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禁限采区划分关键问题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3.99 MB
- 文档页数:4
广西地下水禁采区的划定龙四立;王露【摘要】Prohibited areas were delimited in four underground water overdraft areas of Guangxi,including Beihai City and Litang Town.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delimited scope,delimiting criteria and prohibiting conditions. As the key part of water resources,underground water is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related to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and is the control factor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verdraft induced geological disaster may lead to incalculable losses. The delimitation will help recovery of underground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分析了广西北海市城区、黎塘镇等4个地下水超采区内划定禁采区的范围、标准和禁采条件,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一旦发生超采而诱发地质环境灾害,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禁采区的划定,将使地下水生态环境尽快得到修复。
【期刊名称】《广西水利水电》【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4页(P26-28,45)【关键词】地下水;生态环境;超采区;禁采区;北海市;黎塘镇【作者】龙四立;王露【作者单位】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南宁 530023;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1.12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南临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东连广东,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邻云南,西南与越南毗邻。
浅谈地下水超采区划分郭秀红;赵辉【摘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实际开采量超过可开采量、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因开采地下水引发了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是判定地下水超采的主要依据.通过阐述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方法的概念、适用条件及应用,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尽快以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成果为依据,公布超采区范围,为新时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提供支撑.【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方法【作者】郭秀红;赵辉【作者单位】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100053,北京;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100053,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1.12地下水是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是保障我国饮水安全、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
在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发展需要、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对地下水自然属性认识不足等条件的影响下,我国曾一度盲目无序地开采地下水,造成许多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对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某些地区甚至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进入21世纪以来,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受到高度重视,为查清地下水超采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地下水超采区划分工作,并分别依据1984—1993年、2001—2010年基础资料完成两次全国性成果,摸清了不同时期我国地下水超采区分布情况,探索和完善了超采区划分技术,培养了专业队伍,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超采区治理奠定了基础。
目前多个省份已在超采区划分的基础上,开展了超采区严格管理和治理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地下水超采区的概念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成果及文献中多次提及地下水超采区,凸显了对超采区的重视。
然而许多人甚至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对地下水超采区的概念和界定并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给实际工作带来困扰。
浅谈渭南市城区地下水超采区现状及措施建议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是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治地面沉降的重要举措。
加强超采区治理工作,成为当前我市水资源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标签: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重要供水水源和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保证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和维系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治理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生态环境,对于更加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地下水资源,实现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超采状况1.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渭南市当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3.13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10.04亿m3,可开采量6.56亿m3,地表水资源量7.22亿m3,可利用量6.16亿m3。
渭南市中心城市现有水源井228眼(自备井190眼,自来水井38眼),2017年地下水开采量为3378万m3,占渭南市中心城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4570万m3 的74% 。
2.超采区状况依据《陕西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定与保护方案》,渭南市渭南城区划定地下水超采区1处,为一般超采区,总面积29.2平方公里。
年平均实际开采量2849.7万m3,占可开采量3079.5万m3的92%。
2017年超采区年度控制开采量为2695.26万m3,年度控制压采量为154.44万m3。
二、地下水管理保护达到的目标按照《水法》及《陕西省地下水条例》等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对于划定的地下水限采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按照“优先利用地表水,限制取用地下水,鼓励使用非常规水源”的原则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开展水资源论证,严格控制取用地下水,禁止高耗水、重污染的建设项目取用地下水;对已有的地下水取水工程,根据水资源条件、节水潜力及水源替代工程建设情况,逐步削减水量,压缩地下水开采总量,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采补平衡,到2020年在目前年均地下水开采量2849.7万m3的基础上,压缩开采量386.1万m3,允许最大开采量2463.6万m3。
煤矿开采中地下水问题探析地下水资源是矿业开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但是地下水也可能成为矿业开采中的障碍和问题。
尤其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问题更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在煤矿开采中地下水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一、地下水对煤矿开采的影响1. 对开采工人的安全带来威胁煤矿开采需要在地下进行,当地下水过多时,会造成井下积水,增加开采工人的作业难度和危险系数。
开采工人需要在积水的环境下进行作业,容易造成意外事故,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2. 对矿井内部稳定性的影响地下水的存在对煤矿内部稳定性造成威胁。
在地下水位深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岩层的固结增大,且含水层的厚度也增加,进一步增加井下岩层的不稳定性。
因此,地下水对煤矿内的通风、支护和矿井环境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 对煤炭开采效率的影响地下水的存在对煤炭开采的效率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井下积水导致下井作业受到限制,进而导致煤炭开采效率下降、生产周期延长,增加煤炭开采成本。
煤矿开采中地下水问题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所造成的:1. 自然水文地质条件煤炭床位于含水良好的地层当中,自然水文地质条件往往影响井下水位的高低,掌握好水文地质条件,对于监测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与演变有重要作用。
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人力工程操作导致底板下沉,通常造成底部透水层的破坏,导致井下水涌入。
另外,不适当的掘进顺序也会影响地下水的流动规律,进一步影响开采的效益。
3. 资源补给及排放措施不当煤矿为了保证矿山安全,如在开采过程中受到地质构造的强烈干扰,使地下水通过煤层或岩层的裂隙等方式侵入采空区等地区。
同时,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在城市和农村中排放大量工业废水与其他排放物质,导致井下水质的持续恶化。
1. 井下系统的监测与预测系统制定一个完善的地下水监测与预测系统,并不断提高矿山水文地质知识,以保证地下水位不会随意发生改变,保证采煤作业的顺利进行。
2. 采用合适的工程技术煤炭开采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工程技术处理底部透水状况,控制采煤过程中地下水涌入。
深圳市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划分方案为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保护我市地下水资源,防止因地下水过度开采引发的海水入侵、岩溶塌陷等环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规定,制定本划分方案。
一、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划分范围本划分方案划分范围为深圳市全境,总面积1996.78平方公里。
二、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划分标准(一)禁采区。
1.已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海水入侵、岩溶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区域;2.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地铁外侧起向外各200米范围及机场管理范围;3.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4.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中一级保护区范围。
(二)限采区。
深圳市境内,除禁采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均划为限采区。
三、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划分结果本划分方案以行政区(功能区)为划分单元,从城市建设、供水管网覆盖、饮用水源地保护、地质灾害预防、地下水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以及深圳市实际情况等方面划定各辖区禁采区、限采区范围,并将相邻辖区禁采区、限采区进行合并整合,划定全市地下水禁采区总面积612.18平方公里,限采区总面积1384.60平方公里。
具体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划分范围见附件。
四、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管理要求(一)禁采区管理要求。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取用地下水,现有地下水取水工程,取水许可有效期到期后一律封闭或者停止使用,但下列情形除外:1.为保障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进行临时应急取(抽排)水的;2.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临时应急取水的;3.为开展地下水监测、调查评价而少量取水的。
(二)限采区管理要求。
除对水温、水质有特殊要求外,不再批准新增抽取地下水的取水许可申请。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已批准的地热水、矿泉水取水工程应核定开采量和年度用水计划,进行总量控制,确保地下水采补平衡。
五、相关说明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范围原则上每5年修订一次。
煤矿开采中地下水问题探析煤矿开采是我国能源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的密集分布和煤层瓦斯的相互作用,地下水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
本文主要围绕煤矿开采中地下水问题展开探讨,力求客观、深入地分析地下水问题可能引起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为煤矿开采中地下水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地下水形成及其分布特点地下水的分布在不同的地质矿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煤矿开采地区,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煤层、矿层和岩层之间的夹水层中。
由于煤矿属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空间,地下水在这种封闭空间中的流动和迁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一旦地下水被破坏,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地下水问题。
二、地下水问题的影响1. 煤矿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煤矿开采时需要进行排水,排放地下水以保证矿井内部的安全。
煤矿开采也会破坏原有的地下水平衡,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地表土壤的松动和塌陷,甚至导致地表裂缝和地面沉降。
在一些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还会导致地表水资源的匮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周边生态环境的稳定。
2. 地下水污染煤矿开采中,矿井排放的废水和矿井垃圾等有害物质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污染。
矿井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煤尘、石灰土、石灰、硫酸盐、硫化物、氨氮和有机物等,这些物质一旦渗入地下水中,将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危及周边地下水供应和生态环境。
由于煤层瓦斯压力的变化和煤与矿层中的地下水压力的变化,地下水可能会涌出到地表,造成地表水logging,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
1. 加强矿井排水系统建设矿井排水系统是煤矿开采中解决地下水问题的关键。
在煤矿开采之前,应根据地质勘探工作确定煤矿的地下水状况,并合理设计矿井排水系统,确保矿井内部地下水的平衡和安全。
2. 严格控制矿井废水排放严格控制矿井排放的废水含量和排放标准,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保证矿井排放的废水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最小化,减少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关键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绿色环保理念的全面推行与实施,对自然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逐渐提高了重视程度。
但由于国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固体、液体等垃圾处理不当,造成地下水资源严重污染,甚至对人们的饮水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为了有效提高地下水污染防治效果,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需要加强落实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加强做好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以此提高地下水资源防治效果,避免出现二次地下水污染。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关键技术前言:由于地下水资源污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性,所以在防治工作开展中,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全面掌握地下水污染防治方式,才能够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保障地下水水质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下水污染防治效果,通过对分区划分关键技术的而有效运用,对地下水环境进行分区管理与治理,促使地下水污染防治效果可以得到全面提高。
1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关键技术的作用1.1实现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控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关键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污染区域进行分区划分,了解不同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实际情况,掌握地下水污染程度,从而根据不同区域地下水污染,从而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及时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
另外,在分区划分关键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及时参考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规范以及技术要求,做好地下水分区管控工作,以此有效掌握地下水污染分区防治要点,确保地下水污染防治效果可以得到有效提高,避免造成地下水环境出现二次污染问题。
1.2提高了地下水污染防治效果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其难度相对较大,而且传统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要求,整体防治效果较低,需要花费大量的施工成本,甚至会造成地下水资源二次污染情况发生,对地下水资源将会造成极大影响。
在分区划分关键技术的有效运用下,可以及时对每一个地下水环境进行区域划分,随后通过样品检测,对水质特点以及污染城市进行全面了解,以此采取相应的防治治理方式,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确保整体治理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提高,达到地下水污染防治治理目标。
煤矿开采中地下水问题探析我国的煤矿资源较为丰富,且分布面积很大,在资源存储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2018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7亿吨,在一次能源消费量方面占比69%,煤炭生产力已经提升到45亿吨每年,然而,在大规模开采煤矿资源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地下水流失以及污染问题,导致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诱发植被退化的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所以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应全面分析对地下水所造成的影响,大力开展监测活动,减轻对地下水产生的威胁,为其后续工作的实施提供帮助。
标签:煤矿开采;地下水问题;监测我国的煤炭资源存储量较高的区域,是水资源较为稀缺的地区,且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很高,所以在煤矿开采的工作中应正确进行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遵循生态文明性的原则,正确进行煤矿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评价处理,保证提升水资源的保护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1 煤矿开采中地下水问题一般情况下煤矿的开采方法有露天与井下两种,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质方面。
在井下工作中,进行开采处理的过程中主要是排水进入到地下水的流向以及流场出现变化,建设的过程中开挖阶段与运行阶段的工作面开挖,会导致原本的水动力场发生改变,在相关水动力场因素的影响之下,开挖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地下水泄水面。
与此同时,在煤矿实际建设工作与生产工作中,会导致地下水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煤矿的建设工作中、生产排污工作中都会产生污染物,对水质造成影响。
且在井下开采工作中,主要的污染因子就是石油类的排放物还有SS类型的排放物。
在井下开采工作中对地下水会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就是在水量方面,工业场地区域以及矸石场区域当中的地面很容易渗漏,所以会导致地下水的水质受到影响。
在露天的开采工作中,矿田剥采的工作中会出现矿坑水的聚集现象,在每层上面会覆盖含水层,流入到地下水当中,对其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其次就是在露天剥采的时候,雨天会导致污染物流入到地下水中。
此类矿坑水很容易受到相关生产操作与机械设备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因子主要就是石油以及SS。
***地下水限采区、超采区、禁采区地域划分为经济、合理与有效开发地下水资源,以满足各灌区农灌及工业,人畜等的需水需求,必对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进行合理的规划。
(一)规划分区依据在全面充分分析各平原的地下水补给、迳流与排泄,含水层盐性,复水程度,潜水埋深等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从农田灌溉的角度出发,以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依据,按平原区,以地貌单位,补迳排关系为依据,按所在平原的水文地质单元划分“亚区”,以地下水的富水程度与赋存条件为依据,按水量水质划分“小区”。
(二)开发利用规划分区据分区原则与依据,则规划区可分化4个灌区,分别是***平原灌区、***灌区、***灌区、***灌区。
1.***平原灌区(Ⅰ)Ⅰ1-1区域划分***平原灌区上游包括****乡、****镇、****乡、****北部;下游包括****乡、****镇*部分、**牧场部分、***农场部分、****部分。
Ⅰ1-2灌溉水量分配及机电井水量控制(1)***平原灌区水利普查内共有机电井1335眼(农业用水井1289眼、生活用水井38眼),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指标控制,***灌区分配地下水水量0.9078亿m3,平均每眼机电井抽水量控制在68000方以内。
(2)根据实地测量水源地五区506号井,四区405号井,三区310号井静动水位,***灌平均静水位在7-10米左右,平均降升变幅1.05-2.03米。
Ⅰ1-3限采、超采、禁采区域划分根据以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和实际测量机电井水位,现将****平原灌区上有区域的***乡、****镇、****乡、****镇北部,为单一砂卵石,水位埋深浅,含水层单井涌水量丰富,****平原灌区上游区域划分为限采区,可根据实际灌溉用水需要,合理取用地下水。
2.****灌区(Ⅱ)Ⅱ1-1区域划分****河上游包括****乡、****、*区域;下游包括****、****镇、****镇、*****乡区域。
地下水区域分布与污染防治研究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但是,地下水遭受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地下水污染呈现出加剧的趋势。
因此,地下水区域分布与污染防治研究成为了亟需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该问题。
一、地下水区域分布研究地下水是指地表以下,暴露在地球表面以下,通过渗透过程聚集起来的水体。
根据地下水运移、储存等特性,常常被分为不同的区域类型。
主要有河流沉积区地下水、冲积平原地下水、山地地下水和岩溶地下水等。
这些地下水区域分布类型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在中国,地下水资源丰富,它的总储量为1141亿立方米。
但是,由于长期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下水质量受到严重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地下水的分布研究中,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数值模拟技术、GIS技术等手段,对区域地下水的分布、形态、特征、稳定性等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地下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和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地下水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污染具有破坏力强、修复周期长等特点。
因此,要进行地下水污染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围绕着防治污染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探讨。
其中,主要包括地下水水位管理、地下水水质监测、地下水环保治理、地下水修复等方面。
地下水水位管理通过调控地下水水位,来控制地下水位的下降,减少引起地下水污染的因素,从而达到预防污染的目的。
地下水水质监测是为了解地下水水质状况,预测可能发生的污染,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源,以保证地下水水质的安全。
地下水环保治理通过技术手段对地下水环境进行改善,改变环境中的污染因素,以达到减少地下水污染的目的。
地下水修复是指通过生物、化学、物理等方法对污染地下水进行改善和修复。
地下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保护措施摘要:过去,为了保障人们的饮水需求,我国很多地方都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开发,地下水给人们饮水、农业灌溉以及畜牧养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与此同时,长期对地下水的开发导致地下水超采现象突出,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有鉴于此,本文对地下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超采危害性治理措施地下水资源的水质与其它河流等一般水资源相比较,其的水质好、水量稳定,极为适合人们饮用、农田灌溉、畜牧养殖用水等,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当前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与运用,造成了地下水位的下降、海水入侵、污染等问题,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受到了直接性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管理与控制,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治地下水超采所带来的各种危害。
一、地下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一)地下水污染当前人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地下就必须要通过河流水进行补给,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但是,当前人们将工业化工污水偷偷排入河流河道水资源中,对其造成了严重的化学性破坏与污染,导致河流水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受污染的河水渗透到地下,会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给周围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例如:我国水质监测部门对我国某省份的22 个傍河取水的城市地下水资源进了抽样监测,依据监测结果显示,水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个别几个城市的监测水质污染严重超标。
对其的污染源展开调查发现,由于某省份属于我国重工业基地,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大多数都是属于典型的工业污染,由此可以说明,在成地下水资源污染的主要源头就是人类的不文明生活习惯以及不良工业企业的不文明排污造成的。
当前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在大量运用地下水的同时,还需要排出大量的化工污水,这些污水没有经过科学的降解等处理,就直接的排出,渗透入地下,就会造成严重的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几个问题的浅议张建成(山西省大同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山西大同037006)[摘 要]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城市出现地下水超采现象,并伴随水环境问题。
本文论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认为采用水资源变值理论评价地下水超采地区的水资源量比较合理,同时对“三水”转化关系、水资源还原问题、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定及超采区类型的划定进行了讨论,提出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在关注开采量的同时,还应重点关注同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关系。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三水”转化;水环境[中图分类号] P 64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184(2005)02-0118-03[收稿日期] 2005-03-04[作者简介] 张建成(1968-),男,山西大同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管理和研究工作。
Pr i m ary D iscussion on Severa l Issues for Explo ita tion and Util iza tionof W a ter Resources i n the Groundwa ter Overdraf t AreaZHAN G J iancheng(W ater R esou rces M anagem en t Comm ittee O ffice of D atong C ity in Shanx i P rovince D atong ,Shannx i 037006)Abstract :W ith rap id developm en t of nati onal econom y ,the con tradicti on betw een supp ly and dem and of w ater resou rces is m o re and m o re p ro truding .M any cities has app eared groundw ater overdraft and fo llow edw ith the w ater environm en tal p rob lem s.T he article discu sses som e questi on s from five asp ects and th ink s that app ly the value variati on theo ry of w ater resou rces to evaluate the vo lum e of w ater resou rces is m o re reason 2ab le in the overdraft area .A t the sam e ti m e ,it discu sses the relati on am ong “th ree -w ater ”tran sfo rm ati on ,w ater resou res sto ring ,the divisi on of groundw ater overdraft area and the p artiti on of their typ es and p u ts fo r 2w ard that shou ld p ay m o re atten ti on to the variati on of groundw ater dep th w ith the atten ti on to the exp lo iting am oun ts w h ile exp lo it and u tilize the groundw ater .Key words :groundw ater overdraft ,“th ree -w ater ”tran sfo rm ati on and w ater environm en t 水资源做为基础能源,开发利用程度越来越广泛。
我国地下水超采区管理探讨穆恩林【摘要】面对地下水超采问题,各地通过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开展治理,但因地下水开发利用涉及多个部门,如何做好顶层设计、系统治理,成为下一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超采区管理不等同于超采区治理,管理体制重于治理措施.本文聚焦超采区管理现行体制机制,梳理现阶段超采区管理手段和治理措施,分析超采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7(039)006【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超采区;管理;问题;建议【作者】穆恩林【作者单位】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8需求增长及水资源短缺所导致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得我国部分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及生态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2012年,水利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基本查清全国范围内现存地下水超采区,为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管理提供了支撑。
地下水超采在一些地区引发了环境地质及生态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前,大多数存在地下水超采区的地区都认识到超采区治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加强地下水管理制度建设,划定禁采区和限采区,制定超采区治理方案和年度计划,积极实施治理工作。
超采区治理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水利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但制度框架如何建立、涉水多部门如何衔接、各项措施如何推进、评估考核体系如何建立等问题目前亟待解决。
本文以超采区现状为基础,重点分析超采区管理体系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环节,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根据地下水开发利用目标含水层组的地下水类型,将地下水超采区划分为裂隙水超采区、岩溶水超采区和孔隙水超采区;根据超采面积大小,将地下水超采区划分为四个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下水超采区;根据时段内年均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速率、年均地下水超采系数以及环境地质灾害或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将地下水超采区划分为一般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4]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技术大纲)。
1006-8139(2001)03-0085-03关于在引黄太原供水区设立地下水禁采区问题的研究武全胜1 薛凤海2 兰康杰3(1山西省水利建设开发中心 2山西省水资源研究所 3山西省引黄入晋领导组办公室)文摘:引黄工程通水后,在供水区设立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用引黄水置换超采的地下水开采量,实现供水区水环境的改善、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引黄工程的良性运营。
关键词:引黄供水区; 地下水; 禁采区1 万家寨引黄工程太原供水区概况万家寨引黄工程太原供水区(以下简称供水区)的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太原市的6区1市,即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迎泽区、晋源区、小店区和古交市,总面积3000 。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省的1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全省人均值的2 3倍,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到全省的33 8%,特别是钢铁、化工、重型机械制造、电力工业在全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依据地形地貌特征、含水介质及地下水类型可将太原供水区的地下水系统划分为盆地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溶山区岩溶裂隙水、山区河谷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大类型。
现状年(2000年)供水区的市区部分总取水量43623 2万 ,地下水开采量37837 1万 ,占总取水量的86 7%。
2 在供水区设立禁采区的必要性太原市长期以来严重缺水,其主要表现形式是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地下水资源的长期 透支 ,将直接威胁到资源的本身,使水资源的可持续性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制约供水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引黄太原供水区在引黄工程通水以后,城市供水水源短缺的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这将是太原市城市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太原市今后解决本地水资源短缺的唯一依靠。
在引黄工程通水以后,应通过对水资源统一规划、优化配置、科学调控、严格管理,适当压缩地下水开采,在解决地下水超采、改善太原市水环境的同时,为引黄水开辟出一定的市场空间,使引黄工程实现稳定、良性运营,这是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煤矿开采中地下水问题探析煤矿开采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问题一直是困扰煤矿企业和相关环保部门的难题。
地下水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本文将从地下水问题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下水问题的成因1. 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大量排水在煤矿地下开采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矿井的安全和顺利生产,需要不断排放地下水,以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地下水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频繁的排水不仅会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还可能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枯竭,造成地下水文化环境的破坏。
2. 地下水与煤层裂隙的联系煤层与地下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地下水在煤层中流动,受煤层的影响,地下水的流动路径也会发生变化。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井开采工程对地下水流动路径的影响,地下水可能会受到严重扰动,甚至形成大规模的地下水突出现象。
3. 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质的影响煤矿开采会使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和重金属物质溶解并浸润到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质量的下降。
尤其是在露天开采的煤矿中,腐蚀性物质和废水的排放会使地下水受到更严重的污染。
1. 矿井安全生产受到威胁地下水问题直接影响到矿井的安全生产。
地下水突出会给矿井的围岩带来破坏,导致矿井的坍塌和水患等灾害。
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也会对矿井设备造成腐蚀,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
2. 周边环境受到污染地下水的流动路径与周边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地下水问题会影响周边土壤和水源的质量,甚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特别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水,这些废物的排放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3. 地下水资源受到破坏1. 加强科学调控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根据地下水情况采取相应的科学调控措施,包括进行合理的排水工程设计、严格控制排水量、采取合理的注水补水措施等,以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2. 提高环保意识对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需要加强环保意识,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防止地下水资源的进一步污染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