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课程上学期期末复习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405.50 KB
- 文档页数:23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一、先秦文学(一)《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1、“六义”:风、雅、颂;赋、比、兴2、内容:风—15国风(15个地区的民歌),共160篇(文学成就最高)雅—(大雅31、小雅74)105篇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40篇3、形式: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即譬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二)楚辞《楚辞》,楚地民歌。
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是其代表人物。
1、屈原作品25篇:《离骚》、《九歌》《九章》等。
2、宋玉的作品:《九辩》;“赋”5篇。
(三)先秦散文(1)先秦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2)先秦诸子散文儒家——《论语》、《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
(3)体例《论语》——“语录体”;《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通史;《汉书》——“纪传体”的断代史。
二、秦汉文学(前206-公元220)(一)汉赋(1)汉赋发展的三阶段1、“骚体赋”(汉初——汉武帝初年的七、八十年间)贾谊的《吊屈原赋》;小赋向大赋过渡时期枚乘的《七发》2、“大赋”(汉武帝——东汉和帝、安帝的200多年间)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3、“小赋”(东汉顺帝——汉末近百年间)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二)汉乐府1、汉乐府汉武帝时的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和收集民间诗歌、乐曲,以及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诗”。
2、“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辞》3、《古诗十九首》被刘勰称为文人“五言诗之冠冕”(三)散文1、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2、贾谊的《过秦论》;晁错的《论贵粟疏》3、司马迁的《史记》4、东汉班固的《汉书》5、王充的《论衡》三、魏晋南北朝文学(220-589)(一)建安诗歌1、建安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孔融)。
语文期末考试古文知识整理古文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语文期末考试中,古文部分常常是学生们备考的难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古文知识,我将从文言文基本功、古文阅读技巧和常见古文篇目三个方面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文言文基本功文言文的基本功包括拼音、释义和句式排列。
在备考中,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常用文言文的拼音和释义,掌握常见字词的读音与含义,建立起较为丰富的词汇量。
同时,同学们还需重点掌握句式的排列特点,了解主谓宾结构的基本组成以及修饰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这有助于把握句子的整体结构和理解文意。
二、古文阅读技巧1.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在备考古文阅读时,我们需要将精细阅读与泛读相结合。
首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与结构,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然后再通过仔细阅读每个句子,捕捉细节,理解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手法。
2. 理解上下文的关系:在古文阅读中,我们需要注重上下文的关系。
通过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修辞手法和推理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3. 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标点符号在古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
标点符号往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节奏,有助于把握句子的整体意义。
三、常见古文篇目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言行。
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论语》中的常见篇目,理解其中的思想观点和道德标准。
2.《史记》:《史记》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同学们需要熟悉其中的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作者的史观和写作手法。
3.《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民歌和贵族乐府。
同学们需要熟悉其中的篇章,并能够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感情。
4.《庄子》:《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庄子的著作,内容讲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对生活的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点一、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p.21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p.27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p.34-P.494、《尚书》以记言为主。
p.58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p.79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p.85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p.91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p.92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p.94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p.1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中国古代文学1(文学史部分)绪论先秦文学概说一先秦文学的范围(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分期:上古文学:先秦文学、两汉文学。
文学自发的时期,突出特点:文学尚在文化的大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
中古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
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达到顶峰。
近古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清文学。
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起并达到顶峰。
近代文学: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
(二)先秦文学的时间范围所谓先秦,一般而言就是指秦统一以前。
先秦文学也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秦统一以前所有的文学。
秦统一以前的历史,因为有文献记载的,根据目前所能掌握的情况,最早只能从殷商后期开始。
所以先秦文学主要包括商代文学,周代文学。
先秦文学是古代文学各段中跨度最长的一段。
先秦文学的上源,实际上涉及到了文学的起源问题。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一)诗歌:原始歌谣、《诗经》、《楚辞》上古诗歌:(1)内容上,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吴越春秋》)《易经·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2)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巫术色彩:《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礼记·郊特牲》)(3)诗乐舞三位一体。
《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 (二)上古神话1,神话的概念: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页)是远古人民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它的意蕴。
3 神话的内容(1)解释和说明自然现象的神话:创世神话、始祖神话(2)反映人类与自然进行斗争的神话:洪水神话(3)反映人类社会之间的斗争神话:战争神话《山海经》简介山海经,十八卷,其中山经5卷,海外经4卷,海内经5卷,大荒经4卷。
中国古代【文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文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本文档总结了中国古代文学上册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
知识点的概述。
1. 古代文学的起源: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先
秦文学、汉赋和曲艺等。
2. 先秦文学:阐述先秦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如《诗经》、《楚辞》和《论语》等。
3. 汉赋:介绍汉赋的起源、发展和主要代表作品,如《陶渊明集》和《东篱雄辩》等。
4. 曲艺:概述古代曲艺的种类和特点,如杂剧、歌舞和评话等。
5. 魏晋文学:介绍魏晋时期的文学成就,包括诗歌、散文和辞
章等。
6. 唐诗:讲述唐代诗歌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王之涣的《登鹳
雀楼》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
7. 宋词:介绍宋代词的发展和代表作品,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8. 元曲:概述元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郑光祖的《窦娥冤》
和关汉卿的《汉宫秋》等。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古代中国文学上册的重要内容,对于学习和
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这份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一、神话部分1、《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多及异物和神奇灵怪。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2、《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共21卷,它的思想接近于道家。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如《女娲补天(览冥训)》、《后羿射日(本经训)》、《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文训)》等。
二、《诗经》部分(考到25——30分)(一)、知道基本情况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
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诗经怎么来的?怎么收集的?三种说法:采诗说、献诗说、孔子删诗说笔记本p34、诗经按体裁分类:农事诗国风豳风《七月》(属于农事诗中的农业生活诗。
要背要考)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解题:《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关系和人民的艰苦生活。
书P22 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手法)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古代文学问答题1. 元杂剧艺术体制特征:杂居风行于大江南北,它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为正末、小末;旦分为贴旦、搽旦、小旦.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
而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剧本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在戏剧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剧本的唱词,更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思想情绪,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可以说,唱词往往都是诗,这一点构成了我国戏剧文学的特色。
演员则要善于说白、歌唱,也要掌握武打乃至杂耍的技术。
故元代戏剧是综合性的艺术。
2.杂剧和南戏的区别是什么:杂剧和南戏在唱腔上有明显的区别。
杂剧的曲调是北方民间歌曲、少数名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
至于杂剧和南戏在音乐上的区别,其根源是由于地域文化特色,语言方言区别而形成的。
王骥德说“南北二曲,譬如同一师承,而顿渐分教;俱为国臣,而文武异科。
”王世贞则谓“北字少而调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
北则辞情多而声情少,南则辞情少而声情多.”《曲藻》3.元散曲的特点是什么:P292~P293 (第三卷)4.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俗不脱雅,雅不脱俗。
一、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
二、善于设置悬念。
他的剧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解决悬疑的方式,往往出乎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三、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党行著称,即王国维所称道的“曲尽人情,字字本色。
他所写的人物的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
四、关汉卿对语言有着敏锐和精细的辨析能力。
他注意到,在不同的环境中,同一个人物的语气、措辞,会随着心态的变化而变化。
五、剧作中所表现出的纯熟的语言特色,博彩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形成了一个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定义: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现存资料显示,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散文。
2.《尚书》是最早的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总集。
第三章《诗经》1.名解诗三百:《诗经》收诗305篇,大多始于西汉初年,终于春秋中叶,主要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
赋比兴:朱熹《诗集传》中界定最为简明。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颂:乃音乐分类。
“风”即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即曲风乐歌。
“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
“颂”《诗经》中多为祭祀活动中用乐或配舞之歌。
诗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包括六个概念,两个问题。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诗经内容:(1)《周颂》中的祭祖诗崇事先祖以加强宗脉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多伴随宗庙祭仪而创作和使用。
(2)《大雅》中的周族“史诗”以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反映了从周始祖后稷出生到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3)农事牧猎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应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典礼宴饮诗(5)怨刺诗和讽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朝纲废弛,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种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
(6)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总体上看,战争徭役诗,大多表现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7)《国风》中的婚恋诗3.艺术特点:写实与“诗言志”①叙事或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诗体上,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田猎郊游,日常劳作乃至居食婚姻生活的过程或片段。
元代:1、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是音乐单元,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四折可选用四种不同宫调。
楔子的篇幅较短,是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元杂剧“以唱词为主,以宾白为宾”,伴以“科范”,通过“旦、末、净、外、杂”各类角色表演出来。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有宾白。
南戏——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因流行于浙江温州(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永嘉)杂剧”。
元代南戏,在艺术上早已摆脱了“村坊小曲”的原始状态,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并受北杂剧影响,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戏剧样式。
它的宫调和套曲运用十分灵活;一本戏根据人物出场和退场,分成若干场,没有场次限制。
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对唱、接唱甚至合唱,不同于杂剧。
代表性作品有高明《琵琶记》。
散曲——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类。
小令是单支的曲子,也称“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写成。
散曲格律富于变化,允许在规定格律下自由发挥,并且语言通俗,由此形成了散曲活泼灵动、浅俗坦露、毫无间隔感的总体风貌,使之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代表作有关汉卿《不伏老》、马致远《秋思》等。
2、关汉卿一、公案剧(社会剧)——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残暴,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
“为善的,更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悲剧原因:n 1.高利贷残酷剥削。
n 2.元代知识分子卑下的社会地位和困苦的生活处境,使窦天章遭到高利贷剥削的逼勒,连唯一的小女儿也无法保住,致使窦娥年幼抵债,骨肉分离。
n 3. 流氓地痞的欺凌。
像张驴儿一类恶棍无赖,在元代为数众多,他们到处横行,无恶不作。
初中语文上学期期末知识点重难点回顾与梳理一、古代文学知识点回顾1. 古诗文知识点梳理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回顾古代文学知识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a) 诗歌体裁:包括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律诗、绝句等。
b) 诗词表达技巧:譬如借物言志、象征手法、对仗等。
c) 诗词名篇:列举一些重要的古代诗词名篇及其主要内容。
d) 诗词赏析:对于名篇进行简要的赏析,阐释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除了古诗外,古代散文也是重要的文学形式。
我们可以回顾古代散文的特点、代表作品,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推敲和赏析。
2. 古代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我们可以回顾以下知识点:a) 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包括文言修辞手法、文言文的长短句结构、文言虚词等。
b) 课文篇目:复习上学期的文言文课文内容,并着重分析其中的句子结构、词语使用等知识点。
c) 文言文阅读技巧: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并举例进行解析与强化训练。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回顾1. 现代诗歌知识点梳理现代诗歌多样化,内容丰富,我们可以回顾如下知识点:a) 现代诗歌的体裁:包括自由诗、新诗、散文诗等。
b) 现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对比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更注重个体的情感表达与体验,可以通过一些例子进行阐释。
c) 现代诗人与作品:列举一些著名现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简要介绍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2. 现代散文知识点梳理现代散文写作多样丰富,我们可以回顾以下知识点:a) 散文的表达方式:现代散文更注重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可以以个人经历为素材进行写作。
b) 著名散文家及作品:介绍一些著名的现代散文家及他们的代表作品,阐述其主题和风格。
三、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回顾1. 阅读理解技巧梳理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回顾以下技巧:a) 题型解析:梳理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题型,如主旨题、推理题、细节题等,并对解题技巧进行梳理。
b) 阅读策略:通过学习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如略读、扫读、精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