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的路径
- 格式:pdf
- 大小:293.03 KB
- 文档页数:4
光电产业学院建设计划一、建设目标现代光电产业学院,以半导体照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急需为牵引,对接本地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充分挖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内在优势资源,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创新“政校会企”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良性互动,达到教育与产业、人才与市场、学业与就业无缝对接,建立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将现代光电产业学院建成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半导体照明及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体,形成一批引领光电类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二、建设思路现代光电产业学院立足光电信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优势和骨干企业的资源优势,积极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优化“政校会企”协同育人机制,秉持“育人为本,服务产业,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理念,以半导体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半导体照明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利用“政校会企”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为平台,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企业服务技术创新功能有机结合,打造产学研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的办学特色,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新模式,形成学生受益、校企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建设内容1.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确立“多元主体协同互动”职教理念,建立“政校会企”协同互动机制,完善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构建理事会章程等制度体系和运行保障机制,成立产业学院机制建设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科研委员会、社会服务委员会,理清产业学院改革所需的人权、事权、财权,拟定产业学院的运行、监控和激励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有序开展工作。
2.加强高水平专业建设利用现代光电产业学院这一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全面推行“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模式,加强省第二批高水平专业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建设。
教育管理JI A O Y U G U A N L I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完善路径研究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陆洁琰摘要: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发展的现实需求。
当前,高职院校存在制度体系不完善、利益主体参与度不高、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不平衡、校院二级管理不完善等问题。
高职院校要明晰治理理念、完善治理制度、深化内部制度改革、健全多元共治体系、提升治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完善路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成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任务。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一环,积极完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既是应对外部复杂多变社会环境挑战的需要,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重要方面。
一、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的意义(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其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自治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如何构建学校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如何完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地履行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责,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大问题。
(二)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发展的现实需求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空前高度,高等职业教育已占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也进入新阶段,从规模扩张发展转向提高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
总第252期2013年8月(下)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252August 2013(C)作者简介:程樊启,女,河海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技术部,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教育技术学。
行业特色型高校继续教育培训SWOT 分析及发展策略程樊启崔相宝(河海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98)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4-0003-02摘要本文以河海大学为例,尝试运用管理学的SWOT 分析法,对行业特色型高校(以下简称为“行业高校”)推进行业教育培训进行分析,正确认识其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从而为其更好地做强继续教育培训提供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行业高校SWOT 分析发展策略SWO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Uni 原versities //Cheng Fanqi,Cui XiangbaoAbstract In this paper,taking Hoha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using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in manage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uni-versiti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ndustry universities"),and correctly recogni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so as to propose some personal opinions onbetter strengthen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Key words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university;SWOT analysis;development strategy1引言继续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
探索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实践全面提升农林高校创新能力宋维明【摘要】作为国家高水平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农林高校,要积极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从传统的产学研结合向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拓展,发挥行业资源优势、特色学科优势、行业影响力优势,提升农林高校创新能力. 基于北京林业大学的探索实践,高校在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改革进程中,应该使政产学研用涉及的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可持续的、互惠共赢的有机关系;建立调动多元主体资源统筹和有效配置的协同创新资源保障机制;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设与管理实体化、产业化,提高评价考核的科学水平.%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as an important base for cultivating high-gear talents for the state, should meet the new needs of nation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that combines industri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es should be expanded to the model of policy-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need integration. The latter aims to take advantages of industry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 academic dis-cipline advantages, as well as industry influence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has practiced the policy-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need integration in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drawn the conclusions that the main entities of in the above five ele-ments integration should be related to each other on the basis of effectiveness, sustainability, and mutual bene-fit ,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ve resource guarantee system of holistically planning and effectively configuring mul-tiple entity resourcesshould be set up, and the construction, substantial management, production-involvement, and scientific appraisal of the policy-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need integration platform should be en-hanced.【期刊名称】《中国农业教育》【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农林高校;办学模式;协同创新;创新能力【作者】宋维明【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行业特色高校大多完成了从行业到地方的融合和转变,学科综合,特色鲜明,并依托自身科技、人才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此过程中,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机制不断暴露出不适应性。
为充分发挥行业特色高校在行业领域的优势,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介绍了南京理工大学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创新方面的实践,提出了集产业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公共服务和区域创新发展“五元一体”的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有效推动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发展。
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五元一体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33-02行业特色高校主要指在建国初期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整合了全国高校有关专业和系科而组建的单科性院校,它们源于原国家行业管辖,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
[1]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行业特色高校大多逐步完成了从行业到地方的融合和转变,学科综合,特色鲜明,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合作结合了行业内外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部门的优势,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促进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达到一个“多赢”的局面,是一种促进社会技术创新的模式。
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行业特色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水平,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了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行业特色高校可持续发展,并充分发挥行业特色高校在行业领域科技、人才优势,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迫切需要依托行业,立足地方,创新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
1 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我国产学研合作经历了层次由低向高,领域由点到面,范围由小及大的发展过程。
近年来,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结合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2]。
学校创新管理制度1. 引言在现代社会,学校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人数庞大的学生群体、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等。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教育水平,创新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行学校创新管理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 设立多元化学习小组学校创新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是设立多元化学习小组。
该小组由教师、家长和学生代表组成,旨在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
通过定期开展小组活动,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和改善。
3. 引入项目制学习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知识点的灌输,缺乏实践和应用的机会。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行项目制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学生通过参与具体的项目,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实际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4. 建立个性化学习计划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目标,为其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这样的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并提高其学习效果。
5. 加强教师培训和评估教师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效果,学校需要加强培训和评估。
教师培训可以提供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同时,定期评估教师的工作表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量化和评估,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6. 创新考试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学校应创新考试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可以引入口头答辩、实践操作等方式,以更全面的方式评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7. 引入教育科技教育科技的发展为学校创新管理制度提供了新的机遇。
学校可以引入教育软件、在线教育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享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如何创新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支娜娜(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江西南昌 330201)摘要: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学校有理事会、校务会、党委会三套领导班子:理事会为决策机构,校务会为管理机构,党委会为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机构。
三套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使决策、管理、监督“三驾马车” 拧成一股绳,做到了三力合一。
关键词: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党委会,理事会,院委会作为一个民办高校,没有一个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就不可能凝聚办学合力。
这方面,笔者所从教的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探索发现中经历过挫折,有过教训,在反思以往的挫折和教训过程中,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理事会、院委会、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使决策、管理、监督“三驾马车”做到了三力合一。
一、制度设置的合法性与科学性向民办高校委派党组织负责人兼督导专员是新时期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确保民办高校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确保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践证明,这一内部管理体制的设置从以下方面显示了它的合法性和科学性:1、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公益性是向民办高校派出督导专员的法理基础。
“民办高校及其举办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保证教育质量。
”[1]一方面,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正是向民办高校派出督导专员的法理基础。
另一方面,派出督导专员又可以进一步强化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确保民办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服务的人的问题),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解决举办者为什么办学、为谁办学问题),走健康规范、科学发展之路(解决如何办学、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积极建立和健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完善董事长(理事长)、校长和党委书记相互配合、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
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路径研究:模式创新与可持续发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文章详细阐述了产业集群在培训活动组织、参与情况及培训效果方面的实施情况,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同时,文章还探讨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成果分享,总结了经验教训,为其他区域或行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在融资渠道拓展与金融支持方案设计方面,文章解读了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剖析了金融机构合作模式,并探讨了民间资本参与途径,为产业集群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
同时,文章还构建了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产业集群稳定发展。
文章强调,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规模得到了显著扩大,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文章还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部署,为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
总体而言,本文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目录第一章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现状 (4)一、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4)二、特色产业分布情况 (5)三、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5)四、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6)第二章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 (8)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8)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 (9)三、产业链整合与优化升级策略部署 (9)四、典型模式案例分析及其启示意义 (10)第三章可持续发展策略制定与推进 (12)一、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 (12)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及效果评估方法论述 (13)三、循环经济模式在县域产业集群中实践举措 (13)第四章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体系建设 (15)一、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规划制定 (15)二、高端人才引进政策设计及实施效果评价 (16)三、技能型人才培训和提升计划推进情况回顾 (16)四、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及成果分享 (17)第五章融资渠道拓展与金融支持方案设计 (19)一、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政策解读 (19)二、金融机构合作模式剖析及案例分享 (20)三、民间资本参与途径探讨 (21)四、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和完善举措 (21)第六章总结反思与未来发展规划 (23)一、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23)二、经验教训分享交流活动安排 (24)三、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机遇挑战分析 (24)四、下一步工作部署 (25)第一章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现状一、产业集群发展概况皖北地区近年来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上,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发展的SWOT分析与策略选择王炎灿;张晓阳【摘要】As more emphases are laid on the improv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 deeper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a better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it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that what strategies will be adopted by those high level industry-based universitiesto facilitate their own development. Hence, this essay is arranged in three parts according to a relevant developing strategy. First, it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ose universities with a “SWOT”method. Second, it analyzes the reality of those universities together wit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ofall universities, in hope of positioning the industry-based ones. Last butnot least, it comments on the strategies in five aspects, namel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ofthe faculty and social services.%在新时期高等教育进一步提高质量、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发展的战略设计尤为重要。
基于产教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01-11T03:51:17.931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29期作者:赵振,王宏宇[导读] 产业学院依托高校内部的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行业协会或若干企业合作建设赵振,王宏宇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0摘要:产业学院依托高校内部的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行业协会或若干企业合作建设,是高校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而开启的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本文结合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思路,总结我校应用型本科学院产业学院建设经验,从组建背景、主要特色、建设思路、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等几个方面做了总结。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应用型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赵振,1981.11,硕士,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系主任,研究方向:检测技术与仪器仪表。
(2021年度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课题( JY2021256 ):基于“产业学院“的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河北省一流本科建设项目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自动化专业(YLZY-2020-01-S);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研课题:基于“英博学院”的“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Y-2021-11)1 引言我校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特点,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能力为目标,坚持走产教融合、多种渠道办学的道路,着眼地方企业,与廊坊英博电气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英博学院”,全面开展科研、管理、教学、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2 主要特色“英博学院”建立以产业学院为载体的自动化、电气类本科生、硕士生新型培养模式、运行机制、课程体系,依托企业各类科研课题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企业-双导师-产业学院-实践基地”四位一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43卷第2期2021年3月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 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43 No.2Mar. 2021“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与推进策略研究刘炜(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开放大学,宁夏银川750021)摘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建 设院校要深刻认识实施“双高计划”的价值,精准把握“双高院校”建设的内核实质,从思想观念、顶层设计、体制机 制、专业建设、资源整合、产教融合等方面明确重点任务,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努力实现学校的 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聚力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院校;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44(2021)02-0156-05“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 建设计划)建设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 案》(简称“职教20条”),探索现代职业教育高质 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是下好国家职业教育“一盘大 棋”的重要举措,也是为进一步提高中国高等职业 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2020年12 月,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公布了首轮“中国特色高 水平高职院校”(以下简称“双高院校”)建设单位。
因此,建设好“双高院校”对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 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国家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双高计划”的价值取向1双高计划”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价值 体现和引领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需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 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 要地位”[n,特别强调了其存在的重要价值。
如何来 体现其同等地位?这不仅应该体现在国家政策的 重视,更应该通过职业教育自身内在价值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