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97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学生的仿写让内容更加丰富,体会到仿写的乐趣,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仿写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学生的仿写让内容更加丰富,体会到仿写的乐趣,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共设置2课时完成教学内容。
第一课:了解仿写的含义及常用的仿写手法(40分钟)第二课:进行仿写创作,并进行作品分享(80分钟)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字帖、教学反思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作业本五、教学过程第一课:了解仿写的含义及常用的仿写手法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段经典的古诗词并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仿写的含义及常用的仿写手法(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篇仿写作品,介绍仿写的含义。
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仿写手法,如主题仿写、观点仿写、结构仿写等。
3.分析仿写手法的特点(20分钟)教师通过分析不同的仿写手法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每种手法的适用情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仿写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课:进行仿写创作,并进行作品分享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段经典的现代散文并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进行仿写创作(60分钟)教师给予学生一个写作题目,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仿写手法进行创作,并指导学生如何展开文章结构、丰富写作内容等。
3.作品分享(15分钟)学生按照班级顺序进行作品分享,学生互相欣赏、批评和改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了解和分析仿写的含义和常用的仿写手法,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进行仿写创作并进行作品分享,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但此次教学还存在不足之处,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在仿写创作过程中思维较为僵化,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春》教案教学设计春教学目的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以上教学重点中,第一点与第二点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方法之一:读-讲-读-赏-读“。
读书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熟悉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
夹在读书之中的讲与赏分别是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实例赏析,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
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精要的指点下,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自己体悟,加深理解。
方法之二: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其次是师生相互质疑。
让学生评述课文,这无疑是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形成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媒体设计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5黄河颂
【朗读诗歌,揣摩情感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感情豪迈,格调高昂的诗歌,诗中饱含者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诵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读课文内容上,让学生交流、讨论、合作、质疑,使学生在合作互助的基础上,动起来,成为课堂钻研知识、领悟情感的主体。
素材积累:
关于黄河的诗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竹节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标题:竹节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竹节人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简单的竹节人。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竹节人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2. 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简单的竹节人。
教学准备:1. 竹节人制作所需的材料:竹节、线、剪刀、颜料等。
2. 展示竹节人制作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并展示一些竹节人的图片或视频。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竹节人是怎么制作的?有什么特点?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竹节人的制作原理:竹节人是由多个竹节组成的,通过连接线将竹节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可动的人形。
2. 讲解竹节人的制作步骤:a. 准备材料:竹节、线、剪刀、颜料等。
b. 选择合适的竹节作为竹节人的身体部分。
c. 利用线将竹节串起来,形成人的头、颈、胸、腿等部分。
d. 利用线调整各个部分的角度,使竹节人能够做出各种动作。
e. 使用颜料给竹节人上色,增加美观度。
步骤三:实践操作(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竹节人制作。
2.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竹节并用线串起来,形成竹节人的身体。
3. 引导学生调整各个部分的角度,使竹节人能够做出各种动作。
4.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给竹节人上色,增加美观度。
步骤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困难。
2. 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竹节人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竹节人制作技巧应用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不同形态的竹节人,发挥创造力。
2. 组织学生进行竹节人展览,让更多的人欣赏学生的作品。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劳动教育六年级上册全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劳动项目三《学和面》教学设计劳动项目四《制作纽扣画》教学设计劳动项目五《编织网兜》教学设计状态下,当他们采来草、藤、竹,拧扭交结,用于穿系、捆扎果实、猎物。
这时,最原始的结果就产生了。
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也就是周口店山顶洞人文化的遗迹中,便发现有『骨针』的存在。
既然有针,那时便也一定有了绳线,故由此推断,当时简单的结绳和缝纫技术应已具雏形。
骨针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其意为:人们最早是用绳索打结的办法来记事的,后世的圣贤用文字取而代之。
当时“大事大结其绳,小事小结其绳。
”结绳记事随着社会的进步,绳结与我们的生活结合得更加密切。
除了我们经常会见到和用到的如系鞋带、缝衣服、一般物体的包装等等,绳结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远远超越了它一般只用在绑紧物体的意义,你看看身边的同学就会发现,女同学的小辫子是不劳动项目六《制造手工肥皂》教学设计课题制造手工肥皂单元二单元学科劳动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劳动观念:通过制作手工肥皂,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
2.劳动能力:了解制作手工肥皂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制作手工肥皂的步骤,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劳动习惯与品质:通过认真、仔细做事,养成乐于动脑、勤于动手的习惯。
4.劳动精神: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节约和环保的意识,养成认真细致、吃苦耐劳的劳动是打得很漂亮?你生日的时候收到的礼物包是不是包装得很漂亮?爸爸打起领带是不是很帅气?礼物包装在其他的地方我们很多的场合也会用到绳结啊,平时用的攀岩、消防队员下山救人、外出露搭帐篷……绳与结,已经跟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课堂练习在编织绳结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小技巧?想一想,做一做完成随堂练习题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编织网兜的方法,体会了制作的乐趣,感受到制作的辛苦,今后,让我们不断地绳结技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绳结作品!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2、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学法指导: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谈论的话题。
首先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并想想他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路与方法);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读,感受一下演讲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经典句和格言做做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
特别要注意的是,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作一些论据补充。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鹫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或者:同学们,我们做学生的总希望自己学习最好,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做到最好。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梁启超先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敬业与乐业》。
)2.简介作者。
走近梁启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多媒体出示: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T “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第二单元教案4.1《论语》十二章......................................................................................................... - 1 -4.2大学之道 ................................................................................................................... - 5 -4.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 9 -5.1《老子》四章 .......................................................................................................... - 12 -5.2五石之瓠 ................................................................................................................. - 16 -6兼爱 ............................................................................................................................ - 20 -4.1《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人教PEP版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教案Unit2Ways to go to school教学设计第一课时A Let’s learn&Write and say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够听、说、读、写短语:on foot,by taxi,by bus,by train,by plane,by ship,by subway。
2.能够正确使用上述单词和词组谈论交通方式。
如句型:How do we get there?…能完成本页将出发地、目的地和交通方式进行匹配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掌握四会短语和A Let's learn部分中运用某种交通具去某地的表达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单词图片四、教学步骤和建议:1.Step1.Preparation(1)复习频度副词: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never的读音与词义。
(2)Let's chant教师放多媒体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学生先静听一遍,再跟录音轻声吟唱一遍。
教师再放录音,带着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Step2.Presentation1单词呈现Let's learn(1)教师拿出一辆玩具公交车,自问自答:“How do I go to school?I go to school by bike.”并在黑板上写下:by bus。
教师再重复刚才的句子并问某一学生:What about you?How do you go to school?'’学生如果回答:“Me too!”教师就继续问下一名学生,直到有不同答案,教师帮助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I go。
to school by…”并将相应的短语写在黑板上。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同法教授on foot,by taxi,by train,by plane,by ship,by subway。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向往奥运》教材简析及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抒发对我国成功申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感受,和对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感受的追述,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这是作者对我国申奥成功的强烈感受,是民族自豪感的真实的流露。
这感受,是全文的情感主线。
开头,作者说,“如今,好梦成真,我当然很高兴,很激动。
”中间,作者说,“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
我突然涌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
”结尾,作者说,“这一天终于来了。
”
作者对我国申奥成功所产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源于他整整十年的体育记者经历,源于他对体育和奥运会的深切了解,源于他对体育对奥运会的特殊感情。
这种认识和这份情感,使他对我国申奥成功所产生的民族自豪感,比一般人更强烈、更深刻。
他体会到,“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
面对申奥成功所激发出来的民族自豪感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情感世界,超越时空,思接万里。
这是本文的主要表达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在于让学生从中受到民族自豪感的熏陶和学习搜集资料。
因此,抓住重点词句和通过搜集有关资料理解课文,感受作者民族自豪感,是教学重点。
了解奥运精神同由申奥成功所激发的民族自豪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举办权、水花四溅、嘹亮、魅力、一趟、拆除、申请、流光溢彩、清澈圣洁、星光灿烂、种族歧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民族自豪感和奥运精神。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我国申办、筹办2008北京奥运会和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2、本课教学,应注意两点:一是本文抒情色彩很浓,应在反复的朗读中和对抒情语句的揣摩体会中体会民族自豪感;二是作者所抒发的民族自豪感之所以那么感人,是源于他对体育对奥运精神的深切理解。
抓住重点语句和联系有关资料体会奥运精神,能更深刻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指导可以从检查预习开始,再引向深入。
先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流利,结合正音教学。
然后检查学生画重点句的情况。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这是全文的情感主线。
预习要求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检查学生画重点句的情况时,可让学生先自己再读课文,着重画出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交流时,可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还可有感情的朗读。
对以下句子,老师要着重引导。
(1)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2)我亲身体会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要引导学生结合对北京筹办2008奥运会的情况的了解,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
(3)-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
新的东西。
我突然涌现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
(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
(4)那时,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了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反复朗读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的澎湃激情。
)
5、在领悟作者对我国申奥成功所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后,老师要告诉学生,作者由申奥成功所激发的民族自豪感,来自于他本人十年体育记者的经历,来自于他对体育和奥运精神的了解。
然后要求学生画出体现奥运的影响的语句,在小组里交流,说说各自的见解。
以下句子要给予适当的指点。
(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你就会在那一刻明白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可让学生联系搜集的资料来谈,如,北京到2008年会有那些变化?1992、1996、2000奥运会举办城市筹备过程中城市有什么变化等?从中体会奥运会的举办会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市政建设的发展和人民文明程度的提高。
(2)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可联系上下文和搜集的资料体会,如游泳比赛、赛跑金牌和银牌的区别仅仅是零点零几秒,在赛场上,种族不起作用,金钱不起作用,权势也不起作用。
这种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和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的理想,体现了文明的进步)。
(3)在那一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在超越着不同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的进步和发展。
(可联系上下文,体会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从而体会到奥运精神就是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
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
)
在理解奥运精神后,引导学生再读直接抒发民族自豪感的语句。
此时的朗读,学生会另有一番感受。
本文民族自豪感不仅体现在抒情语句中,还体现在议论和叙事的语句中,要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6、思考练习的指导
思考. 练习2是抓住重点句体会奥运的影响,见前面所述。
思考 . 练习3是抄写语句,学生喜欢的语句都可以抄,不应加以限制。
有的可能抄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有的可能抄体现奥运影响的句子,有的可能抄描写蒙椎克山音乐喷泉的句子,还有的可能愿意多摘抄一些。
(3)课外可小练笔或办一期手抄报。
搜集有关奥运明星的资料,在想象世界里和作者采访过的一位畅谈2008年奥运会,然后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或搜集有关奥运的趣闻和北京筹备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四、参考资料
1、 2008北京奥运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分为五部分。
一、总体战略构想;二、奥运比赛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三、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建设;四、社会环境建设;五、战略保障措施。
《规划》总的精神是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
《规划》实施两年来进展顺利。
到2008年,北京天会更蓝,地会更绿,水会更清,交通会更通畅,经济会更发达,市民文明程度会更高,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五大洲的朋友们。
2、巴塞罗那奥运会部分项目成绩:
男子100米跑第一名 9秒96 第二名 10秒02
女子100米跑第一名10秒82 第二名 10秒83
男子800米跑第一名 1分43秒66 第二名 1分43秒77
女子800米跑第一名一分55秒54 第二名 1分55秒99
男子跳高第一至第三名都是2米34
女子跳高第一名 2米05 第二名 2米03
男子跳远第一名 8米67 第二名 8米64
女子跳远第一名 7米12 第二名 7米02
男子52公斤级举重第一名 265公斤第二名 262.5公斤
2、部分著名运动员介绍
邓亚萍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有“乒坛魔女”之称。
多次获世界冠军称号。
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呢子单打金牌和女子双打(与乔红)金牌。
奥运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为她颁奖。
伏明霞我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多次获世界冠军称号。
1992年,不满14岁的伏明霞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以绝对优势获得金牌。
高敏我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多次获世界冠军称号。
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金牌。
李宁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体操生涯长达17年,多次获世界冠军,有“体操王子”之称。
李小双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自由体操金牌。
栾菊杰我国女子击剑运动员。
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女子花剑金牌。
1978年在西班牙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被短剑刺伤仍坚持比赛,最终获得亚军。
她顽强拼搏的精神博得所有人的敬佩。
叶冲董兆敏王海滨我国男子花剑运动队队员。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因为翻译有误,贻误了比赛时间,来不及准备就匆匆上场,结果仅获得银牌。
肖爱华我国女子击剑运动员。
曾连续参加四届奥运会,有“中国第一女剑客”之称。
布勃卡乌克兰男子撑杆跳运动员。
曾多次获世界冠军。
德弗斯卫国女子田径运动员,曾两次获得奥运会女子百米跑金牌。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参加100米栏比赛,决赛中,当她在领先跨越最后一个栏架时,不幸摔倒在地,最后跌跌撞撞冲过终点,而名列第五。
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上,也是参加100米栏竞赛,只跨过4个栏架,却因腿伤发作而饮恨退出比赛。
刘易斯美国男子田径运动员,共获过9枚奥运金牌,创世界纪录9次。
莫塞利阿尔及尼亚男子田径运动员。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获男子1500米跑金牌。
奥蒂牙买加女子田径运动员,曾获得7枚奥运会奖牌,但没有金牌。
索托马约尔古巴男子田径运动员。
他创造的男子跳高2米43 的室内世界纪录和2米45的室外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吉普凯特丹麦男子田径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