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作业答案(含附加题)
- 格式:docx
- 大小:218.53 KB
- 文档页数:58
智慧树知到《智圆行方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智圆行方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我们将文化结构分为三个层次()A:精神文化、物态文化、方式文化B: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态文化C:方式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D:制度文化、物态文化、方式文化正确答案:精神文化、物态文化、方式文化2、下列最能表现文化超地域性的概念有()A:美国的企业文化B:大数据时代C:农夫山泉——我们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D:“地球村”文化正确答案:“地球村”文化3、下列对文化“趋同论”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趋同可能导致文化发展的停止B:文化趋同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实现人人平等C:文化趋同就是趋同于西方文化D:文化趋同是全球化时代下的必然结果正确答案:文化趋同可能导致文化发展的停止4、以下对文明的特征,理解恰当的有()A: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B:文化具有超个人性C:文明具有多样性D: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内容的多样性正确答案:文明具有地区性和超地区性,文明具有超个人性,文明具有多样性5、优良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民族凝聚和民族复兴等积极作用。
()A:对B:错正确答案:对第二章1、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在___以前,主要表现在___的不断扩大上,其后则表现在对外文化交流上。
()A:周思想B:魏晋思想C:唐疆域D:汉疆域正确答案:汉疆域2、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有____等等。
()A:开辟贸易之路、和亲B:建立臣属关系、进贡C:领土相向扩大、称霸D:建立安稳的政治经济干系正确答案:开辟贸易之路、和亲3、“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礼记中庸》,描述的是那种体制。
()A:贵族制B:民主制C:官僚制D:法制正确答案:贵族制4、下列不属于现代官僚体制的是()。
A:分赃制B:民主制C:专家制D:文官制正确答案:民主制5、现代中国是小农经济,因此中国文明是关闭的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选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延安大学延安大学第一章测试1.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期应该是从有了观念形态意味的天命神权思想开始,即就是()。
答案:殷商时期2.周代统治者宣称要得“民心”,就必须施行“德政”,因而提出了“敬德”的思想,具体内容有()。
答案:敬天;保民3.()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期。
答案:春秋战国时期4.强调重人道而非天道的学派有()。
答案:法家;儒家5.()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后世以儒为主的文化模式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
答案:董仲舒6.明清之际,以()为代表的一批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答案: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7.中国传统文化是从史前开始的。
答案:错8.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划分5个阶段,即萌芽期、奠基期、定型期、发展期和转型期。
答案:对9.五行学说最早见于《春秋》。
答案:错10.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由多元走向一统。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姓”的造字结构反映的是汉族先民的()风俗。
答案:群婚2.在古代,“姑”不可能包括对下列哪种人的称呼?()答案:侄女对伯母的称呼3.“昏”是“婚”字的古字形,这个字的本义是()。
答案:黄昏4.在魏晋以前,()穿裙装。
答案:男人和女人5.古代有所谓的“右衽”和“左衽”,右衽就是()。
答案:左领压住右领6.探究汉字,可以发现许多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
答案:对7.“姓”的形体结构记录了女性在维系宗族血缘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答案:对8.“娶”的形体结构暗示了在古代婚姻中,女子通常是作为战利品被战胜国的成员掠夺来作为妻子的。
答案:对9.《韩非子 ·六反》:“天饥岁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
可见“嫁妻”不是“卖妻”。
答案:错10.襦是汉代百姓的日常下身服饰。
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中国节日文化的形成与下面选项不符合的是()。
答案:宗教活动2.脤膰之礼在先秦是指天子将祭祀社稷宗庙的祭肉赐给同姓之国,使相互关系更加密切。
中国传统文化概况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第一章测试1.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
A:韩非子 B:孔子 C:墨子 D:老子答案:孔子2.下列不属于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是()。
A:创新转化 B:兼收并蓄 C:全盘吸收 D:注重甄别答案:全盘吸收3.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落实在政治上是“以民为本”,即民本思想。
()A:对 B:错答案:对4.秦汉时期文化大发展及大融合,奠定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
()A:对 B:错答案:错5.秦汉以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文化类型是()。
A:南方山地游耕文化 B: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C:中原定居农业文化 D:西部高原宗教文化答案:南方山地游耕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原定居农业文化第二章测试1.被后人称之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
A:《尚书》 B:《诗经》 C:《礼记》 D:《易经》答案:《易经》2.下面哪位人物是宋明理学的代表()。
A:牟宗三 B:孔子 C:朱熹 D:董仲舒答案:朱熹3.《论语》是孔子编纂的一部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
()A:对 B:错答案:错4.“无为而无不为”是道家的思想理念。
()A:错 B:对答案:对5.下列属于儒家代表人物的有()。
A:孔子 B:董仲舒 C:孟子 D:庄子答案:孔子;董仲舒;孟子第三章测试1.以下被称为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A:《天工开物》 B:《山海经》 C:《易经》 D:《黄帝内经》答案:《山海经》2.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A:司马迁 B:孟子 C:荀子 D:班固答案:司马迁3.《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精彩纷呈,其艺术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A:雅俗共赏,良莠同在。
B:按头制帽,诗即其人。
C:常用用谶语式的表现手法。
D:众体兼备,丰富多样。
答案:雅俗共赏,良莠同在。
;按头制帽,诗即其人。
;众体兼备,丰富多样。
4.《西厢记》中的红娘虽然是一位“小人物”,但她性格立体饱满,具有不畏强权的反叛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树答案绪论单元测试1. 在古汉语中,“文”与“纹”相通,其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A:对B:错答案:【对】2. “文”“化”两字联用,包括两种含义。
()A:一是人类精神、智慧、意识及其创造的成果之总称B: 二是用做动词,是一种过程,指以“文”“化”之,是指使用一定的方法将文明礼仪普及教化C:三是指一种生活方式答案:【一是人类精神、智慧、意识及其创造的成果之总称二是用做动词,是一种过程,指以“文”“化”之,是指使用一定的方法将文明礼仪普及教化】3:词源上,文化是早于文明的概念。
()A:对B:错答案:【对】第一章单元测试1:中国的地形地貌自西向东构成了落差显著的阶梯()大阶梯。
A:一B:二C:三D: 四答案:【二】2: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包括()。
A:广袤多态的地况B:适宜农业的气候、土壤C:半封闭的大陆答案:【广袤多态的地况适宜农业的气候、土壤半封闭的大陆】3:中华民族基本上表现为在传统的四海范围内的多民族的内向凝聚。
()A:对B:错答案:【对】4:从()开始出现州郡县的行政区划制度,表明中国的行政区划演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A:西汉B: 东汉答案:【东汉】5:人文地理环境主要指社会人为创造和划分的地理环境。
主要包括 ( )A:疆域B:政区C: 民族D:人口答案:【疆域政区民族人口】6:西域在()朝代纳入了中国版图。
A:西汉B: 东汉C:三国D:西晋答案:【西汉】7: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适宜农业的自然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B: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对中国文化的影响C:地理环境半封闭、内陆性的特点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答案:【适宜农业的自然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半封闭、内陆性的特点对中国文化的影响】8:黄河、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区便利农耕,人们依赖土地,重视农业,养成了重农轻商、安土重迁的观念;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与荒漠地区,常以迁徒与战斗来对付来自自然界或异族的压力,养成了()的特点。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传统文化》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发展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A.错误B.正确2.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发展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A.错误B.正确3.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A.错误B.正确4.关于《易传》说法正确的是:()A.又称为“十翼”B.战国后期到秦汉之际的一些儒家学者解释和阐发《易经》的作品汇集C.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D.《易传》在总结前人阴阳学说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原则5.在西周时期,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A.宗庙制度B.分封制度C.父权制D.嫡长子继承制6.古代社会政治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A.宗法制度与专制制度的结合,思想上表现为儒法合流,文化上表现为“内圣外王”心态的形成B.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发展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型范式的形成C.专制制度的充分发展,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D.宗法制度到时中国宗教文化的盛行7.孔子学说以“道”为本体。
()A.错误B.正确8.法家是现实主义者、功利主义者。
()A.错误B.正确9.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有()A.天人合一和以人为本B.重人伦轻自然C.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D.厚德载物和中庸尚和10.唐朝把辉煌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源源不断地传播到欧亚大陆各地,唐朝的首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
()A.错误B.正确11.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A.儒学B.佛教C.玄学D.黄老之学12.下列关于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理学又称道学,是北宋以后出现的特殊形态的儒家哲学B.朱熹以理为宇宙的根本,说理就是太极,是超时空并产生万物的精神本体C.继承和发挥了先秦思孟学派的性命义理之学D.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起了突出作用13.崇古意知识的浓厚可以表现为祖先崇拜与先王观念。
智慧树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礼仪教育(齐鲁师范学院)》章节测试附答案第一章测试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雅言美行,对我们的礼仪形象塑造具有示范作用。
正确答案:V第二章测试1.《三字经》中表述“三纲”为: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正确答案:V2.“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董仲舒提出的。
()正确答案:V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出自孔子之口。
()正确答案:X4.以下成语与梁鸿、孟光有关的是()A、举案齐眉B、覆水难收C、斩衣三跃D、两情相悦正确答案:A5.“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出自以下哪位人物之口?()A、豫让B、孟子C、孔子D、智伯正确答案:A6.传统社会中把哪个方位视为至尊?()A、北向B、东向C、南向D、西向正确答案:C7.以下不属于“五常”的是()A、智B、礼C、仁D、诚正确答案:D8.受传统方位文化的影响,我们今天的位次礼仪基本也是遵循()的原则。
A、以远为上B、面门为上C、以左为贵D、居中为上E、前排为上正确答案:ABCDE9.以下属于筷子使用禁忌的有()・A、定海神针B、三长两短C、迷著刨坟D、品箸留声正确答案:ABCD10.以下人物与成语“髙山流水”有关的是()•A、伯牙B、豫让C、子期D、吉粉正确答案:AC第三章测试1・哪个朝代是男人爱美的黄金时代?()A、魏晋南北朝B、先秦C、元朝D、宋朝正确答案:A2.面曆中的“僑”字读什么?()A、y eB、m i d nC、h u aD、n d n正确答案:A3•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倡导的妆容特点。
()A、奢华B、华丽C、大胆D、朴素正确答案:I)4.中国人在餐桌上坚持由(C)以劝酒劝菜为礼貌,以体现主人的热情好客。
()A、左侧先取B、长者先取C、主宾先取D、各自品尝正确答案:C5.握手礼仪的关注的细节有哪些()A、握手的场合B、握手的方法C、伸手的前后顺序D、握手的时长和力度正确答案:ABCD6.“上孝养志”指的是?()A、要敬重父母,以爱心、感恩之心愉悦老人B、要顺承父母意志,努力实现父母善良、合理的志向和愿望C、要陪伴父母,不使他们感到孤单、失落D、要赡养父母,尽到做儿女的义务正确答案:B7.下列哪一句是出自《礼记•曲礼》关于求学过程的礼仪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理工大学第一章测试1.“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出自于以下哪部典籍?()参考答案:《孝经》2.中国最早的文化一词出自以下哪部典籍?()参考答案:《周易》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体现了以下哪些?()参考答案:融会贯通;文化自信;和而不同;文化自觉4.汉代的七经是在《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的基础上,加上了哪两部经书的基础上形成的?()参考答案:《孝经》和《论语》5.故宫既对中国公民也对世界其他国家公民开放,这体现了文化的()参考答案:共享性6.将人与动物界最终分开的是()参考答案:摩擦生火7.以某种生物或无生物作为氏族徽号或象征符号的古代宗教崇拜称( )参考答案:图腾崇拜8.认为“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的思想家是( )参考答案:王守仁9.《论语》中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实际上是强调( )参考答案:血缘伦理;祭之以礼;重德守本;死,葬之以礼10.伦理主义的作用在于( )参考答案:约束人们的行为;维系社会和谐与安定;维系家族稳定;形成家国情怀11.齐史兄弟三人前赴后继书写“崔杼弑其君”,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精神?( )参考答案:中庸的公平、公正;还原客观;自强不息;史官秉笔直书,写信史12.春秋时期形成的地域文化包括以下哪几种?( )参考答案:齐鲁文化;秦文化;三晋文化13.“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一语出自古代哪部典籍?( )参考答案:《潜夫论》14.宗法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度15.古代天子坐北面南,宗庙与社稷坛的位置是左社右宗。
(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最早区分和使用王霸思想的是()参考答案:孟子2.朱熹直接提出了“去人欲而存天理”的理论。
()参考答案:错3.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的礼是指()参考答案:周礼;礼制4.王孙贾右袒救国的故事发生齐国哪位国王当政时期?()参考答案:齐闵王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于哪部历史典籍?()参考答案:《论语》6.可谓中国传统文化转型萌芽的思想是()参考答案:陆王心学7.宋明理学时期,将理与太极、气合到一起的思想家是?()参考答案:朱熹8.宋明理学中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家是()参考答案:王守仁9.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家是()参考答案:庄子10.“荆之大,其沈浅也,说在具”一语出自于古代哪位典籍?()参考答案:《墨经》11.历史上以“势”著称的法学家是哪位法学家?()参考答案:慎到12.“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一语出自于下列哪部典籍?()参考答案:《韩非子》13.阴阳学派以五德终始说论证社会变革最终陷入了历史循环论。
智慧树知到我国传统文化作业答案解析(含附加题)绪论1【单选题】(1分)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A.载道化成B.崇德重义C.以人为本2【单选题】(1分)“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周易.贲》B.《周易.艮》C.《周易.震》3【单选题】(1分)“文”不包括A.地文B.天文C.人文D.物文4【单选题】(1分)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易”、“道”B.儒道互补C.儒、释、道三家并列5【单选题】(1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A.中庸之道B.阴阳五行C.中和为美第一章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以人为尊B.以仁为本C.以民为贵2【多选题】(1分)礼教的核心是:A.长幼有序B.父子有亲C.夫妇有别D.君臣有义E.朋友有信3【多选题】(1分)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B.“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C.“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4【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A.天人感应B.形式逻辑C.天人合一D.辩证逻辑第二章1【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着重于讲其:A.定义B.概念C.论证D.自我修养2【单选题】(1分)孔子的人性论观点是:A.性相近B.性恶论C.性善论D.性有善有恶论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定义是:A.爱人B.克己复礼C.其言也訒D.所有关于“仁”的说法的共性4【单选题】(1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意思是:A.遵守法律B.礼仪内化为生命的组成部分C.随心所欲D.遵守礼仪5【单选题】(1分)儒家的核心概念是:A.知B.义C.礼D.仁6【单选题】(1分)对“仁”的理解的关键是:A.分析B.推理C.认识D.实践7【判断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说法都是一些教训。
绪论单元测试1.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A:以人为本B:载道化成C:崇德重义答案:A2.“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周易.艮》B:《周易.贲》C:《周易.震》答案:B3.“文”不包括()A:地文B:人文C:物文D:天文答案:C4.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易”、“道”B:儒道互补C:儒、释、道三家并列答案:A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A:中和为美B:中庸之道C:阴阳五行答案:A第一章测试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以人为尊B:以仁为本C:以民为贵答案:ABC2.礼教的核心是:()A:父子有亲B:君臣有义C:朋友有信D:长幼有序E:夫妇有别答案:ABCDE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C: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D: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答案:ABCD4.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A:辩证逻辑B:天人感应C:天人合一D:形式逻辑答案:C5.文化的价值是由文化的属性决定的,具体功能有()A:认知功能B:教育功能C:应用功能D:决策功能答案:ABC6.文化的概念包括()A:狭义文化B:以文化人C:精神文化D:广义文化答案:ABCD7.中国传统人文主义思想包括 ( )A:以仁为本B:以人为尊C:个人主义D:以民为贵答案:ABD8.中国传统以民为贵思想包括()A:敬天爱民B:革命思想C:重视民意D:民为邦本答案:ABCD9.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德重义思想包括 ( )A:法治精神B:道德准则C:伦理精神D:礼教传统答案:BCD10.孔子提出的理想人格要素包括 ( )A:仁B:知C:礼D:勇答案:ABD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持中贵和思想包括 ( )A:普遍和谐B:中庸之道C:天人合一D:以和为贵答案:ABCD12.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体现在 ( )A:人与自然的和谐B:天人合一C:人与自身的和谐D:人与人的和谐答案:ABCD13.实践理性包括( )A:身体力行B:经世致用C:纯粹理性D:经验理性答案:ABD14.实事求是原指 ( )A:科学态度B:科学方法C:经世致用D:求是学风答案:ABD第二章测试1.孔子关于“仁”着重于讲其:A:论证B:定义D:概念答案:C2.孔子的人性论观点是:A:性有善有恶论B:性善论C:性恶论D:性相近答案:D3.孔子关于“仁”的定义是:A:其言也訒B:爱人C:所有关于“仁”的说法的共性D:克己复礼答案:C4.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意思是:A:遵守法律B:随心所欲C:遵守礼仪D:礼仪内化为生命的组成部分答案:D5.儒家的核心概念是:A:知B:礼C:仁D:义答案:C6.对“仁”的理解的关键是:A:分析B:推理C:实践D:认识答案:C7.孔子关于“仁”的说法都是一些教训。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资的记忆和精神家园。
A:对 B:错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仁爱”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理念。
()A:错 B:对答案:对2.老子讲:“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其所穷。
”()A:对 B:错答案:错3.下列属于达尔文的观点的是()A:视自然与社会为纯粹的矛盾、冲突的世界B:不知价值内在于自然的自然价值中立论观念为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最大缺点C:对自然当守道德中立答案:视自然与社会为纯粹的矛盾、冲突的世界4.我国有经世致用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世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体达用,反对空谈高调。
( )A:对 B:错答案:对5.中国智慧为人类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社会人文环境的生态平衡提供了智慧,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思想资源。
()A:错 B:对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王懿荣B:王阳明 C:许慎答案:许慎2.“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其中的庖牺氏也就是伏羲。
()A:错 B:对答案:对3.楷书,又称真书、正书,是由()经过长期演变慢慢脱化出来的。
A:草书B:隶书 C:小篆答案:隶书4.下列不属于用字法的是()A:假借B:转注 C:象形答案:象形5.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出现过汉字拉丁化、拼音化运动。
()A:对 B:错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以下诗句中,能典型体现诗词色彩美中“渲染基调、烘托环境”这一特点的诗句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B: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
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
(陈克《菩萨蛮》)C: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周邦彦《浣溪沙》)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答案: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1. 在古汉语中,“文”与“纹”相通,其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答案:对2.2. “文”“化”两字联用,包括两种含义。
()答案:二是用做动词,是一种过程,指以“文”“化”之,是指使用一定的方法将文明礼仪普及教化;一是人类精神、智慧、意识及其创造的成果之总称3.词源上,文化是早于文明的概念。
()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中国的地形地貌自西向东构成了落差显著的阶梯()大阶梯。
答案:2.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包括()。
答案:适宜农业的气候、土壤;广袤多态的地况;半封闭的大陆3.中华民族基本上表现为在传统的四海范围内的多民族的内向凝聚。
()答案:对4.从()开始出现州郡县的行政区划制度,表明中国的行政区划演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答案:东汉5.人文地理环境主要指社会人为创造和划分的地理环境。
主要包括()答案:人口;疆域;民族;政区6.西域在()朝代纳入了中国版图。
西汉7.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答案:适宜农业的自然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半封闭、内陆性的特点对中国文化的影响8.黄河、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区便利农耕,人们依赖土地,重视农业,养成了重农轻商、安土重迁的观念;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与荒漠地区,常以迁徒与战斗来对付来自自然界或异族的压力,养成了()的特点。
答案:孔武好战;精于骑射9.嫡长子继承制的实行,其优点在于定分,即权力由天定而不由人定。
()答案:对10.社会政治结构中的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答案:嫡长子继承制;宗庙祭祀制度;分土封侯制;大宗、小宗制度第二章测试1.儒家文化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
答案:上层建筑的儒家文化;普通大众盛行的儒家文化2.中国先民们的原始宗教崇拜,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类()答案:生殖——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3.“巫”,从字形结构上来看,上有天,下有地,天地相连,中间有人。
中国传统文化撷英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天津大学天津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答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关于“农耕”、“文学艺术”、“制度规范”、“吃吃喝喝”、“侠精神”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全都是文化3.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特点是()答案:多样性;统一性;包容性;连续性第一章测试1.人类最早的护体材料是()答案:自然物2.在中国,( )时代人们开始养蚕获取蚕丝,并能织出较为精美的丝织物。
答案:新石器时代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语的本义是()答案:染色技术的发现4.“蔽膝”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答案:商周5.“被体深邃”这个词,说的是以下哪种服装款式()答案:深衣6.秦朝的长冠,形如鹊尾,故俗称“()”答案:鹊尾冠7.西汉男女服装,沿袭深衣形式。
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时称“()”。
答案:三重衣8.()是魏晋南北朝服饰的特点。
答案:民族大融合9.魏晋南北朝时,一种饰物固定在衣服下摆部位,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
这种饰物是()答案:纤10.()是盛唐时候的女装,因为它的衣袖往往宽于袖四尺(1.3米),所以这种衣服被称为“大袖衫”。
答案:大袖衫第二章测试1.“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
中国烹调之妙,亦是表明文明进化之深也。
”这段话是谁说的?()答案:孙中山2.豆类的总名,古代叫做“”。
答案:菽3.《诗·豳风·七月》:“九月叔苴。
”这里的“苴”指的是()答案:麻籽4.祭祀用的牛、羊、豕叫做(),天子祭祀时三牲齐备,叫做()。
答案:大三牲,太牢5.以肉加五味煮成的肉汁,这种古代的烹技叫做()。
答案:羹6.加工成为极细的肉丝,这种古代的烹技叫做()。
答案:脍7.“饮御诸友,炮鳖脍鲤。
” (《诗经·小雅·六月》)这句话中的“鳖”是用什么技法制作的?()答案:在外面裹涂上泥巴后放到火上去烧。
第一章测试1.“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出自于以下哪部典籍?()A:《孟子》B:《论语》C:《孝经》D:《中庸》答案:C2.中国最早的文化一词出自以下哪部典籍?()A:《荀子》B:《周易》C:《论语》D:《孟子》答案:B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体现了以下哪些?()A:融会贯通B:文化自信C:和而不同D:文化自觉答案:ABCD4.汉代的七经是在《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的基础上,加上了哪两部经书的基础上形成的?()A:《论语》和《春秋繁露》B:《孝经》和《春秋繁露》C:《论语》和和《孟子》D:《孝经》和《论语》答案:D5.故宫既对中国公民也对世界其他国家公民开放,这体现了文化的()A:民族性B:符号性C:复合性D:共享性答案:D6.将人与动物界最终分开的是()A:弓箭的发明B:打造石器C:摩擦生火D:磨制石器答案:C7.以某种生物或无生物作为氏族徽号或象征符号的古代宗教崇拜称( )A:萨满崇拜B:祖先崇拜C:图腾崇拜D:自然崇拜答案:C8.认为“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的思想家是( )A:王守仁B:朱熹C:张载D:陆九渊答案:A9.《论语》中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实际上是强调( )A:血缘伦理B:祭之以礼C:重德守本D:死,葬之以礼答案:ABCD10.伦理主义的作用在于( )A:约束人们的行为B:维系社会和谐与安定C:维系家族稳定D:形成家国情怀答案:ABCD11.齐史兄弟三人前赴后继书写“崔杼弑其君”,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精神?( )A:中庸的公平、公正B:还原客观C:自强不息D:史官秉笔直书,写信史答案:ABCD12.春秋时期形成的地域文化包括以下哪几种?( )A:齐鲁文化B:秦文化C:三晋文化D:岭南文化答案:ABC13.“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一语出自古代哪部典籍?( )A:《孟子》B:《论语》C:《潜夫论》D:《淮南子》答案:C14.宗法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A:嫡长子继承制B:分封制C:宗庙祭祀制度D:家国同构制答案:ABC15.古代天子坐北面南,宗庙与社稷坛的位置是左社右宗。
中国史学文化1.《尚书》在春秋时期被孔子整理成了儒家经典,将其视作儒家“三代”仁政理想的寄托物,是一部()。
A:经济典籍B:政治典籍C:思想典籍答案:B2.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的时间是()。
A:公元前841年B:公元前770年C:公元前771年答案:A3.以下哪本著作开启了纪传体先河?()A:《资治通鉴》B:《史记》C:《春秋》答案:B4.“本纪”,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
A:制度发展B:言行政绩C:重要事迹答案:B5.中国传统史学要避免发明历史,在研究过程中要求实、求真。
()A:对B:错答案:A6.中国传统史学关注政治人物,是为政治服务的。
()A:错B:对答案:B7.以下选项中,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有哪些?()A:《春秋》B:《竹书纪年》C:《左传》答案:ABC庄子的智慧1.庖丁解牛动作所合的音乐是天子之乐。
A:对B:错答案:A2.对庖丁解牛的神奇技艺而言,庖丁是先得道,而后才收获技艺。
A:错B:对答案:B3.由于庖丁解牛的技艺太神奇,所以,围观者众多。
A:对B:错答案:B4.《庄子》内篇第四篇“养生主”的题旨就是指世俗的养生文化。
A:错B:对答案:A5.“荒唐言”属于庄子的“三言”之一种。
A:对B:错答案:B绪论单元测试1.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A:崇德重义B:以人为本C:载道化成答案:B2.“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周易.艮》B:《周易.震》C:《周易.贲》答案:C3.“文”不包括()A:人文B:地文C:物文D:天文答案:C4.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易”、“道”B:儒、释、道三家并列C:儒道互补答案:A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A:阴阳五行B:中和为美C:中庸之道答案:B中国书法文化1.甲骨文、金文的“自”,是()的象形表达。
A:鼻子B:头C:脚D:眼睛答案:A2.于右任在他的魏碑体书法中追求()。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选讲》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期应该是从有了观念形态意味的天命神权思想开始,即就是()。
A.原始社会B.殷商时期C.西周时期D.战国时期答案:殷商时期2、周代统治者宣称要得“民心”,就必须施行“德政”,因而提出了“敬德”的思想,具体内容有()。
A.敬天B.保民C.敬祖宗D.敬地答案: 敬天,保民3、()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期。
A.殷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南北朝时期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4、强调重人道而非天道的学派有()。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答案: 儒家,法家5、()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后世以儒为主的文化模式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
A.秦始皇B.汉武帝C.刘邦D.董仲舒答案:董仲舒6、明清之际,以()为代表的一批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A.黄宗羲B.顾炎武C.曹雪芹D.王夫之答案: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7、中国传统文化是从史前开始的。
A.对B.错答案: 错8、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划分5个阶段,即萌芽期、奠基期、定型期、发展期和转型期。
A.对B.错答案:对9、五行学说最早见于《春秋》。
A.对B.错答案:错10、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由多元走向一统。
A.对B.错答案: 对第二章1、“姓”的造字结构反映的是汉族先民的()风俗。
A.抢婚B.群婚C.互婚D.买卖婚答案:群婚2、在古代,“姑”不可能包括对下列哪种人的称呼?()A.子女对父亲的姊妹的称呼B.媳妇对婆婆的称呼C.女婿对岳母的称呼D.侄女对伯母的称呼答案:侄女对伯母的称呼3、“昏”是“婚”字的古字形,这个字的本义是()。
A.昏暗B.婚姻C.黄昏D.头晕答案: 黄昏4、在魏晋以前,()穿裙装。
A.女人B.男人C.男人和女人D.贵族答案: 男人和女人5、古代有所谓的“右衽”和“左衽”,右衽就是()。
A.左领压住右领B.右领压住左领C.左领和右领对齐D.左领和右领错开答案: 左领压住右领6、探究汉字,可以发现许多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
中国传统文化撷萃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宿迁高等师范学校绪论单元测试1.“文”与“化”是什么时候开始并联使用的?()。
A:战国B:秦朝C:西汉D:春秋答案:战国2.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鼎盛期是()。
A:秦汉B:宋朝C:明清D:西周答案:宋朝3.中华一词,是从中国和华夏两个字里面各取一个字,复合而成的。
()A:错 B:对答案:对4.隋朝废除了魏晋时的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度。
()A:对 B:错答案:对5.中国先民的原始宗教崇拜对象是()。
A:自然崇拜B:生殖崇拜C:图腾崇拜答案: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第一章测试1.远古时代()创作八卦,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类万物”来实现人与“神明”的沟通。
A:伏羲B:燧人C:女娲D:神农答案:伏羲2.以下哪位教育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圣人境界。
()A:朱熹B:张载C:荀子D:孔子答案:朱熹3.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A:对 B:错答案:对4.孟子提出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体系,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对 B:错答案:对5.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包括()。
A:刚健有为B:贵和尚中C:天人合一D:以人为本答案: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第二章测试1.下列哪一项表述不正确()。
A: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
B:陶制炊具的发明、使用,标志着的饮食文化的产生。
C:新石器时代为饮食文化的萌芽阶段。
D:饮食文化始于旧石器时代。
答案:饮食文化始于旧石器时代。
2.“咸鲜为主,浓少清多”是哪一风味的特点( )A:四川风味B:山东风味C:广东风味D:江苏风味答案:山东风味3.江苏风味的代表菜有( )A:大煮干丝B:松鼠鳜鱼C:清炖狮子头D:沛公狗肉答案:大煮干丝;松鼠鳜鱼;清炖狮子头;沛公狗肉4.成都风味的川菜更注重辣味的应用,辣香特别突出。
()A:对 B:错答案:错5.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通常有南瓜等。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鲁东大学鲁东大学第一章测试1.“Three Dynasties” includes Xia Dynasty, Shang Dynasty and Western ZhouDynasty.()A:错 B:对答案:对2.The cultural collision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was bound to realizethe integration with the result to further step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civilization. During the Wei-Jin period,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was embodied in the gradual integration of Buddhism into the Chinese culture. ()A:对 B:错答案:对3.Taoism won special royal favor in the Tang period, because Li Er (Laozi) whowas supposed to be the founder of that school, had the same family name asthe imperial family.()A:对 B:错答案:对4.The scroll of painting entitled The Festival of Pure Brightness on the Riverpresented a vivid panorama of the town life in the Tang Dynasty.()A:错 B:对答案:错5.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personal interest.()A:对 B:错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integrates ().A:sound B:image C:rhyme D:idea答案:sound;image;rhyme;idea2.() was frequently used in preparing official records and documents.A:regular script B:seal script C:cursive script D:clerical script答案:clerical script3.The author of 兰亭序, the masterpiece of Chinese running script calligraphyis ().A:王羲之 B:柳公权 C:颜真卿 D:张旭答案:王羲之4.“好”falls within the category of ().A:指事字 B:象形字 C:形声字 D:会意字答案:会意字5.()facilitated the mass education in China after the 1950s, and contributeda lot to its modernization.A:the simpl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B:The creation ofpinyin C:Reform and Opening up D:The Great Leap Forward答案:the simpl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The creation of pinyin6.One of the fundamental Confucian values that ensures the integrity of ritualperformance is ().A:filial piety B:etiquette C:benevolence D:wisdom答案:filial piety7.According to Confucius, filial piety as an essential quality of a man demandsunconditional submissiveness to parental authority. ()A:对 B:错答案:错8.During the () , poems with five characters to a line in imitation of the yuefu style appeared.A:Pre-Qin Period B:Eastern Han Dynasty C:Western Han Dynasty D:QinDynasty答案:Eastern Han Dynasty9.It was () who imbued the writing of ci with heroic characteristics.A:Su Shi B:Li qingzhao C:Xin Qiji D:Ouyang Xiu答案:Xin Qiji10.()and()were novel writers of the Ming Dynasty.A:Wu Cheng’en B:Luo Guanzhong C:Shi Nai’an D:Cao Xueqin答案:Wu Cheng’en;Luo Guanzhong第三章测试1.Dark colors are much more favored than lighter on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clothing. ()A:对 B:错答案:对2.Three main typ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lothing are the pienfu, the changpao,and the shenyi. ()A:错 B:对答案:对3.Metal buttons were used in Hanfu of Qing Dynasty. ()A:错 B:对答案:错4.Patterns of Hanfu mainly include Ruqun, Shenyi, Zhiduo, and Zhaoshan. ()A:错 B:对答案:对5.The Qing Dynasty unified China and standardized the nationwide costume aswell. ()A:对 B:错答案:对第四章测试1.Chinese cooking pays much attention to color, aroma and taste. ()A:错 B:对答案:对2.Originally tea was used as a medicine instead of a drink.()A:错 B:对答案:对3.Qiqiao Festival is with the legend of a fairy in heaven (the Weaving Girl)falling in love with a cowherd (the Herd Boy) on earth.()A:对 B:错答案:对4.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ric system is related to the solar system. ()A:对 B:错答案:错5.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 on the 9th of the eighth lunar month.()A:错 B:对答案:错第五章测试1.The allusion of“Apricot Grove”was recorded in The Tales of the Immortals.()A:对 B:错答案:对2.Hua Tuo was credited as one of the first surgeons in the world to performintra-abdominal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 using herbs. ()A:错 B:对答案:对3.In the Xia Dynasty, doctors began to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dietician, physician, doctor of decoctions and veterinarian. ()A:对 B:错答案:错4.TCM treats a disease based on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individualconstitution, climatic and seasonal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A:对 B:错答案:对5.Charles Darwin, the British biologist, hailed the Ben Cao Gang Mu as an"ancient Chinese encyclopedia." ()A:对 B:错答案:对第六章测试1.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consists of().A:government architecture and local architecture B:private architecture and civil architecture C:religious architecture and civil architectureD:government architecture and civil architecture答案:government architecture and civil architecture2.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features unique () framework, with timber,bricks and tiles as the main building material.A:bronze B:stone C:iron D:timber答案:timber3.At the beginning, the term “palace” indicated the house of a “()”, and laterin the Qin Dynasty, “palace” referred specially to the place where theemperor lived.A:soldier B:civilian C:saint D:farmer答案:saint4.The east part of the Shenyang Imperial Palace includes the octagonal ()and a group of ten pavilions in the front, which served as administrativeoffices for tribal chieftains.A:Chongzheng Hall B:Dazheng Hall C:Diligence Hall D:Bright Hall答案:Dazheng Hall5.The most arresting carvings in the Qianling Mausoleum of the Tang Dynastyare two stone tablets. The east tablet is called Wordless Tablet, without any comment on ().A:Wu Zetian B:Qin Shihuang C:Li Longji D:Li Zhi答案:Wu Zetian6.At forty four kilometers northwest of Beijing, lie Ming Tombs, the generalname given to the mausoleums of () emperors of the Ming Dynasty.A:15 B:13 C:12 D:14答案:137.The greatest model of the temples is () in Beijing, which serves as animperial temple.A:Temple of Heaven B:Temple of Earth C:Temple of Confucius D:Temple of Guanyu答案:Temple of Heaven8.With over 1400 years of history, ()is located in historical famous ZhaoCounty. It is the earliest built, best preserved arch stone bridge in the world.A:Ba Bridge B:Jihong Bridge C:Lugou Bridge D:Zhaozhou Bridge答案:Zhaozhou Bridge9.Situated in western outskirts of Beijing, ()is China’s leading classicalgarden that enjoys a worldwide reputation.A:Lion’s Woods B:the Summer Palace C:Yuanming Yuan D:Beihai Park答案:the Summer Palace10.The ()District, situated in the north of the palace area of Chengde SummerResort, is the most important scenic spot in the Resort.A:Forest B:Lake C:Mountainous D:Palace答案:Lake第七章测试1.It is generally known that residents in Korean Peninsula were originally thedescendants of East Yi of ancient China and the Korean civilization wasinitiated by Jizi from the Shang Dynasty.()A:对 B:错答案:对2.Before King Sejong the Greatpromulgated the Hunminjeongeum, the officiallanguage of Korea was Chinese, and official documents were written inChinese characters.()A:错 B:对答案:对3.Dragon Boat Festival is the chance that Koreans pray for the good harvest inthe coming year.()A:对 B:错答案:错4.The Korean table etiquette follows the ancient Chinese table etiquette.()A:对 B:错答案:对5.Taoism is a major inspiration for many Korean architectural masterpieces.()A:对 B:错答案:错第八章测试1.Kimono is the western name of Wufu. ()A:对 B:错答案:对2.Kimono is modeled after the Chinese Sui and Tang style and Wu fu style.()A:错 B:对答案:对3.Shennong, Chinese Emperor, was the one to discover the beverage-tea. ()A:对 B:错答案:对4.Powdered tea prevailed in popularity starting in the Qing Dynasty. ()A:对 B:错答案:错5.In Japanese, Chinese charaters (kanji, literally, “Han letters”) are read inseveral different ways. ()A:对 B:错答案:对。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作业答案(含附加题)绪论1【单选题】(1分)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A.载道化成B.崇德重义C.以人为本2【单选题】(1分)“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周易.贲》B.《周易.艮》C.《周易.震》3【单选题】(1分)“文”不包括A.地文B.天文C.人文D.物文4【单选题】(1分)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易”、“道”B.儒道互补C.儒、释、道三家并列5【单选题】(1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A.中庸之道B.阴阳五行C.中和为美第一章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以人为尊B.以仁为本C.以民为贵2【多选题】(1分)礼教的核心是:A.长幼有序B.父子有亲C.夫妇有别D.君臣有义E.朋友有信3【多选题】(1分)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B.“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C.“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4【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A.天人感应B.形式逻辑C.天人合一D.辩证逻辑第二章1【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着重于讲其:A.定义B.概念C.论证D.自我修养2【单选题】(1分)孔子的人性论观点是:A.性相近B.性恶论C.性善论D.性有善有恶论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定义是:A.爱人B.克己复礼C.其言也訒D.所有关于“仁”的说法的共性4【单选题】(1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意思是:A.遵守法律B.礼仪内化为生命的组成部分C.随心所欲D.遵守礼仪5【单选题】(1分)儒家的核心概念是:A.知B.义C.礼D.仁6【单选题】(1分)对“仁”的理解的关键是:A.分析B.推理C.认识D.实践7【判断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说法都是一些教训。
A.对B.错8【单选题】(1分)良知一词最早出自:A.《论语》B.《大学》C.《传习录》D.《孟子》9【单选题】(1分)王阳明说:良知只是一个:A.是非之心B.羞恶之心C.审美之心D.认识之心10【单选题】(1分)在王阳明看来,宇宙的根本是:A.天理B.气C.良知D.原子11【单选题】(1分)“心外无物”的“物”是指:A.原子B.事C.物理学意义上的物质世界D.天12【单选题】(1分)王阳明的四句教是: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B.悟得良知,存省良知,运用良知,完成良知C.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D.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13【判断题】(1分)王阳明认为草木瓦石没有良知。
A.对B.错14【单选题】(1分)古代承认“天人合一”的学派主要有:A.儒家和道家B.儒家C.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D.纵横家15【单选题】(1分)“天”在儒家那里主要的涵义指:A.天空B.自然界C.上帝D.自然之天、主宰之天、道义之天16【单选题】(1分)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人是:A.孔子B.庄子C.董仲舒D.张载17【单选题】(1分)“天人合一”包括:A.人与自然的和谐B.人自己的和谐C.人与上帝的和谐D.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身心诸方面的和谐18【判断题】(1分)天是人事活动的范围和底线。
A.对B.错19【判断题】(1分)“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内核。
A.对B.错第三章1【单选题】(1分)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史官B.祭司C.司马D.礼官2【单选题】(1分)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A.和静清寂B.清虚卑弱C.仁义礼智D.恭宽敏惠3【单选题】(1分)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A.祭神如神在B.未知生,焉知死C.无神论D.怀疑论4【单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A.善利万物而不争B.推己及人C.居善地D.处众人之所恶5【单选题】(1分)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A.治人事天莫若啬B.圣人无常心C.上善若水D.物壮则老6【多选题】(1分)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B.《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C.《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D.《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7【多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相反相成B.反向思维C.道法自然D.祸福相依8【多选题】(1分)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不妄为B.不作为C.不多为D.有所不为9【多选题】(1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C.“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0【多选题】(1分)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A.忠恕之道B.弱者,道之用C.天之道,利而不害D.天道酬勤第四章1【单选题】(1分)庄子笔下的“大鱼”可以喻指什么?()A.辁才讽说之徒B.任公子C.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D.万物之一类2【单选题】(1分)“鲲鹏寓言”中的“鹏”可喻指以下哪个人?()A.老子B.孔子C.庄子D.惠子3【单选题】(1分)《逍遥游》中将“鲲鹏寓言”讲述了几遍?()A.一遍B.二遍C.三遍D.四遍4【单选题】(1分)下面哪种说法在《齐物论》之“三问三不知”寓言中未出现?()A.孰知正处B.孰知正色C.孰知正味D.孰知正见5【单选题】(1分)《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A.天籁B.地籁C.人籁D.道籁6【单选题】(1分)地籁是风吹何处窍穴而发出的声响?()A.大地B.百围之木C.水面D.天空7【单选题】(1分)“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之人无己B.神人无功C.圣人无名D.以自为是8【单选题】(1分)《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A.养形为主B.养性为主C.养气为主D.养情为主9【单选题】(1分)“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A.厨师B.屠户C.治国者D.尸祝10【单选题】(1分)下面四者中含义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A.遁天背情B.遁天之刑C.帝之悬D.悬解第五章“佛”意思是什么?A.智者、觉者B.神仙C.庙里的塑像D.传说中的人物2【单选题】(1分)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A.尼泊尔B.古印度C.中国D.泰国3【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A.公元前6世纪B.秦代C.三国时期D.西汉末、东汉初4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A.普救寺B.白马寺C.少林寺D.南华寺5【单选题】(1分)“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果然火化之后“薪灭形碎,唯舌不灰”,是哪位高僧所言?A.玄奘B.迦叶摩腾C.鸠摩罗什D.不空6【单选题】(1分)达摩初到中国,于建业城会见谁?A.神光B.迦叶摩腾C.法兰D.梁武帝7玄奘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除了翻译佛经,还撰写了一部:A.《大菩提藏经》B.《大唐西域记》C.《大乘起信论》D.《瑜伽师地论》8【单选题】(1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是谁的言论?A.释迦牟尼B.慧能C.弘忍D.慧远9【单选题】(1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谁的诗句?A.陶渊明B.慧能C.慧远D.王维10【单选题】(1分)佛祖“灵山拈花微笑”,确立了什么样的说法方式?A.禅宗公案,佛教故事B.当头棒喝,单刀直入C.不立文字,教外别传D.语语机锋,步步莲花第六章1【单选题】(1分)《诗经》中的诗歌产生于什么时期?()A.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550年B.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600年C.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500年D.公元1046年到公元500年2【单选题】(1分)《诗经》分为哪三个部分?()A.赋、比、兴B.信、达、雅C.风、雅、颂D.卫风、小雅、大雅3【单选题】(1分)诗经共收录多少篇诗歌?()A.305篇B.306篇C.307篇D.308篇4【单选题】(1分)《蒹葭》中的“蒹葭”是指什么植物?()A.蓬蒿B.芦苇C.荻花D.荷花5【判断题】(1分)《诗经》里的诗歌在形式上没有章节的重复。
A.对B.错6【判断题】(1分)“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是出自秦风《蒹葭》。
A.对B.错7【单选题】(1分)元曲分为哪两部分?()A.爱情剧和公案剧B.散曲和杂剧C.小令和套数D.世情剧和水浒剧8【单选题】(1分)散曲分为哪两部分?()A.小令和套数B.大令和杂剧C.曲调和歌词D.小令和中调9【单选题】(1分)以下哪一首是散曲作品?()A.白居易《长恨歌》B.曹操《短歌行》C.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0【单选题】(1分)《感天动地窦娥冤》的作者是谁?()A.马致远B.白朴C.郑光祖D.关汉卿11【判断题】(1分)元代杂剧是汇融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
A.对B.错12【判断题】(1分)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A.对B.错13【单选题】(1分)《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在大观园里宝玉和黛玉看的是什么书?()A.《大学》和《论语》B.《牡丹亭》和《西厢记》C.《大学》和《孟子》D.《论语》和《孟子》14【单选题】(1分)“只见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是形容谁的?()A.林黛玉B.薛宝钗C.晴雯D.王熙凤15【单选题】(1分)《红楼梦》第四十二回里,被薛宝钗斥为杂书的是什么书?()A.《牡丹亭》和《西厢记》B.《庄子》和《思凡》C.《游园》和《西厢记》D.《论语》和《孟子》16【单选题】(1分)《红楼梦》中《终身误》写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中“木石前盟”是指谁和谁的爱情?()A.薛宝钗和贾宝玉B.贾宝玉和史湘云C.贾宝玉和林黛玉D.贾宝玉和妙玉17【判断题】(1分)《红楼梦》用一百二十回的章目,来诠释了贾宝玉与薛宝钗相知、相恋的经过和结果。
A.对B.错第七章1【单选题】(1分)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之美的表现。
()A.对比之美B.渐变之美C.线性之美D.级进之美2【单选题】(1分)以下哪首作品不是采用民族五声调式?()A.《阿拉木汗》B.《茉莉花》C.《康定情歌》3【判断题】(1分)《春江花月夜》以七声调式为基础。
A.对B.错4【单选题】(1分)以下哪首作品不属于古琴曲?()A.《渔樵问答》B.《碣石调·幽兰》C.《广陵散》D.《二泉映月》5【判断题】(1分)中国传统音乐亲近自然的审美观受到儒、道、释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