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田间管理
- 格式:pptx
- 大小:16.50 MB
- 文档页数:18
河南农业2018年第2期(上)花生作为常见的经济作物,加地控制叶片生长。
比如采用15%多效唑溶液在花生的叶面进行喷洒,就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而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切实做好清棵工作,确保花生生长不被阻碍。
具体的清棵时间主要是在花生齐苗后,利用小锄头,把苗周围完全清理干净,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花生的生长。
如果垄底较大时,还应进行深锄,这样才能确保幼苗叶子完全露出,并预防子叶损伤。
当展开2片真叶之后,应把幼苗土壤往周边移动,这样才能确保子叶完全露出来,一般用手即可预防损伤子叶。
在清棵后的14~21 d,应进行2次耕种,并在苗木上覆盖土壤,并松垄,这样就在花生种植前做好浸种处理,并在浸种前将其晾晒几天,浸种时采用30%多菌灵浸泡3~4h,若在出苗后有死苗的情况,用40%托布津对水后喷洒在叶片上(纯净水最好)。
防治根结线虫病主要采取如“乐斯本”等对线虫杀伤力较大的试剂。
防治叶斑病主要采用75%百菌灵600~8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每隔10~15 d 喷1次,共喷2~3次。
(二)虫害防治在做好花生病害防治的同时,还应切实注重虫害的防治,且虫害带来的危害较大,必须引起重视。
(三)注意事项在花生日常管理中,往往由于管理不善和不及时导致产量降低,加上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就会对花生产量带来巨大的影响。
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农业技术员,应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在指导农户之前,需要对花生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并结合本地区的天气、气候、环境、土壤等情况做好选种、浸种,切实强化田间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确保花生茁壮生长。
花生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南召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郭颖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
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与管理措施有哪些近些年来,种植花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高,而想要花生更高产,科学的田间管理十分重要。
下面我们来讲讲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与管理措施有哪些,供从事花生种植的朋友们参考。
一、花生前期的田间管理措施花生出苗至开花期间管理的重点是查苗补苗、培育壮苗。
当花生基本齐苗时,及时榆查缺苗情况,对缺穴地方要及时补种,补苗的种子要先浸种催芽,补种时浇少量水。
在花生基本齐苗时进行清棵。
清棵深度以露出于叶节为准,不要碰掉子叶。
露栽花生苗期一般可锄地2-3遍。
第一遍要浅,结合清棵进行。
第二遍要深,清棵后15-20天进行。
第三遍要细,始花前后进行。
锄地要深锄垄沟,浅锄垄背,不伤植株。
始花前若发现蚜虫危害,要及时防治,防止病毒病传播蔓延。
二、花生中期的田间管理要求花生生长中期是指从始花期至结荚末期阶段,这一阶段花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防病治虫、施肥浇水和防徒长。
1、防病治虫在始花后,当植株病叶率达到10%时,每隔10-15天在叶面交替喷施多苗灵、硫胶悬荆、波尔多液、百菌清、代森锰锌等药剂4-6次,以防叶斑病、焦斑病、网斑病和锈病的危害。
伏季若发现二、三代棉铃虫为害,要及时用药喷杀。
结荚期发现蛴螬为害,要及时用辛硫磷等农药灌墩。
2、浇水施肥花针期和结荚期遇旱,发现中午叶片萎蔫时,应及时浇水。
确保果针及时入土结实和荚果充分膨大。
浇水后要及时耥沟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和杂草生长。
肥力不足的地块,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
3、培土迎果针露栽花生单株盛花后,植株封垄前抓住晴天和适墒,用大锄或耠子顺沟深锄猛拉,冲垡,要求达到沟深土暄、垄腰胖、垄顶凹,以利高节位果针入土结实。
三、花生后期的田间管理内容花生结荚末期到收获期间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保叶,增饱果。
喷肥保顶叶:为了延长植株上部叶片功能时间,增加生育后期的光合积累,提高荚果饱满度。
在结荚后期每隔7-10天叶面喷施1%-2%的尿素和2%-3%的过磷酸钙混合水溶液2-3次。
《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背景与目标花生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和蛋白质来源,在举世农业生产中占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中国,花生种植面积广泛,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导致产量和品质参差不齐。
因此,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系统进修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提高学生对花生种植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将来从事农业生产或相关钻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设计内容1. 花生发展发育的基本规律- 花生的发展周期- 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及管理要点2. 土壤与肥料管理- 适宜花生发展的土壤条件- 肥料的选择与施用方法- 土壤改良技术3. 水分管理- 花生不同发展阶段的水分需求- 灌溉技术与节水措施4. 病虫害防治- 常见花患病虫害的识别- 综合防治策略5. 收获与贮藏- 收获时机的判断- 收获方法与技巧- 贮藏条件与技术三、作业设计步骤1. 理论进修阶段-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掌握花生田间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 观看相关视频教程,加深对花生发展发育规律的理解。
2. 实践操作阶段-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花生种植的全过程,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 记录田间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如土壤湿度、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3. 案例分析阶段- 分析实际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 比照不同管理措施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 作业撰写阶段- 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进修,撰写一份详细的田间管理技术报告。
- 报告中应包括花生发展发育的观察记录、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分析以及个人心得体会。
四、作业评判标准1. 内容完备性:作业是否涵盖了所有设计内容,是否有遗漏。
2. 理论深度:对花生田间管理技术的理解是否深入,能否准确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操作的准确性和创新性。
4. 分析能力:对案例的分析是否透彻,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合理有效。
5. 写作质量:报告的结构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流畅,数据是否准确。
花生田间管理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和管理对于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将从土壤准备、肥料施用、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花生田间管理。
一、土壤准备花生喜欢松软、肥沃、透气性好的土壤。
在种植前需要进行耕作,将土地翻松,去除杂草和残留物,平整土地。
同时也需要进行施肥和改良土壤质量。
如果土壤酸性过高,可以使用石灰调节酸碱度。
二、肥料施用花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较高,因此在种植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施肥。
一般来说,在种植前3-5天施入基肥,可以使用有机肥或化学肥料。
有机肥料包括畜禽粪便、秸秆等,可以提供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并且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有机质含量。
化学肥料包括复合肥和单质化合物等,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进行施用。
三、灌溉管理花生对水分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在生长初期需要大量的水分。
因此,在干旱地区或者气候干燥的季节需要注意及时浇水。
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浇水,以免造成积水和腐烂。
四、病虫害防治花生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花生斑点病、花生锈病、蚜虫等。
因此,在种植前需要进行综合防治。
可以采用化学药剂或者生物防治措施。
化学药剂包括杀菌剂和杀虫剂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但是也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安全性问题。
另外,生物防治措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利用天敌或者微生物等进行防治。
除了以上几点,还需要注意及时采收成熟果实,并且在采收后进行储存处理,以保证花生品质和口感。
总之,花生田间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和作物需求进行具体的调整和改善。
花生的田间管理一、引言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花生的田间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花生的田间管理方法,包括土壤准备、肥料施用、灌溉、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二、土壤准备1. 土壤pH值调节花生适宜在pH值为6.0-7.5的土壤中生长。
如果土壤pH值过低或过高,将影响花生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种植前需要测试土壤pH值,并根据测试结果调节土壤酸碱度。
2. 土壤松软化花生需要深厚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在播种前,应该进行耕作和犁地,以使土壤变得松软并有助于根系扎根。
同时,在耕作时加入适量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三、肥料施用1. 氮肥施用花生对氮元素需求较大,但过多的氮肥会导致植株过度生长,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施用氮肥时需要掌握好适宜的用量和时机。
2. 磷肥施用磷肥是花生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对于促进花生根系的发展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种植前,应该进行磷肥的施用,以提高土壤中磷元素含量。
3. 钾肥施用钾元素对花生的生长和发育也非常重要。
在花生成熟期,钾元素可以促进花生果实的形成和增大,提高产量。
因此,在花生成长过程中适当施用钾肥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灌溉1. 施水时间花生在幼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来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
在播种后,应该及时进行浇水,并且每次浇水应该保证土壤湿润度达到60%-70%。
2. 施水方式灌溉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滴灌、喷灌、淋灌等。
其中滴灌是比较适合花生种植的一种方式,可以节约水资源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五、除草花生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杂草的竞争,影响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种植前要清理杂草,并在花生成长过程中及时除草。
可以采用手工除草、化学除草等方式。
六、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花生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如白粉病、枯萎病等。
在种植前,应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并选用抗病性好的品种进行种植。
同时,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或者生物防治的方法。
花生种植田间管理一、花生种植田间管理的前期准备种花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就像照顾小宝贝一样呢。
在种花生之前,咱得把地给整好了。
先把地里的杂草啥的都清理干净,这些杂草就像调皮的小捣蛋,会抢花生的营养呢。
然后把地翻一翻,让土壤松松的,就像给花生宝宝们准备一个柔软的小床。
土壤最好是那种肥沃的,要是土壤太贫瘠了,花生可长不好。
咱可以提前给土壤施点肥,就像给小床铺上一层温暖的小被子,肥料可以用有机肥,这就像是天然的营养剂,花生可喜欢了。
二、花生播种时的管理播种的时候也有讲究。
花生种子得挑好,要选那些饱满的、没有病虫害的种子。
这就好比挑士兵,只有强壮的士兵才能打好仗。
播种的间距也不能太密或者太稀。
太密了,花生宝宝们就会挤在一起,抢空间、抢营养;太稀了,又浪费土地资源。
大概每个坑放两三颗种子就比较合适。
播完种之后,要轻轻地盖上土,可不能把种子压坏了,就像给它们轻轻地盖上一层薄被。
三、花生生长期间的管理花生开始长苗之后,咱们得经常去看看。
要是发现有缺苗的地方,要及时补上。
这就像在军队里发现有士兵掉队了,得赶紧补上一样。
花生苗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要进行除草。
那些杂草又开始不安分了,它们会挡住花生苗吸收阳光和雨露。
除草的时候要小心,别伤到花生苗。
还要注意浇水和施肥。
如果天气比较干旱,那就要给花生浇水啦,就像给口渴的孩子喝水一样。
但是也不能浇太多,水太多了花生会被淹死的。
施肥也是,根据花生的生长阶段来施肥。
比如说在开花期和结荚期,花生需要更多的营养,这时候就要多给它们施点肥。
另外,病虫害的防治也很重要。
花生可能会遇到蚜虫、叶斑病等病虫害。
要是发现有蚜虫,就像看到小坏蛋在欺负花生宝宝一样,要赶紧采取措施。
可以用一些天然的驱虫方法,比如用大蒜汁喷洒,也可以用专门的农药,但是要按照说明书来使用,可不能用多了。
四、花生收获时的管理等花生成熟了,就到了收获的时候啦。
怎么判断花生是否成熟呢?可以看花生的叶子,当叶子开始变黄、脱落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收获了。
龙源期刊网 花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作者:李天浩邓立文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0年第08期花生田间管理主要分三个阶段,即前促(苗期)、中控(结荚期)、后保(饱果期),具体措施如下。
一、前促(苗期)苗期,即出苗至开花期。
该阶段以促壮苗早发,早开花,多开花为主攻目标。
首先,要查苗补种,补种的种子要浸种催芽。
第二,及时清棵蹲苗,解放第一对侧枝,以利其早生快发,覆膜栽培的花生要及时挖出膜下的侧枝。
清棵的关键是:时间要早,以清到子叶节为宜。
第三,追施氮肥防治蚜虫。
在辽宁省绥中县,6月中旬花生团棵见花时,亩追10公斤左右尿素。
如若发现蚜虫,可用吡虫啉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
二、中控(结荚期)结荚期,即下针至见果期。
该阶段以控制植株徒长,促针多、果多为主攻目标。
首先,由于中期水肥充足,特别是高水肥地块,花生营养生长过剩,容易引起植株徒长,造成过早封行。
当植株超过40厘米时,可喷施缩节胺,每亩用2~3克、兑水40公斤喷施,可控制花生的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其多结果,结饱果。
在个别缺肥地块特别是在8月上旬,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补肥。
第二,及时培垄。
使花生株行成垄状,为花生果针入土创造疏松的土壤环境,减少空针率,增加单株结果数,同时便于防涝。
三、后保(饱果期)饱果期,即见果至成熟期。
该阶段以保叶提高生命力,促果多、果饱为主攻目标。
首先,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绥中县于7月中旬,用70%的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5%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可防治花生叶斑病(主要为褐斑病与角斑病);在7月中旬、8月上旬,可用百虫亡1500倍或丙溴·灭多威1000倍液喷雾,防治棉铃虫和尺蠖(造桥虫)。
其次,叶面喷肥。
利用早晚时间,用0.2%的磷酸二氢钾或0.5%的磷酸二铵及富尔655进行叶面喷肥。
结荚后期可每隔一周喷一次。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邓立文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李天浩。
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花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人们饮食中常见的一种高蛋白、高能量食品,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
在花生种植中,优质高产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花生的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
一、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花生对土壤的要求非常高,一般选择肥沃、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土壤进行种植。
对于沙质土、黄壤、紫色壤等土壤,可以通过深翻、加入有机肥料、松土等方式改良土壤性质。
花生还对气候条件有一定要求,一般适宜在气温20~30℃、年降水量800~1500毫米、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进行种植。
二、种子选择花生种子选择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一般需要选择品种好、质量高、种子健康、萌发率高的种子。
同时,还需要注意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种植方法选用适合的品种。
三、育苗和移栽一般花生育苗采用脱壳后浸泡发芽的方法进行,发芽后可以进行移栽。
选取秧苗时,应选择株型优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子进行移栽。
四、施肥花生对养分的需要较高,尤其是对钾镁的需求相对较多。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进行及时补充养分。
一般采用有机肥、复合肥、尿素等进行施肥,可以根据肥料的种类和生长期进行施肥,以保证花生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五、田间管理花生田间管理主要包括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杂草管理等。
其中,病虫害防治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应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防治。
同时,灌溉管理和杂草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六、收获和加工花生收获时,应注意选取合适的时机进行,一般在果荚变黄后适当晾晒后进行收获。
收获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包括脱壳、筛选、干燥等,以保证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七、结语优质高产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对于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十分重要。
综合考虑土壤、气候、种子、育苗、施肥、田间管理等因素,制定一套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案,可以保证花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因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花生开花下针期田间管理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其种植面积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
花生在生长期间经历了不同的生长阶段,其中开花下针期是花生生长的重要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合理的田间管理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非常大。
本文将就花生开花下针期的田间管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合理施肥在花生开花下针期,施肥是非常关键的一项田间管理措施。
根据花生生长的需要,可以适量施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补充植株所需的养分。
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一次性施入过多化肥,容易导致肥料过量,影响植株吸收能力,甚至引起病虫害的发生。
建议采用分次追肥的方式,使花生植株在开花下针期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的养分供应。
还应根据土壤的情况和生长阶段的需要,定期进行土壤调理和施肥,保持土壤的肥力,并确保花生植株的正常生长。
在施肥过程中,还需注意加强对花生植株的观察,及时调整施肥的量和频次,确保植株的养分供应能够满足其生长的需求。
二、浇水管理在花生开花下针期,合理的浇水管理也十分重要。
花生喜欢湿润的环境,但对水分的需求并不是特别高。
在这一生长阶段要注意控制浇水的量和频次,避免因过多浇水导致水涝和植株根部缺氧,从而影响花生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根据当地的气候和降雨情况,可适量增减浇水的次数,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
在干旱的地区,应及时浇水,以满足花生植株的生长需求;在多雨的地区,则应适当减少浇水量,以避免水分过多对花生植株的不利影响。
三、病虫害防治花生在开花下针期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针对常见的病虫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进行防治。
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例如合理间作、轮作等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在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时,要根据农药的使用说明书和农药残留标准,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四、杂草管理在花生开花下针期,要做好田间的杂草管理工作。
花生田间管理花生田间管理是指对花生种植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以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并确保农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本文将介绍花生田间管理的重要性、常用方法和技术以及管理要点。
一、花生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条件花生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以下是花生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条件:1.温度要求:花生对温度要求较高,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生长温度低于15℃和高于35℃时,影响花粉发育和结荚。
2.湿度要求:花生根系浅,在生长初期对土壤水分需求较大,保证土壤湿润有利于花生正常生长。
花生在成熟期对湿度要求较为严格,过高的湿度容易引起病害。
3.光照要求:花生喜光作物,光照充足有利于养分的吸收和合成,促进花生的早熟和提高产量。
4.土壤要求:花生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pH值在6.0-7.0之间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花生田间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田间管理是保证花生高产、优质的关键。
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提高花生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氮素的吸收利用率等,从而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花生田间管理的重要性:1.提高产量: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能够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提高植株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2.保证品质:良好的田间管理能够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确保花生的品质和口感。
3.提高抗逆性:合理的管理可以增强花生植株的抗逆性,减少逆境条件对花生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
4.保护生态环境: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三、花生田间管理的常用方法和技术1.土壤管理:–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花生的生长需求,科学施肥,并注意肥料的配比和施用时机。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石灰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土壤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有机物消毒剂等对土壤进行消毒,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
花生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作物,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田间管理能够提高种植效益和产量。
下面列出一些优质高产的花生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方法。
一、花生的品种选择
不同品种的花生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产量,要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区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花生品种。
千禧1号、咸阳1号、海宁1号等优良品种既耐旱又耐肥,适合大面积种植;又如江淮1号、秦有辛1号、彭泽7号等品种则适合低温少雨区域种植。
此外,还可以选择新品种,例如“中花34号”、“金花1号”等,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花生的播种技术
1.撒种前要做好耕作和整地,使土壤松散、湿润。
2.选用优质种子,这样可保证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3.适当进行浸种,使种子吸入足够含水量的水分,增强芽的活力。
4.撒种密度要适当,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土壤情况而定。
一般,每亩种植20~30公斤左右的种子,但不能过密或太稀。
5.利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让花生早日出苗和抽芽。
三、花生田间管理
1.注意及时松土和除草,可通过机械、手工、化学等方式进行,以保证土壤松散、通气、透水,提高根系的养分供应能力。
2.合理施肥,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3.灌溉管理,要注意不要过度或不足,以保证花生生长所需的水分。
4.注意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农药或者化学农药的方法,防止病虫害对花生的侵害。
5.适当修剪分株,使植株分枝茂密而又不拥挤,减少枝叶交错的现象,有利于花生的通风和病虫害防治。
9月花生田间管理
9月是花生生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花生田间管理的重要时
间节点。
在这个时期,要对花生进行仔细的管理和科学的操作,以保
证花生的顺利生长和丰收。
第一步,加强田间管理。
在花生生长的这个时期,要经常巡视花
生田,发现有病虫害或者土壤出现异常的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
防治,避免影响花生的生长。
同时,要及时剪除枯叶和枯茎,保持空
气流通,不仅有利于花生的生长,还能预防花生疫病。
第二步,科学施肥。
花生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物质
的补给,所以及时补充足够的大量和适量的化肥十分重要。
施肥最好
是采用缓释肥,以适应花生根系需要的营养物质,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
第三步,切勿过度浇水与灌溉。
由于花生的根系不发达,浇水过
多容易造成花生生长过程中根系缺氧而出现死亡现象。
花生在田间生
长的过程中,每次浇水以保证土壤处于微湿状态即可,切勿过多浇水。
第四步,进行适当的修剪。
在花生生长的时期,要对花生进行适
当的修剪,把那些病态、死亡或出现不平衡生长现象的花生株删去,
以促进花生株之间资源的平等竞争。
最后,对于非生物因素对花生产生的影响,也要及时进行处理,
比如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避免人为的损坏等等。
总之,9月份是花生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要注意田间管理、
科学施肥、适当修剪、不过度浇水灌溉等等方面,以期获得丰收的好
结果。
《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导学案一、导言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人们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为了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导学案将指挥学生深入了解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掌握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对花生种植的认识和技能。
二、进修目标1.了解花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环境需求。
2.掌握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包括土壤处理、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花生种植技能。
三、进修内容1.花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环境需求。
2.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
a.土壤处理: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翻耕和松土。
b.施肥:合理施入有机肥和磷、钾等营养元素。
c.浇水:根据花生的发展需求,适时适量浇水,避免水湿过多或过少。
d.除草:及时除去田间杂草,保持花生发展环境整洁。
e.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有效措施防治。
四、进修方法1.理论进修:通过教师讲解、教室讨论等方式,了解花生的发展特点和田间管理技术。
2.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花生种植实验,亲自体验田间管理技术,提高技能。
五、进修评判1.教室表现:积极参与讨论,对花生的发展特点和田间管理技术有深入理解。
2.实践效果:完成花生种植实验,掌握田间管理技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六、拓展延伸1.参观农业示范基地,进修先进的田间管理技术。
2.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深入了解花生的种植技术。
七、总结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深入了解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农业生产奠定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进修,勤于实践,不息提升自己的农业技能,为农业摩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花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花生田间管理技术的要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管理:合理选择土壤,并进行土壤改良和肥力调节,包括进行土壤平整、松软,施加适当的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等,确保土壤适合花生生长。
2. 水分管理:根据花生生长的特点,合理利用水源,进行适时灌溉和排水,确保花生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
要注意避免过度灌溉和积水对花生的不利影响。
3. 种植管理: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花生品种,进行适时适量的播种,注意花生的间距和深度,避免过密或过浅造成竞争和生长障碍。
同时,进行及时的除草和病虫害防治,保持花生田的清洁和健康。
4.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质量和花生的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
在花生生长的不同阶段,适时施加适量的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如基肥、追肥等。
5. 病虫害防治:及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等,防止病虫害对花生的损害。
6. 收获管理:根据花生的生长周期和品种特点,合理选择收获时间,并进行适当的收获方式,如机械收获或手工收获。
在收
获后,及时进行花生的处理和储存,确保花生的质量和保鲜。
7. 控制生长环境:根据花生的生长需要,控制田间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
可以采取遮阳网、温室等措施,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花生的生长和发育。
以上是花生田间管理技术的常见要点,具体的管理方法和措施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和其他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和实践。
花生开花下针期田间管理花生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它的开花和结果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阶段。
在花生开花下针期,田间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花生开花下针期的田间管理。
一、土壤管理1. 耕地翻耕:花生开花下针期,需要及时进行地面整理和翻耕,保持土壤松软,有利于花生的顺利生长和营养吸收。
2. 施肥:花生开花下针期,适时施入有机肥和复合肥,增加土壤肥力,有助于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3. 种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养分状况,合理确定种植密度,避免密植或疏植导致花生生长不良和产量下降。
二、水肥管理1. 及时灌溉:花生开花下针期,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及时进行灌溉,以保证花生正常生长和发育。
2. 施肥量和时机:合理施入氮、磷、钾等肥料,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机,避免施肥过量或施肥不足造成花生生长不良或养分过剩。
3. 施肥方法:采用滴灌、喷洒等方式施肥,有利于控制施肥量和提高施肥效果,让花生获得足够的养分支持生长和结果。
三、病虫害防治1. 预防病虫害:花生开花下针期,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周围环境整洁,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2. 合理施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注意施药量和施药时机,防止过量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
3. 定期观察:定期巡视田间,观察花生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和处理,保证花生的健康生长。
四、其他管理1. 支架管理:合理培土和修枝整枝,及时支架花生植株,有利于花生的正常开花和结果。
2. 除荷:适时进行除荷,帮助花生成熟和采收,提高产量和品质。
3. 花生花期管理:对花生进行花期管理,及时除去不良花朵,保持花生正常开花和结果。
花生开花下针期的田间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其他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为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保障。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认真做好花生开花下针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共同推动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
花生的种植管理技术_如何种植花生花生在种植的时候有各种管理,在种植的时候有什么管理技术要主要的,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花生的种植管理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花生种植管理技术<一> 播前准备1、土壤选择要获得优质、高产,花生适宜的土壤条件是耕作层疏松、活土层深厚、中性偏酸、排水和肥力特性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
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全土层至少需50厘米以上,耕作层30厘米左右,10厘米左右的结果层土质疏松、通透性好。
2、播种整地整地是花生丰产的基础,也是落实各项技术措施的前提。
花生种子较大,脂肪含量高,发芽出苗需要较多的水分和氧气。
因此,播种前整地的总体要求是土壤疏松、细碎、不板结、含水量适中、排灌方便,使花生的生长发育一直处于适宜的土壤环境中。
花生整地的另一方面是结合耕地施足基肥,一般每亩地用一袋复合肥(80斤)、1—2袋益生源中微量元素生物菌肥(160斤)。
3、种子准备做好播种的种子准备工作,对于保证一播全苗和提高花生产量、品质至关重要。
(1)选种剥壳前对留种的荚果进行再次选种,选种饱满的双仁果作种。
剥壳后对种子进行粒选分级,首先将秕粒、小粒、破碎粒、感染病虫害和霉变的种子拣出,然后按种子籽粒的大小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级播种,但三级种子一般不做种用。
(2)播前晒果晒果能增加种子的后熟,打破种子的休眠性,促进酶的活动,有利于种子内养分的转化,提高种子的生活力;晒果可使种子干燥,增强种皮透性,提高种子的浸透压,增强吸水能力,促进种子的萌动发芽,特别是对成熟度差和贮藏期间受过潮的种子效果尤为明显;晒果还可以起到杀菌作用。
(3)剥壳花生剥壳不宜太早。
因剥壳后的种子容易吸收水分,增强呼吸作用,加快酶的活动,促进物质转化,消耗大量的养分,降低发芽能力。
因此,花生的剥壳时间离播种期越近越好。
(4)发芽试验发芽试验是各种作物播种前必须进行的程序之一。
通过发芽试验,一可减少浪费、二可及早采取必要补救措施,经过发芽试验,就可以预先知道花生的种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