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水文报告(可研修订14.8)
- 格式:doc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29
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研究澜沧江位于中国的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是亚洲第三大的河流,也是中国第一长的河流。
望江楼段是澜沧江下游富宁县境内的一段河段,其水力资源潜力巨大。
本文将对澜沧江望江楼段的消滩水力指标进行研究,以期为澜沧江下游水力开发提供参考。
需要了解消滩水力的定义和特点。
消滩水力是指利用河流中存在的滩涂、滩坝等地形地貌特点,通过建设堤坝、开挖水渠等工程设施,使水流通过形成的水能利用设施时产生的水力。
消滩水力的特点是可再生性强,需要对水流进行合理管理和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能源问题。
在澜沧江望江楼段进行消滩水力指标研究时,首先需要对该河段的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
望江楼段地势起伏,河道宽阔,水流湍急,存在大量的沙石堆积和滩涂地貌。
通过对该地形地貌的分析,可以确定消滩水力的潜力。
需要对澜沧江望江楼段的水文水资源进行研究。
水文水资源研究包括对来水流量的测算和分析,来水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的研究,以及对水质、水位等参数的监测与分析。
通过对澜沧江望江楼段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可以确定消滩水力开发的可行性和潜力。
接着,需要进行消滩水力的经济效益评估。
经济效益评估是对消滩水力开发项目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收益进行定量评估的过程。
该评估需要考虑到投资成本、运维成本、发电收益、环境效益等多个因素。
通过对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的经济效益评估,可以确定该项目的可行性和优先级。
澜沧江望江楼段的消滩水力指标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考虑到地形地貌、水文水资源、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研究,可以为澜沧江下游水力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应该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消滩水力开发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澜沧江流域保护条例(201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4.06.27•【字号】•【施行日期】2014.05.29•【效力等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正文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澜沧江流域保护条例(1991年5月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1年5月27日云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2014年2月28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订2014年5月29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澜沧江流域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澜沧江流域,是指流经自治州境内的澜沧江188公里干流和一级支流的水域和生态公益林地。
一级支流是指直接汇入澜沧江的勐往河、南昆河、南果河、勐养河、纳板河、流沙河、罗梭江(南班河)、南阿河、南腊河等河流。
第三条在澜沧江流域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澜沧江流域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注重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
第五条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将澜沧江流域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保护管理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第六条澜沧江流域保护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体制。
第七条自治州人民政府设立的澜沧江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澜沧江流域的保护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二)审查澜沧江流域保护范围内的开发建设项目;(三)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做好相关的保护管理工作;(四)监督、检查、落实保护管理措施。
县(市)人民政府澜沧江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澜沧江流域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展开研究,通过对水文特征、消滩形态演变、水力特性进行分析,计算和优化消滩水力指标。
通过研究发现,消滩水力指标在澜沧江望江楼段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消滩的影响较为显著。
对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提供了参考。
本研究对于丰富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研究、水文特征、形态演变、水力特性、计算、优化、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研究概述澜沧江望江楼段是澜沧江上游一段重要的河段,该区域的水文特征、消滩形态演变、水力特性等对于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探讨其在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水资源管理的不断进步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消滩水力指标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澜沧江望江楼段的水文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区域的水文情况,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研究消滩形态演变,有助于揭示消滩过程的规律性,为消滩水力指标的计算提供依据。
在分析消滩水力特性的基础上,对消滩水力指标进行计算和优化,可以为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以澜沧江望江楼段为案例,对消滩水力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旨在为水资源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的研究有所帮助,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2. 正文2.1 澜沧江望江楼段水文特征分析澜沧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湄公河上游最大的支流之一,流域面积广阔,水量充沛。
澜沧江望江楼段是澜沧江流域的重要河段之一,其水文特征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 水文2.1 流域概况2.1.1 自然地理XX水库位于XX县境内,流域地理位置为东经100°37′~100°46′,北纬24°31′~24°37′之间,在XX县城的西北面,处于弥宁公路边缘(坝址距公路干线3.0km),与县城相距约23km。
水库径流区地处川河右岸较大一级支流龙树河的中上游段,坝址断面地理位置为东经100°45′10″,北纬24°34′42″。
水库规模属中型,坝址以上控制径流面积62.3km2,主河道长16.8km,河道平均比降4.10%;库区流域大致呈扁长形状,形状系数0.221,流域平均宽度3.71km。
流域水系:龙树河全长19.8km,径流面积65.6km2,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发源于无量山脉系主峰之一——无量山头(海拔高程2996m),属红河(元江)流域李仙江水系。
河流从河源自西向东,在高山峡谷中一路逶迤辗转,比降大而水流急,穿越慢状至龙树附近约9km,其间主要有7条支流汇入,右岸4支,左岸3支;之后折向东北蜿蜒而下,河道渐缓,但弯道增多,经核桃树后于上板桥附近入库,其中有较大支流瓦罐窑河(F=19.2km2)汇入,交汇口下游附近即为水库坝址断面;河流出库后转向东流,地形宽缓,河道比降减小,水流缓慢,经下板桥后于冷窝附近汇入川河(恩乐以上称川河,以下称把边江,于墨江、江城交界处汇合布固江后称李仙江)。
水系分布情况参见图2-1。
库区地形:龙树河流域地势明显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分水岭最高峰海拔高程为2996m(无量山头),最低点(水库坝址)海拔高程约1263m,二者相对高差1733m。
分水岭高程多在1600m~3000m之间,其中南面一般介于1580m~2960m之间,西面一般介于2740m~3000m之间,北面一般介于1660m~2760m之间,东北面为流域出口,高程相对较低,一般在1530~1610之间。
流域平均高程1889m,属中高山地带,其山坡陡峻,地形坡度多在30°~40°,地形相对高差一般300~500m。
2气象、水文2.1流域概况杂多县地处青藏高原中部、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结古镇西南部。
东、东南与玉树、囊谦两县毗邻,西靠唐古拉地区,北与治多县接壤,西南与西藏自治区的丁青、巴青、索县、聂荣、安多等县为邻。
介于东经93039,~960 12’,北纬32008,~34015’之间,东西长为315km,南北宽为190km,全县总面积为3061km2。
杂多县地势由扎曲源与当曲、莫曲分水岭向西侧逐渐降低。
西部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腹地,两山中间有莫云滩、旦荣滩和查荣滩三个高原盆地,全县最高海拔为6000m,平均海拔4290m。
从整体看,西部地区地形坦荡,山体低矮平缓,东部地区高山央峙,峡谷深地。
境内河流纵横密布,扎曲是澜沧江主流,河水清澈,水质优良,含沙量较少,河水主要是大气降水及融雪冰水,根据2003年青海省水力资源复查成果扎曲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48m3/s。
扎曲,湄公河—澜沧江水系的主干流河河源,汉语亦作“杂曲”,系藏语音译,即“从山岩中流出的河”之意。
扎曲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县城以上流域被称为扎曲河源区,其流域总面积10505平方公里,总长度199.3公里,河道平均比降2%o。
河源区分三段即加果空桑贡玛曲、扎那曲、河扎曲。
2.2气象杂多县地处青藏高原中部,澜沧江流域的上段,具有气温低,光照充足,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等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
同时,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尤其是东部地区山高沟深,高差显著,因此还具有垂直带分布明显等山地气候特点。
全年气候严寒、少雨,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之别。
冷季长达8~9个月,暖季只有3~4个月。
降水集中在6—9月,无绝对无霜期。
据杂多县气象站资料统计,项目区年均温0.180C,平均最低气温(1月)-11.30C ,平均最高气温(7月)11.O0C,极端最低气温-25.70C,极端最高气温20.50C ,年日照2575.9小时,年蒸发量1458.6mm,年降水量548.5mm,年总辐射量685.3kJ /cm2,>O0C年积温1306.30C。
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提出水力优化方案并进行工程实施效果评估。
首先分析澜沧江的水力特点,然后调研望江楼段消滩现状,接着对水力指标进行深入分析。
在讨论水力优化方案时,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探讨如何改善水力状况。
最后是工程实施与效果评估,对优化方案进行实际落实并评估效果。
研究成果将总结当前水力指标的状况,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提高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的实际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将为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的改进提供重要参考,对地区水力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研究、水力特点、现状调研、优化方案、工程实施、效果评估、结论、成果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水力资源丰富。
受到河道淤塞和消滩等问题的影响,澜沧江望江楼段的水力发电效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利用澜沧江水力资源,提高水力发电效率,有必要对望江楼段的消滩水力指标进行研究。
在目前的研究中,虽然对澜沧江的水力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但对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的研究仍然不足,因此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水力指标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提高澜沧江望江楼段的水力发电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对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西南地区的水力发电事业做出贡献,同时也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为未来水力发电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的研究,探讨如何有效提高水力效率,降低消滩对水流的阻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
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分析澜沧江水力特点,深入了解望江楼段的水文地理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调研望江楼段消滩的现状,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为进一步制定水力优化方案提供依据。
青海省水利厅关于印发修订后的《青海省水利厅行政审批事项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20.04.15•【字号】青水办〔2020〕37号•【施行日期】2020.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水利厅关于印发修订后的《青海省水利厅行政审批事项实施细则》的通知QHFS16-2020-0003青水办〔2020〕37号各市(州)水利(水务)局,厅机关各部门、厅属各单位::修订后的《青海省水利厅行政审批事项实施细则》已经2020年第2次厅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实施。
青海省水利厅2020年4月15日青海省水利厅行政审批事项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最多跑一次”服务承诺,提高水行政审批效能和质量,根据《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水利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青办发〔2018〕65号)、《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投资“审批破冰”工程的意见》(青政〔2019〕63号)、《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37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的决定》(青政〔2020〕1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15部门关于印发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投资审批管理事项统一名称和申请材料清单的通知》(发改投资〔2019〕268号)、《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利部政务服务事项服务指南和工作细则的通知》(办政法〔2019〕135号)、《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4项政务服务事项服务指南和工作细则的通知》(办政法〔2019〕222号)、《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乙级资质认定改革工作的意见》(办建〔2019〕244号)等文件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省水利厅负责6项行政审批事项,即水利基建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洪水影响评价审批(包括6项子项,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审核、省管河道采砂及管理范围内有关活动许可、省管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审批、水工程和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批、专用水文测站与国家基本水文测站设立和调整审批、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影响水文监测工程审批)、取水许可审批、农业灌排影响意见书审批(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补偿项目审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认定(乙级)。
西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扎曲水电规划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正文:---------------------------------------------------------------------------------------------------------------------------------------------------- 西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扎曲水电规划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藏政办发〔2008〕102号)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审批〈西藏自治区扎曲水电规划报告审查意见〉的请示》(藏发改交能〔2008〕257号)已经2008年8月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相关审查意见予以印发,并就有关事项明确如下:一、原则同意《西藏自治区扎曲水电规划报告审查意见》。
请据此认真做好水电开发前期工作。
二、自治区电力工业局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推进规划推荐的近期开发工程(果多、林场)的前期工作,加快扎曲水电开发进程。
三、昌都地区要成立扎曲水电开发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扎曲水电开发各项工作。
要做好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做到搬得出、留得住、逐步能致富;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勘测设计单位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设计规程的要求,深入细致做好设计工作,确保设计质量。
二○○八年八月十五日西藏自治区扎曲水电规划报告审查意见2007年4月19至20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会同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及西藏自治区电力工业局在拉萨共同主持召开了西藏自治区扎曲水电规划报告审查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国土资源厅、水利厅、交通厅、环保局、林业局、文物局、电力公司,昌都地区发展改革委,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贵阳院”)及西藏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代表。
扎曲位于西藏昌都地区,为澜沧江上游东源,本规划范围为扎曲西藏境内河段,长140km,落差299m,平均比降2.14‰,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26立方米/s。
第32卷第6期2020年12月Vol.32,No.6Dec.,2020云南地理环境研究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澜沧江糯扎渡电站库区泥沙淤积分析王丽媛⑺,傅开道:段必辉2(1.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昆明650500;2.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4)摘要:糯扎渡电站是澜沧江流域最大的电站、同时也是澜沧江中下游梯级开发的核心工程,研究其库区的泥沙淤积对研究整个流域的泥沙淤积情况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采用历史水文数据,结合水文比拟法和Brune模型,计算出糯扎渡电站库区泥沙淤积量。
结果显示:糯扎渡电站库区的泥沙淤积量分别为2016年7800xl04t、2017年9534xl04t、2018年6982xl04t、2019年6178伊104t,年平均淤积量为7623伊104t0关键词:澜沧江;糯扎渡电站;泥沙淤积量;Brune模型中图分类号:K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852(2020)06-0006-060引言中国的多沙河流众多,水库大坝数量也处在世界前列,因而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突出,影响较大⑴。
水库淤积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2],泥沙淤积会减少水库的有效库容,降低水库的兴利效益,并增加进入水轮机组过流部件的泥沙,从而磨损水轮机叶片和闸门;会抬高河床、堵塞航道,破坏航运条件,甚至会进一步缩短水库的使用寿命;泥沙的比表面积较大,且含有大量的活性官能团,能够携带水体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会造成水体中的污染物发生迁移、转化和生物效应[3-7]。
目前研究水库泥沙淤积成果众多,据中国20座重点水库的观测资料表明,多数水库运行不足20年,总淤积量即达到设计库容的18.6%[8]。
国内对于河流水沙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江和黄河流域,澜沧江流域水沙变化及发展趋势研究的较少。
21世纪初,澜沧江中下游水电站大量兴建,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下游,Zuo等[9]深入研究澜沧江流量和沙量因水库修建发生的变化,由于梯级电站的修建,下游的输沙量和径流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且流域内的季风气候对输沙量和径流也有影响。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刘恒;刘九夫;唐海行
【期刊名称】《水科学进展》
【年(卷),期】1998(9)1
【摘要】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其中云南段自然资源丰富,水文、地理及气候特征独特。
目前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仅有少量的灌溉面积,干流也仅建成了一个径流式水电站。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水电能源基地,流域的进一步开发将集中于水电、航运和农业灌溉。
其开发方式具有立体开发、电力先行和国际合作开发等特点。
【总页数】7页(P70-76)
【关键词】澜沧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趋势
【作者】刘恒;刘九夫;唐海行
【作者单位】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2
【相关文献】
1.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发展休闲农业的SWOT分析 [J], 李梁;代文琼;周睿;金方彭
2.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环境影响分析 [J], 姜昀;高吉喜;欧晓昆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J], 唐海行
4.澜沧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分析 [J], 耿雷华;杜霞;姜蓓蕾;黄昌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 文第52卷 增刊Ⅱ 2007年11月澜沧江干流水库拦沙效应分析与预测傅开道 何大明*(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 昆明 650091. * 联系人, E-mail: dmhe@)摘要 水库的蓄水拦沙对下游水道产生相应的物理化学及生态影响, 定量研究水库的拦沙效应是揭示水库影响的关键之一. 运用澜沧江漫湾电站的进出库控制水文站39年的实测资料, 估算漫湾水库拦沙率, 并与修正后的Brune 和Siyam 水库拦沙模型估算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1) 漫湾水库实测资料估算的拦沙率为60.48%, Brune 和Siyam 模型估算的拦沙率为60.03%和60.03%, 三者相近, 结果较为合理, 证明修正后的Brune 和Siyam 拦沙率估算模型适用于澜沧江流域规模相当的水库拦沙情形; (2) 运用此两个修正模型, 估算出的功果桥、大朝山与景洪水库的拦沙率分别为30.23%, 66.05%, 63.50%与38.81%, 63.97%, 62.30%. 本研究所采用理论方法及其结果对澜沧江流域及其毗邻的其他流域的水沙关系研究,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 水库拦沙率 梯级电站 澜沧江-湄公河 纵向岭谷区2007-01-02收稿, 2007-04-27接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 2003CB415105)和云南大学理(工)科校级科研重点项目(编号: 2005Z003B)资助1) Roberts T. Downstream ec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China's Lancang Hydropower and Mekong Navigation Project. International Rivers Net-work, accessed through internet on July 2005: /programs/lancang/. 20012) ADB. Cumulative Impact Analysis and Nam Theun 2 Contributions, Final report. Prepared by NORPLAN and EcoLao for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 2004, 1433) 何大明, 陈丽晖. 澜沧江漫湾电站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研究——综合研究报告. 2002澜沧江干流梯级电站建设的拦沙效应及其跨境影响, 多年来, 一直为下湄公河流域国家及相关国际社会所关注(图1). 目前对该河泥沙的研究更多是对澜沧江-湄公河来沙比例的估算, 以及泥沙的输移特性研究. 例如, Roberts 1)推算出全流域年输沙量为(1.5~1.7)×108t, 认为其中有约50%来源于中国境内澜沧江. 亚洲发展银行2)在其评论报告的湄公河次区域能源章节中也提及下湄公河(1.5~1.7)×108t 的输沙量中有一半是来自中国. 同样, Milliman 等人[1,2]估算年的输沙量为 1.6×108t. 根据尤联元[3]估算, 出境泥沙应该为每年0.85×108t. 尽管评估结果不同, 仍有一些观点认为, 下湄公河流域的泥沙有一半左右是来自上游澜沧江流域. 研究流域泥沙的输移特性, Gupta 等人[4]发现下湄公河的大部分泥沙主要沉积在河床内, 而不是河岸上或者岸壁岩石上. Wolanski 等人[5]通过野外考察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泥沙输移特性, 揭示了1993年11月期间, 该河段平均悬移质泥沙含量为0.250 kg/m 3, 淡水区泥沙中值粒径d 50为2.5~3.9 µm 不等, 而咸水区却明显偏大, 为3.5~5 µm. 流域其他河段的泥沙粒径研究尚无资料报道.关于澜沧江梯级水库拦沙情形及其对下游河道图1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及其研究相关水库与水文站位置示意图影响的研究, 1996年漫湾库区水下地形测量结果估算, 漫湾电站运行3年, 库区底高已达913.8 m, 比设计期估算高出30 m 3), 平均每年泥沙淤积量可能有第52卷增刊Ⅱ 2007年11月论文60×106t, 已达到5年的设计淤积水平. 另一种预测是由国际河流网1)给出的, 认为“小湾水库将淤积35%用于肥沃下游洪泛平原的营养物质”, Blake[6]却认为“澜沧江-湄公河云南以下不得不面对比原来河道泥沙少一半的各种影响”.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文献[7], 通过综合预测上游梯级开发对下游拦沙效应及其对下湄公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评价, 认为梯级电站拦截了94%的出境泥沙, 将极大改变了下湄公河的水文情势, 这些变化的影响将波及下游至巴色的河段. 在此之前, Lu等人[8]同样根据湄公河委员会提供的数据, 分析结果显示上游电站目前对下湄公河的影响仅限制在万象以上河段, 下湄公河区间来水来沙是其下游水沙来源的主要原因, 此研究结论与傅开道等人[9]的结果基本一致.纵观上述研究, 关于来沙比例与输沙特性, 所得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而在上述误差较大的数据基础上进行水库拦沙效应的评估, 无疑会产生偏差更大的结果. 本研究采用长序列最新实测泥沙资料, 进行澜沧江来沙情况及相关水库拦沙情形分析, 以期取得新的研究结果.1数据与方法1.1数据水库泥沙淤积常用出入库实测输沙量进行估算, 并要求出入库泥沙控制站资料应能反应出入库泥沙总量. 本文采用漫湾水库上游旧州水文站作为入库泥沙控制站, 漫湾坝下戛旧水文站为出库泥沙记录站(图1). 出库泥沙记录的戛旧站距漫湾坝址仅约2 km, 能准确记录漫湾出库泥沙状况, 但上游旧州水文站却距漫湾库区尚有269 km, 区间支流入沙无从获取, 不能准确反映漫湾入库泥沙情况, 故需将上述估算方法稍加处理以能准确估算漫湾水库拦沙率, 具体做法在后文的研究方法部分再述.在运用水库拦沙率模型估算水库拦沙状况时, 需要水库的有关参数, 如水库的库容量、兴利库容, 还有坝址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表1)[10].1.2研究方法水库拦沙率是指淤积在水库中的泥沙与同期进库的泥沙量之比, 常以λ′或TE表示; 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量是水库排沙率, 是指排出水库的泥沙与同期进库的泥沙量之比, 用η′表示. 计算水库的拦沙率常有两个途径, 第一是运用已有出入库泥沙进行准确计算; 第二是运用模型进行模拟预测. 本文同时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和对比研究.基于数据资料情况, 第一种研究方法采用的是线性回归模拟两站天然河道输沙关系, 获得其回归模型. 结合电站建设后旧州维持天然输沙状态序列, 用回归模型模拟假定无电站影响情况下, 戛旧站断面应达到的输沙量, 模拟得到的逐年输沙量与其实测输沙量的差值可近似于每年漫湾水库淤积量. 通过上下游资料回归模型恢复电站下游河道未受拦沙影响过程, 估算水库淤积的方法, 国内文献尚未有报道. 然而, 在同一流域, 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上下游河段, 其水流输沙状况必然具有很好的关联, 故通过上游未受电站影响的观测站资料, 通过回归模型实现下游假设未受电站影响的输沙过程, 此作法应该可行可信.第二种方法是采用模型对水库拦沙与排沙情形进行模拟, 可以采用数学模型模拟水库的演变过程, 亦可运用一些半经验半理论公式来模拟和预估水库的大致淤积情况, 后者常用拦沙率曲线或排沙比曲线来描述水库排沙与拦沙的相互关系[11]. 目前有代表性的拦沙率曲线是Brune[12]1953年提出的, Siyam2)也根据混合蓄水拦沙效应提出了其模型, 而排沙比曲线则以张启舜等人[13]和张遂业等人[14]提出的较为简单明了. 水库拦沙估算分长时段和短时段水库拦表1 澜沧江干流与漫湾相当规模水库参数及建设进程坝址集水面积/km2断面径流/m3(×106) 坝高/m装机容量/MW总库容/m3(×106)兴利库容/m3(×106) 进程功果桥97200 31284 130 750 510 120 规划漫湾114500 38253 132 **** **** 344 已建(1986~1993)大朝山121000 42195 120 1350 940 467 已建(1996~2003)景洪149100 57080 107 1500 1139 577 在建(2004~)1) International Rivers Network (IRN). China’s upper Mekong dams endanger millions downstream. Briefing paper 3, Berkeley, 20022) Siyam A M, Yeoh J S, Loveless J H. Sustainable reservoir sediment controe. ⅩⅩⅨIAHR congress, Beijing. Accessed through internet on July 2005: /e-Library/beijing-proleedings/Theme-E, spp.论 文第52卷 增刊Ⅱ 2007年11月沙情形. 从理论推理和实际应用效果角度均表明, Brune 与Siyam 方法适用于长时段水库拦沙情形, 而在估算短时间水库淤积过程中, 张启舜、涂启华方法表现更为优越.因此在本次研究中, 采用Brune 与Siyam 模型对漫湾水库及后期在建及规划的规模相当的梯级水库的理论拦沙率进行估算, 考虑到水库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的差异, 本文计算拦沙率的Brune 与Siyam 模型中分别加入修订系数α 和β. Brune 模型可改写为:1TE = (1)其中,R τ∆为水库滞水时间, 可通过下式计算:1nii V Q τ=∆=∑, (2)式中, V i 为水库兴利库容, Q 为坝下游控制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 ∆τ近似于水库调节径流系数.Siyam 混合蓄水拦沙效应新的估算公式1):e ,Q V TE β−=(3)β 为待定系数, 水库泥沙淤积参数, 反映水库蓄水滞延时间差异造成的泥沙淤积程度, 该参数反映的是水库各水力状况, 不是一个恒量, 决定于泥沙沉降速率、水库形状、面积以及电站调度等因素, 其值可以通过出入库输沙量变化进行估算.以上估算公式起初是由美国的众多水库总结得到, 但Vorosmarty 等人[15]将其应用到其他国家水库中应用也得到合理的结果.上述各种拦沙系数估算公式结构较为简单, 无需水库的太多参数以及泥沙特征等具体数据, 因此简单明了, 便于应用操作.2 澜沧江梯级水库拦沙率预测2.1 漫湾水库拦沙率旧州、戛旧水文站是澜沧江干流的重要水文控制站. 本文分析所用数据为旧州和戛旧站1965~2003年逐年实测悬移质泥沙输沙量序列, 旧州站位于漫湾电站上游269 km 处, 未受漫湾水库回水影响, 始终保持其河道输沙特性, 多年悬移质泥沙含量为0.445 kg/m 3, 年平均输沙量24.5×106t; 戛旧水文站位于漫湾电站下游, 在漫湾电站建成前, 其多年悬移质含沙量约为1.185 kg/m 3, 年输沙45.8×106t; 受漫湾蓄水拦沙的影响, 1993~2003年戛旧站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降低至0.435 kg/m 3, 年输沙18.1×106t. 由于漫湾电站1993年第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故在数据分析时, 将两站数据序列分成两段进行考察与对比研究, 即1965~1992年, 两站天然河道输沙关系, 1993~2003年, 漫湾电站的蓄水拦沙状态下, 两站的输沙量关系(图2).图2 澜沧江旧州和戛旧水文站1965~2003年同步年输沙量对比过程曲线研究方法采用的是线性回归模拟两站天然河道输沙关系, 获得其回归模型. 结合电站建设后旧州维持天然输沙状态序列, 用回归模型模拟假定无电站影响情况下, 戛旧站断面应达到的输沙量, 模拟得到的逐年输沙量与其实测输沙量的差值可近似于每年漫湾水库淤积量.两站年输沙量序列在1965~2003年期间, 对应关系明显呈现两个组合过程, 且对应关系明显(图3). 即漫湾电站建设前(1965~1992年)为一组合, 建设后(1993~2003年)为另一组合(图2, 图3). 运用上述相图3 旧州、戛旧水文站1965~2003年输沙量相关关系第52卷 增刊Ⅱ 2007年11月论 文关关系系数计算方法分析, 两站输沙量序列两组合均呈现良好相关关系, 电站建设前两站泥沙相关系数R =0.866, 电站建设后两者相关系数为R =0.870. 上述相关分析结果均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的检验. 相关分析结果与何云玲等人[16]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该研究通过对澜沧江上、中、下游气候降水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 认为旧州水文站所处的澜沧江上游地区1960s 以来, 降水增减变化趋势和中部地区基本一致.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模拟两个序列的相关关系, 令戛旧输沙序列为因变量, 旧州序列为自变量, 得到两序列组合的回归模型如下:1.094 1.49,gjgz S S =+ (4) 0.3430.705,gj gz S S ′′=−+ (5)其中, S jz 和S ′jz 分别为漫湾电站建设前后旧州站输沙量序列; S gj 和S ′gj 为漫湾电站建设前后戛旧站输沙量序列.以上两个回归过程的判定系数R 2分别为0.75和0.76, 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 体现出该两直线回归模拟方程对两组合的泥沙序列的拟合程度较高.采用(4)式, 结合1993年漫湾电站运行拦沙后旧州站的实测资料, 模拟得到假设漫湾电站不存在时, 戛旧站应出现的输沙量, 再将该模拟值逐年减去相应实测输沙量, 便可获得漫湾电站逐年的拦沙量. 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看出, 漫湾电站年拦沙量变化在(12.37~ 47.9)×106t 不等, 最小拦沙出现在1994年, 2000年最大, 与旧州、戛旧实测输沙极值相应. 依表2计算得到1993~2003年漫湾年均拦截悬移质泥沙输沙量约为26.1×106t, 如果按推移质泥沙占悬移质泥沙的3%估算1), 1993~2003年间, 漫湾水库年平均拦沙量为27.7×106t, 11年共淤沙287.29×106t. 这还不包括突发的河岸库岸滑坡、坍塌引起的库区淤积量. 2.2 水库拦沙率预测本文拦沙系数计算采用的Brune 和Siyam 法, 计算公式及所需参数前文已述. 首先漫湾电站拦沙作为已知情景, 调整公式中的修正系数. 然后用这两种方法根据各水库已有数据预算其他规模相当水库各自的拦沙情景. 漫湾大坝的年总拦沙量约为27.7×106t, 坝址附近戛旧站1965~1992年间年平均输沙量为45.8×106t, 此值可认为是漫湾坝址断面天然河段输沙量. 那么漫湾水库的实测数据估算拦沙率为60.48%. 将已知量代入(1)与(3)式, 得到修正系数α =0.0758, β =0.00459. 那么用于计算澜沧江其他水库拦沙率的修正Brune 与Siyam 模型分别为:Brune 模型: 1TE = (6)Siyam 模型: 0.00459e.QV TE −= (7)从(6)和(7)式可知, 只要已知各级水库的兴利库容与坝址处多年径流量便可估算其拦沙率. 代入研究水库的相关参数2), 计算结果如表3和图4所示. Q 和V 分别为表2中电站坝址断面天然河道多年平均径流量与水库兴利库容.表2 漫湾电站拦沙量估算年份 旧州实测输沙/t(×106)戛旧实测输沙/t(×106)戛旧模拟输沙/t(×106)漫湾拦沙量/t(×106)1993 44.802 37.33 66.76 29.43 1994 9.454 1.72 14.09 12.37 1995 23.26 18.16 34.66 16.51 1996 22.85 8.61 34.05 25.44. 1997 13.97 5.41 20.80 15.39 1998 44.57 26.45 66.41 39.97 1999 24.86 12.89 37.04 24.15. 2000 48.89 24.97 72.86 47.90 2001 25.91 15.83 38.60 22.78 2002 26.43 21.77 39.39 17.62 200332.8513.2048.9635.751) 电力工业部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漫湾水电站泥沙问题分析. 1996, 5~6, 112) 傅开道,何大明. 梯级电站联合运行的下游河道泥沙变化研究. 2006, 35~41, 52论 文第52卷 增刊Ⅱ 2007年11月表3 澜沧江干流梯级电站拦沙率水库 Q /V ∆τR Brune TE (%)Siyam TE (%)功果桥 260.67 0.00384 38.81 30.23 漫湾 111.19 0.00899 60.03 60.03 大朝山 90.36 0.01107 63.97 66.05 景洪98.930.0101162.3063.50图4 澜沧江梯级水库的拦沙情景示意图从以上结果看出, 在运用两个修正模型估算水库的拦沙率时, Siyam 模型在估算Q /V 值比漫湾大的水库拦沙率结果较Brune 模型偏大, 而在估算Q /V 值比漫湾大的水库拦沙率结果却偏小. 两模型估算得到漫湾水库的拦沙率均为60.03%, 与漫湾实测数据估算拦沙率误差为0.45%. Brune 与Siyam 估算其他水库拦沙率的差值随水库的Q /V 值与漫湾水库Q /V 的差值的绝对值成正比, 即Q /V 差值越大, 两模型结果差值最大, 景洪电站与漫湾电站的Q /V 差值是12.26, Brune 与Siyam 拦沙率差值为1.20%; 而功果桥与漫湾的Q /V 差值绝对值为149.19, Brune 与Siyam 拦沙率差值为8.58%.3 讨论水库拦沙效率的大小取决于水库容积、河流的来水来沙情况、泄水建筑物的部位和其泄流能力以及水库的调度运用方式. 水库调节系数与拦沙效率的关系十分密切, 调节系数小表示汛期弃水较多, 泥沙被排往下游的也多, 即拦沙效率低; 调节系数大则弃水少, 拦沙效率就高. 本次研究选取的几个电站的径流调节系数均小于8%, 属于季调节水库[17]. 从利用实测泥沙数据估算得到漫湾拦沙率结果与修正后模型估算结果对比来看, 两个修正模型在估算该流域的季调节水库的拦沙率具有较好的精度. 当然, 戛旧水文站距坝址尚有2 km, 建库后该河段可能会产生冲刷, 因考虑到澜沧江中、上游大多为基岩性河床, 水库下泄清水冲刷河床, 致使泥沙恢复程度很小. 因此, 上述实测资料估算过程中忽略了河床冲刷起沙, 认为戛旧站泥沙全部来自库上游, 该站的月平均水位-流量关系分布也清楚地体现其附近河段至今尚未发生明显冲刷(图5). 运用半经验公式估算拦沙率结果发现, Brune 模型和Siyam 模型的估算结果有随着水库调节系数的大小不同,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差, 因此修正模型似乎更适合用于估算与漫湾水库参数相当的水库拦沙率(表3, 图4).图5 戛旧水文站建库前后月平均水位-流量关系散点图水库的拦沙效率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般在水库运用初期, 拦沙效率较高, 随着库容的逐渐损失, 拦沙效率将逐年减小, 直至趋近于零. 此外, 河流来沙的粒径组成、泄水建筑物的过流能力和所处的高程、水库运用方式等, 也对水库拦沙率有重要影响. 来沙粒径粗的要比颗粒细的拦沙效率高; 有底孔泄水的水库与无底孔的相比, 水库拦沙效率要低. 另外, 水库拦沙率与断面来水来沙情况也有关系, 流域面上过度的人类活动以及区域气候变化, 均可能导致水库拦沙率的变化, 加速水库淤积. 已有相关资料报道, 至1996年6月, 漫湾水库蓄水运行仅3年多, 坝前库底点高程已升到913.8 m, 比建库前抬高了30 m. 支流原有侵蚀基准面亦大幅抬高, 下游河段的下切侵蚀停止, 上游来沙迅速淤积, 淤积的范围不断向上游方向扩展, 已达到设计5年的淤积水平1). 通过云南1) 见120页脚注1)第52卷增刊Ⅱ 2007年11月论文省1987和1999年两次自然环境调查结果对比, 发现流域内中度侵蚀面积增加411.63 km2, 上升 4.95%; 强度侵蚀面积增加487.79 km2, 上升80.44%[18]. 因此, 上述现象是由于流域面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19]导致粗颗粒泥沙的进入库区, 增加了水库拦沙率. 一些研究表明[16,20], 澜沧江流域不同河段和时段的水汽变化各异, 故通过一个统一的模型来准确估算分别在不同河段上的水库拦沙率存在一定误差, 但作为一种情景预测, 本次研究也只是把水库放在一个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均等的假设条件下, 经过区内实测数据检验并修正模型后, 应用于估算规划或在建水库的多年平均拦沙率, 结果应较为可靠, 但有待实测数据的验证.4结论本文运用澜沧江漫湾电站的进出库控制水文站39年的实测资料, 估算漫湾水库拦沙率, 并与修正后的Brune和Siyam水库拦沙模型估算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ⅰ) 漫湾水库实测资料估算其拦沙率为60.48%, Brune和Siyam模型估算拦沙率为60.03%和60.03%, 结果较为合理; 证明了修正后的Brune和Siyam拦沙率估算模型适用于澜沧江流域规模相当的水库拦沙情形.(ⅱ) 运用该两个修正模型估算功果桥、大朝山与景洪电站的拦沙率分别为30.23%, 66.05%和63.50%与38.81%, 63.97%和62.30%, 随着水库调节系数的大小不同,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差.结合具体流域情况, 应用已有资料改进水库拦沙模型, 预测水库拦沙效应, 不仅验证和深化了相关理论方法, 同时对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安全维护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 Milliman J D, Meade R H. World-wide delivery of river sedimentto the oceans. J Geol, 1983, 91: 1—212 Milliman J D, Syvitski J P M. Geomorphic/tectonic control ofsediment discharge to the ocean: The importance of small moun-tainous rivers. J Geol, 1992, 100: 525—5443 尤联元. 澜沧江流域河流泥沙发展趋势初步研究. 地理学报,1999, 54(增刊): 93—1004 Gupta, A, Hock L, Huang X J, et al. Evaluation of part of the Me-kong River using satellite imagery. Geomorphology, 2002, 44 (3-4), 221—2395 Wolanski E, Nguyen N H, Le T D, et al. Fine-sediment dynamic inthe Mekong River Estuary Vietnam.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1996, 43(5): 565—5826 Blake D. Proposed Mekong dam scheme in China threatens mil-lions in downstream countries. World Rivers Review, 2001, 16 (3): 4—5.7 Kummu M, Varis O. Sediment-related impacts due to upstreamreservoir trapping, the Lower Mekong River. Geomorphology, 2006, doi: 10.1016/J.geomorph. 2006.03.0248 Lu X X, Siew R Y.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flux changesover the past decades in the Lower Mekong River: possible im-pacts of the Chinese dams. Hydrol Earth Syst Sci, 2006, 10: 181—1959 傅开道, 何大明, 李少娟. 澜沧江干流水电开发的下游泥沙响应.科学通报, 2006, 51(增刊): 100—10510 何大明. 澜沧江-湄公河水文特征分析.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5, 7(1): 58—7411 韩其为著. 水库淤积.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263—272, 533—64112 Brune G M. Trap efficiency of reservoirs. Trans.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1953, 34(3): 407—41813 张启舜, 张振秋. 水库冲淤形态及其过程计算. 泥沙研究, 1982,(3): 1—1314 张遂业, 凃启华. 从水流挟沙力和河槽形态规律分析黄河调水调沙. 水文, 2005, 25(6): 33—3615 Vorosmarty C J, Charles J, Meybeck M, et al. Anthropogenicsediment retention: major global impact from registered river im-poundments.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2003, 39(1-2): 169—19016 何云玲, 张一平. 澜沧江干流河谷盆地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 山地学报, 2004, 22(5): 539—54817 张元禧. 实用水库调节计算. 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0. 1—1818 云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编著. 云南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4. 109—28519 李政海, 宋国宝, 鲍雅静, 等. 纵向岭谷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科学通报, 2007, 52(增刊Ⅱ): 10—1820 周长海, 吴绍洪, 戴尔阜, 等. 纵向岭谷区水汽通道作用及植被生产力响应. 科学通报, 2006, 51(增刊): 81—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与湄公河委员会关于中国水利部向湄委会秘书处提供澜沧江—湄公河汛期水文资料的协议文章属性•【缔约国】缅甸•【条约领域】环境资源能源•【公布日期】2002.04.01•【条约类别】协定•【签订地点】金边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与湄公河委员会关于中国水利部向湄委会秘书处提供澜沧江—湄公河汛期水文资料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与湄公河委员会(以下称“双方”),认识到及时可靠的汛期水文情报,对于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防洪减灾工作的有效和科学决策至关重要;考虑到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五日在昆明签署的关于中国向湄公河委员会秘书处提供水文情报以利湄公河下游防洪预报工作的谅解备忘录;根据湄公河委员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于二○○○年七月二十日举行的第五次对话会的精神,以及中国代表团与湄公河委员会秘书处技术小组关于中方向湄委会提供澜沧江一湄公河汛期水文资料的会谈纪要精神;愿意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即柬埔寨王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和传统合作;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定义除非另有说明,以下定义适用于本协议:湄公河委员会(湄委会):由柬埔寨王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根据一九九五年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协定建立的政府问国际组织。
澜沧江一湄公河汛期水文资料:为满足湄公河下游国家防洪减灾需要,由中方向湄委会秘书处提供的汛期(每年六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水文资料(水位和雨量)。
澜沧江报汛站:指中国境内澜沧江流域汛期向湄委会秘书处报汛的允景洪、曼安两个水文站。
联合工作组:由中国水利部和湄公河委员会各自任命的专家和官员组成的联合工作组。
近实时数据:每日从前一天到当天北京时间早七时读取的水位和雨量数据;这些数据应在北京时间早八时之前传输到湄委会秘书处。
第二条中方的承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则和标准,并考虑到上述两个澜沧江报汛站的实际情况,联合工作组将提出关于澜沧江报汛站的信息采集、传输和数据接收、处理以及数据库管理等技术实施方案(以下称“实施方案”),经双方审定后,中方将按实施方案的要求向湄委会秘书处提供水文资料。
浅析澜沧江上游水利工程对允景洪水文站水文要素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 前言允景洪水文站概述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脉,流经青、藏、滇三省(区),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出境;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中国南海,是东南亚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
澜沧江流域呈条带状,平均宽约80km,南北纵跨12纬度。
国内流程2162km,在云南省境内河长约l247km,落差1780m,流域面积88655km2。
允景洪水文站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允景洪街道办事处公路老大桥上游320 米,东经100°47′,北纬22°02′,是澜沧江下游主要控制站,为国家重要水文站(一类精度水文站),属大河重要控制站,于1955 年6 月设立,站址海拔572m,集水面积141779km2,距出境口距离104km。
允景洪水文站设有水位、流量、降水、蒸发、水温、泥沙、水质等测验项目,测验河段顺直长度约700m,水面宽为214~329 米,河床由细沙、卵石组成,断面形状呈“W”型。
澜沧江干流上游水利工程概况云南省境内澜沧江干流上游水利工程建设从1986 年开始,到2013 年允景洪水文站上游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建成投产的水利工程有 5 座、在建的有 1 座。
分别是漫湾电站1986 年 5 月 1 日正式开工,1995 年建成,总库容亿m3;大朝山电站于1992 年开始筹建,到2003 年工程建成,总库容亿m3;功果桥电站于2009 年开工,2012 年 3 月31 日工程完工,相应库容亿m3;景洪电站自2003 年7 月19 日开工建设,2008 年建成,总库容亿m3;小湾电站2002 年 1 月20 日正式开工,2011 年工程竣工,总库容149 亿m3;在建的 1 座为糯扎渡电站。
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的相关问题。
在对研究的背景进行了介绍,明确了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通过水文特征分析和消滩水位变化规律研究,揭示了消滩水力指标的重要性。
探讨了消滩水力指标计算方法以及实验研究结果,并分析了其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结论部分对研究进行总结,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得出结论。
本研究为深入了解澜沧江望江楼段的消滩水力指标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河流环境管理和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水文特征、水位变化、计算方法、实验研究、生态环境、总结、展望、结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澜沧江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云南、缅甸、老挝等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意义。
望江楼位于澜沧江河道上,是一个重要的水利观测站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望江楼段消滩水位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消滩水位的变化不仅会影响河道的水文特征,也会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消滩水位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探讨消滩水力指标的计算方法,对于有效管理和保护澜沧江流域的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的研究,探讨消滩水位变化规律,提出有效的计算方法,并分析消滩水力指标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为澜沧江流域水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探讨消滩水位变化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从实验研究的角度验证消滩水力指标的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消滩水力指标的研究,可以为河流水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澜沧江望江楼段消滩水力指标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推动水力工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消滩水力指标在河流水文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深化河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支持。
西藏昌都澜沧江河道治理工程(西藏)水文报告西藏自治区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14年8月目录2 水文 (3)2.1 流域概况 (3)2.2 气象 (7)2.3 水文基本资料 (8)2.3.1水文测站 (8)2.3.2洪水调查 (9)2.4 洪水 (10)2.4.1设计洪水 (12)2.4.2结论 (18)2.4.3分期洪水 (19)2.5 泥沙 (22)2.6 冰情 (23)2.7 洪水水面线 (24)2.8 附图 (25)2 水文2.1 流域概况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全称湄公河—澜沧江,全流域位于东经94°~107°、北纬10°~34°之间。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的西侧,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境,流经青海、西藏,于布衣附近进入云南,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南腊河口流出中国国境后称湄公河。
我国境内,澜沧江流域界于东经94°~102°、北纬21°~34°之间,流域面积约16.4万km2,出境处多年平均流量约2350m3/s ,干流全长约2153km,天然落差约4583m。
澜沧江流域北部隔唐古拉山与长江上游通天河毗邻,东部以宁静山、云岭山脉和无量山脉作为与金沙江、红河的分水岭,西部隔唐古拉山及延伸的怒山山脉与怒江大致并行南下。
流域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由北向南呈条带状分布。
流域内地形起伏剧烈,地理条件复杂多变。
昌都(西藏) 以上为上游,上游属青藏高原,除高大险峻的雪峰屹立外,一般山势较平缓,具有平浅河谷特征,沿河谷有阶地发育;西藏昌都至云南四家村为中游,属高山峡谷区,河谷深切于横断山脉之间,河谷窄深,谷底高程2200~1230m,相对高差一般2000m左右;四家村(云南) 以下为下游,下游分水岭显著降低,河道呈束放状,地势趋平缓,在出国界处河道高程仅400~500 m。
澜沧江大体呈北西~南东流向,在鸟东附近流入西藏境内,流经133km抵昌都,纳右岸支流昂曲汇入,汇合后始称澜沧江。
澜沧江在我国境内河长约2153km,西藏境内河长509km,昌都水文站控制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为54228km2。
澜沧江在昌都以北,该江沿着构造线发育,干流河谷稍宽,沿河谷有阶地发育,地势是西北部高,山体较完整,分水岭地区保存着宽广的高原面;东南部低,山体被切割成星罗棋布状。
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极不平衡,6~9月份的径流量约占全年的55%~78%以上;11~4 月份的径流量只约占全年的11%~32%左右。
夏季比重最大,约在50%左右;秋季约占全年的30%左右;春季约占全年的7%~12%左右,冬季占全年的比重最少,约在5%~10%左右。
河流月最大径流量多出现在7月份,约占全年的20%左右,月最小径流量多出现在2月份,约占全年的2%左右。
径流量过于集中,是由突出的干湿季分明的气候造成的。
6~9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96%。
昂曲是澜沧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结多乡唐古拉山北麓瓦尔公冰川,海拔5664m。
南流人西藏巴青县境称松曲,又东流人青海省境称解曲,转东南流圣囊谦县吉曲乡8km后进入西藏,称昂曲,改向偏南在昌都汇人澜沧江。
河长约500km,流域面积16774km2,天然落差1898m,平均比降3.8‰,多年平均流量186m3/s,理论水能蕴藏量116.91万kW。
西藏境内河长216km,流域面积为7150km2。
扎曲河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境内的唐古拉山北麓。
河流流向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青海省囊谦县后进入西藏境内昌都地区昌都县纳右岸支流昂曲汇入,汇合后始称澜沧江。
扎曲全长约460km左右,流域面积为36451km2。
其中,西藏境内河长128km,流域面积为14030km2。
地势是西北部高,山体较完整,分水岭地区保存着宽广的高原面;东南部低,山体被切割成星罗棋布状。
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极不平衡,6~9月份的径流量约占全年的55%~78%以上;11~4月份的径流量只约占全年的11%~32%左右。
夏季比重最大,约在50%左右;秋季约占全年的30%左右;春季约占全年的7%~12%左右,冬季占全年的比重最少,约在5%~10%左右。
河流月最大径流量多出现在7月份,约占全年的20%左右,月最小径流量多出现在2月份,约占全年的2%左右。
径流量过于集中,是由突出的干湿季分明的气候造成的。
6~9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96%。
本次防洪堤工程分别位于扎曲、昂曲及澜沧江干流上,其中,昂曲及澜沧江干流总共分9段;昂曲及其支流共4段,有3段位于类乌齐县境内,1段位于昌都县境内;澜沧江干流共5段,5段位于昌都县境内。
扎曲总共分9段,均在昌都县境内。
详细如下:表2-1 各工程段所在地理位置2.2 气象工程区地势是西北部高,山体较完整,分水岭地区保存着宽广的高原面;东南部低,山体被切割成星罗棋布状。
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极不平衡,6~9月份的径流量约占全年的55%~78%以上;11~4 月份的径流量只约占全年的11%~32%左右。
夏季比重最大,约在50%左右;秋季约占全年的30%左右;春季约占全年的7%~12%左右,冬季占全年的比重最少,约在5%~10%左右。
河流月最大径流量多出现在7月份,约占全年的20%左右,月最小径流量多出现在2月份,约占全年的2%左右。
径流量过于集中,是由突出的干湿季分明的气候造成的。
6~9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96%。
工程所在流域地处横断山脉,气候多样,西北部、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
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属于立体性气候;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干湿分明,夏季多夜雨,冬春多风。
年平均气温7.6℃,年降雨量400~600mm,无霜期80~127d。
降水量大的月份也正是气温高的时期,致使夏季的融水补给量最大。
降水的多年变化较小,地下水和冰雪融水在河流的补给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流域内耕地少,开垦程度低,地广人稀,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有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草甸、草原,天然植被覆盖条件比较完好。
广大地区海拔在4500m以上,气候寒冷,地表冻结时间长,5500m以上的地区多为永久冰雪覆盖。
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少,降水强度小,而且海拔高处多为固体降水,对地表侵蚀,冲刷能力较小;故河流流域内含沙量小。
河流水温年内变化较大,月平均水温的变幅约在10~15℃。
最高月平均水温多出现在7月份,约在8.7~17.1℃,最低月平均水温多出现在1月份,约在0~3.9℃。
河流的冰情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0℃以下时,河流才会出现岸冰、封冻等冰凌现象。
河水的矿化度低,总硬度小,水质较好,适宜人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供水的要求。
昌都县属中纬度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高原寒温带季风性气候混杂。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山腰森林茂密,山脚草木丛生,山谷则呈现出亚热带特征,雨热同季,气候宜人。
夏季温和多雨,冬季日照充足,年均气温7.5℃,日均气温5℃,无霜期127d,年均降水量474mm。
部分工程区域分别位于类乌齐县,气象资料参照流域及该县资料。
类乌齐县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性气候。
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气温偏低。
年平均气温2.5℃。
1月份平均气温为-6℃,7月份平均气温为12℃。
日平均气温5℃以上持续期在120d,日平均气温0℃以上持续期在250d。
气温平均日差在15℃。
年平均无霜期只有50d。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63h。
年平均降水量566mm。
2.3 水文基本资料2.3.1水文测站扎曲段工程区域位于昌都县境内,工程区所在扎曲流域设有扎曲站。
扎曲站位于扎曲河段下游,为与昂曲汇合前控制站,集水面积36451 km2,监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水温,建于1998年,现有14年的实测流量资料。
扎曲水文站测验河段顺直长度大约300m,基本水尺断面上游150m有一拱形大桥(名为东大桥)。
测验断面略有冲刷,但冲和淤的变化基本相互抵消,河床比较稳定,测流条件较好,测站测验方式为全年断面浮标法,全年施测42次,各月测次分布较为均匀,基本控制流量变化过程。
资料经统一整编,精度可靠。
扎曲段工程采用扎曲站作为参证站。
昂曲下游及澜沧江干流段工程区域位于昌都境内,属于澜沧江流域,从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考虑,采用澜沧江干流昌都水文站多年实测流量系列。
昌都水文站建站于1952年9月,位于东经97°10′,北纬31°09′。
集水面积54228km2。
现有49年连续性径流、洪水成果以及气象观测资料。
该站属昂曲、扎曲汇合后澜沧江上游基本控制站。
1956年6月1日断面从靠近昂曲汇入口迁至两河汇口以下1000m左右(即现在的断面处)。
测验河段顺直,基本断面以下80m处为急弯。
1957年6月21日因全区压缩精简机构而撤销,于1960年1月1日由西藏水文总站恢复观测至今。
昌都水文站属于国家基本水文站网,各测站测流断面河床比较稳定,冲淤变化相对较小,测流条件较好,其资料精度较高,实测资料可靠,水文站资料均进行系统整编,并刊印成册具有较高的精度。
甲桑卡支沟及桑卡支沟流域面积较小,且与类乌齐水文站同属一个气候区域,有着较为相似的降水特性及下垫面条件,选取紫曲河类乌齐水文站为参证站计算。
紫曲河类乌齐站集水面积4861km2,于2002年8月设立,1日开始水位观测。
2003年1月12日开始流量测验,23日开始水温观测。
2004年7月由专用站改为基本站。
水文测验资料均按国家有关规程、规范进行观测和整编,能满足本阶段的设计计算要求。
各测站实测资料见表2-2。
2.3.2洪水调查本次工程,我院勘测组于2013年2月底到现场实地调查。
根据现场了解调查以及对扎曲站实测洪水流量资料分析,证实设计流域扎曲河洪水主要发生在6~9月,其中,8月份洪水次数最多。
扎曲的洪水主要由降雨形成,洪水发生时间与降水季节一致。
个别年份由于受气温、降水等因素的影响,每年6月份也有降雨或融雪形成的洪水发生。
工程区域扎曲河段最近几年发生的较大洪水有2004年洪水,在邛卡村河段附近有村庄,洪痕较清晰,根据常年洪痕,以及当地上年纪的老百姓指认,用曼宁公式推求,计算当时瞬时洪峰流量约有1700m3/s,接近于5年一遇设计值。
根据现场了解调查以及对昌都站实测洪水流量资料分析,设计流域洪水主要发生在6~9月,其中,8月份洪水次数最多。
澜沧江工程区段的洪水主要由降雨形成,洪水发生时间与降水季节一致。
个别年份由于受气温、降水等因素的影响,每年6月份也有降雨或融雪形成的洪水发生。
工程所在澜沧江流域设有昌都水文站,部分工程区亦在其附近,引用站址处实测大断面,根据现场调查洪痕,推求出常年瞬时洪峰流量约为2000m3/s,与设计值较接近。
工程区域澜沧江段最近几年发生的较大洪水有2005年洪水,在卡若镇河段附近有村庄,洪痕较清晰,根据常年洪痕,以及当地上年纪的老百姓指认,用曼宁公式推求,计算当时瞬时洪峰流量约有2600m3/s,接近于5年一遇设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