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_第二章 恒定电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第二章 恒定电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预习目标

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求、实验仪器和方法步骤。二、预习内容

在准备做“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之前,先让学生课前预习,让所有学生对所要做的实验有个初步的了解,提出几个典型问题思考讨论:

(1)什么是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2)要描绘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必须测出小灯泡的哪些电学参量?只测一组行吗?需要哪些器材?

(3)要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应采用怎样的电路图?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如何?

(4)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还是限流式接法?

(5)实验需记录几组数据,数据如何进行处理?

写出初步的实验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以及误差的来源,会根据给定器材选用正确电路。

2、知道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和分压式接法各自的特点,知道本实验应选用分压式接法的原因。

3、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电路实物连线。

4、能根据所测数据正确地作出伏安特性曲线,并能分析所得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运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二、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实验

三、教学过程:

(一)确立实验方案过程

问题:你设计了怎样的电路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各小组展示设计的电路图

讨论:

1、安培表采用什么连接方式好?理由是什么?

2、滑动变阻器采用什么连接方式好?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善实验设计,确定实验方案。

课件出示正确的实验电路图。

(二)实验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明确完成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熟悉器材,说明各部分的用途——进一步明确实验原理。针对设计好的实验电路图,选择实验所需的器材,了解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的规格,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等。

2、连接实物图电路,讨论注意事项。如进行实验前电键的开关,电表的量程选择和正负接线柱,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该如何连线,电流表有没有外接,闭合电键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所处的位置等。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配合合作。引导学生在有一人连线时,另一人进行检查核对,发现问题立刻更正。

课件出示正确的实物连线图。实验注意事项。

3、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4、实验数据的处理,在坐标纸上将数据描点,用平滑的曲线画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提示描点作图时不能画折线)

5、小组汇报交流总结。

你描绘出的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有什么规律?根据这

一规律你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明确由于电压、电流的不同,灯丝温度的不同,电阻不同,造成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

(三)断开开关整理器材,撰写实验报告。

四、课后提升:

完成实验报告册上该实验的实物连线图。

物理实验报告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预习,已经具备了设计,操作,分析,完成本实验的能力。这个实验是为了练习学生对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电路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等能力,要求学生多动手动脑,通过实验巩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效果分析:

把握了课程目标、学段目标、课时目标,渗透学法,授之以渔。充分结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课堂气氛和谐,探究精神浓厚,教师引导及时主动,能够关注到多数的学生,加强学生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效果很好。教材分析

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这个实验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电学实验之一,是考纲二级要求的实验,电路稍加变化,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实验,便于改编。通过该实验的探究,培养学

生如何选择电学仪器,如何设计实验电路等能力,学好这部分电路,可为以后做电学实验题,特别是设计实验电路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练习题

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中找到一只小灯泡,其标称功率值为0.75 W,额定电压值已模糊不清。他们想测定其额定电压值,于是先用欧姆表直接测出该灯泡的电阻约为2Ω,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U约为1.22V。他们怀疑所得电压值不准确,于是,再利用下面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电路,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并根据测量数据来绘灯泡的U-I图线,进而分析灯泡的额定电压。

A.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

B.电流表A1(量程150mA,内阻约2Ω)

C.电流表A2(量程500mA,内阻约0.6Ω)

D.滑动变阻器R1(0~20Ω)

E.滑动变阻器R2(0~100Ω)

F.电源E(电动势4.0V,内阻不计)

G.开关S和导线若干

H.待测灯泡L(额定功率0.75W,额定电压未知)

(1)在下面所给的虚线框中画出他们进行实验的电路原理图,指出上述器材中,电流表选择________(填“A1”或“A2”);滑动变阻器选择________(填“R1”或“R2”)。

(2)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将灯泡两端的电压由零缓慢地增加,当电压达到1.23 V时,发现灯泡亮度很暗,当达到2.70 V时,发现灯泡已过亮,便立即断开开关,并将所测数据记录在下边表格中。

次数1234567

U/V0.200.60 1.00 1.40 1.80 2.20 2.70

I/mA80155195227255279310

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中作出灯泡的U-I图线。

(3)由图象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应为________V;这一结果大于1.23 V,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为“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的实物电路图,已知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______________;

②闭合开关后,逐渐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__________;

③断开开关,……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曲线.

(3)在虚线框中画出与实物电路相应的电路图。

3.要测绘一个标有“3V,0.6W”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灯泡两端的电压需要由零逐渐增加到3V,并便于操作。已选用的器材有:

电池组(电动势为4.5V,内阻约1Ω)

电流表(量程为0~250mA,内阻约5Ω)

电压表(量程为0~3V,内限约3kΩ)

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①实验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应选下列中的(填字母代号)。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Ω, 额定电流1A)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750Ω,额定电流0.3A)

②实验的电路图应选用下列的图(填字母代号)。

③实验得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如果将这个小灯泡接到电动势为1.5V,内阻为50Ω的电源两端,小灯泡消耗的功率是W。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思想,以设计的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思考,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

课标分析

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及用它们测电阻的方法

2、掌握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和分压两种接法

3、会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4、会分析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变化规律

高中物理_多用电表的原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恒定电流----- 8、多用电表的原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欧姆表的讨论学习,提高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欧姆表测量电阻的原理。 2.知道欧姆表的内部结构和刻度特点;理解电流与电阻的一一对应关系,会分析计算相关问题。 3、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及结构,会分析判断多用电表的相关问题。 二、【重点】欧姆表的原理及及相关的问题。 三、【难点】多用电表的原理及其结构图示。 四、【学情分析】同学们通过学习电阻的串并联,学习掌握了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现又学习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学习欧姆表的原理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完成欧姆表的原理的学习,即学习了新问题,又加深了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有了以上的知识和方法的储备,引导学生将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组合成“多用电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五、【教学方法】尝试探究、交流合作、分享成果,达成共识。 【课堂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提高: 引导复习:1、如何将灵敏电流计改装成电压表?如何改装成多量程的电压表? 2、如何将灵敏电流计改装成电流表?如何改装成多量程的电流表? 提高:如何共用一个表头将电压表和电流表整合在一起? (二)新课学习: 1、提出问题:给你一个表头,能设计出一个直接测电阻的电表(欧姆表)吗?下面从一个例题说起 【合作探究一】 例题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1.5V,内阻r=0.5Ω,电流表满偏电流I g=10mA,电流表电阻R g=7.5Ω,A、B为接线柱. (1)用一条导线把A、B直接连起来,此时,应把可变电阻R1调节为多少 才能使电流表恰好达到满偏电流? (2)调至满偏后保持R1的值不变,在A、B间接入一个150Ω的定值电阻R2,电流表指针指着多少刻度的位置? (3)在A、B间接R3=450Ω,电流表指在多少刻度上? (4)如果把任意电阻R接在A、B之间,电流表读数I与R的值有什么关系? 在完成上述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欧姆表的原理 2、欧姆表的几个概念

高中物理_第二章 恒定电流 u000Bu000B1 电源和电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1电源和电流 (一)内容及解析 1、内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2、解析: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二)目标及其解析 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 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 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基本流程 先对本章的知识体系及意图作简要的概述 新课讲述----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2、教学情景 1.电源: 先分析课本图2。1-1 说明该装置只能产生瞬间电流(从电势差入手) 【问题】如何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让学生回答—电源) 类比:(把电源的作用与抽水机进行类比)如图2—1,水池A、 B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若在A、B之间用一细管连起来,则水 在重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从水池A运动到水池B。A、B之间的 高度差很快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水管中只可能有一个瞬时水流。 教师提问:怎拦才能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电流呢? 让学生回答:可在A、B之间连接一台抽水机,将水池B 中的水抽到水池A中,这样可保持A、B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归纳:电源就是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迁到负极的装置。(从能量的角度看,电源是一种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导线中的电场: 结合课本图2。1-4分析导线中的电场的分布情况。 导线中的电场是两部分电荷分布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其一是电源正、负极产生的电场,可将该电场分解为两个方向:沿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沿导线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垂直于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向导线某一侧聚集,从而使导线的两侧出现正、负净电荷分布。其二是这些电荷分布产生附加电场,该电场将削弱电源两极产生的垂直导线方向的电场,直到使导线中该方向合场强为零,而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此时导线内的电场线保持与导线平行,自由电子只存在定向移动。因为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故称恒定电场。 通过“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区分静电平衡和动态平衡。 恒定电场: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电场称恒定电场。

高中物理_第二章 恒定电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预习目标 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求、实验仪器和方法步骤。二、预习内容 在准备做“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之前,先让学生课前预习,让所有学生对所要做的实验有个初步的了解,提出几个典型问题思考讨论: (1)什么是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2)要描绘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必须测出小灯泡的哪些电学参量?只测一组行吗?需要哪些器材? (3)要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应采用怎样的电路图?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如何? (4)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还是限流式接法? (5)实验需记录几组数据,数据如何进行处理? 写出初步的实验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以及误差的来源,会根据给定器材选用正确电路。 2、知道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和分压式接法各自的特点,知道本实验应选用分压式接法的原因。 3、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电路实物连线。 4、能根据所测数据正确地作出伏安特性曲线,并能分析所得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运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二、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实验

三、教学过程: (一)确立实验方案过程 问题:你设计了怎样的电路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各小组展示设计的电路图 讨论: 1、安培表采用什么连接方式好?理由是什么? 2、滑动变阻器采用什么连接方式好?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善实验设计,确定实验方案。 课件出示正确的实验电路图。 (二)实验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明确完成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熟悉器材,说明各部分的用途——进一步明确实验原理。针对设计好的实验电路图,选择实验所需的器材,了解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的规格,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等。 2、连接实物图电路,讨论注意事项。如进行实验前电键的开关,电表的量程选择和正负接线柱,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该如何连线,电流表有没有外接,闭合电键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所处的位置等。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配合合作。引导学生在有一人连线时,另一人进行检查核对,发现问题立刻更正。 课件出示正确的实物连线图。实验注意事项。 3、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高中物理_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 §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一、指导思想 1.以实验为基础进行物理规律教学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恒定电流》一章的一节重要的规律课。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物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物理学科结构的核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主要是在观察、实验、探索和分析物理现象,理解、掌握和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尽可能从观察实验出发,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总结出有关规律。 2.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物理新授课教学 科学的发展始于问题的提出,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调高教学效率的方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突出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1)观察并能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会使用多用电表。(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会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3)了解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4)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会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5)理解电功、电功率及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电热现象。(6)能分析和解决家庭电路中的简单问题,能将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2.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电功、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等知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是分析和理解部分电路和闭合电路的交汇点,更是分析复杂电路的基础。本节课教材通过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研究电源的性质及作用,使学生深刻的感受能量观点在电路分析问题中的有效应用。同时教材又通过实验探究与分析论证相结合的方式阐释了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使学生能从基本的静态电路认知提升至对含源电路的动态分析及推演,因而教材充分的体现了物理思想突出和学生能力培养两大功能的和谐与统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又为后继内容的学习做出了铺垫。 3.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电动势”一节的学习,理解了非静电力做功与电荷量、电势差的关系,了解了非静电力做功与电能转化的知识,认识了如何从非静电力做功的角度描述电动势,并能够较为熟练的处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相关电路问题,可以说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通过功能关系分析建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并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另外,由于新高考方案的实施,本节课的教学在高一下学期,学生尚未通过化学课的学

高中物理_电磁感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磁感应专题 1.(单选)图中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虚线间的距离为l,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abc是位于纸面内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线圈,ab边平行于磁场的虚线边界,bc边长也为l。t=0时刻,c点位于磁场区域的边界上(如图)。现令线圈以恒定的速度v沿垂直于磁场区域边界的方向穿过磁场区域。取沿a→b→c的感应电流为正,则在线圈穿越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2.(单选)如图1所示,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垂直于线框所在平面向里。规定垂直于线框所在平面向里为磁场的正方向;线框中沿着ABCDA方向为感应电流i 的正方向。要在线框中产生如图2所示的感应电流,则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可能为 3. 3.(单选)如图所示,两个互连的金属圆环,粗金属环的电阻为细金属环电阻的二分之一。磁场垂直穿过粗金属环所在区域。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时,在粗环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则a、b两点间的电压为 A. B. C. D.E

4.如图所示,相距为L的两条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上端接有定值电阻R,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将长为L、质量为m的导体棒由静止释放,当导体棒下滑距离L时达最大速度v(v为未知量),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体棒的电阻为2R,不计导轨的电阻,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速度v的大小 (2)当导体棒速度达到时加速度大小 (3)导体棒从释放到下滑距离L过程流过导体棒的电荷量q (4)导体棒从释放到下滑距离2L的过程中电阻上产生的热量Q是多少. 5.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1T,水平放置的框架宽度L=0.4m,框架电阻不计。金属棒电阻R=0.8Ω,定值电阻R1=2Ω,R2=3Ω,当金属棒ab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v=5m/s 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时, (1)金属棒ab两端的电压 (2)电阻R1的热功率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既不感到难以入手不会因为太容易而产生轻视情绪呢? 这需要对学生情况有比较准确的定位:在学习本次课之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会判断电的磁效应现象及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但是还欠缺开拓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正是基于这一点所以在讲授本次课程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高中物理_电动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恒定电流 第二节电动势 【学习目标】 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电源的作用,能具体说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电源。 2.了解干电池的基本结构,知道电源内部电荷移动的特点,经历电动势概念的建立过程 3.能够说明电动势的物理意义,知道电源的电动势是由电源的结构决定的,知道常见电源的电动势的数值。 【学习重点和难点】 电动势的概念:从能量转化的角度非静电力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学习课时】 1课时 【基本思想】 提供学习素材,以素材为背景,以学习目标为落脚点,提出问题,搭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互动的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利用系列问题突破“电动势概念的理解”这一难点。注重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复习提问进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以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形式进行新课。 学习任务(一) 请结合教材43页图2.2--1,快速阅读教材前四个自然段,探究如下问题: 1.判断电源外部电路中的电场方向 2.正电荷在电源外部电路中如何移动? 3.电源外部电路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这种转化又是如何实现的 学习任务(二) 请结合教材43页图2.2—1,探究如下问题: 1.在电源内部,电流方向如何?正电荷又是怎样移动的?如果没有这种移动,将会是什么结果? 2.电源内部有电场吗?若有,方向如何?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如何?其作用效果又如何? 3.试猜想一下,正电荷在电源内部移动的过程中,除静电力外,是否还受其它力作用? 4.从做功与能量转化的角度,你是怎样理解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的?这种作用可以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类比? 学习任务(三) 1.为什么不用干电池或纽扣电池对大型电动机供电? 【材料1】A、B两同学以最大能力扔铅球,A扔了8米远,B扔了10米远,思考:哪位同学扔铅球的本领大呢?

高中物理_电源和电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 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 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和分析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学情分析 1.高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直流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知道它们的含义,和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但定量描述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物理活动的特征还不是特别清楚。 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常这一条内容课本中是没有的,但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 2.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出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并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3学生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物理意义,以及有关物理意义,以及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 4、学生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2.1 电源和电流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 1.如图所示,福娃欢欢带正电,福娃贝贝带负电,用导体棒连接的瞬间,就一系列问题两人发生争执,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福娃欢欢说,电流计指针偏转,有瞬时电流 B.福娃贝贝说,电流计指针不偏转,无电流 C.福娃欢欢说,最终我们是等势体 D.福娃贝贝说,最终导体棒内的电场强度等于零 2.如图所示,一根截面积为S的均匀长直橡胶棒上均匀带有负电荷,每米电荷量为q,当此棒沿轴线方向做速度为v的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棒运动而形成的等效电流大小为()

高中物理_人教版物理选修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交变电流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知道什么是中性面.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 3.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及中性面的准确含义. 二、能力目标 1.掌握描述物理量的三种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象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重点 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 ●教学难点 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教学方法 演示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手摇单相发电机、小灯泡、示波器、多媒体教学课件、示教用大的电流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电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常遇到的电有电池供的电,还有发电机供的电,那么这两类电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师】这组是用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这组是用手摇发电机给小灯泡供电,请同学们观察小灯泡,你看到什么现象?两组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有何不同? [演示1]将干电池和手摇发电机分别与小灯泡组成闭合电路。闭合开关并匀速转动发电机。 [生]发电机供电的小灯泡一闪一闪的,说明发电机发出的电流大小随时间不断的变化。 【师】把小灯泡换成电流表后请同学们观察电表的指针,你看到什么现象?两组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有何不同? [演示2]将干电池和手摇发电机分别与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闭合开关并匀速转动发

电机。 [生]发电机供电的电流表的指针左右的摆动,说明发电机发出的电流的方向随时间不断的变化。 [师]通过实验可知,发电机发出的电流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我们把这样的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用大写字母AC表示。而把方向不变的电流叫做直流,用大写DC表示。交流电有许多优点,现代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电大都是交流电。那么交流电是怎么产生的呢?它又有怎样变化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交变电流。 二、新课教学 板书:第一节交变电流 一、定义: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AC)。 板书:二、交变电流的产生 [师]为什么发电机能产生交变电流的呢?先让我们看看交流发电机的基本结构,它由两个磁极和一个矩形线圈组成,线圈在两个磁极间转动就产生了交变电流。同学们请看屏幕(切换多媒体)。 [师]多媒体展示交流交流发电机模型动画并得到模型动画。这是发电机的模型动画, 下面我们以单匝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 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为例来分析交变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请同学们观察分析线圈转动过程中,哪些边在切割磁感线? [生]AB边和CD边。

高中物理_2 电动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恒定电流第二节电动势导学案【使用说明】 1.课前通过阅读课本和《导学练》完成预习学案,疑难部分做出标注。 2.课内认真听讲,按照互动要求,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踊跃回答问题并及时巩固。 3.标★的为选做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2)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动势的定义式。 (4)了解生活中的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知道电池的三个参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和科学严谨的研究习惯。 【学习重点】 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学习难点】 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和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课前预习案 【自主学习】 复习:1.电流是量,也有方向,电流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运动的电荷是,其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 2.导体中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从电流的产生条件看,电源的作用是。 新课导学 1.非静电力 电源正极聚集电荷,负极聚集电荷,所以在外电路中电场方向从正极到负

极,正电荷由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电源内部电场方向由极指向极,所以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它向正极移动,非静电力就是电源内部克服静电力做功,从而把正电荷(负电荷)从负极(正极)搬运到正极(负极)的力,这种非静电力做的功,使电荷的电势能_________。 在电池中,非静电力是_________作用,它使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在发电机中,非静电力的作用是_______作用,它使___ ___转化为__ ____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源是通过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电动势 (1)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本领的物理量。 (2)大小: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的___________在电源内部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即E=____________。单位是。 (3)大小决定因数:由电源中_____ _____的特性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及外电路无关。 3.电源的内阻: 电源内部也是由组成的,电源内部导体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所以也有电阻,这个电阻叫做电源的。 4.电池的参数【课本中的科学漫步】 (1)电动势是电池的重要参数,电动势取决于,跟电池的大小无关。 (2)电池的另一个重要参量是容量。电池的容量是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通常以或为单位。 (3)电池内的电阻是电池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在使用过程中变化,对同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电池的容量越,内阻越。 自学检测 1.关于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外部存在着由正极指向负极的电场,内部存在着由负极指向正极的电场 B.在电源外部电路中,负电荷靠电场力由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C.在电源内部电路中,正电荷靠非静电力由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D.在电池中,靠化学作用使化学能转化为电势能 2.关于电动势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势E是表征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_电源电流和电动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源、电流和电动势》教学设计

教 学 手 段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电学有关知识,认识了电压、电流和电阻 这些物理量,上一章节中学习了电场知识,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再对 电学知识进一步学习。引导学生回顾“电场的基本性质使什么”。 问题:电流的形成,应满足什么条件? (二)进行新课 1、电源 问题1:如图所示,A、B为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金属球,A、 B之间是否有电势差? 问题2:若用导线将两个球连接起来,导线中是否有电流流过? 电流能一直持续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将由B向A移动, 从而形成电流。自由电子由B向A移动,A吸收自由电子,电势降 低,B失去电子电势升高,最终,AB的电势相等,电子不再定向移 动,电流消失。故这种情况下,导线中只有瞬时电流流过! 说明 初中对该部分知识 已有一定认识,通 过回顾,可以使学 生快速进入状态 提出问题,带着问 题学习 问题探究、层层推 进

问题3 :怎样才能使上述导线中有持续的,恒定不变的电流流 过? 通过抽水机的作用,引出安装一个把电子从A搬运到B的装置,这样学生也就了解了电源的功能和作用:把负电荷从正极搬到负极,使电源两极间保持一定的电势差,使电路有持续的电流。 2、电流 A、B周围空间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尽管这些电荷也在运动,但有的流走了,另外的又来补充,所以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电场的分布也是稳定的。 通过师生分析,建立起恒定电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荷的“稳定分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不是静止不变的。 这种由稳定分布的电荷产生的稳定的电场称为恒定电场。 延伸:在恒定电场中自由电荷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定类比思想,引出电 源 初步建立动态平衡 的概念

高中物理_优质课电阻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电阻定律。 2.了解材料的电阻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通过对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理论分析,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两种研究方法有机结合。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高科学分析、提炼实验结果的能力。 4.通过对不同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安全用电的常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激情。 2.经历实验探究与理论推导两个过程,领略科学研究的双重性。 3.通过介绍电阻率跟温度变化有关,体验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联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电阻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电阻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学资源】 电池组、电键、导线、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定律演示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电阻的定义式R=U/I,知道了R与、U、I无关、与本身的性质有关,哪电阻与那些因素有关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的。 一、学习目的 影响电阻的因素是什么? 演示1、这是功率不同的两只白炽灯,大家可以观察一下灯泡上的标识,“220V”是电压,而后面的标值一个是25,一个是100,这两个数字是灯泡的功率,说明这两个灯泡电压相同的情况下功率不同,电阻是不同的,大家比较一下这两只灯泡的灯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灯丝的粗细不同,功率大的灯丝粗 提问:这说明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哪个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与电阻的粗细 演示2: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可以改变它的电阻,它通过改变什么来改变电阻的呢? 学生:电阻丝的长度 这说明电阻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高中物理_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学校: 姓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第10节,第二章主要讲解了《恒定电流》的相关知识。这节课的内容是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材中提供了三种实验方法供教学选择,但实验原理大致相同,教学中可以就第一种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其余的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要让学生理清电动势和内阻测量的思维线索。电源的特性主要由电动势与内阻来描述,因此测量电动势和内阻对于合理使用电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学习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掌握科学测量的步骤。 (2)了解实验中误差的来源,了解用不同方法测量得出结果E与r的误差分析。(3)知道实验原理,学会科学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公式法和图象法。 3.教材的重难点 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分析如下: (1)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会处理实验数据。 (2)教学难点: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及误差分析。 二、教法和学法 1.教法: 采用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巧用习题引入,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采取以教师层层引导,学生探究和交流为主的合作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基础知识,巧妙引导归纳总结实验思路。使学生建立猜想——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应用这一学习流程。 2.学法: 学生在已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反馈课前导练引入实验原理,结合已有的实验基础,总结规律,积极思考、运用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做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从而加深对实验操作的规范。

高中物理_交流电的产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 3.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及中性面的准确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观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交变电流产生原理和变化规律,中性面,瞬时值,峰值。 三、教学难点:对交变电流产生原理的理解及应用。解决办法:通过对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一周的实物演示,立体图结合侧视图的分析、特殊位置结合任一位置分析使学生了解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如何变化的. 通过侧视图分析线圈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关系,利用导体切割磁场线方法来处理,使问题容易理解.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实验、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五、教学用具:交流发电机模型、演示电流表、多媒体资源 六、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制作线框备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交流电的特点并用示波器观察了生活中所用正弦式交流电的波形,那么这种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这就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展示目标 1.认识并了解交流发电机

2.知道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和两个特殊位置的特点 3.能用图像描述正弦式交流电 三、知识回顾 教师: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学生回答:(1)闭合电路(2)磁通量发生变化 四、学习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在匀强磁场有一闭合金属线圈,线圈怎样运动才能产生感应电流? 学生设计:让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 教师提出问题:电流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答: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时产生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学生爬黑板画出截面图,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是哪条边在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ab、cd在切割磁感线,而bc、da始终与磁感线方向平行,因而不产生感应电动势,只起导线作用。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两条边切割的方向是同向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产生的是什么电流? 学生回答:交流电。 1、交流发电机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发电机的基本构造 (1)发电机的基本组成 ①用来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线圈(叫电枢). ②用来产生磁场的磁极.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发电机工作 (2)发电机的基本种类 ①旋转电枢式发电机(电枢动磁极不动). ②旋转磁极式发电机(磁极动电枢不动). 无论哪种发电机,转动的部分叫转子,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展示实际的发电机 2、交变电流的产生规律 学生演示:出示手摇发电机模型,并连接演示电流表。 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电流表的指针随着线圈的转动而左右摆动。师生共同分析指针左右摆动的原因:ab、cd边在两侧切割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高中物理_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四节第二课时

课题: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四节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经历电表的改装过程,进一步掌握欧姆定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相互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出物理概念,使学生充分体会知识的发现过程,并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物理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物理的理性与严谨,了解物理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电流表、电压变的改装原理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设计设计说明 创设情景,导复习回顾: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 的特点。 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 热情被充分地调动,从而也 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不 知不觉中进入教师设计的 教学情景中,为本节课的学 习做有利的准备。

入新课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1)什么是表头,表头又如何读出 相对应的电压值。(2)请学生自行阅读课本 了解相关概念,为新课做好准备。 问题:结合实验结论与课本导读,思考改装 的原理以及出现的现象? 在满足学生的好奇之 前让学生对相关实验结果 分析,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 体验独立重复试验模型,并 得出其特征,使定义的提出 水到渠成。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二)形成概念 一、相关概念: 本节表头的相关概念:表头就是一个 电阻,遵从欧姆定律,不同于其他电阻的是, 通过表头的电流是可以从刻度盘上读出来 的。举例说明清晰明了。 二、改装原理: 改装成电压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新知 识,符合“学生为主体,老 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 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同时突出本节课重点, 也突破了难点。

高中物理_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恒定电流 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授课人: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和电压关系的理论分析。 2、经历根据电流、电压和欧姆定律,推导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的过程。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电表改装的分析讨论,提高综合运用欧姆定律、电路串、并联规律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2.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的。利用电路的串、并联规律分析电表改装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阻值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复习、归纳、小结把知识系统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规律。 教学难点: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原理, 并会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练习。 教具:表头、电压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思考与讨论(一) 1、什么是串联电路?它和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你能解释这些特点吗? 3、比较上图中各点电势的高低,写出各电阻上的电压与电势的关系;寻求总电压和各电阻电压的关系; 4、总电阻与各部分的电阻的关系如何?请你如何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性。

【达成目标】通过恒定电路串联电路的教学,对串联电路恒定电场及恒定电荷运动的特点的分析,得出电流、电压及电阻的特点。 思考与讨论(二) 1、什么是并联电路?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你能解释这些特点吗? 3、比较各点电势的高低,写出个电阻两端的电势差。寻求总电压和各电阻电压的关系。 4、总电阻与各部分的电阻的关系如何?请你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性。 【达成目标】通过恒定电路中并联电路的教学,对并联电路恒定电场及恒定电荷运动的特点的分析,得出电流、电压及电阻的特点。 思考与讨论(三) ①R 1和R 2并联后R=? (若R 1远大于R 2,R=?) ②n 个相同电阻(R 1)串联或并联,其总电阻R=? ③不同阻值的电阻串联总电阻与其中最大电阻有何关系? ④不同阻值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与其中最小电阻有何关系? ⑤串、并联电路中,某一电阻增大,总电阻如何变? ⑥并联电路中,支路增多,总电阻如何变? 【达成目标】通过思考与讨论,对电路中总电阻和分电阻关系的分析,为第7节的电路动态分析提供基础。 思考与讨论(四) 两块电表的外形照片、说明书照片 观察两块电表的外形、表盘结构、说明书,比较它们的异同,你能从说明书上确定电压表的满偏电流吗? 问题:外形相同,为什么功能有差异?功能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内部结构照片比较它们的差异

高中物理_1 交变电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交变电流 课型:新授课探究式学习 §5.1交变电流 【课程标准分析】 1.会观察电流、电压的波形图,理解交变电流直流的概念,会区别交变电流和直流. 2.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知道什么是中性面. 3.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会写交变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知道交变电流的峰值、瞬时 值的物理含义. 本节讲述的交变电流的知识,是第四章“电磁感应”知识的具体应用。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交变电流主要是应用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本节也是《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内容的进一步扩展。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是学生了解到,不仅有大小和方向不变的电流,还有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交变电流,交变电流与恒定电流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自己特殊的规律。 【教材分析】 交变电流是生产和生活中最常见到和用到的电流,而正弦式电流又是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正弦式交变电流产生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所以本章是前一章的延续和发展,是电磁感应理论的具体应用。 在教材设计方面,采取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逐渐深入的方法讲述这个问题。教材在电磁感应部分学习的都是方向和大小基本不变的感应电流,但在此章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教材是这样展开的:先用教具演示交流电是怎样产生的:让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并强调让学生观察教材当线圈通过甲、乙、丙、丁四个特殊位置时,电流表指针变化的情况,分析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这样学生就会对电动势和电流的变化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让学生用右手定则独立分析线圈中电动势和电流的方向,这样能让学生讲练结合,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至于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和最大值的表达式,正好利用上一章所学内容,借助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推出电流与电压瞬时值与最大值的表达式。 本节知识是全章的理论基础,由于交变电流与直流不同,因此,它对各种元件的作用也不同。正因为交变电流的特殊性,才有了变压器及其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中物理_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选修3-1第二章第7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恒定电流》一章的核心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本章知识的高度总结,又是本章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部分电路的认知上升到全电路规律的掌握,又能从静态电路的计算提高到对含电源电路的动态分析及推演。同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能够充分体现功和能的概念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是功能关系学习的好素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了静电力做功与电荷量、电势差的关系、了解了静电力做功与电能转化的知识,认识了如何从非静电力做功的角度描述电动势,并处理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相关电路问题,已经具备了通过功能关系分析建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问题的知识与技能。 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问题导学法。 在本课之前,学生学习了较多的预备知识,比如说静电力做功和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等,这样本课的学习要从复习开始,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知识,同时用问题引出本课内容,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新课学习。同时采用了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定性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加深学生理解。 1、通过探究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 上电势降落之和。 2、理解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并能用来分析有关问题。 3、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的U-I图像,认识E和r对U-I图像的影响。 5、熟练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进行相关的电路分析和计算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学生实验探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2、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步骤,培养学

高中物理_9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原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二级物理科必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

(二)进行新课 端的零位置。若不指零, 则可用小螺丝刀调整机 械调零旋钮使指针指 零; (4)将红、黑表笔 分别插入“+”、“-”插 孔。 为量程的 选择和读 数奠定基 础; (2)、 学生学会 机械调零 2、引导学生学习练习多用电表的读数 练习1、多媒体展示—正在测量中的多用 电表表盘。 (1)如果是用直流10V挡测量电压,则 读数为 V。 (2)如果是用×100Ω挡测量电阻,则读 数为Ω。 (3)如果是用直流5mA挡测量电流,则 读数为 mA。 多用电表的读数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 点,教师针对学生的读数情况进行点评 3 分 钟 学生分组交流与讨 论,学生遵循电压表、 电流表、欧姆表读数原 则的基础上进行读数; 学生代表发言 5 分 钟 资源 准备:多媒 体展示— 正在测量 中的多用 电表表盘。 设计 意图:(1) 学生学会 多用电表 的读数后 再进行实 验操作; (2)多用 电表的读 数是本节 学习的重 点和难点, 特别是电 压表和电 流的读数 学生总不 是按原则 进行,对多

(二)进行新课 用电表更 有需要进 行量程的 放大或缩 小,故需把 这一环节 放在实验 操作前。 3、师生共同探讨多用电表测量小灯泡的 电压和电流实验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测量电压和电流的流 程图 让学生设计多用电表测量电压、电流的电 路图 3 分 钟 (1)按如图甲所 示连好电路,将多用电 表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 压挡,测小灯泡两端的 电压. (2)按如图乙所示 连好电路,将选择开关 置于直流电流挡,测量 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5 分 钟 资源 准备:多用 电表、导 线、电池、 电键、滑动 变阻器、小 灯泡。 设计 意图:让学 生掌握用 多用电表 测电压和 电流在电 路中的不 同连接;学 会用多用 电表测不 同的电压。

高中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2.2电动势教学反思选修3_1

电动势 1、学习“电动势”概念的重要性和意义 “电动势”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很突出的难点。“电动势”既具有概念的一般特征,又有其特殊性,它几乎贯穿“恒定电流”、“电磁感应”、“交流电”三章的主要内容。能否掌握电动势概念将影响整个电学知识的掌握。 2、“电动势”的定义: 电源电动势是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能力大小的标志。它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到正极所做的功。电源电动势大小只取决于电源本身的结构和所处状态,而与外电路无关。 分类:根据电动势的产生机理,分为化学电动势、温差电动势、光电池电动势、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等。 3、概念体现的思想和方法: 能量转化的思想、类比方法、比值定义法等 4、从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心里学、脑科学等理论看本概念的教学: 在建构主义看来,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知识的呈现者和传递者,而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因而作为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各种想法,设法找出学习者持有的错误概念,并决定在合适的时机以有效的方式去消除那些概念,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概念转变教学策略正是基于建构或重建学生的认知结构而提出的。该策略通过学生对某一物理现象的解释充分暴露前概念,在与进一步的真实物理事实的对比中引出认知冲突,并在此过程中学生重新建构自己的认识,应用新的理解,建构概念间新的联系,并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多次往复,使其认识不断完善。 5、从课标、教材、考试要求来看本概念的教学: 《选修3-1》把“电动势”编排在第二节,中间穿插欧姆定律、串联并联电路、焦耳定律和电阻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编排在第七节,把电动势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单独列出,这种编排一方面强调了电动势概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体现了新课标的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规律编排教材的指导思想。 电动势在去年的一模考试中也有体现,说明了这个概念正逐步被重视。 6、“电动势”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3)、掌握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和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使学生了解电动势是表征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2).初步培养从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究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正确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 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以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7、“电动势”的教学策略的思考 从教学内容本身来看,电动势形成机制比较复杂,电动势概念比较抽象,涉及知识面广,学生存在的前概念,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深刻的理解,客观上有一定的难度。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调查情况看,学生在学习电动势概念前,电源无内阻,“电动势就是电压”深深的刻在他们的脑海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思维障碍,如:有了电压,为什么还有建立电动势的概念呢?电动势不就是电压吗?电动势是电源的本身特性,电池用久了,为什么测量其两端的值会变小呢?等等,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给电动势概念的讲解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困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