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电监测灾害预警系统设计

雷电监测灾害预警系统设计

雷电监测灾害预警系统设计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引言

二、雷电监测灾害预警系统的原理

三、雷电监测灾害预警系统的设计

四、雷电监测灾害预警系统的应用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为了有效地防范和减轻雷电灾害,人们需要对雷电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出预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因此,设计一款雷电监测灾害预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二、雷电监测灾害预警系统的原理

雷电监测灾害预警系统主要通过监测雷电活动产生的电磁场变化、雷电云的移动和变化、地面电场的变化等信息,来预测和判断雷电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同时,该系统还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多方面的手段,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雷电监测灾害预警系统的设计

雷电监测灾害预警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通信设备等,用于实时采集雷电活动的相关数据。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处理、分析、预测和预警等功能,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发出预警。

四、雷电监测灾害预警系统的应用

雷电监测灾害预警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航空航天、电力系统、建筑工程等领域。在气象预报领域,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雷电活动,为气象部门提供准确的预报数据,帮助人们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在航空航天领域,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飞行路径上的雷电活动,为飞行员提供准确的飞行指导,确保飞行安全。在电力系统领域,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雷电活动对电力设备的影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在建筑工程领域,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雷电活动对建筑物的影响,为建筑工程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分析及应用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分析及应用 雷电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为了及时预警和减少其对人们和设备的损害,雷 电监测预警系统应运而生。本文将对雷电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分析并介绍其应用。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主要由雷电探测器、信息传输系统、预警中心和终端设备四个组成 部分组成。雷电探测器是系统的核心部分,用来检测和采集雷电信息,并通过信息传输系 统将信息传输到预警中心。预警中心是系统的管理和指挥中心,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 分析,及时发布雷电预警信息,最终辐射到终端设备。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探测原理是基于雷电的特性来检测和采集雷电信息。雷电探测器 实际上是一种超短脉冲雷达,工作原理是利用超短脉冲激光束来辐射大气中的气体分子, 当雷电发生时,气体分子会因电离而吸收激光能量,使探测到的脉冲信号产生变化。通过 对这些变化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雷电的时空位置信息。信息传输系统主要有互联网、卫 星等方式进行传输,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预警中心,并将预警信息传输到终端设备。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应用于灾害预警、航空、机械设备保护等领域。在灾害预警中,如台风、暴雨等天气造成的雷电灾害,可以通过雷电监测预警系统进行预警和防范,以保 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航空中,飞机遭遇雷电天气时,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及 时预警飞行员,并指导其避开危险区域。在机械设备保护中,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可与电气 设备联动,当监测到雷电信号时,会及时切断电气供应,以保护设备的安全。 综上所述,雷电监测预警系统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技术,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 的应用。将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将会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便捷化,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雷电监测预警方法

雷电监测预警方法、 雷电监测系统通过对闪电回击辐射的声、光、电磁场信息的测量和分析,进而确定闪电放电的空间位置和放电参数。 云闪和云地闪发生时辐射频谱范围极大的电磁场,在初始击穿和通道建立过程中(对应先导和流光过程)主要产生甚高频辐射VHF(very HighFrequency),当在电离后的通道中产生强电流时(对应云地闪回击过程和云间活动态)主要产生低频辐射L F(Low Frequency)和甚低频辐射VLF(very LowFrequency)。在地一电离层波导中,VHF以射线方式传播,辐射范围较小,一般为百公里量级。LF/vL F以地波方式传播,可以传播到较大的范围,一般为千公里以内,特别是VLF借助于电离层的反射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数千公里),甚至全球。因此可以在不同的距离上,采用不同的频带探测闪电过程。另外,闪电发生时还辐射很强的可见光,可以在空间利用卫星探测;闪电通道的电离和空气的膨胀产生隆隆雷声,还可以用声学传感器探测。 闪电定位系统是用于闪电测量和预警的新型探测设备。进入90年代,由于GPS技术的使用,雷电监测在测向系统的基础上增加GPS,形成时差测向混合系统,同时采用数字波形处理技术(DsP),对波形作相关性分析、定位处理,使雷电定位精度和探测效率都有明显提高。近年来则通过以双曲时差技术为主,辅以磁方向定向算法、定向时差的混合交汇算法进行,这种方法不仅可探测每一个闪电回击,而且定位的精度也明显提高。 目前广泛应用的雷电定位系统,主要有磁方向定位、时差定位和时差测向混合定位。其中,混合定位系统同时利用各探测子站探测闪电回击发生的方位角和回击电磁脉冲到达的精确时间等数据,采用多站方位汇交和到达时间差综合算法进行定位,它比单独使用测向定位或时差定位的定位精度要高[2—3]。目前单纯使用单磁定向的技术已不多见[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分析及应用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分析及应用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是一种用于预测和监测雷电活动的系统,能够提前预警雷电的发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有效防止雷电带来的危害。本文将从系统原理、应用场景、优势和发 展趋势等方面对雷电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分析及应用。 一、系统原理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利用雷电探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来实现对雷电活动的监测和预警。雷电探测器通常包括雷电电磁场探测器、雷电电磁波探测器和雷电成像设备等。这些 探测器可以实时监测雷电的电磁场强度、电磁波频率和雷电活动的空间位置等信息,将这 些信息传输给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预警发布等功能。数据采集 系统可以将雷电探测器获取的数据进行传输和存储,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将数据传输给数据 分析系统进行处理,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对雷电活动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识别,进而发布预警 信息。 二、应用场景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场合,例如室外活 动场所、高空作业场所、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石油化工设施等。在这些场合中,雷电活 动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及时预警雷电的发生对于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至关 重要。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和气象科研等领域。通过对雷电 活动的监测和预警,可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促进气象科研 的发展。 三、优势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相比传统的雷电监测手段具有以下优势: 1. 实时性强: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雷电活动,并且能够在雷电发生之前 进行预警,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 精准性高:雷电监测预警系统能够通过对雷电活动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识别,提高 了对雷电的预警准确性,减少了误报率。 3. 数据共享性好: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将监测到的雷电数据进行共享,提高了雷 电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雷电预警系统的应用

雷电预警系统的应用 为减少雷电对生产企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雷电预警系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重点介绍了雷电预警系统的系统内容,雷电预警系统的系统指标,雷电预警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及典型应用。雷电预警系统通过电场传感探头,对大气中的环境电场进行连续监控,同时将采集的大气电场数据实时传送到相关控制系统中。通过对雷电预警系统的详细功能描述,供广大同行参考,希望对各工程设计人员和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帮助和借鉴。 FAMEMS900雷电预警系统是一套基于地面电场仪和闪电定位网的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它能够实时计算显示云对地雷击的发生时间、位置、雷电流幅值和极性等雷电参数,并以雷击点的分时彩色图清晰地显示出雷电的运动轨迹,有利于在大范围内实时监测雷电的发生、发展和成灾情况。雷电预警系统能够探测云地闪的发生位置和移动趋势,并将数据发送到远程中心站进行多站综合定位处理,专为易受雷击影响行业提供服务。 一、系统内容 雷电是一种复杂的大气物理现象,它由带电荷的云-云(或云-地) 或云内瞬时产生强大放电电流所产生。雷电灾害是全球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及城市建设高层建筑物的日益增多,雷电灾害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FAMEMS900雷电预警监测站是一套基于地面电场仪和闪电定位网的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它能够实时计算显示云对地雷击的发生时间、位置、雷电流幅值和极性等雷电参数,并以雷击点的分时彩色图清晰地显示出雷电的运动轨迹,有利于在大范围内实时监测雷电的发生、发展和成灾情况。雷电监测站能够探测云地闪的发生位置和移动趋势,并将数据发送到远程中心站进行多站综合定位处理,为易受雷击影响行业提供服务。 二、系统指标 ?平均探测效率:80%-90% ?观测频段:1k~450kHz ?探测范围:0~600km,平均300km ?测向精度:理论随机误差0.5° ?回击分辨率:云地闪3ms ?时间接收源精度:相对世界时130ns,探测仪之间小于50ns ?环境温度:-40℃~+55℃ ?主机工作温度:-40℃~+80℃ ?环境相对湿度:0~100% ?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30000小时 ?工作电压:AC200~240V,50HZ

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灾害防御和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探讨

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灾害防御和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探讨 雷电是一种非常猛烈的自然现象,其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对人类和物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预防雷电灾害,实现监测预警,雷电定位系统应运而生。本文将探讨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灾害防御和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一、雷电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 雷电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地面检测站和卫星等设备实现闪电位置、时间和强度等信息的定位系统。其具体原理是通过时间差计算法、电磁波法等方法,实时监测雷电信号,并利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将雷电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空间位置和时间信息,从而实现雷电定位。 1. 雷电监测预警 通过雷电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对雷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可以根据雷电密度、持续时间、强度等参数,及时预警雷电灾害,为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减轻雷电灾害对人民和物资的伤害。 2. 雷电地面防护 雷电定位系统还可以用于制定雷电地面防护策略,通过对不同地形和建筑物形状的分析,确定雷电防护系统的安装位置和方式,提高雷电地面防护的效率和成功率。 3. 检测分析 利用雷电定位系统,可以对雷电活动进行检测和分析,对雷电的发生规律、变化趋势等进行研究。同时,还可通过雷电数据分析,发现雷电与其他自然灾害的关联,进一步提升灾害预警和防御的水平。 1. 小时尺度的预警 雷电定位系统可以提供小时尺度的雷电活动预警,及时通报雷电活动发生的时间和位置,辅助相关单位和人员采取措施。 2. 伴随草原火灾的预警 草原火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通常与雷电密切相关。通过雷电定位系统识别雷电活动频率和密度,可以有效预警伴随草原火灾的雷电活动,及早采取措施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3. 安全飞行的预警

输电线路智能雷电监测系统开发分析

输电线路智能雷电监测系统开发分析 摘要:近年来,输电线路因雷击导致的故障占比较高。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一直是电网安全运行急需解决的难题,一旦输电线路杆塔遭受雷击,雷电保护系统就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输电线路所在地区的雷害状况,并结合现有的防雷措施采取有效的智能化雷电监测尤为重要。下面本文就输电线路智能雷电监测系统开发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输电线路;智能雷电监测系统;开发 1输电线路智能雷电监测系统的构成分析 雷电流监测系统由雷电流传感器、雷电监测箱、上位机等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而集中控制器接收现场监控终端所采集的现场数据,使用和借鉴云物联、传感器、智能算法术、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手段实现了该系统的技术突破。系统通过采集输电线路氧化锌避雷器所遭受雷电流的大小、雷击时间、雷击次数等参数,通过GPRS数据传输模块将雷电数据传输到后台服务器。 图1雷电流监测系统框图 1.1雷电信息监测 雷电信息的检测,主要是检测雷击瞬间产生的高压和大电流,罗氏线圈传感器检测雷电信息最为常见,这种技术应用的成本低,性能可以满足要求,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使用。雷电信息监测传感器选择AS3935富兰克林闪电传

感器,该传感器是一个全集成的可编程闪电传感器,它可以检测到所在地区周围潜在的闪电靠近的危险信号,可评估闪电到达地面的距离。嵌入的闪电算法检测收集的信号,排除人为造成的干扰信号的影响。 1.2雷电电流监测 对于雷电电流大小的精确监测采用罗氏线圈传感器HCT。它专门应用于检测雷电电流的装置中,大量的使用到全球气象监测领域。具有安装方便,线性好,动态范围大,瞬态反应突出,频率响应灵敏,无磁饱和、铁磁谐振等问题,无开路危险,无过载危险,体积小,重量轻,性价比高、微功耗的特点。 1.3 4/5G无线传输单元设计 4/5G模块选用MC706CDMAEV-DO无线模块,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它使用AT 命令集,能够达到无线发送和接收。GPS对时与定位单元选用追踪精度高、测量输出频率也很高的ATK-NEO-6MGPS模块。这个模块本身具备50个信号的通道,可以实现同时进行多个卫星的跟踪。 1.4温湿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选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输出是数字信号,体积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具有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在使用过程中不用任何的外围元件。湿度传感器选择NH131YS叶面湿度传感器,它通过介电常数的变化来测量水雾的存在量,可进行长期不间断监测。该传感器具有性能稳定、灵敏度高、响性快、互换性好的特点。 1.5雷电监测系统程序设计 软件程序包括雷电信息监测、电流大小检测、温湿度检测、4/5G传输、GPS 授时与定位、供电监控子程序等。雷电信息监测子程序采用MSP430控制器来控制AS3935闪电传感器。通过SPI接口获取检测信息,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雷电强弱。雷电电流的数据检测通过电流控制处理单元实现ADC数据转换。温湿度检测子程序通过接口获得数据,对ADC信号进行处理。4/5G传输子程序采用MC706模块和控制器,对串口进行设定和操作。GPS授时与定位子程序采用

幼儿园安全之路:雷电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幼儿园安全之路:雷电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幼儿园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在雷电天气频发 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幼儿园小朋友的安全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在 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雷电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建设方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保障幼儿园的安全。 一、了解雷电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雷电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突发性和破坏力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在幼儿园这样一个人员密集、安全风险较大的地方,一旦雷电来临, 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生命危险。建立雷电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 成为了十分必要的举措。 二、雷电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设方案 1. 雷电监测设备的布设 我们需要在幼儿园周边和室内安装雷电监测设备,以实时监测雷电活 动的情况。这些设备应当覆盖范围广泛,灵敏度高,能够及时准确地 捕捉到雷电的活动。 2. 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 在监测到雷电活动后,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预警系统,包括警报器、 应急广播系统等设备,以提醒幼儿园师生及时采取安全避险措施。这

些设备应当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警报传达到每一个教室和活动场所。 3. 安全预警演练 除了设备的建设,还应定期进行安全预警演练,让师生们熟悉和掌握应对雷电活动的正确方法,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三、对雷电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建设方案的思考 以上是针对幼儿园雷电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建设方案的简要介绍,这一方案的实施不仅能有效地保障幼儿园师生的安全,同时也能提高幼儿园的安全防范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根据不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具体的定制化设计,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幼儿园安全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建立雷电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是保障幼儿园安全的重要一环。通过科学有效的系统建设和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雷电天气对幼儿园师生的危害,为幼儿园师生营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从简到繁地进行系统建设,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专业的管理团队,不断完善和提高安全预警系统的质量,为幼儿园师生的安全保驾护航。也需要让更多的家长和社会各界加入到幼儿园安全建设的行列,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幼儿园安全一直备受家长和社会关注,尤其在雷电天气频发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幼儿园小朋友的安全成为了一项

灾害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灾害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第一章灾害预警系统的设计 灾害预警系统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测、预警、分析和评估,并及时向相关单位和群众发布预警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1.1 灾害预警系统的构成要素 灾害预警系统主要由以下构成要素: (1)装备技术:如气象雷达、卫星云图、气象探空仪、雷达闪电探测仪等。 (2)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天气变化,对可能影响灾害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 (3)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归纳、处理、整合等工作,实现对数据的集中管理。 (4)预警发布系统:根据灾害分类确定预警级别,向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1.2 灾害预警系统的应用场景 灾害预警系统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1)地质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2)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雷雨、大雾等。 (3)海洋灾害:如海啸、洋流等。 (4)环境灾害:如污染事件、气候变化等。 第二章应急管理系统的设计 应急管理系统是指在灾害发生时,对灾情进行快速反应、组织救援、协调救援力量、评估灾情等一系列工作的系统。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是灾害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2.1 应急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 应急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构成要素: (1)预警系统:及时通知出现灾害,启动应急预案。 (2)指挥系统:通过组织和协调各种救援力量和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公众的安全。 (3)应急资源监管系统:全面监管和管理应急救援资源,保障应急处置的成功。 (4)信息化系统:包括网络系统和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为指挥决策和资源协调提供信息支持。 2.2 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 应急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智慧城市中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智慧城市中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日益增加。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一个可靠高效的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探讨智慧城市中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 首先,一个优秀的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需要具备准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在智慧城市中,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设备部署在城市的各个地点,实时监测气象参数,并通过无线通信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这些数据可以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各种气象参数,以及降水量、空气质量等其他与城市气象相关的数据。在数据中心,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准确地预测城市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如暴雨、台风、雷电等,从而及时发出预警。 其次,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还应具备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的能力。一旦系统发现气象灾害的迹象,应立即将预警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市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分析,并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将预警信息传递给广大市民。同时,应建立一个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相关部门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开展抢险和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此外,一个完善的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还应具备跨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的能力。气象灾害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各个部门应共享各自的数据和资源,共同参与到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中。为了实现信息共享的目标,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将各个部门的数据整合在一起,方便大家获取和利用。同时,应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机制,确保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和抢险救援情况,以提高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另外,一个高效的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还应考虑到灾后评估和长期改进的需求。每次气象灾害发生后,都应对系统的预警性能和应急措施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评估可以包括系统响应时间、预警准确性、数据采集的全面性等方面的考察。同时,还应对城市的防灾设施进行调查和改进,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需要具备准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的能力、跨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的能力,以及灾后评估和长期改进的能力。通过建立这样的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气象灾害防范能力,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将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为城市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基于GIS的电网防灾减灾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GIS的电网防灾减灾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气象灾害是影响电网线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到电网设备的运行。要想降低气象灾害对电网造成的负面影响,必须要以GIS为基础来设计电网防灾减灾预警系统,从而实现电网设备的可视化展现、属性状态结构化管理以及地理位置的准确定位,提高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就对基于GIS的电网防灾减灾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GIS;电网;防灾减灾;预警系统;设计 电网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但是由于天气和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电网设备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损失。这就需要做好电网的防灾减灾工作,研制电网灾害评估、监测、预警于一体的防灾减灾系统,进而提高电网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能力,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电网的稳定性。当前许多电力企业构建了灾害应急响应机制,但是如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灾害监测预警、灾后评估等,仍然属于重点研究课题。 1 GIS及数据分析 隨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系统中GIS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GIS软件越来越商业化和专业化,如武大吉奥之星产品GeoStar、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的ArcGIS等。由于电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途径高山、平原等十分复杂的地质环境,因而其防灾减灾工作与地理位置信息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GIS作为防灾减灾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是电网防灾减灾预警系统设计的基础,在展示、分析和发布电网灾害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通常基于GIS的电网防灾减灾预警系统的数据来源包括运行维护专题数据、设备空间信息数据等,其中运行维护专题数据涉及地质灾害、覆冰、暴雨和洪涝等基础数据,而地质灾害分布信息主要来源于气象服务器,涵盖山体滑坡数据、泥石流数据和暴雨点数据等;覆冰、暴雨和洪涝等信息来源于气象服务器、在线监测装置和巡检管理系统等。设备空间信息数据包括电网线路的绝缘子悬挂位置、导线相位变化情况、杆塔位置信息及其空间信息、导地线连接方式等。 2 基于GIS的电网防灾减灾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总体设计 基于GIS的电网防灾减灾预警系统可以实现基础数据的集成,如电网设备台账和空间数据等,然后借助空间数据等相关业务信息数据的应用及融合进行直观可视化展示。为了满足该系统覆盖面广、数据来源多等要求,符合一体化建设标准及系统可扩展性,可以采用总体架构设计的形式,具体如下图2所示。 第一,综合展示层。其主要是将功能模块和业务逻辑集中封装至前台,为用户的交互操作提供便利;同时完成相关功能的排布配置,如灾害趋势图和灾害二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防雷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防雷检测系统设计与 实现 摘要:随着进入信息时代,在进行建筑项目的建设期间,广泛应用到各类的 电子设备与装置,它们的应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提高 了建筑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随着智能化建筑规模与高度的不断增加,做好建 筑防雷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针对广东地区特有的雷雨气候条件加强防 雷方面的设计,并切实做好防雷装置的全面检测,有效消除建筑存在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防雷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引言 随着防雷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气象部门进一步转变观念和方式,以加强防 雷安全监管为主线,对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安全管理进一步深化,但由于易燃易爆 场所点多、面广、位置分散,为防雷安全检测和行政管理带来诸多不便[1]。防 雷检测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安全工作,有些防雷检测企业人力物力有限,已受理的 检测项目不能及时完成,在一定时间段内给被检测企业和民众带来安全隐患。在 以往的检测工作中,通常是在现场检测后,由检测人员手工记录检测数据,后期 再通过计算机系统录入现场检测数据,最后生成检测报告。随着物联网和无线互 联技术的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雷电灾害防御检测系统,可以较好地提高防雷 检测工作的效率。通过建立“一单两库”,并集合应急、住建等部门的数据,有 效解决雷电灾害防御管理协助难、碎片化问题,达到防雷检测管理一体化目标, 实现防雷安全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为科学有序开展防雷减灾工作奠定基础。 1系统主要研究内容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雷电灾害防御检测系统,依托物联网信息管理技术,将防 雷检测对象纳入系统之中,切实提高防雷检测业务服务水平,实现防雷检测信息 智能化、工作动态可视化和多源数据分析三大功能,有效推进气象信息化建设和

浅谈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原理

浅谈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原理 引言 雷电是发生在自然大气中的瞬间放电过程,并同时伴有声、光的出现,是一种能引起严重灾害的自然现象,其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危险性大。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电子设备、输电线路和通信设备等受损,而且雷电诱发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也十分严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常遭受雷电影响的领域包括建筑、电网、通讯、林业、交通、军事设施等,尤其对现在广泛使用的微电子、信息网络、无线通信设备和家用电器等,遭受雷击并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性愈来愈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达 3 000 ~4 000 人,财产损失在50 ~100 亿元人民币[1] 。雷电灾害已被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列为“ 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被中国国防电工委员会称为“ 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对雷电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测和研究,对雷电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作用重大,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意义。本文从探讨雷电监测预警的方法出发,研究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原理,论述了雷电预警的基本方法,分析地面电场仪的使用方法,并提出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监测预警方法,以期得到更好的防灾减灾效果。 1雷电监测系统的原理 雷电探测技术是雷电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雷电探测的主要内容有测量闪电发生的时间和位置、测量大气电场、测量闪电电流、测量回击峰值电流、测量地面电流等。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两大主要功能是实现雷电的监测定位和雷电的预警。雷电监测定位包括测定雷击点的位置和发生时间,实时探测闪电参数及实时监测闪电活动,从雷电探测的内容看,它可以探测闪电每次回击过程的时间、位置、极性、峰值强度、波形特征参量(陡点时间、峰点时间、波形半周过零点时间等)、

旅游景区雷电预警方案

旅游景区雷电预警 方案

旅游景区雷电预警方案 编辑:万佳防雷 旅游风景区 高尔夫球场雷电预警系统方案 大型游乐场

一、概述 近年来,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极端天气或气候事件在全球大多数地方越来越频繁地发生,造成各种灾害,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每年3月以后,各种雷电天气明显增多,雷电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危及景区的工作人员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由上海晨辉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大气电场监测与雷电预警系统Pre-Storm2.0”,可实时、安全、可靠地发布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景区有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采取避险措施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可有效保障游客生命及财产安全。 二、预雷者Pre-Storm大气电场仪介绍 Pre-Storm大气电场仪工作原理 众所周知,雷电是由于雷雨云中的电荷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在云内不同部位之间与地面之间就形成了很强的电场,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现象。即雷电的发生来源于雷云内部的电荷累积,这意味着只要能

够准确检测空间静电场的变化,就能够间接了解雷云电荷累积的情况。 根据多年来世界各地所记录的相关气象资料表明,雷电的发生需一定条件,而且具有规律性:以在平面距地面约1.5m处设立的监测点为例,当雷云靠近或形成时,地面的静电场也会发生剧烈变化。在一般的标准情况下(平地、平原、没有尖端放电),在一个晴好天气的平均场强是150V/m,当场强检测值达到2KV/m 以上,一般意味着该地点上方有雷云产生;而当雷闪产生时,场强将急剧增大,甚至会高达15KV/m以上。一般情况下,独立雷云(对流雷云)或雷云群的产生需要大约20分钟。我们认为,而当地面场强达到2KV/m以上时,该地点就会受到其上方的雷云的影响,雷雨云正在逐渐形成或正在靠近。 在气象领域,对于雷暴的检测手段,分为间接检测和直接检测两种;间接检测的方法包括了多普勒气象雷达、卫星云图等;而

灾害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

框架 第一章概述 1.1现状背景 1.2方案目标 1.3方案原则 第二章需求描述及分析 2.1概述 2.2需求描述 2.3需求分析 第三章总体设计 3.1总体设计目标 3.2总体设计原则 3.3总体逻辑框架设计 3.4网络系统设计 3.5平台选择 第四章详细设计 4.1技术架构设计 4.2设计安全 4.3用户界面设计 第五章系统组成与设计 5.1自动监测子系统 5.2预警子系统 第六章技术支持与服务

为了适应森林防火需要,早期的监控系统已发展成现代化的森林防火指挥管理体系,通过实时监控林区火情实况,及时发现火情,起到预防火灾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小火灾造成的损失。 大连市森林防火的地理特点是村和山相连,这样就给防火的实施带来了极大困难,造成火灾隐患频繁发生(图1为火灾分析);此外,部分林区滥砍盗伐、病虫、干旱等自然灾害也严重的威胁林业安全。在此项目实施以前大连市森林防火工作一直沿用传统防火指挥手段,没有形成规范的林业防火指挥管理体系,繁重的防火任务和火灾的日益增多使防火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森林防火的需要,急需建设一套现代化的森林防火指挥管理体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系统,确保发生火情后,及时发现,掌握火场动态,科学和调度指挥,快速组织扑救,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为此建设了数字远程防火监控系统,弥补人工望不足所带来的隐患。大连市森林防火视频监测系统以森林资源基础数据为共享信息平台,实现林业电子政务、信息管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林地信息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监测、林业电子视频会务与林业多功能管理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系统。系统还可以对乱砍滥伐林木、违章开垦、滥占林地、捕鸟狩猎、采挖野生植物、违章放牧等进行有效监控,从而提高市林业工作智能化管理水平。 大连森林防火项目实施后降低了火灾发生率,系统可靠的运行也减少了林业管理过程中不必要资源的投入;减少了林地损失和对生态的破坏,增加木材蓄积量;减轻了护林人员的管护压力,提高管护效率;减少了电费、电缆线等诸多材料费;减少了基础设施建设费,即系统开通后,不需再建设人工望台、观测点及与之配套的道路、房舍等设施,可节省建设费和管理费; 减少扑火费用,由于森林火情发现及时,不易形成大面积火灾,可大大减少扑火费用和降低火灾损。 该系统质量可靠,使用时间长,维修投入少,只需配备2-3名操作人员就可完成全天候监控,并将资料存入微机,作为档案资料,可随时调用,方便灵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能。 总而言之,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受益当代,功及千秋的长期性工作,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适的模版,进行专题信息布局的位置尺寸调整、专题信息整饰(指北针、比例尺、专题元素的样式等),完成专题图的制作和输出。 2.综合监测分析 融合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各行业部门已有的相关监测资源,针对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各类灾害,汇聚航天、航空、地面等多种感知手段的监测感知数据和相关专业的趋势预报数据,实现综合监测数据分析和动态形势的感知。 (1)灾害综合监测①气象监测 汇聚雷电、龙卷、冰雹、霜冻、降雪、大风等重要天气的监测数据及强降水的短临预警,辅助应急部门在灾害天气下指导安全生产。通过对雷达数据、自动识别和组网资料进行解析与反演,提供直观清楚的强天气监测数据,系统支持雷达数据叠加精细化地理信息、地形地貌信息、河流水系信息。通过对全省雷达资料快速分析提供强天气识别报警,主要包括强风暴、冰雹、中气旋等。基于地理信息标注强天气发生位置,能够提供平面图、站点图、凤羽图、表格等。 ②水旱监测

针对江河湖库等监测对象,汇聚水利部门已有的地面河湖库的水位、流量等各类监测信息,包括基础信息、监测数据、告警信息等,支持多个数据层的叠加展示,用于辅助应急部门应对水旱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③森林防火监测 基于气象专题支撑能力,展示基于气象预报数据分析后的森林火险等级预报信息,包括相关地区火险等级、分布等。汇聚林业部门已有的火情监测数据,进行森林火灾风险监测分析。 ④地质灾害监测 对接部航空遥感数据和省自然资源部门数据,接入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并实现可视化,包括滑坡监测、泥石流监测(如有)等。 ⑤海洋监测 汇聚所属海洋部门或海洋站的设备监测及其他监测手段的数据,叠加电子信息图谱,实现海洋监测数据可视化。 ⑥地震速报 汇聚地震部门地震速报数据,展示全地区的地震活动分布情况,将地震活动按照发生时间、震级以不同颜色图标在地图显示,可以查看对应地震活动发震时刻、震级、深度以及震中位置。 (2)趋势预测 基于气象预报数据,对即将到来的气象、水旱等灾害情况进行预测,灾害发生后,预测洪涝等灾害的发展趋势,帮助应急部门初步判断灾害走向。 ①梅雨防汛

雷电预警系统技术规程

雷电预警系统技术规程 雷电预警系统技术规程 一、引言 雷电是大气中极其强烈的放电现象,产生巨大的电流和电压,对人类和设施安全造成威胁。为了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雷电预警系统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雷电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系统组成 雷电预警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 1. 雷电探测器:用于探测大气中的雷电活动,它可以通过探测雷电电磁波或者电场变化来实现。 2. 数据处理单元:负责接收和处理雷电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判别,提取有效的预警信号。 3. 预警信号发射器:负责将处理单元提取出的预警信号转化为可用的信号形式,并将其传送到需要预警的对象。 4. 预警接收器:接收和解析发射器发出的预警信号,根据预警信号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技术要求

1. 灵敏度:雷电探测器应能灵敏地探测到大气中的雷电活动,包括远离雷电发生地的雷暴。 2. 抗干扰能力:探测器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排除其他电磁波干扰对雷电信号的影响。 3. 准确性:数据处理单元应具备高准确性的信号识别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判别雷电活动的存在与性质。 4. 可靠性: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能够长时间稳定地运行,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5. 实时性:系统应能够实时响应雷电活动,并及时向需要预警的对象发送预警信号。 四、安装要求 1. 控制中心:雷电预警系统应设置一个统一的控制中心,该中心应位于易于观察和操作的位置,并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 2. 探测器位置:雷电探测器应安装在开阔的空地上,远离建筑物和其他干扰源,以保证探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预警接收器位置:预警接收器应设置在需要预警的对象旁边,便于接收和解析预警信号,并快速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五、运行维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