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微生物检验_实验六

临床微生物检验_实验六

临床微生物检验选择题整理

Test 1 1、细菌与真菌的异同点是(D)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核糖体 D、线粒体 E、细胞质 2、G-菌细胞壁中的特殊组分是(E) A、肽聚糖 B、几丁质 C、胆固醇 D、磷壁酸 E、脂多糖 3、细菌结构中,不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物质是(D) A、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 B、溶血型链球菌M蛋白 C、肺炎双球菌荚膜D志贺氏菌菌毛 4、下列哪一种方法不用于细菌动力检查(E) A、特殊染色法 B、直接显微镜观察法 C、半固体培养法 D、抗原检测法 E、生化试验法 5、要观察细菌的芽孢应培养至生长曲线的(D) A、适应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退期 6、常用于细菌生化鉴定的培养基属于(D) A、基础培养基 B、营养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E、特殊培养基 7、细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并扩散,引起内脏器官化脓及全身严重中毒症状称为(C) A、毒血症 B、败血症 C、脓毒血症 D、菌血症 E、内毒素血症 8、下列哪一项是病毒特有的性质(D) A、形态微小 B、结构简单 C、能通过细菌滤器 D、只含有一种核酸 E、只能存活在活细胞中增殖 9、包膜病毒常引起(B) A、宿主细胞溶解 B、稳定状态感染 C、顿挫感染 D、整合感染 E、稳性感染 10、基因组不完整的病毒称为(E) A、卫星病毒 B、类病毒 C、拟病毒 D、辅助病毒 E、缺陷病毒 11、病毒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不包括(C) A、基因重组 B、整合感染 C、互补作用 D、基因重配 12、无毒白喉杆菌在β棒状杆菌噬菌体感染后获得毒素基因称为(D)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溶源性转换 E、原生质体融合 13、细菌Gram染色的医学意义不包括(D) A、初步鉴别细菌 B、选择抗生素时参考 C、与致病机理有关 D、选用培养基时参考 14、诊断真菌感染优先采用(A) A、形态学检查 B、分离培养 C、检测抗原 D、检测特异性IgM抗体 E、检测核酸 15、抗原检测通常用于鉴定微生物的(D) A、科 B、属 C、种 D、型 E、株 16、甲基红试验和VP试验阳性表明被检菌具有以下哪一特性?(E) A、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 B、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C、生成甲醇 D、生成甲醛 E、生成丙酮酸 17、病毒致病机理不包括(D) A、病毒基因整合 B、病毒癌基因 C、病毒蛋白质的刺激作用 D、病毒引起宿主细胞基因突变 E、以上均包括 18、病毒长期存在于体内,一般没有症状,但某些情况下病毒被激活出现明显症状,具有该

微生物检验技术试题

《微生物检验技术》期末考试试题(A 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菌落 2、正常菌群 3、消毒 4、噬菌体 5、最小抑菌浓度(MIC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细菌的特殊结构 有 、 、 、 。 2.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 、 、 和气体。 3.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 、 及 有密切关系。 4.诊断血清是用 免疫家兔等动物后取其 而制成的。一般置于 保存,使用时应避免 , 降低效价。

5.K—B法中抑菌圈直径的大小与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呈关系,即抑菌圈愈大,MIC值、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6.、和可作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试验。 7.淋病奈瑟菌主要以方式传播,引起。 8.细菌对待测药物的敏感程度可分为、、 三级。 三、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真菌 B、细菌 C、放线菌 D、病毒 E、螺旋体 2、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 A、稀释复红—碘液—95%乙醇—结晶紫 B、稀释复红—95%乙醇—碘液—结晶紫 C、结晶紫—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 D、结晶紫—95%乙醇—碘液—稀释复红 E、稀释复红—结晶紫—碘液—95%乙醇 3、靛基质试验又称() A、甲基红试验 B、尿素分解试验 C、硫化氢生成试验 D、吲哚试验 E、糖发酵试验 4、对人体无害的细菌代谢物是()

A、热原质 B维生素 C、外毒素 D、内毒素 E、侵袭性酶 5、正常人体不存在细菌的部位是() A、体表 B、口腔 C、大肠 D、尿道口 E、血液 6、实验室对接种针(环)、试管口的灭菌方法是() A干烤法 B、流通蒸汽法 C、烧灼 D、焚烧 E、煮沸法 7、卡介苗是由何种变异而产生的() A、形态变异 B、结构变异 C、毒力变异 D、耐药变异 E、酶活性变异 8、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 重的全身症状,称为()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 病毒血症 9、哪种动物不是微生物学检验中常用的实验动物() A、小白鼠 B、豚鼠 C、裸鼠 D、家兔 E、马 10、下列哪项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 A、凝固酶试验阳性 B、产生溶血素 C、分解 甘露醇 D、产生耐热核酸酶 E、胆汁溶菌试验阳性 11、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的化脓性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乙型链球菌 C、肺炎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测试题及答案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测试题及答案——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及细菌生理 一、名词解释 1.血清学诊断 2.培养基 3.基础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 5.鉴别培养基 6.菌落 二、填空题 1.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准确与否和标本的选 择、、有直接关系。 2.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实验属于。 3.血清学试验一般需作两次,其血清分别取自疾病 的和.第二次抗体效价比第一 次时方有诊断意义。 4.对流行性脑炎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可采集的标本 有、和。 5.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时,从有正常菌群部位采取的标本应接种 于培养基或培养基。 6.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中,常用的血清学方法 有、和三大类。 7.属于直接凝集反应的血清学试验有和。 三、单项选择题 1.目前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不正确的是 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 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 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 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即能达到免疫效果,而灭活疫苗需接种多次 2.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组成是

A.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B.百日咳死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C.百日咳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 D.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E.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3.使用时要注意防止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制剂是 A.丙种球蛋白 B.胎盘球蛋白 C.抗毒素 D.白细胞介素 E.干扰素 4.关于胎盘球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健康产妇的胎盘和婴儿脐带中提取制备 B.一般含IgM C.一般不会引起超敏反应 D.主要用于麻疹,甲型肝炎和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 E.免疫效果不如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5.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内,分离病原菌应采取的标本是 A.血液 B.尿液 C.粪便 D.呕吐物 E.脑脊液 6.咽喉假膜标本涂片染色后,镜检出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其临床意义在于诊断 A.结核病 B.军团病 C.白喉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试题

一、选择题(A型): !、下列细菌中哪一种细菌在血平板上一般不出现溶血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甲型链球菌 D、肺炎双球菌 2、进行玻片法血浆凝固酶试验不需要下列哪种材料? A、免血浆 B、生理盐水 C、2%红细胞悬液 D、待检细菌 3、UMI系统不包括下列哪一项试验? A、尿素酶 B、甲基红 C、靛基质 D、动力 4、麦康凯培养基和克氏双糖铁共有的成分是: A、葡萄糖 B、酚红 C、中性红 D、乳糖 5、对浓汁标本进行细菌学鉴定,下列哪一项试验一般不包括在内? A、涂片染色镜检 B、血平板分离培养 C、血浆凝固酶试验 D、抗"O"试验 6、乙链在血清肉汤中的生长情况是: A、完全沉淀生长 B、均匀混浊生长 C、部分沉淀生长 D、形成菌膜 7、甲基红试验和VP试验阳性表明被检菌具有以下哪一特性: A、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B、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C、生成甲醇、甲醛 D、以上全部 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霍乱弧菌的特点 A、有动力 B、抵抗力较强 C、耐碱不耐酸 D、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人是唯一易感者 9、对于一个脓汁标本,首先应进行的检验步骤是: A、涂片镜检 B、接种血平板 C、含硫氨基酸 D、苯丙氨酸 10、抗"O"试验管法中,溶血素应预先用还原剂处理,原因是: A、还原被氧化的S溶血素,恢复溶血能力 B、溶血素O对热不敏感 C、溶血素S对氧敏感 D、以上全错 11、观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典型形态,选择哪一种培养基可得理想结果: A、普通琼脂平板 B、普通肉汤 C、血琼脂平板 D、血清肉汤 12、对脑膜炎奈瑟氏菌的标本采送,哪一种是错误的? A、低温 B、保温 C、防干燥 D、快速 13、区别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可采用下列哪种试验? A、氧化酶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葡萄糖发酵 D、动力试验 14、下列哪一项可用于区别肺炎双球菌和甲型链球菌? A、胆汁溶菌试验和甘露醇发酵试验 B、溶血试验和胆汁溶菌试验 C、菊糖发酵试验和胆汁溶菌试验 D、溶血试验和菊糖发酵试验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习题集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习题集 第一部分基础题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 )二、选择题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个体微小B 分布广泛C 种类繁多D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E 结构简单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 细菌B真菌 C支原体 D 衣原体E立克次体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4下列那种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 细菌B衣原体 C支原体 D病毒 E立克次体 细菌的形态及结构 一、名词解释:1.肽聚糖()2.脂多糖()3. 质粒()4. 异染颗粒()5. 革兰染色()6. 芽胞()7荚膜() 二、选择:1.及真核细胞结构相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A核蛋白体(核糖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 D细胞膜 E 细胞壁2.及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是A鞭毛B菌毛C纤毛D荚膜E轴丝3.及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外膜层B核膜C线粒体膜D荚膜E细胞膜4.芽胞及细菌致病有关的是A抗吞噬B产生毒素C耐热性D粘附于感染部位E侵袭力 5.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 A B 核蛋白体 C质粒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6.及细菌粘附功能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菌毛B荚膜 C中介体D 胞浆膜E细胞膜

7.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鞭毛B细胞质C 细胞膜D核质(拟核)E细胞壁 8.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份是 A 肽聚糖 B 蛋白质 C鞭毛 D 核酸E脂多糖 9.及细菌感染侵袭相关的结构是A 中介体B 细胞膜 C异染质颗粒D 芽胞E 荚膜 10.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是A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B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C抑制细菌的酶活性D破坏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E破坏细胞膜11细菌的L型是指:A细菌的休眠状态B细胞壁缺陷型细菌C非致病菌D不可逆性变异的细菌E光滑型—粗糙型菌落()变异 12.溶菌酶杀菌的作用机理是:A裂解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 B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C及核蛋白体的小亚基结合 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 E破坏细胞膜 13.关于细菌的L型错误的是:A主要由肽聚糖结构的缺损引起的B可在体外试验中形成C呈多形性D需在高渗透压的培养基中分离培养E失去产生毒素的能力而使其致病力减弱 14.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是由于A细胞核结构B细胞壁结构C 细胞膜结构同D磷酸壁的有无 E中介体的有无15.细菌哪种结构类似真核细胞线粒体A核蛋白体B中介体C胞质颗粒D质粒 E 核质16.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A荚膜B异染颗粒C鞭毛D菌毛 E芽胞17.革兰染色所用试剂的顺序是A稀释

临床微生物检验精彩试题

第一章绪论 一、A1 1、天花是通过下列哪一种疫苗的应用而被消灭的()。 A、天花病毒疫苗 B、灭活疫苗 C、痘苗病毒疫苗 D、减毒活疫苗 E、传代细胞疫苗 2、下列微生物哪种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A、细菌 B、真菌 C、立克次体 D、衣原体 E、支原体 3、关于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免疫力下降 B、细菌寄居机体的部位发生改变 C、机体抵抗力降低 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症 E、破伤风杆菌感染 4、有关微生物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B、细菌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C、支原体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D、衣原体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E、立克次体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5、接种牛痘后产生对天花的抵抗力,这表明()。 A、Ag特异性 B、Ag的交叉反应 C、先天免疫 D、过继免疫 E、被动免疫 6、关于正常菌群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生物拮抗作用 B、合成维生素和细菌素 C、促进机体免疫 D、与衰老有关 E、对人体无害,任何情况下均不致病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A1 1、可阻碍细菌细胞壁形成的抗生素是()。 A、链霉素 B、青霉素 C、四环素 D、红霉素 E、庆大霉素 2、不属于细菌细胞质中重要成分的是()。 A、核蛋白体 B、质粒 C、核质 D、糖肽 E、胞质颗粒 3、关于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描述,哪项正确()。 A、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含量丰富,壁厚,坚韧,有外膜 B、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含量少,壁薄,无外膜 C、革兰阳性菌肽聚糖含量丰富,壁薄,无外膜 D、革兰阳性菌肽聚糖含量少,壁厚,有外膜 E、革兰阳性菌肽聚糖含量丰富,壁厚,无外膜 4、革兰染色的临床意义在于()。 A、大多数G+菌是以毒素为主,G-菌是外毒素为主 B、大多数G-菌是以毒素为主,G+菌是外毒素为主 C、G+菌具有某种酶,G-菌缺少某种酶 D、G+缺少某种酶,G-菌具有某种酶 E、G+菌有某种特殊因子,G-菌不具有 5、有关细菌的菌毛,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分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B、普通菌毛遍布细菌表面 C、性菌毛又称菌毛

微生物实验室现场检查

微生物实验室要求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 第一节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 1 .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 2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 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 .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 检修 , 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4 .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 药品、器材、菌种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应严格执行《菌种保管制度》。 5 .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 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暖气、门窗,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6 .科、室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于奖惩,出现问题立即报告, 造成病原扩散等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 1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下列仪器:培养箱、高压锅、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普通天平、千分之一天平、烤箱、冷冻干燥设备、匀质器、恒温水浴箱、菌落计数器、生化培养箱,电位 pH 计、高速离心机。 2 .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 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3 .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 A1题型 1.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屏障结构包括 A、皮肤与粘膜 B、血脑屏障 C、胎盘屏障 D、免疫系统 E、A、B和C 答案E 2. 有关内毒素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均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 B、其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C、160℃,2~4小时才被破坏 D、毒害效应具有组织器官选择性 E、毒性作用较弱 答案D 3. 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度称为毒力 B、毒力主要由侵袭力和毒素所决定 C、破伤风毒素属于内毒素 D、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防御功能,并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E、以上均不是 答案C 4. 下列哪种成分不属于外毒素 A、脂多糖 B、痉挛毒素 C、肉毒毒素 D、表皮剥脱毒素 E、霍乱肠毒素

答案A 5. 下列哪种成分不属于外毒素 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B、产毒性大肠杆菌肠毒素 C、白喉毒素 D、表皮剥脱毒素 E、类脂A 答案E 6. 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 A、发热反应 B、白细胞反应 C、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D、以上都是 E、A和C 答案D 7. 慢性志贺菌感染的病程一般在()以上 A、两周 B、一个月 C、两个月 D、六周 E、七周 答案C 8. 志贺菌随饮食进入体内,导致人体发病,其潜伏期一般为 A、一天之内 B、1-3天 C、5-7天 D、7-8天 E、8天以后 答案B 9. 下列关于结核分支杆菌描述正确的是

A、类脂质为胞壁中含量最多的成分 B、产生外毒素 C、产生内毒素 D、耐药性低 E、一般采用革兰氏染色 答案A 10. 我国的卫生标准中,每升饮用水中不得超过()个大肠杆菌 A、1 B、3 C、5 D、7 E、8 答案B 11. 大肠杆菌指数测定时,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糖()为阳性 A、产酸 B、产酸产气 C、产酸不产气 D、产气不产酸 E、以上都不产生 答案B 12. 下列何种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A、脑膜炎奈瑟菌 B、结核分支杆菌 C、铜绿假单细胞 D、枯草芽孢杆菌 E、白喉棒状杆菌 答案C 13. 下列何种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A、大肠杆菌 B、铜绿假单细胞

临床微生物与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BSL(biosafety level):生物型防护层级 2、nosocomial infection 3、STD(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4、anaerobic bacteria 5、CLSI(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6、acid-fast bacillus 7、satellite phenomenon 8、Kanagawa phenomenon 9、.stormy fermentation 10、Nagler test 11、Ascoli test 12、Weil-Felix reaction 13、spirochetes 14、Mycoplsma 15、chlamydia 16、Rickettsia 17、fungus 18、MRSA 19、ESBLs 20、KP 21、OT-test 22、VRE 23、NGU 24、CNS 25、MBC 26、MIC 27、MIU 13、KIA

28、BCG 29、MDRTB 30、E-test 31 Uu、 32、AST 33、BV 34、GV 35、PRSP 36、VISA 37、VRSA 38、QA(quality assurance) 39、UPEC、STEC、EHEC、ETEC、EPEC、EIEC、EAEC 40、K-B法 41、CAMP试验 42、青霉素结合蛋白(PBP) 43、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44、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45、O139群霍乱弧菌 46、结核菌素试验 47、二相性真菌 48、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49、SS琼脂 50、鲎试验 51、耐药、敏感、中介 52、数值分类法 53、“汹涌发酵” 54、荚膜肿胀试验 55、芽管形成试验 56、制动试验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150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门课程,在医学检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国家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的五大内容之一。《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是医学检验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掌握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岗位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设置的依据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医学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测等相关知识结构,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是以微生物检验顺序为线索进行设计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临床医院与学校教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课程内容的确定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主要依据:①以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体现真实微生物检验的工作流程,注重教学内容衔接性。②以微生物检验技术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引入临床案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工作项目,引入微生物检验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体现知识学习的应用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素质培养的职业性。③课程内容可适当拓展,删减一些已经过时的陈旧的知识内容,将微量化、快速化检测技术及半自动化、自动化仪器使用和新技术纳入《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内容中。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④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融入医院、企业文化、提倡职业精神。 3.课时安排说明 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3、4学期,建议学时数为150学时,理论教学68学时,实践教学82学时。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名词解释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部、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遗传、进化,以及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是研究与医学和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的学科,目的是控制和消灭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保证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4.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细菌在体内外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理化或生物因素影响后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进而形成一种细胞壁缺失或缺陷的细菌。 5.?原生质体protoplast:细菌变成为L型后,细胞壁完全缺失,细菌仅被一层细胞膜包裹。 6.原生质球spheroplast:源于革兰阴性菌的L型。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细胞膜可内陷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是部分胞膜折叠形成的泡囊状、管状或薄层状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方能看到。 8.?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是小的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可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并复制,也可整合到染色体上。 9.芽孢:很多革兰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在菌体内部形成具有多层膜包裹的原型或卵圆形的小体,是细菌代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维持生存、具有特殊抵抗力的休眠结构。 10.热原质pyrogen: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的的物质。 11.?噬菌体bacteriophage or 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只能在活的宿主菌内复制,噬菌体的DNA不仅随着它的感染可在宿主菌之间及宿主菌与噬菌体之间传播,而且还能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12.?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se:为感染宿主后,能在宿主菌细胞内独立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 13.溶源性细菌lysogenic:染色体上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14.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se:为感染宿主菌后,将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或像质粒存在于细胞之中,随细菌的DNA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的噬菌体。15.转座子transposon,Tn: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细菌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DNA序列。 16.突变mutation:是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导致的变异可传于后代。 17.?转化transformation:是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18.?接合conjugation: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19.?转导transduction: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使后者获得新的性状。 20.?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是侵入细菌的噬菌体在溶原期可以前噬菌体形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综合化改革探讨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综合化改革探讨 摘要:文章从培养实用型检验专业人才出发,分析三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教学改革,强调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改革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团队作为省高校教学团队,积极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立足课程基本要求,大胆改革,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直接上岗,增强就业竞争力。 1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分析 按照高职医学检验课程改革方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五门专业课在第三学期”并行”开设,导致学生学习任务过重,课程内容之间也难以衔接,教学效果欠佳;理论课教学内容偏多,教与学的难度加大,而实验课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模仿,且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对实验课也只是疲于应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理论教学改革

2.1优化教学内容《微生物检验技术》这本教材综合了微生物学、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的内容,主要是研究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工作能力[1]。为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第一大块,首先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会使用到的一些基本技术和检验方法,使学生对微生物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大块,主要介绍临床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并将第一块中讲到的检验技术和检验方法运用到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中来,让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有个纵向的了解;第三大块,模拟临床工作实际,介绍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使学生学会收集标本和处理标本,并能够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根据临床微生物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微生物检验涉及到的微生物有三大类八大种,而对于三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来说,如果每一种都精讲,势必造成学时严重不足,而且没有针对性,重难点不突出,学生学习起来很费力,这时教师可根据临床开展需要,对于临床分离率比较高的微生物,例如,化脓性球菌、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科细菌、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SARS 病毒等内容,要精讲;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5)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A1题型 1、人类ABO血型抗原包括 A、A抗原 B、B抗原 C、O抗原 D、AB抗原 E、A抗原和B抗原 答案:E 2、ABO血型物质在人体中可引起哪几种Ab产生 A、抗B抗体 B、抗AB抗体 C、抗A抗体 D、抗O抗体 E、抗A和抗B抗体 答案:E 3、免疫耐受就是 A、非特异性无反应性 B、特异性无反应性 C、机体无反应性 D、免疫抑制性 E、对任何抗原都不反应 答案:B 4、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与下列哪种物质有关 A、IgE B、IgA C、活化B细胞 D、活化T细胞 E、活化NK细胞

答案:D 5、佐剂作用是 A、将Ag送入机体各部位 B、将Ag固定在局部 C、增强Ag免疫原性 D、赋予Ag免疫原性 E、增强机体对Ag的免疫应答 答案:E 6、下列哪种物质既有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A、IgG B、干扰素 C、IgA D、前列腺素 E、补体 答案:E 7、TDH 细胞是 A、产生Ab细胞 B、天然杀伤细胞 C、细胞毒细胞 D、迟发变态反应T细胞 E、依Ab杀伤T细胞 答案:D 8、关于霍乱弧菌是否侵入上皮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侵入 B、侵入 C、在特定条件下侵入 D、具有侵袭基因的霍乱弧菌侵入 E、侵入后局限于上皮细胞内 答案:A 9、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溶血素,其中最主要的是

A、α、β溶血素 B、α、γ溶血素 C、β、γ溶血素 D、δ、ε溶血素 E、α、γ溶血素 答案:A 10、与其他肺部感染病原菌相比较,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特点是 A、产生外毒素 B、具有内毒素 C、产生溶血素 D、产生绿脓素 E、具有菌毛 答案:D 11、有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含有荚膜多糖抗原称作: A、V抗原 B、M抗原 C、A抗原 D、X抗原 E、S抗原 答案:B 12、下列关于铜绿假单胞菌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革兰氏阳性球菌 B、革兰氏阳性杆菌 C、无芽孢 D、具有荚膜 E、无鞭毛 答案:C 13、下列何种微生物具有荚膜结构 A、军团菌 B、支原体

临床微生物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侧重研究感染性疾病快速、准确的诊断病原体的策略与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又称诊断微生物学。 医院感染:指在医院内获得后并发的一切感染,即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的潜伏期,而是入院后引起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放线菌:是一群在生物学特性上与细菌同类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药敏试验中-耐药: 即表示测定菌不能被在体内感染部位可能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临床治疗无效 非发酵菌: 是指一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仅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的革兰阴性杆菌。 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在试管内或小孔内完全一致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成为最小抑菌浓度。(甲氧苄啶或磺胺药物的肉汤稀释法敏感试验的终点判断,以80%生长抑制作为判断指标) 最小杀菌浓度(MBC):把无菌生长的试管(微孔)吸取0.1ml加到冷却至50℃CM-H琼脂混合倾注平板,同时以前述的稀释1:1000(或1:200)的原接种液作倾注平板,培养48-72小时后计数菌落数,即可得到抗菌药物的最小杀菌浓度(定义为接种菌减少99.9%) V-W变异:是指沙门菌失去Vi抗原的变异。初次分离得到的具有Vi抗原、O不凝集的沙门菌称V型菌;Vi抗原部分丧失、既可与O抗血清发生凝集又可与Vi抗血清凝集者称VW型菌;Vi抗原完全丧失、与O抗血清发生凝集而与Vi抗血清不凝集者称W型菌。 质量保证QA:是有计划、系统的评估和监测患者诊疗质量的整个过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质量和服务。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细菌: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无核膜和核仁,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敏感:指所分离菌株能被测试药物使用推荐剂量时在感染部位通常可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 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葡萄球菌一起培养时,可见到靠近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而远离葡萄球菌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小,这种现象称卫星现象。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一种能水解青霉素,头孢菌素及单胺类的酶,主要由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及大肠埃希菌等革蓝阳性杆菌产生,由质粒介导,能被酶抑制剂抑制,由广谱β内酰胺酶突变而来。 耐甲氧西林葡萄菌(MRS):它是携带mecA基因、编码低亲和力青霉素结合蛋白导致耐甲氧西林、所有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青霉素酶抑制剂抗生素的葡萄球菌。1u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0mm或其MIC≥4u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ug苯唑西林抑菌圈直径≤17mm或其MIC≥0.5ug/ml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称之;微需氧菌:在5%左右的低氧环境中生长最好,氧浓度>10%对其有抑制作用,如弯曲菌属和螺杆菌属。 细菌L型:细菌在体内外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理化或生物因素影响后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进而形成一种细胞壁缺失或缺陷的细菌。 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是小的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可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并复制,也可整合到染色体上。 CAMP实验:B群链球菌能产生CAMP因子,可促进葡萄球菌的β—溶血素溶解红细胞的活性,因此在两菌的交界处溶血力增加,出现矢形的溶血区。 不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指一大群不发酵葡萄球菌或仅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的革兰阴性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厌氧菌:指一大群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厌氧菌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芽孢的革兰阳性梭菌,另一类是物芽孢的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的杆菌与球菌。 螺旋体:一类细长,柔软,歪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支原体:一类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除菌滤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于它们能形成有分支的长丝,故称之; 衣原体: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立克次体:一类微小的杆状或球杆状,革兰染色阴性,除极少数外均专性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微生物。 真菌: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属于真菌界。具有典型的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以腐生或寄生方式摄取营养,细胞壁含几个质和纤维素,有完善的细胞器,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生殖。 菌丝:孢子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即菌丝。 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可以长出多个孢子。菌丝体:菌丝长出许多分枝交织成团为菌丝体。 卡介苗:是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甘油,胆汁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变异株。 初次分离得到的具有Vi抗原,O不凝集的沙门菌称V型菌。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试题库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习题集 本习题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题,主要测试学生对每一章节内容得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综合题,侧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得能力及对本门课程掌握得程度;第三部分为病例分析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 第一部分基础题 绪论 二、选择题 1.下列描述得微生物中,不就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得就是 A 个体微小 B 分布广泛 C 种类繁多 D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E 结构简单 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得就是 A 细菌 B 真菌 C 支原体 D 衣原体 E 立克次体 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得就是 A 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 4.下列那种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 细菌 B 衣原体 C 支原体 D 病毒 E 立克次体 二、选择: 1.与真核细胞结构相比较,细菌所特有得一种重要结构就是 A 核蛋白体(核糖体) B 线粒体 C 高尔基体 D 细胞膜 E 细胞壁 2.与细菌运动有关得结构就是 A 鞭毛 B 菌毛 C 纤毛 D 荚膜 E 轴丝 3.与内毒素有关得细菌结构就是 A 外膜层 B 核膜 C 线粒体膜 D 荚膜 E 细胞膜 4.芽胞与细菌致病有关得特征就是 A 抗吞噬 B 产生毒素 C 耐热性 D 粘附于感染部位 E 侵袭力 5.细菌核质以外得遗传物质就是 A mRNA B 核蛋白体 C 质粒 D 异染颗粒

E 性菌毛 6.与细菌粘附功能有关得细菌结构就是 A 菌毛 B 荚膜 C 中介体 D 胞浆膜 E 细胞膜 7.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得就是 A 鞭毛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核质(拟核) E 细胞壁 8.细菌内毒素得主要成份就是 A 肽聚糖 B 蛋白质 C 鞭毛 D 核酸 E 脂多糖 9.与细菌感染侵袭相关得结构就是 A 中介体 B 细胞膜 C 异染质颗粒 D 芽胞 E 荚膜 10.青霉素得抗菌作用机理就是 A 干扰细菌蛋白质得合成 B 抑制细菌得核酸代谢 C 抑制细菌得酶活性 D 破坏细菌细胞壁中得肽聚糖 E 破坏细胞膜 11.细菌得L型就是指 A 细菌得休眠状态 B 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C 非致病菌 D 不可逆性变异得细菌 E 光滑型—粗糙型菌落(S—R)变异 12.溶菌酶杀菌得作用机理就是 A 裂解聚糖骨架得β-1,4糖苷键 B 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得转肽酶 C 与核蛋白体得小亚基结合 D 竞争性抑制叶酸得合成代谢 E 破坏细胞膜 13.关于细菌得L型,错误得说法就是 A 主要就是由肽聚糖结构得缺损引起得 B 可在体外试验中形成 C 呈多形性 D 需在高渗透压得培养基中分离培养E失去产生毒素得能力而使其致病力减弱 14.细菌得革兰染色性不同就是由于 A 细胞核结构得不同 B 细胞壁结构得不同 C 细胞膜结构得不同 D 磷酸壁得有无 E 中介体得有无 15.细菌哪种结构得功能类似真核细胞得线粒体 A 核蛋白体 B 中介体 C 胞质颗粒 D 质粒 E 核质 16.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得结构就是 A 荚膜 B 异染颗粒 C 鞭毛 D 菌毛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 2、(正常菌群)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临床上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3、G+菌特有成分: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可用于细菌血清学分型)(外毒素) 4、G-菌特有成分:外膜层(由脂多糖(内毒素)、脂质双层(磷脂)、脂蛋白) 5、G+菌和G-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菌无。是溶菌酶、青霉素作用部位) 6、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核质(染色体)、质粒(存在于胞质,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转位因子 7、细菌特殊结构:荚膜(保护,致病,抗原性,鉴别)、芽胞、鞭毛(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粘附,致病性;性菌毛—接合方式转移遗传物质)*将芽胞是否被杀死而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L型(细胞壁缺陷)菌落:①“油煎蛋”(荷包蛋)样菌落(典型L型细菌)。②颗粒型菌落(简称G型菌落)③丝状菌落(简称F型菌落)。高渗环境生长。(环丙沙星) 9、自营菌:以无机物为原料;异营菌(腐生菌:以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为营养物质;寄生菌:以宿主体内有机物为原料),所有致病菌都是异营菌。 10、细菌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 1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在对数期以几何级数增长 12、细菌分类(伯杰)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小分类单位)。 13、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是: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14、通常由正常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接种血平板,置于空气或含5%~ 10%CO2的气缸中培养,大部分细菌可于24~48h生长良好。 15、血清学诊断时,一般要在病程早期和晚期分别采血清标本2~3份检查,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长才有价值。 16、透射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适于对细菌表面结构及附件的观察。

临床微生物与检验名词解释

临床微生物与检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CPE:细胞病变效应,当病毒在宿主细胞增值时引起的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常见细胞变圆,聚集,坏死,脱落等. 2、Dane颗粒:又称大球形颗粒,是完整的感染性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42nm,具有双层衣壳.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镶嵌有HbcAg前S抗原. 3、EB病毒:一种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与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以及多种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4、E实验:是一种结合稀释法和扩散法原理对抗微生物药物直接定量的药敏实验技术. 5、H3N2型流感病毒的检验步骤:①标本采集与处理:无菌收集拭子或咽喉含涑液,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处理消除杂菌;②鸡胚接种:将标本接种于9-11日的鸡胚中,初次接种于鸡胚的羊膜腔,传代培养接种尿囊腔,33-34℃培养2-3天,收集羊水或尿囊液;③血凝试验:甲型流感病毒能凝集人O型,鸡和豚鼠的红细胞,显阳性接着作血凝抑制试验;④血凝抑制试验:可确定病毒的型和亚型,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如抗体H3去做试验,阳性者再确定N2. 6、HbsAg:表面抗原,大量存在于感染者血液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也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 7、HIV: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引起艾滋的病原体,形态为球形,包膜含有两种蛋白gp120和gp41,容易发生变异,病毒核心呈圆锥状,含有两条相同的RNA、核衣壳蛋白及逆转录酶等. 8、Nagler反应:卵磷脂酶具有抗原性,它的活性可被相应的抗血清所抑制.测定时在乳糖卵黄牛乳琼脂平板的半侧涂以A型产气荚膜梭菌与A型诺维梭菌混合抗毒素,而后从未涂抹康堵塞的一侧向涂抹抗毒素的一侧接种待测菌,厌氧培养18h后观察. 9、OT试验:是用结核菌毒素来测定机体能否引起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的一种试验,以判断机体对结核杆菌有无免疫力. 10、O抗体和H抗体的变化特点判断肥达试验的结果?若O、H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则肠热症的可能性大,若两者均低,肠热症的可能性小,若O不高H高,可能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若O高H不高,则可能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 11、SPA:即葡萄球菌的A蛋白,9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上含有此蛋白,能与IgG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具有介导抗吞噬和协同凝集的作用. 12、白喉杆菌体外毒力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①琼脂平板毒力试验。将含有20%牛血清肉汤琼脂分注与平皿中,每只平皿10ml,50℃冷却,在凝固之前,将浸有白喉抗毒素血清稀释液的滤纸条沉于琼脂内,制成平板(Elek平板)。在与滤纸条相垂直的方向将待检菌画直线接种,划线宽度约6-7mm,两端与皿壁连接。同时,与之相距10mm处平行划线接种一标准产毒菌株,作为阳性对照。37℃培养24-48小时,若菌苔两侧出现斜向外延伸的乳白色沉淀线,并与其邻近的标准产毒株的沉淀线相吻合,则为产毒株。②SPA协同凝集试验:将白喉抗毒素IgG先吸附在SPA上,再加入待检菌培养物上清液。若有白喉外毒素,则与SPA-IgG结合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③对流电泳:将已知的白喉抗毒素和待检菌培养液分置琼脂板两孔之中,电泳30min后,若两孔之间出现白色沉淀线,表明待检菌为产毒株。 13、白喉杆菌异染颗粒:在细胞内呈颗粒状,主要成分为RNA及嗜碱性的多偏磷酸盐,因亚甲蓝染色时不同于菌体着色,呈紫色而得名,或称迂回体。由于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位于菌体两端,故又称极体,有助于鉴定 14、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微生物检查方法及结果分析。①直接镜检可见革兰阳性、圆形或卵圆形芽生孢子及假菌丝②分离培养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乳白色或淡黄色类酵母菌落,镜检可见假菌丝及成群的卵圆形芽生孢子③血清学实验可检测多种假丝酵母菌的抗体,应用ELISA或胶乳凝集实验可检出白假丝酵母菌细胞壁甘露聚糖。④动物实验将白假丝酵母菌悬液1ml经尾静脉或腹腔注入小鼠或耳静脉注入兔体内,5-7天后动物死亡,解剖发现肾、肝等有脓肿。 15、包涵体:包涵体即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可以是原核细胞,如大肠杆菌;也可以是真核细胞,如酵母细胞、哺乳动物细胞等。包涵体是病毒在增殖的过程中,常使寄主细胞内形成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变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多为圆形、卵圆形或不定形。一般是由完整的病毒颗粒或尚未装配的病毒亚基聚集而成;少数则是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不含病毒粒子. 16、鞭毛: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 17、变形杆菌属:是一群动力活跃、产硫化氢、苯丙氨酸脱氢酶和脲酶均阳性的细菌.广泛存在于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