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河水库地质图
- 格式:docx
- 大小:17.16 KB
- 文档页数:2
山东省莱阳市山川河流水系图文介绍莱阳市,名称来自于“日月出东莱之阳”。
古为“昌阳”、“长广”,又有“梨城”、“龙城”的称号。
莱阳位于山东省东部,北邻烟台,南接青岛,自古以来就是“胶东腹地”;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属温带季风气候;总面积17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9万人。
莱阳是“全真教”的发源地,被誉为“道教祖庭”,丘处机、马丹阳等在此传教立派。
莱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的发祥地。
莱阳主要河流有蚬河、清水河、白龙河、富水河和五龙河;北部沐浴水库;四大山脉:旌旗山、老寨山、嵯峨山、娘娘山。
莱阳市山川河流分布图蚬河是清水河支流,全长16千米,发源自沐浴水库,穿莱阳城区,于红土崖村汇入清水河,目前为莱阳市区的景观河。
莱阳市蚬河景观清水河发源自栖霞市的崖山老庙顶,全长73千米,莱阳境内32千米,于照旺庄镇五龙村西的乌龙峡口与白龙河、富水河汇集后为五龙河。
五龙河以清水河为正源。
白龙河发源自谭格庄镇上孙家村北,全长25千米,流经柏林庄、城厢、古柳镇,于照旺庄镇五龙村西的乌龙峡口交汇于五龙河。
富水河发源自栖霞市牙山,全长100千米,莱阳境内75千米,流经海阳徐家店,在山前店镇崖东夼村东北入境,到万第镇儒林泊村东,与源出海阳盘石店镇垛崮顶之昌水河汇流曲折萦回南下,再纳巨峰、芝水两河,在五龙峡口汇人五龙河。
五龙河上游有白龙河、蚬河、清水河、墨水河和富水河五大支流,一般以清水河为正源,发源于山东省烟台市的栖霞市牙山北麓,与其它4条支流汇于莱阳市五龙村附近的五龙峡口,成为一条大河,即五龙河。
在其南下流径中又纳嵯阳河、玉岱河、金水河,然后注入黄海丁字湾。
五龙河流长124公里(山东省志地理志记作128公里),总流域面积为2768平方公里,为胶东第一大河流。
五龙河沐浴水库就像一个巨龙盘踞在旌旗山,沐浴水库是胶东五大水库之一,库容2.63亿立方米,可供30万人口的城市日常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
沐浴水库航拍图旌旗山,古名'莱山',位于莱阳城北偏西十五公里处,海拔三百一十五米。
子午河(Ziwu River)令狐文艳汉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陕、周至、户县交界处的秦岭平河梁,河水西南流向,沿程流经宁陕、佛坪、石泉、洋县、西乡,在西乡县三花石乡白沙渡入汉江。
干流长153.8千米,流域面积3028平方千米。
流域地处秦岭南坡中深山区,呈椭圆形,水系发育良好且分布对称,地势北高南低,群山叠嶂,山势陡峻,东与旬河分水,西与金水河分水。
河谷狭窄,河道弯曲,水流湍急,流域内植被良好。
流域地跨温暖带和凉亚热带气候区,年均降水量900毫米,多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的63.8%,年际变化大,年径流量最大与最小比值达4.47倍。
河道年均径流12.26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24.2亿立方米,最小为5.41亿立方米。
全流域多年平均流量38.88立方米/秒。
水资源总量为14.1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1.89亿立方米。
流域内成灾为洪水,汛期洪水陡涨暴落,历时短,洪峰流量较大。
据两河口水文站实测调查,1925年,洪峰量为4800立方米/秒,1967年为2800立方米/秒。
流域为典型的山区性河流,人类活动较少,水能资源较丰,但开发难度大,至今尚无较大的水利工程开发。
流域横跨汉中、安康两市五县,汇入大小支流20条。
流域分为三段,三河口以上为上游段,按东、中、西排序,分别是椒溪河、蒲河、纹水河三河交汇。
上游段流经秦岭高中山区,流向受地形及断裂影响,山高谷深,河谷较窄,河道弯曲,多石滩急流,干流比降均在20‰以上。
佛坪三河口至石泉两河口为中游段,三河汇流后继续南流,逐渐进入低山区,河谷渐宽,漫滩阶地亦较发育,形成小片宽谷坝子。
石泉两河以下为下游段,在石泉两河口左纳长安河(堰平河)后西南流向,干流进入浅山区,在西乡县三花石乡汇入汉江右岸,两岸丘陵起伏,坝子呈连续分布,河道比降6.6‰。
石泉水库修建前,子午乡群众可沿子午河上行木船达石泉县两河口,下行可抵石泉县城,现入汉江河口已被石泉水库淹没。
汶水河(Wenshui River)发源于秦岭东梁南麓,主要由金鸡河、西河、两河、寸耳坝沟、五龙河、东峪河、曹家沟、张家沟、朝阳沟、长坪沟等30多条小河沟汇集而成。
通济河(胜利河、香草河)
条目编号
6.220.4.3通济河(胜利河、香草河)
范围
通济河(胜利河、香草河)
河名
通济河(胜利河、香草河)通济河(胜利河、香草河)
代码
通济河(胜利河、香草河)
水系
湖西洮滿水系通济河(胜利河、香草河)
发源地
仑山水库、墓东水库(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县)通济河(胜利河、香草河)
入河(湖、海)口
洮湖(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县)通济河(胜利河、香草河)
河长(km)
46.3(11.7、22.45)通济河(胜利河、香草河)
流域面积(km2)
通济河(胜利河、香草河)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亿m3)__详细矢量数据请加QQ1397383786 通济河(胜利河、香草河)
行经地区__详细数据请访问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丹阳市、句容市、金坛市通济河(胜利河、香草河)
备注
通济河(胜利河、香草河)
卷名
长江卷通济河(胜利河、香草河)。
第34卷第4期云南水力发电YUNNAN WATER POWER31超长均质土坝基础处理研究吴宏荣,徐辉,叶建群,熊立刚,罗书靖(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22)摘要:桑河二级水电站地处平原地区,其中挡水建筑物左右岸均质土坝长达6036m,如此长的土坝基础条件变化大,基础处理方案 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对土坝基础处理敏感性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合理、经济且方便施工的基础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均质土坝;敏感性分析;基础处理;针对性中图分类号:TV2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缠号:1006_3951(2018)04_0031-05DOI:10.3969/j.issn.1006-3951.2018.04.0101概况桑河二级水电站位于柬埔寨王国上丁省西山区境内的桑河干流上,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
电站总装机容量400MW,水库总库容27.15 x l〇8m3,为一等大⑴型工程,挡水、泄洪、河床式发电厂房等主要建筑物按1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3级建筑物设计。
电站枢纽主要由左右岸土坝、河床泄洪闸坝、挡水重力顼、河床式厂房、仿自然式鱼道等建筑 物组成,坝顶全长6 500m,其中均质土坝长达6 036m,混凝土坝长464m。
左岸土坝长3 579m (含侧墙),桩号顼左〇+231m~埂左3+810m;右岸土坝主坝长1467m(含侧墙),桩号坝右0+233m~l+700m;右岸土坝副坝长990m,主 副坝之间由一段长950m的公路连接。
主埋坝顶高 程81.5m,最大现高35m,现顶宽8m,上游坡比 1:2.75,下游坡比1:2,坝体采用竖式排水接褥 垫式水平排水形式⑴。
2基本地质条件2.1基本地质条件均质土埋坝基所在区域地形平缓,地面高程 一般为52 ~ 75m,坡度一般为5° ~ 10°。
坝基 土主要由残坡积层和全风化含砾粘土组成,厚度 一般为2.5 ~ 4.5m,下伏强~弱风化安山岩。
72云南水力发电YUNNAN WATER POWER第34卷第1期桑河二级水电站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王锋,郑晓红(中国电建集H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22)摘要:桑河二级为宽河谷河床式水电站,兼有混凝土坝及均质土坝,左右岸地势平缓,给安全监测工程带来了挑战。
实施过程中,解决了水平位移基准可靠性、深层变形监测等关键技术问题,不仅保证了电站顺利蓄水,也为保障海外工程永久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桑河二级水电站已成功蓄水,试蓄水期间安全监测成果显示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是可行的,满足工程蓄水期及运行期监控建筑物安全的要求。
关B词:安全监测;桑河二级;变形;渗流中图分类号:TV22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 - 3951 (2018 )00 - 0072 - 04DOI:10. 3969/j.issn.1006 - 3951. 2018. 01. 022〇引言桑河二级水电站位于柬埔寨王国上丁省西山 区境内的桑河(Se San)干流上,主要由左右岸 均质土坝、河床泄洪坝段、混凝土挡水坝段、河 床式厂房等建筑物组成,坝顶全长6500. 00m。
坝址位置河谷开阔、河道顺直、两岸地形坡度 缓,建基岩体为微风化安山岩。
该工程,安全监 测工程除了参考国内类似工程的相关经验外[1]_[4],需要考虑柬埔寨的当地情况及电站后 期运行特点[5],监测布置应尽可能用最少的测点 获得建筑物最关键的运行信息,监测设备需要稳 定可靠[6]、日常观测及维护简单、数据分析方 便,经精心设计与分析,安全监测设施保障了工 程顺利建成。
1安全监测的关键技术问题枢纽区建筑物监测以混凝土坝和均质土坝为 主,左右岸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5_0m,左岸土坝长 3579. 0m,右岸土坝长2457.0m,土坝监测以渗流 为主,包括坝体渗流及坝后渗漏量监测。
由于均 质土规总体不高,上下游坝坡较缓,坝体变形监 测主要以沉降为主,水平位移主要位于坝高大于 30m的埂段。
桑河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阅读分析比例尺:1:50000,即图上1cm=实际500m,这个16.5cmx22cm印刷图幅的地质图相当于实际8250mx11000m。
图例由地层图例知,最古老的地层是震旦纪Z, 最年轻的地层是第四纪Q,中间地层不连续,缺少了整个中生代(M Z)地层,老第三纪(E)和新第三纪(N),因而在这几个时段存在地层不整合。
地形地貌整个地区沿剖断线走向,大致为高-低-高-高,主要是由于这个地区西北部有一个向斜,东北部有一个背斜。
中间桑河河道流域较低。
相比之下,东北部背斜处的地形要更高一些。
地质构造整个古生代地层以及震旦纪地层为两个NEE走向的大褶皱,上面有第四纪沉积物,由西北至东南依次:以二叠纪为中心有一个向斜,由新到老依次为,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志留纪S,东北方向有一个以震旦纪为中心的背斜,由老到新依次为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与上一个向斜相连。
断层描述(由西北至东南):第一个向斜褶皱在石炭纪地层和泥盆纪地层交界处被逆断层F6切断,在地质图中部的泥盆纪地层(与志留纪相交)有一平移断层F3,在泥盆纪与志留纪相交处有一跨越桑河的逆断层F8。
背斜褶皱的志留纪地层有一跨越桑河的逆断层F7,且以桑河为对称轴,左右基本对称的出现断层破碎。
F7向东南方向,有一跨越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地层的平移断层F13。
逆断层F19跨越了志留纪地层和奥陶纪地层,可以看出,F19与F10最初应为一个逆断层,但是他们之间由于平移断层F21的错动,变为两个逆断层。
在背斜褶皱寒武纪底层与奥陶纪地层间有逆断层F12,被抛切线剖到的有一个位于志留纪地层和奥陶纪地层交界处的正断层F2。
且由图中虚线可以判断出,所有断层均位于古生代地层,在断层之上再沉积有第四纪沉积物。
且由于第四纪地层平行于等高线,可以看出第四纪地层为水平地层。
地层接触关系整个古生代地层以及震旦纪地层之间都为整合接触,但古生代地层与第四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产状不协调,中间缺失了整个中生代地层和新老第三纪地层。
桑河水库库区地质图阅读分析地形地貌图区内的地形基本呈现中间低,两侧高的形态。
两侧由于西北部的一个向斜和东北部的一个背斜形成了较高的山,中间由于河流的冲刷作用所以地势较低。
沿河两岸的山脚有一些滑坡和崩塌现象,而且集中出现在二叠系以及志留系地层中。
地层岩性古生代地层震旦系Z为条带状白云岩、石英砂岩;寒武系为含砾粗砂岩、硅质砾岩和粉砂岩互层;奥陶系O为粉砂岩、泥灰岩;志留系S为页岩、细砂岩、泥灰岩。
泥盆系D上部为白云质石灰岩、白云岩,中下部为石英砂岩;石炭系C为石英砂岩。
图区上主要地层均为古生代地层,分布在河流两侧。
条带状分布,整体走向为NEN方向。
图区上的每一地层有明显对称重复,所以可以判断为褶皱,而且由地层新老可以判断图区西北部为一向斜,东北部为一背斜。
古生代地层中有较多北东走向的断层。
中生代地层二叠系P为灰黑色碳质页岩夹煤层,中下部为石灰岩;新生代第四系地层Q 为砂砾石,含砾粘土。
中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图区的西北部,新生代地层主要沿着河流流经的区域分布。
地质构造古生代地层为NEN走向的褶皱,西北部是一以震旦系Z为中心的背斜,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
古生代及震旦系地层中断层较多,北东方向的较大的断层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分隔泥盆系和志留系的逆断层F8,该断层穿过桑河。
贯穿图区内整个志留系地层的逆断层F7,而且断层在海拔700m高度以下的部分出现了断层破碎的情况。
分隔寒武系与奥陶系的逆断层F12,该断层止于水平断层F21处。
以及穿过桑河,分隔奥陶系和志留系的正断层F2。
在图区的东南角还发育有一些断层,沿南东方向,穿越奥陶系和寒武系的平推断层F21,沿正东方向穿过志留系和奥陶系的平推断层F11,这两个断层均穿过了桑河。
以及沿北东方向,穿过志留系和奥陶系的逆断层F19,和位于奥陶系内的逆断层F19。
而且由观察易知,这两个断层原本应为同一断层,但由于平推断层F21的作用而发生相对的错动,从而成为两个断层。
第19卷 第11期 中 国 水 运 Vol.19 No.11 2019年 11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November 2019收稿日期:2019-06-02作者简介:乔恒君(1985-)南京南瑞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
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左右岸土坝水位孔监测数据分析乔恒君(南京南瑞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摘 要:结合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左右岸土坝水位孔的监测数据,定性分析土坝的当前安全性和存在的隐患。
关键词:桑河二级水电站;土坝;水位孔;监测中图分类号:TV6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11-0202-02一、工程概况桑河二级水电站位于柬埔寨王国上丁省(Stung Treng)西山区境内的桑河(Se San)干流上,上游距斯雷波克河(Srepork)和桑河(Se San)汇合处约1.5km,下游距赛公(Se Kong)河和桑河汇合处约20km。
桑河二级水电站枢纽主要有左右岸均质土坝、河床泄洪坝段、混凝土挡水坝段、河床式厂房、侧墙式接头等建筑物组成,坝顶全长6,500.00m,是亚洲第一长坝,其中混凝土坝段长464.0m (不含侧墙),左右岸土坝总长6,036m,挡水建筑物最大坝高56.50m。
二、地质概况两岸土坝坝基岩性为粘土质砾、全风化层及强风化层,全风化层厚度较薄,对存在坝基渗漏和渗透变形稳定的强风化层、贯穿坝基上下游的断层等破碎带进行截水槽、反滤排水盲沟等工程处理,并在土坝填筑前对坝基进行洒水、凸碾等处理后,满足坝体承载、变形和防渗排水要求。
桑河二级水电站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左右岸土坝,水位孔观测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土坝的安全稳定性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水文气象资料根据桑河和斯雷波克河流域内气象站点的监测数据,该地区主要呈现高地热带季风特征。
多年平均气温24.2℃,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10.0℃;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910mm (流域四个测站平均值)。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power︱134︱2016年11期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围堰填筑料碾压工艺试验分析报告刘润生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7摘要: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二期上游围堰采用全强风化材料进行碾压填筑,地层较为结实,本文作者经过多次试验效果分析碾压工艺试验主要围绕全风化土料(粉质粘土料)、全强风化混合料两种材料展开,并对填筑料技术要求和试验用料进行分析,希望对同行业人员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填筑料;碾压工艺;试验分析中图分类号:TV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6)11-0134-021 概述 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二期上游围堰为土石围堰,堰体主要由石渣料、全/强风化混合料、均质土料、反滤料、块石料等填筑而成,堰顶高程65.00m、宽8.0m、长1060m,最大堰高21.0m。
二期下游围堰为土石围堰,堰体主要由石渣料、全/强风化混合料、均质土料、反滤料、块石料等填筑而成,堰顶高程60.50m、宽8.0m、长890m,最大堰高22.5m。
根据工程建设规划,围堰填筑料主要由右岸土料场及2#石料场开采。
2 填筑料技术要求和试验用料 现场碾压试验料为全风化土料(粉质粘土料)、全强风化混合料两种,具体填筑料的颗粒级配要求及碾压标准,见表1、表2。
表1 二期围堰堰体填筑料颗粒级配主要技术要求序号 料物名称 堰体料要求及填筑标准1全风化土料 (粉质粘土料) 最大粒径不大于150mm,碾压后大于5mm 颗粒含量不宜超过50%,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不应小于15%。
2 全强风化混合料 最大粒径不大于150mm,碾压后大于5mm 颗粒含量不宜超过50%,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不应小于15%。
表2 二期围堰堰体填筑料碾压标准压实要求及指标 渗透性指标 化学性指标物料名称 压实要求 干密度(g/m3) 渗透系数(cm/s) 有机含量(%) 水溶盐含量(%) 全风化料(粉质粘土料)压实度≥96% ≥1.69 ≤1×10-5 ≤5 ≤3 全强风化混合料 压实度≥96% ≥1.77 ≤1×10-4≤5 ≤33 碾压试验分析 3.1 试验说明 本次碾压试验于2014年11月15日一天完成,现场碾压试验严格按照《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13进行。
桑河水库库区综合地质图阅读分析
1.比例尺:
1:50000
2. 图例
最古老的地层是震旦纪Z, 最年轻的地层是第四纪Q,中间地层不连续,缺少了整个中生代(M Z)地层,老第三纪(E)和新第三纪(N),所以其中可能存在地层不整合。
3. 地形地貌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处典型的山谷地形,南北两侧是山丘,桑河在狭长的山沟中顺着地势由西向东流。
图中所示区域内的最高点是东北角的山顶,高程大于1050米;最低点是桑河河谷,高程小于500米。
由此可知该地区内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大于1550米。
在桑河两岸,地势很平坦。
而两侧的山地也都没有出现十分陡峭的坡度,没有发现有悬崖峭壁的存在。
山脉的延伸方向为南北方向,这与岩层的走向一致。
4.地质构造
(1)褶皱
在地质图的东侧,有一NNE走向的背斜,震旦系地层Z为中心,两边对称分布寒武系地层E、奥陶系地层O、志留层地层S、泥盆系地层D等,年代从老到新。
在地质图的西部,有一与背斜平行的向斜,以二叠系地层P为中心,第四系地层Q、石炭系地层C、泥盆系地层D等在两侧对称分布,年代从新到老。
两个褶皱均被河流断开,中间沉积了第四纪地层。
(2)断层
逆断层:从西北到东南看,依次有F6:石炭纪与泥盆纪之间的断层,倾角为35°;F8(七里村西):泥盆纪与志留纪之间的断层,倾角为58°;F7:贯穿整个志留纪,北东走向,倾角为35°,造成了断层破碎;F10位于图中右下角志留纪和奥陶纪O地层中,被平推断层F21分隔在两侧,并发生错动,成为了两个断层,倾角为32°;
顺断层:仅有一处,F2(图的右下角):志留纪与奥陶纪间的断层,倾角为80°。
平推断层:F3(峰岭山西侧):在泥盆纪中间,形成一处山谷,沿NNW方向;F21(右下角):沿南东方向,穿越奥陶系和寒武系;F11(右下角):沿正东方向,
穿过志留系和奥陶系。
(3)其他
在图的左方,河北岸的二叠系地层边缘,以及图中部河北岸志留纪地层边缘,共有三处崩塌现象;在图的中部,河北岸的二叠系地层、志留纪地层边缘,共有两处滑坡现象;在图的左部,河的北岸和南岸,各有一处冲沟现象;在图的左下部,平地凹进黑龙山体的部分,以及清溪右侧,各形成一处洪积扇。
所有断层均生于古生代地层中,在断层中间沉积有第四纪沉积物。
第四纪地层平行于等高线,可以看出第四纪地层为水平地层。
5. 地层接触关系
整个古生代地层以及震旦纪地层之间都为整合接触,但古生代地层与第四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产状不协调,中间缺失了整个中生代地层和新老第三纪地层。
6.地层岩性
第四系地层Q(浅黄色)主要为砂砾岩、含砾粘土;
二叠系地层P(红棕色)有灰黑色碳质页岩夹煤层,中下部为石灰岩;
石炭系地层C(浅灰色)主要为石英砂岩;
泥盆系地层D(暗棕色)上部为白云质石灰岩、白云岩,中下部为石英砂岩;
志留层地层S(深绿色)主要为页岩,细砂岩,泥灰岩;
奥陶系地层O(淡绿色)主要为粉砂岩,泥灰岩、砂砾石、砂砾岩;
寒武系地层E(橄榄绿色)主要为含砾粗砂岩,硅质砾岩和粉砂岩互层;
震旦系地层Z(深蓝色)主要为条带状白云岩,石英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