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保分练第二辑练十七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练(十九) 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徽举进士,累擢.吏部员外郎。
乾符中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柅①杜干请,法度复振。
父蔚避地于梁,道病,徽与子扶篮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
盗迫之,徽拜曰:“人皆有父,今亲老而疾,幸无骇惊。
”盗感之,乃止。
及前谷,又逢盗,辄相语曰:“此孝子也!”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饮奉蔚,留信宿去。
抵梁,徽趋蜀谒行在..,丐归侍亲疾。
会拜谏议大夫,固辞,见宰相杜让能曰:“上迁幸当从,亲有疾当侍,而徽兄在朝廷,身乞还营医药。
”父丧,客梁、汉。
终丧,以中书舍人召,辞疾,改给事中。
张濬伐太原,引为判官,敕.在所敦遣。
徽太息曰:“王室方复,②藏殚耗,当协和诸侯..以为藩屏,而又济以兵,诸侯离心,必有后忧。
”不肯起。
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茂贞亟请,帝召群臣议,无敢言。
徽曰:“王室多难,茂贞诚有功。
今复恭阻兵而讨之,罪在不俟命尔。
臣闻两镇兵多杀伤,不早有所制,则梁、益之人尽矣。
请假以节,明约束,则军有所畏。
”帝曰:“然。
”乃以招讨使授茂贞,果有功,然益偃蹇,帝使宰相杜让能将兵诛讨,徽谏曰:“岐,国西门。
茂贞凭其众而暴,若令万分一不利,屈威重奈何?愿徐制之。
”不听。
师出,帝复召徽曰:“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对曰:“臣职谏争,所言者军国大体,如索贼平之期,愿陛下考蓍龟③,责将帅,非臣职也。
”既而师果败。
(节选自《新唐书·牛徽传》,有删改) [注] ①柅(nǐ):止,遏制。
②(kuài):仓库。
③蓍(shī)龟:指卜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B.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C.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D.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解析:选C 本题适合运用排除法。
练(二十) 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
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
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
光入相,尝欲荐伯温,未果而薨.。
后以河南尹与部使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
及司马光子康诣阙..,邢恕召康诣河阳,伯温谓康曰:“公休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
”康曰:“已诺之。
”竟往。
康卒,子植幼。
吕大防谓康素以伯温可托,请以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植。
伯温既至官,则诲植曰:“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
”植闻之,力学不懈,卒有立。
绍圣初,章惇为相。
惇尝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
会法当赴吏部铨,程颐为伯温曰:“吾危子之行也。
”伯温曰:“岂不欲见先公于地下耶?”至则先就部拟官,而后见宰相。
惇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郡县吏,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
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
秩满..,惇犹在相位。
伯温义不至京师,从外台辟环庆路帅幕,实避惇也。
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
童贯为宣抚使,士大夫争出其门,伯温闻其来,出他州避之。
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贼史斌破武休,入汉、利,窥剑门,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贼竟不能入,蜀人德之。
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
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
尝表伯温之墓曰:“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
”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
(选自《宋史·邵伯温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B.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C.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D.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解析:选D 从专有名词“诸贤”分析,其谓语是“南迁”,由此判定“迁”后面要停顿,排除A、C两项。
练(十六)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
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
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
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谟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
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
宋平,焦友直、杨居宽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
”行省从之。
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
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
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
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
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
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要束木,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
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
比至,累章极论之。
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
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劾之。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
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B.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C.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D.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解析:选B分析可知,日本是“远征”的对象,“日本不可涉海远征”中间不可断开。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赤壁赋一、一词多义1.望(1)七月既望 ( )(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鸿门宴》)( )(3)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4)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 )(5)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 ( )2.如(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2)如泣如诉 ( )(3)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 )(4)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 )(5)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6)万事如意 ( )(7)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8)突如其来 ( )3.属(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 (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 ( )(4)衡少善属文(《张衡传》) ( )(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6)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 (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8)查明属实 ( )(9)有情人终成眷属 ( )1.(1)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2)远看,观察(3)盼望,希望(4)希望,念头(5)声望2.(1)往(2)如同(3)及,比得上(4)表假设,如果(5)表选择,或者(6)顺,符合(7)用于“如……何”,表对付或处置之意(8)形容词词尾,“……样子”3.(1)这里指劝人饮酒(2)隶属(3)属于(4)连缀,引申为“写作”(5)通“嘱”,嘱托(6)等辈、类(7)等辈(8)系;是(9)家属;亲属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 )2.下.江陵 __________( )3.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 )4.歌.窈窕之章__________(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__________( )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__________( )7.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 )8.舞.幽壑之潜蛟 __________( )9.泣.孤舟之嫠妇 __________( )10.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 )11.正.襟危坐 __________( )12.不知东方之既白. __________( )1.名词作动词砍柴2.名词作动词攻占3.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4.名词作动词吟诵5.名词作状语向南6.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7.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10.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哀叹11.形容词作动词整理12.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三、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固一世之雄也。
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良翰字邦彦,台州临海人。
蚤孤,事母孝。
资庄重,为文恢博有气。
中绍兴五年进士第。
知温州瑞安县。
俗号强梗,吏治尚严,良翰独抚以宽,催租不下文符,但揭示名物,民竞乐输。
听讼咸得其情。
或问何术,良翰曰:“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
”殿中侍御史吴芾荐为检法官,迁监察御史。
孝宗初.元.,金.主褒新立,求和,而中原..旧人多求归,诏问何以处此,良翰言:“议和,复纳降,皆非是。
必定计自治,而和不和,任之乃可。
”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金再移书求故疆,良翰言:“中原皆吾故土,况唐、邓、海、泗①又金渝盟后以兵取之,安得以故疆为言而归之?”朝廷遣史正志至建康,与张浚议事乖牾。
良翰劾之,上曰:“正志亦无罪。
”良翰言:“陛下使浚守淮,则任浚为重,一郎官为轻,且正志居中,浚必为去就。
”上悟,出正志为福建漕运。
杨存中为御营使,总殿前军,良翰言:“存中久擅兵柄,太上皇...罢就第,奈何复假使名?宜慎履霜之戒②。
”疏三上,存中竟罢。
良翰在谏省,成恭皇后受册,官内外亲属二十五人,良翰论其冗,诏减七人。
进给事中。
改礼部侍郎,不拜。
召为太子詹事,既见,上属以调护之责。
一日,召对选德殿,出手书唐太宗与魏徵论仁德功利之说,俾极陈今日所未至者。
良翰退,上疏。
上为之嘉叹,诏兼侍讲。
未几,以疾告老。
卒,年六十五。
光宗立,特谥献肃。
(选自《宋史·陈良翰传》,有删改) [注] ①唐、邓、海、泗:指当时的唐州、邓州、海州、泗州。
②履霜之戒:指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
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B.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C.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D.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解析:选A 解答文言断句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练(十三) 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
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
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
帝不省。
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
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
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
”帝是之。
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
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
正春求去,不许。
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
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
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
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
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
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
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
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
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
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
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
见者肃然。
(选自《明史·翁正春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B.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C.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D.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之/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解析:选C “三十八年十一月”,表示时间,“日有食之”为主谓句,句式完整,故应在“日有食之”前断开,排除B、D两项。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兰亭集序一、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______”通“______”,________)悟晤面对面二、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___________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2.或取诸怀抱..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抱在怀里;胸前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古义:___________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1.(曲水的)旁边2.胸怀抱负3.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三、一词多义1.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 (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 ( )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 )(5)身临其境 ( )(6)君临四方 ( )2.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 )(3)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 )(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 )(5)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 )(6)专心致志 ( )(7)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 )3.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3)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项脊轩志》)(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6)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 )1.(1)面对,引申为“阅读”(2)面对,引申为“迎”(3)靠近(4)将要(5)到(6)统治2.(1)情致(2)到达(3)招致、招来(4)得到(5)表达、表述(6)集中(力量、意志等) (7)用3.(1)高(2)长(3)修理,修补(4)整饰(5)修建(6)整治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映带.左右________( )2.一觞.一咏________( )3.足以极视听..之娱 ________( )4.所以游.目骋.怀 ________( )5.犹不能不以之兴.怀________( )6.群贤.毕至________( )7.少长..咸集________( )8.死生亦大.矣________( )9.齐.彭殇为妄作 ________( )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 )1.名词作动词环绕2.名词作动词喝酒3.动词作名词耳目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放开,使……敞开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6.形容词作名词贤才7.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8.形容词作名词大事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10.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死生亦大矣。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练(十四) 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明年,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
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
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
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
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
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
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
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
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
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
”贤称善,即奏行之。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
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
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
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
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
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
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选自《明史·彭时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B.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C.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D.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解析:选B “引义”的主语是“时”,“咨之”与“时”中间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
练(十七) 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靳德进,其先潞州人,后徙大名。
祖璇,业.儒。
父祥,师事陵川郝温,兼善星历。
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
国初,刘敏行省..于燕,辟.祥置幕下,佩以金符。
时藩帅得擅生杀,无辜者多赖祥以免。
赠集贤大学士,谥安靖。
德进为人材辨,幼读书,能通大义。
父殁,益自刻励,尤精于星历之学。
世祖命太保秉忠选太史官属,德进以选,授天文、星历、卜筮三科管勾,凡交蚀躔次、六气侵沴,所言休咎.辄应。
时因天象以进规谏,多所裨益。
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
从征叛王乃颜,揆度日时,率中机会。
诸将欲剿绝其党,德进独陈天道好生,请缓师以待其降。
俄奏言:“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
”帝从之,遂著为令。
成宗以皇孙抚军北边,帝遣使授皇太子宝,德进预.在行,凡攻战取胜,皆豫克期日,无不验者。
亦间言事得失,多所裨益。
成宗即位,历陈世祖进贤纳谏、咨询治乱之原,帝嘉纳之。
授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领司天台事,赐金带宴服。
都城以荻苫廪,或请以瓦易之,帝以问德进,对曰:“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贵,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
”议遂寝。
敕中书自今凡集议政事,必使德进预焉。
所建明多见于施行。
寻以病丐.闲。
仁宗时在东宫..,特令中书加官以留之。
会车驾自上京还,召见白海行宫,授资德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政院事。
仁宗即位,命领太史院事,力辞不允。
以疾卒于位。
赠推诚赞治功臣、荣禄大夫、大司徒、柱国、魏国公,谥.文穆。
(节选自《元史·靳德进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璇,业.儒业:以……为业B.所言休咎.辄应咎:凶,不吉利C.德进预.在行预:预先D.寻以病丐.闲丐:请求解析:选C 预:参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省,古代地方行政区划。
元代最高中央行政机关为中书省,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也称“行省”。
B.辟,官府征召。
征辟制源自汉代,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的“辟”即此意。
C.东宫,因方位得名,一般指太子所居之宫,后借指居住在东宫的太子。
《陈情表》中“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东宫”就是指代太子。
D.谥,谥号,中国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的德行,加给他们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
解析:选D “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错,谥号带有褒贬意义。
错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靳德进之父靳祥为官正直,他利用手中的生杀之权,保全了不少无罪百姓的性命。
B.靳德进精于星历,因此他屡受荐举提拔,多次的进谏和上奏都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C.靳德进善于预测,成宗以皇孙身份带兵之时,其攻战取胜,靳德进都能预测准日期。
D.靳德进见识高卓,他反对剿杀,重视教化,劝阻粮仓改建,都显示出他过人的智慧。
解析:选A A项,“他利用手中的生杀之权”错。
由原文“时藩帅得擅生杀,无辜者多赖祥以免”可知,当时只有藩帅才有生杀之权,不过无罪之人多依赖靳祥得免。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B项。
认为“多次的进谏和上奏都得到了皇上的认可”中“都”字说法绝对,因为原文有“所建明多见于施行靳德进的建议多被采纳施行。
这种思路犯了只见一叶,不见全貌的错误。
如果文中提到的历次进谏和上奏皇帝都认可,未提到反例,即可认为这句总结是正确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
(5分)译文:(2)对曰:“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贵,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
”议遂寝。
(5分)译文:参考答案:(1)叛变的开始,是由于(人们)被妖言所迷惑,于是谋图不轨,应该招纳天下术士,设立阴阳教官,让他们来教导那些学习的人。
(得分点:“括”“训”“学者”各1分,句意2分)(2)(靳德进)回答道:“如果这件事迅速办起来,物价必然迅猛上涨,民力会更加困乏,我愚笨,没有看出那是合适的。
”(改建的)动议于是停息。
(得分点:“骤”“踊贵”“寝”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靳德进,他的先辈是潞州人,后迁居大名。
祖父靳璇,以儒为业。
父亲靳祥,从师于陵川郝温,兼通星历之学。
金末兵乱,(靳祥)与母亲失散,母亲因悲泣而双目失明,靳祥寻访到母亲,用舌头舔母亲的眼睛,百日后(母亲的眼睛)复明,人称其是孝子。
元朝初年,刘敏到燕地巡视,征召靳祥到自己的幕府,给他佩挂金符。
当时藩帅有生杀之权,无辜的人多由于靳祥而得免。
(靳祥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集贤大学士,谥号安靖。
靳德进为人多才善辩,幼年读书,能通晓书中大义。
父亲死后,更加刻苦自励,尤其精研星历之学。
世祖命太保刘秉忠选拔太史院的官员,靳德进中选,任天文、星历、卜筮三科管勾,凡是有关天体交错而生日食月食、日月星辰运行轨迹、自然变化的六种现象相侵相克等,所预言的好事坏事总是得到应验。
他时常根据天象变化而对皇帝有所规谏,(对元朝的统治)很有好处。
多次升任秘书监,掌管司天事。
随军征讨叛王乃颜,他估量攻战时间,大致能选准机会。
诸将欲剿灭叛王之党,靳德进独持异议,向皇帝说明上天有好生之德,请求延缓发兵以待他们投降。
过了不久,他上奏说:“叛变的开始,是由于(人们)被妖言所迷惑,于是谋图不轨,应该招纳天下术士,设立阴阳教官,让他们来教导那些学习的人。
”皇帝采纳了他的话,并写成法令。
成宗以皇孙的身份掌握军权镇守北部边疆,世祖遣使向皇太子送去珍贵物品,靳德进参与此行,(到达后,)凡攻战取胜,靳德进皆能预先测定日期,没有不应验的。
有时也议论处事的得失,使(成宗)得到很多益处。
成宗即位后,靳德进又历陈世祖进贤纳谏,咨询治乱的原因的事情,成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话。
成宗任命他为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主管司天台事务,赐给他金带宴服。
都城以荻草编成的草荐来遮盖仓库,有人请求以瓦代之,皇帝拿这件事问靳德进,(靳德进)回答道:“如果这件事迅速办起来,物价必然迅猛上涨,民力会更加困乏,我愚笨,没有看出那是合适的。
”(改建的)动议于是停息。
皇帝下令中书,自今以后,凡集会商议政事,必须叫靳德进参加。
靳德进的建议多被采纳施行。
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官闲居。
仁宗还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特令中书省给靳德进加官以挽留他。
恰好皇帝从上京回来,在白海行宫召见靳德进,任命靳德进为资德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政院事。
仁宗即位后,命靳德进主管太史院事务,他坚决推辞但未获准。
(后来)因病在位上去世。
追赠推诚赞治功臣、荣禄大夫、大司徒、柱国、魏国公,谥号文穆。
二、保5争9的古诗歌(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注] 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是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用东风送“我”经过楚城,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
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E.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解析:选AC A项,“东风送‘我’经过楚城”错,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C项,“连年累月,无心翻书”理解错误;“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正确理解是: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
6.[夺高分自选题]“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有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14个字,却写得极有层次。
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示例一)这一联上句巧用梦境,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郁结成梦,梦已回故园,然而毕竟像庄周梦蝶那样虚幻而短暂;下句写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啼唤,更加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这一联14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
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月三更”,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