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出版与修订以及最新研究成果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0
轻松学《易经》:豫卦第十六轻松学《易经》《周易诠释》:豫卦第十六【周易经文】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
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
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豫之时义大矣哉!象曰:雷岀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
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解读诠释】【16.1】豫,利建侯行师。
【白话】豫卦,适宜建国封侯,出师征战。
【解读】○豫卦下坤上震,震为动,为鸣,为鼓;坤为腹,为釜,故豫卦有奏乐之象,有愉悦和乐之意。
《序卦传》:“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豫卦与谦卦是相覆的关系,故谦卑而豫乐。
○豫卦,帛书《易》作“餘”,帛书《二三子》作“予”,楚简《周易》作“”。
餘,《说文》“饶也”。
○利建侯行师:下卦坤为众,为邑国(坤为邑国,见《周易密钥》:周易卦爻辞中的“邑国”),上卦震为动,为长子;九四为全卦之主,四爻为诸侯之位,一阳统领众阴,故有建侯行师之象。
○郑玄曰:坤,顺也。
震,动也。
顺其性而动者,莫不得,得其所,故谓之豫。
豫,喜逸说乐之貌也。
震又为雷,诸侯之象。
坤又为众,师役之象。
故“利建侯行师”矣。
【16.2】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
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
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豫之时义大矣哉!【白话】彖传说:豫卦,刚爻与柔爻相应,志向得以施行;顺势而行动,这就是豫。
豫卦顺其事理而行动,本来天地的运行都顺从这个客观规律,何况建国封侯出师征战之事呢?天地顺万物之性而动,故日月运转不失其度,四季更替不岀差错。
先天八卦的演化以及向后天八卦的转变【提要】一、伏羲先天八卦二、神农先天八卦三、黄帝先天八卦四、后天八卦五、先天八卦向后天八卦的转变(本文写作历时八天:2011年11月11日—11月18日)一、伏羲先天八卦:伏羲先天八卦图(一)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之名称出自《文言传》: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此言先天八卦,先天八卦之四正为天地日月。
“与四时合其序”,此言后天八卦,后天八卦言时节也。
“与鬼神合其吉凶”,此言筮法,蓍之德圆而神也。
天地日月,天地之体也;四时,天地之行也;鬼神,天地之灵也。
“天弗违”,弗违于天,无为也。
“奉天时”,顺从于天,有为也。
(二)先天八卦之定位出自《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三)伏羲先天八卦图的成图方法:伏羲为创始八卦之祖,故名伏羲先天八卦图,《周易·系辞传》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伏羲先天八卦图的成图方法非常“简易”自然,只要在三个同心圆(天文三衡图)上按照上阳下阴、左阳右阴的简单法则就可画出先天八卦图(太极图源自先天八卦图),再画三层就可画出伏羲六十四卦图。
这个法则就是《周易·系辞传》所说的: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四)先天八卦图原是挂图:《易纬》云:“卦者挂也,言县挂(悬挂)物象,以示于人,故谓之卦。
”伏羲先天八卦图,最初为天地日月四象挂图(韩国国旗即是),它描述的是天地自然之位,《乾凿度》言先天八卦曰:“不易也者,其位也。
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
”“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
李守力解读易经《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第四章:《系辞传》(上下)第4-1节:《系辞上传》第一章第4-2节:《系辞上传》第二章、第三章第4-3节:《系辞上传》第四、五、六、七章(颜回与《易传》的关系)第4-4节:《系辞上传》第八章:论解《易》宗旨第4-5节:《系辞上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4-6节:《系辞上传》第十章:“《易》有圣人之道四焉”第4-7节:《系辞下传》第二章:论“制器尚象”第4-8节:发现《系辞下传》“制器尚象十三卦”的象数图奥妙第4-9节:《系辞下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解读第4-10节:《系辞下传》第七章解读:发现《系辞传》“三陈九卦”的象数奥妙第4-11节:《系辞下传》第十二章解读第4-12节:发现《系辞传》编排结构的奥秘第4-13节:发现《系辞传》七例与十一例卦序的象数奥妙第五章:《说卦传》第5-1节:论《易经》的核心机密:八卦的卦符、初象、性德、卦名与类象第5-2节:论《说卦传》的“借象”和“逸象”第六章:《序卦传》第6-1节:破译《序卦传》的象数规律: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与《周易》卦序的关系第七章:《杂卦传》第7-1节:论《杂卦传》“互体”、“三才”之道第7-2节:发现《杂卦传》与《归藏》的关系第7-3节:《杂卦》卦序错综三十二宫图与大过升天图第八章:通行本《易传》总论第8-1节:论《周易》的不传秘本《易象》第8-2节:发现老子读《周易·易象》的文稿——《文子·上德》第8-3节:品味传本《易传》刚刚诞生的那一刻——以《曾子·天圆》为中心第8-4节:梳理《易传》的发展历程——以子思《中庸》为中心第九章:帛书《易传》浅论第9-1节:子夏与帛书《易》的关系第9-2节:从帛书《易》说到传本《易传》第9-3节:论《系辞下传》第十一章和第九章文字的演变第9-4节:帛书《衷》五对刚柔之失第9-5节:“象”在帛书《系辞》为何作“马”?第9-6节:帛书《易传》乾坤二卦集解(一)第9-7节:帛书《易传》乾坤二卦集解(二)第9-8节:帛书《易传》乾坤二卦集解(三)第9-9节:从帛书《易传》母本竹简脱落与还原说起第9-10节:帛书《系辞》母本竹简释文第9-11节:帛书《衷》母本竹简释文第9-12节:帛书《要》母本竹简释文(三)《周易密钥》目录:《周易密钥》上册目录前言:前言1:发现《周易》卦爻辞的“推导公式”——论“观象系辞”通例前言2:解读《易经》是永恒的最伟大事业第一章:八卦卦象奥妙篇第1-1节:对三个惊人相似的离卦刻符的最新释读第1-2节:《周易》爻辞从头顶到脚趾第1-3节:《周易》卦爻辞里的“牛”第1-4节:《周易》卦爻辞中的“马”与“龙”第1-5节:《周易》中的数字“三”与坎象第1-6节:《周易》卦爻辞中的“邑国”第1-7节:释《周易》中的“朋”第1-8节:释《周易》中的“虎、豹”兼论十二属相起源第1-9节:《周易》卦爻辞里的“鱼”第1-10节:释“艮为黔喙之属”兼驳尚秉和“《易林》以艮为鹰”第1-11节:论《周易》鼻之取象在巽而不在艮第1-12节:艮卦与青州方言“岗”第1-13节:论《周易》以震象为“丘”第1-14节:论《周易》中田猎的取象第1-15节:兑卦卦象蠡测:“兑为巫祝”与语言起源第1-16节:论《周易》阳右阴左通例第1-17节:卦名与卦象的关系——以内卦艮为例第1-18节:论《周易》卦名与贞卦的卦象关系第1-19节:八卦中何以有坎兑两个水卦第1-20节:论“坎水为阴、离火为阳”的逻辑悖论第二章:《周易》体例密钥篇第2-1节:论《周易》的“当位说”与“初上无位说”第2-2节:论《周易》“爻位妒合”体例第2-3节:《周易》之“中”“心”与二五、三四爻的关系第2-4节:论“覆象”与“伏象”的逻辑悖论第2-5节:论“互体”为《周易》经传本有第2-6节:爻者变也——以变卦释爻辞的经传依据第2-7节:《周易》“反象说”辨证第2-8节:仰韶尖底瓶、欹器与《周易》“反象说”第2-9节:论四爻筮数卦与互体第2-10节:用爻位的“相应方向性”体例解说屯卦卦义主题第2-11节:什么情况下乘刚转化为亲比?——论《周易》的数学几何思维(爻数)第2-12节:释《周易》爻辞之“遇”第三章:卦爻辞《彖》《象》解析篇第3-1节:释《周易》“彖”与“象”——猪和象是《周易》的发言人?第3-2节:周易彖传“柔进而上行”释读第3-3节:《周易》“孚”字解读第3-4节:从秦简《归藏》再探“孚”字原意第3-5节:《周易》“匪寇婚媾”释读第3-6节:关于“‘惕’义新解”的认识和“血惕”相连的破译第3-7节:易经中“亨”作“享”第3-8节:“七日来复”本义探源第3-9节:论《周易》“志”的象数规律第3-10节:《周易》“涉大川”解读第3-11节:《周易》爻辞“厉”辨析第3-12节:从《周易》古经看“笑”与“哭”(号)的取象与结构原义第3-13节:论《周易》卦爻辞中的“系”、“羸”、“挛”第3-14节:《周易》师卦“利执言”本义探源第3-15节:论师卦“师出以律”之异解:吹律听声第3-16节:“品味”爻与肴的关系——兼“观”象、物、彖第3-17节:发现“十二叹时之卦”象数奥妙与微言大义第四章:六十四卦心得篇第4-1节:乾卦六爻六龙之变化与“二月二,龙抬头”天文溯源第4-2节:皇帝总统的潜规则——以同人卦为例看周易超越时空的特性第4-3节:同人卦《大象传》“类族辨物”与“夏数得天”第4-4节:豫卦心得:从豫卦震卦看地震与雷电的成因第4-5节:临卦解读新得:镜子的故事——从“监”到“临”的演变第4-6节:噬嗑卦的三个明象:吃喝、和谐、市合第4-7节:噬嗑卦心得:“饭桌前第一口菜夹给孩子”是社会灾害的根源第4-8节:贲卦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奥秘第4-9节:说说孔子占的贲卦第4-10节:从《周易》“贲于丘园”看《丘中有麻》不是情诗第4-11节:剥卦心得:Chairman的源头在《周易》,三千年前的床是什么样子?第4-12节:《周易》复卦与周公制定二十四节气蠡测第4-13节:《周易》无妄卦解读心得提要第4-14节:破译颐卦“颠颐,拂经”之谜,揭开4500年前洪水灭世与《连山易》往事第4-15节:大宋王朝与重明离卦的关系:“双日重光”天象今再现第4-16节:《周易》《诗经》《论语》“说”字演义第4-17节:从咸恒二卦管窥《周易》卦序、卦名与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的关系第4-18节:张衡《思玄赋》中的遯卦第4-19节:梳理顾颉刚、平心对“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的考证第4-20节:论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歧义第4-21节:从《周易》睽卦看圣人重卦的自然科学性质第4-22节:“蹇”的字理结构符合蹇卦卦象——兼论《易》的先天法则与后天法则第4-23节:《周易》夬卦与玉玦、书契的关系第4-24节:从夬卦与日食的关系释夬卦卦辞第4-25节:因误航班而感通“已日乃孚”、“已日乃革之”的奥秘第4-26节:论渐卦六爻爻辞中心主题第4-27节:评先儒渐卦训诂得失第4-28节:从《周易大演论》看王弼早期的象数思想第4-29节:辨析《经义述闻》论小过卦第4-30节:释《周易》“鬼方”即卜辞“[工/口]方”第4-31节:从秦简《归藏》和鬼方文化李家崖古城址陶文再探《周易》“高宗伐鬼方”第4-32节:“繻有衣袽”为何有“塞舟漏”之义?《周易密钥》下册目录第五章:《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第5-1节:破译含山玉版演化为洛书的奥秘(5篇)第5-2节:九宫洛书后天八卦图溯源第5-3节:太极图与伏羲六十四卦演化之猜想第5-4节: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实为时空模型图第5-5节:先天八卦溯源第5-6节:伏羲神农黄帝先天八卦源流图证第5-7节:惊人发现:彝族八卦与帛书《易》同源第5-8节: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天文地理学溯源第5-9节:殷商《归藏易》时期的洛书图第5-10节:黄帝先天八卦图另一实物被发现第5-11节:论先天八卦的演化以及向后天八卦的转变第5-12节:彝族八卦与汉《易》八卦的异同第5-13节:与网友讨论河图洛书十九之辨第5-14节:河图洛书创始与改造蠡测——从伏羲、黄帝到颛顼、大禹第5-15节:河图、洛书与五行、三《易》的关系第六章:《连山》、《归藏》、《周易》的关系第6-1节:大衍之数与天地之数蠡测第6-2节:发现早于《周易》的揲蓍法:《归藏》“大衍之数”六十第6-3节:乌龟的往事与大衍之数第6-4节:“小臣系卣”铭文可能是商王赐《归藏易》的记载第6-5节:“金乌负日”源流图说第6-6节:从《周易》中寻找《连山易》的踪迹第6-7节:发现纳甲与《连山易》之谜——以《易本命》为中心第6-8节:以井卦《大象传》为例论证《大象传》与《连山易》的关系第6-9节:论《周易·大象传》中的改过、刑狱第6-10节:艮卦与《连山易》蠡测——以《辅行诀》《古三坟》为中心第6-11节:论《大象传》与《连山易》的渊源第6-12节:发现《周易》经传中的《归藏易》(兼《连山易》)例证第七章:《周易》探源第7-1节:《周易》古经没有阴阳概念吗?第7-2节:“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出于古本《易传》遗文第7-3节:论训诂通假之失:以《周易经传十五讲》艮卦破字训诂为例第7-4节:商榷:周山《<周易>卦爻辞三议》之“或跃在渊”释疑第7-5节:“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解读第7-6节:做学问,莫拿佛典、高僧的不了义话压人——谈佛家关于“五十以学易”的认识第7-7节:发现三千年前“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手稿第7-8节:论王弼“得意忘象”和“忘象以求其意”的历史功绩第7-9节:“《易》为群经之首”的观点源自孔子晚年第7-10节:从熹平石经《周易》几处异文看梁丘贺易学重象的传统第7-11节:“文王重卦”并非是说“发明六十四卦”第八章:《周易》与科学第8-1节:从《周易》看西周和上古的历法制度第8-2节:试论中国古代科学的两大公理系统:八卦与五行第8-3节:《周易》与中国一百个“世界第一”的关系第8-4节:“观象制器”的最高层次——以特斯拉开创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中心第8-5节:日月五星七政、七曜历、星期与《周易》第九章:《周易》的卜筮之道第9-1节:俞樾俞曲园预言二百年第9-2节:关朗预测百年国运第9-3节: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把“算命术数”视为“准科学”第9-4节:卜筮者的风范:司马季主第9-5节:陈抟筮宋朝国运得离之明夷卦第9-6节:浅论邵雍、黄道周的《周易》“历史推步”第9-7节:论纪晓岚乡试筮得困卦的故事是讹传第9-8节:“善为易者不占”与圣人不弃卜筮第9-9节:《左传》《国语》易筮言“八”拟测第9-10 节:《周易》“用九”、“用六”浅释第十章:破译天干地支第10-1节:天干地支起源考(兼述中国文字演化史)第10-2节:十二地支十二宫源流考第10-3节:十二地支古文字起源考。
易经书籍推荐(精华)本文精选了17部《易经》书籍,作者都为公认的名家,大有来头,作品自然也是经典中的经典。
阅读难度由低到高。
声明:首发于公众号三阳开泰。
01廖名春《周易经传十五讲》廖名春为清华大学教授,师从易学大师金景芳,同时也是马王堆《周易》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
此书为《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之一,是北大发起,十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协作编写的一套大型多学科普及读物。
此书分十五讲,能够在较少的篇幅内讲清楚《周易》这门学科的通识,可为读《周易》之入门。
《周易》的特征、学《易》的意义、学《易》的方法,尽在其中。
02朱伯崑[kūn]《易学基础教程》本书由原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易学泰斗、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朱伯篦先生主编,多位易学专家学者共同撰写。
此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全方位地介绍了《易经》、《易传》、易学、易图学中的思维方式、易学与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易学概况,清晰勾勒了易学的基本内容及发展脉络,对易学知识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这是一本易学爱好者必备的入门之书,权威性和普及性俱佳。
03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黄寿祺教授,早年游学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师事曾国藩再传弟子尚秉和及章太炎高足吴检斋(承仕)等著名学者。
返闽后,先后执教多所高校,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著名易学专家。
张善文,师从黄寿祺,国学功底深厚。
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带头人。
此书参考了包括了汉代以来的主要易学代表作,将《周易》译成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
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对《易经》六十四卦卦爻辞的注解都是经过了广泛对比和研究,而得出的较为适中的方案,严谨规范,贯穿了作者多年来研究《周易》的见解。
在注解方面,引用了很多前人名家的注解,有助于帮助一般的读者比较容易地读懂《周易》。
04孔颖达《周易正义》此书为三位大家魏·王弼、晋·韩康伯、唐·孔颖达合著。
李守力巨著《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简介李守力从1984年开始学习《易经》,经过了20年的时间,并没有彻底弄清楚《易经》的卦辞和爻辞在说什么?于是他想,在孔子时代,周易已经是当时的古文了,经过秦火之劫,到了西汉经学家解读《易经》已是众说纷纭,南宋的经学大师朱熹也说《易经》古涩难懂,所以他认为自己学周易20年不懂其意是很正常的。
正因为如此,学不懂周易,用周易占卜还是可以的。
于是20年间研究术数之学,用于实战,常有证验。
这样以来对周易古经和易传便光顾的少了。
直到近年,当李守力重新阅读《易经》的时候,豁然发现:《易经》是很容易读懂的一本书。
甚至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读懂《易经》。
历代学人之所以读不懂《易经》,是因为不知《易经》之根本,而被一些庸俗的易学家们误导的结果。
古人误导得浅,今人误导得深。
《易经》与佛法儒家道家一样,有正法时、像法时、末法时,从经典文化诞生的轴心时代开始,在2500年的连续中,经典解读智慧呈现退化趋势。
经过大量的研究,李守力发现,解读《易经》并不难,只要把你孩童时期的思维找回来就可以了。
他终于找到了解读《易经》的法门:这个法门就是天底下一本最小的解卦小词典,就是出自孔子《易传》之《说卦传》,总共不到700字,而且不需要你刻意记住,你只需查阅即可,用过以后你就知道,这个卦象解易小词典不需要记忆就自然领会了。
就是这个《说卦传》卦象解易小词典,往往被某些所谓易学义理派教授们呵斥为“古人为占筮迷信活动而掺加的穿凿附会之词”。
庄子曰:“道在屎溺”,信哉!除了掌握以上《说卦传》卦象词典外,解读《易经》还需要掌握爻象规律。
爻象规律并不比卦象复杂多少,只是爻象偏重于数理思维,而卦象偏重于形象思维。
李守力认为,解读《易经》非常快乐的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是越学越多,越学越生,所以称“学生”,学习知识是枯燥乏味的;而解易是为道,越解负担就越减轻,所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轻松学《易经》:系辞上传第二、三章《系辞上传》:第二、三章【系辞原文】【第二章】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象)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第三章】彖者,言乎象者也。
爻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解读诠释】【2.1】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白话】圣人设立八卦、六十四卦,观察卦象、爻象,系以卦名、卦辞、爻辞,以此明了人事的吉凶悔吝;刚爻柔爻,应比承乘,相互推移,生出心性运行的变化规律。
所以《易经》中所言“吉凶”,是表示成功与失败的显著现象。
“悔吝”,是表示忧虑与安逸的心理现象。
“变化”,是前进或后退的象征。
“刚柔”,是昼夜交替的象征。
六爻之变动,涵盖天人地三极之道。
【2.2】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象)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白话】所以君子平居之时能心安理得的,是《易经》的卦象。
君子乐于研求玩味的,是《易经》的卦爻辞。
所以君子平居之时,观察卦爻象而玩味卦爻辞的义理;遇到有行动,则观察《易经》的变化而玩味占筮的吉凶,这样就如大有卦上九爻辞所说:“从天而来的祐助,吉祥而无所不利。
”【解读】《系辞上传》第二章、第三章概括了《周易》经文三要素:卦辞、爻辞、占断辞。
朱熹曰:“此章言圣人作《易》,君子学《易》之事。
李守力《周易诠释》之谦卦:孔子与欹器的故事守力《周易诠释》之谦卦:孔子与欹器的故事15谦卦【15.1】谦,亨,君子有终。
【白话】谦卦,通达,君子能坚持到最终。
【解读】○谦卦下艮上坤,艮为山,坤为地,山本来位于地上,今山却跑到了地下,以此作为谦卦的象征。
《序卦传》:“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所以谦卦位于大有卦之后。
○君子有终:有二解。
君子指全卦唯一的阳爻九三。
九三为全卦主爻。
九三分别为艮卦和互体坎卦的主爻。
其一。
艮为止,《易传》:“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曰君子有终。
其二。
“坎者,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坎主冬,战国楚竹书《周易》“终”均作“冬”,冬、终通用,所以坎也为终。
谦卦还可以想象为坤卦中间一个坎卦,大地的低洼处(坎,陷也。
坎,从土从欠),根据现代科学的“能量最低原理”,万物皆归宿于大地的低洼处,这是谦卦的另一个象征,君子九三应身于此象,容纳万物到最终,故曰君子有终。
谦,韵部谈,声纽清;坎,韵部谈,声纽溪;欠,韵部谈,声纽溪;陷,韵部谈,声纽匣;谦、坎、欠、陷,上古音接近,其义亦近。
【15.2】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白话】彖传说:谦卦,通达。
天之法则是向下济助万物而大放光明;地之法则是处卑位而向上发展。
天之法则是减损满盈者而增益谦卑者,地之法则是倾坏满盈者而流注于谦卑者,鬼神之法则是加害骄盈者而福祐谦恭者,人之法则是厌恶骄盈者而喜好谦恭者。
谦卑者处于尊位则光芒四射,处于卑位则没有人能超越他,这是君子的归宿。
【解读】○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艮为阳卦,表天道,阳为光明,处于下卦,故曰下济而光明;坤为地道,阴卦故卑,处于上卦,故曰卑而上行。
《周易密钥》第4-30节:释《周易》“⿁⽅”即⼘辞“[⼯⼝]⽅”(⽂:李守⼒)《周易密钥》第4-30节:释《周易》“⿁⽅”即⼘辞“[⼯/⼝]⽅”(⽂:李守⼒)既济卦九三:⾼宗伐⿁⽅,三年克之,⼩⼈勿⽤。
未济卦九四:贞吉,悔亡,震⽤伐⿁⽅,三年有赏于⼤国。
1.《史记·五帝本记》“北逐荤粥”句下《索隐》说:“匈奴别名也。
唐虞以上⽈⼭戎,亦⽈熏粥,夏⽈淳维,殷⽈⿁⽅,周⽈玁狁,汉⽈匈奴。
”2.范晔《后汉书·西羌传》:“及殷室中衰,诸夷皆叛。
⾄于武丁,征西戎、⿁⽅,三年乃克。
故其《诗》⽈:‘⾃彼氐羌,莫敢不来王。
’季历及武⼄暴虐,⽝戎寇边,周古公逾梁⼭⽽避于岐下。
及⼦季历,遂伐西落⿁戎。
……乃⽂王为西伯,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玁狁)之难,遂攘戎狄⽽戍之,莫不宾服。
”(《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纪年》:“武⼄三⼗五年,周王季伐西落⿁戎,俘其⼆⼗翟王。
”)3.《逸周书序》:“⽂王⽴,西距昆夷,北备猃狁,谋武以昭威怀,作《武称》。
”4.《诗·⼩雅·采薇·序》说:“⽂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采薇》有“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见戒,猃狁孔棘”等句。
5.王国维《观堂集林·⿁⽅昆夷俨狁考》说:“我国古时,有⼀强梁之外族,其族西⾃汧陇,环中国⽽北,东及太⾏、常⼭间,中间或分或合,时⼊侵暴中国。
其俗尚武⼒,⽽⽂化之度不及诸夏远甚,⼜本⽆⽂字,或虽有⽽不与中国同。
是以中国之称之也,随世易名,因地殊号,⾄于后世,或且以醜名加之,其见于商周间者,⽈⿁⽅,⽈混夷,⽈獯鬻;其在宗周之季,则⽈玁狁;⼊春秋后则始谓之戎,继号⽈狄;战国以降,⼜称之⽈胡,⽈匈奴。
”并认为:“此族见于最古之书者,实为⿁⽅。
”6.顾颉刚《周易卦⽘辞中的故事》说:到⾼宗时,伐⿁⽅⾄三年之久⽽后克之,可称是古代的⼤规模的战争,所以作⽘辞的⼈⽤为成功的象征。
⿁⽅之在西北,经静安先⽣的考证,可⽆疑义。
轻松学《易经》:遯卦第三十三轻松学《易经》《周易诠释》:遯卦第三十三【周易经文】遯:亨,小利贞。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小利贞,浸而长也。
遯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初六:遯尾,厉,勿用有攸往。
象曰:遯尾之厉,不往何灾也?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九三:系遯,有疾厉;畜臣妾吉。
象曰:系遯之厉,有疾惫也。
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九五:嘉遯,贞吉。
象曰:嘉遯贞吉,以正志也。
上九:肥遯,无不利。
象曰: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解读诠释】【33.1】遯:亨,小利贞。
【白话】遯卦:通达,小的方面适宜守正。
【解读】○遯卦下艮上乾,天山遯。
《序卦传》说“恒者,久也。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
”《周易》上经始于乾坤,继之以屯蒙,《周易》下经始于咸恒,继之以遯大壮。
依据中古时期朔望月历制和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屯蒙和遯大壮的月相都是月望十六和月晦三十,两者的旋转和分布在先天圆图呈现镜像对称,屯蒙从乾,故位于上经,遯大壮从坤,故位于下经。
《序卦传》的作用是为了传承《周易》卦序,其行文表面上以人文之理阐述《周易》六十四卦的先后顺序,但其背后却暗藏着中古时期科学与哲学的伟大成就。
○《序卦传》“遯者,退也。
”《杂卦传》“遯则退也。
”退,从艮,遯卦上乾为君子,下艮为山为退,君子退居深山之象,故曰“遯”。
遯,文部定纽;退,物部透纽,二者音近义通。
遯,《释文》又作“遁”。
【33.2】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小利贞,浸而长也。
遯之时义大矣哉。
【白话】彖传说:遯卦,通达,退避而致通达;九五刚爻当位以应六二,这是顺应时势的做法。
小的方面适宜守正,因为阴柔之气逐渐增长。
遯卦所蕴含的时势意义真是伟大啊!【解读】○遯而亨:从卦爻结构看,遯卦二阴在下,四阳在上,正是阴长阳消之时,君子应当采取遁世的态度以明哲保身,如此可获亨通、“小利贞”,否则下一步就会变成三阴在下、三阳在上的否卦,否卦则“不利君子贞”。
轻松学《易经》:颐卦第二十七轻松学《易经》《周易诠释》:颐卦第二十七【周易经文】颐,贞吉。
观颐,自求口实。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
观颐,观其所养也。
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解读诠释】【27.1】颐,贞吉。
观颐,自求口实。
【白话】颐卦,正固吉祥。
观察养育状况,自己求取食物。
【解读】○颐,帛书《周易》、楚简《周易》、传本《归藏》同,秦简《归藏》作“亦”,当为音近相借。
颐卦下震上艮,山雷颐卦。
下卦震为动,上卦艮为止,颐为颊辅,下颌动而上颌止,正是上下颌口腔运动的形象。
颐卦口中无物,噬嗑卦口中有物。
由口腹之养,推及养身、养德、养人与养于人。
《序卦传》:“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
”《杂卦传》:“颐,养正也。
”○颐卦有大离象,离为目,故曰观颐。
自求,下卦震为动之引申。
口实,即口食,上卦艮为果蓏,即五谷瓜果之食物。
观颐为“自求口实”,噬嗑卦为“颐中有物”,颐卦的卦象是上下颌运动的形象。
颐卦口中无物,噬嗑卦口中有物。
这两卦都证明颐为颊辅。
《易经》六十四卦的形成远远早于西周,《连山》、《归藏》已有六十四卦,《周易》一书本身就是最古老的训诂典籍,故不可舍《易》以训诂。
【27.2】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
观颐,观其所养也。
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白话】彖传说:颐卦,贞吉,是说养育谨守正道则获吉祥。
观颐,是说观察他所养育的对象。
中国翻译2014年 第5期· 106 ·《周易》三个英译本中吉凶判词的翻译研究向鹏 华东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摘 要:《周易》原本为卜筮之书,因此书中有着丰富的吉凶判词。
本文先从《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中收集到了二十二个吉凶判词并统计其字频,然后分别统计其在理雅各、汪榕培和傅惠生三个英译本中的翻译。
分析时,本文将《周易》中的吉凶词汇分成高频词汇和低频词汇两类。
统计的结果表明三个译本的译者在翻译《周易》中的高频吉凶判词时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地保持翻译选词的统一性,但不同吉凶词在不同译本中翻译选词的统一性存在差异;三个译本的译者在翻译低频吉凶词汇时,虽然个别地方也有意识地保持翻译选词的统一性,但总体来说处理效果不及高频吉凶词汇好。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认为在翻译时应该将《周易》中的吉凶词作为一个独特的系统来处理,翻译时尽量做到统一和准确; 必要时可以通过变换搭配来避免用词重复率过高;同时本文也认为在翻译《周易》的吉凶词汇时尽量避免用相同的英文单词来翻译不同的吉凶词汇。
关键词:《周易》;吉凶判词;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 (2014)05-0106-05一、《周易》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周易》一直享有“群经之首”的美誉,它不仅是几千年来中国文人必读的文化经典,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一把钥匙。
因此,《周易》是最早被译介到国外的中国经典之一。
迄今为止,《周易》已经被翻译成了拉丁文、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等多种语言。
从法国人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 1577-1628)的拉丁文译本算起,《周易》在西方的传播已经有近400年的历史。
在金尼阁之后,不断有西方译者将《周易》译介到西方,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理雅各(James Legge, 1815-1897)的英文译本和卫礼贤(Richard Wilhelm, 1873-1930)的德文译本。
轻松学《易经》:节卦第六十轻松学《易经》《周易诠释》:节卦第六十【周易经文】节:亨;苦节不可贞。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
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
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九二:不出门庭,凶。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六四: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解读诠释】【60.1】节:亨;苦节不可贞。
【白话】节卦:通达;痛苦的节制,不能固守。
【解读】○节卦,下兑上坎,水泽节卦。
《序卦传》说:“涣者,离也。
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
”物既离散,必须节止,节卦所以排在涣卦之后。
节卦泽上有水,泽之容量有限,泽上置水,满则不容,为有节之象,故为节。
湖泊水库皆为泽,其水容量今谓之库容,超过库容,就有溃坝的危险,所以泽上有水谓之节卦。
○节卦象征节制之意,说明凡事能适当节制,节以制度,则可致亨通。
然过分节制而至于痛苦,为人所不堪,则有伤事理,故不能固守。
○节字繁体節,原义为竹节,引申为节律。
中国古代科学有两大公理体系:一是八卦、六十四卦,阐述万物之情伪;一是五行、干支、六十甲子,阐述万物之节律。
《周易》将节卦安排在第60位,正是基于六十甲子这一万物运行与会合的普遍周期的考虑,故《彖传》言“天地节而四时成”。
据《吕氏春秋》《史记》《汉书》等古籍记载,昔黄帝令伶伦以竹管作十二律,又以律管十二支“吹灰候气”。
《淮南子》云:“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
因而六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
故律历之数,天地之道。
”沈括《梦溪笔谈》说:“六十甲子有纳音,鲜原其意。
盖六十律旋相为宫法也。
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
轻松学《易经》:系辞上传第八章《系辞上传》:第八章【系辞原文】【第八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
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
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
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
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
’负也者,小人之事也。
乘也者,君子之器也。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
’盗之招也。
”【解读诠释】【8.1】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
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白话】圣人发现天下幽深难见的道理,就把它譬拟成具体的形象容貌,用来象征特定事物适宜的意义,所以称作“卦象”。
轻松学《易经》:复卦第二十四轻松学《易经》《周易诠释》:复卦第二十四【周易经文】复,亨。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利有攸往”,刚长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解读诠释】【24.1】复,亨。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白话】复卦,亨通。
外出和进入没有疾患,朋友前来没有咎害;返转回复运行在轨道上,七天回归重新开始,适宜有所前往。
【解读】○复卦下震上坤,地雷复卦。
《序卦传》:“物不可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剥卦是阴气剥蚀阳气,剥卦走到极点,阳气必回到地下重新开始,于是大地重现生机,故而亨通。
复卦为剥卦的覆卦。
○出入无疾:震为动,故言出,刚爻在下,故言入。
疾,害也。
○朋来无咎:王弼以“朋为阳”,然《周易》经文之“朋”皆有坤象(见《周易密钥》:释《周易》中的“朋”),上卦、互体皆是坤卦,坤为朋。
初九为下体震卦主爻,得乎坤体之本,坤为朋,内卦为“来”,故曰“朋来无咎”。
○七日来复:两千多年来先儒对于《周易》“七日来复”本义的探源是倒果为因,穿凿附会,并没有破译文王周公孔子的本义。
笔者在《周易密钥·“七日来复”本义探源》一文中试图还原“七日来复”的本义。
探源的论据——最晚必须是孔子时期的文献知识。
采信的文献有《尚书》、《周易》、《易传》、《周礼》,采信的考古文物必须是先秦时期的,如周朝的四象铜镜,商朝的甲骨文,甚至是伏羲时期的星图。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作者:庞子文崔波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22年第07期近年來,国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守正和创新方面出台政策,全社会推动,影响广泛。
作为中国哲学与文化总源头的《周易》,更是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
温海明教授作的《周易明意》一经出版即引起了易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细读该书后,笔者赞叹于作者对《周易》卦爻辞经文及《易传》的清晰解读和自成体系的独特阐释,其内容之丰富、立意之高远、阐释之创新等,让我们有醍醐灌顶之感。
其有如下特点,不当之处,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含弘光大,极深研几基于中西比较视域,温海明教授在历代解易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将“意”图式贯通先后天八卦图式,构建以“意”为本的“意本论”哲学。
可以说,《周易明意》在现代中国哲学研究与传统经学研究相结合基础上诠释《周易》,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为当代《周易》哲学体系建构与发展路径贡献了智慧,指明了方向。
《周易明意》分为“导论”“易经明意”“易传明意”三部分。
其中,“导论”是书的总纲,在说明解读《周易》基础知识的同时,昭示《周易明意》的哲学意义。
“易经明意”是温海明教授在卦变体系的基础上对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精剖细讲和哲学体系建构。
“易传明意”则是基于《易传》对卦的总说来建立意本论诠释,是理解意本论的基本理论系统。
《周易明意》不是单调的《周易》注本,而是融汇中西方哲学的新哲学体系,它试图建立一种中西方哲学皆可接受的意本论思辨形而上学。
自古以来,中国哲学体系的构建绕不开《周易》,玄学如此,理学亦然,现代新儒学的构建也不例外。
总体而言,温海明教授面对国际哲学舞台,向内厘清《周易》的内在哲理,向外统合各文明的哲学,构建意本论的《周易》哲学,以探究当代儒学发展之新“意”。
《周易明意》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还具有较强的普及价值。
在第一部分“导论”中,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周易》的文化价值、原理和基础、内在结构、卦爻符号系统以及《经》与《传》等,使《周易》入门者、中高层次学者都能理解,受众面广。
轻松学《易经》:噬嗑卦第二十一轻松学《易经》《周易诠释》:噬嗑卦第二十一【周易经文】噬嗑,亨;利用狱。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
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
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勑法。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解读诠释】【21.1】噬嗑,亨;利用狱。
【白话】噬嗑,亨通;适宜用于法制。
【解读】○《序卦传》:“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观卦有童观、窥观、大观等,代表不同的思想观念,观念分歧必然会导致不和谐,所以观卦之后是噬嗑卦。
噬嗑是磨合的意思。
噬嗑:读(shìhé)。
噬,啮(niè),使上下齿咬合之意。
嗑,合也。
噬,《说文》“啗(dàn)也。
喙(huì)也。
”嗑,《说文》“多言也。
”《杂卦传》:“噬嗑,食也”。
“和谐”与“噬嗑”的原意非常接近。
和,古为“龢”、“咊”,都从禾,咊从口从禾,禾本义为成熟的谷子,所以“和”的原意与吃食有关。
和与噬的意义接近。
谐,同詥(hé),合言,皆言,言论多元而又聚合一体谓之谐。
谐与嗑的意义接近。
所以噬嗑卦是讲如何使社会和谐的卦,这是噬嗑卦在《周易》六十四卦的定位。
社会上最为不和谐的事物是违法犯罪行为,所以噬嗑卦适宜用于法制。
【21.2】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
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
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白话】彖传说:口腔中有食物,是噬嗑。
通过磨合才能亨通,刚健与柔顺分明,行动且有明辨,雷声与电光合在一起彰显一切。
六五柔爻得中,在上卦起作用,虽然不当位,适宜用在法制上。
前言前言1:发现《周易》卦爻辞的“推导公式”——论“观象系辞”通例【提要】《周易》本身暗藏着一个自然科学体系,一个简单的相当于现在初中水平的数学公式。
这个公式主要以爻象(爻数)、卦象为主体,以互体、变卦为辅助。
《周易》古经卦爻辞都是由这个简单的公式推导出来的,夫子所谓“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也。
以汉代易学为代表的纳甲、飞伏、卦变、升降、旁通、之正、卦气、爻辰、五行、干支等繁琐的象数系统,属于古代自然科学体系。
虽然汉代易学家(京房、郑玄、荀爽、虞翻等)极力用它们来“穿凿附会”式地解读当时具有无上权威的《周易》经文,但事实上它们与《周易》古经卦爻辞的生成并没有直接关系。
这些象数体系有的源自《连山》《归藏》,有的则是易学家重新架构的新体系,它们既能用于《周易》“圣人之道”的卜筮之学,即夫子所谓“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又能在客观上创生崭新的宇宙和人文哲学体系。
卦气、纳甲、五行、干支之学起源很早,《连山》《归藏》时已有,故它们都属于易学体系。
由于五行与八卦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故《周易》时期文王、周公刻意撇开这些繁琐的阴阳五行术数体系,而仅以筮卦阴阳组合原理,通过人天相感,按卦象和爻象(爻数)阴阳爻组合拟造《周易》古经卦爻辞。
卦爻象即阴阳爻的组合,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也。
《系辞传》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由于两千年来,繁琐的《周易》卜筮体系、制器尚象体系与简单的《周易》古经言辞的观象系辞体系一直混合在一起,遂使后之传易经师们对于卦符与卦爻辞的象数关系始终不得圆解。
孔子说《周易》有“古之遗言”,即古圣先贤的教训哲理,今谓之社会科学。
故《周易》经文是由一个简单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公式推导出来的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科学体系。
这就是《易传》说的“《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一、苏东坡说:若知数学,则余之《东坡易传》当传万世《周易》古经由六十四个卦辞和三百八十四个爻辞组成。
潘启明:读李守力先生的《周易诠释》和《周易密钥》潘启明:读李守力先生的《周易诠释》和《周易密钥》李守力先生把他的《周易诠释》和《周易密钥》发到我的邮箱,要我审阅。
我不是一个谦虚的人,但我确实没有能力审阅这两本书。
读了很长一段时间,学到很多东西,最后给他写了下面的信,发回他的邮箱。
☆☆ ☆您的书《周易诠释》和《周易密钥》书稿太好了,我不但读了您的书而且读了您在几个不同网站上写的博客。
我把它们都收藏到我的书架上了。
您书中资料太丰富了。
☆☆☆您的诠释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个作者,只能使用他/她之前的史料、知识和精神财富。
所以我们只能像您那样,用某一本古书之前的史料、出土物证来诠释这一本书,而不能把当时还没有出现的东西强加它身上。
你的著作的意义,就是给《周易》正本清源。
只有给《周易》正本清源之后,我们才能正确的理解《周易》。
☆☆☆读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您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原文。
理解了原文,就可以谈应用了。
我曾在1991年写了《周义讲义》。
我的《周义讲义》,不是释词,而是讲义,讲的是我自己理解的文义。
我已经把我的《周义讲义》,逐章逐卦上传到我的和讯博客了。
我理解文义卦义的根据是孔子的卦序解释。
我写《周义讲义》,是受司马光《潜虚》的启发而做的。
☆☆☆应用,其实只能属于个人。
一百个人,会有不止一百种用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理解不同,应用也就不同。
应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地点会有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新用法。
《系辞》讲过,“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我们不仅可以从辞、变、象和占四个方面应用周易。
理解了《易经》的任何一点,我们都可以付诸于应用。
只要有效果,只要能达到特定目的,这个应用就是好的,而不必管别人说什么。
我是研读《周易参同契》的。
《周易参同契》要求证验,不但要读,而且要验、要证。
证自己的理解对不对,验怎样应用更好。
《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出版与修订以及最新研究成果一、《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成书在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璀璨明珠——经学,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之所以生而为中国人的内在文化基因,是每一位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根源。
如今,这一根源却在主观疑古和被动去中国化下,成为了遥远的记忆。
中华文化要伟大复兴,中华的经学道统必须重建。
2009年—2015年,梳理历代易学著作一千多种,参考文史文献、考古文献、期刊文献3000余篇;历时6年写作,总结28年易学研究成果,独立完成250万字的经学著作《周易诠释》(三卷)《周易密钥》(两卷);又历经一年集思广益、编辑校订,五卷书于2016年9月在兰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两书主体内容:《周易诠释》卷一:《周易》上经30卦解读;《周易诠释》卷二:《周易》下经34卦解读;《周易诠释》卷三:《易传》解读,以及帛书《易传》解读。
《周易密钥》卷一:破译、还原《周易》十二条公理体系;《周易密钥》卷二:破译、还原伏羲先天河图洛书《连山易》《归藏易》。
《周易诠释》与《周易密钥》两书的结论是:1.《周易》古经的体例是存在的,450条系辞(卦爻辞、用辞)的象辞关系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而且一定遵循“一以贯之”的法则。
2.《周易》古经的64卦卦序符合严密的古代象数逻辑结构。
《周易诠释》与《周易密钥》两书写作遵循“经传合观”为纲领、“经传分观”为辅助的思想原则。
众所周知,《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周易》自汉代被奉为经学之首,传统易学向来把《易传》看作是《易经》的标准解释,看作是认识《易经》的唯一路径。
所以,两千年来以传解经,牵经就传,经传已经成为相即不离的一个整体。
直到上个世纪初,随着疑古派经学观的兴起,传统经学遭到颠覆性破坏,郑吉雄说“《周易》的疑古研究和‘经传分离’说的建构,实是一场野火燎原的灾难”,近代的《周易》研究虽然带来了考古、训诂、西方科学等多学科、多元化研究《周易》的新局面,但是弊远大于利。
所以《周易诠释》与《周易密钥》两书是在以“经传合观”的纲领下吸收“经传分观”的合理元素。
二、《周易》三轮学习以及《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修订文化传统平台从2015年建立微信学习群开始《周易》学习至今已五年多的时间了。
迄今为止完成了三轮学习。
(一)第一轮64卦学习第一轮2015年5月18日(乾卦)-2016年8月14日(未济卦),以每周一卦每日一爻的进度进行,然后按照3天一卦的进度复习16个卦,到2016年10月22日新书发布会。
这是初步阶段。
我们自始至终的目的是“轻松的读懂《周易》”,完成这一目标在文史哲学科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法宝是在历代经学家的基础上提炼出《周易》体例“十二条公理”,以十二条公理贯彻全部卦爻辞。
这也是孔子说的“一以贯之”,“得一而群毕”。
在第一阶段,令很多人读懂了世界上最难懂的“天书”。
《周易》体例“十二条公理”:1.“六位”公理2.“三才”公理3.“中”之公理4.乘承比应公理5.卦主、主爻公理6.“当位”公理7.阴阳异性相吸、同性相斥法则8.爻的运行方向法则9.妒合法则10.相应方向性法则11.变卦体例12.互卦体例2014年冬至首次在北京什刹海书院讲《周易》。
2015年是我讲学最繁忙的一年。
2015年2月给曲阜乡村儒学中心讲《周易》,4月、7月、9月先后在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以及兰州八大院校讲课,5月在杭州讲课,6月在北京讲课,7月、12月在成都明伦书院讲课,7月在云南给大学同学会讲课,8月在深圳讲课。
第一轮的学习产生了几十位学习骨干,骨干们同时参与了《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最后校勘编辑,240多万字,由30人负责,每个人认真读了8万字后,大家收获不小。
当2016年10月22日新书发布会时,骨干代表分享了第一轮的学习心得。
2016年3月19日-20日两整天在杭州敦和讲课,喜马拉雅录音已有五万多人听过。
7月15日入选“敦和基金会战略规划委员会”。
(二)第二轮64卦演绎以及《易传》第二轮周易学习2016年11月21日(乾卦)-2018年3月4日(未济卦),这是提高阶段。
2018年3月12日至2019年1月6日戊戌年《周易·易传》学习,共42周。
系辞传(十六周),《说卦传》(五周),《序卦传》(二周),《杂卦传》(四周),通行本《易传》总论(五周),帛书《易传》浅论(十周)。
《周易诠释》学习群五个,共有2000多人,仍然是每周一卦,每日一爻,周六针对这一周的卦提出两个问题,鼓励大家思考回答。
这一阶段成立了“周易研修班群”,以每日1元的学费,着重培养骨干,每八个卦做语音总结与答疑。
周易研修班“《周易》64卦精义解读”,每八卦做一总结,2017年1月14日(周六)乾坤屯蒙八卦,3月10日(周六)最后八卦,讲稿共有11万字,讲课中已经有了新的成果,如《周易》卦序的深入探讨等,进一步完善《周易》“十二公理体系”。
2017年春节期间,2017.01.23-02.05学习履卦。
履卦“履虎尾,不咥人,亨”,六三“履虎尾,咥人,凶”。
春节期间新闻头条:2017年1月29日下午,宁波一动物园老虎咬人致死。
2017年4月29日-5月2日由我协助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筹办“孔孟儒学历史传承与转化创新研究”(学习群演绎贲卦,贲为文),随后参与讨论筹办浙大“复性书院”事宜(学习群演绎复卦,复性)。
6月21日-24日在北京凤凰岭游学,给英国舒马赫学院师生讲课,答疑文字6万字。
7月28日-29日赴邢台讲课。
9月23日青州游学。
8月5日-9日深圳讲课。
12月23日-25日参加三亚中国术数研究大会。
2018年1月16-17日成都曲成苑教育董事长廖晋颥老师展开“教育与易经的对话”,录音文字4万多字。
2017年8月,文化传统《周易》学习小组20人参与教育部项目《周易》教材校订,100页的教材,共提出 143 条建议,校订记录有3.3万字。
2018年,我们在北京西木学堂开办了20场《易经》读书会,从易学史、基础知识、演卦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学习。
形成了“卦爻演绎共读法”学习《周易》的体系。
2018年8月5日-11日在青州举办首次《周易》研修游学,首次在祭孔现场演算“大衍筮法”得出易卦,然后这一周就演绎这一卦,每个人扮演某一爻,深入卦符卦爻辞其中,直心感通圣人的智慧。
8月5日,通过大衍筮法占得比卦,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不可思议的和比卦有关的时空环境感应!研修学员的游学心得共有8万多字。
2018年国庆节假期七日,第二期《周易》研修游学,仰天山上,拜天礼祖,筮得讼之解卦。
此时恰逢中美贸易战开始。
内外大小感应不可思议,大家亲身体验到了《周易》始终不离现实、不离时空,不离身心的真相。
研修学员的游学心得共有7万多字。
两期研修游学,《周易》系辞体例再次得到提炼:(1)8 月 10 日首期《周易》研修游学班的总结是:真传一句话:爻象卦德定凶吉,卦象互体填系辞。
注解:爻——中应亲比正,卦——本变互经别。
(2)10 月 5 日二期《周易》研修游学班总结《周易》系辞体例:中应比正断吉凶,卦象互体拟辞章,修德寡过变则通,初始上穷细参详。
(三)第三轮64卦演绎以及《易传》文化传统平台第三轮《周易》64卦学习自2019年3月4日(周一)乾卦学习起(乾坤各两周),历时476天,合68周,除上下经之间和春节期间休息2周外,其余64周每周学习一卦,至2020年6月21日(周日)未济卦学习止圆满结束。
除了2015年至今一直保持的五个《周易》学习群(约2400人)普及课之外,第三轮演易另建12个线上演易小组,北京、上海、深圳、兰州、成都、青州、青岛、济南等八个地方的线下读书会,300余位长期共学的学友,总计参与了1000余场64卦演易共学活动。
2019年6月5日—11日天水《周易》研修游学第三期,大衍筮法旅卦,演绎的教室天花板与书桌恰好组成旅卦卦符。
12日、13日兰州讲学,14日到18日人大曲阜游学。
2019年8月4日-11日洛阳《周易》研修游学第四期,大衍筮法坎之坤,演易教室虽然是酒店临时调配的,天花板上的灯具恰好组成坎之坤卦符,洛阳是南北两河,也与下坎上坎相符。
2019年9月《中医阴阳学导论》出版。
上下编28万字,我负责撰写下编《中医阴阳学探源》13万字。
青州线下读书会,2019年3月4日-17日开始在经典书院演绎乾卦两周,3月18日-31日演绎坤卦两周,此后从屯蒙开始每周一卦,周三下午一次,周六下午第二次。
每周持续。
12月2日-8日睽卦周三演易搬迁到青州文化馆(睽,乖离)。
2020年1月13日-19日姤卦年终放假,新冠疫情开始,姤卦“包有鱼,包无鱼”,故大都起于海鲜市场。
春节休息两周,2月3日-9日萃卦开始因为疫情在线上微信群演易,仍然是周三一次,周六一次。
3月2日-8日革卦开始使用腾讯会议室,4月13日-19日演绎丰卦时从青州扩展到整个《周易》学习群,丰,大也。
此后 6月21日演绎最后一卦未济卦。
7月6日开始学习《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2021年1月9日圆满结束。
腾讯会议室答疑录音由志愿者整理,每次答疑文字平均1.5万字以上。
此后在农历辛丑年春节前这段时间预计15周继续学习通行本《易传》总论与帛书《易传》浅论。
三、第三轮演易重要成果第三轮演易在易学史上的地位将会十分重要。
经过第三轮演易,《周易诠释》内容的修订更新部分占了30%的篇幅,《周易密钥》则有15%左右更新。
第一轮演易是巩固与提炼2000年易学的体例,第二轮再提炼,第三轮则是突破性的进展。
(1)第二轮与第三轮演易中间的春节一个月,完成了帛书《易传》解读的重新校勘。
(2)《周易》卦序之河洛结构法则:《周易》古经有两个难解之谜:一个是《周易》古经的卦序(今本卦序)是怎么排列出来的,它要表达什么思想?另一个是《周易》古经卦爻辞是如何编纂出来的,六十四卦卦爻辞究竟在讲些什么?《周易》卦序的奥秘失传2500年了。
笔者沉浸《周易》三十余年,卦序的河洛奥秘一直萦绕心头。
2019年下半年连续四个月“疾厄”,以此悟出《周易》中的“小低谷”“大低谷”河洛结构法则,这是“以身试卦”“闭关感通”的智慧成果。
2019年天水游学6月6日-13日大衍筮法旅卦。
7月17日初发“眩晕之疾”,逢周节律卦蛊卦。
期间洛阳游学8月8日9日大衍筮法坎卦(大低谷),疾病复发。
11月17日眩晕基本痊愈时,出现“时空虫洞效应”,自己所处时间与现实时间错位两小时,遂悟“知来者逆”乃是圣人真实体验。
医家说身体有风湿者可预知天气之变,笔者所患乃心性之虚证,故以此感知宇宙心性之变。
2018年游学大衍筮法比卦、讼卦,2019年大衍筮法旅卦、坎卦,2019年周节律卦否卦、蛊卦、剥卦、大过卦、坎卦,这些卦几乎涵盖了《周易》上经的“小低谷”、“大低谷”,由易卦曲线之跌宕起伏,遂悟《周易》卦序之河洛结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