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电价格大战
- 格式:ppt
- 大小:898.50 KB
- 文档页数:20
中国的彩电国际价格战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中国的彩电产业也不断地与世界接轨,融入了国际市场。
然而在国际化的浪潮下,中国的彩电企业也随之遭遇了国际价格战的压力,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彩电行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彩电国际价格战所带来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一、彩电国际价格战带来的影响1.市场份额下降在全球市场中,中国的彩电企业常常不得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来销售产品,以此谋求市场份额的扩大。
随之带来的,就是出现低价竞争,严重地冲击了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
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的彩电企业都进行着价格战,以降低成本,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中国的彩电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比也随之下降。
2.压缩利润价格战的最终影响之一,就是企业的利润被压缩。
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产品,往往不能保证企业的盈利。
市场份额的扩大虽然可以带来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是毛利润的下降却是不可避免的。
部分企业甚至面临到了亏损的风险。
3.技术创新的阻碍中国的彩电企业在技术研发上面领先世界,但是价格战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却使得企业缺少了足够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够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价格战下的彩电企业却无暇顾及技术创新,这使得品牌积累和企业的形象也大打折扣。
二、彩电国际价格战的应对策略1.定位高端市场价格战导致中国的彩电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一落千丈,来自韩国、日本等地的品牌一直以高品质、高端定位闻名。
中国的彩电企业应该重视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质量,努力开创高端市场。
企业应该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功能和服务,打造品牌形象,并通过高端路线来重塑产品的形象和市场价值。
2.突破国际技术壁垒很多企业在面对技术壁垒时,不知道如何进行突破。
在创新研发上,企业应该加强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突破技术壁垒,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引进海外先进技术等途径,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助力中国彩电行业的转型升级。
案例:彩电价格大战彩电价格大战背景:2000年6月,国内九大彩电巨头召开峰会,形成彩电价格联盟。
8月彩电市场的价格大战开始,并愈演愈烈,价格联盟彻底瓦解……彩电市场硝烟四起2000年6月,九大彩电骨干企业在深圳成立企业峰会,一时间“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防止过度竞争”成为共同的呼声。
彩电峰会宣布了各规格彩电的最低限价,这一举动使市场对彩电价格持续下跌的预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逆转。
然而峰会结束的第二天,熊猫彩电就突破了峰会的限价,其2999纯平彩电在南京卖到3680元,低于限价600多元。
7月初,TCL集团也做出惊人举动:TCL王牌29英寸数字高清晰度彩电跌破5000元,比原售价降低3000元,比纯平彩电的售价也只高出300至500元。
就在南京、北京的彩电市场硝烟四起的时候,7月13日武汉三家平价店同时推出“极限价”,“高路华”2198彩电为799元。
彩电峰会不但没有促成彩电价格的回升,反倒成了彩电降价的催化剂。
7月22日,在北京大中电器城,29英寸D2925F金星彩电卖到了1888元,同时,在天津华联商厦,乐华29英寸彩电也以1980元的低价售出。
随即,康佳、TCL王牌、海信、厦华等相继大降价,彩电峰会成员企业也都卷入了价格战中。
对于这次彩电行业的价格竞争,几乎所有商家和厂家都在尽力避开“价格战”字眼,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
大多数厂家都声称自己无辜。
自己的产品已经被商家买断,卖多少钱是商家的事情,与厂家无关。
至于商家由于庆祝活动而降价大酬宾,厂家更是管不着。
但据业内人士称,这种理由根本站不住脚,产品大幅降价不可能是商家一方说了算,企业只害怕背上“出尔反尔”的骂名,所以把责任推到商家头上。
实际上,商家也处境困难。
家电产品利润很薄,而且目前国内彩电市场趋于饱和,销售本来就不景气,加上各个商家在服务、品牌、资金等方面都不相伯仲,竞争激烈,如果产品再降价,利益就更微乎其微了。
外界众说纷纭,即使彩电峰会内部企业之间也是矛盾重重。
五、案例分析题(1题,15分)材料1:美国烟草业的掠夺性定价行为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烟草托拉斯通过掠夺性定价来逼迫它的竞争对手以低价将公司卖给它。
例如,1901年,烟草托拉斯在北卡罗来纳州有个香烟品牌叫“美国丽人”,它与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斯白头烟草公司的类似产品相竞争。
“美国丽人”的价格是每千支1.50美元,恰与要求缴纳的税金一样多,可见这个价格是明显低于生产成本的。
不过烟草托拉斯声称低价是产品导入期的优惠措施。
在1903年,烟草托拉斯就顺利收购了无法与其竞争的威尔斯白头烟草公司。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掠夺性定价的含义、特征及其后果。
材料2:加成定价法美国许多行业中的巨人都采用加成定价法。
几十年来,通用汽车公司的加成定价法是以获得总投入资本的大约15%的税后利润为预定目标的。
公司的管理者假定第二年他们能销售足够的汽车来发挥其生产能力的80%,并在此假定基础上估算每辆汽车的成本,然后在成本上加上一个足够大的加成以实现所想获得的回报,最后得到的价格就是所谓的标准价格。
在20世纪60年代,其他的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福特和克莱斯勒,每年为各种型号汽车制定价格时似乎也采取了相同的程序。
这些价格一旦宣布,一般是整整一年内不发生变化。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成本加成定价的步骤及其优势。
材料3:波音公司收购麦道公司1996年12月15日,世界航空制造业排名第一的美国波音公司宣布收购世界航空制造业排名第三的美国麦道公司。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在资源、资金、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都占有优势。
此外,波音和麦道都生产军用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军用生产技术应用于民用产品的生产,加速民用产品的更新换代。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新波音公司的资产总额达500亿美元,净负债为10亿美元,员工总数为20万人,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
这场不寻常的并购使得波音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提高到65%,牢牢站稳市场领导者地位。
囚徒困境典型案例:彩电价格战彩电价格和彩电“价格峰会”第一波:1988年在国内彩电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下,长虹以高于国家牌价,低于黑市价的手段,作价卖给四川工商银行一批17英寸彩电作为奖品开展有奖储蓄活动。
到1989年初,国家对彩电征收特别消费税,彩电市场一下陷入低迷,彩电企业产品普遍积压,资金短缺。
长虹敏锐捕捉到商机,从8月9日起,每台彩电降价350元,向消费者让利销售。
可以说,这是中国彩电第一次降价,而长虹是唯一的赢家。
第二波:1996年3月26曰,当时中国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厂家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大幅度降低其主导产品彩电的销售价格,其规格由43cin至74cm共76个品种,降价幅度从8%至18%,降价额由100元至850元。
虽然长虹声称此举是针对4月1日开始的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而作出的重大举措,但是,人们几乎未看到进口彩电有何反应,倒是其他国内彩电企业纷纷闻风而动――TCL彩电宣布:以拥抱春天为题自4月份到奥运会结束期间让利5%;康佳则以迎奥运五环大奖回报消费者为口号,大搞产品促销活动――由此引发了自1989年以来彩电市场的又一次降价风潮。
如果说自上一次彩电降价后,几年来彩电市场的竞争还是比较温文尔雅的话,那么,此次长虹又一次率先大规模降价,则使竞争局面变得表面化,白热化。
有资料显示,在长虹降价后的一个月内,北京彩电市场的国产彩电销售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像长虹、康佳、TCL王牌等主动参与此次降价风潮的企业在北京的市场销售均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长虹的销售几夺榜首,那些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资金实力方面有诸多不足的企业则明显大受影响。
第三波:然而,降价并未停止。
继长虹降价之后,康佳集团紧随其后,掀起了更大规模的降价浪潮。
1996年6月上旬,在中国几大新闻媒体《经济日报》、《中国电子报》等报刊上同时刊出一份深圳康佳电子集团的“宣言”,称康佳要“领先国内,赶超世界”,其广告词称:“谁升起,谁就是太阳”,矛头直指“长虹”,摆出了一决雌雄的架势。
中国彩电业价格联盟案例主体动态竞争环境下中国彩电企业价格联盟战略的失败我国的家电行业是国家最早放开管制的行业之一,国内的家电行业因此经历了残酷的市场竞争的洗礼,这其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
彩电业的价格大战最为轰轰烈烈,彩电企业在面对急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主要采取了以降价为核心的战略,但价格大战给彩电企业带来的却主要是失败的教训,下面我们就以彩电业价格联盟的失败为案例来分析和总结彩电厂商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采取降价战略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1 彩电行业简介我国的彩电行业(含配件厂)从1980年开始大规模建厂,1980年我国彩电年产量仅为3.2万台,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当规模。
截止1998年底,彩电整机生产能力4830万台,居世界第一,同期产量为3300万台左右,生产能力利用率为68.3%,占98年全球彩电产量1.35亿台的24.4%。
与此同时,彩电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企业规模逐渐形成,1998年产量超过100万台的企业有10家,生产彩电2250万台,占总产量的61.8%,其中排在首位的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的生产量为934.8万台。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部分生产规模大、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保持快速发展。
如长虹、康佳、TCL等名牌企业都保持了高速增长。
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彩电企业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长虹以生产规模取胜;康佳、海信、西湖等以科技优势占领市场制高点;高路华等以财务费用低,进而具有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部分后来进入彩电业的企业依托科技、规模、市场的综合实力,取得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如TCL以市场销售网络为先导、以新品研究开发为依托、以生产规模扩展为支撑,保持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势头。
由于生产能力远超过需求,90年代以来,彩电业先后进行了6次价格大战,6次“价格大战”之后,国产彩电基本取代了进口彩电,并使国内的彩电行业实现了初步的集中,彩电企业由当初的几百家变成了如今的十余家,基本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局面。
中国家电行业“价格战”原因分析与对策一、家电价格战现状1.国内各大家电企业发生价格战的新闻报道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今年春节期间,各大家电企业争打彩电价格战,最大降幅达三成。
春节促销刚过,家电行业的价格战就又拉开大幕。
日前,国美、苏宁两大巨头同时宣布发动新一轮平板电视降价大战,最大降幅达到三成。
北京国美高管介绍,随着各彩电厂家的2009年新款产品上市,国美决定对目前上架的高清彩电进行大规模促销,包括夏普、索尼、LG、三星、海信、创维等20多个彩电品牌均有大量特惠机型提供,最高价格下拉了三成左右。
苏宁也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对外资彩电率先降价,其中在一二线城市的平均降幅最高能达30%左右。
2.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几大商场中家电价格战的实际现状自今年初开始的这次家电降价,首先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几大商场中开始,与以前的彩电“跳水大战”相比,没有多少新意。
它并没有带来市场的火暴,虽然销售总量有一定增加,但并没有出现令人感到鼓舞的场景,市场还是不温不火。
消费者也没有给予特别的热情。
在有些商场,多少有些冷场。
媒体还特意提醒消费者小心买了库存机。
今年3月中旬,国内显像管行业普遍价格下降10%至15%,尤其是纯平彩管的降价幅度最大,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近千元。
二、家电价格战的原因分析1. 产品同质化、品牌同质化是价格战的根本起源价格战在目前中国家电市场已成了商战中最有杀伤力的竞争武器,也是中国企业最乐此不疲地使用的手段。
价格竞争是中国中小企业最常使用的战术,客观的说很多企业并不愿打价格战让相应的利润流失。
但为什么价格战会是中小企业用得最为频繁的竞争手段呢,这和很多企业主的经营水平有极大关系。
一是当众多的同属一个平台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及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价值同质化高时,就只能靠价格战来区分对手,因此降价成为可能短期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方式。
二是当新企业在进入市场向居于在向市场领导企业发起进攻时,或受到市场领先者的市场压力时,新企业主往往非常简单的惯性思维采用低价格竟争的手段,万和攻打万家乐就是鲜明的例子。
五、案例分析题(1题,15分)材料1:美国烟草业的掠夺性定价行为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烟草托拉斯通过掠夺性定价来逼迫它的竞争对手以低价将公司卖给它。
例如,1901年,烟草托拉斯在北卡罗来纳州有个香烟品牌叫“美国丽人”,它与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斯白头烟草公司的类似产品相竞争。
“美国丽人”的价格是每千支1.50美元,恰与要求缴纳的税金一样多,可见这个价格是明显低于生产成本的。
不过烟草托拉斯声称低价是产品导入期的优惠措施。
在1903年,烟草托拉斯就顺利收购了无法与其竞争的威尔斯白头烟草公司。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掠夺性定价的含义、特征及其后果。
材料2:加成定价法美国许多行业中的巨人都采用加成定价法。
几十年来,通用汽车公司的加成定价法是以获得总投入资本的大约15%的税后利润为预定目标的。
公司的管理者假定第二年他们能销售足够的汽车来发挥其生产能力的80%,并在此假定基础上估算每辆汽车的成本,然后在成本上加上一个足够大的加成以实现所想获得的回报,最后得到的价格就是所谓的标准价格。
在20世纪60年代,其他的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福特和克莱斯勒,每年为各种型号汽车制定价格时似乎也采取了相同的程序。
这些价格一旦宣布,一般是整整一年内不发生变化。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成本加成定价的步骤及其优势。
材料3:波音公司收购麦道公司1996年12月15日,世界航空制造业排名第一的美国波音公司宣布收购世界航空制造业排名第三的美国麦道公司。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在资源、资金、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都占有优势。
此外,波音和麦道都生产军用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军用生产技术应用于民用产品的生产,加速民用产品的更新换代。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新波音公司的资产总额达500亿美元,净负债为10亿美元,员工总数为20万人,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
这场不寻常的并购使得波音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提高到65%,牢牢站稳市场领导者地位。
案例内容:武汉晨报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长虹13日在汉大幅下调,引来意料中的彩电大战。
昨日一大早,武商、徐东平价、中南等各大家电卖场就传来一股火药味。
从昨起,19款29英寸康佳超平彩电全线下调,最高降幅达到1400元,一般降幅都在400元—500元。
康佳武汉分公司市场部经理栗波介绍,因康佳已无多少库存旧机型,只得忍痛拿出2000型超平彩电投放市场。
TCL彩电一负责人说,尽管TCL不主张降价,可长虹降价对TCL有相当冲击,TCL近日也将会采取相应对策。
武商家电城有关人士则称,高路华、创维、厦华等多家彩电已频频与商场接触,大有出击势头。
从各大卖场传来的消息是,长虹降价以来销售一路飙升,已对其他品牌形成强烈冲击。
长虹降价3天来,中商集团下属的各大卖场长虹销售已突破2000台,武商家电城一个卖场就卖出了250多台。
康佳首日降价,效果立现,武商、徐东平价等卖场围满了消费者,一扫两天来的冷清场面。
在这场彩电大战中,武汉已成了各大品牌抢驻的“要点”。
据可靠消息,4月22日和5月1日,康佳、长虹将分别会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来汉,为彩电大战“助兴”。
可以预见的是,长虹、康佳、TCL一线品牌的大幅下调,势必会带来一场全行业的价格大战。
业内人士担心:去年彩电行业全面亏损,如这次价格大战持续下去,对二三线品牌来说,不啻是一场血光之灾。
待到秋后算账之时,难免哀鸿遍野。
案例评析: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持续的彩电行业价格大战是我国众多行业价格竞争的典型代表,它是伴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提高、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复杂背景下发生的,不仅具有价格大战的一般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与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相对称的特殊性。
根据价格大战的策动动机以及对产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学者郭斌把我国彩电价格大战发展历程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0年以前。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1990年,我国彩电产量和销售量都获得了较大的增长。
彩电价格战现象及成因的经济学分析作者:王子豪来源:《商·财会》2013年第10期摘要:价格战是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是指一段时间内,某行业大量企业以集中的大幅度的降低价格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并导致该行业一批企业利润下滑、生存困难甚至破产倒闭的竞争态势。
近年来,我国家电市场,尤其是彩电市场屡屡爆发价格战,甚至导致行业重新洗牌。
本文将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彩电市场价格战现象成因。
关键词:价格战;弹性;博弈论;产品差异化彩电市场价格战现象成因十分复杂,笔者总结出以下数条:1. 彩电产品自身价格弹性原因。
众所周知,彩电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理论上来说价格变动对销量影响较大,因此,彩电产品这种富有弹性的特点使其适用于传统的薄利多销的模型。
在一定时期内,需求一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因此,假定彩电需求不发生大的变化,当销售商降低价格后彩电销售量增大,且销售量增长速度大于降价幅度,则销售商可获得更多利润。
例如图示,矩形A-LEO的面积为降价前的收益,矩形B-KFO的面积为降价后的收益,由图可知降价后的收益大于降价前的,因此,销售商和厂商趋向于降价。
彩电生产成本下降。
彩电行业形成早,开放早,市场化程度较高,彩电行业发展较成熟,而且彩电行业企业具有明显“干中学效应”(即通过在大批量生产中学习使得单位成本不断下降),且彩电企业上有行业,如电子管行业等,成本不断下降,加之规模经济作用,使得彩电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进而使得彩电企业有了调整价格的空间,有了发动价格战的物质基础。
2. 博弈论观点。
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的企业行为特征是:几大寡头企业对市场具有较强的控制,但彼此依存,相互间进行非常激烈的竞争。
竞争对手的任何行为都可能影响市场价格,影响市场份额的变动,因此,寡头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决策不是简单的依据生产条件和供需状况,而是随时注意竞争对手的行为,根据对手的行为制定生产计划和价格水平。
中国彩电业几个巨头企业的价格决策可以看作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我国彩电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自1996年起,我国彩电行业就掀起了一股降价的狂潮。
随着领头厂家的率先降价,各厂家纷纷跟进,造成了彩电价格步步走低的局势。
到目前为止,传统的29英寸电视机,已由1996年以前的五六千元下降到1800元以下;21英寸的电视机也已经降至800-900元。
有人认为,彩电行业价格战的兴起,是各厂家自觉自愿的行为。
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分额,厂家拿起价格武器,试图以低利润的策略控制住市场占有率。
也有人士分析,中国彩电业正处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此时市场状况是供过于求,过剩的生产能力和巨大的库存使价格大战在国内频频爆发;还有部分产品处于衰退期,唯有接近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才能将其售出,这也加剧了价格战的激烈程度。
厂家的竞争无非是为了市场、为了利润、为了各自的利益。
在各方对峙博弈的战场上,策略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因此,用博弈论来分析价格大战中各厂家的应对策略,对看清价格战的本质与趋势有一定的帮助。
据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上传统型平面直角彩电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分布大致如下:18%17%海信9%其他由此可见,全国大部分市场分额都把持在长虹、康佳等大厂手中。
虽然全国有一定规模的电视机生产厂家有87家之多,但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仍可把我国彩电市场看作是一个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大战也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寡头竞争的产物。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上半年彩电价格指数下降了8.9%,同期彩电销量增长了32.6%。
从而计算2002年彩电的需求价格弹性Ep =%9.8%6.32 = -3.663。
因为|Ep|>1,所以在我国彩电市场,此类产品是富于弹性的产品,即价格的变动会导致需求量负线性的变动,且需求量的变动幅度超过价格变动幅度。
对生产厂家而言,降低售价,则产品需求量增加,总销售额也增加;售价抬高,需求量则减少,总销售额会下降。
由此,这样一个厂商通过选择价格来进行竞争的寡头市场可以适用伯特兰德寡头模型。
但在套用该模型分析之前,先以得益矩阵的方式简单说明一下。
国内彩电行业价格竞争的成因、利弊及对策分析
成因:
1. 彩电市场竞争激烈,厂商为了争得更多市场份额,利用价格
手段进行竞争。
2. 电视品牌种类繁多,市场供应量大,厂商为了清理库存,也
会采用价格战的方式来刺激销售。
3. 互联网电商平台发展迅速,将价格与线下渠道拉近,消费者
更倾向于在电商平台购买彩电,商家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也会选
择主动降价。
利弊:
利:
1. 价格降低有利于消费者对彩电行业的购买积极性提升,提高
彩电市场的销量。
2. 价格战能够加速彩电市场的竞争,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使
得行业更加健康和纯净。
弊:
1. 价格战长期存在会降低行业利润,企业难以持续维持生产和
研发能力,影响企业持续发展。
2. 厂商在采取价格战手段时常常损及消费者享受的其他权益,
例如售后服务、质量等问题,长期下去消费者的信任度可能会降低。
3. 长期利用价格战竞争的行业容易形成垄断,挤掉小型厂商,
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利。
对策分析:
1. 提升产品品质,品牌溢价,以品牌为主导市场,通过提高品
牌价值和口碑,而不是单纯依靠价格竞争,获得品牌忠实度增长、
收益提升,提高行业盈利水平。
2. 不断扩大销售渠道,深耕市场,提升渠道覆盖率,打造多渠
道销售,缓解价格竞争造成的压力。
3. 探索创新营销举措,减少线下渠道成本,通过用户口碑传播、线上营销打造的交互平台等方式提高用户的购买体验和粘性。
4. 拓展业务多元化,不局限于彩电业务,逐渐转型到家庭智慧
化领域,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减轻价格战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彩电行业价格竞争探析1. 引言中国彩电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家电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彩电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然而,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彩电产品的价格竞争日益激烈。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彩电行业价格竞争的原因和影响。
2. 彩电行业价格竞争的原因2.1 市场饱和和需求下降随着彩电产品市场的饱和度提高,需求开始下降。
这导致了彩电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
2.2 产能过剩中国彩电行业的产能过剩也是价格竞争的原因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市场,为了快速扩大市场份额,不少企业会过度扩大产能,导致供需失衡,价格竞争加剧。
2.3 低成本生产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彩电行业在制造过程中具有低成本优势。
中国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以及完善的供应链和生产体系。
这使得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彩电产品,并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
2.4 品牌竞争和营销策略彩电行业中的品牌竞争也是价格竞争的原因之一。
彩电企业通过打折促销、搞活动等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以增加销量和市场份额。
3. 彩电行业价格竞争的影响3.1 降低厂商利润彩电行业价格竞争导致企业产品的价格降低,厂商利润受到冲击。
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从而导致利润减少。
3.2 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压力中国彩电行业的价格竞争导致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吸引消费者。
3.3 加剧行业洗牌和兼并重组价格竞争激烈的彩电行业容易出现行业洗牌和兼并重组的情况。
一些小型企业由于无法承受价格竞争的压力,可能会被大型企业并购或倒闭。
3.4 促进消费者福利价格竞争虽然对企业利润造成冲击,但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降低产品价格意味着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彩电产品,从而提高消费者的福利。
4. 总结中国彩电行业价格竞争是由市场饱和、产能过剩、低成本生产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品牌竞争和营销策略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