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下册名著导读(3)《童年》复习素材(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6
童年》故事情节与复习知识点(附参考答案)童年》是一部描写童年时光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___在童年时期的经历和成长。
以下是对每段话进行改写和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一)___很小的时候,父亲因霍乱病去世,母亲带着他回到外祖父家。
改写:___的父亲因霍乱病去世后,他和母亲回到了外祖父家。
二)___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___与小舅___的争斗,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
___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
改写:___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___与小舅___的争吵,家庭关系紧张。
___开始意识到外公家中充满了仇恨的氛围。
三)外祖父打过___后,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___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
改写:外祖父打完___后,来看他,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
___觉得外公就像一朵云彩般迅速成长,从一个干瘦的老人变成了童话中的大力士。
五)挨打之后,___结识了___,他成了___最好的朋友,每次___挨打时,他总帮他挡着。
每逢礼拜六,他带着___做各种各样的游戏。
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
___非常爱他,但他却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改写:___在挨打后结识了___,他成为了___最好的朋友,每次___被打时,他总是帮他挡住。
每个周六,他带着___一起玩各种游戏。
他擅长跳舞,梦想着拥有一副好嗓子。
___对他非常喜爱,但他却因失血过多而去世。
删除的段落:二)两个舅舅闹着分家的原因是我母亲的到来,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
三)___因做错什么事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此后我又怎样了?五)外祖父每次打___时___总是把自己胳膊伸出去帮他___挡着,所以胳膊满是鞭痕。
五)___是被外祖母在一个冬天里从外面捡回来的。
(每次外祖给很少的钱却要他去市场买较多的东西,___为了达到外公的要求只好去偷)五)外祖父化钱为小茨冈买了一个免除兵役的免役证。
五)___舅妈去世周年那天,两个舅舅强迫___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而死的。
一、作家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社会活动家。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生活的艰辛磨炼了他的意志,这些经历也成为了他以后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代表作有《海燕之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与世长辞,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
”二、故事梗概《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以作者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
《童年》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和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逝世后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艰难岁月。
《童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
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有一次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
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
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
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
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一、《童年》简介1、《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
2、高尔基(1868 ―1936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有散文诗《海燕之歌》长篇小说《母亲》。
3、主要内容:《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让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4、《童年》的思想内容作品中描写了许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但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
这是因为主人公阿廖沙,他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
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显示他是多么值的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
因此,我们说全书的思想内容表现上是积极向上而非颓废委靡的。
阅读感受: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眼光来描述,所以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5、人物性格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名著阅读复习讲义另一方面,作家又偶尔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作家笔下所写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更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二、语言艺术《童年》的语言十分生动活泼,场面描写栩栩如生。
例如在外祖父家打架时场面的描写: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把身子伸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
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叫你们全给我要饭去!”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样儿了,说:“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物耳根子清静,分吧!”“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发光。
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天动地。
这段文字虽然不长,却把一具乱七八糟的打架场面写得很有层次,把每一个人的动作、表情、心情都鲜明地描写出来,读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独特的选材《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
它一方面真实地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真实的材料。
另一方面,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他们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使他们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
因此,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
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那个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的生产关系和无聊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
【选段阅读】(A)“小茨冈”也像年轻的马一样活泼地跳到她跟前。
“老奶奶,你看它多聪明,真是一匹好马……”“滚开,不要在我跟前摇尾巴!”外婆一跺脚喝道:“你要知道,我今天不喜欢你。
”……她手一挥,沉默了一会,然后看着打开的鼻烟壶,又唠叨起来:“阿廖沙,人间的事就像花边,织花边的又是瞎眼婆子,我们还能看清楚花纹吗!人家要是抓住伊凡偷东西,会打死他的……”(B)我瞅酒馆女主人下地窖的时候,合上地窖的顶盖,锁上,我在上面跳了一通复仇者之舞,把钥匙扔到屋顶上,就一溜烟地跑到厨房里。
外祖母正在那里做饭。
她没有马上明白我为什么高兴,6、阿寥沙第一次挨打是因为()A 顶针事件B 染桌布事件C 萨沙的陷害7、《童年》是一部()A 科普小说B 自传体小说C 动物小说8、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A 第一部B 第二部C 第三部9、这部小说的基调整体一显得()A 欢快活泼B 严肃低沉C 温馨深情10、外祖父是一个()的人?A 贪婪吝啬B 善良和蔼C 勇敢正直11、俄国民间风俗人去世()天举行祭祀A 30天B 40天C 50天12、文中外祖母是一个()人A 慈祥善良B 聪明能干C 热爱生活D 以上都是13、文中一匹被喝醉了的油漆工涂抹过的老马原来是()颜色?A 红色B 褐色C 白色14、阿寥沙身边的人信仰()A 伊斯兰教B 佛教C 基督教15、迁到新居后,阿寥沙最牵挂的人是()A 外公B 彼得伯伯C 好事16、文中阿廖沙的舅舅是个()的人A 和蔼可亲B 粗野自私C 勇敢正直17、高尔基写这本书是为了给()A 妻子B 父母C 儿子18、阿廖沙是一个()的孩子A 倔强B 富有同情心C 不断追求D 以上都是19、阿廖沙在()岁时出外谋生A 9岁B 10岁C 11岁20、阿寥沙来到人间,他在()当学徒A 时尚鞋店B 时装店C 旅店三、简答题参考答案选段阅读:1、(1)“小茨冈”(到集市采买食物时)偷东西(1分)(2)“我”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1分)2、(1)不要受外界不良影响,如暴力、欺诈、损人利己、辱骂斗殴等;(2)要保持(孩子)真诚、善良和纯朴的本性,如不要学外祖父的贪婪残暴、舅舅的粗野自私等;(3)要相信公平、正义。
三《童年》名著阅读复习资料整理1.《童年》的基本常识。
本书的作者是______(国家)的______。
主人公名叫______。
这是作者的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_____体三部曲之一,另两部是______、______。
答:前苏联高尔基阿廖沙自传《在人间》《我的大学》2.《童年》的内容简介。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3.《童年》的故事缩写。
(2066字)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
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
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
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
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
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
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
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
七年级下册名著阅读复习——《童年》《童年》:在苦难中长大(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主要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阅读感受】: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人物形象——典型情节——性格特征】: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我”: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相关知识点】:1、《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
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2、《童年》这部小说不仅描绘了作者苦难童年的悲凉情景,而且折射出19世纪末期俄国生活的普遍情形,勾画了俄罗斯底层人民种种生动的形象。
请写出小说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童年》复习题及答案语文教研组编审一必考内容(熟练掌握)1.《童年》最基本的主题:阿廖沙的成长。
阿廖沙这一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这部小说还折射出19世纪末期俄国生活的普遍情形,勾画了俄罗斯底层人民种种生动的形象,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2.《童年》的人物形象。
①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阿辽莎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
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
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阿辽莎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②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③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④小茨冈:乐观纯朴;⑤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⑥“好事情”: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⑦米哈伊尔、雅科夫:残忍、自私、愚蠢,堕落。
二复习题(全为单选题,共40题,鼓励以自测形式完成,每题2.5分,共100分)1.高尔基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B)A.知识分子B.木工C.军人D.贵族2.阿廖沙·彼什科夫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哪里生活?(C)A.叔叔家B.阿姨家C.外祖父家D.爷爷家3.关于外祖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思想保守、心地善良B.大方开朗,富有同情心C.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D.思想开明、富有爱心4.外祖父为什么扣留预备给我母亲的嫁妆?(A)A.因为她违背外祖父的意志结婚。
B.因为她违背外祖父的意志,自主创业而不到染坊里上班。
C.外祖父改变主意,想把嫁妆分给两个儿子。
D.外祖父改变主意,想把嫁妆留给自己养老。
5.萨沙将滚烫滚烫的顶针放到格里戈里的手底下,烫到了谁?(A)A.外祖父B.外祖母C.母亲D.格里戈里6.我的小伙伴中,谁因偷鸽子被送到少年罪犯教养院(在那里吊死了)?(C)A.哈比B.雅兹C.科斯特罗马D. 格里沙·丘尔卡7.在哪一天,外祖父都要把一星期来犯了过错的孩子都揍一遍。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5、《童年》的人物形象。
阿廖沙:从小在现实的生活中了解到了善与恶、爱与恨。
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养成了坚强、勇敢、正直的性格,充满爱心。
①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外祖父:他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内心有着善良的一面,但对金钱的贪婪腐蚀了他的灵魂。
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他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典型形象。
②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外祖母:她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庇护、关心着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与钟爱,进行有益的教导。
她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有一颗博大的心。
③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小茨冈: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喜欢偷东西回来。
他争强好胜,喜欢逞能,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不择手段。
但乐观纯朴,给予阿廖沙很多的帮助。
④小茨冈:乐观纯朴;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好事情”: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练习一、填空题1、《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答案:高尔基、自传体;《在人间》、《我的大学》2 2、《童年》讲述了阿辽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也是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
小说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身处生活底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历程,同时真实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刻揭示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境遇.答案:不屈服于黑暗势力,不断寻求真理,追求光明;剥削阶级的残暴,小市民习气的庸俗顽劣3、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_____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三《童年》名著阅读复习资料整理
1.《童年》的基本常识。
本书的作者是______(国家)的______。
主人公名叫______。
这是作者的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_____体三部曲之一,另两部是______、______。
答:前苏联高尔基阿廖沙自传《在人间》《我的大学》
2.《童年》的内容简介。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3.《童年》的故事缩写。
(2066字)
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
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
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
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
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
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
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
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
阿廖沙非常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沉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茨冈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恋外婆。
睡觉前,给外婆开玩笑,外婆给他讲上帝与小鬼的故事。
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
“外婆到来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
她的出现唤醒了我,使我见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
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
了我最贴心的人。
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
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
”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
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
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开春,舅舅们就分了家,外公为自己买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着外公外婆住。
这是一段节奏平缓的日子,阿廖沙接触的人只有外公外婆。
外婆向他讲述自己的身世。
外婆也是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
外公也讲起小时侯与法国兵相处的事情。
这段时间外公开始教阿廖沙识字。
外公老病复发,动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无法忍受。
宁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两个舅舅为了分外公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尔,喝醉酒就闹事,整夜在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带来帮手把马林果丛和酸栗树统统拔掉,捣毁浴室,砸坏玻璃。
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门,外公集合了两个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对付他。
为帮儿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
接下来又是一段单调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祷,外公也每天祈祷。
阿廖沙认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而生畏。
阿廖沙喜欢外婆的上帝,讨厌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祷时的失误捉弄他。
这时期阿廖沙经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为这些孩子做出的恶作剧令他无法容忍。
这时,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双目失明被舅舅解雇,沦落为乞丐,阿廖沙为此感到难堪。
外公突然卖掉原有房子在别处买了房子。
在这里阿廖沙结识了许多人。
有外号为“好事儿”的房客,有伪装成马车夫抢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奥甫相尼科家的三个孩子。
阿廖沙与他们都建立了友谊,但同“好事儿”的关系最为密切。
“好事儿”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对人生有透彻的感悟,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
“在我看来院子里平淡无奇没什麽值得留心的东西。
但经他轻轻一推,或者三言两语指点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这些东西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而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
”但“好事儿”终因不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公赶走,阿廖沙非常生气但毫无办法。
百无聊赖之中,母亲回来了。
在几个城市呆了很长时间又生了一个孩子后,走投无路的她又回到外公家。
她开始教阿廖沙认字,让他背许许多多的诗。
外公强迫母亲改嫁,母亲拼命反抗,外公
异常生气,将气愤转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发针深深地插进外婆头皮。
阿廖沙为外婆报仇,将外公最喜欢的圣徒像剪碎。
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学在家。
因发愁母亲的婚事,外婆开始酗酒并向阿廖沙讲述父亲与母亲的往事。
不久,母亲看上了一个学测量学的学生并坚持要嫁给他。
阿廖沙不喜欢继父与新的祖母,不想让母亲改嫁但毫无办法。
母亲改嫁后,阿廖沙继续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开始长大,拥有了自己的自信。
阿廖沙又回到学校,但老师不喜欢他,只有主教赏识他。
他因拿了一卢布买童话书被母亲打了一顿。
继父对母亲很不好,用脚踢她,阿廖沙与继父拼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
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
八月,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
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4.《童年》的主题思想。
《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
阿廖沙这一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这部小说还折射出19世纪末期俄国生活的普遍情形,勾画了俄罗斯底层人民种种生动的形象,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5.《童年》的人物形象。
①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②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③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④小茨冈:乐观纯朴;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好事情”: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6.《童年》的艺术特点。
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严肃、低沉;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
于是——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人物特征】
①阿廖沙:阿廖沙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
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
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阿辽莎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