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的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25.07 KB
- 文档页数:2
陈毅的孝母情怀作者:尹晴来源:《老友》2016年第03期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一个农民家庭。
父亲陈昌礼早年是私塾先生,举家迁往成都后,在重庆盐务局当抄写员,每月赚6块大洋养家糊口。
母亲黄培善出身于大户人家,嫁给陈昌礼后,自甘清贫为陈家生儿育女。
在陈家5个子女中,陈毅排行第二。
陈家以“耕读传家”,家风和顺。
陈毅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他5岁读私塾,9岁时进成都锦官驿初等小学渎书,12岁考入成都德胜乡高等小学读书,15岁考入甲种工业学校,17岁考上中国留法勤工俭学会成都分会留法预备学校。
母亲是陈毅少年时期品行的主要培育者。
即便当了元帅之后的陈毅,对母亲的训言也铭记在心。
而陈毅对母亲的孝顺在乡邻中也被广为颂扬。
1962年,陈毅担任外交部长期间,一次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便抽出时间回家探望母亲。
此时母亲已经重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服侍母亲的人刚刚给老人换完不小心尿湿的裤子。
看到儿子回来,母亲非常高兴,边拉着儿子的手说话,边用眼神示意身边的人把刚换下的脏裤子藏到床下。
细心的陈毅看到了这一幕,他笑眯眯地装作没看到,坐在母亲床边,关切地询问母亲的病情,聊着家长里短,母亲的话也多了起来,慈爱的目光望着儿子,仿佛眼前这个已经鬓发斑白的二儿子仍是当年私塾里的小顽童。
陈毅一会儿给母亲掖掖被子,一会儿找来梳子,给母亲梳理一下头发。
他抚摸着母亲瘦骨嶙峋的手。
回忆起当年为了供养5个子女读书,刚强的母亲放下富家女的身段,租几亩地种庄稼,卖得的钱贴补家用。
如今,儿女长大成人了,母亲却躺在病床上,而自己为了革命事业,也不能守在身边尽孝……想到这里,陈毅内心百感交集。
跟母亲聊了一会儿。
陈毅站起身环视四周,似不经意地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一愣。
羞赧地说:“是脏了的裤子,一会儿叫阿姨洗洗就是了。
”陈毅听了,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服侍母亲的阿姨急忙把裤子捡起来,要去洗。
【导语】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位的。
⼀个⼈如果都不知道孝敬⽗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民。
下⾯是分享的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叫陆绩,他特别孝顺⽗母。
6岁那年,⼀次他到袁术家⾥做客,袁术命⼈取出蜜橘招待他。
但他没吃,⽽是悄悄藏在怀⾥。
后来他向袁术⾏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滚出三个蜜橘来。
袁术⼤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 袁术听了⼤为惊讶,⼼想⼀个6岁孩⼉便懂得克制⾃⼰,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
2.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学家鲁迅的孝顺故事 鲁迅从⼩到⼤都拥有⼀颗孝⼼。
少年时,作为长⼦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亲请医买药等杂务。
母亲六⼗⼤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在⽣⽇将临时,⼜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
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请演员来家⾥唱戏。
这⼀天,全家热闹⾮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天。
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道湾购置了⼀套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返回绍兴,把母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
母亲爱吃⽕腿,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寄⽕腿给母亲吃。
母亲爱读⾔情⼩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程瞻庐的⼩说寄给母亲看。
3.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陈毅孝敬⽗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患重病的⽼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便不能⾃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常⾼兴,刚要向⼉⼦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意⾝边的⼈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会⼉,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百善孝为先的红色故事
咱今儿个就讲一个特别感人又能体现“百善孝为先”的红色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位大英雄,陈毅元帅。
那可是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威风凛凛的人物啊。
可就是这么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在对待自己母亲的时候,那就是一个十足的大孝子。
有一回啊,陈毅元帅已经是身负重任,忙得不可开交了。
但是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的老母亲。
老母亲住在老家,身体还不太好。
陈毅元帅就想啊,不管多忙,都得回去看看娘。
于是,他就抽空回了老家。
一进家门,看到老母亲正躺在床上呢。
那老母亲因为生病,身体很虚弱。
陈毅元帅那叫一个心疼啊,他快步走到床前,“扑通”一下就跪在了床边。
他拉着母亲的手,就像小时候母亲拉着他的手一样,轻声地跟母亲说话。
他说:“娘啊,儿子回来看您了。
您身体咋样了?儿子不孝,这么久才来看您。
”他的声音啊,温柔得就像涓涓细流,那眼里满是对母亲的关切和爱。
母亲一看到儿子回来了,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母子俩就这么拉着手,唠着家常。
陈毅元帅呢,还亲自给母亲端水喂药,就像一个普通人家孝顺的儿子一样。
他可没觉得自己是个大元帅就有啥特殊的,在他心里,母亲就是最重要的人。
你看,陈毅元帅在外面是指挥千军万马的英雄,回到家就是一个孝顺母亲的好儿子。
这就告诉咱们啊,不管你在外面有多风光,多了不起,孝顺父母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这就是“百善孝为先”的最好体现。
咱都得向陈毅元帅学习,把孝顺这事儿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所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
孟子说过:“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孔子说过:“孝悌为人之本。
”百善孝为先,如一条文明之河,流淌在中华大地。
一颗颗孝心的闪亮,一个个孝行故事,使我们这个社会竞相绽放出“孝敬”的花朵。
并且成为和谐社会文明的一种象征。
20世纪60年代初,62岁的陈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一天,他出国访问归来,得知母亲得了重病,陈毅一下飞机就匆匆忙忙去看望他的母亲。
一进家门,就看见他的母亲正让保姆把什么东西往床底下塞,陈毅问母亲藏了什么东西在床底下。
母亲知道瞒不住,告诉陈毅是她刚尿湿的裤子。
陈毅动情地说:“娘,您重病在身,我不敢在您的身边照顾您,着实难受,这裤子我马上拿去洗了,还藏着做啥子。
”保姆连忙拦他,认为他这么大个官怎么能洗屎尿裤子。
陈毅母亲也说:“你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怎能让你洗裤子?”陈毅笑着说:“您在我小的时候不知道帮我洗过多少尿布了,现在儿子长大了,就算不能报答养育之恩,也让我尽一尽孝心吧。
”说完,陈毅便躬身拿着尿湿的裤子去洗了。
陈毅乃一代伟人,尚能如此躬身为病重得母亲洗屎尿裤。
“官大不变儿子身份,位高不忘尽孝之心。
”陈毅元帅不愧为中华民族敬老楷模。
更是我们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
不仅是像陈毅这样的伟人才能做到如此尽孝,一个平凡的人也同样能做到。
“母亲有难,我一定得为她做点什么。
”这是22岁的赴美留学生彭斯得知母亲病重后所说的一句话。
听说母亲得了重型肝癌,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手术。
彭斯马上放下学业,从美国赶回广州,毅然切除了60%的肝脏给母亲,挽救了母亲的生命,更是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地悉心照顾着母亲。
他的这种孝心行为确实值得感动,也许,我们尽孝无需像彭斯这样行此大义。
一个电话、一个问候,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让它们操心……这些简单而微小的事情也是在尽一份孝道。
但是,生活中也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与彭斯相比,一个留学生在机场为了零花钱与母亲发生争执,连捅母亲9刀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父母养育了你,你怎么能不报答恩情?我看了一篇题为《陈毅探母》的故事,故事的内容让我深受感动。
故事讲的是在1962年,陈毅当时任中国外交部长。
一次,他率团从国外访问回来,路过家乡,决定抽出时间去探望病重的母亲。
陈毅的母亲年高病重,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她见到儿子来探望她,非常高兴,正要和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换下来的尿湿的裤子还放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底下。
过了一会儿,陈毅问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在床下了?母亲看着瞒不过去,只好说出了实情。
陈毅听了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侍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由我去洗吧!”母亲硬拦住,不肯让他洗,并说:“你是国家干部,做大事的,又打老远回来,快歇歇吧!和妈妈聊聊。
”陈毅急忙说:“我小的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条尿裤子。
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裤子,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呀!”陈毅说完,拿过来尿湿了的裤子和其他一些脏衣服,放在洗衣盆里,一边洗着衣服,一边和母亲叙谈起来。
最后,陈毅元帅把母亲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母亲看着他的背影,眼睛湿润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他不但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而且亲手把母亲的尿裤子和其他脏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的。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关心父母呢?高尔基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是的,没有母亲,我们从哪儿来?没有母亲,又怎么会有光荣和骄傲!
同学们,“乌鸦反哺。
孝顺的故事30个孝顺的故事:陈毅孝敬父母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走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十分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可是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十分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日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
他不忘母亲曾为自我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明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顺的故事:芦衣顺母的故事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回到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人都要挨冻。
母亲节作文400字:元帅敬母_母亲节作文今天,我在网上看了孝敬父母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的故事。
陈毅元帅试图从繁忙的日程中抽出时间去看望瘫痪的母亲。
陈毅元帅不仅给母亲带来了问候,还洗了她的裤子。
他还对母亲说了一句难忘的话:“你以前给我洗过几次裤子?我今天洗了十条裤子,这不能报答你对我成长的恩情。
”
今天是母亲节,我给妈妈做了一个礼物,祝妈妈母亲节快乐,希望她能常看看。
我也要向陈毅元帅学习,孝敬父母和长辈。
陈毅探母优秀作文
陈毅探母优秀作文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陈毅还是一位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建国初期,陈毅元帅忙于国事,不能够经常陪同母亲。
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远离母亲,相反他总是亲力亲为,自己能做的事从不麻烦身边的人。
记得有一次,陈毅元帅回家探望久病在床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长期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格外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自己换下来的尿裤还放在床边,急忙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底下。
陈毅因为忙于国事,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母亲,这次见面心里特别激动,他走到床前紧紧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询问母亲近况。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了实情。
陈毅听完,忙说:“娘,您久病卧床,行动不便,作为儿子的我不能陪在您身边照顾您,心里非常难过。
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您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见状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娘,我小时侯,您为了照顾我,不知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作为您的儿子我理应尽一份孝心,就是洗上十条尿裤,我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
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作为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陈毅不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对母亲的孝心,更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孝顺”是中国古往今来的一种传统美德,在人的一生当中,可以没有金钱,也可以没有荣誉,但绝不能没有孝心。
有了它,你才能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才能和别人相处得更加融洽。
为子者,必先尽孝义的实例篇一: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
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篇二: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
这个老莱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
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
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老莱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
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
“陈毅探母”的故事七年级191班王之也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讲的故事是“陈毅探母”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还不肯让他去洗,并说:“你是国家干部,做大事的,又打老远回来,快歇歇吧!和娘聊聊。
”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
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
同学们,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呢?其实父母亲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希望我们在需要时伸出扶助之手。
陈毅探母的名人故事引言陈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他的英勇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除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将领的形象,很少有人知道他身后的另一面,特别是他与母亲的感人故事。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索陈毅探母的名人故事,并揭示陈毅背后的温情与深情。
童年时期陈毅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在中国的江苏省农村长大。
他和他的母亲关系密切,从小就充满了亲情。
陈毅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母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她给了我无尽的爱和支持,充满了智慧和勇气。
”陈毅对母亲的依赖和感激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深厚的感情在他日后的人生道路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父亲的逝世在陈毅还很年轻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
这对于年幼的陈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失去亲人的痛苦让他对母亲的关爱更加深刻,同时也激发了他独立自主的精神。
陈毅回忆道:“母亲经历了巨大的悲伤和困难,但她始终坚强地支持着我,给我力量。
”探寻母亲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毅渐渐离开了家乡,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然而,他对母亲的思念始终如一。
每当有机会,他就会返回故乡,与母亲团聚。
即使在非常困难的时期,陈毅也不遗余力地寻找母亲的下落。
他通过各种渠道探听消息,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母亲。
重逢的喜悦当陈毅与母亲再次相见时,无尽的喜悦涌上心头。
陈毅对于与母亲的重逢充满了感激之情,并表示愿意为母亲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
母子俩在一起的时光格外珍贵,他们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经历,互相倾诉心声。
陈毅写道:“母亲是我心灵的支柱,她给了我照亮前方道路的力量。
”母亲的离世然而,命运的无情让母子二人的故事再次发生变化。
在陈毅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母亲突然因病去世。
这对陈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他的内心再次充满了失去亲人的痛苦。
陈毅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到家乡,亲自处理母亲的后事,向母亲表达了最后的敬意和思念。
母亲的精神虽然母亲已经离世,但她的精神继续在陈毅的心中存在着。
陈毅常常回忆起母亲的叮嘱和教诲,这给予了他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孝敬父母幼儿园小故事1.孝敬父母幼儿园小故事哭竹生笋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
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
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2.孝敬父母幼儿园小故事戏彩娱亲——老莱子老莱子,春秋晚期知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之一。
由于老莱子不愿“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于是隐居山林,自耕于蒙山南麓。
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对父母体贴入微。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
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
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子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其实那时的老莱子也年过70了。
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
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彩娱亲这个成语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
3.孝敬父母幼儿园小故事啮指痛心——曾参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参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的孙子孔伋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
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名人孝顺的故事名人孝顺的故事精品【5篇】名人孝顺的故事11、陈毅孝敬父母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
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感言】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黄庭坚,官居四品尚“涤亲溺器”,陈毅之位更高还为母亲洗尿裤。
黄母身边自然不乏佣人侍女,陈母床前当然也是守护有人,像洗涤便器、尿裤这类又脏又累的活儿,他们为何还要事必躬亲呢?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任何人都无可替代的,是做儿子的天职与本分,因为“养儿须报父母恩”。
2、百里负米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懂得感恩的人例子
懂得感恩的人例子在历史上和现代生活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名人故事:
1.陈毅元帅:
陈毅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之一。
他非常孝敬父母,1962年出国访问归国时,得知老母病重,不顾繁忙公务,立即回家探望。
他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
2.李宗仁将军:
李宗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对曾经教育过他的老师有着深厚的感恩之情。
尽管他的两位老师曾其新和另一位朱姓老师生活条件不佳,但李宗仁始终对他们照顾有加,不仅出资奉养,还为他们修建房屋居住,并派专人侍奉,每日亲自问安,体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尊师重道精神。
3.弗来明与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
虽然这里的描述未完成,但实际上提到的是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的故事。
尽管细节不准确,但弗莱明的确因为农民的儿子获救而与感恩有关(真实情况是弗莱明因观察霉菌偶然发现了能抑制细菌生长的青霉素,这一发现拯救了无数生命)。
这些名人的故事都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心怀感恩之心,用自己的行动回报那些帮助过他们或对他们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的人。
简单复述陈毅元帅孝敬母亲的故事
陈毅元帅是中国军事家、政治家,在中国革命战争和建设时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孝敬母亲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展现了他作为儿子的深情厚意和孝顺之心。
陈毅元帅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
他的母亲是他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支
柱和慈爱指导。
在革命和战争的风云变幻中,陈毅元帅从未忘记自己对母亲的责任和孝心。
在一次重要的任务派遣前,陈毅元帅知道这有可能是他生命最后的战斗。
他思
考着离别前应该做点什么,以表达对母亲无尽的孝心。
于是,他决定亲手为母亲绣制一幅锦旗。
陈毅元帅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细心地选材、构思并亲自绣制了这幅锦旗。
他在锦旗上精心地绣上了“平安顺利”和“一生一世平安”的字样,并以深深的爱意赋
予了这幅孝敬之礼。
在离别之际,陈毅元帅将这幅锦旗交给了母亲。
虽然都明白这是可能永远的离别,但陈毅元帅仍以坚强而坚决的目光对母亲说:“儿子一切都好,祖国也会平安
无事。
您放心,我会一直保持坚强和勇敢。
”
这幅锦旗成为了陈毅元帅孝敬母亲的象征,也是他对母亲的爱意和孝心的生动
表达。
尽管他遗憾地与母亲永远分别,但他的母亲在收到这幅锦旗后感到欣慰和宽慰,知道自己的儿子会继续坚守自己的责任并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陈毅元帅孝敬母亲的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范之一。
这个
故事提醒人们要尊敬和孝顺自己的父母,将家庭的温暖和关怀传承下去。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陈毅孝敬母亲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
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
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
朋友,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呢?
其实父母亲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希望我们在需要时伸出扶助之手。
当父母还年轻力壮的时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好吗?”随意买的宵夜,亲自煮一顿家常的晚餐,陪母亲逛逛街,唠唠家常,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这些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温馨。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成人,父母却愈来愈老。
他们变成了老眼昏花,
动作迟缓,手脚不灵便,思维迟钝,没有记性,说过的话以为不说,重重复复,唠唠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岁的小孩。
说话时,他们会突然想不起要说什么,甚至极可能最后连要做什么,都一并忘记;他们会重复又重复教过我们的故事和儿歌,沉醉在那些和我们一起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回忆中!他们会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有时还会感到孤独寂寞,痴痴呆望远处。
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们应该想到儿时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父母不厌其烦为我们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教我们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我们穿衣服、梳头发;每天教我们背儿歌,还要绞尽脑汁,去回答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古怪问题。
当时,父母做这些多么的耐心,多么的温柔,总觉得有了我们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
人们常说父母恩最难回报。
愿我们能以当年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那样,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谅他们,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哪怕只为父母换洗衣服,为父母喂饭送汤,为父母搽搽风湿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着父母的手,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让我们的父母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
学学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