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与2型糖尿病
- 格式:pdf
- 大小:249.61 KB
- 文档页数:3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存在的问题及健康指导标签:运动疗法;2型糖尿病;健康指导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大方法之一的运动疗法是指糖尿病患者长期规律的运动锻炼,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
合理运动的益处:可增加肌肉组织对糖的利用,有利于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的抵抗;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肌代谢,缓解轻、中度高血压;改善血脂代谢,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肺的通气量;改善消化功能,提高骨钙的含量[1],使其精神愉快,增加生活情趣和对生活的自信心,从而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虽然运动有这么多益处,不少患者也坚持运动,但是,我们在临床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发现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于运动疗法的认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健康指导,增加患者对运动地了解,有助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效的运动,对良好的控制病情有很大的好处。
1 在运动时间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健康指导1.1 运动时间存在的问题患者不了解运动时机,认为早上运动能达到好的运动疗效或者是任何时候运动都可以收到好的运动效果,许多人都有晨练的习惯,而大多都是空腹进行的,而且有的患者认为运动时间越长越好,多数患者觉得运动时间在1 h以上效果才好。
1.2 健康指导1.2.1 告知糖尿病患者空腹锻炼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造成生命危险。
正确的运动时间为:一般糖尿病患者适宜在进餐1 h后进行运动(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此时血糖较高,这样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又能促进组织对糖的吸收,提高运动效果[2]。
1.2.2 告知患者开始运动时可由运动10 min开始,逐渐延长至30~40 min,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间歇休息时间,运动时间累计一般在20~60 min为宜,包括运动前活动时间及运动后的恢复整理运动时间,其中达到运动强度后,应坚持30 min左右。
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以不引起劳累为宜。
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共同决定运动量,两者可协调配合。
糖尿病病人的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包括两者的相互作用)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个基本环节和特征,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内脏型肥胖等有关。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功能的逐渐丧失与其自然病程有关。
有研究指出,从血糖升高至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平均可长达7年,在此期间,对糖尿病的初级预防很重要,特别是早期的运动治疗有利于胰腺功能的改善。
运动疗法的重要性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
运动锻炼增加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达到[1]:①增加肌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提高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力。
②增加肌细胞内GLUT-4含量,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大鼠肌细胞内GLUT-4基因转录,促使其由细胞内膜向细胞膜转移,增加膜上GLUT-4的含量,从而提高肌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
③提高肌细胞内糖原合成酶和氧化代谢酶的活性,使肌糖原的贮存能力和氧化代谢能力增强。
运动疗法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肥胖者的体重指数,改善血脂代谢,降低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素敏感性,运动使糖负荷刺激下的第2、3小时的胰岛素高峰水平有所降低,2型糖尿病特有的胰岛素分泌曲线向正常曲线的偏移[2]。
运动促进肌肉摄葡萄糖而降低血糖,促进骨骼肌细胞血液中葡萄糖的直接摄取和利用,提高了胰岛素转运血糖的活性。
运动有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体育锻炼可促进肌肉更多的利用脂肪酸,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改善心肺功能,使最大摄氧量增加,并增加血管弹性,这些均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运动给病人带来自信心和生活的乐趣,有益于病人的身心健康。
同时,运动还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使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感染性疾病降到最低限度。
运动疗法的作用是单纯依靠饮食及药物治疗所不能代替的,并有利于纠正二者的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讲,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比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更重要.2.2广泛开展群体性的学生体育活动。
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形成制度。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将共同组织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探索学生有兴趣、学校有特色的群体活动形式,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激励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掀起校园青春健身活动的热潮,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大依托学校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俱乐部工作的力度,组织和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2.3深化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要充分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
2.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都要从学生的特点和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历史传统出发。
在保证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前提下,低年龄段学生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要强调趣味性、集体性和安全性,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和锻炼过程,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高年龄段学生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具有时代特点的体育项目,并逐步形成自身的体育特色。
农村学校要根据校园环境和地域特点设计体育课程、开展体育活动,并从当地传统体育活动中汲取营养。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应积极开展富有当地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
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观察与护理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方法:从门诊任意抽取60例已确诊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即实验组(药疗加运动)和对照组(仅用药疗)。
经短期的四周随访,观察2组患者血搪控制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运动操或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有利于稳定血糖。
标签:糖尿病;运动疗法;护理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和衰竭。
目前对于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有5个方面: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其中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
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实,运动疗法不仅有助于减轻体重和消除肥胖,促进机体代谢,还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血糖与稳定血糖水平的作用。
运动疗法在糖尿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从2006年至2008年来,符合1999年我国糖尿病学会采纳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②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mmoL/L。
③OGTr中2h血浆葡萄糖(2hPG)≥11.1mmol/L。
以上3条中符合任何一条。
且另一日再测一次证实,诊断即可成立。
随意从门诊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抽取60例。
其中男性40人,女性20例,年龄38-67岁,平均52.5岁,血糖水平8.0mmol/L-20.5mmol/L,平均19.5mmol/L;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16例,中专及以上学历38例,初中和初中以下6例。
病程平均为7.2年,以上患者条件:①心、肝、肾、肺等功能均正常。
②测基础脉搏,计算患者达到中等强度运动时脉搏的差值,对基础脉搏低,估计难以达到者或基础脉搏太高者不能参加。
八段锦运动疗法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摘要:目的探讨八段锦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
方法 6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八段锦组、步行运动组及对照组,运动组早餐后1h起分别行30min八段锦或步行运动,观察患者空腹、运动前、运动后、中餐前血糖,及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脉率,计算不同运动下的最大耗氧量(VO2max)。
结果八段锦组及步行组运动后及中餐前血糖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八段锦组运动后血糖尽管略高于步行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八段锦组运动中及运动后脉率(P<0.05)、VO2max(P<0.01)低于步行组。
结论中小强度有氧运动八段锦,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其降糖作用与中强度步行运动相当,八段锦为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经济、简便的运动治疗方式。
关键词:2型糖尿病;八段锦;运动疗法;餐后血糖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患者最基础的治疗方法。
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了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而有效的运动对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1,2]。
八段锦是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功法,其通过舒缓伸展、动静相兼的动作,有效调节全身气血运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各脏腑功能[3-5]。
相比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对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影响更大。
本研究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观察餐后30min有氧运动八段锦对患者血糖、心率及最大耗氧量的影响,寻找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餐后血糖的有效运动方法。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16.06-2016.12无锡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5例。
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② 年龄30-70周岁;③ 病程≥0.5年;④ 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或并发症;⑤ 应用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或目前未用降糖药。
运动疗法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进展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正在迅速增加。
尽管糖尿病可以通过一定的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来管理,但是对于患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其问题。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症,成为研究重点。
近年来,运动疗法因其零副作用、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等优点,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运动疗法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进展。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运动疗法被证明可以改善视网膜病变。
研究表明,运动疗法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静脉瘤和眼底出血等症状。
同时,运动疗法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改善失调的代谢状态,从而减少了糖尿病对视网膜的损害。
此外,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另一个常见并发症,运动疗法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并发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运动疗法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脏肌肉的收缩功能和舒张能力。
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慢跑,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降低60%。
此外,运动疗法对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血糖以及血脂水平也具有重要作用。
运动疗法可以增加肌肉收缩,促进糖原的合成和储存,从而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此外,运动疗法还能增加代谢率,帮助糖尿病患者燃烧多余的脂肪,从而减轻体重和改善血脂水平。
总之,运动疗法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视网膜病变和心血管并发症等并发症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减轻体重,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运动疗法的普及和推广,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控指南概述本文档为2024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控指南。
旨在提供全面的指导,帮助人们预防和控制二型糖尿病。
目标- 提高公众对二型糖尿病的认识和理解-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加强早期筛查和诊断- 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加强二型糖尿病的并发症管理预防二型糖尿病1. 养成健康的饮食惯:- 控制总热量摄入- 适量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减少食用高糖和高盐食品2.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进行肌力训练,增强肌肉和骨骼健康3. 控制体重:- 维持正常的身体质量指数(BMI)- 避免过度肥胖和体重波动4. 减少久坐时间:- 每小时起身活动一段时间,避免长时间久坐早期筛查和诊断1. 高风险人群筛查:- 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家族病史的人- 有超重或肥胖的人- 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2. 早期症状识别:- 频尿、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等症状- 高血糖值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3.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个体化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 胰岛素治疗(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2. 饮食控制:- 根据体重、年龄、性别等个体特点制定饮食计划- 控制餐后血糖变化,避免过度摄入糖分3. 运动治疗:- 根据个体情况推荐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定期监测血糖变化,调整运动方案并发症管理1. 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管理:- 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 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评估2. 眼部病变管理:-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 肾脏病变管理:-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肾病4. 神经病变管理:-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总结本指南提供了全面的二型糖尿病防控指导,包括预防、早期筛查和诊断、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并发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