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测试简介
- 格式:pptx
- 大小:4.23 MB
- 文档页数:32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
附录3:
No:(检验报告编号)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验收检验报告
注册代码
使用单位
检验机构
检验日期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
注意事项
1、本报告书适用于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验收检验。
2、本报告书应由计算机打印输出或用钢笔填写,字迹应工整,涂改无效。
3、本报告书一式三份,由检验机构、安装(或修理、改造)单位和使用单位分别保存。
4、本报告书无检验、审核、批准的人员签字和检验机构的检验专用章或公章无效。
5、受检单位对检验结论如有异议,应在收到本报告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检验机构提出。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检测内容与要求、方法1B1使用资料B1.1使用登记证使用登记证内容与受检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以下简称受检设备)应当相符。
查看使用登记资料。
其中的登记内容应与电梯产品的出厂资料、及实物相符。
2B2驱动与转向站B2.1转动部件防护装置转动部件防护装置应当有效。
现场目测。
①目测转动部件,如以下部位:a)轴上的键和螺栓;b)链条和传动皮带;c)传动机构、齿轮和链轮;d)电动机主轴伸出部分;e)外露的限速器;f)必须在内部进行修理工作的驱动站和(或)转向站内的梯级和踏板转向部;g)手轮和制动盘(鼓)]易接近或对人体有危险时,是否设置了防护装置;②验证设置的防护装置是否有效。
3B2.2主开关主开关应当不切断电源插座和照明电路的电源。
现场试验。
观察断路器或用验电器测量①能分断主电源并能切断电动机、制动器释放装置和控制电路电源;②不能切断电源插座或检修及维修所必须的照明电路的电源。
4B2.3驱动与转向站停止开关停止开关应当功能正常,开、关位置标记清晰。
目测,现场操作。
①停止开关应为红色,标识清晰。
②操作停止开关,应为双稳态。
③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运行时,操作停止开关,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能停止运行。
以上②和③可以结合进行。
5B2.4电气绝缘动力电路、照明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的绝缘电阻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当标称电压为特低电压时,测试电压(直流)为250V,其绝缘电阻不小于0.25MΩ;(2)当标称电压小于等于500V 时,测试电压(直流)为500V,其绝缘电阻不小于 1.00MΩ;(3)当标称电压大于500V 时,测试电压(直流)为1000V,其绝缘电阻不小于 1.00MΩ。
现场测量。
用绝缘电阻测试设备分别测量动力电路、照明电路的电气安全装置电路的绝缘电阻值,应符合左栏要求。
CTSEI/C-GY01-2021电气设备及线管、线槽的外露可以导电部分应当与保护手支架4mm;梯级、踏板或者胶带改变规定运行方向时,安全装置应口或者对于由使用者的进入而自动启动或者加速的受检设备,45B9运行检查B9.3工作制动器的制停距离B9.3.1*自动扶梯的制停距离(1)名义速度为0.50m/s,制停距离在0.20m~1.00m之间;(2)名义速度为0.65m/s,制停距离在0.30m~1.30m之间;(3)名义速度为0.75m/s,制停距离在0.40m~1.50m之间。
电磁兼容性型式试验细则IZ1型式试验基本规定IZ1.1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电磁兼容性(EMC)型式试验。
IZ1.2样品规定型式试验申请单位应当向型式试验机构提供一台安装调试完毕、能够正常运行的电梯(搬到试验室试验的为已调试完毕能够正常运行去掉机械部分后的电梯组合)作为型式试验样梯,并且已经通过型式试验申请单位的自检。
被测电梯组合在试验室测试的要求如下:由于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体积较大,不可能把整部梯放入试验室测试,可以将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机械部分去掉,然后拆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装置组合)或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如附件2中图1和图2所示(发射测试和抗扰度测试是一样的)。
整梯测试时,电缆位置应相对固定,测试的重复性较好,与电梯的实际使用情况接近;装置或装置组合进行测试时,电缆摆放好后,测试过程中不要移动电缆(电缆的移动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非常大,将影响结果的判断)。
试验室测试时,在进行电磁兼容测试的过程中,被测设备的布线要安排在适当的位置。
如果线缆的长度已经做了规定,那么就按这个长度进行测试;如果没有做规定的就按照5m来连接。
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线缆的类型按照最终安装时的类型来决定。
如果测试中需要某种不同的电缆来满足测试,那么客户有必要提供这种电缆。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设备均视为落地式安装设备,在进行电磁兼容测试时,应按照标准要求用绝缘材料垫高至接地平面IOCm。
∣Z1.3型式试验所需技术文件和资料型式试验之前,型式试验申请单位需向型式试验机构提交的型式试验技术文件和资料见下表:IZ1.4覆盖说明和产品配置表IZ1.4.1覆盖说明整梯测试的结果不能覆盖相应组成的各装置组合分别测试后得到的结果,同样,不同的装置组合分别测试后得到的结果也不能代表相应的装置组合组成的整梯的测试结果。
当若干电梯的电气连接图、控制电路电路图和布线图、以及IZ142电梯电磁兼容敏感元器件列表所列敏感元器件完全相同的情况时,可视为一个系列的电梯,同一系列的电梯,按最大、中间和最小适用参数(额定功率)试验后即可覆盖介于最大和最小适用参数之间的其它规格的产品。
1目的为了确保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检验工作质量,规范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行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对TSG T7005-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以下简称《规则》)未阐述清晰的检验方法加以补充,特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规定的检验方法和工作指引不排除采用更先进的、精度更高的检验方法。
当需采用与本细则不同的检验方法时,应高于本细则规定的检验方法,并按照本细则的程序进行。
2适用范围本细则仅适用于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
3检验依据3.1 TSG T7005-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一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4检验前准备事项4.1受理检验申请后,检验部门负责人应根据检验任务情况、检验人员的持证情况、技术水平等安排检验任务。
对重要的、复杂的、改造的和新机型设备的检验等需要制订检验方案的,应制订检验方案。
4.2检验人员接受检验任务后应及时查阅资料,熟悉有关情况及其他事项。
4.3现场检验出发前,检验人员应检查准备检验仪器、工具、证件、相关记录表格(如原始记录、检验意见通知书、三确认表等)及劳保防护用品。
4.4检验用仪器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4.4.1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和工具应满足满足规则附件A所述检验要求和方法。
4.4.2主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见XXX操作规程。
5检验程序及流程图、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工作指引5.1检验程序5.1.1检验员到达受检单位后,应审查受检设备的技术资料及准备相关事项之后才实施现场检验。
5.1.1.1现场检验至少由2名持电梯检验员或以上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
5.1.1.2现场检验时,检验人员应当配备和穿戴检验作业必需的个体防护用5.1.1.3确认维保人员的资质情况,对不满足检验要求的应终止检验。
5.1.2确认被检设备是否符合下述检验条件,不符合条件应中止检验。
5.121机房空气温度应保持在5〜40C之间,湿度应保持在电梯及检验所允许的范围内。
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检测项目序号验证项目检查/检测内容要求一生产资质及产品认证(一)生产许可具备相应制造、安装、修理、改造资质(二)典型产品的型式试验证书已通过的型式试验认证能够覆盖供货设备二设计方案及质量体系(一)设计计划书等设计所依据标准能满足GB16899及TSG T7007等现行标准、规范及项目合同要求(二)采购计划、采购标书等所采购主要部件及安全部件应通过型式试验认证。
包括驱动主机、控制柜、梯级(踏板)、梯级(踏板)链、滚轮、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和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等。
其他重要部件应有相应的合格证明,如扶手玻璃、接触器、接触器式继电器、电线电缆、各安全开关等(三)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标准和规范、设备设计文件和重要工艺方案应有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设计文件及工艺方案满足相应标准及规范要求(四)设备清单、校准或检定报告应具有检测项目相应的检测仪器,且其校准或检定报告在有效期内三基本参数及尺寸、间隙(一)提升高度、倾斜角度、额定速度、梯级宽度按合同要求,其中倾斜角度不得超过30°(二)梯级的导向梯级偏离其导向系统的侧向位移,在任何一侧不应大于4mm,在两侧测得的总和不应大于7mm(三)相邻两梯级或踏板的间隙在工作区段内的任何位置,从踏面测得的两个相邻梯级或两个相邻踏板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6mm(四)梯级、踏板或胶带与围裙板之间的间隙围裙板设置在梯级的两侧,任何一侧的水平间隙不应大于4mm,在两侧对称位置处测得的间隙总和不应大于7mm(五)梯级的水平移动距离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梯级从梳齿板出来的梯级前缘和进入梳齿板的梯级后缘应当有一段不小于1.2m长的水平移动距离;如果的名义速度大于0.65m/s,则该水平移动距离应当不小于1.6m(六)倾斜区段到水平区段过渡的曲率半径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从倾斜区段到上水平区段过渡的曲率半径应当符合以下规定:1.名义速度V≤0.65m/s时,不小于1.50m2.名义速度V>0.65m/s时,不小于2.60m四主要部件或安全部件(一)楼层板强度楼层板应当能够承受以下要求确定的载荷的较大值:1.楼层板踏面面积(m2)乘以6000N/m22.每块楼层板2200N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检测项目(续)序号验证项目检查/检测内容要求四主要部件或安全部件试验时,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上下部楼层板上,分别放置均匀分布的载荷,在楼层板踏面测得的变形应当不大于4mm,且永久变形不大于1mm防滑等级楼层板踏面的防滑等级至少能达到GB16899中附录J规定的R10级防倾覆为防止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楼层板因乘客踩踏或者自重的作用而发生倾覆、翻转,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安装楼层板防倾覆装置、螺栓固定等(二)梯级动载载荷应满足GB168995.3.3.3.1.1的要求动载扭转应满足GB168995.3.3.3.1.2的要求(三)踏板动载载荷应满足GB168995.3.3.3.2.1的要求动载扭转应满足GB168995.3.3.3.2.2的要求(四)桁架挠度根据5000N/m2的载荷计算和实测的最大挠度,不应大于支承距离的1/1000(五)工作制动器应满足GB16899中5.4.2.1.1及5.4.2.1.2的要求(六)附加制动器应设置附加制动器(倾斜角小于6°的自动人行道除外)附加制动器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下都应当起作用:1.在速度超过名义速度1.4倍之前2.在梯级(踏板、胶带)改变其规定运行方向时附加制动器在动作开始时应当强制地切断控制电路附加制动器应当能使具有制动载荷向下运行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有效地减速停止,并使其保持静止状态。
电梯电磁兼容(EMC)测试与设计作者:王粉玲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年第04期摘要:随着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的复杂化,小型化,特别是变频调速和微机控制的大量使用,电梯的电磁兼容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电磁兼容测试出发,结合电磁兼容理论分析,探讨电梯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为电梯的电磁兼容测试和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电梯电磁兼容 EMC测试 EMC设计频谱分析接地中图分类号:TM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4-0071-031 前言电磁兼容性(EMC,即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电磁兼容性实际上要求设备或系统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1)不对其他系统产生干扰。
(2)对其他系统的发射不敏感。
(3)不对自身产生干扰。
电梯控制柜和门系统中存在大量电气电子设备,特别是其中的变频器、开关电源等产生大量的谐波和电磁辐射,极易干扰电梯主控板、光幕等敏感电气部件。
电磁干扰一方面污染电网和空间环境,另一方面也经常导致电梯误动作,运行故障,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电梯电磁兼容性已经日益受到业内人士及政府部门的重视,相关标准也陆续发布。
本文将从电磁兼容测试出发,结合理论分析,探讨电梯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为电梯的电磁兼容测试和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2 电梯电磁兼容相关标准、规范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梯动力装置的广泛应用,例如可控硅直流拖动系统、交流调压拖动系统、交流变频拖动系统等,其在完成电能形式变换和功率传送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非正弦波,通过电源线或以电磁辐射进行传导,造成电网电压波形畸变,还会对附近的电气设备产生干扰。
另一方面,现代电梯普遍应用了计算机控制和微电子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更容易受到干扰。
因此,限制电气设备通过电源或电磁辐射的干扰(EMI)以及提高自身抵御外界电磁干扰(EMS)的能力成为电梯产品的一项新要求。
TSG T7007-2016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附件H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型式试验要求H1 适用范围本附件适用于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型式试验。
H2 引用标准(1)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2)GB/Z 31822—2015《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要求指导文件》H3 名词术语本附件采用H2引用标准和本节确定的术语:H3.1额定速度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设计所规定的速度。
对有多个运行段速度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分别表述。
H3.2工作类型按照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用途与预期的使用场合进行的分类,可分为普通型和公共交通型。
H3.3 主机布置型式驱动主机布置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内的位置。
驱动主机布置在桁架外部的,布置型式为独立机房。
驱动主机布置在桁架上、下端部或中部内的,分别称为上置机房内、下置机房内或者中置机房内。
对于水平式自动人行道,若驱动主机布置在端部内,也称为上置机房内。
若有多个驱动主机,分别布置在不同的位置上,应分别表述。
H3.4梯路传动方式直接传动梯级、踏板或胶带的方式。
可分为链条传动、齿条传动等方式。
H3.5启动方式启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方式。
只能通过钥匙开关启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启动方式,称为手动启动。
对于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 T7007-2015通过由使用者的进入而自动启动的启动方式,称为自动启动。
H3.6工作环境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使用时的环境,可分为室内型和室外型。
H3.7使用区段长度沿自动人行道踏板或胶带运行方向,桁架最外端两个支撑点之间的折线距离之和。
H3.8桁架支撑距离桁架支撑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若有2个以上的支撑点,是指最外端两个支撑点间的距离。
表述时可先写明最大支撑距离,然后加括号写明各段支撑距离。
H3.9节能运行方式由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控制柜配置和设置决定的,整机日常运行时具有的节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