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元帅有哪些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抗日英雄事迹材料:弯弓射日战江淮——陈毅抗日英雄事迹材料:弯弓射日战江淮——陈毅陈毅,1901年8 月生,四川乐至人。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
曾任红军第四师师长、第六军政治委员、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等职。
红军长征后,他留守中央苏区,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副书记。
1938年春,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进入苏南敌后。
6月,先遣队在镇江西南韦岗伏击日军车队,“脱手斩得小楼兰。
”此后频频告捷,各路武装纷纷归附,建立了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四县人民抗敌自卫委员会,成功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38年7月,陈毅派管文蔚率部攻占扬中,搭起渡江北上的跳板,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原局的北上方针。
1939年8 月,新四军军部决定第一、第二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
为了取得北上的立足点,陈毅亲自到泰州对李明扬做了礼节性访问,并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向其写问候信,还慷慨赠予弹药和为其运输军火。
10月,陈毅从苏南东路调出东进主力,至扬中与管文蔚部汇合,以新四军挺进纵队名义进行活动。
12月初,陈毅第二次到泰州拜访李明扬,双方在抗日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达成口头协议。
在李明扬的默认下,1940年1月陈毅率部渡江北上,驻军江都吴家桥、嘶马、大桥一带。
为了在江北站稳脚跟,陈毅提出了“击敌、联李、孤韩”的统战方针。
陈毅第三次进泰州做“联李”的统战工作,消除了李明扬对新四军的误会和猜忌。
6、 7月交,陈毅部发起郭村战役,击溃李长江部。
舍身为国陈毅作文素材一,法国留学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于四川省乐至县张安井村的一个富裕家庭,小的时候在私塾读书,大一些进入学校学习。
1916年他考入成都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他前往法国留学。
在法留学期间,他认识了蔡和森等共产主义人士,开始接受共产主义。
1921年北洋政府派朱启钤前往法国借款,打算以中国的筑路权、采矿权、税收作抵押,借款3亿法郎,用来购买军火。
陈毅等留法学生对此十分不满,于是召开“拒款大会”,反对北洋政府出卖中国权益。
随后他们到中国驻法公使馆门前抗议,结果遭到镇压,被遣返回国。
二,投身革命1922年陈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他前往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法大学支部书记。
1926年他返回四川工作,参与泸顺起义。
1927年他前往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文书和中共委员会书记。
不久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背叛革命。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陈毅因此前往参加起义军,担任第11军第25师第73团政治指导员。
国民党派大军围攻起义军,起义军寡不敌众,损失惨重,被迫转战闽粤赣湘边界地区,进行游击作战。
1928年陈毅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党代表。
4月南昌起义部队与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陈毅则担任第12师师长,不久升任第四军军委书记。
1929年他又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代理前委书记。
1930年陈毅任红二十二军军长,率军北上,配合攻打吉安。
不久蒋介石派大军对苏区发动多次围剿,陈毅因此动员苏区民众与赤卫队,支持反围剿作战。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进行长征,陈毅则因为在作战时身负重伤,被迫留在苏区进行游击战。
当时国民党大军多次清剿留在苏区的红军,陈毅等人也与中央红军失去联系,但他意志坚定,不屈不挠,坚定的同国民党军进行游击作战,写下了《梅岭三章》等著三,抗击倭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陈毅代表游击队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合作。
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陈毅(1901-1972)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领导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陈毅将军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中国革命斗争和军队建设中的卓越成就。
一、陈毅的早年经历陈毅原名李龙三,出生在中国安徽省的一个贫困家庭。
他自幼聪明好学,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1921年,陈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开始了他漫长而充实的革命生涯。
二、陈毅的革命斗争陈毅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各项革命斗争。
他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为中国的反帝反封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陈毅担任了中共中央主要领导职务,组织指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中国抗击侵略者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三、陈毅的军事才能作为一个出色的将领,陈毅在军事战略和策略方面具备卓越的才能。
他对战争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始终准确,善于运筹帷幄,率领部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胜利。
陈毅的军事思想深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他注重培养和发扬人民军队的战斗作风,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支高度团结、纪律严明、善战强悍的军队。
四、陈毅的军事理论贡献陈毅在军事理论研究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结合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
他强调了人民军队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认为党的领导是人民军队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根本保证。
他还深入分析了中国特色军事、人民战争等问题,对军事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引领。
五、陈毅的军队建设贡献陈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致力于改革军队组织体制,提高军队建设的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
他注重军事训练,提倡军事科学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陈毅的政治贡献除了在军队建设方面的贡献,陈毅还积极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总体工作。
他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等重要职务,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陈毅的一生陈毅将军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奋斗,他始终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默默奉献。
[作文素材]喝墨水陈毅元帅名人故事
喝墨水陈毅元帅名人故事
陈毅元帅自幼好学,酷爱读书。
他看起书来,有时废寝忘食,达到入神入迷的程度。
有一次,陈毅到一位亲戚家去过仲秋节。
进门后,他意外地发现了一本自己渴求日久
的好书,于是便不顾几十里跋涉的疲劳,一头扎进一间空屋子里,兴致勃勃地读起来,一
边读还一边用毛笔作笔记。
亲戚几次催他吃饭,他都舍不得放下。
后来,亲戚只好把蒸好
的糍粑和糖给他端到了书桌上。
糍粑本该蘸着糖吃,谁知陈毅的'注意力全集中到书上去了,竟然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
过了一会儿,亲戚给他端面条来,见他满
嘴都是墨,大吃一惊,不由自主地“啊”了一声。
这下子,把外屋的人全引进来了,大家
一看陈毅那滑稽的样子,都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
陈毅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之后,诙谐地说:“喝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陈毅元帅的游击战故事
陈毅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中都有着卓越的表现。
在游击战争中,他也有着许多令人敬佩的故事。
1940年,陈毅元帅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湖南省南部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
游击战争。
他们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成功地打击了日军和汉奸势力,保
护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一次战斗中,陈毅元帅率领的部队遭遇
了日军的重兵围攻。
他们被迫撤退到一座山洞里,但是日军紧追不舍,陈
毅元帅和他的战士们陷入了绝境。
陈毅元帅决定采取一种非常勇敢的行动,他带领几名战士冲出山洞,向日军发起了突袭。
他们用手榴弹和步枪向日
军猛烈开火,制造了混乱和恐慌。
在这个混乱的时刻,陈毅元帅和他的战
士们趁机逃脱了。
这次突袭不仅让陈毅元帅和他的战士们成功逃脱了日军
的追击,还给了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他们继续在湖南省南部开展游击
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陈毅元帅的这个故事告
诉我们,游击战争需要勇气、智慧和毅力。
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刻,我们才
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取得最终的胜利。
陈毅的故事介绍_陈毅⽣活的时代 陈毅担任过许多部队的⾸长,在历史上留下过许多功劳,那么你知道陈毅的故事有哪些吗?下⾯由店铺为你提供陈毅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你。
陈毅的故事介绍 陈毅元帅戎马⼀⽣,在战场上创造了过⼤⼤⼩⼩各种各种的胜利也经历了⽆数的分别,可以说陈毅元帅对于中国的⾰命有着不可⾔喻的功劳,⽽⽼百姓⼼中对于这位伟⼤的将军也是万分崇佩与敬仰,这在著名的“陈毅托⼦”的故事中就能够看出这份浓浓的军民情义。
刚刚经历过皖南事变以后,陈毅作为新四军的代军长,带领⼿下的部队把军营驻扎在江苏盐城中,这张照⽚就摄于那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的陈毅元帅,他当时的妻⼦张茜以及他们刚刚出⽣的⼉⼦。
那是1942年,正逢抗战期间最为艰难的⽇⼦,⽽这个⼩⽣命就诞⽣在停翅港军部中,战况繁重的陈毅在⼉⼦出⽣的时候只来得及前来看⼀眼,便匆匆离开了,不是不讲感情,⽽是陈毅元帅肩负的使命太过于沉重。
同年年底,陈毅领军前往淮南,⽽孩⼦是不可能随从部队的,⽆奈之下,陈毅只能将⼉⼦托付给当地⼀位信得过的⼠绅,名叫邹鲁⼭。
这在当时的情况来说是⾮常危险的,邹鲁⼭完全可以拒绝,因为⼀个不⼩⼼,要是被敌⼈发现私藏新四军领导的孩⼦,可是会引来杀⾝之祸的。
但是邹鲁⼭夫妇却⼀⼝答应了下来,尽⼼尽⼒地保护陈毅的⼉⼦,更是在⽇军扫荡的时期,将孩⼦掩护过去。
直到43年端午节前⼣,陈毅才从邹鲁⼭家中接回了孩⼦。
这⼀段“陈毅托⼦”的佳话⾄今还在当地群众中⼝⼝相传,这种感情使⼈动容。
陈毅⽣活的时代 陈毅这个名字,包括与他有关的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的,陈毅的⾝影也总是会出现在影视剧中。
那么,陈毅是哪个朝代的?下⾯,让我们⼀起去看看陈毅所处的朝代吧。
陈毅出⽣于1901年8⽉,⽽1901年是光绪⼆⼗七年,⽽光绪是清朝末代皇帝载湉的年号,从1875年⾄1908年都是光绪的年号。
所以,陈毅出⽣之时,还是清朝⼈。
只是,陈毅出⽣之时,清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厦将倾。
关于陈毅的历史故事陈毅(1901年-1972年),原名陈岸田,湖南宁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元勋之一,历史上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革命家的身份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陈毅的一些重要历史故事。
革命之路陈毅自幼家境贫寒,但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奋让他获得了入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机会。
就读期间,陈毅深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对革命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1年,陈毅加入了中国,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工人和农民争取权益,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抗日战争岁月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毅担任了红军第四方面军副政治委员的重要职务。
在抗日战争中,他以高度的勇气和丰富的军事经验,领导红军部队与日军进行浴血奋战。
1941年,陈毅指挥第四方面军成功突围,与八路军会合,形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雏形。
他在战斗中一次又一次表现出优秀的指挥才能,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乡调研解放战争胜利后,陈毅被派往中国各地进行调研。
他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需求和困苦。
通过调研,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陈毅关注贫困地区的发展,提倡农村工业化,推动农民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
他的调研成果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外交事业陈毅不仅在军事和革命事业上有显著成就,他也是中国外交事业的重要代表之一。
1949年,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以后,他先后担任书记、国家副主席等职务。
陈毅积极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流和合作,代表中国参加了多次国际会议,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
他的外交工作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逝世与纪念陈毅于1972年9月6日逝世,享年71岁。
他一生坚定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为了纪念陈毅,中国政府在多个地方兴建了陈毅纪念馆,并将他的故居修复为陈毅故居纪念馆,供人民参观纪念。
2019年第6期他从未当过总司令,却被称作“陈老总”,这是因为他为人随和、令人亲近。
他既是开国元帅,又是诗人、外交家,曹禺说他性格可爱,夏衍迷他的妙语连珠,柳亚子称他为“兼资文武此全才”的将军。
毛泽东有句最普通的名言:“陈毅是个好同志。
”或许年代相隔久远,人们对这位文武兼备的儒将之风采,只能在他的文字传记中领略一二。
一台水力轧花机1922年,21岁的陈毅回乡时,做过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传为佳话的事情。
当时,农村生产力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清代时安装的农业机械。
以轧棉花的机械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陈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轧花机太过笨重,费时又费力。
为何不为乡亲们改装成水力驱动?也正好将学到的知识用之于民,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与知识的力量。
陈毅很快便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装的轧花机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轧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看稀奇”,面对大家的啧啧称赞,陈毅格外开心。
随后,他向留法的同学蔡和森去信,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不久,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已经同意他的请求。
1923年初,陈毅离开故乡到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他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如今,这台水力轧花机仍然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中。
“陈粟”之间不加点在我军战史上,有这么一对“黄金搭档”:陈毅和粟裕。
自八一南昌起义至20世纪50年代初,他们屡次合作夺取重大战果,并一直保持了亲密无间的上下级关系。
尤其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数度请求陈毅与自己同任职、共进退,成就了我军战史上的一则佳话——“陈粟”之间不加点。
在作战中,陈老总负责抓全局,粟裕负责谋划作战,他俩之所以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是因为两人都坚持在党性原则、纪律规范内开展工作,从来没有在争权夺利上动过心思。
即便1948年毛泽东决定将陈毅调至中原野战军、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依然坚称陈毅司令员对华东野战军不可或缺,最终经中央同意,粟裕只以“代司令代政委”身份总领华野军务。
陈毅元帅有哪些故事
陈毅元帅与象棋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陈毅元帅是位杰出的军事家和博古通今的诗人,殊不知他还是一位爱好象棋的高手,与象棋结下了浓厚的情谊。
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称他为“兼资文武此全才”的将军。
红军在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1933年盛夏的一天,骄阳似火。
烈日下,在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缠江坪,数以千计的群众,正在观看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省军区和永丰中心县委举行的一次体育友谊联赛。
这次比赛项目有:跳高、跳远、赛跑、泅水、走象棋、政治测验、文化考核等十余种。
江西军区司令员陈毅参加象棋比赛,他是一位象棋高手,“杀”了半天,一连打败了十几个对手,接下来,便与闻名永丰县的象棋大师、永丰中心县委书记李福槐对弈。
这时,观战者愈来愈多,挤得水泄不通。
摆开“战场”,只见陈毅大胆泼辣,猛冲猛杀,一展虎将英姿。
李福槐却不慌不忙,稳扎稳打,显出老谋深算的气度,几个回合,“杀”得对手只有招架之力。
陈毅大吃一惊,长长地呵了口气,心想:这位象棋大师果然厉害,得小心谨慎才是。
他提手抓抓头皮,两眼紧紧地盯在棋盘上,显然在运筹策略。
停了片刻,忽听“叭”地一声,陈毅一子飞出,深入到对方的腹地;对方也不示弱,大刀阔斧,谋取外势。
你来我往,跳马驾炮,出车走象,互
不退让,形成对峙状态。
李福槐这时推了推老花眼镜,不觉倒吸了一口冷气,心想:这位朋友如此棋路,看来自己必输无疑。
也许是由于心理上的缘故,李福槐只从小处着眼,他举着一个棋子“叭”地一声刚落下,突然发现失策,连喊一声“糟了!”本想悔棋,但想到“落子不悔大丈夫”的棋坛规矩,旋即把手缩了回去。
陈毅立即抓住战机,推车沉底,猛喝一声“将军!”李福隗一时措手不及,棋被陈毅的前后夹击给“将”死了,只得拱手认输。
比赛结束,陈毅获象棋比赛第一名。
当裁判员宣布成绩时,观众中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李福槐笑着一手拉住陈毅,一手翘起大拇指夸道:“佩服!佩服!真是打尽天下无敌手的将军。
”陈毅乐呵呵地说:“哎!亏你说得出,要不是你留个情面,我还差点被你困住了呢!我走南闯北,逢过许多高手,像你这么精明的棋艺的确少有。
”李福槐一听陈毅这话,自觉惭愧地摇了摇了头说:“老朋友过奖了。
”
正说着,传令兵飞马来报:前方战事吃紧。
陈毅拱了拱手:“后会有期。
”一转身飞身上马,“叭”地一声,枣红马昂头嘶叫,一溜烟地消失在滚滚尘土中…
1941年“皖南事变”后,就任新四军代军长的陈毅,在江苏中部的一次战斗中,忙里偷闲,先后两次与当地一位私塾教师对弈象棋。
第一次是在战斗前,陈毅以一胜二平取得胜利;第二次是在战斗结束后,陈毅则连输3局。
当问老先生为什么要先输后赢时,老先生坦诚地回答说:“您是一军之长,在临战前夕,我不能挫伤您的锐气,所以要输给您;在捷报频传取得胜利后,我让您在这个小战场上连吃
败仗,是希望你头脑冷静,不滋生骄气。
”陈毅听后,感触至深,后来还写了如下诗句:”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要翻车。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
1964年,陈毅元帅出访回国,途经贵阳时,饶有兴趣地专程游览了“花溪公园”,并特地到棋亭观棋。
他又情有独钟地写下了《花溪杂咏》七绝一首:“花溪棋亭位山腰,每人聚此费推敲。
劝君让他先一着,后发制人棋最高。
”
黄花塘事件真相
1942年,新四军军部转移到淮南盱眙地区的黄花塘。
是年,根据党中央统一安排,军部进行了整风运动。
时任新四军代理政委的饶漱石认为排挤陈毅的机会到来,于是借整风之机私下以军部名义打电报到延安,罗列出陈毅反对党中央、毛泽东的十大错误,史称“黄花塘事件”。
这次事件由于毛泽东的干预没有公开化,但它却像一个噩梦一直缠绕着陈毅。
直到全国解放以后,“高饶反党集团”事发,陈毅才讨回清白,如释重负。
当年,毛泽东调陈毅离开新四军到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七大”会议,以调解陈饶之间矛盾。
毛泽东曾秘诫陈毅:“凡事忍耐,忍耐最难,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
”1949年以后,身为上海市长的陈毅面临着工商业改造的困境,而身为华东局书记的饶漱石却迟迟不肯表态予以支持。
关键时刻,陈毅豁出去了,向党中央连发六封经济电报,赢得了毛泽东的赞扬。
而毛泽东也深谙陈毅的这块心病,早在揭批“高饶反党集团”之前便召见了陈毅,听取了陈毅
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意见,从而也就诞生了至今脍炙人口的诗篇《手莫伸》。
围棋外交
既任外交部长唐家璇这样说:“现在大家都知道‘乒乓外交’,我认为‘乒乓外交’之前,首先是‘围棋外交’。
”这是从未见诸报端的新外交提法,它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外交风云。
自二战结束后,中日两国间便陷于冷战状态,中日政府间交往中断,只保持了一部分民间交流,而建国后的中日外交则面临着新的考验。
50年代刚刚出任外交部长的陈毅正在寻找打开外交僵局的突破口,恰逢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这位闻名政坛的围棋迷抓住这一机会,亲自前往设在北京饭店的赛场与日本棋手对弈,并在宴会上提出,中日两国围棋界今后可以进行交流。
从此,也就拉开了中日两国间“围棋外交”的序幕。
唐家璇部长介绍说,陈毅正是抓住了围棋在日本的影响(日本有800万人下围棋),把围棋与外交联系起来。
在陈老总的热心推动下,日本棋界名人联合发表了呼吁书,要求日本政府改变对华政策,早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西哈努克回忆
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是陈毅生前挚友。
我见到他是在北京他的私人官邸。
在鸟语花香、石砌玉雕的花园内,年逾八旬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向我们透露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西哈努克回忆说,当年他的父亲去世时,恰逢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访问柬埔寨,当时两位中国领导人穿上了柬民族服装参加了
国丧活动,表示出对柬民族的尊重与友好,令他终生难忘。
后来,当他闻讯陈老总不幸逝世的噩耗时,提出前往八宝山参加追悼会,但这样一个起码的要求竟被当时“四人帮”一伙所拒绝,他悲恸欲绝。
所幸的是,后来毛泽东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他才被通知允许前往。
追悼会过程中,他始终搀扶着病弱的毛泽东,并听到了这位伟人对陈毅一生的高度评价。
毛泽东对张茜说:“陈毅是个好同志,他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所作的贡献,是已经下了结论的。
”
[陈毅元帅有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