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产生、流传、整理、校勘、注释、编纂等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2. 校勘学:校勘学是古典文献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文献,纠正其文字错误和理解歧义,以恢复原文的本来面目。
3. 篆刻学:篆刻学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主要研究古代玺印、碑刻、铜器铭文等篆书艺术形式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4. 类书:类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型百科全书式的文献汇编,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收录各种知识和资料,供读者查阅和参考。
5.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由清朝乾隆年间编纂而成,共收书三千四百多种,近八万卷。
二、填空题1.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______、流传、整理、校勘、注释、编纂等问题。
答案:产生2.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解释。
答案:《说文解字》3.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答案:《史记》4.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词典之一,收录了大量的词语和成语,并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例句。
答案:《辞源》5. ______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文选集之一,收录了从先秦到唐五代的优秀诗文作品。
答案:《文选》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A. 古代文献的版本差异B. 古代文献的创作背景C. 古代文献的物理性质D. 古代文献的流传过程答案:C2. 下列哪一位学者被誉为“校勘学之父”?()A. 阮元B. 王念孙C. 章太炎D. 郑樵答案:B3.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类书之一?()A. 《资治通鉴》B. 《太平御览》C. 《梦溪笔谈》D. 《春秋左传》答案:B4.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水浒传》B. 《西游记》C. 《红楼梦》D. 《三国演义》答案:C5. 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A. 《庄子》B. 《孟子》C. 《论语》D. 《周易》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流传和保存?()A. 文献的物质载体B. 社会的变迁和动荡C. 政府的政策和干预D. 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答案:ABCD2. 下列哪些著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资治通鉴》答案:ABCD3.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校勘结果?()A. 文献的版本差异B. 文献的作者意图C. 校勘者的学术水平D. 校勘者的主观倾向答案:ABCD4. 下列哪些著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文献?()A. 《诗经》B. 《楚辞》C. 《文选》D. 《全唐诗》答案:ABCD5.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理解?()A. 文献的语言和文体B. 文献的文化和历史背景C. 读者的知识和经验D. 读者的价值观和立场答案:ABCD五、判断题1. 中国古典文献学只关注古代文献的文字内容,不关心其物质形态和流传过程。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王珏版)题目一:纸书的装帧形式古书的装订形式一、古书装订形式的变化•1.简策体式:竹、木简的编简;•2.卷轴体式:缣帛和纸书的卷子装,以及纸书向册页过渡的旋风装:•3。
折叠体式:梵夹装和经折装;•4.册页体式: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等.•1。
简策体式•每根竹、木简如同现代书的每页纸一样,是组成一部书的基本单位。
一部书的多根竹、木简,需用纽绳加以编连,即编简成册,亦称“简策”.•编简,在战国至西汉时期最为流行,到东汉、魏、晋时,仍是书籍的主要体式。
•2.卷轴体式•(1)卷轴装大体盛行于隋、唐时期。
时至今日,除装裱字画长卷,仍沿用卷轴装体式外,书籍的卷轴装则早已成为历史。
•(2)卷子装帛书与简书虽然材料不同,形式各异,但在体式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帛书与简策同时并用,确受其影响而模仿简策体式,帛书写好后,也同样从尾端向前卷起,卷成一轴,除了采用卷子装体式外,也可以折叠收藏。
•(3)旋风装•3. 折叠体式•折叠体式可分为梵夹装和经折装两种。
•4. 册页体式(1)蝴蝶装简称蝶装。
装订方法是将每一页有字的一面向里对折,然后把折缝粘连在一张大纸(底纸)的中央,最后将大纸过来就成为前后封皮了。
这种装订形式大约始于五代,盛行于宋代,已非常接近现代书籍的装订形式了。
•(2)包背装这装订形式约始于南宋,盛行于元代。
装订方法是:将书页无字的一面朝里对折,有字的一面朝外,然后把与折缝相对的边缘粘连在一张厚纸上,最后将厚纸向内折好.•(3)线装一般认为线装书始于宋代。
通行于明中叶,至清代而大盛.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大部分古籍都是清人印刷装订,或前代印刷,清人重新装订的。
因此,多为线装书。
因而有人甚至以¡°线装书¡±代指古籍。
它是我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中最进步的一种。
其实,它只是对包背装的改进。
题目二:目录的意义及作用1。
提要钩玄,治学涉径目录的“类例既合,学术自明”,便可藉此“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司得读书治学门径,少走弯路.可见,目录,特别是一些著名学者编写的解题目录、举要目录,可以担负指导读者阅读的任务,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目录可帮助读者挑选自己需要阅览的书籍,解决如何读书,先后缓急的问题.对于读书治学确有释疑指径、事半功倍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yms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 宋元之际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是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
2. 由汉代刘歆综合群书《叙录》,编写而成的一部总的图书目录为《七略》。
3. 常见的史书体裁有三种: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
4. 由王钦若、杨亿编撰的,宋代最大的类书是《册府元龟》。
5. 《春秋》内、外传分别指:《左传》和《国语》。
6. 《老子》又名《道德经》,《庄子》又名《南华真经》。
7. 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典文献的基本分类方法,它起源于西晋荀勖编订的《晋中经新簿》。
8.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著作中,最著名的是段玉裁撰写的《说文解字注》。
9. 《儒学警悟》是最早的一部丛书。
10. 唐代杜佑撰写的《通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通史,被列为“政书”之首。
11. 《全宋文》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断代散文总集,由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联合出版。
12. 明代祁理孙编写的《奕青藏书楼书目》,在经、史、子、集外又加“四部汇”一类,此为五部分类法之始。
13. 三国魏齐王正始年间(公元240-248 )在洛阳太学立了一批石经,称“正始石经”。
由于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书写,故又称“三体石经”。
14. 《四库全书》把集部书划分为楚辞、另憔、总集、诗文评、词曲________ 五类。
15. 以版面中线为准,版心向里对折;对折好的书面叠放在一起,在折线处粘合,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
请问以上描述的是纸质文献的哪种形态:蝴蝶装。
16. 清代陈元龙奉康熙皇帝之命编纂的《历代赋汇》一书,共184卷,收录先秦至明代赋4155篇,是研究清以前赋体文学的重要文献。
17 .清代鲍廷博一生搜求古书,他辑刻的《知不足斋丛书》,共收书207种,781卷,包含不少久已亡佚而又复出的珍贵文献,价值甚高,影响很大。
18. 1907年5月,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仅用4块马蹄银(约合200两银子),就从王道士手中骗走了数以万件的敦煌写卷。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文献一词最早源于中国,是由提出,文见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文,,献,。
2.根据对文献的加工程度,文献可分为一次文献、3.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是巴比伦的。
4.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把《》和《》并称为西汉最伟大的两部著作。
5.版本这个词,在宋代开始使用,其意思是,现在版本概念有了变化,主要指。
6.中国专门的图书管理机构秘书监,始建于,取消于朝。
7.《庄子天下》:惠施多方。
这里的方解释为。
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
丛书之名起于陆龟蒙的。
9.我国地方志编写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是。
敦煌的藏经洞是年被发现的。
10.刘鹗的《》是第一部汇集甲骨文材料的专书。
第一部专释甲骨文的专著是《》。
1、文献一词最早源于中国,是由提出。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文,,献,。
2、莎草纸是人发明制造的。
公元前4世纪以前,在欧洲成了最通行的书写材料。
3、南宋时期书籍装潢形式主要是。
《四库全书》是装。
4、文献资料的错误类型有5、现存最早私家藏书楼是。
6、版本这个词,在宋代开始使用,其意思是,现在版本概念有了变化,主要指。
7、我国目录学创始人是。
8、文献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梁启超的一书中。
9、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校勘者是。
中国第一部以文献学为书名的著作是的。
10、中国的印刷术出现于。
二、名词解释经折装清末四大藏书楼《隋书.经籍志》总集善本常熟三大家四库七阁别集三、简答1﹒版本的类型。
2﹒文献的流布方式。
3﹒简介文献校勘的作用。
4.简述四部分类法的形成发展过程。
5.佛典翻译的三个时期。
6.作伪的动机有哪些?7.中国古代文献散亡的原因有哪些?8.校勘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四、论述题。
1、请结合《四库全书》的编纂和形成过程,试论述丛书的作用和价值。
(15分)2、请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地方志的认识和理解。
(15分)3、谈谈你对地下出士文献的认识和理解。
4、谈谈你对域外汉籍研究的认识和理解。
(15分)请联系实际谈谈典藏与读书治学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库一、填空: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
2,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
3,古典文献学最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三方面内容。
4,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5,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__________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6,西汉大历史家司马迁著《史记》时,采取“厥协___________异传,整齐___________殊语”之作法,对古典文献进行考辨整理。
7,西汉_______和___________父突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8,东汉著名学者___________著有___________和《说文解字》,世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9,东汉晚期,经学大家___________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10,魏晋之时,何晏著___________,王弼的___________、《老子注》,向秀、郭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春秋左传集解》均为文献注释整理的代表作。
11,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_____。
12,唐太宗命孔颖达等撰___________为唐代最重要的儒家文献整理著作。
13,唐代史书注释最杰出者为颜师古的___________。
14,唐代以注释《文选》著称的学者为___________;唐代关于《文选》另有吕延济等___________注本。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共20分)《文献通考》宋元时代马端临《通志》南宋郑樵《释名》东汉末刘熙《方言》西汉杨雄《通典》唐杜佑《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百川学海》宋左圭《北书钩》《贩书偶记》近人孙殿起《直斋书录解题》南宋陈振孙《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读书杂志》清王念孙《经籍纂诂》清阮元《北堂书钞》隋虞世南《群斋读书志》南宋晁公武二、名词解释。
(共8题,计40分)1、文献参考答案: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2、校雠参考答案:校雠是简册时代校书的一个环节,所谓“校雠“就是今天校勘中的对校,也即版本校。
由于那时简册笨重,这一工作通常由两个人来完成,而今天的校勘含义较“校雠”宽泛了许多,除对校外,还包括本校、他校和理校等方法。
3、七略参考答案:是刘歆在刘向撰写《别录》的基础上继续整理群书,并把《别录》各叙录的内容加以简化而形成的我国第一部官修分类目录,包括“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再在前面加上一个总论性质的“辑略”。
《七略》第一次展示了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方法,它以学术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在著录上确立了较为完全的著录方法,除编有内容提要外,还利用了“互见法”和“分析法”。
4、索引参考答案:索引是揭示文献内容出处,提供文献线索的检索工具,是把一部或多部文献中的具体内容摘录出来,注明出处,并按一定的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考的文献。
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
索引最先出现于明代。
“索引”一词,原从日语引进,一度依据英文index译为“引得”。
现通行和规范术语为“索引”。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本校法:就是将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其中的错误的校勘方法。
在没有同书别本可以对校的情况下,采用本校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历代校勘学家根据本书的上下文义,相同的词语,相同相近的句式,校勘出本书错误的例子很多。
2.《玉海》:宋王应麟编。
此书专为参加科举考试而编,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刊行,全书200卷,分为天文、律历、地理、帝学、圣文、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等21门,门下再分类,共240多类。
书中采辑丰富,自经、史、子、集至百家传记,宋代掌故多取材于实录、国史、日历等文献。
编排也比较特殊,每类之下按隶属关系以事物或图书名称列若干小标目。
每一类、目,先有“提要”简释类、目名称或概述事实梗概,然后才汇集有关资料。
类目之间,时有“参见”。
每遇异说,还略引古籍加以考证。
有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浙江书局重刊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
3.《十三经注疏》: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1982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
十三经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注疏本甚多,且单独成书。
南宋绍兴间始有合刊本,共416卷。
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
4.《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奉敕编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
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成书。
全书100卷。
分为46部,包括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储宫、人、礼、乐、职官、封爵、政治、刑法、杂文、武、军器、居处、产业、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食物、杂器物、巧艺、方术、内典、灵异、火、药香草、宝玉、百谷、布帛、果、木、鸟、兽、鳞介、虫豸、祥瑞、灾异等。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四库全书》收录的?A. 《史记》B. 《资治通鉴》C. 《红楼梦》D. 《左传》答案:C2. “文献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位学者的著作中?A. 司马迁B. 班固C. 郑樵D. 王充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文献的分类B. 文献的版本C. 文献的翻译D. 文献的校勘答案:C4. “四分法”是哪位学者提出的文献分类方法?A. 郑樵B. 王夫之C. 刘向D. 荀子答案:A5. 以下哪部作品是研究古代文献的重要工具书?A. 《说文解字》B. 《康熙字典》C.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D. 《尔雅》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文献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
答案:文献7. 文献学中的“校勘学”主要研究文献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文字、内容8. 《永乐大典》是明代编纂的一部_________。
答案:百科全书9. 郑樵提出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经、史、子10.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中的“_________”。
答案:艺文志》####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文献学研究的重要性。
答案:文献学研究对于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献的产生、发展和流传过程,为历史研究提供原始资料。
同时,文献学的校勘、版本比较等工作,确保了文献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学术研究和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12. 论述“四分法”在文献分类中的作用。
答案:“四分法”是中国古代文献分类的重要方法之一,由郑樵提出。
它将文献分为经、史、子、集四类,涵盖了古代文献的主要内容。
这种方法便于对文献进行系统化管理,便于学者检索和研究,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分类思想。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典籍________,二是指______贤才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刘向_____和_____刘歆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汲冢周书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金刚经》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通典__________、郑樵的__通志________和_____马端临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廿二史考异__、《十七史商榷》、__廿二史札记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青铜器__________;金文则指商周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总集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1899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2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
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文献一词最早源于中国,是由提出,文见朱熹在《四书
集注》中解释,文,,献,。
2.根据对文献的加工程度,文献可分为一次文献、
3.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是巴比伦的。
4.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把《》和《》并称为西汉最伟大的两部著作。
5.版本这个词,在宋代开始使用,其意思是,现在版本概念有了变化,主要指。
6.中国专门的图书管理机构秘书监,始建于,取消于朝。
7.《庄子天下》:惠施多方。
这里的方解释为。
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
丛书之名起于陆龟蒙的。
9.我国地方志编写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是。
敦煌的藏经洞是年被发现的。
10.刘鹗的《》是第一部汇集甲骨文材料的专书。
第一部专释甲骨文的专著是《》。
1、文献一词最早源于中国,是由提出。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文,,献,。
2、莎草纸是人发明制造的。
公元前4世纪以前,在欧洲成
了最通行的书写材料。
3、南宋时期书籍装潢形式主要是。
《四库全书》是装。
4、文献资料的错误类型有
5、现存最早私家藏书楼是。
6、版本这个词,在宋代开始使用,其意思是,现在版本概念有了
变化,主要指。
7、我国目录学创始人是。
8、文献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梁启超的一书中。
9、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校勘者是。
中国第一部以文献学为书名的
著作是的。
10、中国的印刷术出现于。
二、名词解释
经折装
清末四大藏书楼《隋书.经籍志》总集
善本
常熟三大家
四库七阁
别集
三、简答
1﹒版本的类型。
2﹒文献的流布方式。
3﹒简介文献校勘的作用。
4.简述四部分类法的形成发展过程。
5.佛典翻译的三个时期。
6.作伪的动机有哪些?
7.中国古代文献散亡的原因有哪些?
8.校勘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四、论述题。
1、请结合《四库全书》的编纂和形成过程,试论述丛书的作用和价值。
(15分)
2、请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地方志的认识和理解。
(15分)
3、谈谈你对地下出士文献的认识和理解。
4、谈谈你对域外汉籍研究的认识和理解。
(15分)
请联系实际谈谈典藏与读书治学之间的关系。
填空题
1、文献一词最早由()提出?——孔子在《论语·八佾》中提出的。
2、各种解释(朱熹”的解释)——p2
3、最早用文献命名?——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4、“文献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
5、文献的分类(根据加工程度)——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6、载体——(甲骨、金石、简帛、纸质)(甲骨、金、石、竹木、帛、莎草纸、羊皮纸、贝叶、纸)
7、第一部以“文献学”为书名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备注:不是太确定)
8、莎草纸发明——(莎草纸,又叫“纸草纸”、“埃及纸”,是古代埃及人发明制造的)
9、羊皮纸什么时期于何处通行——公元前四世纪以前,羊皮纸在欧洲成了最通行的书写材料)
10、纸质文献的发展趋势——卷子、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11、《四库全书》属于什么装?——包背装
12、文献错误类型:——讹、脱、衍、倒、错乱
13、我国现存最早的藏书楼:天一阁
14、“版本”最早于宋朝开始使用——古:“板本”,即:雕版印刷的写本含义,今义:
15、“目录”词创始人——班固
16、四部分类法形成发展过程p158
17、《隋书·经籍志》应证四部分类法p155
18、目录学创始人——刘向
19、校勘学者(有文献可考,最早)——孔子的七世祖——正考父
20、印刷术出现在何时?——初唐至盛唐这一段时期
21、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
22、《中国通史简编》把《》和《》称为西汉最伟大的两部著作——《七略》《史记》
23、中国历代藏书专门管理机构——秘书监
24、秘书监建立于——()取消于——()
25、版本:《庄子》“惠子多方”中“方”含义——板
2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皇览》
27、“丛书”起源于——陆龟蒙《笠泽丛书》
28、地方志编写的第一个高峰期——清朝地方志
29、敦煌藏经洞于何年发现——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90)五月二十六日
30、刘鹗的《》一书是第一部汇甲骨文专著——《铁云藏龟》
31、第一部专门解释甲骨文的书《》——《契文举例》
名词解释题
1、经折装
2、藏书楼(清末名称拥有者结局)
3、隋书经籍志
4、总集
5、别集
6、善本
7、常熟三大家
8四库七阁(哪七阁)
简答题
1、佛学翻译的三个时期?
2、作伪的动机(6点)
3、中国古代文献散佚原因
4、校勘方法,特点
5、版本类型
6、文献流布方式
7、文献校勘的作用和价值
8、四部分类法的形成发展
论述题
1、结合《四库全书》的编纂和形成过程,论述丛书(类型)的价值和贡献作用?
2、结合实例谈谈对地方志的认识(定义,类型,发展,贡献,价值)
3、谈谈对地下出土文献的认识。
(类型、价值、作用、当时研究状况)
4、对域外汉籍的认识。
综合题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学习古典文献学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