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导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1
第7卷第5期 中国药剂学杂志Vol. 7 No. 5 2009年9月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Sep. 2009 p.365 文章编号:(2009)05-0365-07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的考察贾 强,王可可,韩 飞,刘洪卓,李三鸣(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摘要:目的制备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
方法通过对凝胶因子、抗凝剂的用量等因素的考察,制备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
建立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的体外分析方法,考察凝胶中各组分对其释放的影响。
结果 制备了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并确定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的最优处方。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量是影响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体外释放的主要因素,凝胶因子的用量对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体外释放的影响不大。
结论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能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是一种新型药物剂型。
关键词:药剂学;氟比洛芬;有机原位凝胶;制备;体外释放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志码:A原位凝胶可分为聚合物原位凝胶和有机原位凝胶两大类。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温敏型的聚合物原位凝胶[1],主要是由PLA/PLGA及其共聚物等聚合物和溶解聚合物的溶剂组成。
由于聚合物原位凝胶存在突释现象等缺点,可能会引起组织刺激性和全身毒性[2],此外,聚合物降解产生的酸性代谢物也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3],而有机原位凝胶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它是以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为凝胶因子,在很低的浓度下,通过氢键力、静电力、疏水力以及π-π相互作用使大多数有机溶剂凝胶化而形成原位凝胶。
这类凝胶因子在溶剂中能自发地聚集、组装成有序的结构,进而使整个体系凝胶化[4]。
有机原位凝胶可直接用于病变部位,延长药物释放周期,减少给药剂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避免植入剂开刀植入时的痛苦,而且工艺简单[5]。
本文作者合成了生物可降解性的氨基酸类衍生物凝胶因子,并以注射用大豆油为油相,辅以无水乙醇制成室温下为液态的原位凝胶。
骨干专家简介作者:来源:《品牌与标准化》2021年第06期辽宁省认证审评院副主任药师,辽宁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学士学位。
曾从事药品研发工作10年,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2013年起从事药品GSP、GMP认证、器械检查等工作,省组长级医疗器械检查员,主要负责医疗器械注册体系核查和飞行检查工作,具有丰富的检查实战经验。
副主任中药师,辽宁中医药大学生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家医疗器械检查员,多次参加国家审核查验中心、省药监局、省中心组织的医疗器械飞行检查,产品研发环节真实性核查、临床真实性核查和产品注册核查。
全省医疗器械检查员和医疗器械生产从业人员管理规范培训讲师。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制剂专业,学士学位,沈阳药科大学药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家药品GMP组长级检查专家、国家药品GSP组长级检查专家、国家药品注册检查组长级检查专家、省医疗器械检查员、化妆品检查员、保健食品检查员。
多次参加国家局药品GMP飞行检查、药品GSP飞行检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检查并担任组长,多次完成国家局委派的境外检查的观察任务。
在药品检查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主任药师,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曾先后从事药品研发及注册工作5年,2013年至今一直从事药品检查工作。
专业方向为药物制剂新剂型研究及开发、药品上市后流通及生产管理。
工作期间多次参与省级、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累计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
大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学士学位;沈阳药科大学药理学专业碩士研究生。
国家及省级GMP检查员、药品注册检查员。
从事药品GMP认证、GSP认证、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检查管理工作二十余年,参加检查百余次,在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体系提升、化药中药生物制品类产品工艺合规性、近年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检查等方面有深入研究。
主任药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家医疗器械境外检查员、国家医疗器械检查员、药品GMP检查员、药品GSP检查员。
沈阳药科大学学科介绍研究生专业学科介绍药剂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药剂学学科是我校最早设置的几个主要学科之一,1955年院系调整时,以留英归国的著名药剂学家顾学裘教授为核心,进行本学科重组,使得本学科实力显著提高。
主编了国内首部《药剂学》(第一版、第二版)和大型参考书《药物制剂注解》(第二版),造就了阵容强大的药剂学专家群体。
从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取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已形成的五个主要研究方向:1.制剂技术与制剂工程主要研究内容:以控缓释为目的的造粒技术(球晶造粒技术、离心造粒技术、包衣技术等);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为目的的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以微囊化、油性药物的固体化、中药浸出液的固体化等目标的喷雾造粒技术;固体物料的粉体学性质以及压缩成型性研究。
特色:造粒技术,在一步过程中直接完成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分散、速释或缓释微丸的制备,收率高。
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内外领先,已申请专利和新药;离心造粒技术使颗粒球形化,具有外观美,收率高,容易包衣等特点;固体分散物的老化是一个难克服的问题,本学科已找到克服老化的方法,并制成难溶性药物的分散片及缓释制剂,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取得成果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有些制剂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审批生产;用喷雾技术制备肠溶性微囊(已申请专利、并获得中国优秀专利称号)、油性药物的固体化、中药浸出液的固体化等为进一步制备颗粒剂、片剂等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婴幼儿服用的肠溶颗粒剂,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已经开始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粉体学研究固体粒子的基本性质,对固体制剂的量化控制、保证产品的重现性有着重要意义。
2.研究方向名称:药物新剂型主要内容:渗透泵控释新剂型的研究:采用激光技术,在包有半透性薄膜的片剂表面上制成微小的释药孔,使药物以恒定的速度释放出来,达到长效、稳定的治疗效果;靶向给药新剂型的研究:研制脂质体、热敏脂质体、热敏磁性脂质体、纳米超顺磁制剂等靶向给药新剂型,使药物直接到达并浓集于靶部位(病变部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粘膜给药新剂型的研究:利用鼻粘膜、口腔粘膜、肺粘膜、眼粘膜下丰富的血管,以人体粘膜作为给药新途径,使药物直接吸收入血治疗全身性疾病;透皮给药新剂型的研究:以皮肤为给药途径,利用高分子材料压敏胶将药物制成透皮贴剂的形式,辅以物理、化学促渗手段,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治疗全身性疾病。
收稿日期:2004-08-27作者简介:何海水(1979-),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药剂学研究;唐星(1964-),男(汉族),陕西商县人,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药剂学及中药现代化研究,T el .024-********,E -mail tangpharm @ 。
文章编号:1006-2858(2005)03-0164-04莪术油纳米乳剂的制备及制备工艺影响因素考察何海冰,唐 星(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摘要:目的制备莪术油纳米乳剂,详细评价制备工艺中影响莪术油纳米乳剂质量的因素,并考察纳米乳剂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药物释放。
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莪术油纳米乳剂;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法考察制备工艺中影响莪术油纳米乳剂质量的因素;采用动力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及粒径分布;采用透射电镜法观察其形态;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测定包封率。
结果所制备的纳米乳剂为类球状,大小均匀。
平均粒径为(7615±1011)nm ,纳米乳剂中吉马酮的质量浓度为(1176±0109)g ・L -1,吉马酮的包封率为(8414±110)%。
结论高压乳匀法可用于莪术油纳米乳剂的制备,通过调节处方工艺可获得满意的粒度分布和包封率。
关键词:高压乳匀法;纳米乳剂;莪术油;制备工艺中图分类号:R 944 文献标识码:A 油状液体类药物尤其是中草药挥发油,是医药领域用于疾病治疗的一类重要活性物质。
将此类药物分散,使粒径达到纳米水平,有可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而产生许多新的功效。
莪术挥发油是从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 a phaeo 2caulis Val 1)、广西莪术(Curcum a kw angsiensis S 1G 1Lee et C 1F 1Liang )或温郁金(Curcum awenyuji n Y 1H 1Chen et C 1Ling )的干燥根茎(中药莪术)中,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的有效成分。
依托于药品GMP实训中心的实践课程改革与管理作者:沙露平郭永学刘剑桥周欣羽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9期[摘要] 为順应时代发展,满足药企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沈阳药科大学对新工科背景下药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改革。
实践教学是培养药学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但是由于制药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进入核心车间学习的时间较短,多属于认识性实习,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无法达到制药工业对工程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
因此发展GMP实训教育势在必行。
文章旨在探讨新工科背景下,依托于GMP实训中心的药学工程类实践课程的改革和规范化管理方式。
通过构建多层次GMP实训教学体系、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增设劳动课、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优良品性。
实践课程的规范化管理要通过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制度和合理的课堂管理制度实现,同时要配合建立完善的中心管理制度,保障中心高效、有序运转,进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GMP实训中心;工程类实践课程改革;规范化管理[基金项目] 2018年辽宁省教育厅发布沈阳药科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制药产业技术需求的制药工程专业工程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作者简介] 沙露平(1988—),女(回族),辽宁抚顺人,药剂学博士,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药物递送系统和难溶性药物增溶;郭永学(1973—),男,内蒙古赤峰人,生物化工博士,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固体制剂工程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9-0214-03 ; ;[收稿日期] 2019-11-06实践表明,我校化学和药学相关课程内容,设置合理、系统、规范,而工程类相关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有重复,侧重点和深广度与专业实际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药人才培养质量[1]。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兴芝;代英辉;王东凯
【期刊名称】《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年(卷),期】2024(22)1
【摘要】目的综述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脂质体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新功能提供思路。
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脂质体研究的相关文献,并
对其进行整理、归纳与总结。
结果脂质体作为近几十年发现的一种高效载体,可由
人工合成的磷脂化合物来制备,且制备方法日益完善,可根据药物的不同特性对脂质
体进行结构修饰,在医药、基因工程、食品、化妆品等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结论脂质体在药物治疗及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应用前景。
【总页数】11页(P14-24)
【作者】王兴芝;代英辉;王东凯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
【相关文献】
1.脂质体的性质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2.固体脂质体纳米粒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3.脂质体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4.纳米脂质体制备方法及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究进展
5.水溶性药物脂质体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硕陈大为潘卫三程刚何仲贵李三鸣唐星王思玲方亮杨丽丁平田王
东凯王晶邓意辉徐晖孙进张向荣朱澄云
毛世瑞王淑君袁悦王中彦王艳娇姜同英蔡翠芳王齐放石凯邹梅娟寸冬梅徐璐杨星钢乔明曦王永军
孙长山赵秀丽朴洪宇王晓波(兼职)宋洪涛(兼职)苑振亭(兼职)梅兴国(兼职)全东琴(兼职)
专硕陈大为潘卫三程刚何仲贵李三鸣唐星王思玲方亮杨丽王东凯毛
世瑞邓意辉孙进丁平田
王晶徐晖张向荣王淑君袁悦姜同英石凯邹梅娟杨星钢乔明曦王永军孙长山赵秀丽宋洪涛(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