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6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
1、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 (P20简)
答:①掌握学科的基础结构 ②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③注意扩展学习
第二章
1、什么是课程? (P31名)
答: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就是在不同语言中“课程”一词的基本含义。
2、课程的表现形式(P37填)
答:①文本形式,由宏观到微观,依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②实践方式,由抽象到具体,包括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第三章
1、课程目标的涵义(P61名)
答: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课程目标是对教育方针目的的反映。
2、课程目标的取向(p62选)
答:①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学生本位…、社会本位… ②形式取向: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
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3、如何理解课程内容?(P69三个要点,填)
答:①课程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 ②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③课程内容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材料
4、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p72填)
答:注重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5、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P78一,选)
答:①原则:基础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特色表现: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②基本内容: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和生活、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
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性实践活动、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
第四章
1、什么是校本课程(p101名)
答: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习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2、课程开发的具体机制(P88填)
答:中央集权机制、地方分权机制、学校自主机制
3、校本课程开发的常用方法(P113填)
答:课程引入、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
第五章
1、优化教学的含义(P144名)
答:优化教学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标准而言的一种完善、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
新的产物。
2、现代教学及其特征(p140填)
答:①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 ②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 ③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3、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p146论)
答:①遵循教学规律。人类教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表明,把握教学规律并灵活运用之,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使教学
达到更完美的状态。在现代社会里,按规律办事已经达成共识。
②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有各种实现途径,其中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是 基本途径。现代教学的发
展历程表明,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推进教学系统优化的内在机制。
③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教学归根到底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共同活动,师生是决定教学实际状况的最直接的力量,
因而,优化教学的各种努力,最终必须落实到教师和学生身上。师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标志,
更是它的力量之源。
第六章
1、教学目标定义(P153名)、功能(p154选)
答:①定义: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和设想。
②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
2、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p165选)
答: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3、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的基本主张(P163选)
答: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础技能、发展基本能力、促进个性健康
4、小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容易出现的问题(p170简)
答:①误把学校内容当作是教学目标 ②教学目标含糊不清 ③教学目标片面,缺乏启发性 ④教学目标忽视差异性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第七章
1、教学模式的定义(p176名)
答: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
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模型。
2、教学模式的特点、途径(p176,178选或填)
答:①特点: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效益性 ②途径:演绎、归纳
3、了解近代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及国内教学模式发展现状(p182选或填)
答:①近代教学模式: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杜威的教学模式
②国内教学模式发展现状:学导类教学模式、目标类教学模式、创造类教学模式、情景类教学模式、技能类教学模式
4、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p185论)
答:①由单一到多样。这主要是教学模式的样式和类型而言。当前教学模式种类正在由单一想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以
教学模式类型的多少为依据,可以把教学模式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单一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两大主
要教学模式相互对峙和冲突的时期、教学模式类型朝多样化发展的时期。
②由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这一特点是就教学模式形成的途径而言的,教学模式形成的途径主要两个
方面,即是演绎式和归纳式。
③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构建的重心而言。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现
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永远是教与学相结合和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应该
怎样教,更应该考虑学生应该怎样学,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教为学服务和“因学而教”等教学思想和观念。
④由刻板到灵活。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执行的程序而言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具有典型意义
而又想对比较稳定的教学结构。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比较严格的操作程序是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在看教学
模式的稳定性时,也应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在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和运用过程中,应该一方面要遵循模式,
另一方面又要超越模式。
⑤由被动性到主动性。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的价值取向而言的。现代教学理论十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生
活和主体性的发展,强调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扬教学民主,建立一种平
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⑥由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这主要是就教学模式所依赖的教学技术手段而言的。20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的
兴起极大的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则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
第八章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
1、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p199填)
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研究法
2、了解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改革(p207选或填)
答:①国外:发现学习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程序教学法{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纲要信号图示法{苏联教育家沙
塔洛夫}
②国内:自学辅导教学法{卢仲衡教授}、八字教学法{上海育才小学}、六步教学法{魏书生}、六课型单元教学法{黎
世法教授}、尝试教学法{邱学华}
第九章
1、教学手段选择原则(p227填)
答: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健康和安全原则
2、制约教学手段选择与使用的因素(p228简)
答:①教学任务与目标 ②学习者因素 ③教师因素 ④经济因素 ⑤时间、资源和环境因素
3、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学的影响(p237填或简)
答:①扩大教育规模 ②提高教学质量 ③提高教学效率
第十章
1、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p243名)
答: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248简或论)
答: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④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弊端:①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②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十一章
1、 教学评价的含义(P269名)、阶段、功能(p270填和选)
答:含义: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
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阶段:传统考试时期、教育测试阶段、教育评价阶段
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调节功能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5
2、 教学评价的改革(p275简或论)
答: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中小学教学评价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获得了积极成果。具体表现在:关注学生
发展过程,提倡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倡综合实力考查和质量综合评定;尝试进行了小学考
试取消百分数,实行等级制的探索,部分地区还试行分项、分类考试,加入口试、面试等改革措施。发展的趋势:
第一、 重视发展功能,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第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第三、强调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科学化。第四、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第五、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3、 学绩测验编制的基本要求(p283填或选)
答:有效的学绩测验要有较高的效度、信度,适宜的难度和区分度,这是学绩测验编制的主要技术要求。
4、 学生学业成就质性评价常用方法(p285填)
答:观察、评语、表现性测验评价、成长记录袋等是质性评价常用的方法。
5、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内容与方法(p289填或选)
答:①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组织、师生关系、教学效果
②方法:按评价方式和手段分:量表评价法、综合分析法、调查法、随堂听课评价法
从评价主体分: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
十二章
1、 课堂教学管理的含义(p298名)
答: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
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2、 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p301填)
答:权威模式、教导模式、矫正模式、关系模式、放任模式
3、 制定课堂规则的要求。(P308简)
答:①课堂规则的要求要科学合理 ②课堂规则的内容要规范明确 ③课堂规则的数量要少而精
④课堂规则制定的过程要有学生参与 ⑤课堂规则的表述应以积极的语言为主 ⑥课堂规则的之星要公正公平
4、 课堂时间优化管理策略(p311论)
答:①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损耗。首先要做好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和组织工作;其次是要加强课堂教
学过程的管理;再次是要建立一定的课堂惯例
②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 ③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