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电子政务的比较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毕业设计中美电子政务发展比较研究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中美电子政务发展比较研究摘要电子政务萌芽于上个世纪80年代,其主要目的是优化政府工作流程、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国家已开始开展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并将其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美国电子政务起步稍早于中国,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美两国电子政务已存在很大差距。
通过阅读和总结有关专家学者针对中美两国电子政务比较的论述,研究和分析中美两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作者梳理出导致中美电子政务呈现巨大落差的主要原因有:a) 以“市民为关注焦点”的服务理念在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b) 有关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法律法规的缺位和不完善;c) 一个科学集中统一的电子政务组织管理体系在中国还没有形成;d)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的支撑;e)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
通过学习掌握美国在电子政务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和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成功经验,作者对在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如何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及在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和技术标准和建立科学有效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问题及背景中国电子政务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联合40 多个部、委、办、局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为标志。
电子政务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和公众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电子政务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方敏,2006)。
浅议国内外电子政务开展比拟研究[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开展,信息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
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又成为整个信息化中的关键。
我国电子政务的开展也有了近二十年的历史,但从开展情况来看,与美、英、加等兴旺国家尚有不小的差距。
根底设施、法规、专业人才等都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开展的瓶颈,但是观念的转变更为重要。
在中国参加世贸组织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关注国外电子政务最新进展的同时,究竟应如何评价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以及电子政务的成就、问题,未来中国电子政务开展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对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开展情况进行比拟,汲取国外电子政务的开展经验,应用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formation becomes a focus of attention all common. In the nation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ystem,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become the key throughout the informat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lectron government affairs has nearly 20 years of history, but from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beauty,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large gap. Infrastructure, regulations, professional talents are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is the bottleneck of, but more important.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focusing on foreign latest of e-government in China, how should evaluate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and the problems of e-government in China,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hould take what kind of strategies. Around the above problem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absorbing foreign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in China.[关键词] 电子政务中外开展比拟[Keywords]E-government,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Development, Compare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政务应运而生。
电子政务立法现状与对比探析一、国外电子政务立法现状(一)美国电子政务立法现状美国是最早提出电子政务理念的国家,也是当前电子政务发展成就最高的国家,其电子政务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建设与实施。
美国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是伴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电子政务法律体系与电子政务发展的协调性,从其电子政务发展至今,美国已出台了一系列的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例如在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方面,颁布了《计算机保护法》、《计算机欺诈及滥用法案》、《网上电子安全法案》等;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方面,颁布了《儿童网络隐保护法》、《个人隐私保护法》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颁布了《电信法》。
美国与电子政务直接相关的法律是2002颁布的《电子政务实施指南》和《电子政务法》,其中《电子政务法》是当前美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中最核心的法律文件,涉及到电子政务从规范立项、建设、实施与维护的全过程,同时还对电子政务相关的信息技术管理与规划进行了立法规定。
该法还明确了各立法机关的立法权限,明确了政府职能部门利用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职能。
为促进该法的顺利执行以及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还以立法的形式对建设电子政务的建设资金进行了规定。
美国针对电子政务构建的法律体系是当前世界上最完善的电子政务法律框架,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原则、内容、纲要、实施与维护进行了全面规范,在电子政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所构建的电子政务法律框架,其《电子政务法》是整个法律框架的核心,而计算机与网络安全、信息立法是法律框架的基础,而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是电子政务法律框架的重要补充。
(二)欧盟的电子政务立法欧盟各成员国虽然都构建了属于本国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但基于欧盟架构下,欧盟也制定了许多电子政务建设的政策规范,例如2004年制定的《欧盟范围内向社会公众、商业机构、公共部门提供服务的电子政府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欧盟各成员国跨国界的电子政务发展,是当前欧盟指引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规章。
90电子政务01E-GOVERNMENT2010中美电子政务战略研究综述摘 要:关键词:电子政务;战略研究;中国;美国近年来,学术界对中美两国电子政务战略的研究颇有成效,横向上,在美国电子政务战略、中国电子政务战略以及中美电子政务战略比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纵向上,从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周立卓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92002年美国发布了“电子政务战略(2002)”(E-Government Strategy),首次提出以电子政务为平台实现公民、企业与政府互动的战略目标。
同年,我国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以及发展战略框架。
可以说,自2002年伊始,中美两国都在电子政务战略的指导下进行电子政务建设。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紧紧追随实践的步伐,对两国各自的电子政务战略及两者之间的比较开展不同角度的研究。
笔者从国内较具代表性的学术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和国外学术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以及CRS(The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开放资源网站收录的研究论文出发,对2001至2008年的中美电子政务战略研究做一综述。
一、关于美国电子政务战略(一)国外研究综述对美国《电子政务战略(2002)》的研究主要由下列几个报告组成,该系列报告受国会研究所(The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CRS)委托而研究。
学者Jeffrey W. Seifert在《A Primer on E-Government:Sectors,Stages,Opportunities,and Challenges of Online(G2G、G2C、G2B)、阶段,探讨了国会委托的相关议题:电子政务潜在机遇与挑战,包括效率、新的亟待改善的服务、增加公民分享程度、改善政府数据系统、安全和隐私问题、政府信息技术及资金的管理[1]。
中美两国在大数据政策领域的对比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大数据政策领域的对比研究,分析了两国在大数据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的背景和现状。
通过对比分析中美大数据法律法规、个人数据隐私保护、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大数据安全管理的政策差异,发现了两国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的异同点。
在总结了中美大数据政策的异同点,并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研究发现,中美在大数据政策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也有共同点。
对此,本文从政策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中美大数据政策的发展和合作。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美两国在大数据政策领域的差异和共同点,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美大数据政策,对比研究,背景现状,法律法规,个人数据隐私保护,产业发展,安全管理,异同点总结,未来发展,建议。
1. 引言1.1 中美两国在大数据政策领域的对比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大数据政策领域备受关注。
中美两国在大数据政策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中美大数据政策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在这一领域的立法、监管和发展方向,为未来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中美大数据政策的背景和现状、大数据法律法规的对比分析、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政策差异、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对比以及大数据安全管理政策比较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深入挖掘中美两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总结中美大数据政策的异同,探讨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并提出对中美大数据政策的建议。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中美在大数据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2. 正文2.1 中美大数据政策的背景和现状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大经济体,在大数据政策领域也有各自的背景和现状。
从背景来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和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中美两国电子政务的比较研究摘要:通过梳理有关中美两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文献,然后分析总结出中美两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然后阐述了我国和美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相同点——专门的组织机构、统一的行动计划、重视政府机构门户网站建设,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门户内容与形式和法律法规三个方面比较了两国在电子政务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电子政务;中国;美国;比较研究2010年4月,联合国发布了《2010年度全球电子政府调查报告》,从国家的排名来看,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和荷兰,而我国仅排在第72位。
与电子政务应用与发展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特别是美国,我国在电子政务的开拓运用上还是有所逊色,通过与美国电子政务的横向比较研究,以此挖掘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瓶颈与弊端,借鉴美国较为发达的实践经验,以逐步完善我国的电子政务体系。
一、中美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美国电子政务在很大程度上正在成为全球电子政务的模板。
作为电子政务的领导者。
从1993年的克林顿重塑政府运动开始,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发布了1300多项电子政务相关的实施项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由于电子政务的实施, 1992年到1996年,美国政府的员工减少了24万人,关闭了近2000个办公室,减少开支1180亿美元。
在对居民和企业的服务方面,政府的200个局确立了3000条服务标准,作废了116万多页过时的行政法规,简化了311万多页规定。
美国政府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花费在2002年将达到48亿美元,到2003年将达到52亿美元,其中将有很大一部分用于电子政务推广。
到目前为止, 已有超过80%的互联网用户通过政府网站进行事务处理。
现在美国政府的网站能够提供包括办公室电话、办公地址、在线报刊、在线数据库以及外部网站链接、外语翻译、个人隐私政策、广告、安全特性、免费电话、技术服务等在内的27种功能。
①从90年代末期开始,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道,突破了部门和地域限制,向交互性和互联网方向发展。
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其目标是在1999年5月,下注册的政府域名猛增至1470个。
①晓月:国外电子政务纵览〔J〕. 计算机与农业, 2003(3),25-26.截至2009年底,中国推动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据初步统计,全国政府域名()下的网站已经发展到30000多个。
全国31个省(区、市)、国务院70多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全国政府域名()下的网站已经发展到30000多个,100%的省级政府和国务院组成部门、98.5%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和85%以上的县区级政府已经建立了政府网站。
②同时,各地网上办事、服务热线发展迅速。
商务部实现了22项行政许可事项和44项在线上报事项的在线办理,已有83位商务参赞和40位地方商务厅局长与网友实现在线交流。
政务公开的载体逐步向基层延伸。
江苏、安徽、江西、湖北4省平均93%的乡(镇)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大厅),79%的行政村建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
二、中美两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相同点1.专门的组织机构。
在美国,电子政务的筹划和建设基本上是由联邦政府统一发起组织和调控的。
在联邦政府下的自发组织政府组织或者是一些公益性组织,组成一个监管政府信息化的组织机构或政府技术推动组,为美国政府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我国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1984年,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成立了信息管理办公室,负责推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198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系统领导小组和国家信息中心,负责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各个部委局和地方省市县相继成立了信息中心。
1996年,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国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大大推动了政府信息化建设。
2.统一的行动计划。
1993年,美国制定并颁布了美国国家基础设施行动方案,1994年又提出了政府资讯科技服务远景,从而确定了美国联邦政府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目标。
美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对信息、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和技术的更好利用,以建立更好的政府。
我国也已对电子政务建设确定了具体目标,即要初步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其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安全保密。
”3.重视政府机构门户网站建设。
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即通过一个门户网站可以进入到政府的所有部门,或者可以进入任何一个由政府向用户所提供的服务项目。
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建立的一个这样的门户网站是FirstGov。
这是庞大而复杂的美国联邦政府向居民提供的第一个简单的、便于使用的、单点进入联邦政府的网站。
通过这个网站,居民可以进入大约②娄亚莉、刘光容:《中美电子政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4),108-109.2万个联邦政府各个部门的网站,搜索大约3千万个网页。
网站按行政、立法、司法提供16个主题的分类政府信息,并且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风险不大的业务处理。
这个网站目前每天大约有1万2千个访问者,被浏览的网页达每日10万页以上。
我国政府网站的建设时间虽然不长,但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政府网站已经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北京市政府的“首都之窗”网站、上海市政府的“中国上海”网站、南京市政府的“中国南京”网站、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青岛政务网”等。
无论在网站布局、外观设计,还是在网站功能、网上事务处理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如“中国上海”网站链接的上海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网站数量为143个,为公民和企业提供了涉及所有政府部门事务的办事指南,提供表格下载、网上咨询和投诉、网上政务受理等各项服务,目前日均访问量已超过10万人次。
已有20个委、办、局提供了300多种表格下载,24个委、办、局提供了近40项网上咨询或投诉窗口,一批政府部门正在尝试提供网上政务直接受理。
4、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政府改革紧密相联③。
电子政务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与政府改革结合的必然结果。
技术和制度之间的互利效果不是直接的和结果性的,而是复杂的和高度相互依赖的,这种相互依赖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虚拟政治。
④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推动了政府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最具代表意义的当属1993年的克林顿政府的国家绩效评估,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使用信息技术重塑了政府对民众的服务流程,加强了政府与客户间的互动,建立了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子政务以提供更有效率、更易于使用的服务,为民众提供更多获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途径,受到了公民普遍的支持。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正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通过政府改革,实现电子化政府,实施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换、远程连线会议等电子政务,促使政务向透明公开、高效管理的方向发展。
同时在新时期,公众和企业对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经济下更加强调掌握知识的公众和企业的价值、对外界变化的反应速度和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这种变化使得企业和公众希望政府能够去掉官样文章,简化官僚程序,使与政府的沟通更容易、更透明、更有效,政府的信息更公开,与政府沟通的各个环节更一体化等等,进而实现政府、企业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与友好协作。
在简·芳汀看来,信息技术和制度安排是相互关联,相得益彰;它们既是自变量也是因变量,彼此之间互存因果关系。
制度和组织使得信息技术得以执行。
反过来,信息技术可以改造组织和制度,使之更好的适应技术的发展(简·芳汀,③初打算以此作为此次课程论文的主题,但发现自己功力尚浅,把握不住主要脉络,所以只能简单梳理文献,分析中美电子政务的异同。
④简·芳汀:《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第9页。
2004:9)。
所谓的“三分电子、七分政务”大概也就是如此的含义。
一、中美电子政务发展的差别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方面的差异。
众所周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网络安全、正常、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
在基础设施方面,发达国家的做法是政府和私营企业、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分工负责,共同建设国家基础信息结构。
美国已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密如蛛网的电话线路和有线电视线路可利用,后者的宽带网络现正在加速扩建和推广之中。
另外还启动了无线上网技术,这为全天候网上办公日益转化成社会实践提供了可能。
美国各地的星级宾馆和饭店的房间也都有专门的连网接口,就连机场的公用电话亦然。
这是美国推行电子政务宝贵的硬件设施。
我国也在努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但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经济发展不如发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还未全面完成,网络的运行速度还很慢,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设施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在偏远和落后地区更是难以普及,整体的物质和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电子政务的需要。
此外,我国电信服务的服务价格还较高,在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量的公文流转,业务处理靠纸质+电话方式进行。
不同的政府机关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时, 仍靠电话传真、传统的邮寄和专人投递,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2.政府网站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差异。
美国已经走完办公自动化和政府协同办公的发展阶段,已经有了完备的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现在集中于政府服务的电子化。
美国的农业市场服务机构(AMS) 由政府出资兴建,在全国收集产品价格,每天通过网络和其它媒体公布农副产品市场的信息,目的是帮助公民们了解市场、公平竞争。
而我国电子政务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大量问题:首先是内容有限,相当多的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网仅仅局限于把关于政府职能机构的介绍、政策法规的讲解以及重要会议精神的传达等方面的信息从纸上搬到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质量也不高,根本不能引起公民和企业进入浏览的兴趣,网上信息更新很不及时,网页与网页之间的连接渠道少,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体系;其次,政府信息网络重视了网页的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而对于政府部门的信息未有动态的反映,也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
民众虽然从网上可以了解一些政务信息,但是却缺乏办理一些事务所需要的指引,政府与公民之间缺乏互动性、回应性;第三,内容不规范,有的政府网站过于随便,过于商业化;有的政府网站内容非常有限,一般只有概况、单位简介、招商引资信息等内容;有的只是简单的公文内容,而很多数据库并没有在网上公布,从而造成资源共享困难;有的政府网站信息不及时更新,或信息不能定时发布,影响人们对“政府上网”的信心;第四,易用性不够,例如大部分网站没有内容检索,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传播视频、音频信息。
一些政府网站尚处于“形象工程”阶段,没有实际应用,网站交互性不够强,“政府职能”的网上实现仍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第五,我国的政府网站的域名极不规范,各级政府部门网站域名的形式繁杂混乱,有的政府部门用非政府域名,政府域名有的用英文全称、英文缩写,也有的用拼音全称、拼音缩写,有的加上了所属行政区划的缩写,而有的则以连线表示,同一类机关从域名上看不出任何关联,即使是上下级单位域名也缺乏衔接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