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示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德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环评科德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6.18-.6.27,
- 格式:pdf
- 大小:8.21 MB
- 文档页数:20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德政发〔2021〕12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德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德州市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1日目录第一章开启美丽新德州建设新征程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突出成效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重要机遇第二章“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战略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推进绿色转型加快低碳高质量发展第一节筑牢绿色发展根基第二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第三节深化能源结构调整第四节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第五节推进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调整第四章加快碳达峰进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第一节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第二节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第三节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第四节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第五章加强协同控制改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第一节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第二节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协作第三节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第四节强化车油路联合防控第五节严格扬尘源污染治理第六节推进其他涉气污染源治理第七节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第六章深化三水统筹提升水生态环境第一节强化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第二节深化水污染防治第三节强化水资源高效利用第四节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第五节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第七章推进系统防治提升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环境第一节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系统防控第二节推进土壤安全利用第三节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第四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第五节加强固废管理第八章加强生态监管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第一节加强生态空间管控第二节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第三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四节实施生态保护成效监测评估第九章强化风险防控推动生态安全建设第一节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机制第二节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管理第三节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控第四节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第五节重视系统性环境安全治理第十章深化改革创新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第一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第二节完善生态环境法规制度第三节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第四节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第五节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第十一章开展全民行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第一节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第二节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第三节开展生态环保全民行动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节完善推进机制第三节做好资金保障第四节加强社会宣传第五节推进生态环保铁军建设第六节加强调度评估德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一章开启美丽新德州建设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也是德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德州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关键五年。
18项目建设合理性分析18.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修正)》,国家发改委将危险废弃物(放射性废物、核设施退役工程、医疗废物、含重金属废弃物)安全处置技术设备开发制造及处置中心建设列为鼓励类项目。
拟建项目扩建处置规模4.68万t/a,其中焚烧处置3.28万t/a,填埋处置1.40万t/a,扩建工程运行后,全厂可达9.41万t/a处置规模。
拟建项目服务于德州市的辖区范围内的危险废物的处置,属于鼓励类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8.2技术规范符合性分析(不包含选址要求)18.2.1与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符合性分析18.2.1.1处置技术适用性及选择符合性拟建项目与《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42-2014)中处置分类情况分析见表18.1-1。
表18.1-1处置技术分类情况一览表处置方式规范要求拟建项目符合性焚烧处置含汞废物不适宜采用焚烧技术进行处置,保障性废物必须经过合适的预处理技术消除其反应性后再进行焚烧处置,或者采用专门设计的焚烧炉进行处置放射性类废物,(按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处理)。
爆炸性废物,废炸药及废爆炸物。
人和动物尸体。
物理化学特性未确定危险废物。
医疗废物。
不得进入处置中心,含汞废物经固化后填埋符合回转窑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高浓度有机废液、液态有机废物、粒状均匀废物、非均匀的松散废物、低熔点废物、含易燃组分的有机废物、未经处理的粗大而散装的废物、含卤化芳烃废物、有机污泥等处置类别医药废物、农药废物、有机溶剂废物、废矿物油、油水混合物、蒸馏釜残、染料涂料废物、有机树脂类废物、有机磷化合物废物、含酚废物、废卤化有机溶剂、废有机溶剂、含有卤化物的废物等符合填埋处置性质不稳定的危险废物需经固化/稳定化后方可进行安全填埋处置,但有机危险废物不适宜采用安全填埋进行处置拟建项目配套建设固化车间,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置,采用水泥固化法符合处置方法选择腐蚀性废物应先通过中和法进行预处理,然后在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最终处置废酸、废碱首先进行物化处置,絮凝物及废盐经固化后送填埋场填埋符合有毒性废物卡选择解毒处理,也可选择焚烧或填埋处置技术医药废物、农药废物等采用焚烧处置技术符合续表18.1-1处置方式规范要求拟建项目符合性处置方法选择易燃性废物宜优先选择焚烧处置技术,并应根据焚烧条件选择预处理方式易燃性废物采用焚烧处置符合反应性废物宜县采用氧化、还原等方式消除其反应性,然后进行焚烧或填埋等处置根据废物反应性进行配伍,配伍后送焚烧炉焚烧符合感染性废物(医疗废物)应选择能够少灭感染性病菌的处置方式,入焚烧、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微波消毒等不得进入符合18.2.1.2总体要求符合性拟建项目与《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42-2014)中总体要求情况见表18.1-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 行)项 目 名 称 :中央空调末端产品生产加工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滕庄镇江博白铁加工处编制日期:二〇一六年十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边界距离等。
6.结论和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 中央空调末端产品生产加工项目建设单位 滕庄镇江博白铁加工处法人代表 代书波联 系 人 代书波通讯地址 武城县鲁权屯镇腾达大街以南、金光大道以东联系电话 传 真 邮政编码 253300 建设地点 武城县鲁权屯镇腾达大街以南、金光大道以东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C3464制冷、空调设备制造占地面积 (平方米) 13320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 (万元) 8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5%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背景在空气系统中,对空气进行加热、加湿、冷却、去湿、净化和消声各种处理的装置组合称为空气热湿处理设备,俗称中央空调末端设备。
19评价结论及建议19.1评价结论19.1.1工程概况项目名称:德州市环境保护固体废物综合处置中心扩建项目项目承办单位:德州正朔环保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德州乐陵市铁营镇循环经济示范园东北角,曙光路以西、园区八路以北、芳林路以东、园区九路以南,闫北村东南约1100m。
服务范围:以德州市工业企业为主,兼顾不具备处置能力的周边地区。
项目类别:改扩建项目占地:焚烧系统在现有厂区内扩建,现有厂区占地184022m2;新增64871.67m2(97.3亩)用于填埋场的扩建处置规模:拟建项目扩建处置规模4.68万t/a,其中焚烧处置3.28万t/a,填埋处置1.40万t/a,扩建工程运行后,全厂可达9.41万t/a处置规模,建设内容:二期项目仅调整现有固化车间作业班次,增加至每天2班,不再扩建固化车间;二期工程对焚烧车间和安全填埋场进行扩建,并建设与之配套的公用辅助设施,具体内容为:增加一条100t/d的焚烧线;增加一座有机废物暂存库(内设医疗废物暂存冷库)及净化设施;增加一出入口及门卫;在新征地块内布置安全填埋场和附属用房。
处置类别:焚烧处置类别包括HW01、HW02、HW03、HW04、HW05、HW06、HW08、HW09、HW11、HW12、HW13、HW14、HW17、HW37、HW38、HW39、HW40、HW45、HW49、HW50,共计25项(350小类);填埋处置类别包括HW02、HW03、HW07、HW08、HW14、HW16、HW17、HW18、HW19、HW20、HW21、HW22、HW23、HW24、HW25、HW26、HW27、HW28、HW29、HW30、HW31、HW34、HW35、HW36、HW46、HW47、HW48、HW49、HW50,共计40项(317小类)项目组成:根据《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42-2014),危险废物处置场一般由处置区和生产管理区组成,处置区包括废物接收贮存区、废物处置区、附属功能区等,其中废物接收贮存应设置废物接收、贮存、分析鉴别、预处理等单元,废物处置区应设置废物处置、二次污染防治等单元;附属功能区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等单元,拟建项目部分依托现有工程,仅需新建焚烧系统、填埋系统、暂存系统及三效蒸发系统等。
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第一节自然环境概况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德州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黄河北岸,北与河北省接壤,位于东经115°45′~117°36′,北纬36°24′~38°00′。
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等相邻,西以漳卫南运河为界与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等相邻,南隔黄河与济南市相望,东临滨州市,城市总面积10356km2。
德州市城区包括德城区、德州经济开发区和运河经济开发区三部分。
德城区位于德州市西北部,总面积227km2,西邻运河经济开发区,西北、北分别与河北省故城县、景县、吴桥县等相邻,东与德州经济开发区相邻,南邻平原县,是山东省及德州市的北大门,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谓。
德城区北部高端工业区循环经济示范园位于德城区的北部,距中心城区3公里,距离火车站10公里,与京沪铁路、德滨高速、104国道等区域性交通道路为邻。
德城区北部高端工业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属于天衢工业园北片区的重要一部分,西侧为二屯镇,南侧为德城区,东侧为德州市城区的景观河—岔河。
德州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改造项目位于德城区北部高端工业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内,具体位置见图2.1-1。
二、地形地貌德州市城区处于鲁北黄河冲积平原,历史上境内有两次黄河大迁徙,上千次决口,造就了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
整体上,德州市城区地形平坦,海拔高度20.34~21.01米,基底为奥陶纪灰岩,浅层沉积物均系长期以来黄河进入山东后冲积物质,地形变化受黄河近期迁移泛滥的直接作用,形成了垄岗地形、缓平坡地、洼地及河槽洼地等四种地貌形态。
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自然坡降为1/5000~1/10000,地面标高一般为18~24米。
该地区属第四系地层发育,厚度可达280米以上,基本以粉土、亚砂土、亚粘土沉积为主,沉积相复杂。
拟建园区位于德州市城区的北部,地形平坦,起伏很小,区域内没有大型河流、湖泊、坑塘等。
三、水文地质德州市城区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程度一般,区域地下浅层淡水区、浅层咸水区、深层淡水区相间分布(分为浅层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组、中深层承压含水层组、深层承压含水层组)。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06•【字号】德政发[2014]10号•【施行日期】2014.06.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实施意见(德政发〔2014〕1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转变住房城乡建设模式和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推进生态德州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3〕10号)和《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意义“十一五”以来,我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基本实现建筑节能全覆盖,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但也面临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城乡建设模式相对粗放,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建筑全寿命周期监管机制不完善,绿色建筑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大力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对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缓解资源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建筑产业优化升级,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建筑舒适性、健康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作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尽快制定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政策措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环评资质等级:乙级环评证书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422号禹城市兴业经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禹城市三里杨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德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二○一四年十月前言禹城市三里杨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为安置工程,主要安置三里杨片区居民。
该项目位于禹城市东外环以西,老城街延长线以北,迎宾路以东,北辰路以南。
所占地为三里杨村所在地。
占地类型为商住用地,符合禹城市的用地规划。
该项目共占地面积85928m2,共建设22栋住宅楼,其中11栋为11层,11栋为18层,1栋2层的幼儿园,小区内不设医疗点,总建筑面积为218286.72平方米,住宅总套数为1568套,总安置居住人口5513人,总投资为63595万元。
拟建项目所在地占用三里杨村居民用地,现已进行拆迁,拆迁过程中会有废水和废气、噪声、固废的产生。
所产生的废水经旱厕收集不外排;固废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或填埋处理;加强噪声管理,禁止夜间施工,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好扬尘控制措施,减少扬尘量的产生,减少拆迁期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做好措施、加强管理的情况下,拆迁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待拆迁完成后原有污染情况消失。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的有关规定,项目不包括在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的项目内,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选址位于规划内的商住用地,选址合理,且平面布置合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德州市天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特委托德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德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接受委托后,查阅和搜集了有关资料,对工程现场进行了详细勘踏,委托青岛京城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厂界噪声的监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禹城市三里杨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版。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环境安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环境安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德政办字〔2009〕9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德州市环境安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OO九年十二月十日德州市环境安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环境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我市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体系(一)源头控制。
加强项目管理,从源头上加强环境风险控制。
一是应充分考虑环境风险,对高环境风险企业,尤其拟建在人群密集、饮用水源地、引黄河道等环境敏感点、敏感区域内的环境高风险项目,严格限制审批。
二是严格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
对存在环境风险的新建项目,必须将环境风险评价作为其环境影响评价的必备内容。
“三同时”验收时,把环境风险评估要求内容的落实情况,作为验收的否决项。
(二)风险评估。
主要包括应急能力评估、企业风险评估两项内容。
市环保部门制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并组织行业专家组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实施动态管理,原则上一年进行一次。
1.企业风险评估。
风险企业分为重点风险企业和一般风险企业,并实施分类管理。
市环保部门组织对重点环境风险企业进行评估。
其中重点风险企业主要指:生产过程中涉及剧毒、危险化学品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涉重金属冶炼的,电镀、制革、医疗、有色冶金等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及处置的;使用放射性物质的;仓储有毒、有害及化学危险品的企事业单位。
环评资质等级:乙级环评证书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422号夏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夏津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德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DEZHOUSHIHUANJINGBAOHUKEXUEYANJIUSUO二O一六年二月目 录第一章总论……………………………………………………………………1-1 第一节编制依据…………………………………………………………………1-1 第二节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1-7 第三节评价因子的筛选与评价等级的确定……………………………………1-8 第四节评价标准………………………………………………………………1-14 第五节评价范围………………………………………………………1-16 第六节敏感保护目标、评价重点…………………………………………1-16 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 ……………………………………………………… 2-1 第一节自然环境概况…………………………………………………………2-1 第二节社会环境概况…………………………………………………………2-5 第三节环境质量概况…………………………………………………………2-8 第三章拟建工程分析………………………………………………………………3-1 第一节工程概况……………………………………………………………… 3-1 第二节 污水处理规模的确定…………………………………………………3-7 第三节 工程建设内容………………………………………………………3-11 第四节原辅材料及公辅工程分析……………………………………………3-25 第五节污染物产生、治理与排放………………………………………………3-26 第六节工程分析小结…………………………………………………………3-32 第四章环境空气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4-1 第一节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 第二节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4-8 第三节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4-12 第四节评价小结…………………………………………………………………4-20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5-1 第一节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5-1 第二节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5-10 第六章水环境影响评价………………………………………………………6-1 第一节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6-1第二节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6-5 第七章声环境及固废影响评价分析………………………………………………7-1 第一节声环境现状评价…………………………………………………7-1 第二节声环境预测与影响分析………………………………………………7-2 第三节噪声防治措施…………………………………………………7-7 第四节固废环境影响分析……………………………………………………7-9 第八章生态影响分析与评价………………………………………………8-1 第一节生态影响评价的目的…………………………………………………8-1 第二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8-1 第三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8-9 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8-11 第四节固废环境影响分析……………………………………………………7-9 第九章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9-1 第一节施工期概况……………………………………………………………9-1 第二节空气环境影响分析……………………………………………………9-3 第三节声环境影响分析……………………………………………………9-7 第四节废水环境影响分析……………………………………………………9-10 第五节固废环境影响分析……………………………………………………9-13 第六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9-15 第七节环境管理………………………………………………………………9-17 第十章环境风险评价……………………………………………………………10-1 第一节评价等级及环境风险识别…………………………………………10-1 第二节工程环境风险概率分析…………………………………………………10-9 第三节风险事故防范措施……………………………………………………10-11 第四节 环境安全防控体系……………………………………………………10-16 第五节 风险事故应急预案……………………………………………………10-25 第六节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10-30 第十一章污染防治措施及其经济技术分析……………………………………11-1 第一节污水处理措施的经济、技术论证………………………………………11-1 第二节废气防治措施的经济、技术论证………………………………………11-8第三节固废治理措施的经济、技术论证……………………………………11-11 第四节噪声治理措施的经济、技术论证……………………………………11-12 第十二章总量控制及清洁生产分析……………………………………………12-1 第一节污染物总量控制……………………………………………………… 12-1第二节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12-2 第十三年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3-1 第一节环境损益分析………………………………………………………13-1 第二节社会效益分析…………………………………………………13-3 第十四章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14-1 第一节环境管理………………………………………………………………14-1 第二节监测计划………………………………………………………………14-3 第三节环境绿化建设………………………………………………………14-5 第十五章公众参与……………………………………………………………15-1 第一节公众参与的目的、方式…………………………………………………15-1 第二节信息公开………………………………………………………………15-2 第三节问卷调查………………………………………………………………15-5 第四节报告书对公众意见采纳及不采纳情况的说明………………………15-8 第五节项目公示内容…………………………………………………………15-9 第十六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6-1 第一节风险识别………………………………………………………………16-1 第二节社会风险评价等级………………………………………………16-2 第三节 风险分析…………………………………………………………16-2 第四节风险防范化解措施……………………………………………………16-3 第五节风险应急预案……………………………………………………16-3 第六节小结……………………………………………………………………16-4 第十七章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综述……………………………………………17-1 第一节政策符合性分析…………………………………………………17-1 第二节厂址选择可行性分析…………………………………………………17-8 第三节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分析………………………………………………17-12 第十八章结论、措施与建议…………………………………………………18-1第一节结论…………………………………………………………………18-1 第二节措施…………………………………………………………………18-5 第三节建议…………………………………………………………………18-7附件:1、夏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夏津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附件一);2、夏津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夏津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附件二);4、夏津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夏津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确认书》;(附件三);5、夏津县国土资源局开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夏国土资函【2015】53号;(附件四)6、夏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开具的规划选址意见;(附件五)7、污泥接收协议(附件六)。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德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11.13•【字号】德政办字〔2020〕54号•【施行日期】2020.1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污染事故与应急管理正文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德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德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德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德政办字〔2019〕57号)和《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德政办字〔2017〕53号)同时停止执行。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11月13日德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最大限度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和省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一)编制目的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减缓重污染程度,保障公众健康;以应急促管理、促减排、促环境质量改善,使应急期间严格的管理措施逐渐提升为遵守的行为规范。
(二)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的函》(环办大气函〔2020〕340号,以下简称《技术指南》)、《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20〕83号)等。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德州市行政区域内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本预案所指的重污染天气,是指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200,即空气环境质量达到5级(重度污染)及以上污染程度的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