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国际航空法
- 格式:ppt
- 大小:337.00 KB
- 文档页数:59
国际航空法一、领空及其界限问题(23)(一)领空(13)领陆和领水上空的那部分空间,是国家领土不可分离的部分,完全受国家主权的支配。
(二)领空的界限问题(16)关于领空的界限分歧很大,至今未能解决。
在划界的高度上主要的主张有:1、航空器上升最高限度说,即距离地面30-40公里高度为空气空间的上部界限;2、空气构成说,即以空气中不同大气层的特点为根据;3、有效控制高度说,即以地面国能行使有效控制的高度;4、卡曼管辖线说,即以离心力开始取代空气成为飞行动力的地方;5、卫星轨道最低近地点说,即以人造卫星轨道离地面最低高度为标准。
二、国际航空法体系(63)(一)航空法的条约体系可分为三类:(18)1、确定一般航空法律制度的条约,如1944年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又称《芝加哥公约》;2、关于航空运输业务的条约,如《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3、关于航空安全的条约,如《东京公约》、《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
(二)国际航空的基本制度(27)1、地面国家的主权。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在其领空行使主权:(1)制定航空法律和规章;(2)在空间设“禁区”;(3)保留“国内载运权”。
2、航空器的法律地位。
航空器具有登记国的国籍。
航空器飞越他国领空时,受领空地面国法律管辖。
在公海,航空器仅受其国籍国的法律管辖。
3、国际航空运输。
是指航空器跨越它国领空从事运送客、货、邮的国际航空运输业务。
公约对国际航空飞行分为定期国际航班飞行和不定期飞行两种。
前者必须经有关国家的特准或许可。
后者可以事先不需要获得批准,有权飞入或飞经其他缔约国的领土而不降停,或作非运输业务性的降停,但该国有权命令它降落。
(三)国际民航的损害赔偿责任(18)1929年《华沙公约》对承远人的责任制度作了具体的规定。
在1971年和1975年两次修改中把“主观责任制”改为“客观责任制”即“无过失责任制”,指旅客的身体、行李或货物遭受损失时,承运人无论有无过错均应承担责任。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国际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营,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旅客、员工和航空公司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国际航空公司的所有员工,包括但不限于飞行员、乘务员、地勤人员、管理人员等。
第三条国际航空公司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公司运营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高效化。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国际航空公司设立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及各部门,各层级应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公司发展。
第五条董事会负责公司战略决策、重大投资、财务预算等事项。
第六条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总经理及各部门的工作,保障公司合法权益。
第七条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运营管理,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第八条各部门应根据公司整体发展规划,制定本部门的工作目标和计划,确保各项业务顺利开展。
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九条国际航空公司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晋升、奖惩等方面。
第十条招聘制度:公司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招聘规定,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人才。
第十一条培训制度: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十二条考核制度:公司应建立健全员工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工作表现、绩效等进行考核。
第十三条晋升制度:公司应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业绩,制定合理的晋升制度。
第十四条奖惩制度:公司应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对违反规定者给予处罚。
第四章财务管理制度第十五条国际航空公司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公司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第十六条财务制度:公司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财务制度,进行财务核算、预算、审计等工作。
第十七条资金管理制度:公司应加强对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十八条成本控制制度:公司应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十九条国际航空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公司运营安全。
国际航空法的主要内容
国际航空法是涉及国家之间航空活动的法律体系,旨在确保航空运输的安全、效率和公正。
它主要涵盖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 主权与领空:国际航空法确认每个国家对其领土空域的主权。
每个国家在其领空内有权行使管辖权,并制定适用于其领空的法律与规定。
同时,国际航空法也规定了国家之间的空中通行权,即航空器在飞越其他国家领空时需要得到许可。
2. 航空器注册与运营:国际航空法规定了航空器的注册要求和程序。
每个国家都有责任确保其注册的航空器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并制定适用于其航空器的运营规定,包括飞行规则、设备要求和运营准则等。
3. 航空安全与防止恐怖主义:国际航空法致力于确保航空运输的安全。
它要求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预防恐怖袭击和其他非法活动,包括通过飞行安全标准、安全检查和边境控制等手段来保护乘客和航空器。
4. 航空事故调查与责任:国际航空法规定了航空事故调查的程序和责任。
当航空事故发生时,相关国家有责任进行调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此外,国际航空法还规定了航空运输的责任和赔偿机制,确保受害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5. 航空协定与合作:国际航空法鼓励国家之间通过签订航空协定来促进航空运输的发展与合作。
这些协定可以涉及航空权利、航空运营许可、航空器租赁和航空货运等方面,以促进航空业的发展和国际航线的开通。
总的来说,国际航空法是确保航空运输安全、有序和公正的重要法律框架。
它涵盖了领空主权、航空器注册与运营、航空安全、事故调查与责任以及航空合作等各个方面,为国际航空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国际法第六章航空法与外层空间法国际法第六章航空法与外层空间法第一节航空法1、航空法,又称“空气空间法”或“国际航空法”是指适用于空气空间、调整各国民用航空活动的法律关系的原则和规则的总称。
2、地球上的整个空间分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
3、空气空间分为领空和公空两个部分:国家领陆和领海的上空是“领空”,国家对其享有完全和排他的主权;领空之外是“公空”各国享有飞行的自由。
4、国际航空制度(一)一般原则,由于领空主权是排他的,一般国际法不承认一切外国飞机在领空内享有类似外国船舶在领海所享有的无害通过权。
因此,一般外国飞机,无论是军用飞机还是民用飞机,都必须得到地面国同意之后才能进入其领空,否则就构成侵犯领空主权的国际违法行为,地面国有权采取相应措施。
(二)国际航空协定,正常情况下,对于外国航空器的进入,国家给与同意的基本方式有两种:第一,双方可以以签订航空协定的方式建立航空关系,相互给予同意;第二,如果双方缺乏以协定为基础的航空关系,就只能就每一个案分别给予批准。
5、1919年的《巴黎航空公约》是最早的全球航空公约,1944年以后被《芝加哥公约》所取代。
《芝加哥公约是目前最为重要和最具普遍性的航空公约》,被誉为“调整国际民用航空关系的宪章性文件”。
1)领空主权原则作为《巴黎航空公约》的继承者,《芝加哥公约》再次确认了领空的主权原则。
从航行和航空运输的角度看,该原则可以表现为以一些具体权利:(1)缔约国有权在本国领空范围内设立空中禁区,在非歧视的基础上,可禁止或限制外国航行器的飞入。
(2)各国可保留国内两地载运权,指允许本国航空企业经营。
(3)有权制定有关外国航空器在境内飞行的规章。
2)航空器的分类航空器分为国家航空器和民用航空器。
国家航空器是指用于军事、海关和警察等国家部门的航空器,《芝加哥公约》仅适用于民用航空器,不适用国家航空器。
国家航空器要飞越另一缔约国领空或在其领土上降停,须得到其同意或者两国间特别协定的许可。
国际航空法的主要内容国际航空法,是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制定的各项国际性规定和标准,用于管理国际民用航空的安全、航行、空间、信息安全、护理、环境等方面的问题,维护国际民用航空的合法权益。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国际航空法的主要内容。
一、安全国际航空法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航空安全。
它以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如飞机驾驶员必须获得足够的技术和经验,乘机人员必须遵守安全基本法规,机场和空域必须按照规定建设和保护,航班运行必须严格按照预定计划执行。
二、航行航行是国际民用航空的基本活动,涉及飞行路线、天气、空中交通管制等方面。
国际航空法中规定了各种航空器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安全的航行。
此外,还规定了各种天气条件下飞行的相关规定以及无线电通信等方面的规定。
三、空间空间的管理是国际民用航空的重要部分。
国际空间被划分为不同的航空区域,各个国家都有其自己的责任区域,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监督各种飞行活动。
国际航空法还规定了航空器在国际空域和国内空域的飞行规则、高度、速度等方面的规定。
四、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当前数字化时代的保障,而在国际民用航空中,信息安全也至关重要。
国际航空法规定了如何防范恶意攻击、恐怖袭击和黑客攻击等可能影响航空器等设备的安全的情况。
同时,还规定了机场设备、航班信息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五、护理国际民航护理是指国际民航组织为乘客、机组成员和航空器提供的服务。
国际航空法规定了各种航空器的标准和规范,并要求航空公司必须向乘客提供必要的关爱和照顾,保障其在飞行期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给予乘客必要的赔偿和帮助。
六、环境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国际民用航空也越来越注重其对环境的影响。
国际航空法规定了各种飞行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同时,国际航空法还规定了噪声控制、排放控制、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环境规定。
综上所述,国际航空法主要内容涉及了安全、航行、空间、信息安全、护理、环境等方面,它们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保障国际民用航空的合法权益,并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