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中建房造成的损失谁承担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4
农村建房人身损害的责任承担沧州衡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东志[论文摘要]农村低层房屋建设房大多是由泥工或其它建筑施工人员承接,所雇请的人员都是临时工,结构非常松散,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
本文认为,对于农村建房过程中的人身损害,不应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关于在明知承包人、分包人没有资质情况下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
同时,本文结合案例对雇员致第三人损害、雇员自己遭受损害情况下发包人、承包人(雇主)、分包人的责任承担进行了分析。
主题词:农村建房,建筑施工资质,劳务关系,承揽关系案例:发包人(房主)为农村居民,委托承包人张某建造住房,甲为其雇员。
另外,承包人张某与分包人李某订立合同,约定由其提供挖掘机和工人负责土建工作。
李某雇员乙在工作过程中,操作不慎,将高压线挂断,致甲死亡。
另查明,乙并无挖掘机操作资质。
在此情况下,发包人、承包人张某、分包人李某、雇员乙各应承担什么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司法解释”),将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个人招录他人提供劳动,称作“雇佣关系”;而《侵权责任法》则称作“劳务关系”,“雇主”为接受劳务一方,“雇员”为提供劳务一方。
“雇佣关系”的称谓是约定俗成的概念,更易为人接受。
本文将雇佣关系和劳务关系混用。
一、发包人的责任承担(一)商品房等建筑施工活动中,发包人的责任承担基于规范建筑行业、保证施工质量的考量,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许可、资质都有严格的要求。
《建筑法》第七条规定,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
第十三条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经资质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规定房屋造成损坏的赔偿责任的根据《物权法》、《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房屋造成的损坏,赔偿责任应当由相应主体承担。
本文将就规定房屋造成损坏的赔偿责任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权属人的赔偿责任在房屋损坏的情况下,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权属人的赔偿责任。
根据《物权法》第十一条规定,权属人对房屋和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并对房屋的质量、安全负有保护义务。
因此,如果房屋损坏是由于权属人的过失或疏忽所致,权属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承包商的赔偿责任在房屋的建设和维修过程中,承包商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承包商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和工期完成工程,并对工程质量负有保证责任。
如果房屋损坏是由于承包商在建设或维修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所致,承包商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此外,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承包商还应当购买相应的责任保险,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损坏责任。
三、施工单位的赔偿责任在进行房屋建设或维修时,施工单位属于承包商的下级单位,同样对房屋的质量和安全负有一定的责任。
如果房屋损坏是由于施工单位的错误操作、材料不合格等原因所致,施工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实践中,通常由承包商与施工单位共同承担这一责任。
四、其他相关责任主体除了权属人、承包商和施工单位外,还有其他可能造成房屋损坏的责任主体。
比如,如果房屋损坏是由于设计师的设计失误所致,设计师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房屋损坏是由于施工监理人员的监管不到位所致,施工监理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具体情况中,需要根据实际责任划分原则来确定相应的责任主体。
五、赔偿的范围和方式对于房屋损坏造成的损失,赔偿应当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个方面。
直接损失指的是直接与房屋损坏有关的损失,如修复费用、物品的修复或置换费用等;间接损失指的是由于房屋损坏而导致的其他损失,如暂时住宿费用、生活作息受到影响等。
赔偿方式主要包括修复、赔偿金和部分或全部重建。
法律案例分析—农村建房工人意外受伤,责任应由谁承担一、案例简介2012年,阮某与朱某一及其儿子朱某二口头约定将位于农村的自建房屋模板工程以包工包料方式承包给阮某。
阮某雇请徐某为其提供劳务,在施工过程中,徐某不慎被掉落的模板砸伤,构成十级伤残,遂将阮某、朱某一及朱某二诉至法院,要求三名被告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共计24万余元。
二、裁判结果本案中,朱某一及朱某二作为房屋屋主,与阮某之间构成承揽关系,作为定作人对房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负有监督义务,同时,其将两层以上的农村自建房屋承包给没有建筑施工资质的阮某,在选任建筑承包人上存在过失,应承担部分责任。
阮某与徐某之间构成劳务关系,阮某作为接受劳务一方,其本人没有相应建筑资质,在雇请徐某进行施工时,亦未审查徐某是否具有建筑施工资质,也未对徐某进行相关培训、指导,在施工过程中亦未尽到安全提示和监督管理义务,存在一定过错,应承担相应责任。
徐某在提供劳务过程中,未佩戴安全帽、未系安全绳,未尽到审慎注意义务,其疏忽大意是造成其受伤的原因之一,其自身应该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根据各自过错的情况,故判决朱某一、朱某二共同承担20%责任,阮某承担60%责任,徐某自行承担20%责任。
该案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被告已履行部分赔偿义务。
三、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
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
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
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条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者自己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工程建设造成周边建筑物损害赔偿纠纷处理工程建设造成周边建筑物损害赔偿纠纷处理找法网 09-01 10:17 大周边建筑物所有人或使用人与建设工程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应为相邻关系。
受损害的周边建筑物所有人或使用人只能依据相邻关系要求建设单位承担财产损害赔偿责任,而不能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列为共同被告要求其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一、典型案件介绍A单位通过招投标承包B单位市政项目,承包范围有一项为顶管施工,施工完毕经验收合格,工程质量评定为优良。
顶管施工过程中,造成某小区2幢居民楼沉降裂缝等。
居民上访,B单位从A单位工程款中冻结1500万元(除涉案工程外,A单位还承包了B单位另一个工程,共冻结1500万元),用于支付居民赔偿1211万元。
A单位提起诉讼,要求B单位支付拖欠工程款及逾期付款违约金;B单位提起反诉,要求A单位支付赔偿款、工期违约金等。
一审法院未支持B单位的赔偿款诉求,二审法院在政府压力下支持了部分赔偿款诉求。
二、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法律关系1、该类案件涉及四个法律问题①受损建筑物所有人或使用人以何法律关系起诉建设单位?②受损建筑物所有人或使用人是否可以将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作为共同被告要求承担共同的责任?《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分割他人的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若干意见(试行)》第103条规定“相邻一方在自己使用的土地上挖水沟、水池、地窖等,或者种植的竹木根枝伸延,危及另一方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应当分别情况,责令其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农村建房,⼯⼈伤亡应由谁承担责任?当前我国农村建筑市场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最明显的问题反映在农村建房领域。
由于《建筑法》中明确规定农村⾃建低层住宅的建筑活动不适⽤建筑法。
因此对于农村⾃建房的管理并不像建筑⼯程合同领域⼀样严格规范。
看下⾯⼀则典型案例:李某要将旧房⼦翻新,于是请来村⾥的个体⼯匠王某,商定:扒旧房3000元,建新房10000元,房屋建成之⽇给付报酬。
然后王某就召集⼿下经常⼀起⼲活的⼏个⼯⼈开始施⼯。
在扒房过程中,⼯⼈杨某被倒塌的房梁砸死。
谁应当承担对李某亲属的赔偿责任呢?这是⼀起因农村建房引起的⼈⾝损害赔偿问题。
对于杨某的死亡,李某应与王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果杨某有过错,李某与王某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应减轻。
本案中,李某与王某成⽴承揽关系,⽽王某与杨某为雇佣关系。
根据《最⾼⼈民法院关于审理⼈⾝损害赔偿案件适⽤法律若⼲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条第⼀款:“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但根据新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三⼗五条:“提供劳务⼀⽅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各⾃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此,王某的赔偿责任要根据杨某本⼈是否也有过错,有多⼤过错确定。
如果杨某本⼈也有过错的,王某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应减轻。
《解释》第⼗条规定“承揽⼈在完成⼯作过程中对第三⼈造成损害或者造成⾃⾝损害的,定作⼈不承担赔偿责任。
但定作⼈对定作、指⽰或者选任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条第⼆款“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产事故遭受⼈⾝损害,发包⼈、分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李某明知王某不具有建筑施⼯资质,仍然与其建⽴委托建房关系,依法应与王某共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店铺温馨提⽰:《民法典》⾃2021年1⽉1⽇起正式施⾏,《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
建筑施工事故损失赔偿事故责任与赔偿责任界定建筑施工事故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因意外事故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由于建筑施工事故可能给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工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受害人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损失赔偿的事故责任与赔偿责任的界定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筑施工事故损失赔偿事故责任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即事故责任和赔偿责任。
事故责任是指建筑施工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主体以及责任程度的界定,而赔偿责任则是指对受害人因建筑施工事故而遭受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进行经济赔偿的责任。
首先,对于建筑施工事故的事故责任,我们需要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界定。
一般来说,建筑施工事故的原因可以分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和不可抗力因素三类。
人为原因指由人员操作、管理不当或违反安全规定等导致的事故;自然原因包括恶劣气候、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引发的事故;而不可抗力因素则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的外部因素,如地震、洪水等。
在界定事故责任时,需要对这些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并酌情考虑各方的过失程度。
其次,对于建筑施工事故的赔偿责任,我们需要确定受害人的赔偿范围和责任主体。
受害人的赔偿范围应包括人身伤害、医疗费用、精神损失、财产损失等方面的损失,并应在法律规定的限额内进行赔偿。
责任主体一般包括施工单位、工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建筑施工相关的单位,以及相关政府部门。
根据事故责任的界定,各个责任主体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具体责任比例的划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商和确定。
此外,还需要关注建筑施工事故赔偿责任的法律程序和赔偿方式。
赔偿责任的界定需要依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并遵循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
赔偿的方式可以选择一次性赔付或分期支付,并可以在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采用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需要注意的是,在界定建筑施工事故损失赔偿事故责任与赔偿责任时,应强调预防和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建房中的风险分担原则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各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为了合理分担这些风险,建筑行业普遍采用了风险分担原则。
本文将介绍建房中的风险分担原则以及其具体应用。
一、合同约定原则在建房过程中,各方之间的权益关系在合同中得到明确约定。
合同约定原则是建房中风险分担的基础。
各方在签订合同时,可以通过协商制定约定条款,明确每个参与方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合同约定原则,合同双方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规定风险的承担责任。
例如,施工方在合同中应承担由于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责任,业主应承担因个人原因导致的损失。
二、分工原则在建房过程中,各参与方承担的风险不同,根据各方的专业性和责任,可以根据分工原则明确风险的分担责任。
根据分工原则,每个参与方承担与其专业相关的风险。
例如,在建房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应当承担设计方面的风险,施工方应承担施工质量问题的风险,监理方应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风险控制等。
三、监管原则为保障建房过程的安全和质量,相关部门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管。
监管原则要求监管机构承担监督和责任追究的角色,确保各方遵守法规和合同约定,减少风险和纠纷的发生。
监管机构应定期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监管原则的实施,有效减少了建房中的风险。
四、保险原则在建房过程中,为减少风险损失,各方可以购买相应的保险。
保险原则要求各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保险责任和赔偿范围。
例如,建筑施工者可以购买施工风险保险,业主可以购买财产保险。
保险原则的运用可以有效分担建房中的风险,并为各方提供经济保障。
五、纠纷解决原则在建房过程中,如果发生纠纷,各方可以根据纠纷解决原则进行协商和调解。
纠纷解决原则强调各方之间的平等、公正和合理。
各方可以通过协商一致、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解决纠纷的方式和程序。
纠纷解决原则为建房中的风险分担提供了保障。
六、合理利益原则建房中的风险分担原则的核心在于合理利益原则。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损失赔偿责任主体与赔偿方式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建设工程中,质量问题可能给业主和施工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确定质量问题损失的赔偿责任主体和赔偿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损失的赔偿责任主体以及合适的赔偿方式。
一、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损失的赔偿责任主体1. 业主作为建设工程的委托人,业主在建设过程中承担着监督工程质量的责任。
业主有责任确保工程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施工。
如果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业主应对造成的损失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2.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作为工程的设计方和施工方,有义务确保设计和施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如果建设单位在设计或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其应对业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监理单位监理单位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负责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监理单位有责任及时发现和指出工程质量问题,并向业主提供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如果监理单位未能履行职责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并给业主造成损失,监理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 分包单位分包单位在建设工程中承担一部分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如果分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工程质量损失,其应对业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5. 材料供应商在建设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如果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不符合标准要求,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其应对业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损失的赔偿方式1. 维修或替换一种常见的赔偿方式是通过维修或替换来修复工程质量问题。
业主可以要求责任主体承担相关费用,进行维修或替换,使工程达到约定的质量和标准。
2. 经济赔偿除了维修或替换,当工程质量问题导致业主无法正常使用工程时,业主可以要求责任主体进行经济赔偿,以补偿损失。
经济赔偿可以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如停工期间的损失、利润损失等。
3. 处罚与赔偿对于严重违约或者故意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任主体,业主可以要求责任主体承担相应的处罚,并要求赔偿造成的损失。
施工造成房屋损毁怎么赔偿因工程施工造成房屋出现下陷、开裂等的问题是时有发生的,造成房屋出现问题后,可能造成无法居住,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房屋损毁的,由施工单位承担赔偿的责任,按造成房屋的实际损失赔偿。
我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够解决您的疑问,对您有所帮助。
一、施工造成房屋损毁怎么赔偿1、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房屋损毁的,由施工单位承担赔偿的责任,按造成房屋的实际损失赔偿。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财产损失计算方式】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条【公共场所或者道路上施工致害责任和窨井等地下设施致害责任】在公共场所或者道路上挖掘、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造成他人损害,施工人不能证明已经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窨井等地下设施造成他人损害,管理人不能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二、施工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是怎样的⒈施工工作应是在公共场所、道旁、通道等可能危及行人的场所进行。
公共场所因为其特殊性,出入人员的广泛性,在这些场合施工,具有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危险的可能。
⒉施工人未设置明显标志,也未采取安全措施。
这与一般侵权行为不同,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行为是一种不作为的侵权行为,施工人没有履行法定的警示,是导致侵权行为的根本原因。
⒊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遭受损害的是他人的人身或财产,但不包括施工人员自身受到的伤害,后者应通过劳动合同或雇佣合同的法律加以调整,而不应适用特殊侵权行为法。
⒋施工人有过错。
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行为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即除非施工人能证明其已尽法定警示义务,主观上无过错,否则就应认定其有过错,应承担民事责任。
⒌有因果关系。
是说施工人未设置明显标志也未采取安全措施的不作为,是产生损害后果的原因。
在施工的过程中,造成房屋损毁的,由施工单位承担赔偿的责任。
一般是按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如果因赔偿产生争议的,可以起诉解决纠纷。
试论农村建房伤亡事故民事责任的承担随着现代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购买土地并进行建房。
然而,在农村建筑过程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干扰,往往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建房伤亡事故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首先,农村建房伤亡事故如何定义?一般来说,农村建房伤亡事故指的是在农村建房过程中,因为施工不当、工地管理不到位、设备老化等原因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
这种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严重影响当事人和社会的利益。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民事责任的承担应该由谁来承担呢?一般来说,农村建房伤亡事故的一般原则是:“谁由过错,谁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只有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过错行为,才能追究责任。
那么农村建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过错行为包括哪些呢?首先,施工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施工企业未注册、雇用未持证人员、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材料或者设备等。
其次,如果建筑工地的管理不严格,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例如施工企业未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未按照规定进行施工、未及时处理安全隐患等。
另外,设备的老化也可能成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如果农村建房过程中出现了上述行为或者其他导致事故的行为,那么构成者就应该承担民事责任。
应该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和赔偿处理。
总之,农村建房伤亡事故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和社会公正原则。
在建设过程中,相关当事人应该切实履行责任和义务,保证建设过程的安全和规范性,避免因失职、疏忽等原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若事故仍然发生,责任人应该尽快展开调查和处理,并向受害人或其家属进行相应的赔偿和补偿等民事责任的承担。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推动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本案中建房造成的损失谁承担
案情:
王某与周某口头协议,由周某召集工人为王某建造房屋12间,建筑材料由王某自备。
施工过程中,周某发现王某提供的水泥、钢筋质量不符合要求,立即通知了王某,王某叫周某不要多管,说只要能得到拆迁补偿就行。
周某怕质量有问题就停工了,王某以不付工钱相威胁迫使周某继续施工,第二层完工后,房屋出现多处质量问题,王某遂要求周某承担责任,周某不懂法律,不知如何处理。
王某未付工钱,工人责难周某,周某请求王某先付工钱遭拒,只好自己垫付。
另查明,在该房屋建造的半年前,王某所在的区已被规划为拆迁区。
评析:
一、损失由谁承担
一种观点认为,周某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明确规定:建设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设计或者施工作业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降低工程质量。
建筑设计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对建设单位违反前款规定提出的降低工程质量的要求,应承担主要责任。
另一种观点认为,王某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原因:王某违反先合同义务,缔约时存在过错,且该过错导致合同无效,周某由于该合同的无效遭受了损失(垫付的工钱)。
上述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是谁的过错导致房屋出现了质量问题。
二、双方的基础法律关系
王某与周某口头协议,由周某为王某建造房屋,双方当事人之间形成承揽合同。
所谓承揽合同,是指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接受该项成果并给付报酬的合同。
承揽合同具有诺成性、有偿性、双务性和不要式性等法律特征。
按照他人的要求完成一定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的一方为承揽人;要求他人完成一定的工作,接受工作成果并给付报酬的一方为定作人。
可见,本案中,王某与周某的口头约定在形式上具备承揽合同的要件,王某为定作人、周某为承揽人,且此合同属于“只包工不包料”的类型,即定作人自己准备建筑材料由承揽人进行建造,承揽人只出工不出料。
三、过错的认定
依照第一种观点,认为主要的过错方是周某,理由是周某应当拒绝王某降低工程质量的要求而拒绝,违反法律的规定。
那么,周某是否有过错呢?
当周某在发现王某提供的材料不符质量要求时,及时向王某发出了不符通知,履行了充分的注意和通知义务,以后的工作需要由王某即定作人协助才能完成。
《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承揽工作需要定作人协助的,定作人有协助的义务。
王某在得到通知后,并未重新提供材料,反而以不付工钱胁迫周某继续施工。
《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定作人不履行协助义务致使承揽工作不能完成的,承揽人可以催告定作人在合理期限内履行义务,并可以顺延履行期限,定作人逾期不履行的,承揽人可以解除合同。
据此,承揽人在定作人对所提供的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拒绝补正时有合同解除权。
解除权是一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仅凭自己单方意思表示即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消灭的权利。
对于不懂法律的周某来说不可能知
道自己有解除合同的权利,没有行使解除权不能认定某滥用权利,中止履行合同的周某被王某胁迫后才继续履行,期间周某主观上并没有过错。
其实第一种观点在论证过程中有不妥之处,表现在:其一,本案涉及的是自然人住房的建筑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自然人,而被引用的法条的适用主体却是法人;其二,以周某对王某降低工程质量的要求应当予以拒绝而未拒绝就当然认定周某具有主要过错,未免过于片面,而对王某是否具有过错以及其行为对承揽合同的效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则未作任何分析,割裂了王某与周某之间行为的关联性。
可见,王某是否具有过错以及其行为会产生怎样的法律后果则成为关键。
第一,王某自始存在过错。
所谓自始存在过错,是指王某的过错在缔约之际就已存在,王某所在区被规划为拆迁区的事实在王某建房的半年前就已形成,王某对此应当是明知,王某也表明过自己建房就是为了达到拆迁补偿的目的,那么王某提供质量不符要求的材料也就绝非偶然了,而是在建房之前“精心设计”好的,可见王某的过错在缔约之际就表现为欺诈,隐瞒了自己建房的真实意图;王某的过错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则表现为胁迫周某继续履行合同。
第二,王某的过错导致合同无效。
王某建房降低工程质量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拆迁补偿金,其行为的最终结果会损害国家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显然,本案中王某的行为符合本条第(一)项的规定,王某与周某间的承揽合同无效。
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不发生履行效力。
四、合同无效的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故王某因自己的过错而导致的损失无权要求周某进行赔偿。
本条实际上规定的是缔约过失制度。
大多数学者认为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依据是诚实信用原则。
所谓诚实信用原则就是要求人们在从事民事活动时,要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用善意的心理和方式取得权利、履行义务,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身的利益。
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一)缔约一方当事人对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具有过错。
过错发生在合同缔结阶段,即使责任发生在合同成立后,因欠缺生效要件而被确认无效或撤销,但其责任人的过错仍须在缔约之际就已存在。
前已论述王某在缔约之际就存在过错。
(二)合同一方违背其应尽的先合同义务。
先合同义务是一项法定义务,通常包括告知义务、协作和照顾义务、保证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义务等。
王某欺诈缔约违反了先合同义务。
(三)缔约过失行为使一方当事人遭受损失,如可得利益的丧失、人身或财产的损失等。
周某替王某垫付的工钱就是周某财产的损失。
(四)违反先合同义务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王某欺诈缔约使周某遭受了损失。
综上,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即由王某承担缔约过失责任。