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育种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594.00 KB
- 文档页数:27
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杂种优势: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2、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通过体外 DNA 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种性,使现有的物种在较短时间内趋于完善,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新的生物类型。
3、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4、基因突变:基因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的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5、染色体组:指配子中所包含的染色体或基因的总和。
6、选择育种:利用现有品种或类型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淘汰的手段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二、填空题1、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2、杂种优势利用中,选育杂交种的基本程序是(选育自交系)、(配合力测定)和(制种)。
3、基因突变具有(稀有性)、(随机性)、(平行性)和(重演性)等特征。
4、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5、多倍体的类型有(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三、选择题1、下列属于质量性状的是()A 株高B 产量C 花色D 千粒重答案:C2、杂种优势表现最明显的是在()A F1 代B F2 代C F3 代D 以后各代答案:A3、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A 细线期B 偶线期C 粗线期D 双线期答案:B4、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创造新的变异()A 杂交B 诱变C 选择D 以上都不是答案:C5、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不包括()A 质粒B 噬菌体C 病毒D 线粒体答案:D四、简答题1、简述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答: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
通过杂交,将两个或多个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杂种后代会产生遗传变异,为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同时,基因的分离和重组使得杂种后代的性状出现分离和重新组合,从而有可能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个体。
《动物遗传育种学》自学考试重点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具有影响多种性状作用的现象。
(遗传学p123)2、杂种优势: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优于两个亲本种群均值的现象。
(育种学p255)3、近交:在畜牧学中,将交配双方到共同祖先的距离在6代以内(或其后代近交系数大于0.78%)的选配方式叫近交。
(育种学p214)4、世代间隔:子代出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上一代到下一代多经过的平均年限)。
(育种学p134)5、后裔测定:利用后裔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后裔测定。
(育种学p150)6、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控制所决定的、表现为连续性变化且只能用度量衡测定的性状。
(遗传学p175)7、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某一性状的现象。
(遗传学p121)8、保种:就是尽量全面、妥善地保护现有家畜遗传资源,使之免受混杂和灭绝的育种工作。
其实质就是使现有畜禽基因库中的基因资源尽量得到全面的保存,无论这些基因目前是否具有利用价值。
(育种学p314)9、伴性遗传:某性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表现出该性状的与性别有一定联系的遗传现象。
(遗传学p134)10、杂合子:个体体细胞内等位基因构成不同的细胞或个体。
(遗传学p113)11、选配:为了达到特定目的,人为确定个体间的交配体制叫选配。
(育种学p206)12、隐性:某一基因在其显性等位基因存在时,不再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而当该基因纯合时却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的现象,叫隐性。
(遗传学p111)13、个体测定:利用个体自身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个体测定。
(育种学p149)14、选择差:在数量性状选择过程中,选留种群与其所在群体平均值之间的差。
(育种学p123)15、平均日增重:在测定期内的平均每日增重,叫平均日增重。
(育种学p90)16、同胞测定:利用待测个体的同胞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也叫同胞测定。
(育种学p150)17、克隆动物:利用动物胚胎或机体某一部分的细胞,通过无性繁殖手段完成繁衍后代,叫克隆动物。
遗传育种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一定位置,有一个染色较浅的区域2.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着丝粒的位置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联会:每对同源染色体开始互相靠拢,两两并列在一起,在各对应位点上准确地配对。
4.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5.杂种:杂交所得到的后代。
6.杂交:不同种、属或品种的动、植物进行交配。
7.测交(回交):测定杂合个体的基因型而进行的未知基因型杂合个体与有关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
8.伴性遗传(性连锁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
9.限性遗传:某些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的表现。
10.染色体畸变:P14711.缺失:一个正常染色体上某区段的丢失。
12.重复:一个正常染色体增加了与本身相同的某一区段。
13.物种: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
14.品种: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
15.引种: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品系或类型引进当地,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的工作。
16.风土驯化:家畜适应新环境条件的复杂过程。
17.世代间隔:对个体来说是指子代出生时其父母的平均年龄。
18.品质选配(选型交配):按个体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表现,即考虑交配双方的品质对比进行选配。
19.亲缘选配:考虑交配双方有无亲缘关系。
20.引入杂交(导入杂交):在保留原有品种基本特性的前提下,利用引入品种来改良其某些缺点的一种杂交方法。
21.改良杂交(改造性杂交):利用某一优良品种彻底改造另一品种生产性能的方向和水平的杂交方法。
22.杂种优势:不同种群间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
23.一般配合力:一个种群与其他各种群杂交所能获得的平均效果。
24.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种群之间杂交所能获得的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
思考题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从遗传角度看,这两种分裂个有什么意义?1.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细胞有丝分裂后于细胞与母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方面相同,而减数分裂分裂后形成的性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性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农作物遗传育种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以下哪项不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A 分离定律B 自由组合定律C 连锁互换定律D 基因重组定律2、杂种优势是指()A 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优于双亲均值的现象B 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优于双亲中最优者的现象C 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与双亲均值相同的现象D 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与双亲中最优者相同的现象3、以下哪种作物通常采用自花授粉的方式?()A 玉米B 小麦C 油菜D 棉花4、基因突变的特点不包括()A 随机性B 稀有性C 多方向性D 可逆性E 有害性5、在杂交育种中,用于杂交的亲本称为()A 自交系B 杂交种C 品种D 亲本6、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创造新的种质资源?()A 引种B 选择育种C 杂交育种D 诱变育种7、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缺失和重复会导致()A 基因数量的改变B 基因位置的改变C 基因表达的改变D 染色体数量的改变8、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是()A 表现为不连续变异B 受环境影响小C 受少数基因控制D 受多基因控制9、回交育种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为()A 轮回亲本B 非轮回亲本C 供体亲本D 受体亲本10、杂种优势利用中,生产上利用的主要是()A 品种间杂种优势B 自交系间杂种优势C 种间杂种优势D 属间杂种优势11、以下哪种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最为成功?()A 水稻B 小麦C 大豆D 花生12、选择的基本方法不包括()A 单株选择B 混合选择C 集团选择D 自然选择13、以下哪种作物的遗传基础较为复杂?()A 水稻B 玉米C 小麦D 大豆14、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A 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B 杂种后代出现一定的分离比例C 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D 杂种后代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15、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不包括()A 限制性内切酶B DNA 连接酶C 逆转录酶D RNA 聚合酶16、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优点不包括()A 准确性高B 不受环境影响C 可以早期选择D 操作简单17、以下哪种作物的转基因研究进展较为迅速?()A 棉花B 油菜C 玉米D 大豆18、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不包括()A 花期不遇B 生殖隔离C 染色体数目差异D 基因频率相同19、以下哪种方法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A 柱头涂抹法B 幼胚培养法C 花粉蒙导法D 以上都是20、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是()A 产量B 品质C 适应性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遗传学的三大基本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遗传育种》重点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一因多效是指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种性状的表现,这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2.杂种优势是指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往往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这是育种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3.近交是指在畜牧学中,选配双方到共同祖先的距离在6代以内(或其后代近交系数大于0.78%),这是一种常见的选配方式。
4.世代间隔是指子代出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也就是上一代到下一代经过的平均年限。
5.后裔测定是指利用后代的信息来估计个体的育种值,这是育种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6.数量性状是由微小效应的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性状,表现为连续性变化,只能通过度量衡来测定。
7.基因互作是指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某一性状的现象。
8.保种是指尽可能全面、妥善地保护现有家畜遗传资源,使之免受混杂和灭绝的育种工作,目的是尽可能保存现有畜禽基因库中的基因资源。
9.伴性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表现出该性状与性别有一定联系的遗传现象。
10.杂合子是指个体体细胞内等位基因构成不同的细胞或个体,这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11.选配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人为确定个体间的交配体制。
12.隐性是指某一基因在其显性等位基因存在时不再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而当该基因纯合时才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的现象。
13.个体测定是指利用个体自身信息来估计个体的育种值。
14.选择差是指在数量性状选择过程中,选留种群与其所在群体平均值之间的差。
15.平均日增重是指在测定期内的平均每日增重。
16.同胞测定是指利用待测个体的同胞信息来估计个体的育种值。
17.克隆动物是指利用动物胚胎或机体某一部分的细胞,通过无性繁殖手段完成繁衍后代的动物。
18.亲缘选配是指依据交配双方之间的亲缘关系制定的交配体制。
19.基因型是指个体的基因构成。
缺失和内部缺失之分。
②重复:染色体上某一段序列重复出现的现象;有直接重复和反向重复之分。
③倒位:染色体上某一段序列颠倒方向的现象;有单次倒位和重复倒位之分。
遗传育种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遗传育种的目的?A. 提高作物产量B. 改善作物品质C. 增加作物抗病性D. 减少作物生长周期2. 基因重组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会发生?A. 有性生殖B. 无性生殖C. 基因突变D. 基因漂变3. 下列哪种技术不属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A. RFLPB. AFLPC. SNPD. 人工选择4.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基因的定位?A. 基因测序B. 基因克隆C. 基因表达分析D. 基因连锁分析5. 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会导致以下哪种后果?A. 作物产量增加B. 作物抗性增强C. 作物适应性降低D. 作物生长速度加快6.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主要用于什么?A. 基因治疗B. 基因克隆C. 基因表达分析D. 基因定位7. 下列哪种育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新品种?A. 传统杂交育种B. 诱变育种C.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 基因编辑育种8. 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是?A. 完全一致B. 完全不一致C. 部分一致D. 完全无关9. 下列哪种因素会影响基因的表达?A. 环境条件B. 基因突变C. 基因重组D. 所有以上10. 遗传育种中,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原理是?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基因漂变D. 基因连锁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基因的_________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 在遗传育种中,_________是指通过人工选择或自然选择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
3. 基因的_________是指基因在不同个体之间或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之间的差异。
4. 基因的_________是指基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达差异。
5. 基因的_________是指基因在不同世代之间的传递。
6. 基因的_________是指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功能。
7. 基因的_________是指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似性。
8. 在遗传育种中,_________是指通过人工诱导突变来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遗传育种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变异1. 遗传遗传变异的概念:遗传变异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间产生一些遗传特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基因型所引起的,因此,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DNA和RNA)的表现。
2. 遗传变异的类型:遗传变异主要包括随机变异和有目的变异两种类型。
随机变异是指由于自然选择和环境因素导致的遗传特性的随机变异。
而有目的变异是通过人为手段进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遗传特性。
3. 遗传变异的原因:遗传变异的原因主要包括遗传突变、游离互换、重组等。
4. 遗传变异的意义: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它为遗传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是改良作物和动物性状的重要原材料。
二、遗传育种方法1. 选择育种方法:选择育种是指通过对群体中个体的表现和遗传特性进行评价和选择,以获得理想的遗传性状。
选择育种主要包括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两种方法。
2. 杂交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是指通过杂交不同亲本,以获得杂种优势(杂种增长效应)和杂种抗性等遗传优势,改良植物品种和动物种质。
3. 杂种优势的原因:杂种优势是指杂交后代在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等方面具有超过亲本的优越性状。
其原因主要包括杂种增长效应、基因互补效应和优势基因效应等。
4. 重组育种方法:重组育种是指通过基因重组或转移,创造新的配对组合,以产生更多的遗传变异和优良的遗传性状。
5. 抗性育种方法:抗性育种是指通过筛选和培育抗性基因型,以提高作物和动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6. 基因工程育种方法:基因工程育种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作物和动物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具有特定的遗传性状,如抗性、耐旱、耐盐等。
7. 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方法的比较:传统育种主要依赖于自然杂交和选择,速度较慢,效果较差。
而现代育种则利用了生物技术手段,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三、基因工程育种1. 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基因工程育种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或动物的基因组中,使其表现出特定的遗传性状。
遗传育种学试题及答案遗传育种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物种遗传变异和推广有利基因的学科,它对提高粮食、蔬菜、植物烟草等生产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遗传育种学试题是研究生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的重要性考核方式,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遗传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做好这些题目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该领域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1.请你描述遗传变异及其形成原因。
答:遗传变异是指在一群生物体中,由于某些基因的突变、染色体的重组等原因,导致这群生物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生态习性、分子基础等方面出现的具有相对稳定遗传性状变异。
形成遗传变异的原因包括突变、重组、杂交、选择等。
2.请你谈一谈杂交、自交、无性繁殖和选择的作用。
答:杂交是指不同品系或种间的个体进行交配,利用不同基因型和相互补充性别特性,从而在新的后代中表现其他父母常有而本品系中不具有的优点。
自交是指一种品系中不同个体的自我交配,从而产生突变,这对改良自交系或单倍体植物优良特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无性繁殖是指通过分蘖、芽、分株、分根等方式进行繁殖,它在维持品系稳定性、防止基因多态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选择是指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由于环境和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某些个体更适合在某种条件下生存和繁殖,从而在后代中遗传有利性状的一种演化过程。
3.请你说明遗传育种的目标答:遗传育种的目标是通过合理利用杂交、选择、突变等手段,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率,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育种材料,培育更适合人类需要的高产、抗病、抗逆性新品种。
4.请你描述如何进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
答:种质资源的收集需要经过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清楚认识,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现场记录、信息收集等方式,搜集各种原生生物和现有生物的相关物质和信息。
种质资源的保护分为生物、环境、政策保护,通过切实把高生物多样性地区开展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理论研究,制定《植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等法律法规,保护我们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利用可以通过人工控制、遗传进化、分子改造等手段,为“一种多施”、“一种多效”、多员工科合作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