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最新版本
- 格式:ppt
- 大小:4.50 MB
- 文档页数:38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一.诊断标准1.阑尾管腔外径>0.8cm;2.阑尾管腔内径≥0.5cm;3.阑尾管壁厚度>0.3cm;4.阑尾周围系膜回声增厚增强,CDFI局部血流信号增多;阑尾位置固定,不随探头挤压和呼吸运动而移动;5.相应的临床表现。
其中第①、⑤条是必备条件,加上②、③、④条中的一条即可诊断急性阑尾炎。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诊断标准只适用于95%的阑尾炎,还有一下阑尾即使直径小于0.6cm也是炎症表现。
二.超声表现1.阑尾增粗,呈腊肠样,直径大于0.8cm,其内常可见结石强回声及其后方声影。
阑尾在探头加压时不被压瘪,管壁僵硬。
2.“同心圆”征与“多层管”征:同心圆外圈的环形亮线代表浆膜层,回声较强且清晰;阑尾腔无积液者,圆心为边缘模糊的中强回声团,而有积液时中央为暗区,此时如能显示“双层壁”,则表现为“靶环征”。
3.阑尾壁增厚:阑尾壁大于等于0.2cm。
此时在部分体型较瘦,图像清晰的病人可见到增厚的阑尾壁呈“双层征”,与急性胆囊炎的表现类似。
阑尾明显增粗和腔内有积液时此征更为清楚,外层亮线代表浆膜层,中层低回声为水中的肌层,内层亮线代表粘膜。
4.阑尾积液:阑尾增粗更加明显,管腔内为条状暗区或低回声区。
此征多见于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中少见。
5.阑尾周围暗带环绕:暗带由浆膜外聚集的炎性渗出物所形成,宽度可为线样至0.5cm不等,宽窄不均,多以阑尾盲端周围暗区较宽。
6.阑尾周围网膜脂肪组织由于炎症浸润,回声增强,并具有不可压缩性。
7.阑尾穿孔:阑尾壁破裂,于右下腹形成积液或脓肿,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周围伴低回声(脓肿)。
邻近肠管肠壁增厚,右下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阑尾周围包裹以强回声的网膜。
三.各种类型超声诊断标准1.轻症阑尾炎: 阑尾轻度肿大, 浆膜回声不光滑, 管壁层次欠清晰。
2.典型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阑尾肿胀粗大。
纵切似蚯蚓状或手指状, 末端钝圆, 肠壁增厚, 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 腔内为强回声; 横切面呈强弱相间的环形回声, 似“靶环”样。
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超声检查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
一、超声图像特征
1. 阑尾壁增厚表现为无回声带(>2mm),纳入成阑尾炎的标准
2. 阑尾内积液:阑尾壁增厚伴有内积液,多表现为低回声区,外缘带有强回声,等同于CT水样密度表现
3. 阑尾腔扩张:阑尾直径增宽,一般>6 mm为阳性,直径越宽,其诊断价值越大
4. 阑尾影消失:因炎症肿胀阻塞、玻璃体强回声囊性变消失
5. 阑尾周围炎症表现为脂肪积聚、气体进入、卫星灶形成等
6. 阑尾穿孔:可显示阑尾穿孔口位置、大小、并发腹膜炎及肠梗阻等表现
二、诊断价值
1. 阑尾炎的诊断
超声检查是诊断阑尾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非侵入性方法之一。
阑尾壁增厚、内积液和腔扩张是阑尾炎的主要超声特征。
其诊断敏感性高,简便易行,可以在急诊中快速进行,对于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也有必要性。
2. 伴随疾病的检测
超声检查对于发现急腹症伴随疾病也有重要作用,如盆腔炎、输卵管妊娠、阑尾周围脓肿、肠梗阻、腹腔虫卵病等。
3. 微创手术的指导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阑尾位置、长度、厚度等,对经股外上态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手术的指导很有帮助,并且有助于确定术前评估和手术风险。
总之,超声检查对于阑尾炎的诊断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其检查过程简单,无创伤,且可以在急诊中迅速进行,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和手术指导。
超声诊断是阑尾炎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阑尾的形态、厚度、血流情况等,从而帮助医生做出初步的诊断。
以下是一些超声诊断阑尾炎的一般标准:
1. 阑尾增粗:阑尾在阑尾炎的情况下通常会增粗。
正常情况下,阑尾的直径一般较小,但在发炎时,其直径可能会显著增大。
2. 阑尾周围脂肪浸润:阑尾炎引起的炎症可能会导致阑尾周围的脂肪组织浸润,这在超声图像上可能是可见的。
3. 血流情况: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阑尾的血流情况。
阑尾炎通常伴随着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这可能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中观察到。
4. 压痛点:超声检查时,医生可能会在患者腹部特定位置进行按压,以观察是否存在压痛。
压痛点通常是指在患者右下腹部(McBurney点)进行的按压,这也是阑尾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阑尾炎的超声诊断通常是初步的,最终的确诊可能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例如白细胞计数)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来进行。
此外,阑尾炎在早期可能不易在超声图像中明确显示,因此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做出治疗决策。
如果怀疑阑尾炎,请及时咨询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