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报告书格式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17
****单位环评报告书格式要求一、页面设置1、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装订线:“0cm”,位置在“左”;2、方向:“纵向”,横向页面参照执行;3、纸张:“A4”;4、版式:页眉页脚: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5、页眉:“与本章同名”,小五号,楷体_GB2312;6、页脚:插入页码(1)正文:数字“1,2,3,4…”,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居中,本章内应为“续前节”;(2)目录和附件:罗马数字“Ⅰ,Ⅱ,Ⅲ,Ⅳ…”,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居中;7、其他不用设置保持默认状态。
二、标题1、一级标题:大黑体,二号,段前0.5行;2、二级标题:黑体,三号,粗体,段前1.0行,段后1.0行;3、三级标题:黑体,小三号,粗体,段前0.5行,段后0.5行;4、四级标题:宋体,四号,粗体,段前0.5行,段后0.5行;5、正文标题1级:“(1)”全括号,中文全角括号,与正文同行间距(1.5倍行间距);6、正文标题2级:“1)”半括号,中文全角括号,与正文同行间距(1.5倍行间距);7、正文标题3级:“①”插入符号中的①,②,③…,与正文同行间距(1.5倍行间距);8、正文标题4级:“a.”小写字母+英文点“a.,b. ,c.,…”,与正文同行间距(1.5倍行间距)。
三、正文1、行间距:(1)全文均为1.5倍行间距;(2)段前0行,段后0行;(3)不勾选“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自动调整右缩进(D)”;(4)其他为默认状态。
2、正文对齐方式:(1)全文两端对齐;(2)首行缩进2字符;(3)不勾选“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对齐网格(W)”;(4)其他为默认状态。
四、目录1、标题“目录”两字:黑体,四号,粗体,段前1行,段后1行;2、目录总体:(1)宋体,五号,单倍行间距,段前0行,段后0行;(2)两端分散对齐;(3)一级目录:粗体;(4)方向:“纵向”;(5)纸张:“A4”;(6)版式:页眉页脚:(1)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页眉为“目录”;(2)目录和附件:罗马数字“Ⅰ,Ⅱ,Ⅲ,Ⅳ…”,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居中。
环评报告书范本1.环评申请书范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环评文件报批申请函XX市环保局:我单位拟于*****(地点)建设**项目(项目名称)。
该项目的建设内容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我单位已经【委托*****(环评单位名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填报了环境影响登记表】。
现呈报贵局,请予审批。
附件:1、***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2、****;*******(申请单位名称)年月日申请单位(人)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联系电话:。
2.环评申请书范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环评文件报批申请函XX市环保局:我单位拟于*****(地点)建设**项目(项目名称)。
该项目的建设内容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我单位已经【委托*****(环评单位名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填报了环境影响登记表】。
现呈报贵局,请予审批。
附件:1、***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2、****;*******(申请单位名称)年月日申请单位(人)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联系电话:。
3.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书格式1.总论1.1评价目的1.2编制依据1.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1.2.2环境评价规范1.2.3建设项目有关资料1.3总体构思1.4评价原则与标准1.4.1评价原则1.4.2评价标准1.5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确定1.5.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1.5.2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1.5.3评价因子的确定1.6评价等级1.6.1环境空气1.6.2地表水环境1.6.3声环境1.6.4风险评价1.7评价范围1.8评价工作重点1.9评价时段1.10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1.10.1环境保护目标1.10.2环境敏感点2.自然社会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与交通2.1.2地形、地质、地貌2.1.3气候、气象2.1.4水文2.1.5自然资源2.2社会环境概况2.2.1社会经济概况2.2.2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2.2.3交通2.2.4能源2.3区域规划2.3.1城乡总体规划2.3.2城市总体规划2.3.3项目园区规划2.4项目工程依托设施概况3.拟建项目概况3.1基本情况3.2建设内容3.3产品质量指标及原料理化性质3.4总平面布置及其合理性分析3.5主要原辅料及动力消耗3.6公用工程3.6.1给水3.6.2排水3.6.3供电、电讯及报警3.6.4供热3.6.5储运3.7主要生产设备注:本章内容根据项目拟建工程不同需要做调整4.工程分析4.1生产工艺及污染因素分析4.2物料平衡分析4.3环境保护4.4项目运行污染物排放汇总4.5非正常工况排污及处置5.清洁生产分析5.1清洁生产概述5.2本项目清洁生产分析5.3清洁生产的措施5.4小结6.环境影响识别6.1环境对拟建项目影响因素分析6.2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筛选6.3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筛选6.4评价因子确定(气、水、声、渣)7.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7.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7.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7.3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7.4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8.环境影响评价8.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8.2施工期的水环境影响分析8.1施工噪声的影响分析8.1施工固体废物的影响分析9.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9.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9.1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9.1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9.1固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环境风险评价10.1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10.2风险识别10.3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0.4潜在的风险因素识别10.5风险类型10.6事故概率分析10.7事故发生对环境的影响10.8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0.9应急监测方案10.10应急预案体系10.11环境风险评价结论11.总量控制11.1总量控制因子11.2总量控制建议12.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12.1三废及噪声治理措施12.2环保投资估算1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3.1概述13.2环境保护费用13.3环境保护效益13.4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3.5小结14.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分析14.1环境管理14.2环境监测计划15.产业政策符合性及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15.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5.2规划符合性分析15.3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15.4环境容量15.5环境风险15.6小结16.结论与建议16.1建设项目内容16.2规划符合性分析16.3环境现状16.4清洁生产16.5拟建工程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情况16.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6.7环境风险评价16.8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16.9总结论。
环评报告主要内容
依据: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10.1-1995)
主要内容:
一、报告书
二、报告表(“七张表”)
(一)项目概况
(二)放射性同位素及密封源
(三)废弃物
(四)射线装置
(五)污染源分析
(六)环境影响分析
(七)审批
表1 项目概况
表2 放射性同位素及密封源
注:1.密封源要注明并说明源强(Bq);栏2中放射性活度是指核素年使用量(Bq/a)。
2.密封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
3.等效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表3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mg/l,固体为mg/kg,气态为mg/m3,年排放总量用kg。
2. 含有放射性的废弃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用比活度(Bq/l,或Bq/kg,或Bq/m3),年排放总
量分别用Bq和kg。
表4 射线装置
(只填与本次环评相关项目)
(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
(二)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
(三)X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含X射线CT诊断)、分析仪器等
表5 污染源分析(包括贯穿辐射污染)
n
表7 审批。
建设项目环评报告格式1. 引言在建设项目的设计过程中,环境评价是一个必要的环节。
环境评价的目的是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不利影响。
本报告旨在提供一个建设项目环评报告的格式,以便项目团队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来编写环评报告。
2. 项目概况在报告的开头,应该提供项目的概况信息。
这包括项目的名称、地理位置、规模和目标等。
同时,还需要说明项目的背景和原因,以及项目的预期效益。
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本节应该对采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这包括数据收集方法、分析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估指标等。
详细描述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择和理由,以确保评价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4. 环境基线调查在报告中,需要包括对环境基线的调查。
环境基线调查是评价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基础。
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同时,还需要对现有环境问题进行识别和描述。
5. 环境影响评价本节应该对项目所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具体包括评估项目对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应该明确列出各项环境影响,并说明其程度和范围。
6. 环境管理措施在报告中,需要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以减少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这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保护措施、污染防治措施、废物处理措施等。
应该明确列出各项措施,并说明其可行性和实施计划。
7. 环境监测与评估本节应对环境监测与评估计划进行说明。
包括监测的内容、监测方法和频次。
同时,还应对环境监测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进行说明。
8. 环境风险评价在报告中,需要对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是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对可能引发的环境事故和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
应该说明环境风险的程度和可能引发的影响。
9. 结论在报告的结尾,需要提供一个结论部分。
结论应该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总结,并对环境管理措施和环境监测与评估计划进行评价。
同时,还应提出改进建议或补充措施。
研究报告格式要求1、页面设置基本页面为A4纸,纵向,上下均为2.54cm,左右为3.17cm即页边距为默认值;如遇特殊图表可设页面为A4横向。
2、正文(1)正文内容采用小四宋体1.5倍行距,段落之间采用0.3倍间距;(2)每章题目格式为:每一章[题目]为标题,居中;字体为二号宋体加粗,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30磅,每章新起一页;(3)标题层次为:一级标题1.1 [名称],二级标题l.1.1 [名称],三级标题1.1.1.1 [名称],之后可根据具体情况继续采用多级标题或用(1)、(2)、(3)…的形式,标题要求从插入栏选择引用——索引和目录的格式加入,项目编号要求从格式栏项目符号与编号中选择多级符号自动导入;(4)一级标题使用小二号黑体加粗,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15磅;二级标题采用小三宋体加粗,1.5倍行距,段前段后为12磅值;三级标题采用四号宋体加粗,1.5倍行距,段前段后为12磅。
(5)文中单位尽量不用中文名称,采用法定符号表示;(6)文中数字能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7)所需注释放于本页末,且每一页重新编号,字体使用小五宋体;参考文献以上标形式按顺序标示,在报告参考文献中统一列明,具体格式见参考文献要求。
(8)页眉统一在页面顶端中间用小五仿宋_GB2312体,页眉部分奇数页使用“各章节名称”,偶数页使用“项目名称”,每一章的起始页没有页眉。
(9)文中所引公式的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3、专栏专栏题目根据全文专栏顺序排列“专栏一、专栏二……”,后附专栏名。
例:“专栏一汕头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简介”。
字体为黑体小四居中,段前段后为0.5行间距。
专栏正文写在绘制的空白表格内,边框左右为3.17cm(即A4纸默认左右边框),字体为楷体五号,单倍行距。
示例:专栏一汕头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简介4、目录目录为自动生成。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日期:年月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评价单位: (公章) 项目负责人: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环境质量状况
评价适用标准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环境影响分析。
环评报告书排版格式
排版说明
1.一级标题:黑体二号字居中,段前段后1行如:第一章总论
2.二级标题:黑体四号字顶格,段前段后0.5行如:1.1前言
3.三级标题:楷体四号字顶格,段前段后0.5行如:1.2.1法规政策
4.四级标题:宋小四号加粗字顶格,如:3.2.2.1工程拟建设内容
5.不设四级以上标题,以1、(1)、①、a等符号表示各小节内容。
6.正文:宋小四号字,每段首字空两字符
7.行距:固定值25磅,表中行距按固定值18镑控制
8.表格题目:黑体小四号字,表号空两字符,标题居中,表后单位五号宋,图标题格式与表相同;表编号按表3-1、图编号按图3-1。
如:表3-1监测点布设图单位:mg/l
表后注解为五号宋,空两字符。
9.表格中文字:宋五号字上下居中,左右位置一般居中,图与表格宽度与
版芯一致。
10.在章节后面的二级标题段前空1行,举例如下:
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11.页边距:上:3厘米下:3.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装订线:0厘米距边界:页眉:1.5厘米页脚:2厘米
页码为宋小四号居中,含章节数,从头至尾按顺序排列。
11.报告中英文单位注意大小写、上下标,小数点用半角字符。
1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环评报告范文编制单位,XXX环境评估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XXX工厂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项目地点,XXX省XXX市。
项目概况:XXX工厂新建项目位于XXX省XXX市,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亩,主要生产XXX产品。
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车间建筑、办公楼、生活区、生产设备等。
项目建设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前、建设期、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本次环境影响评价采用了实地调查、资料收集、模型模拟、专家评审等多种方法,对项目建设和运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将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但排放浓度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不会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2. 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将对周边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合理的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放标准,可以保证排放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3.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将对周边土壤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采取合理的土壤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土壤污染风险,保护土壤环境。
4.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将产生一定的噪音,但通过采取隔音措施和合理的作业时间安排,可以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将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和植被恢复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措施:根据以上评价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2. 建设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3. 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编写格式要求内容报告书报告表封皮“建设项目名称”:黑体+二号+居中+单倍行距“环境影响报告书”:黑体+小初+居中+单倍行距“送审版/报批版”:隶书+三号+居中+单倍行距“编制单位和呈报单位”:黑体+小三+首行缩进6字符+单倍行距“编制时间”:黑体+四号+居中+单倍行距+时间具体到年、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宋体加粗+小初+居中+单倍行距“送审版/报批版”:宋体加粗+三号+居中+单倍行距“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宋体加粗+下划线+三号+悬挂缩进8.45字符+单倍行距“编制日期”为宋体加粗、三号、居中,行距为单倍行距,时间具体到年、月目录小四号宋体+一级标题顶格,二级标题空2字符+行距+26磅页码为Times New Roman字体、采用古罗马数字/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为2.54cm+左右为3.17cm+装订线:0cm,左页眉:**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黑体+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页脚:页码+居中+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章节数页边距:上下为2.54cm+左右为3.17cm+装订线:0cm,左页眉:无页脚:页码+阿拉伯数字+小五号+Times New Roman。
标题一级标题:黑体二号字居中二级标题:黑体四号字顶格三级标题:楷体四号字顶格四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加粗顶格五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空2字符六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空2字符与报告书格式一致各标题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一、二、三级标题上下行距为0.5行,一、二、三、四级标题序号和标题内容之间空1字符。
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2字符+Times New Roman字体+行距26磅表格:表头黑体小四号字体+单倍行距+Times New Roman字体+表号空两格+标题居中+单位五号黑体+根据窗口调整表格其他:报告书评价总结论的内容为黑体小四号字固定表格:小四号宋体表格:表头、表格格式应全文上下统一+表格标题和表格内容不宜跨页正文:(含专题)标题、行距、正文、图、表格式与报告书的格式一致字体: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2字符+Times New Roman字体+行距26磅附图附件附表附图:标题同正文表格标题,统一为黑体小四号字+附图号空两格+标题居中+1.5磅的黑线框附件:一律在版面右上角标注“附件一(从一到最后依次排列)”,字体为黑体四号字附表:主要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采用环保部发布的Excel表格格式。
商丘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 总论项目由来河南省商丘市建筑石料矿位于黄山区三口镇境内,开采矿种为建筑石料用页岩。
根据《黄山市矿业权设置方案》(2012—2015年),吴家坑建筑石料矿拟扩大矿区范围。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第十五条、《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第十七条之规定“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为此,吴家坑石子厂委托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屯溪地质调查所对该矿山重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在建设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在进行现场踏勘、收集和研究有关资料和文件、调查项目周边环境的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原则和方法,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并通过专家评审。
兹根据评估后的大纲和评审意见编制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制报告书的目的本次编制报告书的目的是通过对本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地表水、噪声等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了解该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把不利影响减缓到合理可行的最低程度而必须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给出该工程可行性的结论,并提出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对策,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本项目环保设施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编制依据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全国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2008年6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公布,自2003年9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通过,2003年1月1日起施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文,1996年8月3日;《关于贯彻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1999年3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年8月15日修订,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号,1999年4月21日;《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3月18日起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501-200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GBT5817-2009《消防安全标志》 GB13495-1992《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15630-1995《矿山安全标志》 GB14161-2008《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非煤矿矿山企业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小型露天采石场实施指南》(—2006)《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98号。
基础资料和委托书(1)关于编制《黄山市黄山区吴家坑石子厂建筑石料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委托书-黄山区三口镇吴家坑石子厂(2)黄山市黄山区国土资源局《关于同意按扩界范围开展地质普查工作的复函》—黄国土函[2013]3号—黄山市黄山区国土资源局—2013年3月7日(3)《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吴家坑建筑石料矿普查地质报告》—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2013年3月(4)《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吴家坑建筑石料矿普查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黄金矿储评字[2013]10号—黄山市金山矿业评估有限公司—2013年5月18日(5)关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吴家坑建筑石料矿普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证明—黄矿储备字[2014]01号—黄山市黄山区国土资源局—2014年1月23日。
评价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麻川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三类标准。
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主要污染物标准限值(2)空气环境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主要污染物标准限值(3)声环境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表声环境质量标准限值(4)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三类标准。
表地下水主要污染物标准限值(5)土壤环境评价区内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5)中的二级标准。
表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标准限值单位:mg/kg污染物排放标准(1)本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
表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本项目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一级标准。
表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3)本项目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其中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有关规定。
(4)本项目一般工业固废执行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评价范围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所有污废水均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因此仅对项目污废水的纳管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范围拟定为排放口受纳污水管道接口处。
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矿区周围2km2.。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推荐的估算模式进行计算,确定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以矿区排气筒为中心,主导风向上下风向各,横向,其计9km2的区域范围。
声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为厂界外150米以内区域。
控制及保护目标控制污染目标(1)大气污染控制目标:有组织排放废气达标排放,有效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量,不降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等级;(2)水污染控制目标:无生产废水排放,生活污水通过厂排口达标排放至周边市政污水管网;(3)噪声污染控制目标:厂界噪声达标排放,不降低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4)固废污染控制目标: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固废(废液)能够妥善处理,不产生二次污染,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环境保护目标(1)地表水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三类标准。
(2)空气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3)声环境保护目标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4)地下水保护目标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三类标准。
(5)土壤环境保护目标区内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5)中的二级标准。
主要环境保护对象:2 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性质、地点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吴家坑石子厂扩大开采项目建设性质:扩建项目厂址地理位置:矿区位于黄山区城区南东125°方向,平距约11km处,行政区划隶属黄山区三口镇管辖。
矿区距三口镇直距约。
所在1︰50000图幅为太平幅(H50E11017)。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8°13′49″,北纬30°14′06″。
矿区北侧有铜黄省道公路通过,矿区距省道 km,有土公路与之相连,交通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年产规模:年产建筑石料矿原矿10万m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原有生产规模及产品品种原矿区范围拐点坐标(1980年西安坐标系)如下:1、 .572、 .573、 .574、 .57面积为,开采深度:+313m至+240m。
产品方案为建筑石料矿石子,其产品粒级为60~40mm、40~30mm、30~16mm、16~5mm、≤5mm。
直接销售。
扩建项目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根据黄山市黄山区国土资源局《关于同意按扩界范围开展地质普查工作的复函》,变更后的矿区范围拐点坐标(1980年西安坐标系)如下:1、 .572、 .573、 .574、 .575、 .576、 .57矿区面积:,资源储量估算标高:+360m至+220m。
按矿山拟变更的生产规模10万m³/年,服务年限年。
产品方案为建筑石料矿石子,其产品粒级为60~40mm、40~30mm、30~16mm、16~5mm、≤5mm。
直接销售。
生产能力论证:矿山生产规模的确定应以技术上可行为前提,经济上合理为原则。
本设计将依据分层矿岩量、选择的开拓运输方式、采场几何尺寸以及矿体在各水平的分布情况,按矿山工程延深速度、按水平推进速度、按可能布置挖掘机数量、按合理服务年限、按编制生产进度计划等方面来验证确定。
1、按矿山工程延深速度验证一般矿山工程延深速度验证矿山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的公式为:Ak =Vy·P·η/[(1-ρ)·H]式中:Ak—矿石生产能力,万m3/a;Vy—矿山工程延深速度,m/a;H —分层(台阶)高度,m;P —有代表性的分层矿量,万m3;η—矿石回采率,%;ρ—废石混入率,%。
从国内部分采用挖掘机采装、汽车开拓运输的山坡露天矿山的生产情况来看,其矿山工程延深速度最低可达到30m/a ;台阶高度为15m ;采场最终境界内设计利用的资源储量为万m 3,其有代表性的台阶矿量为万m 3;设计矿石回采率为98%;基本无废石混入,则矿山按工程延深速度最低能达到的生产能力为:A k =30××÷[(1-0)×15]=万m 3/a2、按水平推进速度验证A k =V t ·L 采·H ·N ·η/(1-ρ)式中:A k — 矿石生产能力,万m 3/a ;V t — 工作线水平推进速度,m/a ; L 采 — 一个阶段的矿石平均工作线长度,m ; N — 同时采矿台阶数,个; 其它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