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行文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13
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广元抗震救灾志》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广府办发[2009]48号【发布部门】广元市政府【发布日期】2009.06.09【实施日期】2009.06.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广元抗震救灾志》的通知(广府办发﹝2009﹞4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广元经济开发区、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管委会: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的通知》(川府办发电〔2009〕4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我市将组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广元抗震救灾志》,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5·12”汶川特大地震及我市抗震救灾工作。
为此,市政府决定成立《汶川特大地震广元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编纂工作,研究解决编纂和出版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为做好《汶川特大地震广元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现将《汶川特大地震广元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名单、《〈汶川特大地震广元抗震救灾志〉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1.《汶川特大地震广元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名单2.《汶川特大地震广元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方案二○○九年六月九日附件1:《汶川特大地震广元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名单主任:王菲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程广建广元军分区副司令员何大正市委副秘书长何永智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顾立群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春元市政协副秘书长王少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成员:李映发市纪委副书记白天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银江市委农工办副主任杨浩市发改委主任胡文德市经委副主任杨松林市教育局副局长蒲国满市科技局副局长任德新市公安局副局长赵建平市民政局局长杨天永市司法局副局长赵晓春市财政局副局长杨浚荣市人事局局长黎春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宋明强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吴治军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吴文斌市交通局副局长段晓明市水利农机局副局长李旭春市农业局副局长毛延富市商务局副局长李斌市文化局副局长康全德市卫生局局长郑仕红市审计局副局长李巨波市环保局副局长姜诚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杜广建广元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张玉琼市旅游局副局长孙素华市档案局副局长夏思模市防震减灾局局长邓小林市气象局副局长刘光远市安监局副局长谢益谦市邮政局局长罗中勇市文管所所长唐广生市外侨办副主任许寿春市国资委副主任刘建成市民族宗教局副局长杜培民市法制办副主任宋华先市扶贫办副主任张志云市政府应急办主任杨祖斌团市委书记史金生市残联副理事长刘芳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杨武生人民银行广元中心支行副行长李平原广元电业局副局长魏成建广元监狱监狱长杨万彬中国石油四川广元销售分公司总经理冯北川电信广元分公司副总经理唐敏武警广元市支队政委符建明武警8743部队政委岳大文苍溪县副县长伏玉琼旺苍县副县长肖光林剑阁县副县长李开明青川县副县长伍荣华利州区副区长赵廷延元坝区副区长龚治铭朝天区副区长郑智勇广元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编委会办公室设在市志办,承担编纂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精神一、背景资料1、“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2008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
震后不到3小时,温总理在赶往灾区的专机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
亲自到灾区看望受灾群众并作重要讲话,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2、向“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学习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一大批坚强勇敢的少年英雄和感到中国的模范人物。
2008年6月27日,“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英雄少年》在中央电视台举行。
林浩等2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马小凤等30名“抗震救灾优秀少年”受到表彰奖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晚会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把他们的先进事迹作为生动的思想品德教材,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颁奖晚会在全体获奖少年集体朗诵《少年中国说》中落下帷幕。
3、2008年10月8日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
4、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三个历史之最:中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大、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5、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灾后重建的要求: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要进一步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力支持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显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汶川地震国旗下讲话演讲稿汶川地震国旗下讲话演讲稿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珍爱生命,防震减灾》。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的5月12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一天的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
自新中国以来最为可怕的灾难。
倾刻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公路断裂、桥梁坍塌、通讯中断、尸横遍野、大地悲泣。
地震造成7万余人遇难,37万余人受伤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
“5.12”是一个需要永远记住的日子。
经国务院批准,自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震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不断增加,重大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
“512”大地震过去了,除了悲痛,我们应该以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一历史性的灾难。
“防震减灾日”的设立,既是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故去的人们,也是提醒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更要唤起全社会各界对防震减灾工作地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震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我们要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那么,同学们在地震发生时要注意哪些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慌乱,任何突发应急事件都忌慌乱。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 震时就近躲避, 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远离窗台,以防玻璃碎片伤人。
如果在走廊或楼梯上,应找墙角蹲下,保护好头部,远离墙上悬挂的装饰物,等震动停止后迅速向外撤离。
如果在操场、大街等户外的地方,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广告牌下、篮球架下等危险地方停留,尽量向空旷的地方集中。
如果在家里时发生地震,家住底楼的,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停止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家住高楼的,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
附件5: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区生活志》资料卡格式
一、文字资料摘录卡
第页,共页篇目编号:;地区:;资料类别:;资料出处:;资料形成的时间:年月日;资料性质:;作者:;
摘录方式:;摘录人:;摘录时间:年月日;资料标题:;
说明:①篇目编号:资料所属的篇章节目的编号(见附件1);②地区:卡片记述内容涵盖的地区范围;③资料类别:包括:档案、图书、报纸、刊物、公报、内参、文件、条例、纪要、章程、总结、专文、电传、文稿、布告、通知、传单、公约、契约、谱牒、诉状、合同、账簿、报表、手稿、书信、笔记、会刊、校刊、专刊、简报、大事记等;
④资料出处:资料的详细来源,如报纸:什么报、几版、标题等,档案资料:馆名、
文档号等,电子资料:什么网站,网址等;⑤资料性质:资料的密级、内部和公开三种;⑥作者:资料的发文单位、著作(文章)作者;⑦摘录方式:“摘录”(全文摘抄)
或“摘要”(概要摘记);⑧资料标题:摘录资料标题,可用原文标题,也可自拟。
二、口碑资料记录单
第页,共页篇目编号;地区;资料类别;采访主题;被采访人;性别;年龄;学历;职务(职业);被采访人单位;住址;被采访人签名;采访人;采访时间年月日;采访地点;
说明:①篇目编号:资料所属的篇章节目的编号(见附件1);②地区:卡片记述内容涵盖
的地区范围;③资料类别:采访当事人、知情者或见证人或实地调查。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后重建志》所需提供的资料长编和志书初稿篇目第三篇重建规划(3)(基本要求:侧重写规划编制的背景、过程、要点、施行结果等)第二章专项规划(3-2)第一节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建设部、民政部)(3-2-1)一、编制单位二、编制过程三、规划要点四、实施效果第二节城镇体系恢复重建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建设部)(3-2-2)一、编制单位二、编制过程三、规划要点四、实施效果第三节农村建设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建设部、农业部、交通部、扶贫办)(3-2-3)一、编制单位二、编制过程三、规划要点四、实施效果第四篇城乡居民住房建设(4)(基本要求:反映城乡居民住房的全貌,重点对集中安置区、异地重建新区等进行反映)第一章农村居民住房(4-1)第一节维修加固(住房建设部、民政部、灾区省等)(4-1-1)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四、什邡市五、青川县六、茂县七、安县八、都江堰市九、平武县十、彭州市十一、理县十二、江油市十三、广元市利州区十四、广元市朝天区十五、旺苍县十六、梓潼县十七、绵阳市游仙区十八、德阳市旌阳区十九、小金县二十、绵阳市涪城区二十一、罗江县二十二、黑水县二十三、崇州市二十四、剑阁县二十五、三台县二十六、阆中市二十七、盐亭县二十八、松潘县二十九、苍溪县三十、芦山县三十一、中江县三十二、广元市元坝区三十三、大邑县三十四、宝兴县三十五、南江县三十六、广汉市三十七、汉源县三十八、石棉县三十九、九寨沟县第二节原址重建(同上)(4-1-2)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三节异地新建(同上)(4-1-3)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二章城镇居民住房(含林业、铁道职工住房)(4-2)第一节维修加固(住房建设部、民政部、林业局、铁道部、灾区省等)(4-2-1)(包括总体情况、建设过程和典型城镇)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二节原址重建(同上)(4-2-2)(包括总体情况、重建过程和典型村庄)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三节异地新建(同上)(4-2-3)(包括总体情况、建设过程和典型异地新建社区)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三章居民区设施配套(4-3)第一节农村居民区(住房建设部、民政部、灾区省等)(4-3-1)(包括总体情况、建设过程和农村居民区设施配套)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二节城镇居民区(住房建设部、民政部、林业局、铁道部、灾区省等)(4-3-2)(包括总体情况、建设过程和典型城镇居民区设施配套)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五篇城镇体系建设(5)第一章布局(住房建设部、灾区省等)(5-1)(基本要求:反映城镇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重点对城镇功能调整的原因、过程和调整内容进行记述)第一节原地重建(5-1-1)一、重点扩大规模重建县城1、彭州城区2、崇州城区3、大邑城区4、都江堰城区5、绵阳市旌阳区6、广汉城区7、绵竹城区8、什邡城区9、罗江县城10、涪城区11、游仙区12、江油城区13、广元市利州区二、适度扩大规模重建县城1、中江县城2、安县县城3、三台县城4、盐亭县城5、梓潼县城6、广元市元坝区7、广元市朝天区8、剑阁县城9、旺苍县城10、苍溪县城11、茂县县城12、阆中城区13、南江县城三、调整功能重建县城1、芦山县城2、石棉县城3、理县县城4、松潘县城5、小金县城6、黑水县城7、九寨沟县城四、缩小规模重建县城1、平武县城2、宝兴县城3、汶川县城5、青川县城五、恢复重建重点镇1、映秀镇2、汉旺镇3、蓥华镇第二节异地重建(县城和镇)(5-1-2)一、北川新县城1、异地重建背景2、新县城选址3、新县城建设规划4、主要功能分区5、建设过程6、旧县城处置二、汉源县城1、异地重建背景2、新县城选址3、新县城建设规划4、主要功能分区5、建设过程6、旧县城处置第二章市政公用设施(住房建设部、灾区省等)(5-2)(基本要求:反映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总体情况,对一般城镇用表格进行统计,对重点城镇进行典型记述)第一节道路桥梁和公共交通系统(5-2-1)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二节水电气热供应系统(5-2-2)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三节污水垃圾处理系统(5-2-3)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三节避灾场所和公共绿地(5-2-4)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住房建设部、灾区省等)(5-3)第一节历史文化名城(5-3-1)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都江堰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2.阆中市华光楼历史文化街区二、省级政府认定的历史文化名城1.绵阳市(警钟街、涪城路和涪江合围的范围和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2.什邡市(罗汉寺和鼓楼街历史文化街区)3.松潘县(南街、中街历史文化街区)4.汶川县5.广元市6.江油市7.绵竹市8.广汉市9.剑阁县第二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3-2)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大邑县安仁镇2.阆中市老关镇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广元市昭化镇2.德阳市孝泉镇3.崇州市街子镇4.崇州市怀远镇5.崇州市元通镇6.石棉县安顺场镇7.三台县妻江镇8.江油市青莲镇三、拟申报国家级、省级名镇名村1.雁门乡罗卜羌寨、布瓦群碉和瓦寺土司官寨等羌族村寨第六篇农村建设(6)(基本要求:反映农村建设的总体情况,重点对集中安置点、异地安置进行记述)第一章农村居民点(住房建设部、农业部、灾区省等)(6-1)第一节村庄原地重建(6-1-1)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二节村庄异地新建(6-1-2)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三节受灾群众异地安置(6-1-3)(包括总体情况、建设过程和典型项目)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二章农村基础设施(住房建设部、农业部、交通部、水利部、灾区省等)(6-2)第一节农村公路及村内道路桥涵(6-2-1)(包括总体情况、建设过程和典型项目)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二节农村饮水安全设施(6-2-2)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三节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6-2-3)一、汶川县二、北川县三、绵竹市……,……三十九、九寨沟县(同4-1-1,为了节省篇幅,省略)第十二篇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12)(基本要求:反映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的总体情况,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配套设施建设进行重点记述)第二章特殊保护区修复(国家林业局、住房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灾区省等)(12-2)第二节风景名胜区(12-2-2)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青城山-都江堰2.龙门山3.西岭雪山4.九寨沟-黄龙5.四姑娘山6.剑门蜀道7.白龙湖8.光雾山-诺水河二、省级风景名胜区1、24处(受灾的29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中,经“灾后重建规划组办公室”确定的纳入恢复重建规划范围的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涉及四川省的38个县市)。
附件6:《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行文规范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二〇〇八年十月为了规范《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的编纂工作,确保全志行文规范统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修志实践经验,制定本行文规范。
一、书写格式(一)用字、用词。
除引文和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繁体字外,一律使用规范汉字。
书写格式一律自左向右横排。
简体字以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异体字以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异形词以2001年12月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为准;不得使用1986年已经宣布废止的1977年12月发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简化字”或其他不规范汉字。
通假字、异体字、自造字以及已经淘汰的旧字形、计量单位旧译名用字,只有在引文和特殊需要并加以注释的地方方可使用。
含义相同的字词使用时要统一。
如“截至”就是“截止到”,“报名到5月底截止”里的“截止”,不能为“截至”。
“唯”、“惟”可通用时,统一使用“唯”。
“其他”与“其它”,统一用“其他”。
“制定”与“制订”,法律、决定、规定、制度、章程用“制定”,计划、规章用“制订”。
(二)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按照1995年12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监督局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法》(GB/T 15834-1995)执行。
1.标点符号写在行内,除破折号、省略号外,其他每一标点符号占一格;后引号、后书名号、后括号和其他标点符号不可出现在回行的行首;前引号、前书名号、前括号不能置于每行的行末,应加在回行的开头。
2.关于引号的使用。
词语使用引号,有比喻、引申和贬义的作用,因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改革开放不得再加引号。
要正确处理完全引语与局部引语中引号与句号的关系。
引用整句而且包括冒号的,最好的标点符号放在引号内;不是引用整句,而且无冒号的,最后的标点符号放在引号之外。
3.关于连接号的使用。
常用的连接号为占一格的一字线(一),只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才使用两字线(——占两个字位置)、波浪(~)和半字线(-)作为连接号的特殊形式使用。
一字线“一”用以表示两个相关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及相关地点之间的起止;在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之间,表示产品型号、化学键和标准带号与年代号的分隔、图注的横线等;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的发展。
如产品型号“TPC —3”。
表示年份起讫,全志统一省略前一“年”字,如“1978—2005年”;相同月份时间名词省略方法同年份,如“2003年1月2—5日”,但不同月份的不能省略,如“2002年1月12日—2月18日”。
表述时间时,前后单位对等的用一字线“-”,如“1986—1990年”;前后单位不对等的用“至”,如“1986年7月至1993年春”。
浪纹“~”用以表示相关的时间、数字的起止范围。
用于负号与一字线会联成一线,容易产生误解,故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波浪纹“~”,如“30%~50%”、“10℃~32℃”、“300KM~600KM”、“10~50”等。
两个连用的数值之间不能省略单位,如“300公里~500公里”不能写为“300~500公里”。
数字后面有量词的量值范围,一般只需要在后面写一个单位,如200~300个、700~800根。
半字线“-”用以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名词,以构成一个符合词,如4-二乙烯戊烷;也可以用于公式、图号、表号、题号、项目号等的编号。
两字线“——”用在公式的说明文字重;用在副标题之前。
连接交通运行起讫点,为了醒目可用两字线,如“北京——成都”。
4.关于分号、逗号、顿号的使用。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的停顿;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只能用顿号或逗号,不能用分号;分号内不能用句号。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如果并列词语内部又包含有并列关系的词语,则上一层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如“中共××省委书记某某,省委副书记、省长某某,中共××省委常委某某、某某、某某,××省副省长某某、某某”。
5.关于书名号的使用。
书名号用于著作、篇名、报刊名、论文、文章名、文件名、刊物名,法律法规、规定、方案等的名称,以及大部分文化产品的名称等。
不用于单位名,如可以说“《人民日报》的人民日报社”,不可以写成“《人民日报》社”。
丛书名不是正书名,不可使用书名号,如“幼儿认知丛书”。
6.关于括号的用法。
文中需要括注的说明性、解释性内容,一般使用圆括号(即“()”)。
文件号用方括号(即“[]”)。
7.与序号配合使用的标点符号的使用要得当。
“第一”、“第二”、“第三”……后面用逗号,不带括号的汉字数码“一”、“二”……后面用顿号,带括号的汉字数码“(一)”、“(二)”、“(三)”……后面不用标点,阿拉伯数字“1”、“2”……后面用齐线圆点,“(1)”、“(2)”……后面不用标点。
“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后面不用标点,并于后面的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位置。
单独占行的标题中使用汉字“一二三……”做序数词时,序数词后面不用标点,并于后面的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位置。
8.高撇号“’”(习称“省字号”)仅限用于某项活动“标题式”的名称中,例如“’97全国足球甲级联赛”、“’97中国商品交易会”。
“’97”这种形式不可代替“1997年”表述一般的年代。
“’97年”、“’97年度”中的“年”、“年度”是多余的。
9.一般说来,句内括号里的注释性文字末尾不用句号,更不能用逗号。
如不能写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组织和进行了大量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以作为他理论的佐证和支持。
”而应写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组织和进行了大量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以作为他理论的佐证和支持。
”有时为了表示某种语气和情感,句内括注文字末尾可以使用问号和叹号。
如果是句外扩好,括号内注释文字要根据需要使用句末点号。
10.外国人名中的间隔点应从前面文字,如“N.曼德拉”的西文后面使用下脚点,“纳尔逊.曼德拉”中问后面使用中圆点。
(三)编次形式。
篇、章、节、目一律用汉字表明次第序号,如“第一篇”、“第二章”、“第三节”;子目标题加方头括号(【】),不标次序。
目以下若需使用分层序码的,可以“一、”“二、”“三、”……为第一辑,“(一)”、“(二)”、“(三)”……为第二级,“1.”、“2.”、“3.”……为第三级,“(1)”、“(2)”、“(3)”……为第四级。
目以下的层次划分不超过四层。
二、文体语言(四)除引文和附录等文献资料外,一律使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记述体。
注意与议论文、教科书、总结报告、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文体相区别,除文学艺术、旅游等相关内容外,不抒情、不描写、不议论。
一般使用陈述句,不使用祈使句和疑问句。
除引文和附录等文献资料外,不用口头语、方言、俚语或文言文,不文白夹杂。
(五)行文朴实、严谨、简洁、流畅。
要惜墨如金,杜绝空话、套话、废话、浮词,尤其应杜绝渲染性、广告性文字。
使用判断词和修饰语时,要仔细斟酌,注意分寸,不以偏概全,不言过其实。
慎用“国内领先”、“国际水平”、“第一”等类文字;经权威单位评选的,须记明“原表述的”评选结果和评选单位。
(六)不使用含混不清容易引起歧义的赐予。
如“上级的指示”、“由于种种原因”、“多数人的意见”等。
无知识性和常识性错误,没有乱改科学定律、理论概念、政治术语、历史典籍、名家名言的提法和内涵。
(七)专门术语必须准确。
运用专业性较强的术语,应加以注释说明。
忌用仅在行业内使用的简称,如“砼”,应写成简明易懂的“钢筋混凝土”。
(八)志书从第三人称角度进行记述,不用第一人称。
三、称谓名称(九)除引文或特殊情况外,政区、机构、政党、军队等均直书其名,不用第一人称代词,如“我党”、“我军”、“我市”、“我集团”、“本市”、“本办”等。
(十)不同时期的国家、团体、机构、职务等,均以当时名称为准,不能用今称代替。
名城必须准确规范,如“清朝”不称“满清”,“国民政府”不称“伪政府”、“旧政府”等。
朝代名称使用规范的通称,以新版《现代汉语词典》附录的中国历代纪元表为准。
新中国成立前、后,不得称为“建国前、后”。
涉台用语,遵照中央有关文件执行。
(十一)人物称谓,除引文和特殊情况外,应直书姓名,不加职务、兼称及其他褒贬之词。
不在姓名后加教授、先生、局长等身份词;必须说明身份的,首次出现时在姓名前冠以职务(职称)。
除僧侣、作家、艺人外,其余人名一律用正式姓名,不用字、号、别名、谥号、绰号;确需使用字、号、别名、曾用名、绰号的,在首次使用时注明,以后不必重复使用。
以字知名者,可以用字不用名。
同名人物,应分别在首次出现时括注其生卒年或出生地,或在姓名前加身份词。
外国人名首次出现时应括注外文原名。
(十二)各种组织、机构、法律法规、文件、会议等专有名称使用全称。
使用简称的,应在首次出现的地方括注于全称之后。
简称概念必须准确规范,不可使读者产生歧义。
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可简称为“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简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共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可简称为“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可简称为“四川省外事办公室”等等。
(十三)今地名使用各级政府审定的标准地名。
历史地名使用当时名称,括注志书下限时名称。
同一地名连续出现的,不必一一注明。
涉及其他行政区域地名的,其行政隶属关系明确。
(十四)跨区域的山脉、河流、湖泊、水库、公路、铁路、航线、文物古迹、重大事件,其名称和数据以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为准。
(十五)外国国名和常见的地名、人名、党派、政府机构、报刊等译名,以新华通讯社译名为准。
新华通讯社没有译名的,首次使用译名时括注外文全称。
(十六)生物、矿物名称,使用中文标准学名。
记述自然资源时涉及某地生物名称的,首次出现时采用二名法,括注该地俗名。
四、时间表述(十七)时间概念表述准确具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用历史纪年。
民国以前用帝王年号纪年、农历纪日月,括注公元纪年月日,如秦文公四十四年(前722年)、嘉庆元年(1796年)、光绪二十六年二月初二(1900年3月2日)。
民国用民国纪年,民国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民国25年(1936年)3月8日”。
同一帝王年号在同一实写类目中多次出现,公元纪年之括注首次出现者,余不括注。
民国纪年在同一实写类目中不是一年的,括注首次出现的年份,其余年份不括注。
民国时期一般用公元纪日、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律用公元纪年,公历纪年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