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会师术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在尿道损伤中的应用体会引言尿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损伤,可能由于外伤、手术或先天性因素引起。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用于治疗尿道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本文将总结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在尿道损伤中的应用体会。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概述一、手术原理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通过输尿管镜进入尿道,利用导丝引导,实现尿道两端的会师,进而修复尿道损伤。
二、适应症适用于尿道完全断裂、部分断裂或狭窄等情况,尤其是对于外伤性尿道损伤。
三、手术步骤麻醉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确保患者安全。
输尿管镜检查:通过输尿管镜检查尿道损伤情况。
导丝引导:利用导丝穿过尿道损伤部位,实现两端的会师。
修复尿道:通过输尿管镜下操作,修复尿道损伤。
术后处理: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术后护理和观察。
应用体会一、手术优势微创性: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安全性:在输尿管镜的引导下,手术操作更加精确,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疗效显著:对于尿道损伤的修复,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二、手术难点导丝引导:导丝穿过尿道损伤部位时,需要精确操作,避免对尿道造成二次损伤。
尿道修复:尿道修复过程中,需要精细操作,确保尿道的完整性和通畅性。
三、术后护理观察排尿情况: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预防感染:采取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尿道镜检查,评估手术效果和恢复情况。
病例分析一、病例选择选择几例典型的尿道损伤患者,分析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的应用情况。
二、手术过程详细描述手术过程,包括麻醉、输尿管镜检查、导丝引导、尿道修复等步骤。
三、术后恢复分析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包括排尿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论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是一种有效的尿道损伤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
通过精心的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尿道会师术加牵引治疗后尿道断裂18例临床体会作者:王琦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32期【关键词】尿道会师术;牵引;后尿道断裂;尿道扩张后尿道断裂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多继发于骨盆骨折或外伤所致,早期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尿道闭锁和狭窄,治疗比较困难,损伤后的恢复取决于急诊处理是否得当。
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8年6月,用尿道会师加牵引急诊手术治疗后尿道断裂18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系男性,受伤2 h~22 h入院。
年龄25~68岁,平均32.5岁;其中因车祸致伤12例,挤压伤6例。
均不能自行排尿,尿道外口出血。
骨盆拍片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盆骨折,其中骨盆粉碎性骨折3例,合并腹腔脏器损伤4例。
上述病例在纠正休克后均以软质导尿管试行导尿,因插导尿管受阻或误入耻骨后间隙引流出新鲜血液,再行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尖移位;行尿道造影而确诊后尿道断裂。
1.2 治疗方法治疗后尿道损伤的早期处理方法通常有三种;①单纯性膀胱造瘘术(二期尿道再修复);②早期后尿道吻合术;③尿道会师术加牵引。
以上术式各有利弊,但综合评判尿道会师术因其方法简便,损伤小成为采取最多的方法。
但术后尿道狭窄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
本组病例术后加上牵引可使前列腺复位,尿道断端对合紧密,恢复尿道的连续性,明显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率。
尿道会师术方法:采取全麻或者硬膜外麻醉后,取下腹正中切口,探查后打开膀胱,切开膀胱后一手的手指从膀胱内尽量伸入膀胱颈口后尿道内手指向前下方后移,使前列腺尖向上方移,即很容易触知已露出尿道远断端口处的探杆尖,将尿道探杆引导入膀胱内完成会师。
从而完成尿道会师的手术方法。
会师成功后按常规安放F18~22 Foley气囊导尿管,耻骨后放胶管引流48~72 h;Foley气囊导尿管气囊注水20 ml左右,术后加重物持续牵引一周左右。
使两断端更加靠拢,减少断裂间隙,又能起到压迫止血作用,有利于尿道黏膜上皮生长及组织修复,减少了结缔组织生长。
输尿管软镜下尿道会师术临床探讨马继乔【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5(000)033【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穿刺输尿管软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断裂的临床方法和效果。
方法17例尿道断裂患者,应用膀胱穿刺造瘘输尿管软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17例手术全部成功,11例患者排尿顺畅,6例有尿道狭窄存在,其中5例定期行尿道扩张而好转,1例扩张后效果不佳,3个月后行等离子镜尿道狭窄切开术,术后排尿良好,无术后明显出血、感染、尿瘘、尿失禁,1例有轻度的勃起功能障碍。
结论膀胱造瘘输尿管软镜下尿道会师术在可视下进行,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的盲目性和医源性损伤,降低了手术风险,适合于早期尿道断裂的治疗。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method and effect of bladder puncture flexible ureteroscopic urethral realign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urethral disrup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7 patients with urethral disruption received treatment by bladder puncture colostomy flexible ureteroscopic urethral realignment. Their curative effec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17 cases received successful operation, and 11 cases of them had fluent urination, the other 6 cases had urethrostenosis. Among them, there were 5 improved cases under regular urethral dilatation, and 1 case with poor effect of dilatation. Plasma internal urethrotomy after 3 months provided good postoperative urination, without obvious hemorrhage, infection, urinary fistula, and uracratia. There was 1 case with mild erectiledysfunction.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bladder puncture colostomy flexible ureteroscopic urethral realignment under visible condition can avoid blindness and iatrogenic injury of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This method can reduce surgical risk, and it is suitable for treating early urethral disruption.【总页数】2页(P28-29)【作者】马继乔【作者单位】625000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在尿道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J], 李祖明;阳亚2.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在尿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分析 [J], 杨建昌3.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男性尿道球部损伤临床分析 [J], 郝海峰;闫富平;赵玉宝4.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尿道损伤尿道临床体会 [J], 张保学5.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损伤的疗效分析 [J], 刘磊;丁瑞志;李文林;何礼涛;梁立业;任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尿道断裂尿道会师术后护理查房引言:一、生命体征观察:1.体温:观察患者的体温是否正常,发现体温升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监测感染情况。
2.脉搏:观察患者的脉搏是否有变化,以及脉搏的节律和强弱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呼吸: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平稳,有无短促或急促呼吸,以及是否有咳嗽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伤口护理:1.伤口清洁:定期观察伤口的情况,定期更换敷料,并对伤口进行适当清洁和消毒,防止感染的发生。
2.伤口排液:观察伤口是否有渗液或排液,注意液体的性质、量和颜色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3.包扎固定:根据伤口的位置和大小,选择适当的包扎方法进行固定,防止伤口裂开或感染。
三、尿道置管护理:1.观察尿道置管:定期观察尿道置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确保其正常引流尿液,及时发现可能的问题。
2.定时排尿:根据医嘱,定期为患者进行尿液排空,以减少尿液积蓄对尿道伤口的刺激,促进尿道愈合。
3.尿管固定:确保尿管的稳固固定,避免尿管滑出或移位,特别是对于活动性较大的患者,尽量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
四、监测尿液相关情况:1.尿液性状:观察患者尿液的量和性状,如颜色、浑浊度和异味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尿流情况:观察患者排尿的顺畅程度和流量,以及排尿过程中是否有疼痛感或其他不适症状。
五、疼痛管理:1.给予止痛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要,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2.热敷处理:可以采用热敷的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六、排尿训练与康复:1.康复护理:术后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和活动时间,逐渐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康复。
2.提醒饮水:饮水适量,避免大量饮水引起尿液积蓄,增加尿道压力,影响伤口的愈合。
结语:后尿道断裂术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通过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护理、尿道置管护理、尿液监测、疼痛管理以及排尿训练与康复等方面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给予患者全面而细致的护理。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损伤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损伤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1例放置导尿管失败的后尿道损伤患者采用输尿管镜引导放置导尿管,随访观察手术的效果。
结果 21例全部一次手术置管成功,术后均获随访1~12个月,其中16例拔除导尿管后排尿通畅,5例排尿困难,经尿道扩张后治愈。
结论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是治疗后尿道损伤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尿道会师术后尿道损伤输尿管镜我院自2007年7月至2011年5月采用输尿管镜下放置导尿管治疗后尿道损伤患者2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1例,均为男性,年龄17~56岁,受伤时间0.5~12小时,均为尿道骑跨伤,受伤机制为会阴部骑跨于硬物上。
术前均有尿道滴血,排尿困难,尿管无法插入膀胱行,多伴会阴部血肿。
球部部分损伤13例,断裂1例,膜部部分断裂7例,有尿外渗1例,无休克及其他脏器损伤。
1.2 手术方法局麻下患者取截石位,直视下以WOLF 8F30°输尿管镜进入尿道,用生理盐水在适当压力下冲洗,先将尿道内血块冲洗出来,发现尿道断裂处,找到对端黏膜或腔道,先将4F输尿管导管置入,如有尿液流出,证实4F输尿管导管进入膀胱,输尿管镜顺输尿管导管进入膀胱,拔除输尿管导管,置斑马导丝于膀胱内,退出输尿管镜,将16~18F Foley导尿管顶端用12 号针头戳孔,将导丝从此孔插入导尿管内,导尿管沿导丝插入膀胱,向气囊内注水15ml,拔出导丝。
嘱咐患者勿拉扯尿管,防止气囊破裂,导尿管滑脱。
血肿严重者,做阴囊小切口放置橡皮片引流,并加压包扎。
术后用抗生素、止血药治疗,应用乙烯雌酚减少阴茎勃起次数。
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
2 结果术中见尿道挫伤部分断裂20例,尿道完全断裂1例,断端稍移位,均能找到近侧尿道断端。
本组21例全部一次性留置导尿管成功,手术时间5~60min,住院时间3~21d,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16例排尿通畅,无需尿道扩张,5例尿道狭窄,排尿不畅,尿线细或呈点滴状而行尿道扩张1~6个月。
[文章编号]1000-2057(2008)01-0057-02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 ciences)2008∶28(1)2003年12月~2007年1月,我们对18例尿道断裂的急症患者在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行腔内尿道会师术,临床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均为男性,年龄18~64岁,平均34岁;骑跨伤14例,挤压和撞击性损伤4例;4例合并骨盆骨折,均有尿道口滴血,不能排尿。
2例有不同程度休克表现。
经直肠指检、诊断性导尿和尿道造影等检查,诊断前尿道损伤14例,后尿道损伤4例,无脑、胸、腹脏器损伤及膀胱破裂。
受伤时间3~15h ,平均8h 。
1.2方法按常规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排除其它合并伤,术前消毒准备好尿道切开镜(或膀胱镜)、输尿管镜、F 3~F 4输尿管导管、斑马导丝、膀胱穿刺造瘘器、输尿管镜灌注泵(或输液瓶)等。
冲洗液为生理盐水。
连续硬膜外麻醉膀胱截石位,术野用碘伏消毒,直视下用内窥镜先作尿道检查,如能发现尿道断端近端,试用输尿管导管插入,如获成功,可将顶端已剪一小口的F 18三腔气囊导尿管在此导管的引导下向膀胱内插入,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30ml 固定导尿管,防止滑脱。
向外适当牵拉导尿管,利于断端对拢愈合。
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3~4周;若不能清晰见到断裂处近端尿道不应盲目进镜,应待膀胱充盈后在耻骨上二横指处纵切长约1.5cm 的皮肤切口,用1cm 直径穿刺针穿刺膀胱拔出针芯,留置Trocar ,通过此通道置入F 17膀胱镜,找见尿道内口,向尿道断端插入输尿管导管使输尿管导管在尿道断端处盘曲,退出膀胱镜。
再按前法作尿道检查,找见输尿管导管用异物钳将导管拖出尿道。
将F 8三腔导尿管与输尿管导管用号丝线结扎连接,从下腹膀胱造瘘口向外牵拉输尿管导管,使导尿管被拖入尿道和膀胱,直至导尿管前端拉出造瘘口,去除连接线后从尿道外口轻拉导尿管使气囊位于膀胱内,气囊注入生理盐水30ml 固定导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