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尼斯英语

福尼斯英语

福尼斯英语
福尼斯英语

Phonics teaching map

Phonics,在中国有许多的翻译,像“自然拼读法”,“自然拼音”,“拼音英语”这类的译意名称,还有像“风尼斯”,“福尼斯”这样的音译名称,各种各样的称谓,大同小异的核心理念,即学习英文字母(letter)与语音(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目标,不需要借助音标记忆单词。

Phonics据称是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位时,耗巨资几十亿美金,组织专业团队研制三年而成的一套帮助本族语者解决阅读障碍的学习方法。

我理解Phonics能有效解决“符合读音规则单词”的音与形的对应关系,对于“不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例如what, says是只能约摸解决大体的读音,另外,对于单词的意义phonics是完全不涉及的,这是它自带的一个特点。不该被称之为“缺点”,是因为它原本就是为英语为母语者而设的,在有语言环境的情形下,只要把音与形的关系建立起来了,意义就自然呈现了。就好比给幼童读的汉语故事书,都会给每个字配上拼音。只要教会中国孩子拼音,孩子就会阅读了,拼音只能让孩子会发某个汉字的音,但也解决不了这个汉字的意义。道理是一样的。

在研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把Phonics在初始阶段的教学流程大致归结如下:

1. Teaching alphabet

这是基础,我个人试过两种安排:(1)边教字母边教phonics,很费劲,主要是会导致字母学习的过程比较长,孩子会不耐烦。(2)先教字母再教phonics,较第一种安排,师生皆轻松些。

2. Teaching two concepts: letter name and letter sound

如果把第一个步骤比喻为“物质基础”,那么这一步就是概念基础了。必须要让孩子明白“letter”指的是ABCD...这26个字母;而“sound”则是指这些字母的声音,是用来拼读单词的。其实要让孩子明白这两个概念不困难,就是一分钟的事情。今天在大朗水口小学和四年级的孩子试了一下,非常顺利,可惜不懂上传视频,又只能自我为难,以文字描述了:

(1)让孩子明白何为“字母”,这很容易做到。我今天是用“找与众不同的字母来猜老师姓什么”这个活动,点拨何为“字母”。

(2)用一个常见词,例如apple,拆分,启发孩子去感悟字母a在这个单词中的发音是[a],初步建立“发音(sound)”这个概念。

(3)和孩子约定:老师出示一个字母,例如A,说:When I say "letter", you say "A". When I say "sound", you say "[a]". 来回几次,孩子就明白,并且记住了。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孩子还是会忘记,或者是混淆,没关系,提醒强化几次,就会慢慢地被吸引,刻在脑海里了。

3. presenting one vowel sound, saying short a sound

从短元音a开始,然后和其他的辅音相拼,这样比较有成就感。学元音时,如果能辅助以有记忆或者纠音的手势会更吸引孩子,且像根记忆拐杖一样,能有效帮助孩子记忆。

4. sounding words out loud

我今天分成了四步来实施,一个台阶一小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拾阶而上。

(1)sound out single letters one by one

今天没有把21个辅音字母全教完,只教了16个字母(b, d, f, h, j, k, l, m, n, p, r, s, t, v, w, z)和c (因为后面的歌谣出现cat,且cat是常见词,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2)sound out the letters of "consonant + a"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对于没有经过拼读训练的孩子来说,是听不出某个合成音,例如[fa],是包含有两个音素的,更不会将之拆分为[f]和[a]。必须先教会孩子拼[f] - [a] --[fa],之后他们才有可能听到[fa],知道是由[f]+[a]拼成。有人称辅音+元音而成的音为“不间隔音”,是拼读的难点和重点。我非常赞同。

(3)sound out the letter of "a + consonant"

这一步相较上一步就十分简单的,只要(1)做好做到位了,这一步是水到渠成的事。

(4)sound out the letters of "consonant + a + consonant"

有了(1)-(3)的坚实铺垫,这一步不需要老师过多的介入,学生拿到单词即可以凭自己所学,读出单词。老师只需要在音的准确性上给予帮助就好。

5. spelling out the words by listening

这一步是检测孩子是否能做到“听音能写”。我个人认为,在phonics的“见词能读,听音能写”中,前四个词是关键,时间分配要占至少80%以上,后面的“听音能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与其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这上面,倒不如腾些时间放在下一个运用的步骤上。另外,在听音写词这一环节中,要有效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必须用非学生学过的旧词。例如,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含有短音a的CVC单词,如果我让学生听写他们学过的旧词bag, rabbit, fat……是无法得到准确的反馈的,我无法从他们的正确拼写中下出这样一个结论:学生是因为掌握了短音a的发音和拼读规律而会拼写这几个单词,因为极有可能,他们会写是因为原本就会。

6. Reading rhymes, chants or stories by applying the target sounds

如果没有了运用,学phonics就像我的驾照。因为我从来不开车,驾照拿了十几年,现在再也不知道该如何开车。学而不用在小学阶段会留下巨大的伤害。

在运用这一环节中,资源是教学的最大困难,自己的编写phonics歌谣我觉得是一种浪费,且没必要,我们再怎么棒,也绝不可能编得比原文的好,不如下功夫去查找罢。今天借用了phonics kids里面的三首歌谣,插图画得好,最重要的是动画做得好,孩子边看边听就明白单词的含义了。

下面这个故事很有趣,且图很好地解释了意义,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音形意的三角形就稳稳地建立起来了。

Zat the ra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