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0.00 KB
- 文档页数:3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点的坐标变化与点的左右或上下平移间关系,掌握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并能够解决与平移相关的数学问题。
(2)能力目标
经历探索点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图形各个点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过程,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有条理地思考、分析,解决、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合作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成功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坐标系中, 通过对点坐标的平移变化的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问题的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过程:
窗外明媚的阳光,好比同学们的脸庞,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再次走进数学的殿堂。
三国时有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这一节课,我们在数学课堂上也要来过关斩将,大家有没有信心?
-2
将吉普车从点A(-2,-3)个单位长度,。
1-1-3-5-5 -4 -3 -2 -1 0 1 2 3 4 5 x32-2-4-6y A(-2,-3)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术:把握图形平移与坐标转变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二、进程与方式:经历点的坐标转变与图形转变之间关系的探讨进程,感受并了解图形的平移转变与点的坐标转变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主动探讨,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成功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图形平移与坐标转变的关系;教学难点:利用图形平移与坐标转变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进程:(一)温故知新,温习引入展现雪人平移,来温习平移概念及性质。
(1)什么叫平移?(2)平移以后取得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设计说明: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动身,回忆平移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新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中去。
(二)合作交流,探讨新知一、探讨点的平移与坐标的转变(1)如图,将点A (-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取得点A 1,在图上标出那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点A 的坐标发生了什么转变? (2)把点A 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呢?(3)把点A 向上或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点A 的坐标发生了什么转变?平移前的点 平移方向与单位长度 平移后的点 横坐标 纵坐标 A (-2,-3) 右 5 A 1( ) A (-2,-3) 左 2 A 2( ) A (-2,-3) 上 2 A 3( ) A (-2,-3) 下 2 A 4( )进一步的探讨,请再找几个点试一试,对它们进行平移,观看它们的坐标的转变,问:你上面发觉的规律还成立吗?在此基础上能够归纳出: 点的左右平移点的横坐标转变, 纵坐标不变点的上下平移点的横坐标不变, 纵坐标转变(4)归纳一样结论在前面对特殊情形探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由学生归纳出一样结论。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2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2-2用坐标表示平移》这一节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移的定义,以及如何用坐标来表示平移。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形平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坐标变化,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坐标表示平移。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对坐标系的构成和坐标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坐标表示平移,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实例中理解平移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坐标变化,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坐标表示平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移的定义,学会如何用坐标表示平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定义,如何用坐标表示平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实例中理解平移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坐标表示平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练习法:通过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平移的实例和坐标变化。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坐标系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平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移的概念。
例如,可以在PPT上展示一个三角形,然后将其向上或向下移动一定的距离,让学生观察坐标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移的定义,以及如何用坐标表示平移。
可以通过具体的坐标变化,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坐标表示平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2《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坐标表示平移》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的性质,并学会用坐标表示平移。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坐标与平移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坐标系和图形的性质,对坐标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的关系可能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概念,理解平移的性质。
2.学会用坐标表示平移,并能运用坐标解决与平移相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的性质,用坐标表示平移。
2.难点: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平移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平移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坐标与平移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图形平移的动画演示、实例分析等。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坐标纸,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平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图形平移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图形平移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坐标系中观察和分析图形平移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坐标纸上进行实际操作,尝试用坐标表示平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与平移相关的问题。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南和县第二中学梁丽霞【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和图形的上、下、左、右平移规律.2、灵活运用规律对平移变换与坐标变化进行转换.二、过程与方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先将一个特殊点进行平移,观察其坐标的变化,从中发现规律,进而使用类比思想方法归纳图形的平移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规律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点的坐标平移变化规律.2.难点:文字语言与坐标表示之间的转化及应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请在坐标系1中标出点A(-2,-3),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1,标出这个点,且其坐标为A1(____,____),相较于点A的坐标其坐标变化为:横坐标________纵坐标______.将点A(-2,-3)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2,标出这个点,且其坐标为A2(____,____),相较于点A的坐标其坐标变化为:横坐标________纵坐标______.将点A(-2,-3)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3,标出这个点,且其坐标为A3(____,____),相较于点A的坐标其坐标变化为:横坐标______纵坐标_________.将点A(-2,-3)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4,标出这个点,且其坐标为A4(____,____),相较于点A的坐标其坐标变化为:横坐标______纵坐标_________. 学生自己在坐标系中描点,确定点的坐标,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小组交流:1、将你的结论与组内同学交流,确定用词.2、再由组长任选一点,各组员在坐标系2中作上述平移验证结论.3、若平移a个单位长度,平移后点的坐标当如何表示?小组展示:请同学将组内交流结果展示讲解.总结升华: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平移a个单位长度向右平移:横坐标_____,纵坐标_______,===>(______,_____)向左平移:横坐标_____,纵坐标_______,===>(______,_____)向上平移:横坐标________,纵坐标____,===>(______,_____)向下平移:横坐标________,纵坐标____,===>(______,_____)接龙练习:【探究二】自主学习:将坐标系3中三角形ABC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A1B1C1,在图上画出三角形A1B1C1并标出顶点坐标.观察图形的大小、形状及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图形分别向右、向上、向下平移时结果会怎样?小组交流:试将平移规律简易化.展示提升:各组展示简易化的规律,评选最合适的简易化规律.【探究三】自主学习:将坐标系4中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各点,所得三角形A1B1C1与原三角形ABC的位置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若将横坐标都加6,其余条件不变会怎样?将纵坐标都减6呢?将纵坐标都加6呢?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______(或1、区分点的变化用平移,坐标变化用加减.2、验证结论.3、文字语言向坐标表示转化.将点的平移规律由特殊点一般化,并且由具体数抽象符号化.通过练习熟悉强化平移规律,练习学生快速反应能力.类比点的平移规律自主探索图形的平移规律.学生自己去找自己的独特记忆方法,加深记忆理解.通过具体数的尝试归纳由坐标变化确定图形平移._____)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_____(或_____)平移a个单位长度.小组交流:归纳探究三与探究二的联系与区别:探究二是已知____________求________探究三是已知____________求________可以说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的.小组展示:请同学将组内交流结果讲解展示.【当堂反馈】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3,5)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2、将点A(a,-3)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4,b),则a=________,b=_________.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一图形各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都减去2,则新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向_____平移了_______个单位长度.4、将线段A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已知A(-2,2),B(0,0),将线段平移后,其两个端点的坐标变为A1(-1,4),B1(1,2),则它的平移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习题7.2 必做题:1、3、7、选做题:11、将具体数归纳的由坐标变化确定图形平移的规律一般化.掌握两个规律的本质所在及应用.将本节课的内容以题的形式加以反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梳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由一个点坐标变化确定平移变换,进而确定图形上其他点的坐标.11题必须在熟悉坐标变化与平移变换之后的反复转化完成,有余力学生科尝试完成.【板书】7.2.2用坐标表示平移一、点的平移规律点(x,y)平移a个单位长度向右平移:横坐标_____,纵坐标_______,===>(______,_____)向左平移:横坐标_____,纵坐标_______,===>(______,_____)向上平移:横坐标________,纵坐标____,===>(______,_____)向下平移:横坐标________,纵坐标____,===>(______,_____)二、图形平移规律左减右加,纵不变;上加下减,横不变.【设计反思】本节课都采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创设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理解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新理念.学生在观察、探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的平移与坐标变化的规律,这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又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预设通过学习,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平面内点的坐标平移的规律;通过学习,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图形平移的规律,能解决与平移有关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2《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2》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能够用坐标表示平移。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坐标系,为后续的函数、几何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坐标系的基本知识,对点的坐标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
2.能够用坐标表示平移。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
2.用坐标表示平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坐标系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一个矩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引出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
2.呈现(15分钟)讲解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用PPT展示平移前后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的变化。
同时,给出平移的数学表达式,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给出一个图形,要求学生用坐标表示出平移后的图形。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平移规律,熟练运用坐标表示平移。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解决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巩固平移规律。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坐标系中的其他几何图形,如圆、三角形等,它们在平移时的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坐标系中点平移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6.2.1用坐标表示平移
[教学目标]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2、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重点难点]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是重点;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运用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体现了直角坐标系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课我们研究直角坐标系的另一个应用——用坐标表示平移。
.
二导学释疑
1.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点的变化规律
首先我们研究点的平移规律。
如图,(1)将点A (-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1,在图上标出它的坐标,点A 的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把点A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呢?
将点A 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横坐标增加了5个单位长度,纵坐标不变;将点A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纵坐标增加了4个单位长度,横坐标不变.
(2)把点A 向左或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点A 的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将点A 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横坐标减少了4个单位长度,纵坐标不变;将点A 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纵坐标减少了4个单位长度,横坐标不变.
从点A 的平移变化中,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坐标不变吗?在什么情况下,坐标增加或减少吗?
将点向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向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将点向右或向上平移几个单位长度,横坐标或纵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长度;向左或向下平移几个单位长度,横坐标或纵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长度。
简单地表示为
再找几个点,对他们进行平移,观察他们的坐标是否按你发现的规律变化?
点(x,y ) 点(x+a,y) 向右平移a 个单位长度
点(x,y ) 点(x -a,y) 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
点(x,y ) 点(x,y +b) 向上平移a 个单位长度
点(x,y ) 点(x,y -b ) 向下平移a 个单位长度
2、图形上点的变化与图形平移的规律
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就是对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平移,因而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例如图(1),三角形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4,3),B(3,1),C(1,2).(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A1、B1、C1各点,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B2、C2,依次连接A2、B2、C2各点,所得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解:如图(2),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三角形A1B1C1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类似地,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 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它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思考:
(1)如果将这个问题中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都减去5”相应的变为“横坐标都加3”“纵坐标都加2”,分别能得出什么结论?画出得到的图形。
(2)如果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同时纵坐标都减去5,能得到什么结论?画出得到的图形。
归纳上面的作图与分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得到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得到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简单地表示为
点(x+a,y) 图形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
点(x-a,y) 图形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
点(x,y+b) 图形向上平移a个单位长度
点(x,y-b ) 图形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四、巩固提升
第53面练习.
五、课堂小结
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作业
53面1、2;54面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