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的生育权——生育权基本问题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369.04 KB
- 文档页数:3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摘要 (1)绪论 (1)一、生育权概述 (1)(一)生育权的概念 (2)(二)生育权的发展历程 (2)(三)生育权保障的内容 (3)二、我国法律中关于公民生育权的法律规定 (3)(一)宪法层面 (3)(二)部门法层面 (4)三、我国现行生育权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4)(一)宪法层面缺乏对公民生育权的明确规定 (4)(二)公民的生育权维权途径缺失 (5)(三)国家对公民生育权行使的干预过多 (6)四、加强对公民生育权的保障 (7)(一)从宪法角度加强对生育权的保障 (7)(二)优化维权渠道和途径 (7)(三)加强对公民生育权的宣传和维权意识 (7)结论 (8)参考文献 (8)致谢 (9)试论我国公民的生育权摘要生育问题从古至今都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人们息息相关。
目前,由于开放二胎政策,有关于生育的话题居高不下,成为时代的热点问题。
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民众对生育权越来越重视,有关于生育问题的民事案件也随之增多,屡见不鲜。
生育权作为一项最基本的人权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但在我国现有法律中在生育权这一方面还存在有很多漏洞,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致使出现纠纷时处理起来模糊不清,没有一定的准则。
本文通过对生育权的概念与发展的,进行对相关法律的研究与思考,认识到生育权的重要性,撰写此文,希望能够提高生育权的法律地位,培养公民的维权意识,完善关于生育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关键词:生育权;宪法;法律保障;维权途径;维权意识绪论人口问题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大国,关于生育的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
对公民生育权的法律思考引言生育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保障公民的生育权利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和社会政策。
公民生育权是指个人在法律框架下享有的生育子女的权利。
然而,在实践中,公民生育权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公民生育权进行法律思考。
公民生育权的法律保障公民生育权是国家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其享有与其他人权同等的法律地位。
在法律层面上,我国《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法》等法律规定了公民的生育权利。
首先,根据《婚姻法》,夫妻双方有权自愿决定生育,并享有平等的生育权利。
夫妻双方在生育决策上应当平等协商,不得强制或限制对方的生育权利。
其次,在《计划生育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措施。
根据该法,公民应当遵守国家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并接受相关的计划生育检查和服务。
公民生育权的现实问题尽管公民生育权在法律上得到了保障,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社会观念的影响社会观念对公民生育权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些传统观念中,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思想依然存在,导致一些家庭在生育决策上选择性别和数量。
这些观念的存在可能对个人的生育权利产生压力和影响。
2. 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尽管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限制和问题。
一些地区可能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个人施加处罚和限制,限制了他们的生育权利。
3. 女性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女性在就业和职业发展方面可能面临生育权利的困境。
一些女性担心生育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职业发展,因此可能选择推迟生育或放弃生育。
这些困境可能对女性的生育权产生不利影响。
加强公民生育权的法律保障为了加强对公民生育权的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宣传和教育加强公民生育权的宣传和教育,特别是向公众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权利意识。
通过提高公众对生育权利的认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
2. 改变社会观念积极引导社会观念的转变,特别是改变重男轻女和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
生育权的保障问题探析摘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性健康和生育权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但他们的演变以及对其范围和内容的界定一直饱受争议。
从人口控制到人权,从人口统计学家到政府特权,从夫妻权利到普遍权利,本文概述了国际舞台上性和生育权的演变。
这些权利的发展不能孤立地看待,而必须以更广阔的视角去分析,因为这些视角承载着社会和政治运动,意识形态,宗教以及革命。
生育权的自然属性是使得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本属性,而社会属性则使人类不断向文明社会的方向驶进。
关键词:生育权;宪法;保障一.生育权的历史沿革与性质(一)生育权的历史沿革长期以来,生育权一直是辩论的主题。
女性生育自由的话题在1960年代进入了女权主义理论讨论。
此时生育已不仅仅代表着简单的繁衍与生产,而逐渐被赋予了权利的内涵,自觉地为人类社会所保护。
从历史上看,确保国际生育自由的最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被列入《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后简称《公约》),其中明确包含有关生殖权利的规定。
《公约》提出了确保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计划生育中男女平等的法律义务。
《公约》第16条明确规定,妇女在决定子女的数量和间距方面不仅应具有可能性,而且应具有平等的权利;在第10条中,应保证妇女能够取得信息,教育和进行锻炼的手段这些权利。
20世纪至今,女权运动的声势不断浩大,“生育权”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进入公众视野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而且时代也不断赋予其新的涵义。
自90年代末至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取得的高质量发展唤醒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同时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关注。
而生育作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其发展过程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
1.自然生育阶段在原始的人类社会阶段,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导致物资极度匮乏。
人类对于生育的概念也仅停留在简单的繁衍方面。
而人类为了抵抗自然灾害,通常会形成小规模的劳动共同体。
此时人类对于生育既无规范意识,亦无控制意识。
是否应该取消生育权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取消生育权辩论辩题。
首先,生育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取消生育权辩题可以避免伤害一些人的情感和尊严。
在辩论中,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当言论和攻击性言辞,这对一些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因此,取消生育权辩题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其次,生育权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很容易引起争议和分歧。
取消生育权辩题可以避免辩手在辩论中过于激烈地争论,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这有助于维护辩论的和谐氛围,让辩手能够更加理性地进行辩论。
最后,取消生育权辩题也可以让辩手有更多的选择,可以选择更加具有建设性和积极性的辩题进行辩论。
这有利于培养辩手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辩论中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反方观点,不应该取消生育权辩论辩题。
首先,生育权是一个社会上非常重要的话题,取消生育权辩题会限制人们对这个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
通过辩论,可以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生育权的重要性和影响,从而形成更加客观和全面的看法。
其次,取消生育权辩题会限制辩手的发言自由,这与辩论的宗旨相违背。
辩论是一个展示个人观点和能力的平台,取消生育权辩题会限制辩手在这个话题上的表达和发言,这对于辩手来说是不公平的。
最后,取消生育权辩题也有可能导致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被忽视。
生育权涉及到人口政策、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通过辩论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取消生育权辩论辩题对于维护辩论的和谐氛围和辩手的发言自由有一定的好处,但同时也有可能限制人们对生育权这个重要话题的深入讨论和思考。
因此,应该在取消生育权辩论辩题和维护辩论自由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让辩手能够在辩论中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正如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说,“自由就是让人说你不愿意听到的话。
”取消生育权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取消,需要我们在保障辩论自由的前提下,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定。
对公民生育权的法律思考(一)摘要:随着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出现了一系列关于追讨生育权的案例,使得关于生育权的研究变得可能和更加迫切,本文试图从法律角度分析一下生育权的内容及行使的现实问题,并对生育权的特征、限制、侵权和法律救济、不平等性及制度完善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生育权,特征,内容,行使限制,侵权,法律救济,立法构想一、生育权的概念与立法保护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农民李明,八年前与吴某结婚。
婚后由于经济条件较差,二人商定暂时不要孩子。
两年后,他们的经济条件好转,李明便与妻子商量要孩子的事,吴某说:“等再挣几年钱,在城里买上房子,花钱买上城市户口,再要孩子也不迟。
”李明觉得也有道理,于是不再坚持。
后来,他们终于在枣庄市里买了一套住房,二人也同时办理了城市户口,这时李明已过30岁,但吴某仍以怀孕生孩子会影响做生意为由,坚持不要孩子。
李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的规定,向法院起诉其妻吴某,要求法院依法保护自己的男性生育权,判决吴某答应生孩子。
法院经审查认为,李明的起诉符合法律规定,并予立案受理。
但同时法官告知李明,法院保护男性生育权的办法只能是对他不愿生孩子的妻子进行经济上的处罚,不可能直接判决吴某生孩子,还是以做吴某的思想工作为主。
目前,经法院调解,被告答应原告愿意生孩子,李明撤诉。
(《法制日报》2003年3月11日《妻子不愿意生孩子,丈夫主张生育权》)在本案中,出现了一个“生育权”的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生育权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笔者认为,生育权应该是指公民在自身具备生育能力并且符合法律法规所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享有的自主自愿生育子女的权利。
生育权属于基本人权,我国对生育权的研究还刚起步,对于生育权的争议也很大。
主要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生育权这一概念:(1)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2)人人享有法律上的平等生育权利;(3)公民有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即依法负责任地决定生育子女数量和选择生育时间、并获得这样做的信息和方法的权利;(4)公民有依法收养的权利等。
《单身女性生育权探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单身女性生育权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生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本文旨在探讨单身女性生育权的内涵、现状、争议以及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二、单身女性生育权的内涵生育权是指个人在法律和社会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决定生育的权利。
单身女性生育权即指未婚女性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自主决定是否生育的权利。
这一权利的提出,体现了对个体选择自由和个人价值的尊重。
三、单身女性生育权的现状1. 国内外法律政策现状:目前,部分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承认了单身女性生育权。
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权利的行使仍面临诸多限制。
2. 社会观念与舆论环境:社会对单身女性生育的观念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和歧视,这使得许多单身女性在面对生育选择时感到压力和困惑。
四、单身女性生育权的争议1. 伦理与道德争议:有人认为,单身女性生育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孩子成长环境等。
然而,这些争议并不能成为剥夺单身女性生育权的理由。
2. 法律与政策争议: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关于单身女性生育权的争论也一直存在。
有人认为应保障这一权利,以体现对个体选择自由的尊重;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在法律上设定一定的限制条件。
五、应对策略1. 完善法律法规:应制定更加完善和细化的法律法规,保障单身女性的生育权。
同时,应确保法律的实施与执行,为单身女性提供法律援助和保护。
2. 转变社会观念:通过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等方式,转变社会对单身女性生育的观念和态度,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开放的社会环境。
3. 提供支持与服务:为单身女性提供生育咨询、医疗保健、心理支持等服务,帮助她们更好地行使生育权。
同时,应关注单亲家庭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4. 平衡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在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的同时,应考虑到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浅议生育权前言作为人权之一的生育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逐步被提了出来,它与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密切相关。
在现代社会它不再是一个自然的权利概念,已成为一个法律概念,涉及到法律、经济、伦理、生理等许多方面。
我国生育权的内容散见于多项行政及民事法律之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但我国法律并未就生育权的定义作出明确的规定,即使在学术论文中也很少提及。
在法学理论方面,对生育权的研究甚少,这可能与我国当下实行的计划生育制度有关。
在现实生活中,结婚证、准生证、小孩出生证明、超生、违反计生条例罚款、计划外怀孕罚款、孕检、放环、堕胎、结育手术等一系列的行政行为冲淡了生育作为权利的一种喜悦,而给人们带来是诸多的烦恼。
因此,从国家现在的人口制度,给生育一个宽松的环境是不可能的。
但是,随着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老龄化趋向严重,当限制生育政策不适应人口发展要求时,政策会有所改变,相应地,对其所作出的限制也将会逐渐放宽。
对我国现阶段来说,研究生育权具有现实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完善自然人的权利体系,促进生育权制度的独立。
生育作为一种自然权利,是自然人一出生就享有的人身自由和权利,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只规定生育义务,没有明确规定生育权利。
生育权利没能在法律层面上给予适当的保护,可以说是对权利的漠视,也是法律界的一大憾事。
因为依照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对生育权来说,这是不平等的。
对于生育权来说,应在民事法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建议在民事法律中增加生育权的相关内容,加强对生育权的保护。
其次,对生育权的保障有利于规范生育秩序,依法限制生育权的行使,促进生育权利与生育义务意识的提高,为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使人们更坚定地支持计划生育制度,自觉遵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为实现人口素质的提高,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