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北大“普通心理学”听课笔记-21页word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1
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合集五篇)第一篇:北师大普通心理学复习笔记北师大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复习简要笔记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基本术语心理学: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以下回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认可:心理学曾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心理学也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派别,反对研究意识,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B.Watson。
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将人比为具有心灵黑箱子的机器,方法学上强调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材料(可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注重实验研究。
认为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学习的结果。
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动力学观点源于S.Freud,其主要目标是解释意义,其中很多是无意识的内容。
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
冰山结构体现了人格构成,将心理比作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战斗。
本能:本能指个体不用学习就能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行为倾向。
Freud认为性驱力是人行为的根本动力。
范式:是科学界用来使局部经验有意义的一种广泛的理论假设系统,它包括理论假设、一致的比喻、认可的观察方法。
心理学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有学派思想或观点。
复习题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
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
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科学心理学同民俗心理学有什么根本区别?民俗心理学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与心理活动或自然现象有关的一些比较神秘的现象进行的猜测性的解释,带有很强烈神秘主义的色彩,比如算命,相面,占星术,琢磨人,分析梦等等。
其中有一些合理成分,但是更多的是用假想来解释现实,在方法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而科学心理学是基于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收藏心理咨询师站!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北师大陈宝国普通心理学笔记
(最新版)
目录
1.引言:介绍北师大陈宝国的普通心理学笔记
2.内容概述:概述笔记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笔记亮点:介绍笔记中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4.笔记价值:分析笔记对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
5.结论:总结北师大陈宝国的普通心理学笔记的特点和贡献
正文
北师大陈宝国的普通心理学笔记是一份详实的心理学学习资料,它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这份笔记对于学习心理学和进行相关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首先,这份笔记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清晰的梳理。
例如,笔记中对感知、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学基本概念的定义和解释都非常详尽,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这些概念。
同时,笔记还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为读者提供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其次,笔记中还介绍了许多重要的心理学理论。
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
这些理论都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对于理解心理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笔记中还包含了许多具体的心理学实验和案例,这些实验和案例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使得心理学的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
总的来说,北师大陈宝国的普通心理学笔记是一份内容丰富、结构清
晰、具有参考价值的心理学学习资料。
第一节意识的一般问题一.什么是意识(1)意识是一种觉知。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二.什么是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1)无意识行为(2)对刺激的无意识(3)盲视对于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有如下观点(1)排它假设:这种观点认为意识和无意识相互排斥,一个人或者意识到某种影像或者意识不到某种影像。
(2)冗余假设:这种观点认为意识加工产生于无意识加工,被无意识的加工的事件,只有达到一个特定的阈值,才可以变为意识的,而在自动化形成的过程中,意识的事件是逐渐退回到阈限之下的,而变为无意识的(3)独立假设:这种观点认为意识和无意识相对独立,不管有没有无意识加工,意识加工都可以发生,反过来也一样。
三.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性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的状态意识状态的变化是与个体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的。
对意识状态的理解应该联系其生理机制——人体的生物节律,即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变化。
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睡眠与梦(一)睡眠1.睡眠及其阶段第一阶段浅睡状态身体放松呼吸变慢约10分钟第二阶段睡眠锭较难被唤醒约20分钟第三阶段持续40分钟第四阶段深度睡眠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梦境睡眠的特征①普遍性和动物睡眠相比人的睡眠具有如下特征a 睡眠多在一定的地点上进行,而且需要更换衣服,成为隐私行为的一部分b 睡眠的个别差异较小c 睡眠时间虽年龄的增长而缩短②必要性2.睡眠的功能3.失眠按照失眠的原因可以把失眠分为以下几类①情景性失眠由于生活情景的改变造成的暂时性的失眠②假性失眠对自己究竟需要多久的睡眠缺乏一定的判断③药物性失眠浓茶咖啡依赖安眠药④窒息性失眠打鼾⑤失律性失眠生活规律突然改变时差(二)梦梦的发生1.大脑中原有痕迹的复活2.大脑神经的奇特联合3.内部原因(脚在被子外面……)4.外部原因(睡觉时的周围环境……)梦的事实1.所有的人都会做梦2.每晚做那么多梦但醒来后只能记住极少数。
普通心理学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个体心理特征1.认知过程认知过程: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2.情绪、情感与意志进经典研究:意识结构,内省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创始人美国的詹姆士。
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
研究对象和重要观点:主张研究意识,他们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推动向实际生活的发展。
与环境互相作用的。
意识使人适应环境。
对美国教育影响很大。
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研究对象和主要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研究方法: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学习和经验决定你是怎样的人。
经典研究:恐惧情绪,条件学习,观察学习4.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完型)代表人物: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勒温。
研究对象和主要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
一种组织的意义。
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
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他们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
5.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动力学)人物:由奥地利的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代表人有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霍妮和艾里克森研究对象和和和主要观点: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
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研究方法:个案法。
理论多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行为源于libido。
早期理论强调儿童早期人格形成,泛性。
6.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第三势力)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重视人格说行为主义幼稚,说精神分析伤残。
普通心理学(xx)笔记完美加强版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北大普通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过程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又称个性的动力性。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3、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1)、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2)、先有心理过程,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心理特征。
(3)、个性心理形成后,对心理过程有制约作用。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产生的自然历程;(动物在本能行为的基础上对这些信号刺激建立起暂时联系,形成条件反射。
心理学家认为动物的演化只有到了能对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
)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没有心理现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有心理现象。
2、动物心理的发展历程;(1)、感觉阶段。
无脊椎动物。
(2)、知觉阶段。
(3)、思维萌芽阶段。
灵长类动物。
3、人类个体发展史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4、心理是同脑密切联系着的。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社会实践不仅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基础,而且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
2、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能动: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能改造客观事实)3、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判断:大脑产生思想就象胆囊分泌胆汁一样。
(×)第三节科学心理学的孕育和诞生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历史,有一个很短达到发展历程。
一、理学的由来: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达到思想。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879年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三、心理学的分支:(简单了解)第四节心理学的性质与作用一、学科性质:1、是一门基础学科。
2、是一门边缘学科。
二、心理学的作用第五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与脑第一节神经系统一、基本单位1、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在心理学考研中普通心理学是个重头戏。
因此,一定要在备考初期的时候把基础打牢。
下面是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一起来看下吧!普通心理学的重要性: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基础课,是所有心理学课程的核心,也是统考心理学试卷的重点。
考研大纲明确指出:普通心理学所占的比重是300分中的100分,占到了三分之一,因此考研的重心要放在普心上。
普通心理学的主要参考书: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200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普通心理学的结构和复习策略考研大纲中将普通心理学划分成了十二部分,这十二部分每部分分别对应了参考书中的前十二个章节中的每一章。
实际上这十二个部分可以分成4大块:绪论(心理学概述,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信息加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行为控制与调节(动机,情绪)、心理特性(能力,人格)。
这四个块中最重要的部分又落脚到信息加工过程上,因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便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又不浪费时间。
普通心理学各章重点提要第一部分:心理学概述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和评价需要掌握的概念:观察法实验法格式塔预测选择分值:2-3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第二部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重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需要掌握的概念:突触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预测选择分值:3-4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45%,综合题0%)第三部分:感觉重点: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视觉感受野的概念色觉的理论马赫带及其理论解释听觉的理论需要掌握的概念:感觉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阈限韦伯定律对数定律乘方定律感受野马赫带侧抑制适应预测选择分值:5-7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第四部分:知觉重点:知觉的概念知觉中的两种加工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图形的组织原则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时间知觉需要掌握的概念:知觉知觉恒常性运动视差运动**** 双眼视差似动运动后效预测选择分值:7-9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5%,综合题0%)第五部分:意识与注意重点: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睡眠的阶段和功能梦的几种解释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几种形式注意的认知理论需要掌握的概念:预测选择分值:6-7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0%,综合题0%)第六部分:记忆重点:记忆的概念、分类、结构、加工过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需要掌握的概念: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外显记忆内隐记忆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再认回忆遗忘曲线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5%,综合题45%)第七部分:思维重点:思维、表象的概念、特点概念形成的理论和策略问题解决及其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性思维包含的心理成分需要掌握的概念:辅合思维发散思维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气氛效应证实倾向问题解决定势功能固着预测选择分值:6-7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35%,综合题0%)第八部分:语言重点:语言的概念、特点大脑皮层语言加工的主要区域和功能词汇句子话语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图式在课文理解中的作用需要掌握的概念:语言的表征启动效应语音知觉语言理解词的理解 Stroop效应语言产生预测选择分值:3-5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20%,综合题0%)第九部分:动机重点:动机的含义与功能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驱力理论与唤醒理论的主要观点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意志行动中冲突的种类如何增强抗挫折的能力需要掌握的概念:需要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成就动机权利动机意志意志行为接近-接近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预测选择分值:9-10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70%,综合题40%)第十部分:情绪重点:情绪、情感的含义,构成成分和功能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情绪理论需要掌握的概念:情绪两级性心境激情应激理智感道德感情绪调节情绪智力大题出现概率(简答20%,综合题0%)第十一部分:能力重点: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智力各项理论的主要观点(主要PASS模型)需要掌握的概念: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智力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智商离差智商比率智商预测选择分值:7-9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40%,综合题60%)第十二部分:人格重点:特质理论的主要观点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需要掌握的概念:人格气质性格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根源特质 AB 型人格内外向人格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Q分类法预测选择分值:8-9分大题出现概率(简答20%,综合题0%)1.听觉刺激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它由物体振动产生。
2004年北大“普通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过程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又称个性的动力性。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3、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1)、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2)、先有心理过程,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心理特征。
(3)、个性心理形成后,对心理过程有制约作用。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产生的自然历程;(动物在本能行为的基础上对这些信号刺激建立起暂时联系,形成条件反射。
心理学家认为动物的演化只有到了能对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
)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没有心理现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有心理现象。
2、动物心理的发展历程;(1)、感觉阶段。
无脊椎动物。
(2)、知觉阶段。
(3)、思维萌芽阶段。
灵长类动物。
3、人类个体发展史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4、心理是同脑密切联系着的。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社会实践不仅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基础,而且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
2、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能动: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能改造客观事实)3、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判断:大脑产生思想就象胆囊分泌胆汁一样。
(×)第三节科学心理学的孕育和诞生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历史,有一个很短达到发展历程。
一、理学的由来: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达到思想。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879年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三、心理学的分支:(简单了解)第四节心理学的性质与作用一、学科性质:1、是一门基础学科。
2、是一门边缘学科。
二、心理学的作用第五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与脑第一节神经系统一、基本单位1、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
(1)、结构:是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浆和细胞膜组成。
突起由轴突和树突构成。
(2)、神经元的机能: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
神经元的基本机能是:通过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神经元。
2、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及突触传递。
(不讲)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1、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白质是轴突集中的地方灰质是细胞体集中的地方(2)、脑:脑干:延脑重要的中枢:呼吸中枢、心跳中枢桥脑:联系小脑左右半球的这样,大脑和小脑的联系通路。
中脑:瞳孔反射的中枢脑干呈网状结构,人的觉醒状态由脑网来控制的。
间脑:丘脑: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下中枢层。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保持协调的姿势大脑半球:大脑灰质较薄,含6层神经细胞。
第二节大脑皮层的机能系统一、感觉机能系统:感觉中枢----中央后回运动中枢---- 中央前回听觉中枢----颞叶视觉中枢----枕叶枕极三、大脑的联合机能系统4、言语机能联合区(1)、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2)、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接受性失语症(3)、视觉性言语中枢----失读症(4)、书写性言语中枢---运动性失写症四、大脑两半球机能的非对称性论述: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对称?吗左右半球的功能是怎样分工的?有什么试验?P44-45第三节高级神经活动巴浦洛夫学说—高级神经活动学说1、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2、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学派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桑代克、斯金纳条件反射---操作(工具性)条件反射4、两种信号系统(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凡是以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为人所独有。
5、动力定型(亦称定型):是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简答:巴甫洛夫提出动力定型的学说结论第五章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各感受齐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感受性与阈限之间的关系:成反比关系。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1840年,德国:韦伯重量差别阈限:K=△I/I差别阈限:j.n.d韦伯定率:不同感觉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的韦伯分数。
另一位:费希纳经验公式S=K logR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大小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此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第二节视觉一、产生的必要因素:1、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2、视杆细胞:呈柱状,密集在视网膜的边缘。
视锥细胞:密集在黄斑的中央凹附近,呈锥状。
专门感受强光和颜色,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简答:简要说明视觉(器官)和暗视觉(器官)。
P 95二、视觉现象及规律2、颜色视觉规律及色觉缺陷(1)、心理学上的颜色定义(2)、颜色的基本特性(3)、颜色的混合规律①色光混合②染料的混合1854年,H.格拉斯归纳出三条定律:补色律、中间色律、代替律。
色觉的缺陷:色弱、局部色盲、全色盲。
简答:色盲产生的原因。
P100第三节听觉一、1、适宜刺激:16 HZ----20000HZ2、听觉的传声和感声机制3、听觉的传导和中枢机制(1)、空气传导(2)、骨传导二、听觉现象及规律1、听觉的感受性:对1000—4000HZ 特别敏感,耐受性也较高。
2、等响度曲线3、声音的遮掩现象4、声音的混合第四节其他感觉一、嗅觉与味觉四、机体觉(内脏感觉)五、痛觉:是有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一种反应。
特点:①②③④⑤第五节感觉的基本规律一、同一类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适应现象(1)、适应: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①暗适应:视觉感受器在暗环境下,岁弱光的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②光适应。
2、后象和闪光融合现象(1)、后象(2)、分类:正后象、负后象(3)、闪光融合现象3、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
(1)、同时对比(2)、相继性对比(3)、色调对比二、不同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2 没有讲3、联觉:是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第六章知觉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述一、知觉的定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简答:感觉、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P122-124第二节一、知觉的基本特性:简答、论述1、知觉的整体性(定义)2、知觉的恒常性3、知觉的选择性(理解记忆)4、知觉的理解性二、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1、不讲2、定势(名词或简答)第三节一、空间知觉4、深度知觉(立体知觉)分析人的深度知觉是怎样形成的。
(1)、单眼线索①对象的重叠②线条透视③空气透视④阴暗与阴影⑤运动视差⑥物体的结构级差⑦眼睛的调节(2)、双眼线索①双眼视轴的辅合②双眼视差(定义)P146-147简答:双眼视差是产生深度知觉的机制,能否加以证明?因为实体镜和立体电影都是利用双眼视差的原理制作的,可以产生非常鲜明的立体知觉感。
二、时间知觉(不太容易出题)三、运动知觉1、真动知觉2、似动知觉:物体四、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
第三章心理与行为的动力系统--------------需要与动机第一节需要一、概念及作用1、需要的概念二、需要的种类(简答)1、自然需要与社会性需要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三、需要的层次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论述)加入理论观点第二节动机一、1、动机的概念2、诱因的概念3、动机的来源二、动机的种类1、好奇与寻求刺激2、好奇心引发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①感官探索②动作操作③口头诘问第四章第一节一般概述一、注意的定义:简答、名词1、指向性2、集中二、注意的心理功能简答1、选择功能(解释)2、保持功能(解释)3、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解释)第二节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三、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节注意的特征(大题)一、注意的广度(小题)每条是一个小题二、注意的稳定性(概念)注意的起伏现象三、注意的转移四、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的两个条件第七章记忆第一节概述一、记忆的定义简答:记忆的过程包括几个环节,它们之间的联系?二、记忆的作用:是一切智慧的根源,是心理发展的基石。
三、记忆的分类(了解)第二节表象一、表象的定义二、表象的特征:1、直观形象性2、片断、不稳定性3、概括性4、可操作性:定义三、表象的作用:①②③第三节记忆的三个系统保持时间编码方式容量如何转入下一级系统意识遗忘原因瞬时记忆 1分以内鲜明想象 9个以上的项目注意×自然衰退干扰短时记忆 1分以内语音形象 7±2 复述√长时记忆 1分以上语义形象无限×一、瞬时记忆1、定义:指外界刺激的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定瞬时的记忆。
2、种类:①②3、特点:①②③④简答二、短时记忆简答:短时记忆的特点:①②③④⑤三、长时记忆简答:特点:①②③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简答:三个记忆系统的信息是否都意识到?三个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有什么不同,相互联系的方式是什么?论述:试述三个记忆系统。
遗忘:定义学说名词:前摄干扰(抑制)和倒摄干扰(抑制)联想: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
联想的种类:第八章思维与想象一、思维及其特征1、思维2、间接性表现:①②③3、概括性:①:是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性抽取出来,对其本质属性加以概括。
②:是从部分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找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的现象中去。
二、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的形态不同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求同思维、求异思维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新颖性、独创性进行分类: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节、三节看第四节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问题解决(定义)。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特点1、问题解决的思维是指向性思维。
2、必须有一系列的运算系列3、必有认知成分的参与。
三、解决问题解决的因素1、迁移作用2、不相干多余信息干扰3、原型启发的作用4、功能固定性作用5、动机和情绪6、定势的作用第五节想象一、什么是想象?简答:形象与表象的区别和联系?三、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第九章言语第一节语言和言语的一般概述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