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本质回归(顾俊琪)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34
践行“让学引思”,让课堂提问更有效作者:张爱辉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8年第03期“让学”意在使学生主动亲历学习的过程,从而达到会学、乐学、善学。
而“引思”就是引导、启发、唤醒。
旨在促使学生努力思考,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让学生爱思考、会思考。
“让学引思”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打造“让学引思”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核心理念的具体落实。
一、课堂提问的现状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还能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的开展学习探究,巧妙而恰当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还能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氛围,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落实学生的主题地位,进而达到提高我们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但在目前的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提问主体较单一。
有的课堂一味的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或解决问题这样的形式展开。
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所提的问题与学生自主需求关系不大,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没有多大的价值。
(2)候答时间短。
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在提出问题后,急忙让学生回答,不留思考、交流时间,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3)问题难度把握不好。
放手让学生设计问题,易提出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其他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情况。
这样的提问脱离了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影响了教学效果。
此时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要从众多问题中选取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的问题。
(4)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
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这样的提问失去了意义。
科学课堂教学需要回归“本真”
林君祥
【期刊名称】《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当今科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假”的现象。
如追求气氛热闹的活动开展;无法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情境设置;缺少自主思
考交流时间的合作探究……这样的虚假教学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教师过多关注教学预设及自我展示,
【总页数】5页(P70-74)
【作者】林君祥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中学初中部浙江嵊州31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我们需要怎样的中职语文课堂——中职语文课堂回归“本真”阅读教学案例研讨报告 [J], 史晓咏
2.科学课堂教学需要回归“本真” [J], 林君祥
3.回归教育的本真--读刘再复《回归古典,回归我的六经》 [J], 黄巍
4.本真教育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的实践 [J], 严晓蕾
5.践行“本真教育”,让教育回归本真——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本真教育”纪实 [J], 张德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随笔:实现课堂教学本质的理性回归教育随笔:实现堂教学本质的理性回归近期,xx市在全市中小学堂教学中大力开展“学进去讲出”(“学讲计划”)活动,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推进堂教学改革。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有幸在实施这项活动的过程中,和本次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了一次“亲密接触”,深切感到各级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们都在为素质教育往深处走而不断探索。
同时,我也收获了一些体会和心得,相信我是有所成长的。
在我看,“学讲计划”比较好的厘清了许多盘亘在一线教师心头的问题。
一、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关于教学的本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认为教学相长,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有的认为教学就是我讲你听,不重过程只管结果,有的认为教学就是教会人生存。
我认为教学如果把孩子们教成千篇一律、没有创造力、缺乏创新意识的“人才”,教育就没有了发展的意义。
所以,教学即是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的、创造的学习。
“学讲计划”正是把握住了这一本质规律,以罗杰斯学生中心教学思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为指导,深入探索有效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会、会学以及学生人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揭示有效教学对教师劳动价值和专业发展的意义,从而推进学与教方式转变的行动计划。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
”“学讲计划”把教与学剥离出,“教”是一方面,专注于教的能力和方法,“学”是另一方面,区分为学生“学进去、讲出”,从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说,符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范畴,它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这也是当今很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二、学习的自主权交给谁。
以往,我们比较多的强调老师在堂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在程导入、树人育人、教育管理等方面,老师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积极作用,从而导致“我讲了你应该就会了”的错误观念,没有从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入手。
回归课堂与以研促教:提升教育质量的双重策略回归课堂,以研促教的总结引言在教育领域,回归课堂和以研促教是两种重要的教学理念。
回归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课堂上的实时互动和问题解决;以研促教则是以研究为导向,通过研究和实践的结合来提升教学质量。
本总结将探讨这两种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回归课堂的重要性回归课堂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回归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回归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研促教的概念和意义以研促教是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将教学和研究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这种教学方法的意义在于:首先,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通过参与研究活动,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其次,以研促教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最后,以研促教可以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回归课堂与以研促教的结合将回归课堂和以研促教相结合,可以发挥二者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具体而言,回归课堂可以为以研促教提供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知识;同时,以研促教可以为回归课堂提供研究背景和理论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策略。
这种结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具体实施策略与步骤实施回归课堂和以研促教的具体策略和步骤包括: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互动;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策略;再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实践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回归教育本质的课堂
孟凡永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课程》》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
判断基础教育改革成功与否。
主要是看课堂
教学是否发生了变化。
课堂不仅仅承载传授知识的功能,还承担着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的重任,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然而现实的课堂改革仍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追求形式上的“活”,缺乏实质性进步;教师提问虽多,【总页数】1页(P8-8)
【作者】孟凡永
【作者单位】河北省卢龙县教育局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21
【相关文献】
1.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教育本质及现象思考 [J], 王均刚
2.让课堂教学回归教育本质 [J], 齐达刚
3.构建生态课堂,回归教育本质 [J], 宋广玲
4.乐乐课堂:回归教育本质 [J], 冯珊珊
5.构建道德课堂回归教育本质 [J], 张先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通用11篇)让学引思心得体会第1篇语文课如何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迈入“让学引思”的教学轨道?9月20日,富安镇富东学校语文组一至九年级全体老师结合对桂会老师二年级语文公开课的点评,集中探讨了这个问题。
桂会老师介绍了公开课的构思和上课体会之后,全体语文老师积极发言,紧扣“让学引思”的教学模式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学习心得。
周善兰老师肯定了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就桂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指导之后再朗读提出了恳切的意见。
杨小丽老师侧重就写字指导环节的“让学引思”步骤做了自己的解读;吴秀珍老师则结合朗读指导侃侃而谈,指出面对低年级学生“让学引思”需要爱心、耐心、苦心;杭庆萍主任则对桂老师与学生的互相致礼影响深刻,她着重谈到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认为这是“让学引思”的情感基础。
其他老师也纷纷发言,点评气氛热烈,大家对“让学引思”的教学思路有了清晰的认识。
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齐心协力,真正迈向“让学引思”的教学之路。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第2篇20xx年4月28日,我怀揣梦想走进了响水县第一小学,参加了“20xx 年盐城市小学数学课堂“以生定教,关注常态课堂;让学引思,聚焦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暨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共12节数学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其感想如下三个方面:1、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体现了生本课堂。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教学”,这就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
因此,12位参赛选手凭借对新课标理念及“让学引思”内涵的独特理解,他们深厚的功底、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精炼的语言,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更让我近距离的感受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采及精湛的教学艺术。
例如,盐城市第二小学王琴老师的“相遇问题”一课,学生初步尝试列式后,老师并没急着对学生的答案下定论,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小明和小芳两家相距多远”,通过独立思考,画图整理和列表整理,小组交流后,学生找到了“数量”关系,总结出了画图和列表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
让学引思: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顾俊琪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让学引思”是盐城市教育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主张。
“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以让学习活动真正发生、让思维活动真正发生、让课堂生成真正发生、让自我评价真正发生为实践要领,通过行政推动、科研拉动、典型带动、活动驱动,切实改变课堂教学生态,致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教育本质真正回归,形成区域教学监测机制。
【总页数】5页(P14-18)
【作者】顾俊琪
【作者单位】[1]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盐城2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四轮驱动助推区域课堂教学改革——阳城县北留联校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纪实[J], 刘群;
2.论区域推进“让学引思”课堂改革的教育生态学基础 [J], 张权力;顾俊琪;刘红
3.“让学引思”:为能动学习而设计——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J], 马群仁
4.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全省农村中小学区域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在潍坊昌邑市隆重召开 [J], 黄海涛
5.海南州高级中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J], 周俊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马潇
【期刊名称】《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年(卷),期】2015(000)011
【摘要】课堂教学要回归本真,就需要教师们有智慧,少教、精教,点石成金的教,通过精妙的点拨,引领学生信心百倍、有滋有味的学语文.让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简单些、灵动些,并充满智慧,让孩子们爱上语文.
【总页数】1页(P77)
【作者】马潇
【作者单位】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江苏省2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的思考 [J], 仇存玉
2.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的探讨 [J], 王仙娣
3.计算,让数学课堂教学回归本真——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初中学生计算能力[J], 陈瑜
4.浅谈回归本真的语文课堂教学 [J], 杨飞
5.让小学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J], 王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学引思心得领会 3 篇5 月 19 日上午,盐城师范学院教科院的顾俊琪教授给我们讲了《让学引思讲堂教课的实质回归》,第一,顾教授给我们论述了讲堂教课为何要“让学引思”,鉴于对现实讲堂的反省,鉴于对讲堂改革典型的甄别,顾教授说:学校讲堂教课改革不该不过讲堂教课模式由此及彼的变换,而应当是意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使有效学习的多样实践。
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听完顾教授的讲座,我有一些感悟:“鉴于少儿立场”的讲堂是鉴于尊敬少儿的美晴本性,是为了激发少儿的精神动力,努力让教课爆发智慧光辉的讲堂,是推进少儿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有利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少儿就其本性来讲,是富裕研究精神的研究者,是世界的发现者”。
自由和研究是少儿的本性和本意,鉴于少儿立场就是适应这类本性,固守这一本意,引领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发现。
少儿是基础教育的对象,“现实的少儿” 是其对象,“可能的少儿”也是其对象。
基础教育不单要关注现实中儿童的生计状态,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关心少儿的生活质量,并且要关心少儿将来应当如何活着,关心其理想的可能生计状态、生活方式。
鉴于少儿的教育不不过要观照少儿的感情、兴趣和学习状态,更要把少儿看作完好而拥有丰富可能性的人,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关注少儿的生命成长和精神发展,由内而外彰显少儿实质的、自然的文化意蕴。
关于教育者来说,从作用于少儿的可能性出发,进行少儿教课实践的系统研究,表现了教育对少儿的发展性目标,表现了教育对少儿人生价值及其实现的建构意义。
为了每位少儿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要走近少儿,研究少儿,依据少儿的成长特色,研究少儿的成长需求,丰富切合少儿特色的课程资源,选择合适少儿的学习方式,实行激励少儿健康成长的评论方式,重视回归童心、回应童心、引领童心,研究和设计有效教课的策略和方法,让讲堂充满童趣,涟漪童心,丰盈少儿心灵,触动少儿灵魂,知足少儿成长需要,健康向上,享受成长,促使少儿由勤学转变到乐学的理想教育境地。
让课堂教学回归教育本质作者:齐达刚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6年第11期课程改革带给课堂教学的变化恰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很多教师徜徉其中,难免“乱花渐欲迷人眼”。
事实上,再华丽的外衣,也不如让课堂教学回归教育的本质。
散中求聚。
课程改革强调课堂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广泛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及独特的学习体验。
但在这种“泛游”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课程资源的优化、筛选、整合、加工,放得开,还得收得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展示自我,以情传情,一言一行传递正能量。
乱中求序。
课改倡导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正襟危坐、洗耳恭听、整齐划一的听课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开放、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一石激起千层浪固然好,但让人担心的是风平浪静之后又变为死水一潭。
其实,我们要追求的是松而不散、活而不乱、形散神聚的课堂教学氛围,使之形成常规、形成习惯,这样才能坚持久远。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教师就不能“大撒手”,让学生一哄而上。
首先分组要科学,最好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便于协作和展开竞争;其次小组活动时,要明确目标,各有分工;最后还要有便于操作且有效的评价机制。
否则,课堂讨论表面看热热闹闹,但一堂课结束,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却不清楚。
活中求实。
近年来,在语文课上,演一演、说一说、跳一跳等形式开始充斥课堂教学,其目的是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让课堂动起来。
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毕竟是通过语言文字来承载的。
一位教师教《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部分,为了让学生真实感受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事先让学生制作了“短枪、马刀、手榴弹”等道具,让学生像战士一样“一路喊杀”。
进行表演。
这有必要吗?其实,文中“拿着、背着、冒着、攀着、千钧一发、奋不顾身”等词语已经生动地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只要反复品读就能有所体会。
对重点词句的赏析仍然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不应剥离语言文字的外壳去追求形式上的东西。
追求真实——回归本真的课堂教学“真实”是课堂教学的本真之义,是课堂教学追求的应有境界。
追求真实既是本真的课堂教学的回归,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和方向。
政治课教学贵在真实。
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如何回归本真、追求真实呢?一、回归生活——利用真实的课程资源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
”现实教学中,一些学生不喜欢政治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没有贴近生活,缺乏生活化的、真实性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呼唤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基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开发与利用真实的课程资源最重要的就是要回归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把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经历作为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的课程资源。
在教学之前,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与经验,选择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创设与当前学习相关的富有生活色彩、反映生活的教学情境。
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题之前,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与辨识不同的消费心理及相应的消费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对他们中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进行辨识与归类,排演反映家庭成员不同消费观念的情景剧《一家三代,各有所爱》,让学生探讨交流这些消费心理的特征及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消费行为的社会影响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认知与体验,并到真实的生活中创造与实践。
二、展示真我——张扬真实的课堂主角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应该展示真实的自我,应该张扬丰富多彩的个性,应该彰显生命的活力与价值。
在学习《经济生活》模块时,我们在课堂上讨论“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劳动者的就业选择”问题时,学生热烈讨论,畅所欲言。
一位学生竟向老师发出这样的提问与感慨:老师,你为什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你愿意做那些平凡而又枯燥的工作比如扫大街、卖猪肉吗?反正我不愿意做。
谈谈你的真实想法吧!作为教师,我佩服她的直言、敢言。
让学引思,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作者:倪蕾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2年第07期[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此形势下,各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
“让学引思”教学理念因其可操作性强、实效性好而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发现、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运用、引导学生总结五个方面将“让学引思”的具体做法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关键词]语文课堂;让学引思;教学实效[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9-0058-03所谓“让学引思”,主要指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逐步形成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最终获得思维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比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如果能将让学引思的理念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整体教学的过程,彰显学生的主人公地位,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锻炼和发展。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理念如何落地生根呢?一、引导学生发现,突出学习效果当下,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具体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恰当的契机,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探究性的问题或任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现。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发现,是讓学引思这一教学理念的核心。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合理规划、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
2022年让学引思心得体会2022年让学引思心得体会1让学引思,教学实践研究,是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努力,力求让学生的“学”真正发生,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真实发生和正常展开。
“引思”就是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保证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进行,养成思考的习惯,提升思维的品质,实现学习者和思想者的统一。
其实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理念跟顾教授提出的“让学引思”是相一致的,问题就出在我们一进课堂就把握不好主导与主体的度。
“让学引思”是一种方法,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让”和“如何引”两个方面。
那就是课堂上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掌握充分的.自主学习的资源;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只要是让得好、引得好的方法都是“让学引思”的教学方法。
“让学引思”是一种技术,要求教师把握好“让”的时机和“引”的技巧,充分且恰当地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
当我们把“让学引思”当成一种“方法、技术”来看时,就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反复的实践、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在反复的实践―反思---在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独到的“让学”方法,提炼出自己特有的“引思”技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收放有度,提升有质。
然而要达到这样的水平需要我们付出艰辛、付出努力。
2022年让学引思心得体会2今天的讲座精彩耐人寻味。
顾琪俊教授以“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本质回归”为题,从课堂教学为什么让学引思;让学引思的内涵;如何让学?如何引思等几个方面向我们诠释了“让学引思”的深刻内涵。
他理论联系实际,从当代课堂现状,到“让学”与“引思”的关系,多角度对“让学引思”进行了详尽阐述。
顾教授讲到“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真实发生和正常展开。
“引思”就是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保证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进行,养成思考的习惯,提升思维的品质,实现学习者和思想者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