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8.02 MB
- 文档页数:71
语文园地1一、教学目标:1.学会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联系语境,展开联想,选择词语说一说或城市生活。
3.看图选择风景,仿照例句写一写。
4.朗读并积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二、教学重点:联系语境,展开联想,并仿照例句写一写。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联系语境,展开联想,选择词语说一说或城市生活。
3.看图选择风景,仿照例句写一写。
教学过程:一、回顾单元内容,引发思考:1.回顾单元内容:教师导入:同学们,第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谁来说一说,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课文?预设1:我们一共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和三篇课文《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
教师引导:这个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那我们来回忆一下第2课《乡下人家》和第3课《天窗》这两篇课文,它们的关键语句分别是哪一句?预设1:第二课《乡下人家》的关键语句是: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预设2:第三课《天窗》里,“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一共出现了两次,是这篇文章里关键的语句。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文章的过渡句和最后一句往往会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想法,尤其是最后一句阅读时要重点体会,来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抓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是学习文章、领悟作者思想的重要方法。
2.引发思考:教师引导:在第四课中,你认为哪些语句也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呢?请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
预设1:我觉得最后一句“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这句话是关键的语句,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以及春天桃花水的喜爱之情。
预设2:我同意他的观点,这句话在文章的最后,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在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的学习中,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就像是一个知识宝库,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扇充满趣味和智慧的大门。
首先,“交流平台”部分让我们对第一单元的写景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仿佛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了美丽的乡村,领略了大自然的迷人风光。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作者们在描写景物时,常常会调动多种感官,让我们不仅能看到美景,还能听到声音、闻到气味、触摸到质地。
比如,在《乡下人家》中,作者写道:“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这里的“探”字,把笋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笋的生机与活力。
而且,作者还通过视觉描写,让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些鲜嫩的笋。
这种细致的描写方法,让我们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
“词句段运用”则像是一位细心的老师,教会我们如何把句子写得更加生动和具体。
比如,通过比较“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和“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从土里长出来。
”这两个句子,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前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笋写得更加活泼可爱,让人印象深刻。
在练习中,我们也试着用这种方法来改写句子,让自己的文字变得更加有趣。
还有“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让我们感受到了梅花的坚韧和高洁。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古人是如何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
这不仅让我们对诗词有了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日积月累”里的古诗和名句,更是为我们的知识储备增添了丰富的养分。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诗歌的重要意义,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在学习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许多有趣的活动。
比如小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分享自己对课文和知识点的理解;还有仿写练习,让我们把学到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中。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篇一」教学设计:1、以童话为内容进行交流,要讲清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从中受到的启发。
2、通过“减一减”的方法,认识一些新字。
能自己发现这些字在读音和字形上的特点。
3、通过“读一读”对学生写字进行巩固,并能够自己发现这些生字与偏旁之间的关系。
4、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
5、积累一些谚语。
教学重难点:1、能感受童话的奇特,和同学交流童话带给你的启示。
2、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与同学们交流童话的特点。
(1)童话世界里的人物、动物、植物都会说话。
(2)童话世界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2、说一说,在这些童话里你更喜欢谁?为什么?3、读完童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4、你打算在生活中怎么去做?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
(1)同桌之间读一读。
(2)齐读。
(3)指明读。
2、如果去掉这些生字的读音,你还认识它们吗?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读读这些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a、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
这些字都有“口”字旁,说明都与口有关系。
c、你能在写几个这样的字吗?请你写一写。
d、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2、学习修改符号。
a、认识什么是修改符号。
b、明确修改符号的具体意义。
c、学会运用修改符号。
3、巩固练习,修改符号的用法。
(1)爸爸尚班走了。
(2)妈妈穿着一件红裙子,一顶帽子。
(3)果园里有许多水果:苹果、鸭梨、黄瓜和桃子。
a、学生练习修改,并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b、小组内交流c、全班交流d、展示、评价。
4、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2)学生随教师诵读。
(3)说一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a、小组交流。
b、汇报。
(4)生诵读。
四下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一编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聚焦阅读方法—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材以《乡下人家》《天窗》为例,提示学生注意关键语句的位置和作用。
中心句、结尾句、过渡句、反复句等句子需要学生在阅读时关注,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词句段运用编排了两项内容,一是选两三个词语,说说城乡生活的不同;二是仿照例句,看图选择一种情境来写一写。
这一板块注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理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上阙写的是梅花傲雪开放的美好身姿,“风雨、飞雪、百丈冰”表明了环境的恶劣,而梅花不畏严寒;下阙主要写梅花“不争春、春来报、丛中笑”的谦虚品格和乐观精神。
这首词感情炽热,表现出梅花的精神风骨。
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运用分项列举再概括的方法,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画。
3.理解、背诵《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难点运用分项列举再概括的方法,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画。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总结方法,快乐阅读1.自由朗读三位同学的话,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交流分享。
预设1:我喜欢《天窗》里的这一句话“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这句话,读者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预设2:我从《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体会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
这是全文的关键句。
3.你是如何找到这些关键句?预设:一般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都在课文的结尾,比如《乡下人家》。
有些在课文中间,比如《天窗》,“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一句作为过渡句,表达作者的感情。
4.你发现还有哪些语句也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呢?5.小结梳理。
通过交流和分享,我们不仅能找到关键句,还能找到关键句的位置。
关键句,包括中心句、结尾句、过渡句、反复句等需要重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