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画家乡的风景第二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16
《画家乡》第二课时陈玲肖教学目标:1、会认生字,会写2、能用“…那么…那么…”、“又…又…”说话。
3、通过朗读体会写得美的句子,感受家乡的不同地方风景的美丽。
重点:会用几种短语说话难点:抓住优美的句子体会平平、青青、山山的家乡美。
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24课。
(生齐读课题:画家乡)词语卡片出示,指生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五个可爱的小画家,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朋友的家乡?(生说,师板书: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里?出示句子填空2、引读第一自然段:这些小画家爱家乡,也?(生齐读: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3、复习第二自然段:我们欣赏了涛涛的画,领略了海边的美丽。
(板书: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屏幕出示文段:涛涛的家乡在(海边)。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再次齐读二、新授:学习课文3-5自然段过渡语:听你们这一读啊,觉得涛涛的家乡真是个有鱼有虾的好地方,真是美丽的地方!有个小朋友都等不及了,你们听,她在说什么?(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屏幕显示山山的画面:一(1)班的同学们,我的家乡也很美,快来参观吧!过渡语:山山向我们发出了邀请,我们赶紧去吧。
请同学们打开书103页,按要求学习第三自然段。
2、出示学习要求:(1)把第三自然段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2)用“——”划出山山的家乡在哪里。
(3)用“~~”划出你喜欢的景物,多读几次。
(4)不懂的地方自己做个小记号。
3、你为什么喜欢山山的家乡?山山把自己的家乡什么地方画得美?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句子1: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深。
谁会用“___________那么______,那么__________”说一句话。
出示两幅图片,选择一幅图说一说,A你能找到花的特点吗?红、多、香、鲜艳B你能看出用什么词来说这些苹果?多、香、脆、红、大句子2:房前屋后都有又高又大的树。
《画家乡》第二课时简案一教材简说《画家乡》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课,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课文通过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五个小朋友画出自己的家乡美景,表现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课文内容浅显,共有七个自然段,中间的五段构段方式相同,句式相仿,便于学习和背诵。
课文配有五幅插图,与重点段落呼应。
二教学设想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多渠道、多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围绕“兴趣、方法、能力、情感”八个字做文章,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选择第二、三自然段为精讲段落,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像的翅膀,入情入境地朗读去感受涛涛和山山的家乡山高水阔的壮观景象。
在学生明白学习方法后,指导学生选择四、五、六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自主合作学习,再去领悟草原、平原、城市的迷人风光。
这样,由“扶”到“放”,循序渐进,让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和自学能力,并领略到了祖国大地的神奇与美丽。
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家乡,引发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和幸福,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激发他们热爱自己家乡的热情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识“宽、贝”等12个生字,会写“爱、贝”等6个字,并能将字写得正确、美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家乡的美好。
)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课文优美的语言,知道伟大的祖国是多么辽阔、多么美丽。
2、用彩笔画家乡,用语言赞美家乡,感受生活的甜美和幸福。
激发热爱自己家乡的热情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有关家乡的图片五教学流程(一)导入、复习1、引导学生从中国地图上找家乡的位置,激趣,板题。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教学分析: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教学教具:课件、图片等其他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
欣赏家乡自然风景。
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
二、新授。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水平线——开阔;斜线——深远。
思考题: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1)、欣赏朝戈《母亲湖》。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对照透视图。
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2)、欣赏陈逸飞《水乡》。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对照透视图。
成角透视规律小结: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3、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欣赏书上其他作品,并判断其透视现象。
《画家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丹丹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
【年(卷),期】2004(000)008
【摘要】读着《画家乡》,好像置身一个缤纷天地。
浩瀚的大海,辽阔的平原,一碧千里的连绵群山,高楼耸立的现代化城市。
在学习中孩子们会感受到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秀美的风光,富饶的土地,丰富的宝藏。
通过学习欣赏本文,使孩子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让他们提起五彩的画笔,用绚丽的色彩,画祖国,画家乡。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李丹丹
【作者单位】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真心真爱·悟言立德r——《给家乡孩子的信》(苏教版六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构建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体化阅读教学设计《军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3.浅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争论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例谈
4.我爱家乡--家乡是幅山水画
5.话家乡特色,承中华文化——以《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画家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的句式说句子。
3、看图按文章的段落结构说说自己的家乡。
4、了解课文内容,热爱自己的家乡,感受祖国幅员辽阔,风光秀美。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看图按文章的段落结构说说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过渡语: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家,我们生长的地方就是家乡。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课文中四位同学爱家乡,还把他们家乡的美景都画了下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3画家乡。
二、复习词语:复习生字组成的词语,先自己读读,要读准字音,有几个字音容易读错,把这些词语再读读。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1、自由朗读:你们还记得谁画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在哪里吗?打开书朗读课文自由读。
2、初知文意:同学们还记得刚才提的问题吗?同学们回答。
随机板书贴图。
3、分自然段自由朗读:他们的家乡都很美。
孩子们爱自己的家乡,所以小朋友们用彩笔画家乡。
你喜欢谁的家乡呢?就请你把那个自然段好好读读,可以用直线画一画有关的句子。
4、学习第二自然段:①齐读第二自然段:谁喜欢可可的家乡?我们一起来读读。
②可可的家乡在海边,你觉得可可的家乡哪儿美呀?结合画的句子来说说。
③大海是那么宽,海水是那么蓝。
课文又用那么那么这样的词语把大海的美丽写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④还觉得海边哪儿美呀?海边有装满鱼虾的船。
你怎么知道有很多这样的轮船呢?对了一艘艘说明有很多艘,有很多艘装满货物的轮船。
对比朗读:一艘船上装了鱼和虾。
⑤可可在哪儿呢,那个在。
就是可可。
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朗读。
我们一起读一读。
读出长句的停顿,也读出了可可捡贝壳的高兴心情。
⑥大海的广阔美丽,码头的繁忙景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再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
我们看这个自然段先告诉我们可可的家乡在海边,再描写那里的海水码头轮船,最后写画中的可可正在海滩上捡贝壳。
总结学习方法: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可可家乡的,再画画有关的句子,结合画的句子说一说,再把体会到的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