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时文选读 第1期

高三时文选读 第1期

时文选读

第1期

高三语文备课组

城市“看海”倒逼“依法治水”

近日,武汉再度开启“看海”模式。而在3年前,曾有这样一篇报道——《武汉投资130亿告别“看海”》。文章称,一天下15个东湖也不怕,3年后不再“看海”。如今重启的“看海”模式,让众多网民质疑130亿元打了水漂。针对这一问题,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相关负责人解释为“地势低、气候糟、排水系统标准偏低”。

尽管武汉市水务局给出的三点理由不无道理,但投资130亿元巨资建设的排水系统依然严重失灵,显然暴露出城市建设历史欠账多、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滞后等问题。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考察长江、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时所言,当前不少城市出现内涝,这既有降雨集中的因素,也反映出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李克强强调,要针对抗洪中暴露的问题,加快补上城市地下管廊和小型水利“两大短板”,提升防汛抗洪和减灾救灾能力。

近年来,城市内涝水灾频频发生,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大灾害。因此,必须将防治城市内涝纳入法治轨道,将城市排水系统用法律管起来。管好下水道、治理城市水灾要从长计议,要从为下水道立一部管用的法开始,从解决城市排水的问题,到加强治水部门的协调和资金监管,依法治水,将治水事业纳入法治轨道,方能从制度层面解决城市水灾问题。

但略显遗憾的是,相比其他领域,我国依法治水的进程比较缓慢,且落实效果不如人意。上世纪80年代,我国才诞生了第一部水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防洪法》直到1998年才颁布实施,且相

关法律法规原则性太强、可操作性弱;至于

防治城市内涝问题,更是无法可依,1990

年施行的《城市规划法》,只在第15条、第

25条简单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

市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城市新区开发

应当具备水资源、防灾等建设条件”。而从

世界范围看,美国1968年就颁布《国家洪

水保险法》,创立全美洪水保险制度。日本

则于1900年颁布了专门的《下水道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来,依法治

水的口号喊得不可谓不响亮,但终究不如扎

扎实实地加快治水的立法工作。当然,治水

的地域性强,国家层面出台的法律往往是指

导性、原则性的。需要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

况,加强地方立法,制定符合当地特点的地

方性法规,如《城市下水道条例》等。同时,

排水防涝等地下设施,直接关系到一座城市

的有效运转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要让

下水道成为实实在在的政绩工程,排水防涝

必须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事实上,国务院数

年前就已经发布了《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

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要加强

城市排水防涝工作行政负责制,将其纳入政

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此外,还应明确城市

排水、交通、气象、消防、园林绿化、市容、

环卫、防洪等有关部门的职责,形成工作合

力。

总而言之,依法治水,才是治理城市洪

涝的利器,不妨先从为城市下水道立一部管

用的法开始吧。

22岁中国维和战士捐躯南苏丹

不要想我我无悔

1、为了和平勇士赴难

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6年来,

已失去13名维和军人

对中国军人来说,这个夏天壮烈且悲恸—

—7月10日,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

兵营在当地武装冲突中遭炮火袭击,两名战

士不幸牺牲,其中一人是来自成都蒲江的李

磊,另有5人受伤。

这是一个多月来再次牺牲的中国维和军

人。北京时间6月1日4时50分,在马里

维和的上士申亮亮遇袭不幸牺牲。中国军队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6年来,已经失去了

13名维和军人。他们,是中国军人履行职

责使命,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有力诠释。

昨日,李磊的遗物一一摆在家门口,供

亲友缅怀瞻仰,其中非常突出是他的不少荣

誉证书和军功章。在李磊牺牲后,我们从他

日记中发现这样一段“告别辞”,“我们每个

人都是彼此人生的过客,假如有一天我走

了,你们不要想我,这些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自己无悔。”

7月9日凌晨,李磊更新了自己的朋友

圈:这个生日礼物太大了,愿所有战友平平

安安。配图是一顶UN的头盔,天空中正好

有两架飞机掠过。就在前一天,正好是李磊

22岁的生日。

但是他没有平安回来。在更新这条信息

后,当地时间7月10日,李磊所在的中国

维和步兵营在外执勤分队遭袭,李磊不幸牺

牲。

“无论你打算做什么,一定要做让自己开

心的事。”李磊曾在QQ空间中留下这样一句

英文。现在他离别后,我们从他日记中发现

这样一段告别辞,“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人

生的过客,假如有一天我走了,你们不要想

我,这些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自己无悔。”

2、什么事都愿抢在前面做

李磊当兵前,曾在蒲江职业中专学校读

过一年书。“他太不幸了,我就晓得这个孩

子没过一天好日子。”昨日,成都商报记者

联系上他的班主任江凤芹,对于李磊,她心

里满是遗憾和不舍。“我对这个孩子印象非

常深刻。”江老师说到不少细节。李磊是学

校2010级学生,开学军训时,李磊因有疾

病,尽管有县医院的证明可不用参加,但他

还是找到江老师,说想试一下。结果,军训

结束后,他被选为优秀学生代表。

江老师回忆,李磊什么事情都愿意抢在

前面做。开学时,教室里比较脏,需要有人

打扫,她提出来后,有人悄悄溜了,但李磊

主动站出来和一些同学把教室打扫得干干

净净。经过一个月的观察,江老师觉得这个

孩子很刻苦,也很有担当,于是选他当了班

长,“宣布的时候同学们都很支持。”接触一

段时间后,她渐渐知道李磊家境很不好。有

时候几百上千元的学费和生活费都要拖一

段时间才能凑齐。一年后,李磊突然找到她,

说是想退学去当兵,她劝了好久,但是留不

住。

“我跟他沟通了很久,其实他也不是厌

学,就是想减轻家里负担。”江老师说,尽

管已过去了好几年,但李磊的踏实能干至今

令她印象深刻。李磊参军后,他们仍保持着

联系。

3、一个优秀士兵的无悔

李磊出国之前,于去年年底回家时把

随身带的日记和相册等物品都带了回来。昨

日,这些遗物也一一摆在家门口,供亲友缅

怀瞻仰,其中非常突出是他的一些荣誉证书

和军功章:在2012年度预选士官专业技能

比武中,他获得了装甲车底盘修理专业第二

名;2014年,他在年度保障工作中成绩优

异,所属装备被评为标准车,获得了荣誉奖

励;当年他还在实兵对抗演习中获得了一枚

“百旅之杰”的军功章……从这些表彰中看

到了一名优秀士兵的成长历程。

翻看他的日记,也进入了一个大男孩的

内心:他谈了不少自己的工作,“今天早上

的哨音一响,又进入了新的一个训练周期”、

“一年总结,我想到了自己的缺点,就是不

能去很好地改正”;他也偶尔会抱怨自己的

不成熟,“每当自己孤独、无助的时候心里

就会东想西想,默默地流下无助的眼泪”;

也许他也有自己喜欢的人,“自己只想有一

个爱我的人,我会用我的一生去爱她,但现

在还没有爱她的资本”。

不知道是哪一天,他留下这样一篇日记

《远走的他,留给停留的你》,“我们每个人

都是彼此人生的过客,假如有一天我走了,

你们不要想我,这些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

自己无悔。”

高校校长鞠躬道歉只是一个开始

【编者按】朴实的话语,诚挚的道歉,深深

的鞠躬——日前,在安庆师范大学毕业典礼

上,校长闵永新的意外之举,让在场师生深

受感动。他在致辞中说:图书馆的座位少,

一座难求;菱湖校区的住宿差,过于拥挤;

双龙湖畔的小道泥泞,雨天难行;食堂的饭

菜凉,不那么可口……其间,他停下致辞,

向毕业生深深鞠躬。无论是安庆师大校长为

饭菜不可口道歉,还是西北政法大学校长为

寝室没装空调致歉,抑或是有校长鼓励毕业

生要“敢为天下先”,浅层面看都不乏教育

的温情甚至人之常情,深层次看也有一种或

自我批判,或家国志向的情怀在其中。从这

意义上说,校长鞠躬道歉只是一个开始,而

不是责任的终结。

【时评1】

让毕业典礼的情怀贯穿教育过程

燕农

安庆师范大学校长闵永新讲,“母校是学

生的家,我把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道歉

是自己的真情流露。”据了解,校长道歉的

图文迅速在安庆师范大学师生的朋友圈里

刷屏,随后又在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从中

即可以看出舆论态度。

无独有偶,比安庆师大稍早一些的西北

政法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贾宇在致辞中

说:“我也深知,学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

的地方。比如说,让同学们年年酷暑‘无处

可乘凉’、‘进寝室、桑拿房——汗湿裳、床

板烫’,毕业前还在呼吁‘装空调,贾校长’。

我代表学校真诚地向你们说声抱歉。”发生

在庄重的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校长致歉,既让

人感到了温情的一面,也让人看到了大学自

我审视、批判的理性与情怀。

大约从2010年开始,以华中科技大学

原校长李培根的大学毕业典礼致辞为引导,

国内诸多大学校长的毕业典礼致辞风格发

生了转变——校长们不再是正襟危坐、高谈阔论,而是俯下身子,用学生喜欢的语言与学生做最后一次对话与沟通;校长们放弃了端庄且威严的领导讲话模式,切换到“潮语化”、个性化、情感化的演讲频道,其中,“问答体”、“追忆体”、“激励体”、“叮嘱体”等各种体裁精彩纷呈,及至今年“致歉体”的出现。

这种转变颇值得关注与品味。从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看,教育是讲求秩序与权威的,于是师生关系就逐渐固化成指导与服从的关系。而演升到大学校长的层面,其在校内的权威性与指导意义几乎就达到了一所大学的顶端,由此,就不免产生行政化色彩。作为多种表现形式之一,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曾经居高临下的“领导讲话”,实质上就是行政化的一种表征。从这个角度看,校长致辞逐渐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甚至能够产生共鸣,权且可以看作是去行政化的进步。

与刻板、权威的行政化相对应,是大学的自我批判与人文情怀应该焕发活力。可喜的是,这种活力在近年来大学校长的毕业典礼致辞中,越来越生动。无论是安庆师大校长为饭菜不可口道歉,还是西北政法大学校长为寝室没装空调致歉,抑或是有校长鼓励毕业生要“敢为天下先”,又抑或谆谆教诲学生要“成身成性,追求诗意的生活”,浅层面看都不乏教育的温情甚至人之常情,深层次看也有一种或自我批判,或家国志向的情怀在其中。应该说,这才是教育应该抱有的面貌与风骨。

这种情怀,不只会让毕业生们恋恋不舍、热血沸腾,也让人们看到了大学精彩的一面。正因为如此,大学校长们这种毕业典礼上的情怀,应该贯穿到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去,贯穿于教育的每个环节和校园的每个角落,而不仅仅是在毕业典礼上昙花一现,甚至应景呈现。果能如此,当是大学的成长与学生的福祉,直至传导到社会的温情与进步;果能如此,校长们“在明年的毕业典礼上,我希望不用再道歉了”的愿望,就能实现。

【时评2】

毕业时道歉不如平时担好责任

学生们为学校进行的建言献策,对校长

进行的犀利“拷问”,与校长们在毕业典礼

上的道歉,同出一辙,本应该是通过向相关

职能部门反馈就能得到解决的。

每到毕业季,即将离别校园的“小鲜肉”

们都在朋友圈忙着“伤离别”;各种毕业典

礼上,校长们也忙着刷“存在感”,不时有

校长赠言成为网络金句,被广为传播。

今年安庆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将会留下

特别的记忆。因为校长闵永新出人意料地在

毕业典礼上向毕业生鞠躬道歉,“图书馆的

座位少,一座难求;菱湖校区的住宿差,过

于拥挤;双龙湖畔的小道泥泞,雨天难行;

食堂的饭菜凉,不那么可口。”其实,以“校

长道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就会发现闵永

新校长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山东大

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校长曾致歉称亏欠学

生,住宿饮食待改善;吉林大学(分数线,

专业设置)校长曾致歉,表示大多数学生没

能和校长面对面;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曾为学

生寝室无空调道歉……

从新闻学的角度来看,校长道歉之所以

能成为新闻,根源在于其背后的反差性。正

因为,大多数学生眼中的校长是正襟危坐、

高高在上,不怎么“接地气”的,当他们为

食堂饭菜不可口、学生寝室没空调等“鸡毛

蒜皮”的事而道歉,才显得“接地气”,继

而登上新闻排行榜。回归校长的身份与职

责,一校之长,不单单是一校之师长,更应

该是一校之家长。既要纾解“小鲜肉”们刚

入校门的懵懂,也要化解他们即将走出校门

的迷茫和彷徨……一校之长的理念、眼光、

胆识、才能,能够从某种程度上重塑一所大

学的精神和品牌形象。古语有云: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如果校长连学校食堂、学生住

宿等基础设施和后勤保障都管不好,还能指

望他们带领学校开启创新之路、迈上建设

“双一流”大学的征程吗?

当然,把任何一所学校的不完美彻底

“归功”于校长并不合适。就现代高校的管

理体制而言,高校的各个职能部门都应该对

岗位职责有所担当。如今,高校纷纷开展“校

长面对面”“校长接待日”等等活动,邀请

学生代表就膳食住宿与安全保障、教务管理

与学生服务、学术讲座与文化氛围、理论学

习与创新创业等方面与校长进行沟通。说到

底,这些学生们为学校进行的建言献策,对

校长进行的犀利“拷问”,与校长们在毕业

典礼上的道歉,同出一辙,本应该是通过向

相关职能部门反馈就能得到解决的。

在高校的教育实践中,人们不应高估校

长的职责,期待他如同X战警里的“快银”

一样,疾风骤雨式地把校园里的所有情况都

“搞定”;但同时,也不能低估了校长的责

任担当,如果校长们能够善用手中的“领导

权力”,不断增强战略决策能力、组织能力、

协调能力,把高校各职能单位都组织起来,

让他们贯彻好“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不断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或许未来的毕

业典礼上,校长也就无须脱帽致歉了。

【时评3】

校长鞠躬道歉是另一种教育

据报载,6月29日,在安庆师范大学

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闵永新将

大学里学生们曾经“吐槽”的问题统统道出

来,并向毕业生鞠躬道歉。朴实的话语,诚

挚的道歉,深深的鞠躬,这别样的“最后一

课”,让在场的学生和老师动容。

堂堂一校之长,在众目睽睽之下鞠躬道

歉,这足以令人感动。不过,其深意远不仅

限于此,而是要身体力行地向学生传授一些

道理,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会

尊重他人,承担责任。

尊重。从身份上讲,校长和学生是管理

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但从人格和权益上

讲,双方是平等的,校长能主动道歉,充分

体现了其对于学生的尊重。正如闵校长所

言:“学生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他们才会

吐槽,我作为他们的‘家长’,应该放低姿

态,去接受、去改变。”只有尊重学生权益,

学校才会注意倾听学生的诉求,把学生冷暖

放在心上。

责任。闵校长坦言,学校目前处于上升

期,在基础设施和后勤保障方面的确存在一

些问题,虽然全力完善,但还没做到让学生

满意。他没有将其简单归咎于历史遗留问

题,或拿客观因素找借口,而是勇于承担责

任,通过自己的道歉提醒学校职能部门解决

相关问题,增强服务意识。凑巧的是,毕业

典礼过后没几天,安庆持续暴雨,因为阳台

下水管道口堵塞,该校有两间宿舍出现了水

流倒灌的情况,有学生将这拍成视频放到微

博上调侃。闵永新看到视频后,第一时间打

电话让后勤管理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解决

问题,并对学校所有宿舍进行排查。“责任”

二字绝不是仅停留在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

动中的。

一位优秀的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

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随着

时间的流逝,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可能会被淡

忘,但老师传授的那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

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学生受益终生

的精神财富。

鲁湖水清:“空巢小学”,告诫农村教育危机

核心提示: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有

教无类”,但目前教育格局失衡现象仍比较

突出,很多城市优质学校挤破头也进不去,农

村学校却招不到学生。前不久,新华每日电

讯记者赴山西等地采访发现,有的小学有20

多位教师,但只有1名学生甚至没有学生。

这些“空巢小学”并非个例,很多农村尤其

偏远地区小学都面临类似的尴尬。(7月7日

新华网)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但目

前教育格局失衡现象仍比较突出,很多城市

优质学校挤破头也进不去,农村学校却招不

到学生。前不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赴山西

等地采访发现,有的小学有20多位教师,但

只有1名学生甚至没有学生。这些“空巢小

学”并非个例,很多农村尤其偏远地区小学

都面临类似的尴尬。(7月7日新华网)

教育是国之根本,少年志则国志,少年

强则国强。教育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随

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小学的教育问题

越来越凸显,“空巢小学”的不断出现,告

诫我们,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山区小学出

现了严重的教育危机。

在“十三五”时期,让农村的教育脱贫

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脱贫致富不仅要让贫穷

的人过上小康生活,更要让孩子从思想上、

精神上脱贫,如此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贫困人

口长久脱贫的现状。

造成“空巢小学”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

源的不均衡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

在,如今,外出的务工人员在赚钱的同时,

考虑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要有经济条件

就会把孩子带到教育环境和资源较好的城

市上学,留着家里的就是比较贫穷家庭的孩

子了,如此就会致使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好的

教育,就更难靠学习来让他们脱贫致富,因

为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没有知识,将是

寸步难行。

“空巢小学”的不断出现,是贫富差距

的一种体现,告诫我们山区教育出现了危

机,如何上“空巢小学”不在空巢,让“空

巢小学”的学生得到同样良好的教育是我们

当前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让他们不再因

为知识的缺乏而贫穷。多利用“互联网+”

的教学资源,发展农村教育环境,政府应当

均衡城乡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预算,稍

微向农村小学倾斜。重点建设小学教舍等基

础设施,添置教学设备,完善体育设施。让

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能安心、放心的在家上

学,自然“空巢小学”就不在空巢。

【人物】

1、大水中的勇者。洪水中的消防员只身爬

上已是孤岛的居民楼;落水军人一度抓住岸

上群众抛下的救生圈;武汉龙王庙,人在堤

在等。

2、黄贵全:救命的“经验”。7月8日晚8

时国道318天全县境内发生山体塌方,险情

发生时,一辆满载42人的大巴恰好路过,

司机果断刹车后退,使得全车人化险为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