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培训之名词注解
- 格式:ppt
- 大小:376.50 KB
- 文档页数:22
名词解释1、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志,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分成若干不同类别的过程。
2、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量(绝对湿度)距离饱和状态(饱和湿度)程度的百分比称做相对湿度。
3、商品质量:狭义的商品质量是指产品与其规定标准技术条件的符合程度,它是以国家或国际有关法规、商品标准或订购合同中的有关规定作为最低技术条件,是商品质量的最低要求和合格依据。
广义的商品质量是指商品适合用途所需的各种特性的综合及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是市场商品质量的反映。
它不仅是指商品的各种特性能够满足需要,而且包括价格实惠、交货及时、服务周到等内容。
4、商品目录:是指将所经营管理的全部商品品种,按一定标志进行系统分类编制成的商品细目表。
5、线分类法:也称层次分类法,是指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次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6、商品标准:是对商品质量以及与质量有关的各个方面(如商品的品名、规格、性能、用途、使用方法、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储存等)所做的统一技术规定,是评定、监督和维护商品质量的准则和依据。
7、商品代码:又称商品编码,或商品代号、货号,它是赋予某种或某类商品的一个或一组有序的符号排列,是便于人或电脑识别与处理的代表符号。
8、商品标准化: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中制定、发布以及实施商品标准的活动。
9、EAN条码: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制定的一种条码,通用于全世界。
10、质量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
11、商标:俗称“牌子”,是指商品生产者或商品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生产或销售的商品,在市场上与其他商品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标志,这种标志通常用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组合图案构成。
12、后熟作用:是指瓜果、蔬菜等类食品脱离母株后继续成熟过程的现象。
1.商品:是指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2.商品整体概念:是包括一切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和利益的有形实体和无形服务,是由商品的实质性、实体性和服务性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或系统。
3.商品质量:是指产品质量,通常称为商品品质。
它是指产品与其规定标准技术条件的符合程度。
它以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或订购合同中的有关规定作为最低技术条件。
4.适应性:指某种商品满足其主要用途所必须具备的性能。
它是构成这种商品使用价值的基本条件。
5.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要发动企业各部门及全体职工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的各个因素,建立从设计、制造及使用服务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用经济方法生产出满足消费者(用户)要求的商品。
6.商品条码:是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字符组成的表示一定信息的商品标识。
7.商品分类:为了一定的目的,满足某种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特征),将商品集合总体逐级划分为不同的门类、大类、中类、小类、组别、品目及至品种、花色、规格等。
这种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逐次划分的过程称为商品分类。
8.商品标准:是对商品的质量以及质量相关的各个方面所做的统一规定。
它是从事工农业生产的一种共同技术依据、也是部门之间交接验收商品的共同准则。
9.商品标准化:是指商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中,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和协调,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全部活动过程。
10.国家标准:是指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11.行业标准: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由专业标准化主管机构或专业标准化组织批准发布的在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
12.地方标准:是在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由地方制定批准发布,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
13.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制定发布,在该企业范围统一使用的标准、14.等同采用:是指技术内容与国际标准完全相同,没有或仅有编辑性修改,编写方法完全相对应。
商品说明书中常见的术语解释商品说明书是一种用于解释产品特点和使用方法的文档,它常常使用一些特定术语来描述和解释产品的功能、性能、材料以及操作步骤等内容。
本文将对商品说明书中常见的一些术语进行解释,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产品。
一、产品特点解释1. 多功能:该术语通常表示产品具备多种用途或功能,能够在不同场景下满足用户的需求。
2. 高效能:指产品具备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输出性能,可以更快速地完成任务或达到预期的效果。
3. 节能环保:表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 耐用可靠:该术语描述产品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和稳定的性能,能够在各种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5. 便携轻巧:指产品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和移动,适合户外使用或旅行。
二、性能参数解释1. 输出功率:表示产品所能提供的输出功率大小,以瓦特(W)为单位,是衡量产品输出能力的重要指标。
2. 工作电流:指产品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需的电流大小,以安培(A)为单位,用户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工作电流选择适当的电源。
3. 输入电压:表示产品所需的输入电压范围,用户在使用时需要确保输入电压与产品要求相匹配,以保证产品正常工作。
4. 噪音指数:该参数用来评估产品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大小,以分贝(dB)为单位,数值越低表示产品噪音越小。
5. 电池容量:指电池能够存储的电能大小,以安时(Ah)为单位,决定了电池可以供应电力的时间长度。
三、材料说明解释1. ABS塑料:ABS塑料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耐热、耐磨和抗冲击性能,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制造中。
2. 不锈钢:不锈钢是一种耐腐蚀能力较强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用性,常用于制作具有硬度和耐腐蚀要求的产品。
3. 铝合金:铝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等领域,在产品制造中能够减轻重量并提高强度。
四、操作提示解释1. 插拔方式:描述电源插头或接口的插拔方式,如横向插拔、旋转插拔等,提醒用户正确插拔电源以防止损坏。
商品知识培训手册《商品常识》手册商品是构成商场经营的4P【商品PRODUCT,商品价格PRICE,商品分销点(渠道)PLACE,促进商品的经营PROMOTION】中的首要因素,没有商品因素的存在,其他的一切活动都无法展开。
商场应该视“顾客为中心”,千方百计地提供更新,更好,更多,更适时地商品合服务。
为什么少数商场会出现假商品?为什么有的商场出现假冒伪劣商品?为什么少数商场敢于以此充好?问题就出在商品上。
一个商场要得到生存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关键在于经营的商品满足消费者要求的程度,成败的希望也在商品上。
1.商品的基本概念:商品是指进入商场里的工农业产品,即具有某种特定物质形状和用途的物体。
如图:商品整体概念核心商品核心商品核心商品指商品的实体部分,如牙膏,膏体部分是商品的核心,这一部分决定了商品的质量和性质。
形式商品:形式商品指商品形式,它分为商标和牌名,包装,价格,保证四个部分。
商标和牌名:商标和牌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商标的特性:象征性:好的商标就象征性的表现出商品的优点和特性,不需要任何文字的插述。
艺术性:商标的设计大概与美术上素描触类旁通,几笔勾勒是图案栩栩如生,表现出商品的特性。
具有新颖,美观,艺术性,强制性的商标,能够加深消费者的偏爱和信任。
独特性:商标是为了防止同类商品混淆和雷同,因此,每一种商品都要独具一格。
B.商标有商标法保护,《商标法》保护的是商标,而不是某种商品,每一种商品不是一家生产,每家有每家的商标。
商场经营的每种商品,都有商标,商标多数是生产企业的设计经工商管理部门的批准而存在的,一些前店后厂的商场才有自己的商标。
商标对于商场进货和向顾客介绍商品时,“认准商标,严防假冒”是大为有益的。
牌名包装价格保证延伸商品:延伸商品是指物体商品的附加利益,即非物质的意识形态的商品。
忽视商品的延伸价值,就是患上“经营近视症”,企业就无法发展,“延伸商品”体现在为商品经营的售前和售后的种种劳务服务上。
商品学一书中检查的名词解释
1.商品:指用于交换或出售的物品或服务,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属性。
2.生产者:指制造或生产商品的人或组织。
3.消费者:指购买或使用商品的人或组织。
4.市场:指供求关系的交汇点,即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地方。
5.竞争:指市场上不同企业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展开的相互竞争的行为。
6.垄断: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能够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情况。
7.价格:指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通常由供需关系和市场竞争所决定。
8.品牌:指一种商标、名称、标志等,代表着某个产品或服务的特定品质、特点和形象。
9.营销: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向消费者传递信息、推广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10.供应链管理:指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规划、协调和管理,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生产和供应过程。
商品说明书中常见的术语解析商品说明书是一种通常附随于商品包装或附带销售的简要解释或指南,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商品。
在商品说明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特定的术语,下面将逐一对这些术语进行解析,以便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
1. 产品名称:这是商品的名称或品牌标识,它可以让消费者快速识别商品的身份和特点。
产品名称通常在商品包装上醒目的位置展示,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2. 规格:规格是指商品的尺寸、容量或其他相关参数。
它可以告诉消费者商品的大小、重量或适用范围等信息。
比如,对于食品类商品,规格可能会显示为净重;对于电子产品,规格可能会显示为屏幕尺寸或电池容量。
3. 用途:用途描述了商品的主要功能或使用方法,以帮助消费者了解商品的实际用途。
对于多功能产品,用途可能会列举多种不同的功能,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 成分:成分列表详细列出了商品中所含有的各个成分或原材料,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这对于某些特定人群,比如过敏体质的人士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需避免接触特定的成分。
5. 保存方法:保存方法指导消费者如何正确地存储和保管商品,以保持其品质和性能。
对于食品类商品,保存方法可能包括储存温度、避光和防潮等要求。
对于化妆品和药品等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商品,保存方法可能会包括避光、避热和避湿等指导。
6. 使用说明:使用说明提供了商品的详细使用方法和步骤,帮助消费者正确、安全地操作商品。
对于家电产品,使用说明可能包括插电、操作按钮和运行模式等内容。
对于药品,使用说明可能包括用药剂量、使用频率和注意事项等。
7.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通常列出了商品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以确保用户的安全和商品的效果。
比如,电子产品可能提醒用户避免水分接触;药品可能警示特定人群应咨询医生后再使用。
8. 警示标志:警示标志是商品说明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提醒消费者商品存在的潜在风险或特殊情况。
这些标志可以是图形、文字或色彩等形式。
货品专业术语注解1❖期货、现货期货指已向品牌公司订购的货品,现货指由于货品销售好或者缺货进行的补货,期货与现货折扣不同❖各类价格:零售价=牌价含税拿货价=品牌公司拿货折扣*零售总价*1.17不含税拿货价=品牌公司拿货折扣*零售总价进货均价=总进货金额/总进货数量销售均价=总销售金额/总销售数量❖货品季节一年12个月,每3个月为一季(春、夏、秋、冬)❖同比、环比同比:相同日期内,去年与今年的销售数据对比环比:对比上月销售数据增涨比例公式:现销售数据/同期销售数据-1=XX%货品专业术语注解2❖名称:售罄率计算方式:售罄率=销售件数/进货件数说明:畅销的产品是不需促销的,只有滞销的产品才需要促销。
滞销产品可通过售罄率来确定。
一般而言,服装的销售生命周期为3个月,鞋子为5个月。
如果在三个月内,不是因为季节、天气等原因,衣服的售罄率低于60%,则大致可判断此产品的销售是有问题的,当然也不必等到三个月后才可以确定,一般而言,三个月内,第一个月尺码、配色齐全,售罄率会为40~50%,第二个月约为20~25%,第三个月因为断码等原因,售罄率只会有5~10%。
当第一个月的售罄率大大低于40%时,且无其他原因时,就有必要特别关注,加强陈列或进行推广了。
❖名称:销售周期说明:货品从上市日期开始经过2-3月的销售为货品正常销售周期,周期内不能进行任何促销及打折(根据各品牌特性)正常销售周期内,售馨率必须达到65%以上,如单月内售馨率不足25%,则说明货品销售出现问题,须进行货品销售策略调整❖新货:在上市日期及以后3个月内,原则上应以正价销售的产品定义为新货❖旧货:新货以外的货品就为旧货货品专业术语注解3❖名称:齐码率计算方式:齐码率=库存数量/(SKU)说明:用于了解库存是码数是否齐备。
单款齐码为4-6之间❖名称:进销比计算方式:进销比=进货数量/销售数量合理值在0.96-1.04之间❖名称:存销比说明:考核库存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过高反应积压太大,占用了过多资金,太低又不能满足销售需求,必须在实践中寻找规律,找到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合理的存销比才能实现更好的销售,不是说数值越小越好,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数值计算方式:存销比=期末库存数量/当月销售数量❖名称:SKU说明:英文“Stock Keeping Unit”的缩写,一个单品称为一个SKU,中文译为最小存货单位,定义为保存库存控制的最小可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