”、“长城”“郡”等信息可判断,这是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的统一,秦的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 C项正确;夏禹建立“家天下”是公元前21世纪,夏的都城在阳城,在今天河南登封,A项错误;周武王推行分封制,而图片中是郡县制,B项错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图片中实行的是郡县制,D项错误。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训练样题(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的文献和彝铭记载中屡有“宗周”的记载,《诗经•公刘》中说:“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与材料密切相关的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2.“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
”该材料反映的是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3.公元前2世纪,中国发明了一种农业工具,只需要用一头牛、一匹马或一匹骡子来驱动,并按可控制的速度将种子播种成一条直线,从而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该工具是A. B. C. D.4.吕思勉为晋朝惋惜“然而大权始终为自北南迁的贵族所把持,使宋武帝(出身贫寒)一类的人物,直到晋末,才得出现于政治舞台。
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造成这一损失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B. 九品中正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5.中国汉字某字体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下列用该字体写成的作品是A. B. C. D.6.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记载:“过去一个世纪,每逢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各宫院都有鳌山烟火和新样宫灯,辉煌如同白昼。
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提议之下,这一铺张浪费的项目遂被废止。
万历曾想为他的母亲修理装潢宫室以表示孝思,张居正却认为各宫院已经十分富丽完美,毋须再加修饰。
”这一现象反映了内阁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得到提高D.阁臣权力超过军机大臣7.《明太祖实录》:“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
”明太祖诏:“商贾之家止穿绢布。
”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打击富商大贾B.保护小农经济C.阻碍商业发展D.镇压游民作乱8.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一些思想家也常用诗歌表达思想,如“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
2019学测历史修订内容1.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原为: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1)建立: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作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3.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原为: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武昌起义:①导火线: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四川保路运动。
②概况:1911年10月10日,在革命领导机构遭破坏的情况下,湖北新军自发进行革命,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首先率部起义。
③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④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4.了解八七会议(原为:理解八七会议)(1)时间:1927年8月7日、汉口、即“八七会议”。
(2)内容: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5.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及意义(新增意义)意义:①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②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③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6.理解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原为: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对中国: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2)对国际:有利于中国、美国、日本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积极作用。
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必修科目)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据此可知A.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B. 诸侯争霸局面开始出现C. 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D.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融洽【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郑伯不朝”“郑伯击之”“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可知周天子的权威受到诸侯的挑战,故C正确;周朝的分封制并未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故A错误;材料未反映诸侯争霸开始出现,故B错误;材料中出现诸侯“不朝”“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的局面,天子和诸侯关系紧张,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
材料“郑伯不朝”“郑伯击之”“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说明周天子的权威受到诸侯的挑战,分封制逐渐瓦解。
2.史料记载:“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这说明军机处A. 保密性强且专管军务B. 参与政务且有决策大权C. 位高权重能制约皇权D. 承旨传达利于强化君权【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可知军机大臣只负责传达皇帝旨意,不得参与军机大事,加强了皇权,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处只负责传达皇帝旨意,未体现专管军务,故A错误;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故B错误;军机大臣不能参与军国大事,只是“承旨”,不能制约皇权,故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军机处。
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旨意,不能参与决策,更不能制约皇权,材料“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正体现此问题。
省镇中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历史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段话充分反映了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2.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3.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三省六部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宰相制D.清朝设军机处4.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中记载:“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上海兴”是在下列哪个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孙中山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说到:“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
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
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对此分析错误的是A.孙中山认识到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是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B.孙中山为探索革命道路孜孜以求,体现出他是真正的爱国民主革命家C.“此种妥协”并非孙中山个人悲剧,而是他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D.说明孙中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民主革命胜利之道路6.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7.江泽民同志参观某纪念馆亲笔题写了“军旗升起的地方”,你认为这一题词应该出现在A.井冈山纪念馆B.南昌起义纪念馆C.武昌起义纪念馆D.秋收起义纪念馆8.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 .国民党“一大”召开C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D .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9.“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
绝密★启用前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必修科目)历史试题(解析版)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据此可知A.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B. 诸侯争霸局面开始出现C. 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D.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融洽【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郑伯不朝”“郑伯击之”“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可知周天子的权威受到诸侯的挑战,故C正确;周朝的分封制并未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故A错误;材料未反映诸侯争霸开始出现,故B错误;材料中出现诸侯“不朝”“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的局面,天子和诸侯关系紧张,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
材料“郑伯不朝”“郑伯击之”“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说明周天子的权威受到诸侯的挑战,分封制逐渐瓦解。
2.史料记载:“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这说明军机处A. 保密性强且专管军务B. 参与政务且有决策大权C. 位高权重能制约皇权D. 承旨传达利于强化君权【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可知军机大臣只负责传达皇帝旨意,不得参与军机大事,加强了皇权,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处只负责传达皇帝旨意,未体现专管军务,故A错误;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故B错误;军机大臣不能参与军国大事,只是“承旨”,不能制约皇权,故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军机处。
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旨意,不能参与决策,更不能制约皇权,材料“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正体现此问题。
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必修科目)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据此可知A.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B. 诸侯争霸局面开始出现C. 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D.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融洽【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郑伯不朝”“郑伯击之”“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可知周天子的权威受到诸侯的挑战,故C正确;周朝的分封制并未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故A错误;材料未反映诸侯争霸开始出现,故B错误;材料中出现诸侯“不朝”“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的局面,天子和诸侯关系紧张,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
材料“郑伯不朝”“郑伯击之”“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说明周天子的权威受到诸侯的挑战,分封制逐渐瓦解。
2.史料记载:“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这说明军机处A. 保密性强且专管军务B. 参与政务且有决策大权C. 位高权重能制约皇权D. 承旨传达利于强化君权【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可知军机大臣只负责传达皇帝旨意,不得参与军机大事,加强了皇权,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处只负责传达皇帝旨意,未体现专管军务,故A错误;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故B错误;军机大臣不能参与军国大事,只是“承旨”,不能制约皇权,故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军机处。
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旨意,不能参与决策,更不能制约皇权,材料“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正体现此问题。
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2.《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3.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测向技术4.右图是某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拓片。
作为一则反映时代印记的史料,这件文物可以直接说明A.xx书法和篆刻的艺术共融B.xx草书与行书的衍生创新C.隋唐草书的抒情写意D.xx行书的勾连放纵5.“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A.程颐B.xxC.xxD.xx6.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
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
这主要反映了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B.xx时期初设内阁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7.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商、设立租界等一系列特。
右图所示城市状况是下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的?A.鸦片战争与《xx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xx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与《xx》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xx条约》8.“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
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
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20-2021年备考
中
高
考
最
新
最
全
精
品
汇
编
(完美版)
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
注明:蓝色部分是已删除的内容,粉色部分是表述变化的内容,红色部分是新增的内容。
历史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学科(江苏卷)的命题,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与学科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体现以稳为主、稳中出新的原则。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