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是一种便捷有效的透析通路建立方法。然而,由于多种因素,扣

眼穿刺有时会失败,影响透析疗效和患者安全。本文将就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

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针对这些原因的应对措施。

1. 穿刺部位异常

穿刺部位出现血肿、血管异常等情况,可导致扣眼穿刺失败。此时,应暂停穿刺,协

助患者调整体位,如改变肢体位置,以促进血液流通,使穿刺部位松弛,有利于重新穿刺。同时,应加强术前准备工作,如对透析通路进行充分评估,尽量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减

少因穿刺部位异常导致的穿刺失败。

2. 针头选择不当

针头选择不当常常是扣眼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针头应选择硬度适中

的切割针或纤维素针,以减少穿刺时的疼痛和创伤。同时,应注意针头的长度和直径是否

适合所选择的穿刺部位和通路类型。在实际穿刺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

的针头,既能穿过皮肤和血管壁,又不会损伤血管壁和静脉内腔。

3. 手法不正确

扣眼穿刺是一项技术性强的操作,必须根据操作规程正确操作。如果操作者手法不正确,如穿刺角度过深、穿刺用力过大等,易导致血管损伤、血管血肿和血流灌注不畅等情况,影响扣眼穿刺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操作者的技术培训,提高操作者的操作技

巧和操作规程的遵循度,以提高扣眼穿刺成功率。

4. 穿刺时患者疼痛难耐

患者在扣眼穿刺时经常出现疼痛难耐的情况。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以减轻患者的

疼痛感。如可用表面麻醉剂或透析前口服止痛药等,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提高穿刺成功率。

5. 穿刺操作设备或材料问题

扣眼穿刺操作设备或材料质量不良或运用不当,也是导致穿刺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使用过期或劣质的穿刺针头,会增加穿刺的难度和风险。因此,应定期检查和更换

操作设备和材料,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总的来说,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成功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加强术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操作设备和材料、正确运用穿刺技巧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穿刺失败率,提高

穿刺成功率,确保透析疗效,保障患者的安全。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动静脉内瘘是基础性肾病进展到终末期尿毒症时的一种透析方式。而扣眼穿刺作为动静脉内瘘透析接口的一种方式,在透析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在扣眼穿刺的过程中,由于有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穿刺失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本文将对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脉管痉挛 脉管痉挛是导致穿刺失败的一个常见原因。痉挛的主要原因是穿刺前患者的紧张和恐惧,以及穿刺时插针的同时出现疼痛。同时还可能与术后创面疼痛、穿刺后渗血以及穿刺器材在血管内移动等因素有关。 应对措施: 1. 督导患者深呼吸、放松身体,减轻紧张情绪; 2. 选用尺寸适中的穿刺针,避免过度损伤,减少疼痛; 3. 对于出现渗血的情况,及时调整穿刺角度和深度,缩短穿刺时间,避免血管内移动。 二、血管堵塞 血管堵塞也是导致穿刺失败的一个常见原因。由于长期的使用以及不当的护理,动静脉内瘘血管会发生狭窄并产生栓塞。 1. 在穿刺前,必须进行超声检查,确保血管通畅; 2. 采用不同的穿刺技术,如突袭技术、慢进法等,尽可能避免穿过栓塞区块; 3. 在护理过程中,要定期对动静脉内瘘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血管堵塞。 三、淤血和血栓形成 穿刺时,由于针头捅破血管壁,容易造成局部淤血和血栓形成,影响透析治疗的进行。 1. 在插针前,对局部进行温敷,促进血管扩张; 2. 采用针具穿刺后,在局部施加轻柔的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淤血和血栓形成。

四、穿刺技术不当 穿刺技术也是影响穿刺成功率的一个因素,包括穿刺角度、深度、位置、穿刺器材的选择和使用等问题。技术不纯熟会导致穿刺失败,长期的穿刺失败也会对动静脉内瘘造成损伤。 1. 在进行穿刺前,必须对穿刺技术进行严格的教学和规范; 2. 对于新手或者技术不熟练的人员,可以采用监测技术进行指导,帮助其提高技术水平; 3. 长期穿刺失败的动静脉内瘘要做好护理,避免进一步损伤。 综上所述,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面对这些问题,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必须精益求精,认真对待,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穿刺安全、有效、准确。

基础护理学:静脉穿刺失败的因素分析及提高成功率的对策

基础护理学:静脉穿刺失败的因素分析及提 高成功率的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住院病人的大部分治疗都是通过静脉输液来完成的。静脉输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穿刺失败的情况。现就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常见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环境因素 1.1 病房的光线暗淡 夜间在昏暗的灯光下进行静脉穿刺,判断易出现偏差,致使静脉穿刺失败。护士要调整好光线的明暗,为穿刺成功创造必要条件。譬如婴幼儿可以抱至光线明亮处进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进行妥善固定后再抱回病房。 1.2 秋冬季室温过低 病人四肢发凉,使血管受冷收缩变细,增加了穿刺难度。护士应调节好室内温度,或采取保温措施如使用暖水袋保温,输液前用温水洗手等,使患者处于适宜的环境温度中,以利于患者静脉血管的显露与充盈。 1.3 多病人病房 如观察室等,病人及陪护人员多,环境嘈杂。需要输液的病

人多,每位病人都急于做治疗而不断的催促护士,使护士产生急躁情绪而影响穿刺成功率。要合理安置病人,分清病情轻重缓急,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理解。 2 操作者因素 2.1 穿刺成功与否与操作者静脉穿刺熟练程度、操作者经验密切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多拥有一针见血的本领。而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护士则稍逊一筹;许多老护士在长期的护理工作实践中,手指的触觉变得特别灵敏,可以准确估计血管的充盈度、深浅、位置及走向,而年轻护士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才能培养出较好的静脉穿刺技术。 2.2 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操作者患病、视力欠佳、睡眠不足或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进行穿刺,都会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因为静脉穿刺是需要眼、手、脑处于高度集中协调状态下进行的;护士应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操作时要全神贯注。 2.3 选错针头 如果一条纤细的血管你选择了一个大号针头,就容易穿破血管下壁,护士应根据病人血管的粗细等具体情况选择与其相适宜的针头。有时护士不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按常规做好准备,端着治疗盘来到病人床前,才发现不太合适,回去换又怕麻烦,就怀着侥幸心理,结果出现穿刺失败。 2.4 选错血管

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使用的国产Y型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刺激少、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能有效地保证输液、输血及抢救的需要。然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常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穿刺失败,本文简要归纳引起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 原因分析 心理状态;操作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切增加护士心理压力的刺激都会影响护士穿刺技术的发挥,护理人员在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时,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及时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在遇到紧急、危重情况时恐惧、紧张甚至害怕,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应急反应,或过低估计穿刺的难度,心理准备不充分等均可导致穿刺失败。 技术水平; 静脉穿刺能力是衡 量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指标之一, 护士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一针 见血率低,留置针穿刺时针尖未进 入血管,或者刺破血管,或者因为 经验不足,见到回血后担心刺破血 管而不再进针便将针芯后退,此时 套管口可能未进入血管,或只少许进入血管,致使套管推进困难,或前端卷曲,也可因固定不妥而致套管扭曲、滑脱等所致静脉留置穿刺失败。 血管状况 血管生理性特点;年老消瘦的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且易滑动;肥胖患者血管不隆出皮肤,看不清晰;患儿血管管径细且哭闹不合作,穿刺难度大。

血管病理性特点;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管萎陷、弹性差,呈条索状不易见回血;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水肿患者血管不易看见或触及;长期使用对血管有较强刺激性药物的患者血管硬化、萎缩。 血管选择; 血管的粗细、是否弯曲、有无静脉瓣、走向是否清晰等因素均可影响穿刺的成功,血管细且弯曲、进针的部位偏上或偏下或在活动的关节处,都可导致针尖不能完全进入血管或套管在血管内折叠。 患者合作程度; 患者不知道使用套管针的目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对套管针的使用产生恐惧、害怕心理,精神过度紧张,不能配合治疗,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及行为,使穿刺难度增加甚至导致穿刺失败。 留置针使用方法错误; 术者不能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而致穿刺失败。 预防措施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 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对各种复杂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做到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正确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 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懂得相关的注意事项,保证患者安全。 提高穿刺的技术水平 充分做好穿刺前的准备; 做好个人准备,备齐用物,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保证针尖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选择合适的血管; 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小儿头皮静脉等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30例动静脉内瘘钝针穿刺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30例动静脉内瘘钝针穿刺并发症的原因 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应用 过程中皮下隧道闭塞的原因,针对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方法:对落实钝针扣 眼穿刺进行透析治疗的30例血液透析患者,回顾性分析使用钝针扣眼穿刺过程 中发生并发症及穿刺失败的原因,找出整改措施。结果:对30例透析患者24周 内4270次钝针穿刺进行统计学分析,局部感染发生率为3.33%,穿刺部位无渗血、无血肿发生,钝针扣眼穿刺点皮下隧道闭塞率16.67%。结论:正确的穿刺评估和 对皮下隧道走向及深度、角度的掌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手卫生,可有效预防 钝针穿刺的并发症,减少穿刺失败及皮下隧道闭塞的发生。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钝针穿刺;血液透析;皮下隧道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替代疗法。良好的血管通路是 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充分透析的关键,也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透析治疗的必 要条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1, 2]。临床上对内瘘常用的穿刺方法包括:区域法、绳梯法和钝针扣眼穿刺法,由于采用区域法时假性动脉 瘤的发生率高,其在临床中已经逐渐被淘汰;而绳梯法因对血管长度要求高,不 能普遍采用。因此,国际上对钝针扣眼穿刺法的使用提倡高,并认为其是防止内 瘘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3, 4];钝针扣眼穿刺法是锐针多次在同一穿刺点、 同一穿刺角度、同一穿刺深度下建立隧道后再进行穿刺的方式[5];我国扣眼穿刺 技术使用较晚,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并发症及皮下隧道闭塞的研究较少。此次研 究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使用钝针扣眼穿刺法进行透析治疗的30例患者,在穿刺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相关并发症和穿刺失败的影响因素,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认真观察落实,现就取得的成效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及预防措施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阻塞原因 早期血栓形成: 1.血管条件差,CRF患者营养状况差,血管弹性降低,血管硬化、钙化、纤维化,内径过细,不能提供高血流量。 2.血管扭曲痉挛,术中出血过多,导致血肿压迫瘘口,术后包扎太紧致血流不畅等。 晚期血栓形成 1.单次透析反复穿刺及按压不当,造成穿刺部位皮下血肿,血栓附着管壁堵塞血管。 2.低血压及低血流量。 3.过度脱水,组织间隙水分不能很快补充到血管中,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多,血液黏滞度增大。

4.内瘘使用过早,静脉充盈不足,未充分扩张,易致管腔狭窄部分梗阻。 全身性因素促凝血因子增多,血小板活化,血液浓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大,血红蛋白过高及过快上升,可引起血管内血栓。 二.防治措施 术前血管监测及保护 1.血管功能判断行X光,有血管钙化者易栓塞。肉眼观察:静脉较细,直径小于3 mm或多处细小分支或近端加压后充盈较差,术后通畅率受影响。 2.血管保护尽量避免桡动脉和头静脉置管和穿刺. 防止术后低血压可诱发血栓形成 1.后需防止低血压,使血压维持17.3~18.7/10.7~1 2.0 kPa,避免低血压状态诱发血栓形成。透析结束后,用无菌纱布卷压迫穿刺点,压力以不出血且能触及血管震颤为宜。透析过程中或结束后出现低血压,

要特别注意防止内瘘阻塞。 2.回流不畅也是造成阻塞原因之一,因此术后抬高造瘘肢体,促静脉回流,加快内瘘成熟。鼓励病人对造瘘肢体进行功能锻炼,如手握橡皮圈做挤压动作,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造瘘侧禁敷中药,避免压迫、提重物、戴手表、测血压及采血、输液等,也不能用力过猛,防止瘘吻合口撕裂。 3.内瘘穿刺及按压的有效方法,有水肿的内瘘不能使用,内瘘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不能在吻合口及静脉瓣附近穿刺,否则易产生血肿引起内瘘闭塞,要求一次穿刺成功,采取绳梯式穿刺,若穿刺失败出现肿胀,应立即拔针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冰敷,24 h后再用50% MgSO4湿热敷。透析结束后,用无菌纱布压迫静脉穿刺点而不是皮肤穿刺点止血,压迫强度以有效止血而不阻断被压迫血管血流为宜. 4.树立动静脉内瘘是患者“生命线”的观念,维持内瘘的正常功能和提高长期通畅率,并针对以上原因进行防范或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终末期肾衰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发生。 透析患者各种指标控制达标标准 a)血色素应维持在110~120g/L:

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 策 王芳;徐琴娟;马芳琴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运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后发生并 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83例病人进行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总数76次 ~468次,期间发生内瘘并发症50例,包括穿刺点及隧道感染15例,穿刺点渗 血6例,隧道狭窄或闭合22例,穿刺点湿疹7例,分析原因主要与护士操作技术、使用器材、病人自身原因或知识缺乏等有关。[结论]虽然扣眼穿刺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但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经过原因分析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reason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complications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buttonhole puncture.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83 cases of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on the reason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but-tonhole punctur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Results:The total number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buttonhole punc-ture in 83 patients was 76 468.The fistula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50 cases,including 15 cases with the puncture point and tunnel infection (18.07%),6 cases with puncture point bleeding in (7.22%),22 cases with tunnel stenosis or closed (26.50%),7 cases with puncture point eczema (8.43%).The main reasons were relat-ed to the o peration of nursing skills,the use of equipment,the patients’own reasons or lack of knowledge and so on.Conclusion:Although buttonhole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对策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对策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安全,方便,不影响日常生活,血流充分,感染几率少易于 穿刺,是维持血透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是透析病人的生命线。正确使用及护理内瘘能充分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保证透析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原因分析 我院现有透析病人210人内瘘使用率90% 最长瘘齢18年,近三年也有23位患者因各种原因发生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如下 1.1定点穿刺引起的内瘘闭塞有12例 1.2低血压引起的内瘘闭塞7例 1.3压迫过度3例 1.4负重1例 2、对策 2.1、定点穿刺时引起内瘘闭塞的主要原因通常新的瘘管壁薄而脆,最初几次很容易引起皮下血肿应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正确使用内瘘的方法是阶梯式穿刺禁忌同一部位定点穿刺,应从远离吻合口处开始穿刺,逐渐移向吻合口,但至少距吻合口5至厘米以上在同一点穿刺易造成该处血管扩张,疤痕形成,而该处以外血管变得狭窄,所以每次穿刺都不可掉以轻心。 2.2、低血压也是造成内瘘闭塞的常见原因,由于血压过低,流经吻合口的血流缓慢,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同时透析过程中超滤,过度脱水加重低血容量,增加了血液黏滞度,促进了血栓形成的发生。所以通常透析当天应停用降压药,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每小时检测一次,收缩压下降30mmhg 平均动脉压下降20mmhg应进行干预, 2.3、透析中应避免内瘘压迫过度,每次穿刺应观察瘘管的走向,管壁的弹性,深浅,厚薄先消毒后扎止血带穿刺。透析结束拔针时按压穿刺点力度要适宜,不可过重,以穿刺点不渗血压迫带近心端能摸到血管搏动为宜。嘱咐患者衣袖应宽松,透析结束后15到30分钟松开压迫带,避免压迫过度引起内瘘闭塞 2.4嘱咐患者自我保护内瘘,禁止瘘侧手臂负重,受压及抽血,输液。 2.5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使其能主动参与护理动静脉内瘘,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前要告知患者造瘘的重要性、方法及如何进行术中配合,使其坦然接受手术,嘱患者保护血管,勿在准备造瘘侧手臂做动静脉穿刺,尤其是非优势侧的头静脉及桡动脉,保持造瘘侧皮肤清洁,勿损伤皮肤,以防术后感染. 术后要教会患者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将非手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如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反之,应立即与医生联系,以及时再通. 3、讨论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建立并维持良好的血管通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血管通路有自体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中心静脉导管 3种,而自体动静脉内瘘因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而成为最主要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随着血液净化理论及技术的日趋成熟,透析患者生存周期在延长,透析时间也在延长,而内瘘闭塞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隧道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隧道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邓长虹 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0期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成功率的原因,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扣眼穿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内瘘扣眼隧道钝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结果:57例患者进行7020次穿刺,穿刺失败42次,失败率0.60%。扣眼穿刺失败原因包括血管的选择、穿刺方法、去血痂方法、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扣眼皮肤痒出现红肿。结论:血管的正确选择、正确的穿刺及去血痂方法、控制干体重能提高扣眼钝针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护理对策doi:10.3969/j.issn.1672- 9676.2017.10.059 Analysisofthecausesoffailureofbuttonholepunctureofthearteriovenousfistulaandtheitsn ursingcountermeasures DENGChang-hong(SanshuiDistrictPeople’sHospitalofFoshan,Foshan528100)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reasonsofsuccessrateofarteriovenousfistulapunctureand thetoimplementeffectivecarestrategies.Methods:Atotalof57patientswithmaintenancehemo dialysisduringbuttonholepunctureofthearteriovenousfistulawasselectedasresearchobjec tivestoobservethefailurereasonsofbuttonholepunctureofthearteriovenousfistulaandtoad opteffectivenursingmeasures.Results:Amongthe7020timesofpuncturein57patients,atotalo f42puncturesfailedandthefailureratewas0.60%.Thereasonsforthefailureofthebuttonholep unctureincludedthechoiceofbloodvessels,puncturemethod,bloodscabmethod,toomuchweight gainduringdialysisinterval,buttonholeskinitchingandredness.Conclusion:Thecorrectcho iceofbloodvessels,thecorrectpunctureandbloodscabmethodaswellascontroloftheweightcan increasethesuccessrateofbuttonholepunctureofthearteriovenousfistula. KeywordsHmodialysis;Arteriovenousfistula;Buttonholepuncture;Nursingcountermeasure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赖以长期生存的一种治疗手段,而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称之为“生命线”[1]。扣眼穿刺因血管长度要求不高,适合任何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尤其对血管条件差,内瘘较局限的患者,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同时还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可减轻患者疼痛度,近年得到临床广泛使用,深得患者欢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导致穿刺失败。我院经过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了钝针扣眼穿刺的成功率,延长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老年病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老年病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标签:静脉穿刺;护理 对老年病患者进行静脉用药,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一针见血”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是抢救、治疗的保障,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而老年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身体肥胖,以及长期静脉输液或药物刺激的原因,存在影响静脉穿刺成功诸多问题。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笔者对患者的静脉血管状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总结了一些经验,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为救治患者赢得了时间。现总结如下。 1 分析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1.1 护士心理压力大 一切增加护士心理压力的刺激都会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情绪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护士的注意力、意识形态、思维状态、及定势状态,导致中枢协调偏差,出现判断感觉失误[1]。 1.2 静脉条件差 静脉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微循环功能障碍。老年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脂,造成了动脉硬化,使血管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因此,其血管的基础条件较差,加上老年人肌肉组织的萎缩,皮下结缔组织对血管的固定性差。当针头穿入血管时,血液易从穿刺出溢出,从而造成穿刺失败。 1.3 静脉血管充盈度差 老年人多半有动脉硬化,血管腔变小,患者长期卧床,输注药物过多,使常用的手背、足背、踝部等浅静脉管壁增厚,管腔变细,加之患者进水较少,血容量不足,是静脉血管充盈明显降低。用手触摸时,常摸不到血管,穿刺困难。 1.4 末梢静脉呈条索样 由于患者在综合性医院抢救时,长期输注浓度较高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发生炎性病变,造成血管壁增厚,或在同一血管反复穿刺,由于机械损伤,形成了血管壁永久性瘢痕,是血管壁增厚。肉眼可看见皮下血管较粗大,手触摸是会感觉到静脉血管质地较硬、无弹性、穿刺时困难,穿刺后液体滴入受阻。 1.5 表浅静脉显现不清 老年患者常伴有身体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使血管位置较深,掩盖了表浅静脉血管,也给静脉穿刺带来困难。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是主要的给药途径。可以用来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挽救病人的生命。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是治疗疾病的根本保证,也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得时间。根据23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了相应的对策。 1 原因 1.1 护士因素与患者因素 1.1.1 护士因素:①紧张:这是护士在进行操作时最常见的一种负面心理因素,年轻的护士这种情况最为明显,对自己没有信心。患者输液前就对穿刺护士提出很高的要求,必须一针见血,从而造成了很浓的紧张气氛,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穿刺失败。另外,当患者是熟人、同事、朋友、还有遇到院里面领导检查工作时,护士常担心要是一针打不好,给患者造成痛苦会很没面子,也会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心里害怕,手就不听使唤了,越想穿刺成功就反而越不成功。②烦躁:工作繁忙、疲劳、心情不佳、熟人找看病、下班时间到了,其他同事都脱了工作衣准备下班,操作者越想抓紧时间,越容易发生穿刺失败。③焦虑:有些护士对自己能力认识不足,遇到肥胖、消瘦、浮肿血管浮、滚、硬、弹性差以及血管不显的患者,缺乏足够的信心,一种潜在的担心使操作者焦虑不安。④准备不佳:a没有选择好血管,心中无数、盲目穿刺。b穿刺前没有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针头是否的达到穿刺的要求。c操作处光线暗淡或阳光直射。d局部血管暴露不明显。e操作者手上擦了油脂,针头容易滑动,手中无数,容易穿破血管。⑤倔强:有个别护士在静脉穿刺失败后,常产生一种不服输的心态。特别是高年资的护士,既是多次穿刺失败,也不想把针交给年轻的护士,如果把针交给年轻的护士并一针见血则会感到很没有面子。这种心态驱使自己一针又一针的扎,有一种非成功不可的精神,有时以“胜利”告终,但有时以“失败”告终的也不记其数。 1.1.2 病人因素:①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不显穿刺时不好掌握血管的深浅度。②长期静脉输液的忠者:因反复静脉穿刺,造成大量的毛细血管破坏,血管痉挛,给穿刺造成困难。③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的患者:由于血液灌流量不足,血流缓慢血管痉挛,穿刺后不易回血。④高热患者:由于高热可以使血管收缩,脆性刺破血管。⑤浮肿患者:由于大量的水分积聚皮下,血管不显,不知如何去寻找血管,不知道血管的走向和分布,对穿刺没有把握。⑥躁动:有的患者对医院的环境以及打针产生了很强的恐惧感,在穿刺时往往躁动不安,穿刺部位无法固定。⑦患者选血管,这条血管不能打,疼;那条血管太细;这个手不能打;无形中给穿刺者带来负面影响。对自己穿刺产生了怀疑,没有信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