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组织剂量体积效应北京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44
胸部CT检查技术(一)平扫1.一般扫描病人取仰卧位,双臂上举,先扫定位片,然后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范围。
采用横断位扫描,一般自肺尖至肺底,层厚8-10MM,层距10MM,深吸气后屏气或平静呼吸后屏气时扫描,扫描时间一般为0.7-3S。
感兴趣区可加扫薄层,层厚2-5MM,或加扫高分辨率CT。
2.肺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是指采用较大的矩阵(512X512)、薄层(层厚为1-2MM)和较小视野扫描(两肺扫描野15-30CM,一侧肺为15-20CM),并用骨算法重建的一种肺部扫描技术。
适应症为:(1)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癌性淋巴管炎、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淋巴管肌瘤、组织细胞增多症、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等;(2)估计间质性疾病的活动性,特别是纤维性肺泡炎;(3)为更好地显示结节性病灶的形态特征,如发现病灶内钙化或有脂肪,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4)为更好地显示支气管阻塞性病变;(5)病人呼吸困难、咯血或临床疑为弥漫性肺病,但胸片正常或诊断不明者;(6)引导穿刺活检。
HRCT扫描方法有三种:(1)用层厚1-2MM、间隔10MM 作全肺扫描,适合于发现支气管扩张;(2)在普通CT扫描的基础上,分别在主动脉弓、肺动脉平面及膈肌上1-3CM各扫1-3层,适用于肺弥漫性病变;(3)在普通CT基础上,在孤立结节或可疑支气管狭窄的病灶处加扫3-4层HRCT,层距依病灶大小而定,一般为1-5MM,以便清楚显示病灶细节。
3.动态CT扫描当病人用力深吸气和深呼气时,对指定层面的气管或肺野作一系列快速CT扫描,以获取其衰减直和结构在呼吸运动中改变的资料。
通常采用电子束CT(EBCT)或螺旋CT扫描。
检查方法为:(1)用EBCT扫描:病人仰卧,于主动脉弓、气管分*及膈上三处,病人用力吸气、呼气,6秒内作10次扫描,每次扫描时间为100毫秒,间隔500毫秒,层厚1.5-3MM;(2)用螺旋CT扫描:有报道,扫描始于上一次深呼气末2-3秒,止于再次深呼气末1-2秒,扫描全过程为10-12秒,层厚3MM,间隔10MM,采用部分扫描资料重建,一次扫描获20-24幅连续图象。
如何识别胸部 CT检查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在胸部病变评价过程中,CT扫描很有价值,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干扰,例如,CT检查存在局限性、变异、部分体积效应等,分析原因,是因为横断面解剖特点,这一情况会导致误诊,会发生将正常阴影判定病变的情况,本文对胸部CT检查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了综述,以便于临床有效识别。
1肺对第一肋软骨连接进行分析,若肋软骨钙化较为丰富,开展CT检查过程中,在CT横断面上,钙化邻近肺组织会误导临床医生认为患者钙化处于肺内,可以发生在单侧或者双侧,常见单侧,分析这一情况,常见肋软骨结合下方1cm层面之上,利用电笔,围绕这一“结节”画一个方框,在此方框内,上一层面上肋软骨结合部会处于其中。
对类似结节血管进行分析,在CT检查上,血管横断面可表现为结节状阴影,容易混合其他结节性病变,其中多见上下肺野,对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对血管走行以及解剖进行熟练以及了解,对“结节”直径进行测量,对是否邻近存在相等粗细血管进行细致观察且在必要情况下开展增强扫描处理,对增强前后密度改变进行相应测量。
对主动脉以及奇静脉弓进行分析,若血管弓不平行扫描层面,或者虽然平行但是没有被完全包括,这时,CT影像中,显影可被误诊为“实变”或者“肿块”,为了将此种错误消除,应对血管解剖进行熟悉,将相邻层面参考。
对奇叶进行分析,患者奇静脉弓不处于患者纵膈之内,内侧存在奇叶肺,会将其与纵膈分隔,当显影奇静脉弓一部分,类似于一肺内“结节”,为了对其进行识别,对相邻层面上“结节”加强观察,观察其与奇静脉弓走行延续,另外,由于奇裂内奇静脉,导致“结节”出现,在患者肺部边缘,因此,患者周围肺组织可表现为缺乏血运以及透亮。
对隔束进行临床分析,膈神经伴随静脉下行以及心包隔动脉,部分情况下,在患者心缘两侧,会导致小的突起形成,容易误诊脏层胸膜下发生了小结节,在患者心脏下部肺静脉以及其下方层面上容易见到隔束,分析右侧隔束,较为靠后,左侧反之,在数个相连续层面,均能看到,分析原因,是由于其为一垂直方向结构。
生物等效剂量bed的计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ly Equivalent Dose,简称BED)是一种用于评估放射治疗中的放射剂量效应的重要指标。
BED的计算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肿瘤对放射剂量的响应,并且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生物等效剂量(BED)的计算进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标。
然后,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生物等效剂量的定义和意义,包括其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阐述BED的计算方法和原理,并介绍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参数和假设。
其次,在临床应用和实际问题解析部分,我们将探讨生物等效剂量在放射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不同情景下BED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最后,在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部分,我们将总结最新的研究进展与技术发展趋势,并讨论未来发展方向及其可能影响因素。
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BED计算进行评价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生物等效剂量(BED)的计算方法和原理,深入探讨其在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并回顾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发展趋势。
通过阐述BED计算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参数和假设,以及解释BED结果与临床实践相关性的讨论,我们希望能够增加读者对BED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放射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生物等效剂量的定义和意义: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ly equivalent dose,BED)是在放射治疗中用于衡量不同辐射计划之间生物效应的指标。
它是根据给定剂量分数、重复次数和修饰因子来计算得出的,能够提供与传统物理剂量(Gy)相对应的生物学信息。
BED 考虑了不同辐射补偿方案中辐射分数化疗继发修复和再生持续性损伤等因素,并通过将多个分数剂量相加以获得总体预测的生物效应。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剂量学比较丁喆;夏新舍;叶红强;闫钢;王艳阳;孔伟;刘爱娟【摘要】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3D-CRT)与常规放疗计划(CRT)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心脏的受照剂量,以及不同乳腺体积对其的影响.方法 2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所有病例在同一CT定位片上进行常规放疗计划的设计.处方剂量为靶区50Gy,瘤床区加量10 Gy,总量60 Gy.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分别对两种计划中靶区V95%、V105%和V110%、心脏V30和V40,以及乳腺体积≤500 cm3 和>500 cm3对以上数据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 3D-CRT计划与CRT计划的剂量体积百分比V95%(%)分别为(99.6±0.5)和(98.8±1.38),P=0.017;V105%和V110%分别降低24%和53%(P< 0.01).乳腺体积≤500 cm3 比乳腺体积>500 cm3在3D-CRT计划中的V105%和V110%分别减少14 2%和8.4%,P=0.045和0.014.心脏的V30和V40在3D-CRT计划中较CRT计划分别增加6.5%和4.4%(P< 0.001).3D-CRT计划中心脏V30在乳腺体积≤500 cm3时比乳腺体积>500 cm3时降低了5%,P=0.03,而V40及CRT计划中的V30和V40未显示出不同乳腺体积情况下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3D-C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优于CRT计划,产生较小的高剂量区域,乳腺体积增加降低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心脏的受照剂量在3D-CRT计划中较CRT计划有少量增加,同时乳腺体积增加会加重这种效应.【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4)012【总页数】3页(P1297-1299)【关键词】乳腺肿瘤;部分乳房切除术;放射疗法;三维适形放射疗法;心脏【作者】丁喆;夏新舍;叶红强;闫钢;王艳阳;孔伟;刘爱娟【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疗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疗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疗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疗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疗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疗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疗科,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放射治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可以起到降低局部复发、延长生存期、保证保乳术后美容效果的重要作用。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中级344)专业知识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A1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关于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X线穿透不同密度的组织时衰减程度不同B. 密度高、原子序数大的物质对X线吸收多C. 软组织和骨骼在X线片上呈现相同的对比度D. X线图像的形成依赖于被照物体的密度差异E. X线影像的形成还与物质的厚度有关2、在胸部X线摄影中,关于心脏与肺部结构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B. 正常情况下,右心缘主要由右心房构成C. 左心缘下部由左心室构成D. 主动脉弓可在后前位胸片上清晰看到E. 肺纹理主要由支气管构成3、在放射医学中,下列哪种放射性核素常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A. 铯-137B. 铅-212C. 铯-131D. 铅-2144、在放射医学防护中,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A. 时间防护B. 空间防护C. 服装防护D. 生物防护5、X线摄片中,右上肺的正确表示方法是(数字、)。
A、3RULB、3RLLC、3LULD、3LL6、CT检查的原理是基于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
在CT成像过程中,以下哪种物质的X射线吸收系数相对最低?(数字、)A、液体B、脂肪C、骨骼D、空气7、题干:下列哪种放射防护措施是为了降低外部辐射照射的剂量?A、佩戴防护服B、穿戴防护手套C、使用放射源容器的屏蔽材料D、以上都是8、题干:在放射性同位素的临床应用中,以下哪种情况表示同位素已经达到了足够的有效作用剂量?A、达到解剖学分布高峰B、血药浓度达到峰值C、肾脏清除率达到峰值D、组织达到最大吸收9、下列关于放射性药物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射性药物制备过程中,应当避免放射性核素污染环境B、放射性药物制备时,可以使用非封闭系统操作C、放射性药物的化学纯度要求低于非放射性药物D、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活度测定应在制备过程中进行 10、下列关于放射性药物质量控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射性药物应定期进行稳定性测试B、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应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C、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核素纯度应高于95%D、放射性药物的生产和包装过程应避免交叉污染11、属于放射性污染的突变是()A、染色体断裂B、基因突变C、剂量率与体积效应D、遗传效应12、电离辐射计量中电离或吸收快速、剂量吸收率高的单位是()A、拉德B、伦琴C、戈瑞D、希沃特13、下列关于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错误的是:A. 细胞辐射损伤的分阶段理论认为,辐射效应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B. 细胞的辐射损伤主要包括电离损伤和非电离损伤C. 分子生物学工业中,电离辐射常用于食品、药品和生物制品的消毒D.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可分为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14、以下关于X射线摄影与CT影像的质量控制,叙述错误的是:A. 检查条件应选择为能获得最佳影像质量的条件B. 螺旋CT的层厚越小,影像质量越好C. CT影像的稳定性要求图像像素灰度值变化不应超过5%D. 螺旋CT的扫描速度越快,影像噪声 aumenta15、题干:以下哪种放射性核素在γ射线诊断中最为常用?A. 99mTcB. 131IC. 18FD. 133Xe16、题干:在γ射线防护中,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B. 减少暴露时间C. 增加暴露距离D. 使用放射性物质时不进行任何防护17、X线摄影检查中,使胶片产生灰雾的主要原因是()A、X线的本质B、X线的康普顿效应C、X线的光电效应D、X线的散射线18、在X线影像中,通常由于骨组织对X线吸收不同呈现为白色的部分,这是()A、骨骼B、肌肉C、脂肪D、软组织19、以下哪种物质是最常用的X线对比剂?A、硫酸钡B、碘化钠C、碘化钾D、葡萄糖 20、在放疗中,下列哪种剂量水平的误差可能导致重大的治疗误差?A、10%以下B、10%-20%C、20%-30%D、30%以上21、某患者在行CT检查时,使用了一种含碘的对比剂。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Normal Tissue Effects in the Clinic (QUANTEC)
临床正常组织效应的定量分析
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
危及器官体积剂量/体积最大剂量毒性发
生率
最严重并发症
脑<60 Gy<3%症状性脑坏死脑72 Gy5%症状性脑坏死脑90 Gy10%症状性脑坏死脑干<54 Gy<5%神经病变或坏死脑干D1-10 cc<= 59 Gy<5%神经病变或坏死脑干<64 Gy<5%神经病变或坏死视神经/交叉<55 Gy<3%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交叉55-60 Gy3-7%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交叉>60 Gy>7-20%视神经病变
脊髓50 Gy0.2%脊髓病
脊髓60 Gy6%脊髓病
脊髓69 Gy50%脊髓病
耳蜗平均<=45 Gy<30%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
腮腺双侧平均<=25 Gy<20%腮腺功能长期<25%
腮腺双侧平均<=39 Gy<50%腮腺功能长期<25%
腮腺单侧平均<=20 Gy<20%腮腺功能长期<25%
咽缩肌平均<=50 Gy<20%症状性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
喉<66 Gy<20%发音障碍喉平均<50 Gy<30%呼吸困难喉平均<44 Gy<20%水肿
喉V50<27%<20%水肿
肺V20<=30%<20%症状性肺炎肺平均7 Gy5%症状性肺炎肺平均13 Gy10%症状性肺炎肺平均20 Gy20%症状性肺炎肺平均24 Gy30%症状性肺炎肺平均27 Gy40%症状性肺炎。
CT扫描中的剂量概念吸收剂量单位:Gy,戈瑞;1Gy=1000 mGy。
Gy是描述辐射能量与人体组织作用时使用的一个单位,它表示组织单位体积吸收辐射能量的程度,即1mGy =1 mj/kg。
CT螺旋扫描中是连续扫描长度,所以用mGy*cm 来计算吸收剂量。
核辐射剂量单位希沃特(Sv)毫希沃特简称毫希(mSv)1Sv=1000mSvxx和xx的关系如果不考虑人体对剂量吸收需要考虑的权重因子(这个讲起来复杂了,如果辐射源是中子、ɑ粒子的话,权重因子最大会达到20,如果被照射的人体组织和器官不一样,还要考虑不一1样的组织权重因子)Gy(比释动能)到Sv(当量剂量)可以简化考虑成-----1 Gy=1 Sv换成常见的就是:毫希=豪戈瑞世界核协会对辐射剂量的分级:我院16排螺旋CT扫描剂量头颅断层扫描:664mGy*cm。
(原2排螺旋CT约为595mGy*cm)头颅螺旋扫描:24层图像(长度12cm)1021mGy*cm。
胸部扫描:477mGy*cm。
上腹部平扫+增强3期扫描:40层图像420mGy*cm×4=1680mGy*cm。
腰椎间盘扫描:330mGy*cm。
我院经常出现的多部位扫描头颅+胸部,1498mGy*cm。
:头颅+颈椎间盘,994mGy*cm。
头颅+xx腹部,1441 mGy*cm。
头颅+副鼻窦(以儿童最多),大约1600mGy*cm。
2010年CT扫描总人次为41784人次,共有3528人次进行多部位扫描(2~4个部位),8.4%。
2011年1-6月CT扫描总人次为22318,多部位扫描为2256人次,10%,呈上升趋势。
多部位扫描基本上都超过了1000毫戈瑞,从一定程度上说,CT扫描的辐射堪比核辐射。
16排CT为什么会如此高的射线剂量呢?螺旋CT 是容积扫描,同样的速度2排CT能获得5毫米的图像,而16排CT能获得1毫米的图像,就是说16CT提升了扫描速度同时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就是更多的图像),但16排CT仍然不够快(确切的说是探测器还不够多,X 线的利用率还不够高),所以它同时也略增加的X线的剂量。
不同扫描部位采集的CT值-电子密度转换曲线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李克;钟小军;张晓华;邱凌平【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扫描部位采集的CT值-电子密度转换曲线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利用CIRS062不均匀等效模体在同一台CT模拟机和相同的扫描参数条件下分别获取头部、胸部和腹部3种模式下的CT值-电子密度转换曲线,选取脑胶质瘤、肺癌和胃癌各8例患者通过Pinnacle 9.8放疗计划系统利用3种模式下的CT 值-电子密度转换曲线进行剂量计算,分析照射剂量的偏差,包括机器跳数值、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结果:在同一定位扫描参数下,头部与腹部的CT值-电子密度曲线和照射剂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头部和腹部与胸部模式的CT值-电子密度转换曲线有明显差异(P<0.05),尤其是在高密度组织处的CT值变化较大,但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偏差均小于2%.结论:不同扫描部位下采集的CT值-电子密度转换曲线对剂量计算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头部与胸部肿瘤应该尽量选择各自扫描模式下的CT值-电子密度转换曲线进行剂量计算,以保证治疗计划剂量计算的精度.%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the CT value-electron density transformation curves on radiotherapy dosage for different scanning sites.Methods The CT value-electron density transformation curves under head,chest and abdomen modes were obtained with CIRS062 nonuniform equivalent phantom,a CT simulator and the same scanning parameters.Totally 8 patients with glioma,lung cancer or gastric cancer had the radiotherapy dosages calculated with Pinnacle 9.8 TPS and CT value-electron density transformation curve under the three modes,so as to analyze the dosage deviation involving in hopvalue as well as the 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 for the target area and organs at risk (OAR).Results With the scanning parameters kept the same,the head area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T value-electron density transformation curve and exposure dosage with the abdomen area (P>0.05),while the head and abdomen areas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CT value-electron density transformation curve with the chest area (P<0.05).CT values varied greatly at the high-density tissue,while the dosage deviations at the target area and OAR were both less than 2%.Conclusion CT value-electron density transformation curve for different scanning sites has influences on radiotherapy dosage,and head and chest tumors should have the dosage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CT value-electron density transformation curve with corresponding scanning modes to ensure dosage computation precision during treatment planning.【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7(038)012【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CT值;电子密度;治疗计划系统;扫描部位;放疗剂量【作者】李克;钟小军;张晓华;邱凌平【作者单位】330006南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330006南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330006南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330006南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R815放疗计划系统是依据CT电子密度模体将CT图像中的CT值转换为相应的相对电子密度,在相对电子密度的基础上进行组织不均匀性校正计算,最终得到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