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梯缓冲器导向长度计算

电梯缓冲器导向长度计算

电梯缓冲器导向长度计算

电梯缓冲器的导向长度计算是一个涉及工程力学和动力学的复

杂问题。导向长度是指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缓冲器能够有效地将电

梯减速到零速度前所需的水平位移距离。导向长度的计算需要考虑

电梯的质量、速度、缓冲器的特性以及安全因素等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确定电梯的质量。电梯的质量包括电梯本身的重量

以及额定载荷的重量,这些数据通常可以从电梯制造商提供的技术

参数中获得。

其次,需要考虑电梯的速度。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速度会影响

到缓冲器的设计和导向长度的计算。不同的速度会导致不同的动能,需要根据速度来计算电梯的动能。

然后,缓冲器的特性也是计算导向长度的重要因素。缓冲器的

特性包括其减速曲线、最大可承受的压缩量、回弹等参数。这些参

数需要结合电梯的质量和速度来确定。

此外,安全因素也是计算导向长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

实际计算中,通常会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以确保在各种情况下都

能够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以利用动能守恒定律和力学原理来进行电梯缓冲器导向长度的计算。通过计算得出的导向长度可以作为设计缓冲器和电梯系统的重要依据,以确保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安全、平稳地停下。值得注意的是,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和特殊情况,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综合评估和调整。

缓冲器最大距离计算

缓冲器最大距离计算 一般做法是: 首先:在缓冲器没有压缩前的水平面对应的井道壁(可以明显观测处)划一标识A,即缓冲器压缩后应该复位的平面位置; 第二:根据A标识,在顶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若是蓄能型缓冲器,则在该A标识垂直距离350mm处再划一标识(表示对重缓冲距应该在这两标识之间);若是耗能型缓冲器。则在该A标识垂直距离400mm处再划一标识;若在顶部空间不足情况下,应该根据GB7588-2003标准满足5.7.1.1的要求时,计算对重缓冲距的允许值,根据该允许值在A标识上垂直距离处再划一标识即可。 附:GB7588-2003标准5.7.1.1项: 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 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υ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程; b)符合8.13.2尺寸要求的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不包括 5.7.1.1c]所述的部件面积],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0+0.035υ2(m); 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

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包括下面2]所述及的部件],不应小于0.3+0.035υ2 (m)。 2)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1+0.035υ2 (m)。 d)轿厢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个不小于0.50m×0.60m×0.80m的长方体为准,任一平面朝下放置即可。对于用曳引绳直接系住的电梯,只要每根曳引绳中心线距长方体的一个垂直面(至少一个)的距离均不大于 0.15 m,则悬挂曳引绳和它的附件可以包括在这个空间内。当轿厢顶端平层时,对中最大的缓冲距离为:轿顶最高部件与进道顶部的距离减去缓冲器的压缩行程减去(0.3+0.035V 的平方)

井道顶部间距对对重缓冲器距离要求

电梯井道顶部间距对对重缓冲器距离要求 为防止电梯冲顶,在电梯上都设置有:上端站强迫减速开关、上限位保护开关、上极限保护开关、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对重缓冲器等作为安全保护装置。其中,上限位保护开关及上极限保护开关均是通过制动器制动来达到保护电梯安全的。当电梯轿厢在最高层站平层位置制动器失效、对重重量又大于轿厢重量时,电梯将向上溜车发生冲顶事故,这时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中4.5.1条“当轿厢在最高层站平层位置时,对于蓄能型缓冲器,缓冲器顶面与对重装置撞板之间的距离应为200mm~350mm,对于耗能型缓冲器,此距离应为150mm~400mm”。此规定中对重与缓冲器距离能否满足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5.7.1、5.7.1.1条规定的电梯井道顶部间距,能否保证轿厢和乘客安全呢?现就此进行分析论证。 一、GB7588-2003标准对对重缓冲器距离的要求 对重缓冲器距离是指:电梯轿厢在最高层站平层时,对重装置撞板与缓冲器顶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7.1、5.7.1.1条规定:“曳引驱动电梯的井道顶部间距应满足下列要求,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 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b)、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0+0.035V2m; 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 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0.3+0.035V2m; 2)、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1+0.035V2m; d)、轿厢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个不小于 0.50m×0.60m×0.80m的长方体为准……。 注:0.035V2表示对应于115%额定速度V时的重力制停距离的1/2,即: 1/2×[(1.15V)2/2g]=0.0337V2,圆整为0.035V2。” 由此可知电梯的井道顶部间距是把对重以115%V(V:电梯额定速度)冲撞缓冲器作为计算依据的,因此在对重以超出115%V的速度冲撞缓冲器,实际的重

电梯缓冲

电梯缓冲 两种缓冲器的缓冲距离也不一样, 蓄能缓冲器(弹簧式)缓冲距离为:200-350mm 耗能缓冲器(液压式)缓冲距离为:150-400mm 为什么总是测量对重侧的呢?因为如果曳引钢丝绳伸长,那么缓冲距离就小了,对重侧的距离会有变化,轿厢下面的距离一般都是新安装完的电梯才会测量,测量合格后就OK了,那个距离不会变化,所以没有必要总是去测量,因为轿厢运行到最底层的时候根据电梯井道里的平层装置电梯会在最底层平层,他的最底层平层的位置不会变化,所以缓冲距离也不好变化了,变化的只有对重一侧,如果绳子伸长了,轿厢运行到最顶层的时候对重这边就砸到缓冲器上了,绳子再长也不会改变轿厢最底层的平层位置,他总是不变的,所以就不用测量轿厢底部的距离了,不知道你明白与否。 电梯用缓冲器有两种主要形式:蓄能型缓冲器和耗能型缓冲器。 蓄能型缓冲器指的是弹簧缓冲器,主要部件是由圆形或方形钢丝制成的螺旋弹簧。锥形弹簧目前已很少使用。蓄能型缓冲器只能用于额定速度不超过1.0m/s 的电梯。 耗能型缓冲器适用于任何额定速度的电梯。 耗能型缓冲器应满足:当载有额定载荷的轿厢自由下落,并以设计缓冲器时所取的冲击速度作用到缓冲器上时平均减速度不应大于1g,减速度超过2.5g以上的作用时间不应大于0,04s。 二.弹簧缓冲器 弹簧缓冲器在受到冲击后,它使轿厢或对重的动能和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变形能,由于弹簧的反作用力,使轿厢或对重减速。当弹簧压缩到极限位置后,弹簧要释放缓冲过程中的弹性变形能,轿厢仍要反弹上升产生撞击。撞击速度越高反弹速度越大。因此弹簧式缓冲器只能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1.0m/s的电梯。弹簧缓冲器一般由缓冲橡皮、缓冲座、弹簧、弹簧座组成,在底坑中并排设置二个三个,对重底下常用一个。为了适应大吨位轿厢,压缩弹簧由组合弹簧叠合而成。行程高度较大的弹簧缓冲器,为了增强弹弹簧的稳定性,在弹簧下部设有导套或在弹簧中设导向杆,也可在满足行程的前提下加高弹簧座高度,缩短无效行程。 三.液压缓冲器 液压缓冲器在制停期间的作用力近似常数,从而使柱塞近似作匀减速运动。油压缓冲器是利用液体流动的阻尼,缓解轿厢或对重的冲击,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在使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油压缓冲器所需的行程比弹簧缓冲器减少一半。各种液压缓冲器的构造虽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相同。当轿厢或对重撞击缓冲器,柱塞向下运动,压缩油缸内的油,使油通过节流孔外溢,在制停轿厢或对重

曵引式电梯对重缓冲距最大最小允许值计算方法分析

曵引式电梯对重缓冲距最大最小允许值计算方法分析 韩园园 【摘要】本文以《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曵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中对曵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要求以及极限开关的技术要求,分析计算对重侧缓冲距的最大最小允许值. 【期刊名称】《中国设备工程》 【年(卷),期】2017(000)015 【总页数】2页(P107,109) 【关键词】电梯;允许值;计算方法 【作者】韩园园 【作者单位】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陕西西安 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57 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常与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电梯冲顶、蹲底等事故时有发生,这就要求电梯井道顶部的空间满足规范的要求,顶部空间足够大可以有效防止轿厢冲顶时对人员和设备的损害,要求安装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井道顶部空间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而对重缓冲距符合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关于电梯行业的检规,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曵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自2010年4月1日开始施行后,对于对重缓冲距的确定较2002版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分别

探讨,以计算对重缓冲距的最大最小允许值。 电梯监督检验规程(2002)7.4项要求:轿厢在两端站平层位置时,轿厢、对重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耗能型缓冲器应为150~400mm,蓄能型缓冲器应为200~350mm,这个规定最早是基于电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曵引钢丝绳会伸长方面考虑。而2009版检规,在满足电梯井道顶部空间和极限开关在接触缓冲器之前动作的情况下,对重缓冲距已不再需要区别耗能还是蓄能,只要电梯顶部有足够的空间,对重缓冲距可以足够大;如顶层井道高度不够充足而能满足极限开关在接触对重缓冲器前动作,对重缓冲距也可以小与150mm,甚至更小。 2009版检规3.10项规定:井道上下两端应当装设极限开关,该开关在轿厢或者对重(如有)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这就做出了两点要求。 (1)轿厢在越过顶层平层位置并一直上行时,必须先接触上极限开关,然后对重再压缓冲器。 (2)在极限开关与撞尺动作期间,对重缓冲器必须一直处于压缩状态,所以,我们由此可以确定对重缓冲距的最小允许值。把电梯开到顶层平层位置,测量出电梯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极限开关与撞尺拐弯点之间的距离Lmin,这个距离就是对重侧的最小缓冲距,如果小于了这个距离,那么电梯上行时就先撞缓冲器,后动作上极限,与检规不符。也不能刚好等于这个距离,这样的话,上极限和对重缓冲器同时动作,也不符合要求,大于Lmin就可以了。轿厢侧如果不保证缓冲距的最小允许值,一旦电梯轿厢发生蹲底事故,轿厢会先撞上缓冲器而没有上极限开关的提前减速,将会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4.1 当电梯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测量以下数据 轿厢侧导轨的进一步制导行程(导靴的上端距离导轨顶端的距离)h1; 轿厢顶部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的井道顶部最低部件的

基于现场的缓冲器最大允许垂直距离的计算分析

基于现场的缓冲器最大允许垂直距离的计算分析 摘要根据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开展电梯的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工作[1]。其中3.16项规定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标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并且该垂直距离不超过最大允许值。本文根据现场实际测量的数据,结合检规要求,计算该电梯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并在轿底具体标识,为加深电梯检验的工作能力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特种设备;曳引电梯;最大允许垂直距离;检验 1 对重至缓冲器最大垂直距离的有关标准要求 1.1 相关标准的计算要求 TSG7001-2009的3.2项是对电梯井道安全空间的检验,轿顶安全空间是对轿顶设备及维护保养和人员的安全的保护,保证轿顶安全空间是维护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仔细研读结合检规的具体要求,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要求具体分为两个部分,①是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该满足的四个条件;②是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对重导轨制导行程的要求[2] 根据TSG7001-2009,3.2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检验内容与要求: (1)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轎厢导轨提供不小于(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②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m);③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m),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m);④轿顶上方应当有一个不小于的空间(任意平面朝下即可)。另规定A—4:当采用减行程缓冲器并对电梯驱动主机正常减速进行有效监控时可以用下值代替:①电梯额定速度不大于4m/s时,可以减少到1/2,但是不小于0.25m;②电梯额定速度大于4m/s时,可以减少到1/3,但是不小于0.28m。 (2)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有不小于(m)的制导行程; (3)3.16项规定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标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并且该垂直距离不超过最大允许值。 2 现场检验 2.1 顶部空间最小安全值

电梯参数计算公式

电梯选用参数 Q 额定载重量Q=400kg v e额定速度v=0.4m/s 轿厢尺寸(宽*深*高)开门方式 开门尺寸(宽*高)1000mm *1300mm *2100mm 旁开双折 800mm *2000mm H trv最大提升高度H trv =12m C i电梯曳引绳曳引比Ci= 2:1 d r n s 曳引绳 绳径 绳数 4-φ8,产品规格:8×19s曳引钢丝绳 d r =8mm n s =4 D t曳引轮直径D t =200mm D p导向轮、轿顶轮、对重 轮直径 D p =200mm K dz平衡系数K dz =0.45 P 轿厢自重P=400kg W yys 曳引钢丝绳重量: 每米重0.218kg/m w yys =55.6kg W dl 随行电缆重量: 每米重 7米重量 W dz对重重量600kg a max加减速度最大值0.5m/s2 曳引机、电动机参数 α曳引轮包角α=180度β曳引轮槽型中心角β=90度γ槽角度γ=30度η电梯运行的总效率η=0.9 N m电机功率 1.1kw v l曳引机节径线速度0.7955m/s

n\m电机转速76 rpm 轿厢导轨T75 限速器动作速度0.536m/s<V动<0.64m/s 安全钳瞬时式动作 缓冲器聚氨酯,行程H=60mm 一、电动机功率计算 对于交流电梯而言,当平衡系数K dz≤0.5时,通常用下列公式计算,即能满足要求:N=(1- K dz)Qv l /(102ηCi) (KW)(1) 上式中:K dz——平衡系数;φ=0.45 Q——额定载荷;Q=400Kg v l——曳引机节径线速度;v l =0.7955m/s η——电梯运行的总效率;取η=0.9 C i——曳引机曳引比;C i =2:1 代入(1)式, N=(1-0.45)×400×0.7955/(102×0.9×2)=0.95(KW) 选用VM450曳引机,电机功率N=1.1KW,其功率满足上式计算要求。 二、电梯运行速度的计算: 根据公式:V=π×D×n m / (60×C i) 上式中:D ——曳引轮节圆直径, D=200mm

乘客电梯(顶层、底坑高度计算)

1.乘客电梯顶层高度空间尺寸计算(520轮): 2.乘客电梯底坑深度尺寸计算: 3.无机房乘客电梯底坑深度尺寸计算: 4.无机房乘客电梯顶层高度尺寸计算: 5.乘客电梯顶层高度空间尺寸计算(400轮): 6.无机房载货电梯底坑深度尺寸计算: 7.无机房载货电梯顶层高度尺寸计算: 8.****无机房乘客电梯顶层高度尺寸计算: 乘客电梯顶层高度空间尺寸计算 根据轿厢图查得已知参数: 1、采用φ520轿顶轮(万向轮); 2、门地坎上表面至轿顶轮H1=3375mm(直梁3090、万向轮总高605); 3、门地坎上表面至导靴、油盒平面H2=3040mm(导靴150、油杯120); 4、门地坎上表面至轿顶面为H3=2400+35=2435mm(轿厢净高2400、加强筋35)。 一、电梯运行速度为v=1.0m/s: 采用GT-HC-L7缓冲器,压缩行程F=200+87=287mm; A、重要部件: 0.3+0.035V2+H1+F= 0.3+0.035V2+3375+287=3997mm; B、导轨导向: 0.1+0.035V2+H2+F=0.1+0.035V2+3040+287=3462mm; C、轿顶站人空间:1.0+0.035V2+H3+F=1.0+0.035V2+2435+287=3757mm; 当电梯运行速度v=1.0m/s时,须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即顶层高度须>4000mm。 二、电梯运行速度为v=1.5m/s: 采用OH-175缓冲器,压缩行程F=150+175=325mm; A、重要部件: 0.3+0.035V2+H1+F= 0.3+0.035V2+3375+325=4078.75mm; B、导轨导向: 0.1+0.035V2+H2+F=0.1+0.035V2+3040+325=3543.75mm; C、轿顶站人空间:1.0+0.035V2+H3+F=1.0+0.035V2+2435+325=3838.75mm; 当电梯运行速度v=1.5 m/s时,须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即顶层高度须>4100mm。 三、电梯运行速度为v=1.75 m/s: 采用OH-210缓冲器,压缩行程F=150+210=360mm; A、重要部件: 0.3+0.035V2+H1+F= 0.3+0.035V2+3375+360=4142.1875mm; B、导轨导向: 0.1+0.035V2+H2+F=0.1+0.035V2+3040+360=3607.1875mm; C、轿顶站人空间:1.0+0.035V2+H3+F=1.0+0.035V2+2435+360=3902.1875mm; 当电梯运行速度v=1.75m/s时,须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即顶层高度须>4200mm。 四、电梯运行速度为v=2.0m/s: 采用OH-275缓冲器,压缩行程F=150+275=425mm; A、重要部件: 0.3+0.035V2+H1+F= 0.3+0.035V2+3375+425=4240mm; B、导轨导向: 0.1+0.035V2+H2+F=0.1+0.035V2+3040+425=3705mm; C、轿顶站人空间:1.0+0.035V2+H3+F=1.0+0.035V2+2435+425=4000mm; 当电梯运行速度v=2.0m/s时,须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即顶层高度须>4300mm。 五、电梯运行速度为v=2.5m/s:

电梯顶部空间计算

4.6.25一台电梯,额定速度为1.75m/s,层站数为15层15站,对重和轿厢缓冲器的行程均为0.273m,现场测量出数据如下: ①轿厢导轨提供不小于0.1+0.035v2=0.207(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1.367m; ②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2=1.107(m),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 1.827m; ③a.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0.3+0.035v2=0.407(m),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1.107m; b.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1+0.035v2=0.207(m),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0.957m; ④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有不小于0.1+0.035v2=0.207(m)的制导行程,底层平层时对重至导轨顶距离实测量值为0.907m; ⑤底层平层时轿厢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距为400mm; 顶层平层时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距为340mm。 问: 1、电梯企业标注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距离为400mm,是否满足要求?试计算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多少? 2、如果对重有一高度为0.150m的凳子(安装在对重下方用作调整钢丝绳长度的可拆卸钢墩)时,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多少? 3、有另外一台速度相同的电梯,轿厢极限开关打板垂直高度2.000m,顶层平层时上极限距离为200mm。通过轿厢顶层空间及对重制导行程计算,得出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3.000m时,电梯公司将最大允许距离标为2.500m,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成都特检李文鹏(824811340)9:08:46

电梯受力计算

一、曳引力校核 1.钢丝绳曳引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轿厢装载至125%额定载荷的情况下应保持平层状态不打滑; (2)必须保证在任何紧急制动的状态下,不管轿厢内是空载还是满载,其减速度的值不能超过缓冲器(包括减行程的缓冲器)作用时减速度的值。 (3)当对重压在缓冲器上而曳引机按电梯上行方向旋转时,应不可能提升空载轿厢。 GB7588-2003附录M 提示曳引力计算采用下面的公式: ),(;2 1 2 1 曳引机向上方向旋转对重压在缓冲器上用于轿厢滞留工况动工况用于轿厢装载和紧急制ααf f e T T e T T ≥≤ 式中: ƒ—当量摩擦系数; α—钢丝绳在绳轮上的包角, rad ; T 1、T 2—曳引轮两侧曳引绳中的拉力。e —自然对数的底,e ≈2.718 2.校核步骤 (1)求出当量摩擦系数 ƒ a)对曳引轮为半圆槽和带切口半圆槽,使用下面公式: γ βγβπβγμ sin sin 2sin 2cos 4+---⎪ ⎭⎫ ⎝⎛ -=f 式中: μ——摩擦系数。 β——下部切口角度值, rad ; γ——槽的角度值, rad ; 式中的γ βγβπβγsin sin 2sin 2cos 4+---⎪ ⎭⎫ ⎝⎛ -的数值可由绳槽的 β、γ数值代入经计算得出;也可以从下图直接查得:

1.60 1.651.701.751.801.85 1.901.95 2.002.052.102.152.2090 92949698100102104106 绳槽下部切口角度ß 计算值 图8-1 b) 对曳引轮为V 形槽,使用下面公式: 轿厢装载和紧急制停的工况: 。 ,对于经硬化处理的槽槽; ,对于未经硬化处理的2 sin 1 sin 2sin 14γμβ βπβμ=--⎪ ⎭ ⎫ ⎝⎛ -=f f 轿厢滞留的工况: 理的槽。 ,对于硬化和未硬化处2 sin 1γ μ =f c) 计算不同工况下ƒ值 摩擦系数μ使用下面的数值: 装载工况μ1=0.1;轿厢滞留工况μ2=0.2;紧急制停工况μ3= 10 /11 .0s v + (v s ——轿厢额定速度下对应的绳速,m/s )。 (2)计算 е ƒα 分别计算出装载工况、轿厢滞留工况、紧急制停工况的е 1 ƒα、е 2 ƒα、е 3 ƒα 数值。 (ƒ 数值在步骤①求出;钢丝绳在绳轮上包角α的弧度值由曳引系统结构得到) (3)轿厢装载工况曳引力校核 (按125%额定载荷轿厢在最低层站计算,轿底平衡链与对重顶部曳引绳质量忽略不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