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的辨证与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10
儿童发热标准指南一、引言发热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能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包括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等。
正确评估和处理儿童发热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可能的并发症和减轻儿童的不适。
本指南旨在提供有关儿童发热的最新信息,帮助家长和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种常见症状。
二、定义和诊断1.定义: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范围,通常以腋下温度超过37.5℃(99.1°F)为标准。
2.诊断:在评估儿童发热时,应考虑其他症状和体征,如咳嗽、流鼻涕、喉咙痛、头痛、寒战、乏力等。
此外,了解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旅行史和接触史等也非常重要。
三、分类和鉴别1.分类:根据发热的时间和程度,可以分为短期发热(<7天)和长期发热(≥7天)。
根据体温高低,可以分为低热(37.5-38℃)、中度热(38.1-39℃)和高热(39.1-41℃)。
2.鉴别:鉴别不同类型的发热有助于确定病原体和治疗方案。
例如,长期低热可能是由结核病、风湿热或其他慢性感染引起的;短期高热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四、治疗和建议1.补充水分:儿童发热时,应多饮水以补充体内水分流失,有助于降低体温。
2.合理饮食:给予儿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
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3.物理降温:可使用温水擦拭儿童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使用退热贴帮助散热。
避免使用冰水或酒精擦拭,以免引起皮肤刺激或寒战。
4.观察体温变化: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变化,以及时发现高热或低体温。
如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5.预防并发症:儿童发热时,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脱水、惊厥等。
如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按医嘱治疗。
五、总结与建议本指南提供了关于儿童发热的最新信息,帮助家长和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种常见症状。
在处理儿童发热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合理饮食、物理降温、观察体温变化和预防并发症等方面。
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并按医嘱治疗。
宝宝发烧的几个阶段及护理注意事项发烧主要分为3个时期反复循环,寒战-高热-退热。
苏州iplus孕妇摄影的育婴师cc认为在这三个阶段,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身体护理。
寒战期的表现:当经历到发烧的第一阶段会出现全身发抖、手脚冰凉、面色苍白、体温介于正常和高烧之间,于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迅速升高等症状,通常寒战期的表现越明显,发烧期体温越高。
寒战期的护理重点:妈妈应该为宝宝采取适当的保暖,特别要注意的是四肢末梢的保暖。
可以在必要时适当服用退烧药物。
在这个时期,补充温热的水分和食物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要给予宝宝与病症战斗的能量。
高热期的表现当经历到发烧的第二阶段时,就会出现全身皮肤发烫、面色红润、呼吸心跳加快、口渴、食欲不振、全身疼痛、倦怠无力,体温居高等症状,是整个发烧期的最高发热点。
高热期的护理重点:妈妈要随时观察宝宝反应,根据舒适度为宝宝减少衣着和盖被。
这个阶段补充水分和食物比上个阶段要更加注意,因为高热期很容易脱水,所以要充分做好预防脱水工作。
必要时用物理方法和药物降温。
但是要注意先后顺序,物理降温最好在使用退烧药物的30分钟后再进行。
退热期的表现当经历到发烧的第三个阶段时,表现为:发烧者大量流汗,体温开始下降,呼吸心跳恢复正常,口渴、食欲不振、全身疼痛、倦怠无力持续存在。
退热期的护理重点:妈妈要根据宝宝的情况,勤擦汗勤换干爽衣物。
因为在退热阶段,宝宝身上已经没有高烧时候的温度了,妈妈们要根据需要适度保暖。
补充水分和食物,预防脱水。
这点是发烧全过程都要注意的点,极为重要。
小贴士:1. 发烧期间,体温时高时低是普遍现象,须待病因消除疾病治愈后,体温调定点恢复到原来的设定,这时体温才能恢复到正常。
2. 体温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严重感染时体温可能不升反降。
苏州iplus孕妇艺术摄影的育婴师cc提醒广大家长以上就是宝宝发烧的处理方法,千万不要干着急,冷静处理。
儿童发烧护理工作总结
儿童发烧是家长们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因为孩子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在面对儿童发烧时,家长们需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以确保孩子能够尽快康复。
以下是对儿童发烧护理工作的总结和建议。
首先,当发现孩子发烧时,家长们不要慌张,要冷静地测量孩子的体温。
通常,儿童的正常体温在36.5°C至37.5°C之间,如果超过37.5°C,就属于发烧。
在
测量体温时,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者耳温枪,但要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其次,当孩子发烧时,家长们要及时给孩子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让孩
子休息。
同时,可以给孩子擦拭温水或者温酒精湿毛巾,以降低体温。
如果孩子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此外,家长们在给孩子服用退烧药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来
使用,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者频率。
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出现过敏或者其他不良反应,要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最后,儿童发烧护理工作需要家长们保持耐心和细心,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况,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护理措施。
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
总的来说,儿童发烧护理工作需要家长们保持冷静、细心和耐心,及时采取正
确的护理措施,以确保孩子能够尽快康复。
同时,也要注意预防措施,避免孩子受到感染。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儿发热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发热的时间、程度及诱因、伴随症状等。
2、评估患儿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
3、了解患儿相关检查结果。
二、护理措施1、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
2、卧床休息,减少机体消耗。
3、高热患儿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
4、降温过程中出汗时及时擦干皮肤。
随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燥;注意降温后的反应,避免虚脱。
5、降温处理30分钟后测量体温。
6、补充水分防止脱水,鼓励患儿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质或软食。
7、做好口腔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鼓励患儿多饮水。
2、告知患儿穿透气、棉质衣服,寒战时给予保暖。
3、告知患儿及家属限制探视的重要性。
四、注意事项1、冰袋降温时注意避免冻伤。
2、发热伴大量出汗者应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3、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慎用药物降温,以免影响对热型及临床症状的观察。
4、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要及早遵医嘱给予降温药物。
5、必要时留取血培养标本。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
手术当天及术后按要求书写交接记录,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
③已有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应记录损伤部位、分期及大小(长×宽×深)、渗出液情况、处理措施及转归。
如何正确处理婴儿发热问题婴儿发热是每个父母都会面临的问题,正确处理婴儿发热问题对于保护婴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处理婴儿发热问题,包括如何判断婴儿发热的程度、何时需要就医、如何进行家庭护理等。
一、判断婴儿发热的程度婴儿发热的程度可以通过测量体温来判断。
正常的婴儿体温范围在36.5℃至37.5℃之间。
当婴儿的体温超过37.5℃时,可以被认为是发热。
根据体温的高低,可以将婴儿的发热分为三个级别:1. 低热:体温在37.5℃至38℃之间;2. 中度发热:体温在38℃至39℃之间;3. 高热:体温超过39℃。
二、何时需要就医在处理婴儿发热问题时,需要根据婴儿的体温以及其他症状来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以下情况下应该及时就医:1. 婴儿体温超过39℃;2. 婴儿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咳嗽、喉咙红肿等呼吸道症状;3. 婴儿出现持续性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4. 婴儿出现持续性疲倦、无精神、不活跃等全身症状;5. 婴儿出现皮肤疹子、红斑、水泡等皮肤症状;6. 婴儿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神经系统症状。
以上情况可能是婴儿发热的并发症或其他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三、家庭护理方法对于一般的婴儿发热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家庭护理方法:1.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婴儿在闷热的环境中待太久。
2. 着凉:将婴儿的衣物减少一层,避免过多的包裹,以便散热。
3. 适当降温:可以给婴儿用温水擦拭身体,或者用温水浸泡婴儿的手脚,帮助降低体温。
4. 补充水分:婴儿发热时容易出汗,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给婴儿喂水或母乳。
5. 注意饮食:婴儿发热时食欲可能会下降,可以给婴儿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6. 观察症状:定期测量婴儿的体温,观察婴儿的其他症状是否有改善或加重。
以上家庭护理方法只适用于一般的婴儿发热问题,如果婴儿的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预防婴儿发热预防婴儿发热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保持室内卫生:定期清洁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清新。
小儿发热的观察和护理要点
1.观察体温变化:测量孩子体温,每隔一段时间重复测量,记录体温变化情况。
体温超过38摄氏度时,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儿童对空气质量比成人更敏感。
室内要保持通风,让孩子呼吸清新的空气,避免病菌滋生。
3.适当喂水:发热时,孩子会出汗,身体需要补充水分,但不能过量喝水,以免引起腹泻。
4.避免感染传播:发热可能是病毒感染的表现,家长应妥善处理被感染儿童的用具和垃圾,避免传播给外界。
5.适当休息:发热时,孩子的体力较差,需要适当休息。
建议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活动。
6.观察症状:除了体温,还要观察孩子的症状,如咳嗽、腹泻等。
如果症状明显,可以及时就医。
小儿发烧的辨证与护理小儿发烧后需要辩证处理,不能针对温度想办法降温。
发烧的外因有因食、因寒、因热,除了外因,也有纯粹内因的发烧,即生理性发烧。
经验来说,因伤食(积食)引起的发烧,和因受寒引起的发烧居多。
小儿发烧只要对症处理,两三天内都应能看到好转,如果没好转而且小孩状况不好,应及时就医。
积食发烧积食发烧初期一般肚子烫、手心烫,肚子与后背、手心比手背温差比较大,发烧前有肠胃症状如口臭、大便不通或臭或拉肚子,或见舌苔黄腻,详情见小儿积食辨证与处理。
确诊积食发烧后建议的中成药是四磨汤口服液,并且推拿帮助排便:用点力顺时针揉腹10分钟。
下七节骨10分钟。
揉腹一天可以很多次。
推下七节骨,就是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推命门(肚脐正对面)至尾骨端(长强)成连成的一直线。
位置不需要太准确,关键是用力往下推积食发烧一般是持续低烧,或反复发烧,多早上降温、下午或晚上开始持续升温。
发烧温度高、耳朵两旁很烫的,可能烧3天后出疹。
消食导滞的药不是退烧药,是帮助排积食的,积食排了才会退烧,没排完就会反复烧,所以可推拿帮助排便。
经常有妈妈以为中途退烧是好了,就恢复饮食又吃肉或水果,然后就会烧的更厉害了,所以饮食一定要注意,详见下文。
述:我用了一些推拿发汗还是不出汗评:积食发烧不能发汗,发汗也没用,可能暂时温度降低,但发汗是不对的受寒发烧一般来说小儿排除积食发烧就是受寒发烧。
积食发烧一般没有伴随感冒症状,但也不绝对。
受寒发烧一般伴随感冒症状,即鼻涕鼻塞咳嗽,受寒比较严重的,小孩会有怕冷的表现,比如后背发凉、要多盖或多穿,大点的小孩会自己说冷。
如果小孩发烧怕冷,那一般就是受寒发烧,如果不怕冷反而怕热,就是睡觉不喜欢盖,那可能是积食发烧或温病发烧。
如果一会儿怕冷一会儿怕热,这种情况可用小柴胡颗粒。
受寒发烧容易高烧。
如果确认受寒发烧,则所有帮助祛寒和出汗的事情都可以做,但是不帮助退烧。
如果手脚不凉,晚上时睡觉基本比较安稳,白天时精神比较好,就不用处理。
如果手脚凉就一定想办法弄热,否则可能烧高惊厥,弄热可以捂热,泡脚,小儿推拿可以上三关到出汗并加揉小天心,掐二扇门也可帮助出汗。
发烧可以丁桂儿脐贴贴肚脐以及右脚涌泉帮助祛寒。
泡脚用艾叶煮水调温度合适后泡效果更好。
艾叶煮水泡脚,出微汗有效:去中药房买艾叶(同仁堂买最好),家里有陈艾也可,抓一把,加水煮10分钟,滤出水,加到温水中调合适温度泡脚,泡到微汗。
水温自己尝试,不要把小孩烫着。
对于年龄太小的艾叶煮水泡脚如果不配合,艾叶煮水泡澡也可以。
如果烧高而手脚弄不热,才考虑退烧手法,如清天河水和退六腑。
但不要用退烧药。
温病发烧没有感冒症状发烧,也不是积食,则可能是温病发烧,即因外界的热、或体内的热、或二者相结而发烧。
温病发烧,一般容易高烧。
发烧3天后出疹的比较多,即幼儿急疹。
参见幼儿急疹案例集,其中有误治案例最应该看。
还有多个案例,不用退烧药正常发烧后自然出疹的小孩身体状况改善很多。
春天时,小儿发烧非积食,非受寒,无感冒症状,高烧,幼儿急疹的非常多,对于出疹发烧不处理就是最好的处理。
幼儿急疹出疹后就不会发烧,如果是出麻疹则会还在烧,一般极少见。
小儿发烧后出疹时不能吹风,最好也不要洗澡。
葡萄干煮水当水喝,或葡萄干干吃,可以调补肝肾,有助于出疹发透。
如果高烧,可以用三豆饮,“补中、舒肝、培养土气助木气”黄豆2把,黑豆绿豆各1把。
用水泡发煮2个小时。
或者不泡,高压锅煮半小时后再把豆压烂煮1小时。
煮好后加可冰糖到吃起稍甜。
当水饮用,一天3-4次。
如果扁桃体化脓,也可用小中药炙甘草+桔梗各3-5g熬半小时,高烧加薄荷3克再熬5分钟,得90-150毫升,一天3次,一次30-50毫升。
述:出疹会难受吗?怎么娃又开始烦躁不安呢?昨晚就是这个点(胆经时间)开始的评:出疹是会有烦躁不安的表现,可能不停哭闹、睡不安。
小孩出疹完成后会大变样。
生理性发烧即烧长,中医叫变蒸或蒸变。
1岁7个月内的小儿,每隔32天都会发烧一次,这是自己生长的需要,也是生长规律使然。
变蒸发烧一般是低烧,发烧时没有感冒等其它症状,耳朵凉屁股凉,可能精神欠佳。
一般都是一两天内自己好,有时可能晚上低烧早上退,小孩没什么不舒服,家长根本不知道。
变蒸发烧不是病,要是当病治就坏了。
小儿出生以后三十二日为一变,六十四日为一蒸,再加三大蒸,一共五百七十六日变蒸完毕。
变是指性情变异,蒸是指身体蒸热。
除了变蒸过快过激等特殊情况,一般无需治疗,两三天会自行缓解。
每经一次情智会大变。
具体安排是。
32天1变,64天2变且蒸;96天3变,128天4变且蒸;160天5变,192天6变且蒸;224天7变,256天8变且蒸;288天9变,320天10变且蒸;64天后384日11大蒸;64天后448日12大蒸;128天后576日13大蒸。
576日即1岁7个月内完成。
可参考学习家长首先应该明白的一件事——发热以及紫极育儿经有说出牙会发烧的,可能就是变蒸,暂时没有记录到案例。
不管什么发烧发烧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尤其出汗情况,但不要灌水。
如果汗多,晚上睡时也可给增加。
喝温开水即可,如果发烧出汗淡糖盐水更好。
发烧是小孩子自己的事情,大人不要做任何假定以及根据自己能否承受来决定给小孩用退烧药。
判断小孩自己能否承受当前的发烧的标准就是:手脚不凉,晚上时睡觉基本比较安稳,白天时精神比较好。
比平时稍微黏人,或白天睡的稍微多些但不是整天都在睡也是正常的。
只要小孩能承受,不处理比帮倒忙好。
常见的帮倒忙是贴冰冰贴、酒精擦拭降温,这些低于体温的东西会引入新的寒邪让发烧好的更慢,即使可能暂时退烧。
小孩能否承受,只要你是淡定的,你就能看出来。
否则你一直胡思乱想,就以为小孩要爪子爪子了。
可学习《小儿发烧处理之高烧惊厥》有备无患。
一般来说,小孩手脚不凉都没事,但惊厥与温度没关系,有烧到42度也没问题的,也有烧到38度就惊厥的。
惊厥与体质有关系。
发烧都要注意饮食清淡饮食,全素,暂停所有水果;面食可以吃,豆类不好消化不吃(药用的三豆饮等例外);母乳可以吃,奶粉最好不吃。
非要吃,就白天吃。
睡前不吃,换米汤或米浆或米粉,可以加糖。
常见问题问:小孩发烧睡了怎么护理?要不要一个晚上不睡守起?答:一般来说没必要这么辛苦,该睡就睡,小孩在身边就行,正常的小孩是不会自己把自己烧晕,而不喊人帮忙的。
如果小孩需要帮忙,一定会哭闹。
其实你自己睡在小孩身边,本来就不可能睡很死,小孩有点情况都会醒来的。
实在放不下,甚至害怕与担心,建议低声放佛乐,与小孩一起听,并抓着小孩手,或其它身体接触。
小孩发烧,如果睡眠安稳,则不用做任何处理,包括测温度、物理降温、用退烧药等等。
高烧时如果小孩有状况,比如全身发抖、说胡话、抽动比较频繁,可以刺血退烧。
最便捷的方案是用嘴用力吸大椎附近,出痧或吸出血都有帮助,这样可以避免惊厥。
问:要不要定时测温度?答:小孩的状态比温度重要,用心去感受小孩的状况,而不是老是去打扰小孩测温度。
其实用嘴唇碰小孩额头测温度是非常准的,可以不用温度计,温度自己心里清楚就好。
定时测温度对自己和家人的压力都会增加。
@杨千栋:一妈妈说小孩发烧,测腋温,一个温度计测得44度,另一个测得45度。
这有可能吗?@游游-2011:看错了吧,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普通的温度计40度以上刻度是0.1度而不是1度@杨千栋:果然如此。
说看错了,可能急得神志有些乱了,应该是40.4度。
问:什么情况要求助于医生?答:以下几种情况是要关注的:非常烦躁不安,不停哭闹,甚至狂躁到说胡话;手脚凉而温度一直上升;脸色惨白,一点精神都没有;白天整天都昏昏欲睡而晚上又睡不好。
@原始点医学:孩子发烧,总有家长不放心问“度”在哪?找了一个儿科专家写的,以下请就医(中医也可处理):3个月以内的宝宝,发热40℃以上持续24小时,少尿或无尿的宝宝;低热持续4天以上的宝宝;发热引起抽搐的宝宝;剧烈呕吐或吞咽困难的宝宝;呼吸急促口唇发紫的宝宝;精神差活动低,甚至昏睡的宝宝;热退24小时后又复升高的宝宝。
问:要不要用退烧药?答:有些情况用退烧药后会出汗退烧,但对身体伤害比较大。
一般来说用退烧药只会延长生病的时间,即暂时退烧的时间会被补回来。
国内西医说38.5度以上就要用退烧药是为了规避责任,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一妈妈说“镇上卫生院儿科医生,口碑还挺好,居然说38度就可以吃美林”,成都有听说是38.5度。
意思很明显:医生敢承担的责任越多,这个度数就越高。
就西医来说正确的度数应该是41.7度。
据说美国立法规定39度以下不准用退烧药了,新法令颁布是2012年,是美国部分洲的法令。
崔玉涛2013.7.25的说法仍然是38.5,其实问题不在于这个温度值0.5度的差异,而是只要设定一个温度值,就意味着与中医观念的截然不同。
参考:[转载]幼儿发烧慎用美林问:能否温水擦拭、或洗温水浴?答:相对来说,这是唯一可勉强接受的护理措施。
但这个护理也只是挥发热量,没有对症治疗,只是不会引入新的寒邪。
发烧都要找到原因对症处理,不对症处理不如不处理。
物理降温不一定是对的,比如受寒发烧,本来发烧是要自己想出汗,结果给你一降温,温度老上不去,没法出汗,就没法退烧。
有妈妈反馈积食发烧用温水擦拭没有任何降温效果。
如果自己出汗,或发汗,也只能暂时降温。
如果要用,则温水要稍微热一点儿别太凉,要不然容易又感冒。
可以擦后脖子、腋下、手心、大腿根处、脚心。
问:能否用冰冰贴或酒精擦拭降温?答:不能,都不适合。
小儿发烧是身体自己往外排病邪的过程,如果受寒,发烧就能祛寒。
任何情况只能去帮助小孩去病邪,而不是阻止发烧。
冰冰贴还会延长发烧时间,可能会短暂退烧,但会烧的更高。
@张思莱医师:为什么不建议使用降温的头贴:这是因为这些头贴只能促使额头局部温度下降,这个部位的小血管不足以降低全身的体温。
只是家长的安慰剂。
另外只要不是超高温≥41℃以上为超高热,是不会烧坏孩子的大脑的。
除非你的孩子是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高热。
@原始点医学:关于孩子发烧贴退热贴这一个情况,不知道这个产品为什么会推出市场,就头部一块冰贴就可以解决发烧问题,就一块冰贴就不会烧坏大脑了?真的很可笑,希望各位妈妈不要犯低级错误。
@怪手堂彭一峰: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孩子发起高烧用冰袋一激不就把整个代谢的汗毛孔给激死了吗?虽然是不烧了,但里面的热寒量就全部入体了,无意当中就给孩子加雪上了霜,为什么吃各种西药,孩子的烧就是好不了呢?就是这个原因。
把身体的机能全部控死在体内,无法代谢能好的了吗?一妈妈语:我默默流泪。
曾经我认为这个冰袋是物理降温。
到处宣传发烧不用吃药,看来不是所有外国月亮都圆。
@选择中医__董洪涛:我认为,物理降温非常不可取。
把冰块放在额头或枕部,那是冰住了督脉;放在腋下是冻住心经;放在腹股沟是冰住足太阴、少阴、厥阴;放在足底或手心是冰住手足少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