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336.00 KB
- 文档页数:69
教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验器材与药品1. 实验器材:- 试管架、试管夹、玻璃棒、滴管等;- 显微镜、移液器、离心机等。
2. 实验药品:- 乙醇、盐酸、氢氧化钠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 准备所需药品,确保药品的正确性和有效期。
2. 实验操作:(这里根据具体实验内容进行描述,确保每个步骤都清晰明了)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记录:- 记录每个步骤的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数据等。
2.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现象解释。
五、实验讨论与总结1. 实验讨论:-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探讨原因和解决方法。
2. 实验总结:- 总结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指出实验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中应佩戴实验室必要的防护用具,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3. 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药品要小心操作,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废弃物,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七、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与药品、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讨论与总结等内容。
2. 实验报告应规范书写,语句通顺,段落结构清晰。
3. 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应准确无误,并配以合适的图表或图像进行展示。
4. 实验报告应标明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和实验人员姓名。
八、参考文献(根据实验内容提供相关参考文献)以上为《教学实验指导书》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具体实验内容和步骤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本指导书能够对您的实验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生物科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实验一:制备酵母发酵剂材料:- 酵母粉- 白砂糖- 温水- 塑料瓶- 漏斗- 纸巾- 酒精灯或电炉操作步骤:1. 将塑料瓶清洗干净,并用热水消毒。
将塑料瓶沿纵向切割一条长约10厘米的缝隙,并对折将其打开,使其成为一个小漏斗。
2. 取适量的酵母粉,倒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
3. 加入适量的白砂糖,在酵母粉上撒上一层糖。
4. 将温水倒入塑料瓶中,闭上盖子,摇晃均匀,将盖子重新打开,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5. 若有气泡产生,说明酵母发酵剂制备成功,将其过滤至另一个干净的容器中。
6. 将制备好的酵母发酵剂保存在冰箱中以延长其储存寿命。
实验二:观察酵母的呼吸作用材料:- 酵母发酵剂- 糖水溶液- 试管- 橡皮塞- 数字温度计操作步骤:1. 准备多个试管,并在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糖水溶液。
2. 在其中一个试管中添加适量的酵母发酵剂,用橡皮塞封闭试管口。
3. 在剩余的试管中分别分别加入热水、冷水和常温水,作为对照组。
4. 使用数字温度计分别测量各试管中液体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5. 观察每个试管中是否产生气泡,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6. 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酵母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作用是否受到影响。
实验三:观察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材料:- 鲜绿色植物叶片- 高锰酸钾溶液- 试管- 温水- 酒精灯或电炉- 针筒操作步骤:1. 准备多个试管,并在每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
2. 从不同植物中采集新鲜的绿色叶片,并将其放入试管中。
3. 使用针筒将试管中的气体抽出,以创建真空条件。
4. 将部分试管放在光照区域,部分试管放在遮光区域,作为对照组。
5. 观察每个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6. 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叶绿素在光照条件下是否参与光合作用。
实验四:观察细菌的生长条件材料:- 琼脂培养基- 干净的培养皿- 细菌培养液- 干净的棉签- 酒精灯或电炉操作步骤:1. 将琼脂培养基倒入干净的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并让其凝固。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原理,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实验仪器:XXXX仪器•实验材料:XXXX材料•其他:XXXX设备、器皿等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仪器、材料摆放整齐,确保周围环境整洁,无杂物影响实验操作。
•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所有连接线插好且牢固。
•准备好所需试剂和药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
2. 实验操作步骤1.步骤一: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2.步骤二: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3.步骤三: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3.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时要认真仔细,确保操作步骤正确,避免误操作导致实验失败或事故发生。
•注意保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完整,实验后应及时清洗器材并归还到指定位置。
4.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操作细节、观察结果和数据。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现象或结论。
•可将实验结果用图表展示,以增加可视化效果。
四、实验拓展•针对本实验,可以进行进一步拓展,例如探究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扩展实验的应用范围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的操作,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实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
实验项目指导书一、实验项目简介实验项目指导书是用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份重要文件。
它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要求等内容。
本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实验原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实验原理,为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分析提供基础。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接下来,我们将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清单。
请学生在进行实验前确认所有物品齐全,并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五、实验步骤本节将提供实验的详细步骤说明,包括涉及到的操作方法、操作顺序以及注意事项等。
学生需要按照指导书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六、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列出实验所需遵守的要求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这些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和准确性。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完成实验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他们应该能够根据实验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并能够解释实验结果的科学原理。
八、实验总结最后,学生需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
他们应该能够回顾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思考,提出改进实验的意见和建议。
九、参考文献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列出所参考的文献和资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一步阅读这些文献,扩展知识和深入理解实验原理。
希望以上指导书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进行实验,获得预期的实验结果,并通过实验的过程培养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项目,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知识,并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医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指导学生完成医学实验操作,使其掌握相关实验技巧和操作流程。
二、实验材料1. 医学实验仪器: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应的医学仪器。
2. 医学实验药品: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应的医学药品。
3. 个人防护用品:戴口罩、手套、实验服等,保证个人安全。
三、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 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如有损坏,请及时更换或修理。
2. 检查实验药品的标签和有效期,如有问题,请及时更换或补充。
步骤二:个人防护1. 穿戴实验服,确保衣物干净整洁。
2. 戴口罩,避免实验药品引起的气溶胶对人体的影响。
3. 戴手套,避免药品直接接触皮肤。
4. 戴护目镜,防止实验药品飞溅入眼。
步骤三:操作流程1. 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实验药品并放入容器中。
2. 根据实验要求调配实验液体,并进行均匀搅拌。
3.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如实验中需要进行观察和记录,请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步骤四:实验结束1. 关闭实验仪器,清理实验台面,保证实验环境的整洁。
2. 将使用过的实验仪器和容器进行清洗,确保下次使用时干净。
3. 适当处理废弃物和实验残留物,遵循环保原则。
四、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室安全,严禁一人独立操作。
2. 操作前请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确保操作步骤清晰明了。
3. 如有实验中出现突发情况,请立即向实验室管理员或教师求助。
4. 在实验过程中,严禁食品和饮料进入实验室。
5. 完成实验后,请注意清理实验工作区域,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以上为医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希望能够对学生顺利完成医学实验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实验过程中,请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指导书中的步骤进行,确保个人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祝实验成功!。
研发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研发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研发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评估等关键环节。
二、实验准备1. 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并确保其正常可用。
2. 实验环境搭建: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实验环境,包括实验场地和相关设施设备。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学生可根据实验要求和指导,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任务分配。
1. 项目策划a)明确项目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
b)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
c)分析项目需求和资源情况。
2. 技术调研a)对相关技术领域进行调研和学习,了解当前技术发展状况。
b)掌握所需技术和工具,为项目的实施做好准备。
3. 原型设计a)根据项目要求,设计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
b)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评审和修改。
c)完成原型的绘制或搭建,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4. 系统开发a)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编码和开发工作。
b)合理分配任务,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开发。
c)定期进行代码评审和集成测试,及时修复bug。
5. 功能测试a)制定功能测试计划和用例。
b)进行系统功能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c)记录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6. 系统验收a)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和验收。
b)总结评估结果,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
c)确认系统达到验收标准,准备部署和实施。
7. 项目总结a)对整个研发项目进行总结和归档。
b)分析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c)总结并分享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合作能力。
3. 项目管理:督促学生按照计划执行,并进行进度和质量的监控。
4. 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勇于尝试和创新,培养创新思维。
5. 结果评估: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结果评估和自我总结。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水平,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本实验所需器材如下:1. 显微镜2. 高压电源3. 量筒4. 试剂瓶5. 称量瓶6. 烧杯7. 导线8. 静电仪9. 板卡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所需实验器材是否准备齐全。
b. 清洗实验器材,确保没有污染物。
c. 与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确定实验计划和操作流程。
2. 实验操作a. 根据实验要求,配置实验所需试剂。
b.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量筒、称量瓶等设备的校准工作。
c. 进行实验样品的制备或准备好实验样品,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d. 启动实验仪器,根据仪器指南进行操作。
e.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以及观察到的现象。
f.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和处理。
3. 实验结果分析a. 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包括数值计算和统计处理。
b.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合理的结论推理。
4. 实验报告编写a. 撰写实验报告,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b. 在实验报告中清晰地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c. 分析实验结果,展示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
d. 提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e. 根据实验所得结果,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前请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并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操作实验仪器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操作失误和仪器损坏。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
5.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归位,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安全提示1. 实验过程中要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如酸碱溶液等。
2.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电源的正确使用,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 实验中如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实验室管理员报告。
六、实验评分标准1. 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
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1.0前往现场进行土壤取样。
2.0对土样进行登记、编号、记录。
3.0含水量实验环节:3.1取代表性试样, 粘性土15~20g,砂性土有机质±50g, 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 将盒置于烘箱内, 在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 粘性土不得少于8h,砂性土不得少于6h。
3.2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 放入干燥容器内冷却至恒温, 称干土质量(精确至0.01g)。
3.3含水量按下式计算:m0W0=( -1)×100m d3.4含水量应进行两次平行实验, 两次平行测定的差值当含水小于40%时不得大于1%;当含水量等于或大于40%时不得大于2%, 取两次测试值的平均值。
4.0密度实验环节(环刀法):4.1将环刀垂直压入土中, 取出后削去环刀两端余土, 擦净环刀外壁, 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并取余土测定含水量, 取出环刀内土样称重。
4.2试样的湿度按下式计算:m0P0 =v4.3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P0P d =1+W15.0击实实验:5.1试样制备: 取代表性土样20kg,风干碾碎后过5mm筛, 将筛下土样拌匀, 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量;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量, 取5个土样, 按不同的含水量加水拌匀, 装入盛土器内润湿一昼夜;相邻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宜为2%。
5.2将击实筒固定在刚性底板上, 装好护筒, 在击实筒内涂一薄层润滑油, 将试样倒入击实箱内, 轻型击实分三层进行, 每层25击;重型击实分五层进行, 每层56击, 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二交界处的土面应刨毛, 击实后超过击实筒顶端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5.3拆去护筒, 用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土样, 拆除底板, 擦净筒外壁, 称筒和试样的总质量(精确至1g), 算出试样的湿密度。
5.4对不同含水量的试样按上述方法依次进行击实实验。
5.5按下列计算试样的干密度:popd =1+W15.6当试样中粒径大于5mm的土的质量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30%时, 应对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进行校正。
生物技术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生物技术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了解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的细胞、组织或分子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工程等。
本实验涉及到的操作包括细胞培养、DNA提取与测定、酶切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等。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1. 细菌培养基、平板、试管、移液器等2. 冰醋酸、洗涤缓冲液、适量溶解液等试剂3. DNA提取试剂盒、DNA测定试剂盒、酶切试剂盒、聚合酶链式反应试剂盒等4. 恒温水浴、离心机、PCR仪等实验设备四.实验步骤1. 细菌培养a. 将细菌接种入含有细菌培养基的试管中。
b. 在恒温条件下(37℃)静置培养一定时间。
2. DNA提取与测定a. 将培养基中的细菌进行离心,收集沉淀物。
b. 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DNA。
c. 用DNA测定试剂盒测定DNA的浓度和纯度。
3. 酶切反应a. 准备酶切反应体系,包括DNA片段、酶切缓冲液、酶等。
b. 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酶切反应。
c.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酶切产物。
4.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a. 准备PCR体系,包括DNA模板、引物、聚合酶、dNTP等。
b. 设置PCR反应程序,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
c.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
五.实验结果分析1. 细菌培养:观察培养基中是否出现菌落,菌落的形态、颜色等。
2. DNA提取与测定:测定DNA的浓度和纯度,计算DNA的产量。
3. 酶切反应: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分析酶切产物的大小和数量。
4. PCR反应: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判断PCR是否成功,分析PCR产物的大小和数量。
六.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前需穿戴实验服、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
2.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注意操作的顺序和方法。
3.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时间等。
4. 注意实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以防交叉污染。
5. 对于有毒试剂需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接触或吸入。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材料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熟悉常用材料工程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材料的取样、制备和测试方法;•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结果判断。
2. 实验仪器和材料•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金属材料样品•试样切割机•研磨机•电解腐蚀仪3. 实验步骤3.1 样品制备1.使用试样切割机根据需要制备样品,并在样品上进行标记。
2.使用研磨机对样品进行粗磨,直到表面光洁。
3.使用细研磨纸进行细磨,直到样品表面无瑕疵。
4.清洗样品,确保表面无污染物。
5.在电解腐蚀仪中对样品进行电解腐蚀处理,以去除样品表面的氧化物和污染物。
3.2 金相显微镜观察1.将样品放置在金相显微镜上,并调整焦距和光源亮度,使样品清晰可见。
2.使用目镜和物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结构特征。
3.3 电子显微镜观察1.将样品放置在电子显微镜上,并调整电子束亮度和对比度,使样品清晰可见。
2.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微观结构特征。
3.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1.将样品放置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上,并调整电子束亮度和扫描速度,使样品清晰可见。
2.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并记录所观察到的表面形貌特征。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需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类;•对观察到的结构特征和形貌特征进行描述;•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观察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5.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应包括实验数据记录、结构特征描述和形貌特征描述。
针对实验结果,可进一步进行数据图表绘制、实验结果分析和相关结论总结。
6. 实验注意事项1.在操作实验仪器时要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应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纯净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在观察样品时,应注意调整仪器参数,保证样品清晰可见。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专业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 3 月前言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操作系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要学好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除了听课、看书、做习题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实践中进行,包括使用操作系统、阅读和分析已有操作系统的源代码、自己设计小型系统/模块或模拟算法等。
从个人的角度而言,如果能够完成MINUX源代码的阅读与分析,这将对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与设计方法不无益处。
这里,我没有向大家推荐Linux或者FreeBSD之类的操作系统(虽然我从1997年就一直向学生推荐FreeBSD),是因为这里的阅读源代码的目标是为了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我的理解,即使不能够按照孟老夫子的话去做大丈夫,如果能够做到“时髦不能跟”,也就可以做真正的自己了。
对我们课程的学习,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对操作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了8个课时的实验时间,这很不够,希望大家能够对自己狠一点,创造自己进行的操作系统实践的环境与机会。
操作系统实践,按深度可分为使用级、观察级、系统管理级、源码阅读级和实现级等五个层次。
具体地,1.使用级:是指如何使用操作系统,包括对命令(以及菜单和shell)、系统调用和系统文件的使用。
2.观察级:是指通过使用级的接口,从外部观察操作系统的内部工作过程和结构。
3.系统管理级:是指系统或设备的安装、配置和性能调整。
4.源码阅读级:是指对现有操作系统部分内核源代码的阅读。
5.实现级:是指编程模拟实现操作系统某些功能模块。
上述五个层次的实践,不同层次的实践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在我给的实验指导中,当前不会对各实验的层次明确区分,大家仁者见仁吧。
由于条件限制,只能够提供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WindowsXP2作为大家实践时使用的操作系统。
希望大家能够结合具体的实验要求以及实践环境提前做好试验准备。
如果可能,给自己创造使用Unix或类Unix的实验环境。
上机前应充分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复习和掌握与本次实验有关的教学内容。
2.根据本次实验的内容,在纸上编写好准备上机调试的程序,并初步检查无误。
3.准备好对程序进行测试的数据。
4.对每种测试数据,给出预期的程序运行结果。
5.预习实验步骤,对实验步骤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
上机实验后,应及时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和内容。
2.程序说明,包括程序结构、各模块的算法。
3.调试正确的源程序。
4.程序运行记录(包括对不同测试数据的运行结果)。
5.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写出解决办法及对运行结果的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与实验大纲的安排,本课程计划进行12课时上机试验。
由于所有实验均涉及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多个知识点,相关实验均为综合实验。
针对具体的实验要求,本指导书附录有大量的源代码,供对相关算法不是很熟悉的同学参考。
本指导书适用于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时实验使用,也适用于上述专业软件实验课程中操作系统部分实验使用。
实验一:进程管理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综合)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Windows NT内核的操作系统是多任务操作系统,对程与线程提供完整支持。
本次实验意图通过实践掌握进程的基本概念,理解进程控制、进程同步、经典进程的同步问题、管程机制、进程通信、线程;初步熟悉多进程/多线程编程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1)使用taskmgr.exe观察实验环境中的进程信息;2) 编程实现哲学家就餐问题或者读写者问题。
三、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根据本实验的特点、要求和具体条件,宜采用“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相关材料可以以书面资料(或电子版本)的形式分发给学生。
学生自主练习、提问;教师针对性的辅导。
四、实验条件- 硬件环境:Pentium 300MHz以上的微型计算机;-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编程环境:Visual C++ 6.0 企业版(算法模拟可以使用其它合适的C/C++编译器或编程环境)。
五、实验步骤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首先使用taskmgr.exe程序观察系统中运行进程的基本信息;2.使用taskmgr.exe程序观察系统中运行进程的详细信息;3.编码实现哲学家就餐问题或者读写者问题。
六、思考题1.如何编程实现获得进程的详细信息?2.编码实现哲学家就餐问题时哲学家获取筷子的策略是什么?3.读写者问题的实现中,什么是读者优先,什么是写者优先?七、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必须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包括实验预习、实验记录、思考题三部分内容。
实验记录应该忠实的描述操作过程,并提供操作步骤以及调试程序的源代码。
对思考题应该能够初步认识。
具体实验报告的书写按照实验报告纸的要求逐项完成。
八、其它说明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如下的要求:1.准时到达实验室,严格签名方式的考勤制度。
不允许代签;2.遵循实验室的各种管理规定;3.服从教师和实验员的管理;实验二:处理机调度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综合)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模拟在单处理机情况下的处理机调度,以期加深了解处理机调度算法;同时,本次实验要求编程实现银行家算法,以期加深对避免死锁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 使用taskmgr.exe观察实验环境中的进程调度情况;2) 编程实现一个调度算法,推荐实现ELLF算法。
要求给出对随机测试序列能够给出调度次序;3) 编程实现银行家算法,要求在给定资源初始状态后能够动态处理进程的资源分配请求;三、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根据本实验的特点、要求和具体条件,宜采用“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相关材料可以以书面资料(或电子版本)的形式分发给学生。
学生自主练习、提问;教师针对性的辅导。
四、实验条件- 硬件环境:Pentium 300MHz以上的微型计算机;-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编程环境:Visual C++ 6.0 企业版(算法模拟可以使用其它合适的C/C++编译器或编程环境)。
五、思考题1.ELLF算法与LLF算法的区别在什么地方?2.安全性检查算法的逻辑基础是什么?六、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必须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包括实验预习、实验记录、思考题三部分内容。
实验记录应该忠实的描述操作过程,并提供操作步骤以及调试程序的源代码。
对思考题应该能够初步认识。
具体实验报告的书写按照实验报告纸的要求逐项完成。
七、其它说明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如下的要求:1.准时到达实验室,严格签名方式的考勤制度。
不允许代签;2.遵循实验室的各种管理规定;3.服从教师和实验员的管理;实验三:存储器管理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综合)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操作系统内存分配信息的动态观察以及存储器管理算法的实现,加深对内存分配原理的理解(重点加深对请求式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理解)。
同时通过相关算法的实现,熟悉页面置换算法及其性能。
二、实验内容1) 使用taskmgr.exe观察实验环境中的进程生命周期内系统内存分配变化情况;2) 编程实现请求分页管理方式时的地址变换过程;3) 编程实现OPT或者FIFO算法4) 编程实现LRU算法;三、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根据本实验的特点、要求和具体条件,宜采用“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相关材料可以以书面资料(或电子版本)的形式分发给学生。
学生自主练习、提问;教师针对性的辅导。
四、实验条件- 硬件环境:Pentium 300MHz以上的微型计算机;-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编程环境:Visual C++ 6.0 企业版(算法模拟可以使用其它合适的C/C++编译器或编程环境)。
五、思考题1.OPT算法是否具备实用性??2.OPT算法与LRU算法的区别是什么?3.虚拟存储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六、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必须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包括实验预习、实验记录、思考题三部分内容。
实验记录应该忠实的描述操作过程,并提供操作步骤以及调试程序的源代码。
对思考题应该能够初步认识。
具体实验报告的书写按照实验报告纸的要求逐项完成。
七、其它说明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如下的要求:1.准时到达实验室,严格签名方式的考勤制度。
不允许代签;2.遵循实验室的各种管理规定;3.服从教师和实验员的管理;实验四:文件管理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综合)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了解文件管理原理与方法,重点加深对外存分配方式和文件空闲存储空间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 了解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文件系统的格式;2) 编程实现连续分配、链接分配、索引分配等三种外存分配方式;2) 编程实现空闲表法、位示图法连续分配、成组链接法等三种文件存储空间管理方式三、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根据本实验的特点、要求和具体条件,宜采用“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相关材料可以以书面资料(或电子版本)的形式分发给学生。
学生自主练习、提问;教师针对性的辅导。
本次实验内容很多,阈于课时限制,编程可能无法全部完成。
对实验内容中2)、3)(外存分配方式、文件存储空间管理方式)要求的6个编程要求,可以分成:a) 连续分配与链接分配、b) 索引分配、c) 空闲表法与位示图法连续分配、d) 成组链接法等四组,要求在实验课时内至少完成一组的编程。
四、实验条件- 硬件环境:Pentium 300MHz以上的微型计算机;-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编程环境:Visual C++ 6.0 企业版(算法模拟可以使用其它合适的C/C++编译器或编程环境)。
五、思考题1.实验使用的计算机系用中,术语文件夹与文件管理中的概念一致?2.连续分配、链接分配、索引分配等三种外存分配方式的特点以及彼此之间的差异是什么?3.空闲表法、位示图法连续分配、成组链接法三种文件存储空间管理方式的特点以及彼此之间的差异有哪些?六、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必须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包括实验预习、实验记录、思考题三部分内容。
实验记录应该忠实的描述操作过程,并提供操作步骤以及调试程序的源代码。
对思考题应该能够初步认识。
具体实验报告的书写按照实验报告纸的要求逐项完成。
七、其它说明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如下的要求:1.准时到达实验室,严格签名方式的考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