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8例
- 格式:pdf
- 大小:240.99 KB
- 文档页数:1
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附12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肾癌的临床资料。
结果:12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和输血,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肾癌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肾肿瘤;肾切除术;腹膜后间隙;腹腔镜术【中图分类号】r73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023-02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 for renal carcinoma:a report of 12 casesluo bo,sun li-jiang,yang xue-cheng,et al(department of urology, songshan hospital,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china 266021)【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 for renal carcinoma.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2 cases of renal carcinoma treated by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all the operations were successful in 12 patients.conversion from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rocedure to laparotomy or blood transfusion were neverrequired.no severe complication occured.conclusion: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surgery have the advantages of minimal invasion ,less blood loss,earlier resumption of normal activities and less complications.it should be an important therapy for renal carcinoma.【key words】reanalnoeplasma;nephrectomy;retroperitoneal space;laparoscopy20010年6月至2011年8月我们采用经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肾癌1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8例
发表时间:2015-01-15T10:54:56.960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0月第10期供稿作者:赵恒太赵燕李萍朱文浩罗群强王永雄钟利安董学
[导读] 随着肾癌患者数量的增加,根治性肾切除术成为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并逐渐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赵恒太赵燕李萍朱文浩罗群强王永雄钟利安董学义(云南省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云南大理6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应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的8例肾癌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入院治疗但应用传统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的12例肾癌患者为参照组,比较其疗效。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较优(P<0.05),且术后并发症和复发少。
结论:肾癌患者应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和复发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肾癌肾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泌尿外科肿瘤中位列前茅[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肾癌的病死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于肾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在肾癌的治疗中得到较为广泛应用[2]。
为了研究其临床效果,本文对我院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肾癌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手段将患者分为实验组(8例)和参照组(12例)。
实验组男5例,女3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4.1±4.2)岁;左、右侧各4例;肾上极4例,肾中级2例,肾下级2例。
参照组男7例,女5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4.4±4.5)岁;左侧5例,右侧7例;肾上极5例,肾中级4例,肾下级3例。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手术方法实验组患者给予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方法为:给予患者行全麻措施,并取健侧卧位。
于患侧腋前线肋缘下、髂嵴上及腋后线肋缘下等部位均放入Trocar。
腹腔镜下监测腹膜后情况,并做好解剖标志;将腹膜后的脂肪往下清扫;纵向切开肾后筋膜;顺着肾中部后方和腰大肌前的方向游移到肾门直至肾动脉,用Hem-o-lok夹紧后将肾动脉切断。
用同样的方法切断肾静脉。
继续顺着腰大肌前的肾脂肪囊外游移至肾后方等。
游移完整个肾脏器后,于肾下极找到输尿管,继续向下直至髂嵴附近用Hem-o-lok夹紧输尿管并将其切断。
将所有游移及切断的肾脏置入取物袋中并取出后,对切口给予逐层缝合,盖上无菌敷贴。
参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情况,并进行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复发情况。
1.3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
2.结果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手术时间较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情况两组患者均无术中或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并在术后6~12个月的随访期间,未见种植转移或肿瘤复发情况,到目前所有患者均无瘤生存。
3.讨论随着肾癌患者数量的增加,根治性肾切除术成为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并逐渐在临床上推广应用[4]。
而传统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应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术式具有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疼痛,住院时间长,且恢复慢等缺陷,导致治疗效果欠佳。
传统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在胃癌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手术路径,即经腹部和经腰部,但两种路径均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可能使腹部种植癌细胞增加等。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其解剖步骤程序条理、清晰,可在腹腔镜的探视下直视隐蔽部位,进而顺利完成手术,并能够避免或减少对周围其它组织与脏器的损害。
此外,其与传统手术一样可优先阻断肾血管,将淋巴结清扫干净;同时,又避免了传统手术存在的缺陷,即不易在腹部植入癌细胞[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复发均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应用于胃癌的治疗中,虽手术时间较长,但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肾癌患者应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和复发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沈宏峰,康璇,李威,等.腹膜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2):179-181.[2]阚乃尧,杜耀安.乔羽,等.腹腔镜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对照研究[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2,4(4):203-205.[3]白忠原,刘红艳,黄东龙.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135-136.[4]蔡伟,董隽,张旭,等.单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手术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10):724-725.[5]郭志全,高慧林,扈新,等.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30例临床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6):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