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 实数 6.3 实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4
6.3 实数(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2.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3.了解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后,一些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及其发展变化.教学重点实数的运算.教学难点实数的运算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3,-53,847,119,911,95. 二、新课教学我们发现,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即3=3.0;-53=-0.6;847=5.875;119=0.81;911=1.2;95=0.5. 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π=3.1415926…也是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由于非0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负之分,实数也有正负之分,所以实数还可以按大小分类如下:探究:如下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点O′对应的数是多少?从图中可以看出,OO′的长是这个圆的周长π,所以点O′的对应数是π.这样,无理数π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事实上,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这就是说,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当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与有理数一样,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a表示任意一个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三、课堂练习四、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无理数?2.什么叫做有理数?3.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4.无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5.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6.3 实数(第2课时)教学内容实数的运算.一、导入新课1. 用字母来表示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2. 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3. 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复习以前知识,导入新课的教学.二、实例探究1. 思考:(1)2的相反数是,-π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 .(2)2=,-π=,0= .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A表示任意一个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设A表示一个实数,则2. 例题例1 (1)分别写出-6,π-3.14的相反数;(2)指出-5,1-33各是什么数的相反数;-的绝对值;(3)求364(4)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求这个数.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之间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运算,而且正数及0可以进行开方运算,任意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 在进行实数的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等同样适用.例2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3+(2)33+23.(-2)2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的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三、课堂小结1. 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2. 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四、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6.3《实数》一. 教材分析《实数》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本章内容包括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的分类,以及实数的运算规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可能对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讲解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数的分类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对实数进行分类。
2.掌握实数的运算规则,能够进行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能够运用实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的区别和联系。
2.实数的运算规则: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提问和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实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讲解和巩固实数的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的讲解和例题。
2.练习题:针对实数的分类和运算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讲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实数的分类,如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的区别和联系。
3.操练(20分钟)讲解实数的运算规则,通过具体的例题来演示和解释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实数的分类和运算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实数的分类和运算规则。
5.拓展(10分钟)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实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进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的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3《实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3节《实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数进行系统认识的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实数的定义、实数与数轴的关系以及实数的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实数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培养学生对实数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本概念,对数轴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数的分类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实数的内涵和外延。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能够对实数进行分类,了解实数的丰富性和广泛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定义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实数的分类和各类实数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实数相关的案例和图片,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展示和分析。
2.准备实数的分类表格,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3.准备数轴的道具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那么你们能总结一下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特征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实数的定义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同时,结合案例和图片,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概念。
例如:“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实数。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它们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请大家观察这个数轴,找出一些特殊的点,并试着解释它们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实数的定义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对给定的实数进行分类。
第六章 6.3实数知识点1:无理数1.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2.表现形式:(1)开方开不尽得到的数如: 、等;(2)含有π的式子;(3)有规律但不循环的无限小数,如:0.101 001 000 1…;注意:对于实数的分类,不能只看形式,并非所有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应严格按照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来判定,如为有理数.知识点2:实数的概念(1)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例如:-6,,,0.4,π等都是实数.(2)实数的分类总结:(1)实数的相反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相反数的意义一样,如果a表示任意一个实数,那么-a 就是a的相反数,即a与-a互为相反数,例如: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是-.另外,规定0的相反数仍然是0;(2)实数的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意义一样,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用字母表示为:对于任意实数a,有|a|=知识点3:实数与数轴1.对应关系: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2.与有理数相同,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总结:(1)利用数轴可以比较实数的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2)正实数大于0,负实数小于0,正实数大于一切负实数,两个负实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知识点4:实数的性质在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在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知识点5:实数的运算(1)实数有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2)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总之有理数的一切运算法则适用于实数的运算.考点1:实数概念的应用【例1】下列各数:-5,3.7,,,,-π,,0.3,-,0.212 112 111 2…(每两个2之间依次多一个1)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哪些是正实数?哪些是负实数?解:有理数有:-5,3.7,,,0.3,-;无理数有:,-π,,0.212 112 111 2…(每两个2之间依次多一个1);正实数有:3.7,,,0.3,,,0.212 112 111 2…(每两个2之间依次多一个1);负实数有:-5,-,-π.考点2:实数的大小比较【例2】比较2,,的大小,正确的是( )A.2<<B.2<<C.<2<D.<<2答案:C点拨:∵22=4<5,∴2<,∵23=8>7,∴2>.故选C.考点3: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例3】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用“<”连接:-0.,-,.解:-0.,-,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由图得到:-<-0.<.点拨:对于-,可以通过画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得到.考点4:实数的运算【例4】计算:(1)(+)×;(2)--;(3)-(精确到0.01);(4)+(<a<π)(精确到0.01).解:(1)原式=(0.1+0.1)×12=2.4;(2)原式=--=-;(3)原式=(-)-(+)=---=-2≈(-2)×1.414=-2.828≈-2.83;(4)由<a<π,得原式=(π-a)+(a-)=π-≈3.142-1.414=1.728≈1.73.点拨:对于一些常用的无理数,应记住其近似值,如≈1.414,≈1.732.。
教学目标: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及实数的分类。
2、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3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通过了解数系扩充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无理数:通过课前学生的动手操作提出问题:怎样将两个面积是1的正方形通过裁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和小正方形的对角线有什么关系?具体是多大学生动手操作,直观的从几何图形上感受的大小,进而提出具体是多大?是什么样的小数?结合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联想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小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进而发现特点给出无理数概念,并总结无理数的特征。
2、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让学生通过理解,举出无理数的例子。
=1.41421356237309504880...0.10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3、问题1:把下列有理数95,119,847,53,3写成小数的形式,它们有什么特征?即:5.095,18.0119,875.5847,6.053,0.33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整数或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通过小学的分数与小数互化,让学生观察此组数据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
二、实数及其分类:......26489793238461415926535.32221、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教师启发学生类比有理数的分类,明确分类的基本原则,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分类。
按照定义分类如下:实数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小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分数整数有理数按照正负分类如下:实数负无理数负有理数负实数零负无理数正有理数正实数三、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3 第2课时《实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3节《实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数进行系统的认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实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实数的概念,了解实数的性质,能够利用实数和数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对数的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轴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实数和数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轴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2.难点: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数轴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数轴的图片和相关实数的例子。
2.学生准备:预习实数的相关内容,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轴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实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认识实数。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它们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实数具有以下性质:–实数是数轴上的点,每个实数对应数轴上的一个唯一点。
–实数具有大小和方向,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实数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相邻两个实数之间存在无数个实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实数,并进行实数的运算。
例1:在数轴上表示-2、3、√2等实数。
实数及其性质一、学生起点分析实数是在有理数和勾股定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数系扩张,在教学中注意运用类比方法,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等概念可完全类比有理数建立,并通过例题和习题来巩固,适当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的第三节。
主要是建立实数的概念并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不同的分类,同时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认识了无理数,了解了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从而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使学生对数认识进一步深入。
中学阶段有关数的问题多是在实数范围内进行讨论的,同时实数内容也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2.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3.在认识“实数”这一新知识时,学生应用已有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规律类比解决“实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规律,从而获取解决实数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5.了解数系扩展对人类认识发展的必要性;教学重点1.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2.在实数范围求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明确实数的运算运算规律;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实数概念和分类;第三环节:实数相关概念;第四环节:实数的运算;第五环节:课堂练习;第六环节:归纳小结;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新课内容:问题:(1)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怎样分类?(2)什么是无理数?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吗?意图: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引入无理数后数的范围的扩充作准备。
效果: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相互补充完善了旧知识的复习掌握,通过对有理数分类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分类要按同一标准不重不漏。
通过举例明确了无理数的表现形式,野味后续判断或者对实数进行分类提供了认知准备。
第六章 6.3 实数知点 1: 无理数1.定 : 无穷不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2. 表形式 :(1) 开方开不尽获得的数如:、等;(2)含有π的式子 ;(3)有律但不循的无穷小数, 如 :0.101 001 000 1⋯ ;注意 : 于数的分 , 不可以只看形式 , 并不是全部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格依据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来判断 , 如有理数 .知点 2: 数的观点(1)定 : 有理数和无理数称数. 比如 :-6,,,0.4, π等都是数 .(2)数的分: (1) 数的相反数的意和有理数的相反数的意一, 假如 a 表示随意一个数, 那么 -a 就是 a 的相反数 , 即 a 与 -a 互相反数 , 比如 :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 此外 , 定 0的相反数仍旧是0;(2) 数的的意与有理数的的意一, 一个正数的是它自己; 一个数的是它的相反数;0 的是0, 用字母表示 : 于随意数a, 有|a|=知点 3: 数与数1.关系 : 数与数上的点一一 .2.与有理数同样 , 数上右的点表示的数比左的点表示的数大.: (1) 利用数能够比数的大小, 在数上 , 右的点表示的数比左的点表示的数大 ;(2) 正数大于0, 数小于0, 正数大于全部数, 两个数比大小, 大的反而小 .知点 4: 数的性在数范内的相反数、倒数、的意和在有理数范内的相反数、倒数、的意完整一 .知点 5: 数的运算(1) 数有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 混淆运算的序是先算乘方、开方, 再算乘、除 ,最后算加、减 , 同运算依据从左到右的序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2) 加法交律 :a+b=b+a; 加法合律 :(a+b)+c=a+(b+c) ; 乘法交律 :ab=ba; 乘法合律 :(ab)c=a(bc);乘法分派律 :a(b+c)=ab+ac.之有理数的全部运算法合用于数的运算.考点 1:数观点的用【例 1】以下各数 :-5,3.7,,,,- π ,,0.3,-,0.212 112 111 2⋯(每两个2之依次多一个 1)哪些是有理数 ?哪些是无理数?哪些是正数 ?哪些是数?解 : 有理数有 :-5,3.7,,,0.3,-;无理数有 :,- π ,,0.212 112 111 2⋯(每两个2之挨次多一个1);正数有 :3.7,,,0.3,,,0.212 112 111 2⋯(每两个2之挨次多一个1);数有 :-5,-,- π .考点 2: 数的大小比【例 2】比 2,,的大小,正确的选项是()A.2<<B.2<<C.<2<D.<<2答案 :C2∴ 2<3∴2> . 应选 C.点拨:∵ 2 =4<5,, ∵ 2 =8>7,考点 3: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例 3】在数轴上表示以下各数, 并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摆列起来, 用“ <”连接:-0.,-,.解 :-0.,-,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由图获得 :-<-0. < .点拨:关于 -, 能够经过画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的对角线获得.考点 4:实数的运算【例 4】计算 :(1)(+) ×;(2)--;(3)-( 精准到 0.01);(4)+(<a<π)( 精准到 0.01).解 :(1)原式 =(0.1+0.1)× 12=2.4;(2)原式= --=-;(3)原式 =(-)-(+)=---=-2 ≈ (-2) × 1.414=-2.828 ≈-2.83;(4)由<a<π , 得原式 =( π -a)+(a-)= π -≈ 3.142-1.414=1.728 ≈1.73.点拨:关于一些常用的无理数, 应记着其近似值, 如≈ 1.414,≈ 1.732.。
实数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2.会对实数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3.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意义4.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5.学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6.了解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与法则、性质等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并能熟练的进行实数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无理数与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让学生动手操作,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教学重点:理解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五)课前导学一、用计算器,把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二、平方根和立方根有许多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名字是什么呢?(六)课堂新授探索一:自学课本P53,完成下列问题。
(七)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无理数。
(八)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实数。
(九)实数的分类?练习一:课本P57第1、2问题: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能否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呢?探索二:自学课本P54,完成探索。
归纳: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练习二:课本P56第1探索三:课本P54,思考,你能完成吗?归纳:数a的相反数是___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______,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______,0的绝对值是______。
即:a (a > 0)|a| 0 (a = 0)- a (a < 0)讲解:课本P55例1练习三:课本P56,第2、3和课本P57第3探索四:在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运算?有哪些规定? 讲解:课本P56例2和例3练习四:课本P56第4和P57第4和第5三、巩固练习:1.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A.-1. 732B.1.414C.D.3.142.已知四个命题,正确的有( )①有理数与无理数之和是无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