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和北斗卫星的智能航标遥控遥测系统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3
智慧航道工程解决方案引言航道工程是航运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船舶航行的安全和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航道工程逐渐成为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智慧航道工程结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可以更好地实现航道交通管理、导航引导、环境监测等功能,为船舶的安全航行、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本文将从智慧航道工程的背景、目标、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应用实践,探讨智慧航道工程的解决方案。
一、智慧航道工程的背景航道工程作为航运业中的重要基础设施,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航道管理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不足、管理手段单一、环境监测不够全面等。
这些问题已经不再适应航运业的发展和船舶运行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智慧航道工程应运而生。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航道管理相结合,智慧航道工程可以实现对航道的全面监测、管理和预警,为船舶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航行环境。
二、智慧航道工程的目标1. 安全导航:智慧航道工程利用高精度定位系统和智能引导设备,可以实现对船舶的安全导航和引导。
通过实时监测航道情况、设置航向指示、发出预警信息等手段,可以帮助船舶避免碰撞、搁浅等事故,确保船舶的安全航行。
2. 环境保护:智慧航道工程可以实现对航道环境的全面监测和管理。
通过水质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等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源,保护海洋环境,确保航道的清洁和安全。
3. 能源节约:智慧航道工程可以通过智能调度、航速优化等手段,提高船舶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燃油消耗,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航运。
4. 信息化管理:智慧航道工程可以实现对航道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航道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为航道的安全管理和运营提供更多数据支持。
三、智慧航道工程的核心技术1. 高精度定位系统:采用GPS、北斗卫星导航等先进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对船舶位置的实时监测和精确定位。
2. 智能导航设备:通过安装智能导航装置和航标灯光等设备,为船舶提供安全导航和引导服务,减少碰撞、搁浅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如何使用卫星定位系统进行航标测量卫星定位系统(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SPS)是一类利用人造卫星提供的信号进行空间定位的技术。
卫星定位系统被广泛用于陆地、海洋、航空、航海等领域的测量与导航任务中。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进行航标测量。
一、卫星定位系统基础卫星定位系统主要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等。
这些系统通过在地球轨道上放置一系列的卫星,并通过与地面接收设备的通信来实现精确的定位。
二、航标测量概述航标是航行中的重要标志物,如灯塔、浮标、航标灯等。
航标测量是指对这些航标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定位,以确保航行的安全。
三、航标测量的需求船舶、潜水器、水下机器人等在进行航行或水下作业时,需要准确的位置信息来确保其行进或定位的准确性。
航标测量可以为这些航行器提供准确的参考位置,以及航线规划等信息。
四、航标测量的方法使用卫星定位系统进行航标测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单点定位法:通过利用单个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来确定接收机所在位置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航标位置已知,但需要验证或修正的情况。
2. 相对定位法:通过同时接收多个卫星信号,并利用相对距离来确定接收机所在位置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航标位置未知的情况,可以通过与其他已知航标的位置关系来进行定位。
3. 动态定位法:针对航标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可以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的实时性,通过接收连续的卫星信号并进行实时计算,来获得航标的位置信息。
五、航标测量的准确性与精度卫星定位系统提供的位置测量结果通常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精度。
但在进行航标测量时,还需考虑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接收机与卫星的可视度:接收机与卫星之间的遮挡物(如建筑物、山脉等)会降低信号的质量,从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航标灯遥测遥控标准航标灯遥测遥控标准一、设备要求1.航标灯遥测遥控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2.a) 设备应具有可靠的电源供应,如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等;3.b) 设备应具有稳定的无线通信模块,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4.c) 设备应具有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以满足遥测遥控的需求。
5.航标灯遥测遥控设备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6.a) 设备的遥测精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7.b) 设备的遥控距离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8.c) 设备的稳定性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二、通信协议1.航标灯遥测遥控设备应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2.通信协议应包括数据传输格式、数据传输速率、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内容。
3.通信协议应符合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标准。
三、数据传输1.航标灯遥测遥控设备应具有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确保遥测数据和遥控指令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2.数据传输应采用可靠的无线通信技术,如GPS、GPRS、北斗等。
3.数据传输应具有纠错和校验功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数据传输应具有加密功能,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获取。
四、遥测数据格式1.航标灯遥测遥控设备应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包括时间戳、航标状态、位置信息等内容。
2.数据格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确保数据的可读性和可解析性。
3.数据格式应具有通用性,以便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五、遥控指令格式1.航标灯遥测遥控设备的遥控指令应采用标准的指令格式,包括指令类型、目标地址、操作内容等内容。
2.指令格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确保指令的可执行性和安全性。
3.指令格式应具有可扩展性,以满足未来新功能的开发需求。
4.指令格式应具有校验和纠错功能,确保指令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安全性要求1.航标灯遥测遥控设备应具有完善的安全性设计,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权限管理等措施,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2.设备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遵守国家安全标准。
3.设备应具有防雷、防浪涌等保护措施,确保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
图1航标灯远程监控终端结构框图终端主要模块有ARM处理器、GPS定位模块和GPRS通讯等。
CPU采用PHILIPS公司的LPC2136作为主控制器,芯片采用ARM7TDMI-S核、LQFP64封装的和单电源供电的特性。
图2RS485接口电路所示。
图3主流程图开始执行监控中心指令初始化有监控中心指令采集GPS 数据采集航标灯状态数据数据异常向服务器发报警信息定时器时间到向服务器发心跳数据YNN YYN 一般情况下,监控终端与服务器采用GPRS 方式进行通信。
当二者无法通过进行通信时,系统将采用短消息SMS )与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如果短消息通讯失败,监控终端将自重新启动。
系统中监控中心服务器与监控终端及终端与灯器之间的通信协议按照《航标遥控系统技术规范》中的通信规约进行,通过编写程序实现。
4结论航标作为航行中重要的导航标志,其正常与稳定地运Value Engineering0引言随着建筑业及现代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玻璃幕墙因其美观、节能以及安装便捷等诸多优点而备受青睐,自从引入我国以来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玻璃幕墙生产国和使用国。
然而,由于幕墙没有强制性检测要求,且普遍缺乏维保意识,随着使用年限增加及使用量增长,玻璃幕墙在运维阶段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幕墙玻璃破碎、板块脱落等问题屡见不鲜,玻璃幕墙运维风险已经成为悬在人们头顶的“不定时炸弹”。
目前,关于玻璃幕墙安全风险的研究多集中于施工阶段,通过构建幕墙施工的故障树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或基于多级可拓理论的评价体系等[1-3],实现对玻璃幕墙的施工风险评价。
对运维阶段玻璃幕墙安全风险研究较少,李芊等利用SPSS软件对玻璃幕墙风险因素进行研究,识别出主要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关防范对策[4]。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玻璃幕墙运维安全的各类风险因素,结合经验对风险因素之间逻辑关系进行补充及修正,然后构建贝叶斯网络,借助其不确定性推理原理识别出关键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慧水上交通建设中的应用作者:***来源:《水运管理》2020年第10期【摘要】为使北斗导航系统在智慧水上交通建设发挥更大作用,介绍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北斗导航民用分理服务管理中心成立以来在智慧水上交通建设中已发挥的作用,及其与北斗导航系统相关系统在船舶智慧监管、航标智慧监控、应急搜救、水文气象服务、连续定位服务、高精度定位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为更好地发展智慧水上交通提供相关行业经验。
【关键词】智慧水上交通;北斗导航系统;海事;海事北斗分理中心0 引言水上交通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智慧水上交通建设也成为热点。
2019年5月,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为智能航运未来30年发展指明方向。
智能航运是传统航运要素与现代信息、通信、传感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现代航运新业态,包括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航保、智能航运服务和智能航运监管等5个方面基本要素。
《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提出要重点提升港口码头和航运基础设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船舶技术应用,加快船舶智能航行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培育智能航运服务新业务、新模式。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慧水上交通建设也有了较快发展。
1 智慧水上交通建设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工程”列为交通运输智能化发展重点工程。
智慧水上交通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和智能“互联网+”平台服务。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是由具有定位、通信、感知、人工智能能力的基础设施和多功能交通载体组成;智能“互联网+”平台提供以人为本的精密交通服务,实现系统集成和综合交通服务。
北斗导航、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也加速了智慧水上交通建设进程。
2 海事北斗分理中心建设2015年4月,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授权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开展北斗导航应用服务;2015年6月6日,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成为全国海事系统唯一一家具有北斗导航民用分理级服务试验资质的事业单位;2017年5月,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完成北斗导航民用分理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海事北斗分理中心”)建设工作,这是我国海事领域第一个专注于北斗导航民用服务的机构,其作用是全面推动北斗导航系统在海事航保领域的应用。
第35卷第3期2010年5月测绘科学Sc i ence o f Survey ing and M app i ng V o l 35N o 3M ay作者简介:李可心(1980 ,男,河北隆化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融合、雷达数据处理。
E m a i:l l ekex i n @126 co m 收稿日期:2008 10 22基金项目:国防预研项目(BZ20070278基于双GPS 接收机的自主定位定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李可心,夏宏森(沈阳炮兵学院电子侦察指挥系,沈阳 110162摘要通过对目前武器装备定位定向手段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双GPS 接收机的自主定位定向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该系统的结构组成,阐述了定位定向的基本原理,并对实现该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实践证明,该系统定位定向时间短、精度高,使用方便可靠,满足武器装备作战使用的要求,对于提高武器装备的快速反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主定位定向;全球定位系统;载波相位差分中图分类号 P228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2307(201003 0180 031 引言在未来战争中,自行火炮和炮兵侦察校射雷达等间瞄武器和侦察定位装备(统称载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影响这些武器系统作用发挥的诸多因素中,测地保障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能否为这些装(备提供全天候、实时、快速、准确地测地保障,将直接影响到炮兵火力反应的速度和侦察定位的精度,甚至关系到战斗的成败。
由于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作战行动将不分昼夜连续实施,而我军目前的测地保障受测地车、测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在夜间实施的难度较大,并且增加了组织协同的复杂性。
当对载体定位定向的时间和精度要求较高时,以往只能采用基于惯性技术的导航寻北仪,这种装置的主要缺点是成本高,一般在30万以上。
G PS 一般只用于定位,无法对载体进行定向[1]。
大连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图3.1遥测遥控结构图Fig.3.1ThecompositionofTelemeteringandTelecontro!System图3.2终端站结构图Fig.3.2Thecompositionofterminalstation3.4.2终端站的功能终端站计算机控制系统直接安装于航标设备现场,采集系统所要求的监测数据,控制航标设备正常运行,同时接受和完成监测站下达的遥控操作指令,实现系统对现场设备的遥测与遥控功能。
(1)监测功能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轮询分站按照设定的数据采集时间,周期性地向监测站上报航标运行参数。
数据采集周期等于或大于终端站的数据采集周期。
建有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并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存储、显示、处理、报警,编辑、生成存档、打印和报送监测站所需的各类报表,并按时向监测站上报航标设备运行信息。
(2)事件通讯分站在接收到设定级别的报警信息后,自动上报监测站,由监测站数据报警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并产生报警信息。
(3)控制通讯在分站,航标设备管理人员可通过图形化人机界面,监视或查询航标设备的运行信息,并可随时向各终端站发送遥控指令,以检查或更改设备运行参数和状态。
监测站在下达遥控操作指令时。
由中继通讯网连通指定分站由分转发操作指令。
图3.3分站的组成Fig.3.3SubstaIioncomposition3.4.5监测站(中心站)的组成监测站设立于航标处,是处级遥测遥控系统的中心。
监测站计算机系统由数据服务器、WEB数据服务器、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数据报表打印机、调制解调器、路由器、公用电话网、IE测览终端组成。
大连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图3.4中心站的组成Fig.3.4Centralstationcomposition3.4.6监测站的功能监测站负责从分站及终端采集航标设备运行信息,建立处级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并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存储、显示、处理、报警和打印,编辑、生成、存档、打印和报送航标管理所需的各类报表。
《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卫星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导航、位置追踪、物联网等。
其中,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应用范围及重要性日益凸显。
S3C2410作为一种常用的微处理器,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基础,主要包含S3C2410微处理器、北斗卫星接收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等。
S3C2410微处理器负责数据处理和运算,北斗卫星接收模块负责接收卫星信号,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通信模块用于数据传输和交互。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核心,主要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
操作系统负责管理硬件资源,驱动程序负责控制硬件设备,应用程序则负责实现具体的功能。
在软件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实时性、可靠性等因素。
三、实现过程1. 硬件实现在硬件实现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和调试。
首先,将S3C2410微处理器与北斗卫星接收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等进行连接,然后进行硬件调试,确保各个模块的正常工作。
2. 软件实现在软件实现过程中,需要编写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
驱动程序负责控制硬件设备,包括初始化设备、读写设备等。
应用程序则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编写,实现定位、导航、数据传输等功能。
在软件实现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安全性等因素。
四、测试与优化在完成软硬件实现后,需要进行测试与优化。
首先,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各个功能正常运行。
其次,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定位精度、响应时间等。
最后,进行优化,包括代码优化、参数调整等,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五、结论本文介绍了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基于北斗导航的定位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沈磊贤;庞佳逸;张卿云;徐鹤【摘要】针对目前市场上定位服务的需求以及当前市场上的定位系统部署维护成本高的现状,给出了定位服务平台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提供Web平台化定位服务.该平台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基础,辅助以GPS和GNSS导航系统,综合卫星定位、GPRS通讯等技术设计硬件.采用B/S架构,通过数据库、无线通讯和AJAX等手段实现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最后在Web端展示处理数据的效果.目标为用户提供位置查询、轨迹查询、地理围栏、路线规划、天气查询以及数据可视化等服务.后期还可以结合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提供时间序列预测,驾驶行为分析等大数据功能.个人及企业用户只需要使用相应的硬件即可直接接入平台,方便快捷且降低了部署成本,有利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推广和中小企业的业务发展.【期刊名称】《计算机技术与发展》【年(卷),期】2019(029)001【总页数】5页(P173-177)【关键词】卫星导航;GPRS通讯;Web平台;定位服务【作者】沈磊贤;庞佳逸;张卿云;徐鹤【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20 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
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
它除了具有GPS卫星定位的功能以外,还增加了通讯功能,能够在海洋监测、军事通信等一些领域发挥很大的作用。
目前GPS垄断国内导航产业95%以上,世界范围内,手机GPS的集成率超过8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要挤入市场,在精度没有落后的情况下,降低部署成本是推动企业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大动力[1-3]。
基于北斗的毕设题目
基于北斗的毕业设计题目可能涵盖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向和题目供您参考:
1.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车辆智能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
2.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3.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
4.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移动设备定位跟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地图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能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洋渔业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空无人机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人员位置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能船舶航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以上题目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进行选择和修改。
在确定题目后,请务必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以便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在航道维护管理中的应用航标是指用于引导和保障船舶航行的标志物,它们在航道维护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标的监测和管理也越来越依赖于航标遥测遥控系统。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能够实现对航标的远程监测和遥控,大大提高了航道维护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本文将讨论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在航道维护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航标管理中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一、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基本原理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远程监测与遥控系统。
它主要由航标监测设备、通信设备和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
航标监测设备安装在航标上,可以实时监测航标的状态信息,如灯光状态、电池电量、位置等。
通信设备负责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传输,保障航标信息的及时传达。
监控中心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可以对航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遥控操作,保障航标的正常运行。
在航道维护管理中,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能够实现多种功能,包括远程巡检、故障诊断、实时监控和远程维护等。
航标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中心随时随地对航标进行实时监测和遥控操作,保障航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导航。
1. 提高航标管理的精准度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航标管理的效率。
航标管理人员无需进行现场巡检,可以通过监控中心远程对航标进行操作和维护,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系统的自动化监测和报警功能,也能及时发现航标的故障并作出相应处理,大大提高了航标管理的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在航标管理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并且会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将会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航标的智能监测和自动化遥控。
航标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对航标进行更加精准和全面的管理,从而提高航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也将会与其他航行辅助设施相结合,实现对整个航道的智能化管理。
未来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有望实现与船舶自动导航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对航道的智能化管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事领域的应用研究宋强【期刊名称】《《中国海事》》【年(卷),期】2019(000)010【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北斗; 海事; 前景; 建议【作者】宋强【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局大连 1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98.7近年来我国航运业飞速发展,在拉动经济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的同时,也给海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船舶数量不断增多和水域通航密度不断加大,海上遇险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海事监管与搜救水平和航海保障力度是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北斗系统的特点,探究北斗系统在海事领域的应用。
一、北斗系统简介(一)北斗系统的基本信息和发展历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包括北斗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和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本文中统一采用北斗系统的表示[1]。
北斗系统的建设规划采取了“三步走”的战略,实施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建设:第一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第二步,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3];第三步,建成全球导航系统。
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18年11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2018年12月27日,我国宣布自主研发的北斗三号卫星系统基本完成三号系统组网,开始提供全球定位服务,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的组网。
2019年4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二十颗组网卫星;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是北斗二号系统第四颗备份卫星。
北斗高精度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及测试作者:王荣蔺陆洲路鹏飞宋娟来源:《网络空间安全》2020年第04期摘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 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通过实施基于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的智能交通应用示范项目,开发出了由中心服务子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基准站子系统、车载终端子系统和人员终端子系统构成的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系统,以及与校车应用场景相配套的路径规划算法和联合定位算法,演示系统在泰国进行了部署与测试,对其电子围栏、实时轨迹、轨迹回放功能进行了验证,并对其车载终端单点定位精度、RTK定位精度、车载终端速度精度、人员终端单点定位精度、人员终端伪距差分精度等关键性能指标开展了测试,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北斗高精度智能交通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可行性。
关键词:澜沧江-湄公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智能交通;高精度中图分类号: TN967.1 文獻标识码:AAbstract: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is the self-developed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f China and the third mature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after GPS and GLONASS. China Software Testing Center developed the BeiDou high precision navigation system by implementing the demonstration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project. The system includes central service subsystem, GNSS reference station, vehicle terminal subsystem and personal terminal subsystem, using the path planning algorithm and the joint localization algorithm which match with the school bus demonstration scene. The system was deployed and tested in Thailand, and its electronic fence, real-time track and track playback functions were verified,and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its vehicle terminal single point positioning accuracy, RTK positioning accuracy, vehicle terminal speed accuracy, personnel terminal single point positioning accuracy, Personnel Terminal pseudo-range differential accuracy were tested. The test results verify the application feasibility of BeiDou high precision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Beidou Global System.Key words: lancang river-mekong river;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high precision1 引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本文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摘要: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全球提供服务,北斗相关服务及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高精度测绘、 交通、变形监测、应急搜救等各个领域。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命脉,目前交通运输依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卫星导航对建立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斗系统高精度地理信息地图,整合了行业北斗系统的时空数据, 为综合交通规划、决策、服务等提供基础支撑。
本文梳理了高精度地图和高精度定位的"双高”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现状,列出了“双高”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典型场景,同时提出了"双高”技术应用在交通运输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关键字:北斗系统;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地图;交通运输应用文|杜聪慧吴海乐刘源翔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一、刖吕2020年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 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 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功能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
交通运输行业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公 路、水路、民航、铁路的监管、指挥、调度等领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历程中占重要地位,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地图和定位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基本要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正向自动 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地图和定位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
因此,提出了交通运输行业”双高”技术,即 利用高精度地图与高精度定位相结合,构建高精度 交通空间信息。
高精度地图与高精度定位也越来越成 为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交通运输行业需求也正向着 利用“双高”为交通各领域提供服务的方向发展。
2021年第4期|卫星应用| 1 7专题综述Reviews二、国家政策支持“双高”技术应用2019年7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覆盖全国的高精度交通地理信息平台,完善交通工程等要素信息,实现对物理设施的三维数字化呈现,支撑全天候复杂交通场景下自动驾驶、大件运输等专业导航应用。
基于GSM和GPS的航标监控系统
邱珍珍;邱文华
【期刊名称】《数字通信世界》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本文阐述了应用GSM通信技术,GPS定位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航标灯远程监控的方法.介绍了整个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监控中心的结构,给出了监控终端的软硬件设计和实现方法.应用实验表明该系统切实可行.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邱珍珍;邱文华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
【相关文献】
1.基于GSM/GPRS短消息业务的航标灯智能监控系统 [J], 李冠宇;邬春学
2.基子GSM和GPS的航标监控系统 [J], 邱珍珍;邱文华;余小华
3.基于GSM的航标3G监测监控系统 [J], 邬春学;陈先国;吴志刚
4.GPS/GSM/GIS航标监测监控系统的研制和开发 [J], 魏志刚;李矩海;傅钢;陈先国
5.基于AVR MCU与GSM/GPRS的航标灯监控系统设计 [J], 李辉;苑臣芒;马晓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2卷 第9期 中 国 水 运 Vol.12 No.9 2012年 9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September 2012收稿日期:2012-05-21作者简介:方 杰,男,广东海事局航标导航处副研究员,长期从事航道维护管理工作及助导航技术研究。
基于GPS 和北斗卫星的智能航标遥控遥测系统设计方 杰(广东海事局,广东 广州 510230)摘 要:文中介绍了航标遥测遥控技术及其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GPS/北斗卫星的智能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将逆向差分GPS 技术应用在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进行航标移位监测,并依靠北斗卫星通信系统实现逆向差分GPS 改正数据传输,实现航标遥测数据传输及遥控命令的发布。
系统设计具有前瞻性,对于我国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建设可以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航标;遥测遥控;GPS;北斗中图分类号:U6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2)09-0048-03一、引言航标是能够帮助引导船舶航行、定位和标示碍航物,并表示警告的人工标志,以标示航道、锚地、滩险及其他碍航物的位置。
航标对于支持航运、渔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
为适应航运的协调发展,各国均在建设先进的、可靠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以提高航标运行可靠性和设备利用率,从而提高航运管理的水平、服务质量及运输水平,保障船舶航运的安全,促进航运经济发展。
智能航标已经成为航运领域的研究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针对我国内河水域特点,提出了基于GPS/北斗卫星的航标遥测遥感系统设计方案。
二、智能航标遥测遥控技术发展概述航标遥测遥控主要应用于航标灯器的监控、供电设备的自动控制,航标工作状态报警等方面。
采用的监测、控制设备有:遥控终端(RTU)、可编程控制器(PLC),实现数据通讯的技术有:数传电台、蜂窝电话(NMT),卫星通讯,无线通讯、有线电话等设备。
国外在90年代初利用电子和通信技术建立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为航运事业提供了高效服务。
纵观英、法、美、日等航运大国,已经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为海运事业提供了高效服务;总的来说,国外对于航标遥测和遥控系统的研究和使用处于较为完善的地步。
我国于2000年地开始了这方面研究工作,正处于航标遥测遥控建设的初级阶段,许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在国内建成的完善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还比较少,亟须加大对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研究投入、逐步建设符合我国沿海和内河特点的航标助航体系。
三、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设计方案 1.工作制式和通信方式常见的智能航标的工作制式主要有三种:自报式:遥测遥控站点或遥测遥控中心始终处于接收状态。
应答式:由遥测遥控中心定时或随时呼叫航标远程监控终端,终端响应查询,航标终端数传机需常处于接收状态,耗电量大。
混合式:即自报和查询-应答相结合方式。
本研究从实际应用出发,选择以自报为主的混合式,即自报和查询-应答相结合方式。
既能使终端耗电量大为减小,又能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工作制式的选择可以在RTU 本地或通过遥控中心遥控改变。
具体工作的方式如下:(1)定时自报和故障自报:定时自报:终端每日定时唤醒,采集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遥测遥控中心,由RTU 本地或遥测遥控中心发送遥控命令改变。
故障自报:在定时发送数据之外,终端设有故障自报功能;发现故障则立即打开数传机将故障信息发往遥测遥控中心并存入RTU,这种方式可实现定时自报和故障自报。
(2)查询-应答:为便于遥测遥控中心遥测遥控航标灯,设查询-应答式,实现方法是延长RTU 工作时间,终端在发送本站航标数据后,延长关闭时间,接受和执行遥测遥控中心的遥控命令。
为了增强设计方案的通用性,考虑特殊地理环境,选用如下制式完成遥控中心与远程终端的实时通信。
(1)航标遥测遥控终端与遥控遥测中心之间通信,直接采用卫星通信传输体制(北斗-世广系统)传送数据和收发遥控指令,信息格式符合SCADA 远动规范,数据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数据传送错误时可确认或重新发送。
(2)遥控遥测中心设GPS 基准站,采用逆向差分方法,航标RTU 的GPS 定位信息与航标灯本身状态信息经过编码后一起发送。
2.系统组成结构图1 智能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结构第9期 方 杰:基于GPS 和北斗卫星的智能航标遥控遥测系统设计 49智能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主要包括航标数据信息采集终端站、数据信息传输链路、数据信息处理和监控中心。
遥测遥控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1)遥测遥控中心遥测遥控中心与航标RTU 采用卫星通信方式,选用北斗—世广卫星通信系统终端设备。
遥控遥测中心设置逆向差分GPS 基准站一个,控制范围可达20km(上下游各10km)。
(2)航标遥测遥控终端航标遥测遥控终端主要由数据监控终端(RTU)和无线通信装置组成,集实时监测、信息存储、通信管理于一体,航标遥测遥控终端应具备功耗低、高抗干扰性和干扰自恢复等特点,符合野外无人值守的环境要求。
(3)航标灯器航标灯器能够用无线通信方式远程向中心站报告自己的状态,并且自身具有一定自检功能,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能及时向中心站发出报警信息;浮标航标灯应有自己的定位装置(GPS),能够检测到浮体漂移的出现,并及时向中心报警。
(4)航标位置检测设备针对我国内河的一些特殊地理环境,常规正向差分GPS 技术难以实现(无法实现沿江设置诸多GPS 基站),而传输差分信号的通信体制也是难点之一。
因此设计适合北斗通信体制的逆向差分GPS 系统,实现航标的位置监测。
(5)航标状态数据传输终端传输终端可选择北斗卫星通信机作为航标状态数据传输终端,终端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航标状态数据传输终端3.遥测遥控中心系统软件设计(1)自动巡检各航标遥测遥控终端(RTU)传送来的信息,在分控画面上以直观的曲线形式反映电流电压等模拟量情况,并提供精细的查询。
另外也可以在总图上用表格的形式以分类的方法来反映模拟量的最新数据。
(2)自动巡检各航标遥测遥控终端的开关量状态,在分控画面上以直观的颜色加文字说明的形式来反映,另外,也可以在总图上用表格的形式来反映所有航标遥测遥控终端的开关量状态。
(3)控制功能:遥控既可以人工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又可进行遥控结果的逾时监视。
(4)上报事件的处理及显示:事件包括开关量变位事件、模拟量数据越限事件、通讯事件及故障事件。
一旦有事件发生,要显示报警框,并伴有报警声(可选),以提醒操作员进行处理。
报警清楚可有自动恢复清除,人工分别清除和人工全部清除三种方法,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5)图形显示:在前置显示器上显示监控区域内航标遥测遥控终端站的地理位置分布图。
进入分画面,可对每个监控设备进行详细的显示。
(6)故障的诊断和预测:按照一定的模型,类似于智能的专家系统,完成故障的诊断及预测(可扩展)。
(7)能对GPS 定位信号作差分计算,并把计算结果以图形和数据结合的方式实时显示在图形界面上。
图3 遥测遥控中心系统软件结构四、智能航标的设计航标类型、尺度等应根据其功能及其所布设的位置,并根据国标GB5863-93《内河助航标志》的相关规定来确定。
依据航道航标布设图及其对该航道功能的要求确定航标的选型。
在航标上不仅要配备航标灯,而且还配有通讯设备、RTU、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相关设备的天线。
并兼顾航标的稳定性、抗风性能等。
因素,智能航标上设备较多,平时维护保养的需要,浮标上应留有适当的地方,让维修人员能站在浮标上进行适当的维护保养操作。
1.航标灯配置按照常用要求及航标灯的功能需求,常用的船形浮标和沿岸标设备进行如下设计和配置。
(1)船型浮标设备配置:航标灯;无线通信模块;GPS;RTU;蓄电池;太阳能电池;(2)沿岸标设备配置:航标灯;无线通信模块;水位遥报仪;RTU;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助航标志。
2.航标的遥测遥控 (1)航标灯可采集的参数电流摸拟输入量:太阳能电池充电电流;蓄电池供电电流;航标灯工作电流。
电压模拟输入量:太阳能电池充电电压; 蓄电池电压;航标灯工作电压。
光传感器输入:日光值。
航标位置坐标。
GPS 数据。
(2)GPS 及通信为确保航标标位的准确性,能及时发现航标位移的情况。
当航标发生移位时,且位移量超过标位水平距离,系统必须及时报警。
此距离可以根据航段的枯水期的水位等参数并结合GPS 单点定位精度设定。
(3)航标灯应执行的遥控命令航标灯:强制开/强制关/光阀控制,状态互相切换;设置收、发讯机定时启动时间点;设置航标灯 (下转第8页)8 中 国 水 运 第12卷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渡口渡船的现场巡查和跟踪检查工作,随时掌握辖区渡口渡船的安全技术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渡口渡船安全隐患。
同时加大渡船船员实操技能、安全常识的检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船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船员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履职尽责意识,以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渡运事故。
2.建立和完善渡口渡船安全管理机制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建立渡船水上交通安全责任网络,形成以县、乡政府负责制为核心,以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为重点,以海事执法监督为保证的渡口渡船安全管理机制,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制定完善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把安全管理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逐级形成一套完整的渡运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同时建立明确科学的绩效指标和奖惩办法,强调管理者对结果的个人责任,以提高相关人员安全管理积极性和责任意识,把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放在首位,真正让群众乘上平安渡,坐上放心船。
3.建立齐抓共管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渡口渡船的安全监管力度交通、海事、安监等职能部门在客汽渡渡运安全监管分别起着各自不同的监管作用,在积极履行好各自管理职责的同时,应该建立联合管理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还可以借助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对渡运违法行为产生威慑作用,真正形成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安全长效机制。
对于渡船安全状况差、船员素质低、企业安全管理不善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渡运单位,相关监管部门除经常性、制度性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规章制度建设项目的执行情况、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外,应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和暗访,把应急反应、安全制度、关键性设施设备及船员实操技能等纳入安全检查范围,加强对渡口安全动态监管。
另外,客汽渡监管人员也应顺应时势变化,加强学习,增强自我素质,提高办事效率,尽量减少渡运企业在时间、金钱上不必要的损失。
这对于激发渡运单位提高自身安全管理积极性无疑是有帮助的。
4.强化服务意识,推进执法监督为了让与渡口渡船相关的法规规章得到有效实施,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作为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主要部门——海事,应该按照“依法行政、有效监管、优质服务”的基本准则,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海事服务效能,切实想管理相对人所想,为他们提供方便,以取得相对人的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