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 复式折线统计图
- 格式:ppt
- 大小:4.92 MB
- 文档页数:20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第二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用途2.能够根据实际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3.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二、教学内容1.复习单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用途2.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用途3.能够根据实际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4.分析和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用途2.能够正确地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3.解读和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实验法4.探究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单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用途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单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用途,使学生可以联想到单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比较和联系。
2.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用途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简单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用途,让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3.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提供实际数据,让学生自行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进行比较和配对分析。
同时,教师可以在旁边进行指导和帮助。
4.解读和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可以提问和讲解,让学生区分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各个阶段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进一步了解和熟悉该种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六、教学评价1.基于学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质量和准确性,对学生进行评分2.基于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对学生进行评分七、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课时设置合理,能满足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初步学习和感性认识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规范用语和思路清晰,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八、实施方法1.教学时长:1课时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实际数据表格,教材3.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九、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已准备就绪,包括实际数据表格和教材等教学资料,同时也准备了适当的学习环境和工具,以便能够使得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实用8篇)篇1:小学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二、综合练习1、出示P77第2题(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某呢?(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某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
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
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复式折线统计图;2.学会读取和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3.培养学生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读取和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示一张有关某班级学生口味偏好的数据表格,与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据制成更直观的图表。
2. 讲解复式折线统计图1.复式折线统计图是用于展示两组及以上数据在一段时间或某一现象中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的图表。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需要标明横纵坐标并画出各数据点,点练成线,粗细表示数据量大小。
3. 练习读取和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1.给学生分发有关某景区不同年龄段游客数量的数据表格,并指导学生自行制作相应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自己制作的图表有什么规律和突出特点,让学生自我发现和总结。
3.教师展示其他数据和图表,进一步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与应用1.分组或个人制作一个有关本身生活学习中收集的数据制成图表,学生对于图表进行分析,总结规律。
2.学生研究文章或新闻中有关统计数据的信息,并加以分析。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制作和分析。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教学法:通过开放问答、答题竞赛、讨论发表等交互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学习主题的兴趣。
五、教具和材料1.PowerPoint:教师用来展示图表、讲解概念;2.有关不同数据统计的表格;3.纸笔、颜色笔、画板,学生用于制作图表;4.相关阅读材料或新闻。
六、教学评价1.通过废料统计图、新闻阅读、个人或小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2.对于学生制作的图表和分析报告进行评分,并形成评价报告;3.对于全班学生制作的图表、讨论分析的结果,并根据学生反馈得出教学总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